工程力学(学术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版)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引言•专业知识与技能•研究方向与选修课程•学术与科研能力培养•实践环节与就业方向•培养方案实施与保障措施01引言1工程力学专业的背景与重要性23工程力学是一门应用性强的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如土木、机械、航空航天等。

工程力学的广泛应用使其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支撑。

工程力学在解决重大工程问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工程力学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方案的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工程力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的高级人才。

培养方案的定位培养方案的目标和定位课程设置必修课程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选修课程包括结构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

教学特色注重实践和创新,加强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增强其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程设置与教学特色02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力学理论包括平衡条件、力的分解、力偶等;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包括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等;包括应力分析、应变分析、弹性方程等;包括屈服条件、塑性变形、强化等。

工程力学应用包括有限元法、离散元法、有限差分法等;结构分析包括Navier-Stokes方程、涡旋运动、边界层理论等;流体动力学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热力学包括振动分析、稳定性分析、模态分析等。

振动与稳定性数值方法包括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离散元法等;包括ANSYS、ABAQUS、FLUENT等;包括结构优化、流体动力学模拟、热力学模拟等;包括数据可视化、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等。

计算力学与数值模拟软件应用模拟技术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撰写包括实验结果总结、数据分析解释、结论等。

实验技能与操作实验设计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实验操作包括实验设备使用、样品制备、数据采集等;实验数据分析包括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图表制作等;03研究方向与选修课程总结词该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固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结构稳定性,涉及材料、结构、环境和装备等多个领域。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依据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将来〞的指导方针,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开展的、能习惯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开展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出如下要求:1、把握马克思主义全然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效劳。

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在本门学科把握坚实的根底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把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把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本专业。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疲惫与断裂;2、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3、力学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4、计算流体力学及应用;5、非线性系统识不。

详见附表一。

三、学习年限及时刻分配1、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以学分制为根底,在校学习年限2年。

2、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的时刻约各占一半,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交叉进行,完成规定的学分要求方可申请论文辩论。

3、在职人员的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时刻一般不超过一年。

4、硕士研究生在校培养期间,实行学期注册制度,未注册者终止其下一时期各培养环节内容的登记备案。

5、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累计不应少于一年时刻。

四、培养方式及方法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两者并重的原那么,实行课程学习与论文工作交叉进行的培养模式,采取导师个不指导和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并在研究生进学后的1个月内组织完成确定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

培养工作应遵循如下原那么: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学习和经常性的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相结合,注重提高硕士研究生思想品德修养。

2、指导教师确定后,导师应依据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硕士生本人的根底和特长,指导硕士生制定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的培养方案。

为了保证论文工作的时刻和论文质量,指导教师要尽早安排研究生进进论文工作,并在第一学年安排研究生完成专业文献阅读及报告、选题、开题报告撰写等环节。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工程力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工程学和科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是工程学习的重要基础。

它是研究力的作用和变形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从理论基础上来研究各种结构和系统的受力、变形和稳定问题,以及工程设计、分析和计算。

工程力学的学科体系涉及到物理学、数学、力学、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岩土力学、结构力学、振动力学等多个学科,从而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电力、水利、石油、地质、航空、航天、机械、电子、材料等工程领域。

二、培养目标通过本培养方案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 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重要内容;2. 熟练掌握各种工程结构和系统的受力、变形、强度、稳定性等基本规律;3. 具备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能够运用工程力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各种工程实际问题;4. 具备基础的实验和技术操作能力,能够进行工程力学实验和数据处理;5. 具备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积极作用;6. 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进行协作和交流。

三、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专业基础课程:力学、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振动与波动、结构力学、土木工程结构力学(2)专业实践课程:工程力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结构试验、工程应用软件实践(3)专业选修课程:塑性力学、连续介质力学、岩土力学、计算力学、非线性力学、结构动力学2. 教学目标(1)通过专业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工程力学基本理论和方法;(2)通过专业实践课程,使学生具备实验和技术操作能力,能够进行工程力学实验和数据处理;(3)通过专业选修课程,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发挥积极作用。

3. 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能够通过实验和实践课程掌握基础的实验和技术操作能力;(2)案例分析与实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3)小组合作与项目实践:通过小组合作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工程力学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

中国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名称:工程力学学科代码:080104)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在力学领域内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熟悉的实验技能,掌握力学领域发展的前沿和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并能在科学和技术上作出创造性成果的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材料与结构冲击动力学;
2.爆炸与冲击工程;
3.应力波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4.材料力学行为和新型材料设计。

三、招生对象
具有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力学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四、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年。

五、课程设置
1.政治、英语等公共必修课和开题报告等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2.专业必修和选修课如下表所列。

工程力学学术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学术硕士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学术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力学学术硕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坚实的工程力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应用工程力学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如下:1. 具备牢固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数学建模能力;2. 具备扎实的工程力学理论知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3. 具备独立开展工程力学领域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4. 具备较好的英语水平,能够阅读和撰写工程力学领域的专业文献;5.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6. 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素养。

二、培养要求工程力学学术硕士培养方案的培养要求主要包括课程学习、论文撰写和实践教学。

1. 课程学习(1)理论课程:包括《工程数学》、《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塑性力学》等工程力学理论基础课程。

(2)专业课程: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包括《有限元方法》、《计算流体力学》、《结构动力学》、《结构优化设计》等工程力学领域的专业课程。

同时,学生还应该选修相关领域的跨学科课程,提高综合素质。

2. 论文撰写学生在研究生阶段应该积极参与科研工作,选择题目,制定研究方向,完成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应该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能够体现学生在工程力学领域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

3. 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该参与实验室实验、科研项目、工程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积累实际工程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流程工程力学学术硕士的培养流程主要包括学制、学习、科研和实践环节。

1. 学制工程力学学术硕士的学习年限为2-3年,其中第一年为全面学习阶段,主要学习工程力学理论课程和选修专业课程;第二年及之后为科研和实践阶段,主要进行科研项目和实践教学。

2. 学习学生在学习阶段应该全面系统地学习工程力学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学术活动,深入理解工程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前沿研究动态。

3. 科研学生在科研阶段应该结合自身兴趣和导师指导,选择研究方向,制定科研计划,开展科研工作,完成毕业论文。

工程力学专业硕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硕博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硕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力学是工程学科的重要基础学科,旨在培养具有工程力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数学、力学、工程力学等基础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现代力学的前沿理论和方法;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并结合实际解决复杂工程问题;3、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4、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道德修养,能够适应工程领域的科技和管理工作。

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1、具备深厚的数学和力学基础,掌握现代工程力学理论和研究方法;2、具有突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3、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能在工程领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高水平科研和工程领域的需求。

二、培养方案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课程学习:开展正规的理论课程学习,包括数学、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等基础理论课程,以及工程动力学、非线性力学、材料力学等专业理论课程。

2、专业实践:组织实践教学,包括工程实习、工程设计等实际应用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科研训练: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课题,进行学术研究和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4、学术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课程学习:深化学术理论课程的学习,包括先进的非线性力学、材料本构关系、结构动力学、工程建模与仿真等专业理论课程。

2、科研训练:指导学生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进行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

3、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4、学术导师:培养优秀的学术导师队伍,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学术指导和科研支持。

三、培养保障1、师资力量:建立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引进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提供学术指导和科研支持。

工程力学硕士点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硕士点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硕士点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工程力学硕士专业旨在培养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较系统工程力学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研发、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1. 具备坚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知识,能够熟练运用数学和力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2. 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够进行力学实验,分析和解释实验数据;3. 具有宽厚的工程实践经验,能够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力学分析和设计;4. 具有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团队领导能力,能够在工程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5. 具备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能够获取国外力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6. 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为了达到以上培养目标,该专业硕士点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1)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力学基础等基础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

(2)专业课程:包括弹性力学、塑性力学、断裂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有限元方法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力学专业的理论和方法。

(3)实验课程:包括力学实验、数值分析实验等实验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实验技能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4)工程实践课程:包括工程力学设计、力学分析、工程实践等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工程实际应用的能力。

(5)外语课程:包括英语阅读、英语写作、力学英语等外语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获取国外力学研究成果的能力。

(6)创新课程:包括论文写作、专业报告等创新课程,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创新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2. 毕业要求学生在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通过毕业资格考试后,需要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从事一年的工程实践。

毕业要求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学生需要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篇有一定创新性和实用价值的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重点

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重点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力学(一级学科代码: 0801 授工学硕士学位 ) 学科简介工程力学是力学与现代工程科学技术交叉发展的一门力学分支科学,在解决重 大工程技术问题中具有基础性和必不可少的作用。

工程力学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 多样性,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以及力学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 的基础性和必不可缺的作用。

工程力学学科现有教师 15 人,其中教授 4 人,副教授 5人,讲师及工程师 6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本学科密切联系矿山开采、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和桥梁与隧道工 程等实际,跟踪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从事岩土体力学与工程、岩土体动力学与应 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与地质灾害、岩土体的渗流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

目前,承 担国家科研项目 4 项,省(部)级项目 10 余项。

培养目标本学科硕士生应掌握数学、 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型,并熟练运用各种分析方法、 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够独立地承担采矿工程、 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领域中较为主要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任务和工程设计 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1 岩土力学与工程(a )岩土力学测试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该方向主要应用现代测试技术,解 决岩土工程中的有关力学测试问题,包括测试仪器的研发、测试方法的改进,测试 结果的分析技术等;( b ) “岩土、结构工程数值模拟 ”研究方向:在现有相关数值模 拟软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二次开发应用,解决岩土边坡工程、隧道工 程等设计优化问题。

(c) “岩土工程稳定性相似模拟理论与试验技术 ”研究方向:应用 目前先进的岩体相似模拟系统,结合工程实际,开展工程岩土体破坏失稳规律、位 移、应力演化过程等研究。

2 岩土体动力学与应用针对地震导致的自然灾害、岩体凿岩爆破开挖、地基强夯处理等工程问题,研 究冲击应力力学及有关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业知识, 初步具有对复杂的研究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数学模 数值计算、实验方法以及编写程序进行研究的能力。

080104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080104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力学(代码: 0801 )二级学科名称:工程力学(代码: 080104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学科带头人孙作玉教授为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减震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国际结构控制协会中国分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震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

浣石教授担任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兵工学会爆炸与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兵工学会兵器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物理气体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理事。

工程力学是力学与现代工程科学技术密切结合、交叉发展的一门力学分支学科,汇集了其它力学学科和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注重于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并提炼出新思想、新原理和新方法,已成为土木、水利、机械、电子与信息、能源与矿山、交通、环境保护、材料与加工、自动化技术、农业、生物、海洋、船舶、石油化工、航空与航天及国防建设等工程科学的基础。

工程力学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体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以及力学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的基础性和必不可少的作用。

工程力学硕士点现有指导教师1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5人,其中博士12人,博士导师5人。

孙作玉教授为学科带头人,浣石教授、张永山教授等构成本学科学术团队,已与国内外7所知名大学联合培养硕士、博士生多名。

工程力学硕士点的研究方向包括结构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大型复杂结构仿真分析、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冲击动力学。

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军队和地方科研项目50余项,在隔震与减振技术及理论、智能控制技术及理论、大型复杂结构的仿真分析、计算结构力学理论与应用、爆轰理论、爆炸与冲击防护、结构冲击响应、危爆物检测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的、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同时紧密结合地方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承担了大量的实际工程项目,解决了工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环境 中进行交流和合作。
02
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基础课程
力学原理
01
介绍工程力学的基础理论,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弹性力学等

计算机编程
02
强化学生的编程能力,以便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进行数值模拟
和计算。
数学方法
03
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掌握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
01
答辩技巧
在答辩过程中,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 达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清晰地阐述 研究内容和成果。
02
03
评审与反馈
接受评委的评审意见和建议,对论文 进行修改和完善。
06
培养特色与展望
培养特色
综合培养
工程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注重综合知识 和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掌握工程力学的基本理 论、方法和应用,同时需要具备跨学科的视野和 创新能力。
学校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能够满足学生在实验和模拟方面的
需求。学生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理论,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03
丰富的图书资料
学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工程力学专业图书和资料,能够为学生提供全
面的学术支持和信息保障。
THANK YOU.
导师队伍一
教授A: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成果,研究方向 为材料力学和复合材料的力学行为。
导师队伍二
教授B:长期从事结构力学的研究,特别是在桥 梁工程领域有突出的贡献。
导师队伍三
教授C:专注于流体力学研究,特别是在流体与 固体边界的相互作用方面有重要的贡献。
04
学术活动与科研实践
学术活动
学术会议
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了解学科前沿动态,扩大视野 ,提高学术素养。

工程力学专业的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的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

工程力学就像是建筑界、机械界的超级英雄背后的智囊团。

它研究的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各种表现,不管是要盖个超级稳固的大楼,还是设计个超酷的机械,工程力学都是那个在背后默默支撑的基础力量。

这个专业就是要把你培养成能够看穿力与物体之间小秘密的高手,让你在工程的世界里横着走(当然是开玩笑啦,不过真的很厉害就是了)。

二、培养目标。

1. 知识目标。

首先呢,你得把工程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吃得透透的,像静力学、动力学、材料力学这些基础课就像是武功秘籍里的基本功,必须扎实掌握。

你得知道力是怎么在物体里传导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什么神奇的变形之类的。

然后呢,数学和物理知识也要相当厉害。

数学就像是你的魔法棒,没有它,你在力学的世界里可玩不转。

物理更是和力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亲兄弟一样。

对于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你也要懂不少。

比如说不同工程领域里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技术要求,这样你才能把力学知识用到实际的工程设计和分析当中去。

2. 能力目标。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重中之重。

就像侦探破案一样,当工程里出现了与力学相关的问题,你得能迅速理清头绪,找出是哪个力在捣乱,然后用你的知识把问题解决掉。

要有很强的计算能力。

工程力学里可少不了计算,各种公式的推导、数据的运算,要是你计算能力不行,那可就像厨师做菜没放盐一样,完全不对味。

创新能力也不能少。

工程领域一直在发展,你不能总是用老一套的方法。

得能想出一些新点子,比如说怎么优化一个结构的受力,或者创造一种新的力学模型之类的。

3. 素质目标。

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工程力学可容不得半点马虎,一个小错误可能就会导致大灾难。

所以你得像个严谨的老学究一样,对待每个数据、每个结论都要小心翼翼。

团队合作精神也是必须的。

在实际的工程中,你可不能一个人单打独斗。

得和建筑师、机械工程师、施工人员等等各种角色一起合作,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把工程做好。

三、课程设置。

1. 基础课程。

工程力学 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 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力学原理和方法,能够应用力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基础和物理基础,能够熟练运用数学和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力学问题。

3.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进行相关力学实验并能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4.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工程力学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

二、课程设置1. 力学基础(1)静力学:包括受力分析、平衡条件、杆件的内力计算等内容。

(2)动力学: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力学定律、动量定理等内容。

(3)弹性力学:包括弹性体概念、应力应变关系、弹性体的力学性能等内容。

2. 应用力学(1)材料力学: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应力应变关系、材料的强度计算等内容。

(2)结构力学:包括杆件、梁、框架、刚架等结构的受力分析、变形计算、稳定性分析等内容。

3. 实验教学设置力学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自进行力学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掌握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技巧。

4. 综合设计设置综合设计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进行工程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采用讲授、示范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力学理论知识和方法。

2. 实验教学设置力学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进行力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 实践教学设置综合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问题中运用力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评价体系1. 考试评价采用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考查学生对力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2. 实验评价考核学生进行力学实验时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

3.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平时表现、综合设计项目成果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通过以上培养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具备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力学专业人才。

工程力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104)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工程力学专业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工程力学的教学和研究的专门人才,以及承担实际工程问题的科技工作者。

二.研究方向1、非线性振动及稳定性理论本方向主要从事高速大型转子的稳定性及运动失稳的机理及海洋建筑物的振动与控制的数值研究,以及孤立子与混沌运动的关系的研究。

2、工程测试及实验技术该方向主要利用现代光学、激光技术、自动化测试技术对工作中的结构分析、振动测量、应力应变、位移形变等问题进行研究。

3、工程中的计算几何本方向主要对工程领域中的几何外型的信息借助于计算机进行综合的分析和研究。

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要求前三个学期修满学分,后三个学期主要从事研究资料的收集、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及答辩等工作。

四.筛选、分流第四学期第三周至第八周结合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对硕士研究生进行一次中期筛选。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学位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科研能力、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课题的初步准备情况、健康状况以及学科综合考试等学科综合考试以考核硕士生的全面业务能力为主要目的,内容含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包括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和实际工作能力三个部分,由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的综合考试小组组织进行。

中期筛选合格者可进入硕士学位论文阶段。

中期筛选不合格者,按照《山东大学硕士生学籍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硕士生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1、学位公共课4门8学分2、学位基础课2门6学分3、学位专业课2门6学分4、前沿讲座(含讨论班)2学分(1)讲座的目的和内容前沿讲座旨在使硕士生了解本学科和本研究方向的重要学术问题、前沿性问题及这些问题的最新研究方法、技术及进展状况,提高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

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2012届培养方案

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2012届培养方案

I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研究生培养方案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6月目录力学 (3)(专业代码:0801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3)力学 (15)(专业代码:0801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15)船舶与海洋工程 (28)(专业代码:0824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28)船舶与海洋工程 (36)(专业代码:0824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36)船舶与海洋工程 (46)(专业代码:430124授予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 (46)车辆工程 (53)(专业代码:080204 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53)车辆工程 (59)(专业代码:080204 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59)车辆工程 (67)(专业代码:430135授予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 (67)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74)(专业代码:0825授工学硕士学位) (74)力学(专业代码:0801 授予工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坚实的数理和力学基础,具有系统而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力学试验技能和计算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了解本学科最新发展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研能力的,能够在力学及相邻学科从事科研、教学、设计、生产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的高层次、创新性专门人才。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力学一级学科下设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该专业主要从事一般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工程系统的动力学与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是目前力学领域十分活跃的研究方向之一。

该专业尤其注重结合动力学、计算力学、计算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现代控制理论,对各种工程系统的动力学、振动与控制进行综合研究。

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土木、机械、车辆制造、航空航天和智能机器人等工程领域。

近5年来,该学科点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基础科学研究项目以及企业攻关项目,开展了活跃的国际交流,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了多篇重要研究论文,多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

工程力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工程力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材料设计
在生物医学工程中,工程力学专业的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设计出适合人体使用的生物材料,如人工关节、血管等。
生物组织力学
在生物医学工程中,工程力学专业的学生需要研究生物组织的力学特性,如肌肉、骨骼、血管等组织的弹性、韧性、强度 等特性。
药物动力学
在药物研发中,工程力学专业的学生需要运用自己的知识,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动力学特性,如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 和排泄等过程,以帮助医生更好地掌握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关注科技发展动态
作为未来的工程师,应关注科技发 展动态,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应用趋 势,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流体力学在水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环境工程等 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研究方向包括流体动力学、流体稳定性、流体界 面力学等。
生物力学
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体运动规律和力学性质的工程学科 。
生物力学在医学、生物学、体育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 应用。
研究方向包括生物组织力学、生物流体力学、生物机械 力学等。
复合材
固体力学是工程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 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断裂和失效等 行为。
固体力学在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 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保证工程安全 和提高工程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方向包括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石力学 等。
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运动规律和性质的工程学科。
材料与结构的韧性设计
材料韧性表征与评估
研究材料在冲击、碰撞等外力作用下的韧性表现,发展材料韧 性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结构韧性设计
在传统强度设计的基础上,考虑结构的韧性要求,如抗冲击、 抗疲劳等,进行结构设计和优化。

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工程力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工程力学一、(一级学科代码: 0801 授工学硕士学位)二、学科简介三、工程力学是力学与现代工程科学技术交叉发展的一门力学分支科学, 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具有基础性和必不可少的作用。

工程力学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发展和相互促进, 以及力学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中的基础性和必不可缺的作用。

四、工程力学学科现有教师15人, 其中教授4人, 副教授5人, 讲师及工程师6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 本学科密切联系矿山开采、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和桥梁与隧道工程等实际, 跟踪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 从事岩土体力学与工程、岩土体动力学与应用、岩体工程地质力学与地质灾害、岩土体的渗流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

目前, 承担国家科研项目4项, 省(部)级项目10余项。

五、培养目标六、本学科硕士生应掌握数学、力学及有关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业知识, 了解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初步具有对复杂的研究对象正确建立力学-数学模型, 并熟练运用各种分析方法、数值计算、实验方法以及编写程序进行研究的能力。

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能够独立地承担采矿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领域中较为主要的理论研究、实验研究任务和工程设计工作。

七、主要研究方向1 岩土力学与工程(a)“岩土力学测试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 该方向主要应用现代测试技术, 解决岩土工程中的有关力学测试问题, 包括测试仪器的研发、测试方法的改进, 测试结果的分析技术等;(b)“岩土、结构工程数值模拟”研究方向: 在现有相关数值模拟软件的基础上, 结合工程实际, 进行二次开发应用, 解决岩土边坡工程、隧道工程等设计优化问题。

(c)“岩土工程稳定性相似模拟理论与试验技术”研究方向: 应用目前先进的岩体相似模拟系统, 结合工程实际, 开展工程岩土体破坏失稳规律、位移、应力演化过程等研究。

2 岩土体动力学与应用针对地震导致的自然灾害、岩体凿岩爆破开挖、地基强夯处理等工程问题, 研究冲击应力波在混凝土、岩体和土体中的传播规律, 指导相关工程实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力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版)一、培养目标工程力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为工程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培养能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或解决本学科相关工程技术问题、大型工程技术研究与管理、高等教育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目标: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的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了解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协作精神,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阅读和翻译本学科领域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国际交流、语言表达和外语写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研究方向1 岩土与环境力学:边坡及土工结构物稳定性;环境土力学;岩土工程测试技术;2. 工程结构振动与控制:复杂结构的抗震可靠性分析;工程结构振动分析、优化与控制;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工程结构生命周期性能评估与风险管理;3. 工程流体力学:水工结构渗流力学;岩土水力学;水力学;流固耦合与控制;4. 工程材料力学:断裂力学;疲劳与损伤力学;路面材料本构模型;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与预测;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

5. 工程计算力学:工程分析与计算力学;结构优化方法;多场耦合问题算法;非线性力学计算;计算流体动力学;力学中的反问题数值方法;三、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基本年限为3年。

优秀研究生最多可提前一年毕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含休学)。

四、学分与课程设置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分为课程学分和实践学分。

课程学分分学位课、选修课、补修课三部分。

应修满的总学分数由各学科自定,但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6学分,实践学分不少于4学分。

课程学分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中本专业选修课学分不少于4学分,公共选修课或跨专业课程至少修2学分。

课程成绩60分及以上为及格;学位课程平均成绩必须达到75分以上,符合考核条件的成绩方计入学分。

跨学科(专业)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硕士研究生,须在入学时由导师根据专业及研究方向制订补修计划,指定补修本专业本科生的不少于2门的主干课程,并将补修计划列入培养计划之内。

可采用自学方式学习,但必须参加课程考核,成绩记载为合格或不合格,补修课程的成绩必须合格,补修课程不记学分。

不完成补修计划者,不得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实践学分设置:1、助教和助管实践:助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学生实习、实验,以及指导或协助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助管岗位由研究生处设立,研究生申请上岗。

研究生的助教和助管实践工作量由导师、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和研究生处联合认定。

助教一学期以上,助管半年以上者计1个学分,助教和助管实践学分不累加。

2、社会实践: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调查,提交完整的调查报告,由相应的组织者或导师和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一次活动计1个学分。

社会实践学分不累加。

3、专业实践: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研究累计达半年以上或到研究生创新基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达1个月,由导师、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和企事业单位共同认定,计1个学分。

参加专业实践时间超过上述标准的按相应比例四舍五入取整计算学分。

专业实践学分可以累加,每生毕业前必须完成专业实践2个学分以上。

4、科技竞赛:完整的参加各种校级及以上级别的科技竞赛者,由竞赛组织者出具相应的证明,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一次活动计1个学分,获得国家级奖励可以计1个学分。

学科竞赛实践学分可以累加。

5、学术活动:必须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10次以上,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及以上,由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认定1个学分(必修)。

学术活动学分不累加。

五、中期考核研究生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以后和开题报告之前,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科研能力和学分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

研究生综合考核工作最迟在第四学期内完成。

六、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一般应结合本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难度。

能体现出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将来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学术研究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位论文工作包括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

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由学院负责实施。

1、开题报告。

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课题来源,研究内容、预期目标或成果,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生本人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查阅及工作基础。

论文开题报告必须于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2、论文中期检查: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进行论文中期检查。

导师组要根据硕士生论文开题情况,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保证硕士学位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

论文中期检查需在论文作者申请答辩前三个月完成,否则学校将不受理其答辩申请。

3、论文要求。

论文选题应在学术上或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论文工作量及研究深度应达到相应要求。

学位论文应符合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的有关事项和格式要求。

论文应概念清晰,论据可靠,分析严谨,数据真实,文字通畅。

中、英文摘要1000字左右,并附参考文献及书目。

4、第一外国语是英语的研究生,英语必须达到学校的要求方可毕业。

4.5、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要求以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在公开刊物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者其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

申请提前答辩的优秀研究生必须满足《三峡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进行学位论文答辩的规定》的相关条件.6、论文答辩和申请学位:研究生在修满规定学分,且科研成果和外语水平达到学校要求方可进行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学位授予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七、其它学习项目安排文献阅读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撰写综述报告应不少于1篇。

综述报告应包含不少于50篇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0%),其篇幅不少于3000字。

综述报告需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研讨。

导师要对综述报告进行评阅,并将阅读成绩报送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备案。

实践环节实践环节应包含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三部分,每次实践活动结束后要进行总结。

实践活动总结由导师评定成绩,报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

教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学生实习、实验,以及指导或协助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研究生的教学实践内容必须由导师与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共同研究统一安排实施。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可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调查,提交完整的调查报告,由相应的组织者或导师和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

专业实践可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或工程、生产单位需要进行的科研工作进行。

科技竞赛和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科技竞赛指完整的参加各种校级及以上级别的科技竞赛,由竞赛组织者出具相应的证明,由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

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国内外专业学术会议、专家学术讲座,以及以学院或学科为单位组织的研究生学术研讨活动等。

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学术活动累计不得少于10次,在校期间本人作学术报告不得少于1次。

八、培养方式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采取导师负责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导师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履行职责,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

具体培养方法如下:1、硕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出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填写《三峡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2、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结合的方式,两者均不得少于一年。

学生除了选修本专业课程中的任选课程外,还可根据导师的要求或个人意愿,选修我校其它院(系)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

研究生因跨学科、专业或是同等学力者,必须补修2门以上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但不计学分。

3、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实验设计能力。

4、研究生的学习应强调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导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的判断,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突出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创业精神的培养,增强硕士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九.课程设置力学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课程类型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考核方式备注学位课公共学位课Y1105001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36 2 1 考试必修Y07009001A第一外国语128 4 1,2 考试Y1105002A 自然辩证法概论18 1 1 考试基础学位课Y1212091B数值分析48 3 1 考试至少选修2门至少选修1门Y1212003B数理统计48 3 1 考试Y1212002B矩阵论48 3 1 考试Y1212005B数学物理方程48 3 1 考试Y1212001B高等固体力学48 3 1 考试Y1212047B计算流体力学48 3 1 考试专业学位课Y1212101C 专业外语40 2 2 考试必修Y1212029C高等岩土力学32 2 2 考试至少选修1门Y1212008C高等结构动力学32 2 2 考试Y1212009C有限单元法及程序设计32 2 2 考试Y1212001C材料强度学32 2 2 考试Y1212002C渗流力学32 2 2 考试实践环节学术活动必修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科技竞赛助管助教选公共选修课Y1108001E 数学建模48 3 2 考试Y1109002E 英语演讲32 2 2 考试Y1212004B弹塑性力学32 2 2 考查Y1212085D随机动力学32 2 2 考查Y1212028D环境水力学32 2 2 考查修课专业选修课Y1212002D结构可靠度理论与应用32 2 2 考查Y1212084D爆炸力学32 2 2 考查Y1212013D断裂与损伤力学32 2 2 考查Y1212003D张量分析与连续介质力学32 2 2 考查Y1212004D变分原理32 2 2 考查Y1212006D 边坡工程32 2 2 考查Y1212005D流固耦合及数值分析32 2 2 考查补修课Y1212008F 材料力学48 / 2 考试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研究生需补修且不计学分Y1212001F 结构力学48 / 2 考试Y1212002F 弹性力学48 / 2 考试十、专业学术期刊1.力学学报2.力学进展3.应用数学和力学4.计算力学学报5.固体力学学报6.力学与实践7.实验力学8.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9.力学季刊10.振动工程学报11.振动与冲击12.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3.岩土力学14.工程力学15.爆炸与冲击16.水科学进展17.应用力学学报18.机械强度19.水利学报20.岩土工程学报外文期刊ASCE (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Construction / Materials1. Journal of Composites for Construction2. 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3. 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Engineering Mechanics4. Journal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5. Journal of Nanomechanics and Micromechanics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ources6.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7. Journal of Hazardous, Toxic, and Radioactive Waste8. 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9. 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10. Journal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11.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Geotechnical Engineering1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mechanics13.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Structural Engineering14. 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15. Practice Periodical on Structura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16.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17.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18.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ynamicsWaterway, Ports, Coasts, and Oceans19. Journal of Waterway, Port, Coastal, and Ocean EngineeringOther Technical Areas20. 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21. Journal of Cold Regions Engineering22.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Civil Engineering23. Journal of Energy Engineering24. Natural Hazards Review25. Journal of Performance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26. Journal of Pipeline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Practice27. Journal of Surveying Engineer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