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符经》注释

《阴符经》注释

古涵

中华气功1988.1

【题解】

旧题黄帝撰,是明显的托古。据考此经系晋后唐前的著作,作者是一位久经世变的隐者。唐代李荃始为作注。书名“阴符”者,意在“阴者,暗也;符者,合也。”意思是说人们的主观愿望应与客观规律相符。书中阐述了天人之间的辨证关系,文辞简朴,思想博大,可与《老子》《易传》相并论,对气功养生有重要参考价值。下面,综合历代旧注,重为笺注。

(一)

【原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注释】

其意一:人世间万事的处理方法,只要观察天地生化万物之道,掌握天体运行的规律,用于指导社会实践,理法赅备矣。其意二:进修气功实践,只要能认识到天道在控制天体的运行,理法便尽在其中矣。《尚书》将执天之行的天道喻为“道心”,认为“道心唯微”,幽隐而无形,清静而无为,并不受自然现象变化的影响。此喻人进行气功修练时,也应首先进入清静无为的意识状态,摆脱后天意识的干扰,建立“道心”,使独立于大脑皮层以外的神经活动占主导地位。中国古代性命修持家们认为“道心”显现的标志是在气功态中“照见五蕴皆空”,达到物我皆无之境。

【按语】此节提出性命修持的关键,是首先要效法天道无为而控制天体运行的自然规律。

(二)

【原文】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1)。五贼在心,施行于天(2)。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3)。天性,人也;人心,机也(4)。立天之道,以定人也(5)。

【注释】

①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认为: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躁湿风。寒生水、暑生火、躁生金、湿生土、风生木,五气化育地之五行。本经作者从万物化生汲取天地精气的角度,指出天元气有五种在无形中被汲取的形式,谓之“五贼”。比喻人之元气也有五种无形的耗散形式,如果能在静心修持中觉察到,其气功态已经进入比较高的层次,性命修持进展可喜。

②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心:人的精神意识。天:天运,引申为“天心”。此言人体元气的无形耗散,根源于人心的意念,这种意念并非通常可自我觉知的表浅意识,面是已经与内脏活动相结合的人体潜意识流,它们作用“天心”,干扰人体元气及与元气生化相联系的内脏神经活动,故称为“五贼”。内脏神经属自律神经,如天体运行一样比较稳定,古代丹家又称之为“天心”。

③宇宙在乎手,万物生化乎身。

“宇宙在乎手”,是指入静状态中人与天地溶为一体,产生一种“吾身即宇宙”的潜意识。“万化在乎身”,是指入静状态达到较高层次时,人

对自己体内脏器、组织、甚至细胞中多种层次的气化过程可通过返观内视觉察到,感到宇宙万化集中于己身。

④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此言宇宙的“意志”,在人类的行为中体现,人的精神、意识、神经活动,是人类行为的控制机关。此喻人体的精神、意识、神经活动,对生命本身有重要作用。古代道家将这种控制作用分为三个层次,即人心、道心、天心。人心即人类一般状态下自我感知的感情意识。“道心”即在入静状态下清静了的意识,进入了一种无知无觉的意识状态。“天心”即机体对自身脏腑、器官、经脉活动的意识,这些意识状态,都是制动生命活动之机。

⑤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道清静无为,在人的意识中确立天道,也要形成一种物我两忘的“道心”意识状态,以使人身心稳定。

【按语】

此节提出在气功修持过程中,确立天道观,就要从改变作为生命控制机抠的神经意识状态入手,并隐喻了人的意识状态可分为“人心”“天心”“道心”三个层次。气功修练应首先以进入“道心”代表的意识状态为旨。

(三)

【原文】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1);地发杀机,龙蛇起陆(2);人发杀机,天地反覆(3)。天人合发,万化定基(4)。性有巧拙,可以伏藏(5)。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6)。火生于木,祸发必尅(7)。奸生于国,时动必溃(8)。知之修炼,谓之圣人(9)。

【注释】

①天发杀机,移星移宿

宇宙大的灾变,可以使星宿发生变化。

②地发杀机,龙蛇起陆

地球大的灾变,可以使蛰伏于地下的龙蛇惊起。

③人发杀机,天翻地覆

言人类社会的变革,可有如天翻地覆。

④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上面从自然界的灾变和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方面,来论证天地阴阳变化之道(天之机)和人类的精神意志(人之机)可以产生巨大的作用。此言如果天人变化之机相合,力量更加强大,可以奠定一切变化的基础。暗喻人类精神意志与自然规律如果相符,逆转生命老化过程不是不可能的。

⑤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老子》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此言功中清静意识,应去其智巧,返朴归真。暗喻各种危害“道心”的潜意识,可以一层层制伏。

⑥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九窍指心,邪者害也。三要:耳目口。此言耳目口为心之三害,可以使心神躁动,也可以使之入静。暗喻功中要用意念闭塞此三窍。

⑦火生于木,祸发必魁

言木生火太过,火之为灾必魁木。此喻炼气不要蕴火,阳升不要太过。

⑧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奸:此喻流传的修持技巧,比喻太执着于用意和应用方术技巧,

急于通过后天气引发先天气,迟早必危害身体。

⑨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之:代指利害。言明了精神意识在性命修持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正确运用,可以成为性命修持有高超造诣的人。

【按语】

此节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精神意识活动在性命修持过程中的作用,喻人要正确发挥心之机枢的作用。

(四)

【原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1)。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2)。故曰:食其时,百骸理(3);动其机,万化安(4)。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5)。日月有数,大小有定(6)。圣功生焉,神明出焉(7)。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8)。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注释】

①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此言道主宰天之生杀之机

②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盗:是作者从事物之间相互汲取物质、能量、信息角度,来概括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此总结上面三句,言天地人相互作用协调,三方才各得其宜。暗喻性命修持应适当地采摄天地万物之精气,保持身心与天地自然的统一。

⑧食其时,百骸理

时谓天时,理谓通达。此言应天时而运功,采摄天地释放的能量,人体百骸自能在其中得到调理。

④动其机,万化安

此言体内天机一旦发动,内景变幻万千而平顺。喻人对功中化生的内景,勿惊勿惧、勿恋勿扰,任内气自然生化。“万化安”之内景如张三丰《道术汇宗》中言:“一霎时雷轰巽户,电发坤门,五蕴空门,九宫透彻,玉鼎汤煎,金垆火炽,黄芽遍地,白雪漫天。……”

⑤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

言一般人仅知其以思维意识作用为主的后天识神是心神,不知其无思无虑万念俱寂时显现的元神(天心)具有更加神奇的作用。

⑥日月有数,大小有定

言日行一度,月行13度有奇,大小月3651/4日成岁。喻天之神机在于律数,人体不神之神——元神的主宰之机也蕴于内气周天的节律中。元神,亦即“天心”。

⑦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此言元神的巨大作用。

⑨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

此言不神之神摄纳天地精气更新生命的过程,无形无象,不可得知。喻人功中不要巧用智慧,一任元神自化。

⑨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知轻命

言气功境界高的人进入元神活跃的气功态时,必躬必谨不用意念干扰,境界低的人急于求成滥用意念引气,对身体有害无裨,严重者危害性命。

【按语】

此节阐明性命修持不仅要发挥心之枢机作用,并应注意调整身心与自然界统一,不失时机地摄取天地能量,如此可望体内天机发动,出现阴阳逆转的万千内

景。当此元气元神活跃之时,应必躬必谨任其自化,切勿动念扰之。

(五)

【原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1),绝利一源,用师十倍(2)三反昼夜,用师万倍(3)。

【注释】

①瞽者善听,聋者善视

喻人用心专一,神经系统的作用会得到加强。

②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言杜绝一种利益的诱惑,尤如增加十倍的兵力。喻人杜绝私利的诱惑,气功境界才能较大地增长。

③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喻人不懈地长久坚持,功效增长更快。

【按语】

喻人进行气功锻炼,宜用心专一,长期坚持。

(六)

【原文】

心生于物,死于物(1),机在目(2)。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3)。至乐性余,至静性廉(4)。天之至私,用之至公(5),禽之制在气(8),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7)。恩生于害,害生于恩(8)。

【注释】

①心生于物,死于物

义为意念感物而生,离开对物象的感应,意念也就停止了。喻人在气动状态下,内景对元神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②机在目

暗喻内景显现的层次,与人体潜在视觉功能的开发层次存关。此目非仅指双眼,而是指人体全部的视觉功能系统。

③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蠹然

言天无意施恩于万物,如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而动,但总体来讲却育化着万物。此喻人在高度入静状态下,会出现元气突然发动的迅雷烈风般景象,应任其自然发展,勿惊勿扰。

④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一说指心胸宽阔则至乐,品行廉洁则心静。一说指功中高度入静时的意境,余指充实和稳定,廉代表一种满足感,形容静坐中沉静、愉悦、充实、满足的意境。

⑤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言天无意于施化万物,而万物得其养育。喻人功中彻底放弃意念,一任元气自化,不必用意,脏腑必得其充。

⑥禽之制在气

禽者鸟也,鸟之飞在于气的凭托。喻人生命的返还之道,关键在于气运,而不在于意行。

⑦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生者死之根”是个体生命运动的一般规律,“死者生之根”是生命运动返还之道的规律。一般认为:形神相合为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而在性命修持过程中,神去离形是固守虚无后必然进入的较高层次的气功状态,是新的生机化生之始。这种“心死”是“身生”的重要前提,故曰:“死者生之根。”

⑧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进一步比喻说明身心之间的生死关系。

【按语】

此节进一步论述在高级气功状态下,意识状态与内景的关系,意念与元气的关系,心与身的关系,并提出内景的展现层次决定于视觉潜能的开发。

(七)

【原文】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

,我以时物文理圣(1)。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2),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3)。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4)。

【注释】

①愚人以天地文理圣

言愚人以高远难测的天文地理现象为最高准则,而作者从近在身边可得而知的时事现象中探求哲理。喻人观天之道固然重要,然更重要的是从自己和众人修炼的具体经验中探求生命返还之道的规律。

②人以愚,虞圣,我不以愚,虞圣。

此言两种崇敬圣者的情况:一种出于盲目,一种出于对真理的深刻理解。喻人要正确对待他人成功的经验。

③人以奇,期圣,我不以奇,期圣。

喻入学习他人修持的经验,不应追求奇特的法术,而应着眼于平实的真谛。

④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对以上三种对待真理、圣者、经验的错误态度的警告。

【按语】

强调应以理智的头脑,探求高级气功锻炼的平实质朴的经验。

(八)

【原文】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1)。天地之道浸(2),故阴阳胜。阴阳相推(3),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4)。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5)。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6),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7)。

【注释】

①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再次喻人于静中追求生命固有能力的发挥。

②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浸:渗透。言天地相距遥远而能相互渗透,氤氲交感,而产生阴阳消长。喻功中处于阴阳二气氤氲交感时,应守中和而行沐浴。

③阴阳相推

上言阴阳相胜之理,此言阴阳相生,相互促进的作用。

④因而制之

即以之为制。喻人以阴阳相浸、相胜、相推的气化规律,来指导气功实践。

⑤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言至静之道,无形无象,音律和天文历数也不能来表达它的内涵。意在强调高级气功态是在排除一切人类后天知识和意识干扰时才能出现的,人类后天知识在此过程中无用武之地。

⑥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尅。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

之所以神。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圣。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