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初中生鉴赏古诗词的困惑与对策
初中生鉴赏古诗词的困惑与对策《语文课程标准》在初中阶段的“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他们的良好文化素养。
近年来中考古诗词鉴赏题,以主观表达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鉴赏能力。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感古诗词教学还存在不如人意的问题:如以讲代读,忽视诵读教学;思维狭窄,不注重理解;教法单调,学生兴趣缺乏等等。
针对这些困惑,作为从事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师,就要极力找出对策,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结合平时的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一、古诗词诵读,培养学生鉴赏能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学习,首先要从诵读入手。
由于学生学法单调,没有领会到赏析古诗词的美感,加上学生意识不到诵读古诗词的重要性,诵读古诗词处于半自觉状态,老师认为教的内容是重要的,学生未必都需要,就算是需要的,无非也是功利性地应付考试。
要改变这种现象,加强古诗词的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教學中注重调动学生诵读古诗词的积极性,采取范读、齐读、分组读、个别读、交叉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尽量培养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常常借助课堂与课外的诵读,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在课堂上通过诵读培养学生鉴赏的能力,让学生读一读、背一背、练一练;在课外,常常进行朗读、默写、赏析比赛。
比赛可以班级、年段、学校,甚至县级、市级各种级别的比赛。
得奖的学生除了获取奖品,还将在期末总成绩栏处加分。
这样,学生通过诵读,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高了,同时古诗词鉴赏能力也得到提升。
二、古诗词改写,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是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
”在古诗词阅读鉴赏中,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把握不了诗歌的感情,不能准确地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
初中生阅历较浅,古诗词所体现的时代与现代相去甚远,他们不太了解当时的时代特征,所以不能理解,更不能把握作者的情感。
诵读经典诗文,提高审美情趣
诵读中华经典诗文,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内容摘要:小学阶段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实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文的音乐美,让他们自不过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升审美情趣的目的。
当今的社会,人们的价值观点发生变化,校外文化垃圾的泛滥,很大水准上恶化了青少年成长的环境。
同时,学校内文化内容单调、枯燥。
这种状况不但不能适合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而且还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小学阶段是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实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在孩子人生成长的最关键时期给予的最重要、最长远、最有力的扶持和指引,是在孩子审美情趣养成最敏感的时期给予的最纯净、最美丽、最富于魅力的滋养。
一、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意义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不但蕴涵着高尚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积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
经典诗文不但凝结着汉语言文字的全部精华,更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与魂魄,是中华民族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深厚土壤。
中国经典文化文质兼美、博大精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灵魂。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使用中提升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古诗文时,必须改变教法,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文的音乐美,让他们自不过然地步入诗文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升审美情趣的目的。
我们展开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审美情趣”的系列诵读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诵读传统经典,让融汇在经典诗文中的中华民族的智慧、风骨、胸怀,以及健康的道德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能主动贴近传统文化精华,传承传统美德。
二、展开诵读中华经典诗文的活动(一)展开调查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学生对传统化的看法要求实行调查整理。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中考诗歌鉴赏题考点分析《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诗歌的特点:丰富的想象:超越时空,以象言情;凝练的语言:巧于修辞,工于炼句;奇特的构思:风骚并举,虚实相生;深挚的情感:景情交融,物我同化;深邃的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多样的风格:豪放雄奇,婉约沉郁。
而在中考之中,也是围绕这些特点分别来命题。
考查要点如下:1、考查学生对诗段或诗句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2、考查学生对诗歌主题或情感的理解归纳能力。
3、考查对诗句写作技巧和表达效果的赏析能力。
4、考查学生扩充性描写的能力,再现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5、考查学生在原诗基础上举一反三的领悟力及对诗中句式、修辞的仿写能力。
诗词鉴赏类的考题一般放在阅读理解或积累运用部分,一般一首诗两个小题,所占分值4分左右。
考试的内容以赏析诗词的内容、主题、表达技巧为主,也有适当拓展,如考查学生的模仿运用能力。
总之,要做好此类题,需具备一定的鉴赏技巧和表达能力。
自中考诗歌鉴赏主观题的出现,对考生来讲无疑是增大了解题的难度。
但无论如何变化,都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其思想内容,而在应考复习中,我们应该“舍远求近”,充分利用中考题,熟识各个常见作家的不同时期的写作风格,写作题材,以应对现有的变化。
按照“精练-精讲-矫正”的思路训练。
精练就是选题要典型,可以适当选一些近年的中考题。
“精讲”在于得法,了解考点所在,学生失分所在,对症下药。
“矫正”至关重要,针对学生弱点反复操练。
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解答诗词鉴赏题,最主要的是要能把握整首诗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是理解其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下面结合中考题关于如何把握意旨谈谈看法,以期有所帮助。
(一)、了解诗歌思想感情常见的类型。
熟悉诗歌类型,按照诗歌规律,容易找到答案。
诗歌按照选材来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
新课标对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新要求-2019年文档
新课标对中学xx教学的新要求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是文学的一个大类。
世界上不论哪一种民族文学,诗歌总是产生最早。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文学源远流长,历史上涌现出大量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数量浩瀚的瑰丽篇章,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溯诗歌发展的历史,直至初唐,近体诗(即格律诗)逐渐定型;至中唐,又产生了词这一文学形式。
唐诗宋词的伟大艺术成就,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古代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载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诵读、鉴赏古代诗词,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
因此,学习古代诗词,从中汲取营养,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极其重要的一个方法。
新课标的出台,使诗歌鉴赏不仅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
古代诗歌鉴赏能力成了高考考查学生的重要范围。
早在2003年4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与此配套2004年9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高中部分的改革试验。
新的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当前中学古代诗词教学还存在若干误区:一、重视应试,偏离课标;二、重记诵名篇名句,轻鉴赏分析;三、有些地方教学手段单一;四、理性分析代替直觉领悟;五、重预设目的,轻动态效果;六、求速成而忽基础。
古典诗歌教学中未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有的学校领导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应付策略,即狠抓高考不变,对内对外,毕业班和非毕业班两套拳法。
大部分语文教师观念停滞不前,有的教师置新课标要求于不顾,仍然完全采用过去的教学理念,对待古诗词教学只是读一读,正一正字音,意思翻译一下,背一背就过去了。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古代诗词教学的改革步伐,亟需纠正。
因此,今天我们有必要重读新课标对中学古诗词教学的新要求。
2001年和2003年国家教育部分别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教育论文:诵读经典古诗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育论文:诵读经典古诗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经典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之一,其语言生动凝练,内涵博大精深。
如果仅靠纯翻译、满堂灌是汲取不到古诗文的精华的。
为了更好地内化古诗的语言,获得美的感悟,我们在指导古诗文的阅读时,要有意识地以积累、感悟和运用及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为方向,从读入手,让学生在经典古诗文的诵读中读出韵味、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教育论文范文:诵读经典古诗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诵读经典古诗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全文如下:放眼中华历史文化,一篇篇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古诗文,灿如繁星,宛如瑰宝,艳似百花,高贵典雅,璀璨夺目,打动着人们的心灵,扣击着读者的喜怒哀乐。
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初步朗读,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是诵读教学的常规工作,主要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
这一环节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关注背景,知人论世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写照,一个时代的风貌都会在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上打上烙印。
因此,只有把诗人及其作品放到广阔的时代背景上,才有可能看到其诗歌艺术的奥秘。
如李白生活在盛唐,因此他的诗歌多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抒发的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豪迈情怀,诗风以浪漫飘逸为特色。
而杜甫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之际,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因而在他诗中多抒发“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老病孤愁,风格多沉郁顿挫。
(二)抓住注释,提取信息课文注释有时很短,却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的理解课文。
这些注释,有的给我们介绍了诗人的写作背景,有的介绍了作者的经历,有的交代了诗人的创作动机或创作经过,有的则直指诗人的情感基调。
这些注释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至关重要,因此,解读古诗文时一定要仔细阅读。
(三)按照停顿规律,合理断句四言诗一般读成“二二”拍,如《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微课堂分析诗歌中的用典及作用
分析诗歌中的用典及其作用一教材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而古代诗人在创作时,为了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常常会使用一些典故来增强作品的意蕴。
如果能了解这些典故,就能比较容易地把握这类诗词的主题。
二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囿于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在欣赏过程中,常常会对这些典故感到茫然,虽说教材中也有一些注解,但有的过于简略,学生也还是无法读懂诗意,不能真正地领悟到诗词的内涵与意蕴,从而对诗词的学习产生了严重的排斥心理。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来提升“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的典故。
三设计意图运用典故题的复习,来充分理解古诗词中的典故,从而理解诗词的意蕴和内涵,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设计内容:《分析诗歌中的用典及其作用》设计目标:1、熟悉诗词中典故的出处,含义并理解其作用。
2、使学生理解诗词的意蕴和内涵,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重难点:能找出诗词中用典的诗句和熟知典故的出处,含义及其作用。
方法指导:背诵法,点拨、练习、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师导入:以典入诗,是历代诗人常用的表现手法.凡诗文中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来历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而增加词句之形象、含蓄与典雅,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用典也是诗歌的一种修辞手法,可避免一览无余的直白,还可给读者在诗行间留下联想和思索的余地.古代诗人满腹经纶,博闻强识,往往在创作诗歌时,信手拈来使用典故,使诗词含蓄,含不尽言外之意。
如果我们对诗词中的典故一无所知,我们就不能理解诗词,今天我们就走进用典故的诗句,熟悉典故,品味诗歌的内涵和意蕴。
二、考点分析的确,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古诗人常说的:力透纸背,掷地有声!下面,我主要讲四点一是用典的主要形式;,二是诗词用典的主要作用;首先具体说一下诗词用典的主要形式:(一)诗词用典的主要形式.用典从形式来看,常用和常见的主要有引用历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1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即把典故浓缩化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如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三、四句随即用典这就是把历史故事浓缩化为诗句,用高度概括的形式颂扬了项羽不苟活的崇高气节,从侧面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忍辱偷生的行径进行了有力的讽刺,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2另一种用典形式是化用前人诗句,也叫用句.也分两种,一是直接引用前人现成诗句,毛主席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最后两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原诗:“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用句的另一种是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李白著名的《行路难》其一中之名句:“拔剑四顾心茫然!”实是化自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六中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便是有名的模仿诗句之水平过于原典之典型一例.此外,太白更为著名的《将进酒》中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仍化自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六中“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以上两例则可明显看出诗仙水平之高、心思之敏、手段之巧!且说苏子最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用典之处便颇多.首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乃用太白诗《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之意;“千里共婵娟”句,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此处还是用其意,且感情已然变化,不含原赋愁苦颓丧之意味.(二)用典的主要作用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如:泊秦准(杜牧)烟笼塞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中的《后庭花》歌曲名,是引用的一个典故,南朝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被后人称为为“亡国之音”.诗人这里是借陈后主因荒淫享乐终致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汲取教训.2、抒情言志,表明心迹.如: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引用了一个典故.据《汉书·冯唐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诗人身在密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以魏尚自喻,希望有一天,朝廷也能派遣象冯唐这样的人前来,抒发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3、引发联想,创新意境.如:破阵子(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诗中“八百里”“的卢”涉及两个典故运用这两个典故,创造一个雄奇的意境,不由让读者仿佛看到战争爆发前犒劳出征将士的壮观场面和战场上铁骑飞驰敌阵的激烈场景,极具穿透力.4、简洁精练,内涵丰富. 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里运用了向秀闻笛、王质遇仙两个典故表达贬官二十多年后回归时的感受.三答题步骤与提示首先找出用典的地方其次对诗中用典的地方进行具体分析第三是结合诗歌的中心思想分析诗人用典的作用高考诗歌鉴赏的选题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要想答题规范、切中要害,思路必须围绕以下几点展开:1.了解原来典故中的人、事的内容意义。
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策略
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策略《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诵读古代诗歌,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所以我们平时要加强课内外古诗词的阅读,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初步的鉴赏。
那么。
在初中阶段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日积月累,反复吟读古人曾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得入情人理.学生现在首要的缺憾就是积累,文化积淀浅薄。
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财富中最为宝贵、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我们更应无条件的大量的去积累.内化为我们自身的财富。
首先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讲诗的能力.即每天每节语文课前放手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由学生轮流讲诗。
第一次可由老师为同学示范,使学生清楚诗歌快速讲析的步骤:示范朗读――轻声练读――介绍作者――疏通诗意――赏析诗歌――快速背诵。
这样每学期可学约7O多首诗词,每年即可至140余首,初中三年结束时可以达到400余首诗词。
学生度过三年的初中生活后,将会有一笔惊人的古诗词知识财富了。
但是,光靠课前的五分钟学诗未免显得太微不足道了些,为了加强学生对诗歌的掌握,我尝试开展了形式多样、新颖的活动来促进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这些财富,有分诗词小组每天晨读时间相互背诵的常规活动,有诵诗会等促进学生对诗词的背诵、运用的活动。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习古诗词更要有这番毅力。
所以,在晨读时间中,每周至少要抽出三天时间进行全体同学的诗词诵读,让大家在吸纳新诗之时巩固旧诗,收效甚佳。
二、点题之笔,领悟主题诗歌的欣赏最主要的是理解诗的内蕴,理解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
这就要求欣赏者要找准点题之笔,分析诗歌全部层次内容与诗歌主题的内在联系。
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从“越人语天姥”开始到梦游神仙境界,转至“惊起而长嗟”,所有这些妙语仙言.都来只为了表达诗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为他抒发逃避黑暗现实,不与统治者合作的思想感情服务的。
古诗词欣赏品味古代诗词提高语感和修养
古诗词欣赏品味古代诗词提高语感和修养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智慧和感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品味古代诗词不仅可以提高语感和修养,还能带领我们走进历史,感受古人的情怀与思考。
本文将介绍古诗词的魅力,并分享一些欣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
一、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古诗词以其简洁而深入人心的表达方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人通过诗词表达他们的情感、思想和哲学观点,诗词中蕴含的意境、意象以及修辞手法,使得古诗词在语言艺术上达到了极致的境地。
古诗词既能以简单的形式表达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又能通过韵律和音韵的变化,给人以美感和愉悦的心理体验。
二、欣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技巧1. 了解背景知识:古诗词时代背景的了解对于欣赏古诗词至关重要。
诗词中所描绘的景物、情感和哲理往往与当时的社会、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通过了解背景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含义和情感。
2. 品味诗词的意境和抒情:古诗词常常以形象、意境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欣赏古诗词时,可以尝试将自己沉浸到诗词中所描绘的情景中,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感受作者的情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3. 学习修辞手法: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到各种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拟人等等。
学习修辞手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能帮助我们在欣赏和写作诗词时运用到合适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魅力。
4. 注意韵律和格律:古诗词讲究音韵之美,往往有着独特的韵律和格律。
在欣赏古诗词时,可以注意诗词的押韵、平仄和句式结构,感受其中的韵律之美。
这不仅可以提高语感,也能更好地欣赏古诗词的音乐性和艺术性。
三、用心品味古诗词提升自身修养品味古诗词是一种对言语艺术的欣赏和领悟,同时也是对中华文化的感悟和传承。
通过与古人的对话,借助于古诗词的力量,我们能够提升自身的修养和人文素养。
欣赏古诗词不仅能提高语感,也能启迪思考和感悟人生。
古诗词中蕴含着古人对生活、情感和生命的思考,对于当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初中阶段的“课程目标”中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中考古诗词鉴赏类的考题一般放在积累运用和阅读理解部分。
一般一首诗有两个小题,所占分值4分左右。
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为主,适当兼顾课外历来传诵的名作;考察的内容多是理解诗句内涵,感知作品的艺术形象,品味诗歌凝练的语言,探究诗歌的表达技巧,体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近年来逐渐向主观题转化,出现了一些鼓励创新和弘扬个性的开放题。
可见,随着教学改革的力度不断扩大,诗歌越来越受重视,如何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成为我们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有层次的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古诗词的语言之美、节奏之美、音韵之美和意境之美,仅凭分析理解是体味不到的,要突出“读”,要在读中感悟。
多读古诗词,能够使学生在优美的诗歌语言和境界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多读古诗词能够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文学形象,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当然,“读”不是随意而为的读,也不是限于读准字音的机械重复,而要有个渐进的朗读层次。
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进而达到体悟感情。
学生在读准字音后,划分诗的节奏。
节奏的划分除依据几言有一定的标准外,最主要的是根据内容而定,不能读破音。
此外还要根据语速的快慢来感知诗情诗意。
节奏快慢的划分,根据诗人情感表达的强弱而定。
表现喜悦、欢快、高昂或愤怒、紧张和惊惧等情绪时,朗读节奏较快;表现深沉、痛苦和思念等情绪时,朗读节奏比较慢;而一般的叙述、交代、描写等,朗读时保持中等速度。
要读好一首诗还要分析音律,标出轻重音节来宣泄情感。
古诗词诵读的轻重音节的标识,一般是凝重鲜明、表达情感态度的词需重读;而含蓄、耐人寻味的句子则需轻读。
如何利用《中华美文》提高学生古诗词积累及赏析的能力
如何利用《中华美文》提高学生古诗词积累及赏析的能力作者:祝婧来源:《新课程·中旬》2015年第01期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学生珍贵的精神营养品。
积累古诗词不仅可以让学生继承中华文化遗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并提高欣赏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260万字。
但每当我们接初一新生的时候,却发现,现在的很多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积累十分欠缺;默写过程中,由于粗心、理解不到位,错别字现象极其普遍;由于赏析能力不足,致使语言匮乏,用词平白无力。
在平时的考试及中考诗词鉴赏的题型上往往无从下手,得分率较低。
针对此种现象,我们从积累学生诵读总量、培养学生古诗词赏析能力为出发点,以《中华美文》为范本,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及早读来提高中学生的诗词积累量。
接下来我们就从个人的实践出发,谈谈如何从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中学生的古诗词诵读积累及鉴赏能力。
一、诵读阶段积累古典诗词,必然从诵读开始,欣赏古代诗词,也必然要重视诵读能力的培养。
通过大声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音乐美,体验古诗词的节奏、韵律,体会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
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调动大多数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利用早读、语文课堂的时间,新接触一首诗歌,让学生先自由诵读,借助工具书,对新诗中的生僻字进行正音,扫清诵读的文字障碍,为后面的诵读奠定基础。
2.通过学生的自由诵读,教师可从中了解学生诵读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传授诵读古诗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对于古诗词的诵读,一定要做到“正确清楚、自然流畅、传情达意”。
给学生范读、纠读,引领学生进入古典诗歌美丽的音韵世界,打造朗朗书声的语文早读课堂。
3.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最后进行个人、小组展示,最后全班进行集体诵读,带动起全体学生。
4.为学生设计“古诗词诵读”“抢接诗句”比赛活动,通过此活动,调动了大多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检阅学生诵读的效果,巩固学生诵读的成效。
古代诗词欣赏通过欣赏古代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古代诗词欣赏通过欣赏古代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古代诗词欣赏——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考。
通过欣赏古代诗词,不仅可以沉浸于优美的艺术享受中,更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欣赏对学生的益处,并介绍如何通过欣赏古代诗词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一、古代诗词欣赏的益处古代诗词作为文化瑰宝,具有以下益处,对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1. 增强审美能力: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精巧的构思,能够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品味,培养细致入微的审美能力。
2. 拓展情感境界:古代诗词将复杂的情感以简练而美丽的词句表达出来,能够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宽他们的情感境界。
3. 强化语言表达能力:古代诗词对于语言的运用非常精准,通俗易懂,通过欣赏古代诗词,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运用词汇和修辞手法。
4.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古代诗词往往含蓄含义深远,通常需要读者进行自主解读。
欣赏古代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引导他们深入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和深层次的内涵。
二、通过欣赏古代诗词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方法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课堂教学:1. 选择优秀古代诗词作品: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选择适合的古代诗词作品进行欣赏。
每篇作品的选取应该具有代表性,涵盖不同的题材和风格。
2. 解说古代诗词的背景和意义:在欣赏古代诗词之前,老师可以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进行解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3. 分析古代诗词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欣赏古代诗词的同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让学生有意识地体会到诗词之美。
4. 创设情境,感受古代诗词的韵味:通过朗诵、合唱、舞蹈等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代诗词的节奏和韵味,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5. 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在欣赏古代诗词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互动交流的机会,鼓励他们自由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古诗词欣赏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感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
古诗词欣赏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感提高朗读和理解能力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代表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感,还能提高他们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欣赏对学生的益处,并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
首先,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们以其优美的音韵和深刻的意境吸引着人们的注意。
通过接触、阅读和欣赏古诗词,学生们可以逐渐培养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表达、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力,进而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
其次,学习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而脱颖而出。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语言的精炼运用和灵活搭配,借鉴其中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提高他们的语感和文字表达能力。
古诗词中的韵律、节奏以及对仗等元素,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并运用汉语的独特之处,并在日常的写作中流露出一丝古风雅韵。
另外,学习古诗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古诗词往往以其优美的韵律和抒情的色彩而闻名,其中的节奏和韵律对于朗读者的要求颇高。
通过对古诗词的朗读练习,学生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语音准确性、节奏感和情感表达能力。
朗读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领会诗词的情感内涵和艺术特点,还能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展示自己的魅力。
最后,学习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古诗词作为文学的精华,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们需要加深对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诗人背后故事的理解,从而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
同时,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分析古诗词的意象、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古诗词的欣赏和学习,学生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有效的方法。
古诗词诵读教学的策略
二、尊重古诗词文体特征
1、明确古诗对学生的语言屏障,加强自身修养 ①古今异义,古今殊俗。②用典的陌生。 ③表现技法的诗化语言形式
● 名词意合
五言体 七言歌行体
二、尊重古诗词文体特征
4、引导学生辨别诗词曲体式,理清 结构。
①适时补充诗词曲的发展脉络及结构特点 ②根据体式特点,把握情感。 ③把握作者写景顺序,体会情感变化
二、尊重古诗词文体特征
5、引导学生感受意象,领略意境。
①意象——诗歌的形象,含作者心志的物象 意境——意象的组合,是意象的提高扩展
●倒装合辙
● 谐隐双关
●互文见义
● 脱跳省略
●比喻借代
二、尊重古诗词文体特征
2、指导学生“了解炼字,鉴赏诗 眼”。
——最能表现意旨,最富表现力的字词。 ①一或二字 ②出现在诗句中后部 ③诗句中最有活力的字,多动词。
二、尊重古诗词文体特征
3、指导学生把握节奏,熟悉韵律
①不同诗体有相对固定的节奏 ②了解音韵传情:韵母、声母、声调 ③不同诗体音韵节奏与表现内容的关系
②重在诵读中的感染体会,心理的过程。 ③根据情景交融的不同方式采用不同的诵读 策略:A、触景生情,情由景生
B、缘情造境,景由情生 C、景语情语,融为一体
三、古诗词朗读训练
1、培养学生热情洋溢,全身心投入 的表演心态。
2、有意识训练得心应口的喷弹力度。
①唇的开齐合撮要控制得力。 ②舌弹动有力,做到所谓“吐字如珠”
Hale Waihona Puke 三、古诗词朗读训练 3、训练学生把握张弛有度的疏密尺 度
用古诗词提升修养学会欣赏与鉴赏
用古诗词提升修养学会欣赏与鉴赏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忽略了自己的修养。
修养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情感修炼、文化素养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而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内涵,既可以培养人们的情感,也可提升修养。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古诗词来提升个人修养,以及如何学会欣赏与鉴赏古诗词的艺术。
首先,古诗词可以提供思想的滋养和情感的陶冶。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着作者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考。
通过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作者对自然景物、人生哲理以及爱情等方面的独到见解,从而拓宽我们的思维视野,增强我们的情感体验。
例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以及《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诗句,都能够勾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叹和共鸣。
其次,古诗词有助于塑造个人的气质和品味。
古诗词以其高雅的语言表达和极致的艺术形式,给人们带来了审美上的享受。
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学会欣赏古诗词开始,便可以逐渐培养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独特的品味。
通过对古诗词作品中的意象、韵律和音韵等要素的欣赏与鉴赏,我们能够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出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艺术品味。
古诗词还能增强个人的人文素质。
一首古诗词蕴含着作者对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思考和表达。
通过阅读和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人文视角,使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面对社会问题时有更广泛的思考和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滕王阁序》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及《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诗句,都能够带给读者更多的人文关怀与启示。
除了以上几点,学会欣赏与鉴赏古诗词还能够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技巧。
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其要素包括意象、音律、韵律等,这些要素都能够对我们的语言表达产生积极的影响。
浅谈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浅谈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摘要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它语言凝练,想像丰富,生动形象。
意境优美。
新课标中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古典诗词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它语言凝练,想像丰富,生动形象。
意境优美。
新课标中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一、教给学习古典诗词的方法1、诵,是诵读,即大声朗读。
古诗词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
诵读时,不仅要读准字音,而且要把诗的节奏也读出来,还要读出诗的情调的韵味来。
2、背,是背诵。
背诵不仅有助于诗词的理解,而且还“熟能生巧”,恰到好处地引用。
3、品,是琢磨,体味。
要想真正领略诗词的妙处,非品不可。
品,不仅要品字,品句,还必须品意境。
对于一首诗的学习,诵、背、品是不可分割的。
诵、背、品三者结合起来,是学习古典诗词的最好的方法。
方法教给学生后,指导学生在课堂中运用所学方法学习古典诗词。
在这里举学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为例:①学习通过查工具书或向同学、老师求助读准字音,②学生试读,③教师指名读,其他学生根据诵读要求评价学生所达到的层次,④老师点评示范:第1、2句陡促,重读“卷”、“八月”、“即”,突出风狂雪早;第3、4句轻柔舒缓;重读“春风”、“千树万树”、表现“春暖花开”的美景所给人的春天般的温暖;然后低沉滞涩,寒气仿佛侵入骨髓。
“中军置酒饮归客” 及以下三句应读得热烈急促,一气呵成,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气氛;“轮台”四句渐渐舒缓,渐渐低下去,使声音恰如那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营造出低回不已余音袅袅的意境。
这一刻,画面定格,时间停止,情感激荡。
⑤学生练习读,⑥学生表演读,⑦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学生在诵读、背诵中读出诗的情调和韵味,对诗的内容有了更多的理解,对诗的意境有了一定的品味。
379-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005年非课改区中考: 读下面的词,完成2l一22题。
(共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1.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2分) 2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5)“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7)“为报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你认为下列哪些词语运用得最为精妙?妙在何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答题指南: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并说出自己的观点。
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名句赏析类设题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解释诗句的含义。
2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他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他们往往在景、情、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
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说。
答题指南: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概括景物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表达技巧鉴赏类设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要点提示: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
课程标下册古诗的要求是什么
课程标下册古诗的要求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解读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对古代诗词的学习应达到如下目标:
诵读。
要求准确、有感情地诵读。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划分朗读停顿。
积累。
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默写。
感悟。
理解诗词的写作手法,理解诗词的中所抒发的感情。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简答题、赏析题。
又双
运用。
能在现实的语言实践中恰当地运用。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结合显示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让考生恰当运用古诗句。
欣赏、审美鉴赏诗词意境、语言、情感方面美之所在。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品析题。
总结上述所说,对古诗词的考查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默写,一是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005年非课改区中考: 读下面的词,完成2l一22题。
(共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1.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的豪情壮志。
(2分) 2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5)“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7)“为报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你认为下列哪些词语运用得最为精妙?妙在何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答题指南: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并说出自己的观点。
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名句赏析类设题形式: 1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解释诗句的含义。
2解释诗词的意思,说出他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名句是整首诗词精华所在他们往往在景、情、理方面有被人们称道的地方。
根据具体的句子,可三者皆说,也可侧重一个方面说。
答题指南:明确诗中具体景物形象;概括景物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表达技巧鉴赏类设题形式: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作用?要点提示: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
他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段。
常见的表达技巧有:抒情。
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结景借物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运用表现手法。
如小中见大,化虚为实,虚实结合,托物寓理,以动写静,声色结合,多角度描写,以乐写哀,对比映衬等。
运用修辞手法。
如对偶、比兴、拟人、夸张、双关等。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衬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直抒胸臆答题指南: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做分析。
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新题演练对比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破阵子晏殊燕子来时新社,这两首词都以“破阵子”为词牌名,意蕴填词,试举例说明它们在声韵上有何相似之处。
这两首词都以“破阵子”为词牌名,但所写内容截然不同。
请写出两首词不同的思想内容。
这两首词的风格有何不同。
答案这两首词的第一句都用四声结尾:剑、社;第二句最后一字营、明,都是ing韵。
第四句都是eng韵。
(任举一例即可。
此题旨在使学生对词的音乐美有所发现和感受。
)辛词描写了渴望为国杀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及壮志难酬的遗憾、无奈之情。
晏词描写了在清明时节醉人的美好春色里少女的情思。
辛词属豪放派词风,词的语言、内容、形象等都豪放、壮美。
晏词属婉约派词风,词的语言、内容、形象等细腻、柔美。
新题演练阅读下面两首词(曲),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渔家傲秋思范仲淹这两首词(曲)的异同。
请你再写一句有关秋的诗句。
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答案相同之处:题目相同,都为“秋思”;书法的情感相同,都是思乡之情。
不同之处:马致远的描写对象是游子,范仲淹的描写对象是边塞将士。
描写内容不同的,马的描写对象是写进了球的悲凉,以此衬托游子的孤独寂寞之情;范的描写了边塞的风光,抒发了将士的思乡之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写出作者什么心情,好在哪里?(3分)(2)两文都是些饮酒,一个既饮酒,一个未饮,比较二者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3分)写法:这两句诗运用了奇特的想象,也是借景抒情的写法,即借大海的吞吐日月、包蕴万象的气魄,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博大胸襟和豪迈气魄。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杜甫《春望》中的名句,有人认为是“花”因“感时”而“溅泪”,“鸟”因“恨别”而“惊心”;也有人认为是诗人本人因“感时”而“溅泪”,因“恨别”而“惊心”,你认为哪一种理解比较好,为什么?(1)第二种理解好。
我认为是诗人因感伤时势、怅恨人间的离别,见到美丽的花也落泪,听到悦耳的鸟叫也感到惊心。
花香鸟语本是赏心悦目、无限美好的事物,但诗人现在却观花反落泪,闻鸟声反惊心。
诗人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突出了诗人心情的沉痛和忧国思家之情。
(2)第一种理解好。
花因感伤时事而落泪,鸟因怅恨离别而惊心。
这里使用的是拟人手法。
连花都为时事的动荡而感伤落泪,连鸟儿都为人间的别离而叫声凄凉,何况人呢?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心情之沉痛,忧国思家之情之深切。
一、“诗眼类”设题形式:河南省近年考查的有用典、情景交融、对比、以声衬静◆掌握基本的答题格式与思路答题格式一般为(顺序可以调换):(字词句)含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作用(效果)+抒发情感(揭示道理)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句诗描述了怎样的景象?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感情?这两句诗描述的是几处早飞来的黄莺忙着抢占向阳的“暖树”,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争”“啄”,将“莺”和“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写活了。
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写出了西湖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曹操《观沧海》中的名句,历来为人称道。
你认为好在哪里?请从思想感情或写法方面谈一谈。
作者借助奇特的想象,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象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以及渴望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抒发情感)。
思想感情:练习:* * *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感悟</B>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名句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蕴含哲理)直接抒情句所抒发的情感《次北固山下》 2007年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直接抒情句所抒发的情感《天净沙??秋思》 2006年名句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蕴含哲理)运用典故所表达的情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005年考查内容所选诗词考试时间河南省近三年来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 1.理解作者在诗词中所抒发的情感,并注意抒情的方式。
2.品析诗词精妙的语言,体会写作技巧运用的妙处。
复习重点(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2)借助典故,含蓄抒情。
(3)诗人的自我形象中寓含情感。
……诗词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含蓄委婉下列诗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寓含了什么情感?“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描绘了边关雄浑、苍凉的独特景象,暗含了镇守边关的将士们意欲成就功业的抱负,同时也寄寓了他们久别家乡和亲人的悲凉心境。
用什么方法来体会景中之情呢?方法探寻(找出所写意象)(确定意境特点)(定好感情基调)(体会诗词主题) 1.诗中有哪些意象? 2.构成什么样的景? 3.寓含什么样的情? 4.抒写谁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2007年,河南省中考B卷第22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联系全诗,谈谈你对作者用“草木深”三字写景的理解。
(①“草木深”三字描写了春天城中草木繁密的荒芜之状,可见人民离散无人整治。
②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写景理解的策略:描写之景+联系诗歌思想感情(2005年河南中考试题第24题)“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以向秀的典故,抒写了对亲朋旧友流落、贬谪的无比伤痛之感;以王质的典故,表现了诗人面对人事全非时恍若隔世的无限怅惘和伤怀之情。
) 1.能准确叙述典故:朝代、涉及人物、主要事件。
2.体会运用典故,诗人想表达什么?3.运用典故有什么好处?方法探寻(诗词中借用典故来抒情,往往能避免直白,使表达更含蓄、委婉,加深了诗歌意蕴,增强了感染力。
)诗人是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够重用自己,让自己担当重任,报效边疆。
这样表达,避免直白,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重用,报效国家的愿望。
下列诗句用了什么历史典故?作者借典故想抒发什么情感?“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吟》)“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诗词语言精妙 1.从品析精当的动词、形容词入手 2.从品析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入手 3.从品析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入手……品析精妙语言“钟”用拟人的修辞,表达了大自然对泰山的偏爱,突出了泰山的神奇和秀丽。
“割”字,就将山南山北阴阳不同、昏晓不同的奇特自然景象鲜明地表现了出来,突出了泰山之高大足以遮天蔽日的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
“诗句以一字为工,自然灵异不凡。
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陆机 1.所品析的词语要加引号。
2.要说清楚该词语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3.回答是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
(2006年南京市中考题)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为什么。
(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
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更好地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物我两忘,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