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穴位大全(图文完整版)
董氏奇穴穴位大全(图文完整版)
银针刺开云千里◐妙药驱散雾万里
往期手指部位(穴位):
大间穴小间穴中间穴浮间穴
侧间穴外间穴木穴脾肿穴
心常穴还巢穴木炎穴三眼穴
复原穴太阳穴五虎穴制污穴
妇科穴指五金木火穴心膝穴
肺心穴二角明穴胆穴指三重穴指肾穴火膝穴开脾穴偏肩穴指三黄穴踝灵穴失枕穴太阳穴
水源穴分水穴定喘穴火龙穴火星上穴水海穴火星下穴人阳穴
天阳穴
往期手掌部位(穴位):
土水穴重子穴重仙穴手解穴
灵骨穴大白穴上白穴下白穴
中白穴下白穴腕順穴水清穴
三河穴骨关穴木关穴三齿穴
土水穴三叉穴手解穴上高穴下高
穴。
胡光教授董氏奇穴十大妙用
胡光教授董氏奇穴十大妙用一、木火穴:在中指、食指、无名指、小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取四穴。
治验应用:1、治疗各种脑血管病、偏瘫、偏枯、患者令其动。
2、下肢冷,双侧中指取穴。
(注意:一周3次左右为佳,每次限用6分钟,超过10分钟无效。
二、小节穴小节穴:大指末节赤白鱼际处——握拳取穴,针向重仙方向。
(问:与土水穴有什么关系)。
治疗腕肘痛、颈、肩、背、腰、腿、踝关节、坐骨神经痛、胸痛、胃痛、慢性腹泻。
治验应用:1、可治各种腰腿痛,尤其是腰椎间盘脱出、坐骨神经痛、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钙化、椎管狭窄。
配腕顺一、二穴。
针健侧,10分左右,令其活动患处。
2、治疗急性腰痛或扭伤配二角名穴3、治疗下肢痛配心膝穴(蜻蜓点水法)备用:李扬四针;五虎擒羊4、治疗气结5、治疗痛风:小节穴加制污穴、木火穴或李扬四针(人中、后溪、束骨、复溜)6、单用小节穴治疗腕踝扭伤小节配心膝、胆膝治膝关节痛(健侧针10分钟)鸡眼化脓曲池血海治污20分钟小节、心膝10分钟单用小节+梅核点(劳宫穴下1寸)+失音穴三、怪三针正会(百会)、鼻翼(左边)、次白(右手,称第二液门,中指无名指间缝向指侧倾斜45-60度)。
“鼻翼”在鼻部,居中,属土;肺开窍于鼻,属金;在督脉旁,属水。
土金水一路相生,针一二分深,可用来对全身多种病症治疗:眉棱骨痛、肾亏之各种神经痛、消除疲劳之妙穴。
头昏眼花、四肢骨痛、半身不遂、坐骨神经痛、喉痛、舌痛舌硬舌紧、偏头痛、面神经麻痹。
临床应用:治疗尿床、抽动秽语综合症、多动症、神经不集中、口吃、癔病、考前综合症、小儿脑瘫、痴呆、脑发育不良、癫痫、狂躁、怪病。
治验应用:1、胃痛、小儿疳积:正会、次白(向指侧倾斜45—60°)2、运动异常病:正会、次白、小节3、面肌痉挛(眼跳):正会、鼻翼、眼黄1.顽固性癫痫脑瘫(涉及到运动功能障碍就用小节)2.多动症3.抽动秽语综合征(怪三针)厌食症(脾胃功能——斜次白——厌食)4.尿床 a. 正会(百会)次白鼻翼b.杨四针(附睾炎精索炎)c.重子、重仙、小大浮外间(哮喘)d、秩边透水道快速针刺1分钟+杨四针(前列腺炎尿闭、尿失禁)5.眼黄(小指中节中点处)——斜眼。
10大立竿见影的董氏奇穴绝招
10大立竿见影的董氏奇穴绝招2018-10-27 21:53:531、重子穴治久年背痛,立竿见影,十四经穴无出其右者定位:手掌虎口下一寸,在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与手背大白穴相通。
解剖:有桡骨神经、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大拇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一寸处是穴。
可与大白穴相通。
归经:入肺经。
穴性:疏风解表,清泄肺气。
主治:肺炎、肺癌、肺气肿、感冒、咳嗽、气喘、心悸、退烧、喉炎、背痛、胸痛、膝盖痛。
针刺法:直刺一—二寸。
治小儿疾患以三棱针刺出血特效。
针感:酸胀疼痛感。
说明:重子与重仙两穴近传统十四经肺经,亦入肺经,因此同鱼际一样可治与肺有关的疾病。
2、肾关穴治尿频定位:肾关穴在天皇穴下一寸五分。
主治:胃酸過多、倒食症、眼球歪斜、散光、貧血、癲癇病、神經病、眉酸骨痛、鼻骨痛、頭暈。
針法與應用:五分至一寸。
補腎深二寸。
治胃酸過多、倒食症為天皇穴之配針。
3、木穴治鹅掌风木二穴定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处。
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肝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即中间穴)内侧三分处是穴。
归经:入肝经。
穴性:疏肝理气,活血去风。
主治:脾气暴躁、干活旺盛、肩膀紧痛、右胁下痛、项强痛、胆固醇过高、胃胀痛。
针刺法: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针感:局部酸胀疼痛感。
应用:双手取穴效果更佳。
说明:(一)在董公著作中,木穴主治范围不广,而胡师扩大其范围,而赖著在其书中将木穴又称为感冒穴,赖说木穴对流泪、发汗、止汗、感冒效果不错,其谓木穴能止感冒流涕于片刻,而笔者认为如要治疗感冒流涕单取木穴,不如再配三叉三穴、灵骨、大白,再加足感冒穴,则效果当更佳。
(二)木穴在人体脏器全息律投影上为肝区,所以称木穴,因此取本穴对治右胁下痛,有特效。
木一穴定位:手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内侧三分下二分半。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肝神经。
取穴:掌心向上,当木二穴下二分半处是穴。
归经:入肝、胃、肺三经。
董氏奇穴详解图文
• 1---20图解 • 21---25.董氏奇穴针灸渊源与学术特色简介
• 26—27.董氏刺血针法之特点 • 28---31. 特色诊法 • 32---43.治疗特色 • 44---62.精华董氏奇穴特效配穴 • 63---79.董氏72绝针 • 80.---董氏奇穴临床应用歌诀
1
2
3
4
33
• 二、董氏奇穴之命名
• 董师虽然创见奇穴甚多,但从无一穴以自己姓名命名,他认为医 学为救人之利器,为社会之所需,不应私秘而主张公开,编写奇 穴之汇,亦无一丝名利之图,其伟大精神令人钦佩,反观时下偶 有一见,尚未定论,恐或为别人所据,即迅速冠以某某合谷,某 某血海、某某三阴交者,又岂可以道理计。至于那些剽窃别人创 见将穴改名,企图偷天换日之人,则又岂能不觉愧耻。
30
• 五、治疗特色 • 董氏奇穴针灸取穴少,见效快,治疗范围广,对各种痛症、
面瘫、鼻炎、哮喘、胆囊炎、慢性胰腺炎、结肠炎、耳鸣、 耳聋、带状疱疹、丹毒、不孕症、妇科病等等,均有意想 不到的疗效。如重子穴治久年背痛立竿见影,又如肾关穴 治尿频;木穴治鹅掌风;妇科穴治不孕症;驷马穴治过敏 性鼻炎及多种皮肤病;正脊穴及上三黄治各种骨刺;通关、 通山、通天配合刺血针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下三皇治糖 尿病;制污穴治久年恶疮不收口;叉三穴配足三重治暴聋; 侧三里、侧下三里治三叉神经痛均有特效,屡验不爽,不 一而足。在患侧四花中穴、四花外穴附近若有瘀络,刺血 对缓解肩关节疼痛极有效验。
• 运用董氏奇穴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掌握一些特效的招 式,形成一系列疑难专科病的标准化治疗方案。董氏先祖 为我们留下了非常丰富的卓有成效的治疗经验,必须首先 掌握。第二层次,由董氏奇穴完整的实践及理论体系切入, 参透针道原理,把握一身阴阳规律,形成以静制动、以不 变应万变的整体思维模式,这样,才能在面对复杂的临床 问题时,游刃有余,从容不迫,找到最佳治疗对策。可以 说,董氏奇穴将中国传统针灸之精粹发挥得淋漓尽致。为 学者须沉潜入微,真积力久,方可慧然独悟。
董氏奇穴常见穴位
腕顺一穴 腕顺二寸
腕顺二穴 腕顺一穴
三三部位
1 三其穴 其门穴:在手背橈骨之外側上緣,距手腕横纹后两寸处
靠内侧一寸处。 其角穴:挠骨之外侧,距手腕横纹后四寸处 其正穴:挠骨之外侧,距手腕横纹后六寸处 手术:手背虎口朝上,臂側放,針斜刺約與皮下平行,
由橈骨上緣以十五度向外斜刺一寸至一寸半,貼骨進 針 主治1)妇科经脉不调,赤白带下 2)脱肛,痔疮痛
手术:针深止五分,禁双手用穴
主治:(1)心脏炎,心跳胸闷(2)呕吐,霍乱 说明:本穴在小肠经上,小肠合穴附近,治疗心脏病有特效,
亦治大腿内侧痛,坐骨神经痛,尾骶骨痛以及内侧膝盖痛。
5 三士穴 人士穴
取穴:手平伸掌心向上、当腕横纹上三寸、前臂桡骨 外侧上缘处是穴
手术:斜刺从外向内,以15度角斜刺五分—一寸五分 主治:气喘、手掌痛、手指痛、肩臂痛、背痛、胸痛、 心悸、蛋白尿 地士穴 取穴:掌心向上、腕横纹上六寸,人士穴上三寸 手术:同人士穴 主治:气喘、感冒、头痛、肾亏、腰痛、心脏病、疝 气、便秘
点。 手术:五分针,针二至三分。 主治:各类妇科病
说明: 本穴位于无名指,与三焦经有关,通过理三焦、疏肝
胆之作用,治疗妇科病变颇有效验。 本穴配妇科穴,左右交替,治疗不孕症。 禁双手同时取穴
还巢穴
还巢穴
4木炎 取穴:掌面无名指第二节之中央线内开二分处
(D线),上穴距第三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三 节横纹六分六(三分点法),共二穴
手术:一寸半针,针五分至一寸深 孕妇禁针
主治:小儿气喘、高烧不退(特效)、急性肺炎、肺机 能不够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说明:本穴配灵骨治疗甚广,凡属气滞血淤之症均有效。 若人气滞与气虚,则将导致血瘀血滞。
血瘀上焦则肺疾胸痺;血瘀中焦则为症瘕、血瘀下 焦则为少腹疼痛、妇女疾病;血瘀经络则关节痺痛、 风湿诸病、半身不遂;瘀血内蓄则性情变化而为神经 诸疾。所以取用灵骨穴、大白穴通气补气,而能散滞 消瘀。
董氏奇穴针灸大全
董氏奇穴针灸大全董氏针灸董氏奇穴针灸取穴少,见效快,治疗范围广,对各种痛症、面瘫、鼻炎、哮喘、胆囊炎、结肠炎、耳鸣、不孕症、妇科病等等,均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第一章头面颈项一.头部(一)头痛:1.木火加肺心;妇科;富顶;后枝;火主(心脏病引起);天皇;火散;针灵骨立可缓解2.背部五岭点刺(二)偏头痛:指三重;妇科;六完;三重(特效);四花外点刺;[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 4~5次,头痛即不复发];九里;耳背刺加足解穴(三)前额痛:二角明加中白;火菊加火连;水相加中白;五虎四(四)后项痛:指三重加人皇(五)头顶痛:妇科(六)巅顶痛:门金(七)巅头痛:火主(八)眉棱骨痛:二角明;花骨一;肾关(九)鼻骨痛:二角明;花骨一(十)后头痛:指三重;火菊加火连;水相加正筋加正宗;冲霄点刺出血(十一)太阳穴部位:门金二.眼疾病(一)眼角痛:大、小间;海豹;火散;花骨一(二)眼角发红:上白;花骨一;驷马(三)眼花:火腑海;火散(四)眼晕:火菊(五)眼散光:肾关;中白(六)眼球歪斜:肾关加三皇(七)眼暴癢:上白加上三黄;花骨一(八)眼癢:上白;火硬刺(九)眼发干:木穴;明黄;复溜(光明)(十)流泪:木穴(十一)火眼病:腕顺一、二(十二)青光眼:肾关加复溜加行间(十三)白内障:水相加肾关加人皇;四花中;光明(十四)针眼:灵骨左右交刺,一、二次即愈(十五)角膜炎:耳尖、肝俞、五岭点刺出血;加针上白穴,效果更佳;驷马穴(十六)眼跳: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风市,复溜三.鼻疾病(一)鼻炎:指驷马;火腑海穴;分金;四花上加驷马;马金水(过敏性鼻炎:印堂)(二)鼻衄:腕顺二穴;肩中;博球(三)鼻塞:火硬(四)感冒鼻塞:肩中特效,门金;侧三里一针通四.耳疾病(一)耳鸣:;指驷马;灵骨(肺经虚者);火硬;六完;花骨一(二)耳聋:灵骨;花骨一;驷马;三泉;先三重放血,再驷马穴;总枢穴放血(三)耳中神经痛:木留(特效)(四)耳炎:指驷马(五)中耳炎:外三关;外踝四周散刺出血(六)美尼而:六完;上三黄加百会(留针二小时,特效)(七)耳痛:三重,四花外同时点刺出血五.口舌齿疾病(一)下颌痛、张口不灵:火硬(二)口内生瘤:四花上,四花中点刺(三)牙痛:浮、外间;四花外刺;侧三里加侧下三里加灵骨(四)唇喎:火主加灵骨;一、二、三重(五)唇生疮:犊鼻点刺(六)牙龈出血:上三黄(七)舌根较大而言语不清者:失音(八)舌强言语困难:三重加木留;肩中,商丘(九)唇痛、白口症:上、下唇六.咽喉疾病(一)喉咙生疮、咽炎:足千金、五金;外三关(二)慢性咽喉炎觉喉中痒而欲咳者:灵骨加大白加手心喘咳点(三)咽喉肿痛:火主加曲池;通肾胃背;三重、足千金点刺出血(四)鱼刺鲠喉:手五金、千金;三重(特效);足千金、五金(特效)(五)口干:指肾(或三重放血,再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六)发音无力:背面穴(七)咽感异常:劳宫穴下一寸(八)咽喉炎:曲陵点刺(九)喉咽:分金加镇金(十)喉瘤:通肾胃背(十一)瘰疬:三重、六完(均取患侧)(十二)发音无力:背面穴(十三)食道癌:三重七.颜面疾病(一)三叉神经痛:木留加足三重(特效)(二)脸面神经麻痹:指三重;灵骨;富顶加后枝;四花外刺;侧三里加侧下三里加风市;三重点刺出血;(三)面神经紧张:驷马;上中下泉八.颈项疾病(一)甲状腺肿大:一、二、三重加通天、关、山(往外、内长者);三反(往内);驷马(眼突出)(二)颈部胸索乳突肌痛:心门(三)扁桃腺炎、甲状腺肿:足千金、五金;外三关(四)脖颈痛:肺心穴;上白;富顶加後枝;火菊;三皇;四肢穴;九里第二章四肢躯干九.上肢疾病(一)手腕手臂痛:水愈刺;三重;九里中(二)手臂及手指痛:天地人士;花骨二(三)手抽筋:火陵;火山(四)手下臂痛:火串(五)手足麻木:大间;五虎一、二;火菊;肾关;九里(六)手指拘挛不伸:重子加重仙加泻尺泽;姐妹一、二、三(七)手腕挠侧扭伤:上白(患侧);驷马(八)手大指痛:中白加下白;海豹;胆穴(九)手痛:人宗;火主(十)中指无名指不能弯曲:木留(十一)手腕无力:水曲(特效)(十二)手指无力:花骨一(十三)上臂痛:四花副刺;外三关;上曲(十四)手三里附近麻痛:四肢加天皇(十五)肘以下至腕之手臂臂外侧痛:上三黄(特效)(十六)肘关节炎:曲陵刺(十七)手腕痛:临泣、地五会、侠溪(倒马)(十八)两手拘挛:泻尺泽,针肾关(十九)肘关节痛:灵骨特效;风市;四花中(二十)手指麻:对侧门金、束骨、再针大间;肾关、复溜特效(二十一)中指(趾)麻:通关、通山(二十二)指关节痛:五虎一;人士(二十三)腕关节痛:侧山里、侧下三里(二十四)腱鞘炎:五虎一特效(二十五)手麻:手三里(二十六)肩背痛(膀胱经第二行外侧痛):足千金、五金;马金水加快水(二十七)肩痛:肾关(但下针不贴胫骨,离胫骨五分);七虎(二十八)肩冷:四花外强刺激(二十九)肩胛骨下端痛:腕顺一、二(三十)肩胛骨痛:心膝(三十一)肩关节痛:灵骨加大白加上白;三重(三十二)肩臂痛:天地人士;外三关(三十三)肩胛骨痛:重子加重仙(未有不效者);心膝(三十四)肩后侧痛:六完加驷马(三十五)肩背痛:重子、重仙;通肾、通胃、通背特效(三十六)肩峰痛(发肿):三通;九里;侧下三里(三十七)锁骨及肩髃部瘤肿:木留(特效);外三关(三十八)肩臂不举属心者:火膝(三十九)肩痛:肩中(四十)缺盆上下痛:木留(四十一)锁骨炎:七虎十.下肢疾病(一)四肢痛:四肢穴(二)腿肌痉挛:搏球(三)脚痛、麻:手五金、千金;人宗;大主;火菊;九里(四)腿碰伤或委中外侧筋紧难伸:灵骨加尺泽(五)腿酸:火腑海穴;水愈;背面穴点刺出血;水金、水通;七里、九里(六)脚掌不能弯曲:腕顺一、二(七)脚无力:上白;肾关(八)膝盖痛:大小中间;心膝;火膝;胆穴;五虎四五加(肩中特效);重仙;土水;火硬刺;三金点刺出血(九)膝无力:心膝(十)膝内侧痛:心门(十一)曲泉穴痛:心膝(十二)小腿肚胀痛及曲泉穴一带筋紧:木火(十三)小腿胀痛:肺心穴;手五金、手千金;云白加肩中;李白;上曲;次白;精枝点刺出血最佳(十四)下肢无力:肩中加上曲、云白或加下曲、李白(十五)一切下肢痛:灵骨加大白加中白(十六)足三里至足外踝痛或麻:中白加下白(十七)下踝关节扭伤(胆经部分):上白(双侧);驷马(特效)(十八)外踝痛:胆穴;五虎四、五加小节;上白加二间;中白(肾性);云白加上白(十九)内、外踝痛:五虎四、五;中、下白(二十)足跟痛:肺心穴;五虎四、五;火全;灵骨(二十一)足跟腱痛:胆穴(二十二)足趾麻痛:五虎二、三(二十三)足背麻痛:五虎三、四(二十四)足冷:四花外(轻刺激)(二十五)大腿痛:叉三特效;金林点刺出血特效(二十六)脚抽筋:正筋;次白(二十七)腿软无力(兼心跳):肩中;通天特效(二十八)腿麻:驷马、肩中(二十九)趾麻:下三皇(三十)腿冷痛:双凤点刺出血;再针通天、通肾(三十一)膝盖冷痛:针单侧通天;肩中十一.胸腹病(一)胸痛:妇科(二)胸下心侧痛:上白(三)胸部打伤:灵骨加大白;驷马(四)胸部发闷:小中间;火陵;火山(禁用双手);手五金、千金;曲陵刺(五)胸骨痛及肿胀:七虎(六)打伤中气呼吸困难:灵骨加大白(七)开疏胸次:四花外刺(八)胸腹侧痛(压痛):驷马(九)胸腹膜炎:四花中点刺出血,再针驷马(十)胸腹部任脉线上痛:水相(十一)胸连背痛:驷马,然后承山;肾关;上白(十二)小腹侧痛:驷马、通天、通胃(十三)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指驷马;四花中、副、外刺;七虎穴;驷马(十四)腹痛:指五金;千金;手五金;花骨四(十五)腹胀:灵骨加大白加土水;背面穴;水晶;四花下;腑快(十六)腹膜炎:肠门(特效)(十七)腹部肿瘤:外三关(特效)(十八)上腹部胀大易罹中风:三重(可使上腹变小,并预防中风)(十九)小腹胀:腕顺一、二(二十)肋胁痛:火串(二十一)胁下痛:三重(二十二)胸胁痛:下都十二.腰背痛(一)坐骨神经痛:上白;火腑海穴;手五金;手千金;花骨三、四;灵骨、大白特效;鼻翼特效(二)肺机能引起之坐骨神经痛:上白、灵骨;火陵;上、下曲;温溜、下廉;肩贞、臑俞(三)肾脏性之坐骨神经痛:中白;腕顺一、二;肾关(四)少阳经坐骨神经痛:上白;中白;火陵(五)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之坐骨神经痛:四花副、下加腹肠穴;上三黄(特效)(六)心经之坐骨神经痛:天府、侠白;通里、大陵、内关、间使(七)背痛:指肾;重子、重仙;腕顺一、二(由肾亏引起);天地人士;九里(八)阔背肌痛:(膏肓痛):指肾;重子加重仙;腕顺一、二;搏球(50%有效);肾关(肾亏所致)(九)腰痛:灵骨;後椎加首英(若他法全无效时,此法可意想不到之功);水愈;水曲;花骨三、四(十)背椎痛:肺心穴;水相;花骨三、四;正筋、正宗;火全;四花外加肾关;马快水(十一)背脊畸形:上三黄下针即见效(十二)正中线痛:委中点刺出血,再针昆仑(十三)背连下腿痛:马快水(特效)(十四)腰酸:火腑海穴;支通、落通;火散;搏球;肾关(十五)脊椎骨弯曲痛、手脚痛:消泺(十六)脊椎骨脱臼:後椎加首英(十七)腰脊痛:腕顺一、二;三皇(十八)第一、二胸椎两侧筋紧:天皇(十九)腰椎强不能弯曲:;灵骨加叉一(二十)髂骨後上脊两侧痛:肺心穴;腕顺一、二(二十一)背痛:火散(二十二)闪腰岔气:二角明;马金水(二十三)膀胱经外髂骨痛:中白(二十四)脊柱痛:心膝;中白(二十五)腰眼痛:二角明(二十六)尾骶尖端痛:心门;後会第三章脏腑疾病十三.心脏疾病(一)心脏病:大间;心常(慢性擴大特效);四花上;四花里;天地人士(心跳过速)(二)心脏炎:心门;四花中上(三)心脏衰弱:指肾;天地人士加灵骨(四)心脏性之风湿病:火膝;心常;三通(五)心脏二尖瓣血管阻塞之胸痛:灵骨加大白(六)心痛:火膝;四花中副刺;火包;肾关(七)心跳:小间;中间;心常;火串;心门;肩中;火菊;四花上里;伏兔(八)心惊:胆穴(九)强心(昏迷时使用):火硬(十)心下胀:心门;通关、通山(十一)心跳过快:心门特效;通关、通天;四花中外点刺出血(十二)心肌炎:心门(十三)血管硬化:四花中、副点刺出血十四.肺脏疾病(一)肺炎:重子(特效);大白刺(二)肺积水:四花中(特效)(三)肺结核:四花中、外点刺出血,再针驷马(四)肺瘤:四花中(五)肺气肿:四花中、外点刺出血(六)支气管炎:小间(七)肺癌、肺气肿:心常加灵骨、大白(特效)(八)咳嗽、气喘:重子(小孩最有效);大白刺;火腑海穴;天地人士配灵骨(特效);人宗;曲陵;四花外强刺激;土水穴(特效)(九)哮喘:四花上中;驷马(十)痰咳不出:重子重仙十五.肝胆疾病(一)肝火旺:木穴;木炎(二)肝炎:木炎;肝门;上曲刺;火包;火主(三)肝肿大硬化:木炎;上曲刺;再针肝门,明黄;肝俞点刺,再针上三黄(四)肝炎之肠炎:肠门;木斗;木留;三重(五)肝弱:富顶(六)口苦睡不着:木炎(七)慢性黄疸:眼黄加三黄;火枝加火全加其黄(八)急性黄疸:眼黄加肝门;火枝加火全加其黄(九)面黄四肢浮肿:人宗(十)胆病:木斗;木留(十一)胆结石:木枝(十二)胆囊炎:火枝;火全十六.脾胃疾病(一)脾肿大:脾肿;上三黄;三重;木斗;木留;人宗(二)反胃(倒食):天皇;肾关(三)胃酸过多:天皇;肾关(四)胃痛:浮、外间、肠门;火主;门金;花骨四;四花中、上、下、里(五)胃下垂:脾肿加足三里加内关加中脘,并灸神阙、气海、关元(六)胃炎,久年胃病:土水;门金十七.肾、膀胱病(一)肾脏病之腰痛、腰酸:中白;腕顺一、二;水相(二)肾脏病之背痛:中白(三)肾亏:指肾;地士;搏球加四花中(四)肾痛:二角明(五)肾募穴京门处痛:二角明(六)肾脏炎:後椎加首英;水愈刺(特效);水相;天地人皇;通肾胃背;马金水加快水;腕顺一、二(七)肾结石:水愈;马金水(八)膀胱结石、膀胱炎:马快水(九)蛋白尿:天地人皇;通肾胃背十八.大小肠病(一)肠炎:指五金;千金;肠门;门金;四花下;腑肠加门金;四花外刺;足千金;五金;通肾加通胃(二)肠痛:灵骨;四花里(三)肠胃慢性出血:姐妹一、二、三(四)肠风下血:中白(五)痔疮出血:委中刺加中白(六)大便脱肛:其门(七)顽固性便秘:其门(八)便秘:火串(九)肚脐周围及腰痛:腕顺一、二(十)大肠部胀痛:肠门;门金(十一)肠出血:四花中、外点刺,再针姐妹穴第四章其他疾病十九.妇科疾病(一)子宫瘤:凤凰巢加妇科;重子加重仙;火硬;火主;水晶;姐妹一、二、三(二)子宫炎:凤凰巢;妇科;木妇;火硬;火主;水晶(三)子宫不正:凤凰巢加妇科(四)卵巢炎:重子加重仙(五)输卵管不通:木妇;凤凰巢加妇科(六)妇科产后风:水相(七)妊娠呕吐:三通(双足取穴,特效)(八)月经不调:凤凰巢;妇科;灵骨;其门;木妇;上三黄;姐妹一、二、三(九)经痛:灵骨;木妇;三泉(十)赤白带下:凤凰巢;妇科;灵骨;其门;天宗(特效);云门;木妇(特效);姐妹一、二、三;通肾、通背、通胃(十一)安胎:凤凰巢加妇科(十二)不孕:凤凰巢加妇科(十三)难产:灵骨;火包;火主(十四)胎衣不下:火包;火硬(十五)回乳:指驷马(十二年乳水不收)(十六)乳癌:外三关(十七)乳肿大:指三重(十八)乳房硬块:三重(20次左右可消)(十九)阴道痒:天宗;云白(二十)阴道炎:云白;海豹(二十一)阴门发肿:凤凰巢(二十二)女人性冷淡:其门(二十三)难达高潮:其门(二十四)原发性痛经:合阳,承山(二十五)宫寒痛经:至阴,承山(二十六)回乳:光明,足临泣(二十七)急性乳腺炎:内关;肩井;太冲、梁丘二十.前后阴病(一)尿道痛(非细菌性):火主;灵骨(二)尿道炎:浮、外间;六快(三)尿道结石:马快水加六快加七快(四)小便不通:火硬刺;下三皇;肩中、云白、下曲(五)小便出血:三皇(六)小便过多:凤凰巢(七)阴茎痛:六快(八)龟头长红点:六快(九)尿意频数:海豹、木妇特效;马快水;肾关(十)淋浊:通肾、通胃、通背;马快水(十一)睾丸坠痛:大间(十二)疝气:大小中外浮间;海豹;腹快(十三)性病:上、下唇(十四)阳痿、性能力不够:三皇(十五)遗精、滑精:三皇(十六)尿石所致绞痛:太溪;精灵(十七)急性睾丸炎:灸阳池二十一.疑难病(一)糖尿病:天宗;天地人三皇;四肢穴(二)血糖过低:上三黄加肾关(三)感冒后四肢酸痛:三通任取二穴加四肢穴(四)感冒:木穴(又名感冒穴);火腑海穴加分金;人宗(五)感冒流清涕:木穴(六)头晕眼花:中间;指驷马;火腑海穴;四花上;三通(针对脑贫血)(七)头晕脑胀:灵骨;富顶;後枝;支通;落通;火菊;火散(八)血压高:富顶;後枝;上曲;下曲;支通;落通;五岭刺加火硬(九)血压高引起之头晕眼晕,心跳,心衰:火连(十)血压高(肝阳亢进),中风後神志不清:火连(十一)血管硬化:後枝;肩中;地宗;支通;落通;火菊;四花中、副(十二)脑神经不清:正会、镇静、三重(十三)伤之流血不止:火包刺;六完(十四)止血:花骨四(十五)全身关节痛、神经痛:水曲(十六)妇人美容要穴:三皇(十七)妇人黑斑:上三黄(十八)骨头胀大:复原穴(十九)骨骼肿大:中白;火硬;消骨穴(二十)四肢骨肿:腕顺一、二;水曲;水相(二十一)扎针数日后麻觉未除者:木留(二十二)白血病:木留(二十三)白血球过多:上三黄;火枝加火全(二十四)丹毒:心门(特效)(二十五)抽筋:曲陵(二十六)狐臭:天宗;李白(二十七)减肥:水曲(二十八)小儿睡中咬牙:三重、四花下(二十九)特大号青春痘:腑肠加外三关(三十)癫痫:三通(天、关、山)任取二穴加上三黄(久扎必好);火枝加火全加土水(一个月断根);肺俞,厥阴俞点刺(三十一)雄胸:金前上、下穴(三十二)灰指甲:水愈附近刺(手指甲週期性溃烂、脫甲、似可参考)(三十三)皮肤病:指四马;木穴;後枝;四馬(用中心四馬不便時,可用指四馬)(三十四)牛皮癬:四馬(三十五)頸項皮肤病:肩中(此穴治頸項皮肤病,頗奇特)(三十六)手掌心脫皮:木穴(三十七)手掌皮肤硬化(鵝掌風):木穴(三十八)外感風邪不宣之皮肤騷癢:木穴(神效)(三十九)臉面黑斑:指四馬(四十)小兒夜哭:瞻穴小兒夜哭、小兒發驚風:血海(四十一)驱风:指三重(四十二)睡中咬牙:四花下特效(四十三)脂肪瘤:明黄特效;外三关(四十四)失眠:下三皇;镇静(四十五)高血压:五岑、委中、四花中外点刺出血(四十六)暴瘖:失音(四十七)半身不遂:木火;灵骨加火白;肩中;上曲;下曲;六完加三重;驷马;九里(四十八)半身麻痹:肩中;夹宗;云白;上曲;下曲(上曲云白肩中;下曲李白肩中)木斗;木留(四十九)肌肉萎缩:指三重;水曲(五十)生气而痰迷心窍:火膝(五十一)难产:火包(五十二)子宫炎(经痛):木妇;妇科;门金穴(特效)(五十三)发汗、止汗:木穴(五十四)痞块:三重(五十五)发寒熟:木穴(五十六)阳症起死回生:地宗(五十七)脑部各种病变:上瘤(五十八)脑瘤、脑膜炎:四散加火菊加火连(单脚);上瘤;三重;州磮(五十九)脑骨胀大、脑积水:正筋、正宗、正士;配上瘤(六十)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三重(六十一)外感风邪不宣之皮肤骚痒:木穴(神效)(六十二)各种瘤:外三关(与三重交替使用)(六十三)帕金森:上三黄加百会加镇静加肾关;复溜、明黄(六十四)舞蹈病:上三黄(六十五)游走性痛:上三黄;中九里(六十六)精神紧张引起之失眠:上三黄(六十七)神经性呕吐:三通(六十八)呕吐:心门(六十九)全身麻木属气血不通者:木留(特效)(七十)全身之骨痛、酸麻:列缺透太渊;鱼际透劳宫(七十一)消化不良:脾肿穴加通山、关、天(特效);木斗;木留(七十二)干霍乱:心门(七十三)霍乱转筋:搏球加四花上、里(七十四)疲劳:富顶;支通;落通;木留;木斗(七十五)全身疲劳:背面刺、落通(七十六)西药中毒面呈黑色:解穴(七十七)痿症:正会加三通:正会加下三皇加肾关加足三里加阳陵泉加肩中(七十八)一切气逆(肺气、胸胀、腹胀、肾不纳气):水金、水通(七十九)呃逆:水金、水通(八十)腰围大由於胀气者:水金加水通加灵骨加大白(八十一)胆绞痛:太冲(八十二)注射后臀部疼痛:阳陵泉(八十三)过敏性鼻炎:印堂(八十四)胃肠型感冒:胸背部反应点灯心草点治(八十五)急性黄疸型肝炎:足三里,合谷,三阴交(或中封)(八十六)急性细菌性痢疾:阴陵泉,外陵,高热者配内关。
董氏奇穴针灸对十四经穴主治病症
董氏奇穴针灸对十四经穴主治病症【心经】1.通里——治心经之大腿后坐骨神经痛。
本穴为别走小肠之络穴,有镇静安神、调心气的作用。
因之对心火,肾阳虚弱的坐骨神经痛颇具效果。
2.少府——晕针之解穴,及扎后之上身发麻(左麻用右右麻用左穴)。
景师有感于晕针及扎后之上身发麻,与心经有一定之关遂以有宁心调神性能之少府为手解穴。
【小肠经】1.前谷、后溪——治心经之头晕、耳鸣。
后溪为心经之俞土穴,能清神志、祛内热、通督脉、固表分,故有清热、祛风、醒脑、开郁、镇痛之功,以后溪为主穴,前谷为倒马,正以治心经之头晕、耳鸣。
2.肩贞、臑俞——治肺经之坐骨神经痛。
据各家载述,二穴为治肩凝、肩胛痛之主穴,景师由“金火制化”,“以阳治阴”悟入,以治肺经之坐骨神经痛。
3.腕骨——治眼痛。
为小肠经之原穴。
疏太阳经邪而清小肠实热,即具清热、发汗、散瘀、化湿之功,而于眼科可治白膜翳及目出冷泪生翳等之眼痛症。
4.肩外俞、曲垣——治小腿外侧痛。
据各家之载述,二穴为治肩胛痛之要穴,而景师以之治小腿外侧痛,乃“下病上取”原则之治疗法。
【膀胱经】1.通天、承光、五处——治手发抖、半身不遂。
通天可治口喎项强头晕,承光可医口喎眼斜,再加以有宜泄风热效用之五处,三穴合用,对脑部神经受损所致之手发抖、半身不遂等症,有一定之刺激疗效。
2.神堂、膏肓、魄户、附分、心俞、厥阴俞、肺俞、风门、大抒——用三棱针治血压高、重感冒。
放血所以刺激浅层皮层神经,而发生疏导作用也。
而效果相当满意也。
3.膏肓——用三棱针治膝盖关节炎。
一般取穴治膝盖关节炎效果不佳时,取膏肓及神堂、譩禧三穴(即奇穴之三金穴),以三棱针于患侧出血,再针奇穴之肩中穴或杨维杰善用之内关穴,则鲜有不立觉舒适者。
4.神堂、膏肓、魄户——治鼻炎、耳鸣、羊狗疯。
三穴皆能宣通肺气.益气补虚,尤其膏肓一穴、尤宜于慢性病之治疗,故合用有上述之效果。
5.三焦俞、肾俞——治脊椎骨弯曲。
对腰部脊椎骨弯曲,浅刺2-3分,共4针,数日内必收良效。
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一一部位)
董氏奇穴-董氏针灸详解(一一部位)董氏奇穴为董师景昌绍衍祖学狭心症,研究发展,自成一派之。
一家之学,其效果与境界较之“十四经穴”尤有过之而无不及心绞痛治疗,若能与“十四经穴”相辅为用,当更能发挥针灸疗效,使针灸医术发扬光大。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即:一、手指部称“一一部位”。
二、手掌部称“二二部位”。
三,小臂部称“三三部位”。
四、大臂部称“四四部位”。
五、足趾部称“五五部位”。
六、足掌部称“六六部位”。
七、小腿部称“七七部位”。
八、大腿部称“八八部位”。
九、耳朵部称“九九部位”。
十、头面部称“十十部位”。
除以上十个部位外,尚有“前胸部位”及“后背部位”,此胸背两部多以三棱针刺之,无需毫针深扎。
董氏奇穴虽有部分与“十四经穴”位置相同,然用法与治效完全不同,董师有独特创见者,概从董氏命名,并加以对比说明心绞痛症状心绞痛的治疗,以资区辨。
至于其它“解剖、主治、取穴、手术、应用、注意”等亦就原文照录,再分项说明,“解剖”部分与实际之神经解剖颇有出入,原书之意义系指该穴作用之部位及脏腑而言。
本文不做删补,读者可就该穴所在位置之解剖自行参考。
其它“手术、主治、取穴、应用”等有必要特别补充者,均详加叙述心绞痛治疗,无特殊作用或应用机会较少者,则暂且从简。
董氏针法与一般所传之针法相较,计有下列多项优点:一、在四肢、耳朵及头面部位取穴用针,足可治疗全身诸病变异性心绞痛,如必需刺胸腹及腰背部时,亦仅以三棱针浅刺即可心绞痛的症状,危险性少。
二、施针手术简便心绞痛治疗,仪用“正刺”、“斜刺”、“浅刺”.“深刺”、“皮下刺”与“上转”、“下转”、“留针”各种手法即可达到所斯望之治效。
不采“弹”、“摇”、“捻”、“摆”等手法,可减轻患者之痛苦,减少“晕针”的情况,亦不必拘泥于“补”、“泻”等理论。
三、董氏针术乃循“正经”之“奇穴”刺之,如诊断正确心绞痛的原因,认穴准确,手法精确,则奏效神速,立除沉疴心绞痛的原因,其治效之宏,非一般所传之针术可比拟。
董氏奇穴-精品文档
《董氏奇穴》xx年xx月xx日contents •董氏奇穴简介•董氏奇穴的基本理论•常见疾病的董氏奇穴治疗•董氏奇穴的实践与体验•董氏奇穴的学习与应用目录01董氏奇穴简介《董氏奇穴》源自中国*,其原始典籍《董氏针经》是针灸学中的重要经典,但已失传。
源自失传的《董氏针经》董景昌先生是《董氏奇穴》的传承者,他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传授其针刺技术,并形成了独特的针灸学派。
董景昌先生所传起源和历史1特点和优势23主要分布在四肢和头面部的经外奇穴,与十四经脉穴位不同,具有独特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穴位分布特点具有显著的疗效和独特的优势,如治疗范围广泛,对多种疑难杂症有显著疗效,且操作简便易学。
疗效优势遵循“宁失其穴,勿失其经”的原则,注重针刺手法和刺激量的掌握,安全性较高。
安全性高应用范围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神经系统疾病、内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等。
疗效特点具有起效快、疗程短、副作用小等特点,特别适合于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
同时,董氏奇穴还注重预防保健,提倡“治未病”的理念。
应用范围和疗效02董氏奇穴的基本理论强调脏腑功能董氏奇穴认为脏腑功能与体表穴位有密切关系,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胃为例董氏奇穴重视胃的功能,认为“养正祛邪,首在足阳明胃经”,通过刺激足阳明胃经的穴位,可以调和气血,增强脏腑功能,治疗多种疾病。
脏腑理论董氏奇穴认为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重视经络董氏奇穴重视心包经的作用,认为心包经具有调节情志、平衡阴阳的功能,通过刺激心包经的穴位,可以治疗情志疾病和心肺疾病。
以心包经为例经络理论对应取穴董氏奇穴的取穴方法不是按照固定的穴位位置进行取穴,而是根据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不同因素进行取穴,强调“对应取穴”。
以头痛为例头痛患者可以取足太阳膀胱经的大杼、风门、肺俞等穴位,也可以取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丰隆等穴位,以调和气血、通络止痛。
董氏奇穴“三皇穴”
董⽒奇⽳“三皇⽳”董⽒奇⽳“三皇⽳”2021-07-29 21:54·医学普及课堂董⽒奇⽳的“三皇⽳”,包括天皇、地皇、⼈皇,⼤致相当于⼗四经中脾经的阴陵泉、地机和三阴交,所以三皇⽳善长治疗⽔肿性疾病,同时对⽣殖系统和泌尿系统疾病都有显著的疗效。
天皇【位置】弯曲膝盖,在胫⾻内侧髁下缘凹陷处直下1⼨,也就是⾜太阴脾经的阴陵泉⽳直下1⼨的地⽅。
【主治】胃酸过多、反胃(倒⾷症)、糖尿病、肾炎、泌尿系疾病。
【针法】贴着胫⾻内侧缘下针,针刺0.5~2.5⼨。
【注意与禁忌】孕妇禁针。
不适宜艾灸。
天皇⽳的准确位置是在阴陵泉⽳下1⼨的地⽅,并⾮阴陵⽳,⼀定不要混淆,以免影响针刺效果。
【临床应⽤】本⽳接近脾经的阴陵泉。
董师最常⽤它来治疗⼼脏病,其次也常⽤来治疗⾼⾎压引起的头痛、头晕。
对于颈项僵硬、肩臂痛、失眠也有⼀定的疗效。
除此之外,因该⽳能化湿滞、利下焦,所以也能治疗阳痿、早泄、痛经及腹⽔。
对于急性腹泻的腹部绞痛效果极好。
该⽳还有⼀个特殊的⽤法,就是点刺出⾎来治疗乳糜尿。
【经验】天皇⽳配天皇副⽳治疗胃酸过多、倒⾷症。
天皇、⼈皇、地皇三⽳合称下三皇。
天皇配通肾、通背来治疗肾亏、肾炎、糖尿病特效。
地皇【位置】胫⾻内侧,内踝尖上7⼨处,也就是地机⽳所在的位置。
【主治】泌尿系诸多疾病。
【针法】和脚成45度⾓刺⼊,针深1~2⼨【临床应⽤】本⽳治疗肾炎、糖尿病、淋病、阳痿、早泄、遗精、梦遗、蛋⽩尿、⾎尿、⼦宫肌瘤、⽉经不调、肾虚、腰痛等都有显著效果。
孕妇禁针。
【经验】下三皇配通肾、通背为治疗肾亏、肾炎、糖尿病的特效⽳。
⼈皇【位置】在胫⾻内侧前缘,即内踝尖直上3⼨,当胫⾻后肌和趾长屈肌之间的缝隙中。
这个⽳位其实就是三阴交。
【主治】淋病、阳痿、早泄、遗精、脊椎疼痛、脖颈疼痛、头晕、⼿⿇、糖尿病、⾎尿、眼痛、腹泻、神经炎⽪炎。
【针法】针刺1.0~2.5⼨。
孕妇禁针。
【临床运⽤】由于其健脾化湿、疏肝益肾的功效较强,所以治疗上述⽣殖、泌尿系统的疾病疗效较好。
董氏奇穴特效穴126条
董氏奇穴特效穴126条1 、正会穴治流鼻血尤具(卓效)。
流鼻血2 、州圆、州仑、州昆等三穴配合正会、前会、后会等穴为治疗中风,半身不遂之(特效穴)。
半身不遂3 、上瘤穴治疗脑瘤(特效)脑瘤4、上瘤穴治疗脑癌(奇效)脑癌5 、灵骨穴治疗肺癌、肺气肿、肺积水时配大白穴(奇效)。
肺癌、肺气肿、肺积水6、灵骨穴治疗半身不遂时配大白穴、上三黄穴、通肾穴、通关穴、通背穴、通山穴、通天穴、正会穴(奇效)。
半身不遂7、耳圆穴治疗解酒醉(特效)解酒醉8、灵骨穴治疗经痛配门金穴、四花上穴特效。
经痛9、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通肾、通胃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久年胃病有(奇效)。
胃、十二指肠溃疡、久年胃病10、正筋、正宗、正士三穴同时取用为治疗坐骨神经痛、骨刺之(特效穴)。
坐骨神经痛、骨刺11、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地宗穴治心律不整(神效)。
心律不整12、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心灵一穴二穴治狭心症(特效)。
狭心症13、分金穴治疗过敏性鼻炎、鼻蓄震症、感冒、喉炎、咳嗽之(特效穴)咳嗽14、正筋穴、正宗穴为治脊椎痛、耳鸣之(速效)。
脊椎痛、耳鸣15、正会、前会、后会、镇静四穴为治疗神经衰弱、失眠之(特效穴)。
也是治疗四肢颤抖(舞蹈症)之(特效穴)。
神经衰弱、失眠、四肢颤抖(舞蹈症)16、正筋穴、正宗穴为治脊椎痛、耳鸣之(速效)。
脊椎痛、耳鸣17、大白治急性肺炎(特效)急性肺炎18、大白穴以三稜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肺炎(特效)。
小儿气喘、发高烧、肺炎9019、侧间穴(肠炎特效)肠炎20、正筋、正宗、正士三穴同时取用为治疗坐骨神经痛、骨刺之(特效穴)。
坐骨神经痛、骨刺21、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心灵一穴二穴治狭心症(特效)。
狭心症22、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地宗穴治心律不整(神效)。
心律不整23、合金穴治疗过敏性鼻炎、鼻蓄震症、感冒、喉炎、咳嗽之(特效穴)咳嗽24、三圣穴治疗高血压(特效)、低血压过高症(特效)高血压、低血压过高症25、通关、通山、通天、通心、通灵五穴配通肾、通胃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久年胃病有(奇效)。
董氏奇穴(纯干货建议收藏)
董氏奇穴(纯干货建议收藏)1.木穴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尺侧。
针深半分。
主治:肝火旺、脾气燥。
说明:①木穴位于阴掌食指第一节D线上,计有二穴,取穴采用三分点法,临床多半只取一穴,一般而言,以下穴为准;②木穴为掌面常用穴道之一,对于眼睛发干、眼易流泪、手汗、感冒、手皮发硬等皆有疗效;③木穴治疗鼻涕多、手掌皱裂病尤其有特效。
2.心膝位置:中指背面第二节中央两侧中点处各一穴,计两穴点。
主治:膝盖痛、肩胛痛。
针法:针深一分至二分。
运用:本穴治疗脊椎疼痛及膝关节炎,临床运用之效果极佳。
配膻中治疗膝无力特效3.妇科穴部位:在大指第一节背面尺侧。
五分针,针深两分,一用两针。
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均可)、子宫瘤、小腹胀、妇人经年不孕、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
说明:①妇科穴位于大指第一节尺侧,计两穴,取穴采用三分点法;②本穴为妇科常用穴,效果显著。
4.还巢位置:无名指小指側正中央,赤白肉际处是穴。
主治:子宫痛、子宫肌瘤、盆腔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频数、阴门发肿、安胎。
针法:针深二分至三分,忌双手同时取穴。
运用:本穴为治疗妇科疾病之要穴,且疗效显著。
其穴多与妇科穴相伍,左右交替,即左妇科伍右还巢,右妇科伍左还巢。
不唯治妇科诸症颇佳,治疗不孕症亦有特效。
5.五虎穴部位:在大指阴掌第一节之桡侧,针深两分。
主治:全身骨痛。
说明:①五虎穴位于阴掌第一节A线上,计五穴,取穴采用六分点法,处自上而下计为五虎一、五虎二、五虎三、五虎四、五虎五;②五虎穴应用广泛,对于脚跟痛、脚痛、手痛,效果显著。
6.二角明位置: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距离两指节间上下1/3处各取一穴,计两穴点。
主治:闪腰岔气、肾痛、眉棱骨痛、鼻骨痛、前额痛。
针法:五分针,皮下针向小指方,横刺二至三分。
运用:本穴治疗上述诸症,疗效颇著。
本穴与火串共用,治疗闪腰岔气者,莫不立时见效。
二角明一穴,治疗闪腰岔气,胸胁疼痛时,若病程短,针下当可取效。
董氏奇穴治疗学讲解
第一章头面颈项一、头部(一)头痛1.大白穴甚效,配中白或三叉穴更佳。
2.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五次,即可不发。
治慢性久年头痛甚好。
3.针灵骨、合谷,立可缓和疼痛。
4.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亦可立止头痛。
5.太阳穴刺血最特效,久年头痛轻则一、二次,重则三、四次痊愈。
⑥脚面血管放血,立止头痛。
(二)偏头痛1.针侧三里、侧下三里,效果佳。
2.针七里穴、九里穴、中九里(风后)、偏头穴,效果亦佳。
3.三重、四花外穴点刺出血,亦可立止疼痛。
4.太阳穴部位疼痛,针门金甚佳。
5.太阳穴点刺特效,久年偏头痛轻则一次,重则二、三次可愈。
6.水曲穴。
⑦脚面偏头区血管放血,效果甚佳。
(三)后头痛1.冲霄放血,立止疼痛。
2.针后头穴、正筋、正宗效果亦佳。
3.委中刺血甚效,治久年后头痛尤佳。
④后头区点刺放血,立即止疼痛。
(四)前头痛〈眉棱骨痛、鼻骨高、阳明头痛〉1.天皇穴或肾关穴皆甚效。
2.针通天、火菊、前头效果良好,立止疼痛。
3.四花中穴、印堂部位点刺放血,效果亦佳。
4.五虎一、五虎三亦效。
⑤脚面前头区点刺放血,立即止疼痛。
⑥四腑一、二穴配上里点刺放血,也可止疼痛。
(五)头晕1.灵骨治头晕甚效。
2.血压高的头晕,先在背部五岭穴点刺放血,再针火硬,立降血压,并止晕眩。
血压低的头晕亦效。
3.脑贫血的头晕,针通关、通山、通天。
④后头区点刺放血。
*针双合谷,涌泉后二寸半,立降血压,曲池丁字刺亦可。
*脑贫血、头晕、针列缺透太渊,配灵骨特效(水通、水金、配通山、通天效果亦佳)。
(六)脑神经不清〈神衰弱〉1.针正会、前会、后会、镇静效果良好。
镇静,再在三重穴放血。
2.针上三黄与下三皇效果亦佳。
③心脏区、前头区、偏头区、三重穴,点刺放血,效果甚佳。
(七)脑膜炎1.三重,用倒马针法。
2.四花外点刺,再针正筋。
③针正筋、正宗、三重、效果佳。
④脚面及膝以下点刺放血,效果良好。
⑤后头区点刺放血,效果卓著。
董氏奇穴穴位图(1
董氏奇穴穴位图(11、《大间、小间、侧间、中间、下间等五穴示意图》大间、小间、侧间、中间、下间等五穴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心脏及六俯分支神经,肝分支神经。
主治:心悸,心脏性喘息、心内膜炎、疝气特效、扁桃腺炎、腹胀气、膝盖痛、眼痛、三叉神经、小儿气喘、疳积特效主治:疝气。
特效配穴:大间、小间、侧间、中间、下间等五穴大间穴取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双手取穴不忌。
食指掌面第一节正中央偏外侧三分处。
刺针法直刺二~四分侧间穴取穴:左病取右,右病取左。
双手取穴不忌。
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外侧三分下二分半,即大间穴下二分半处。
侧间穴以三棱针扎出血(有特效)主治气喘、支气管炎、小儿肺炎特效小间穴取穴:掌心向上、掌面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外侧三分上二分半处。
即大间穴上二分半处。
治疗方法:刺针法使用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治疗肠炎(特效)疝气(特效)中间穴取穴:掌心向上,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
治疗方法:刺针法。
使用五分针、直刺、针深二~三分。
下间穴取穴:掌心向上,食指第二节正中央处是穴。
治疗方法:刺针法 , 使用五分针,直刺二~三分。
2、《浮间穴、外间穴》浮间穴、外间穴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心脏及六俯神经,肝分支神经。
主治:疝气、膀胱炎、尿道炎、牙痛、胃脘痛、小肠寒胀。
如刺出黄水神效。
特效主治:尿道炎、膀胱炎。
特效配穴:可配合李白穴、云白穴,(功效倍增)。
双手取穴不忌。
浮间穴取穴:掌心向上,食指第二节中央偏外侧三分上一分半处。
放血法。
以三棱针点刺出血外间穴取穴:掌心向上,食指第二节中央偏外侧三分下一分半处,即浮间穴下三分处。
刺针法使用五分针,直刺二~四分。
3、《天阳、地阳、人阳、内阴、沉阴五穴》天阳、地阳、人阳、内阴、沉阴五穴治疗睪丸疾病特效。
对疝气、前列腺肿、阴茎肿痛也有很好的疗效。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六俯神经、肝神经。
主治:睪丸炎、睪丸瘤、阴囊水肿、阴茎痛、疝气痛、前列腺肿大、隐睪症、阴门肿痛。
人阳穴取穴:掌心向上,食指第二节中央外侧五分处。
董氏奇穴针刺法详解
董氏奇穴针刺法详解董氏奇穴及针刺方法是盛行于台湾和海外的一种特殊的针刺疗法,该奇穴的分布及应用,既源于传统的经络系统和针灸方法,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是目前行之有效的众多针灸新法中的一个新的体系,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发展前途。
现对其分布特点、针刺法及其理论基础作一简介。
1 董氏奇穴穴位分布特点董氏奇穴共有740个穴位,临床常用者约200余穴,这些穴位广泛分布于人体头面、耳、手、臂、腿、足等部位,大体可分为12组:即手指部称“一一部位”,手掌部称“二二部位”,前臂部称“三三部位”,后臂部称“四四部位”,足底部称“五五部位”,足背部称“六六部位”,小腿部称“七七部位”,大腿部称“八八部位”,耳朵部称“九九部位”,头面部称“十十部位”,另有“后背部位”及“前胸部位”,共12个部位。
(见1995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杨维杰著《董氏奇穴针灸学》)。
其分布特点如下。
1.1 骨缘分布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进针时均紧贴骨缘。
如“一一部位”及“二二部位”的穴位均贴骨,或进针抵骨。
“三三部位”的心门穴、肝门穴、肠门穴,“五五部位”的海豹穴、木妇穴,“六六部位”的火主穴、门金穴,“七七部位”的四花上穴、足三重穴等,均贴骨缘。
灵骨穴也是紧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等等。
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其治疗效应显著。
1.2 穴位组合董氏奇穴组合穴位较多,即多个穴位为一组,多穴一名,针刺效应相同。
如腑巢穴即包括23穴;后背的五岭穴包括大椎骨下连续10节10个穴位、旁开3寸连续8个穴位、再旁开3寸连续7个穴位,总共44个穴位;“七七部位”的下三皇穴包括天皇、地皇和人皇;“八八部位”的上三黄穴包括其黄、明黄和天黄等穴;其他如足三重穴、指三重穴、指肾穴、五虎穴、外三关、四马穴等,均为组合穴位。
董氏奇穴的穴位组合特点与其刺法之“倒马针法”常两针、三针并刺有关。
1.3 背部七线董氏奇穴有相当数量的穴位集中在背部,且位于7条垂直的直线上。
董氏奇穴-五行穴
•编辑课件
• “董氏五行穴”结合辩证施治,确实为我 们中医治疗提供了一个简单便捷的方法。
• 就是可用手五行和足五行结合起来施治。 可左手配右足,或右手配左足这样子,交 替针治,既保证了治效,又减轻了病人总 针一处的痛苦。
• 在施针时,结合患者病变部位,施以动气 针法,效果更著
•编辑课件
一、 董氏五行穴——下五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辑课件
4、驷马穴(驷马上穴,驷马中穴,驷马下穴)-------肺 • 位置:
驷马下穴:膝髌骨外上缘直上七寸五分 驷马中穴:驷马下穴直上二寸 驷马上穴:驷马中穴直上二寸 注:五分手小指宽度 • 主治:肺结核、肋骨痛、肋膜炎、肺弱、肺病、肺癌、肺 部纤维化、胸背痛、胸部撞击之内伤、挫伤、哮喘、肺机 能不足所引起之坐骨神经痛;鼻炎、耳聋、耳鸣、耳炎、 颜面神经麻痹、眼角膜炎;牛皮癣、各种皮肤病(特效)、青 春痘
•编辑课件
5、手下三皇穴及手肾关穴(肾) • 位置:
手天皇穴:手尺骨鹰嘴向下有一筋陷处,接近 心门穴 手肾关穴:手天皇穴向下一寸 手地皇穴:手尺骨茎突上2.5寸处,近肠门穴 手人皇穴:手地皇穴上3寸处,近肝门穴。 • 主治:同足下三皇及足肾关
•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
补充 • 1、心门穴 •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下尺骨肉侧陷处,距肘尖一
1、上三黄(明黄、天黄、其黄简称上三黄)------肝
• 位置: 明黄穴:大腿内侧面之正中央处 天黄穴:明黄穴直上三寸 其黄穴:明黄穴直下三寸 注:上三黄以明黄穴为取穴标记
• 主治:肝癌、肝硬化、各种肝炎、肝机能异常、肝 机能不足引起之疲劳、胆汁分泌不足引起之消化不 良、胀气;脊椎长软骨压迫神经、椎间盘突出症(特 效)、脊椎骨膜炎(骨刺);中风半身不遂、癫痫(特效) 手足舞蹈、昏迷咽语、高低血压
董氏奇穴临症歌诀
董氏奇穴临症歌诀董氏奇穴临症歌诀是由中国明代医学家董一元所著,是一部非常重要的针灸学经典。
董氏奇穴临症歌诀共分为三卷,主要介绍奇穴的应用和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
董氏奇穴董氏奇穴是指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和四肢上40个重要的穴位。
这些穴位均位于肌肉筋膜中,不在经脉之上,与经穴不同。
在董氏奇穴临症歌诀中,董一元详细介绍了这些穴位的位置、功能及用法,使针灸师能够更加精准地治疗疾病。
董氏奇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面部穴•颈部穴•胸部穴•腹部穴•四肢穴临症歌诀临症歌诀是董氏奇穴临症歌诀的核心部分,包括了各个穴位的应用和治疗不同疾病的方法。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积累而成,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以下是临症歌诀的部分内容:肺穴肺穴位于胸骨旁的肋间隙中央,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穴位。
据董一元所述,在治疗肺病时可以采用下列方法:•用银针刺肺穴,可治咳嗽、哮喘、胸腹胀满等病;•用荆芥、紫盐、冰片、款冬花等制成的烟熏剂熏肺穴,可治肺癌、结核等病。
脾穴脾穴位于胸腹部的正中央,是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穴位。
在董氏奇穴临症歌诀中,董一元介绍了脾穴的位置及应用方法,如下:•刺脾穴,可治消化不良、腹泻等病;•贴人参片于脾穴上,可治病后体虚、脾虚等病。
肾穴肾穴位于腰部,是治疗肾病的重要穴位。
根据董一元的经验,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治疗肾病:•刺肾穴,可治肾虚、腰酸背痛等病;•用龟板制成的膏贴于肾穴处,可治疗夜尿、遗精等病。
董氏奇穴临症歌诀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中医针灸学经典,对于学习针灸治疗和临床工作非常有帮助。
其中的临症歌诀内容非常丰富,有助于针灸师更精准地治疗疾病。
本文仅对董氏奇穴和临症歌诀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林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黎玉宣
• 董氏奇穴及针刺方法是盛行于台湾和海外 的一种特殊的针刺疗法,该奇穴的分布及 应用,既源于传统的经络系统和针灸方法, 又有所创新而独具特色,是目前行之有效 的众多针灸新法中的一个新的体系,现对 其分布特点、针刺法及其理论基础作简介。
董氏奇穴穴位分布特点
• 董氏奇穴共有740个穴位,临床常用者约
董氏奇穴的理论基础
• 活血化瘀
• 董氏奇穴中很多穴位均可采用刺络放
血。此与“宛陈则除之”的活血化瘀疗法
一致,有其突出的效应 。
董氏奇穴的理论基础
• 穴位合乎全息律
•
董氏奇穴的穴位分布与全息亦有极其相似之 处。举“水金穴”与“水通穴”来说,此两穴在所 在及所刺之处。正当全息倒象之气管及肺所在之外, 其全息顺象则为下焦肾脏所在。故本穴补气益肾作 用极强,治疗咳嗽、气喘等皆有特效。
位”,另有“后背部
位”及“前胸部位”,
共12个部位。
董氏奇穴穴位分布特点
• 1.骨缘分布
• 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进针时均紧贴骨
缘。如“一一部位”及“二二部位”的穴位均贴
骨,或进针抵骨。现代研究表明,针刺效应与骨
膜传导有关,董氏奇穴多近骨缘分布,故其治疗
效应显著。
董氏奇穴穴位分布特点
• 2.穴位组合
主穴即太冲穴向后五分,灵
骨穴即合谷穴后1寸,紧贴 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 等。需要说明的是,董氏奇 穴与正经穴位重叠的某些穴 位,其功效主治却与一般著 作中所论正经穴位不尽相同。
董氏奇穴刺法特点
• 董氏奇穴针刺方法简便易行,较多地采用“正
刺”、“斜刺”、“皮下刺”等刺法。“正刺”
为垂直进针,进针后深刺之,或浅刺之。“斜刺”
有关。
董氏奇穴穴位分布特点
• 3.与正经穴位同穴异名
• 董氏奇穴有不少穴位与正经是 重叠或极为接近的,可以认为属于 同穴异名现象。如背部穴位与督脉 穴位和膀胱经穴位接近,“六六部 位”的水曲穴即地五会,水相穴即 太溪,“四四部位”的人宗穴即手 五里等。
•
此外,也有部分穴位邻近 正经穴位,如门金穴即陷谷 穴后五分紧贴两趾骨间,火
董氏奇穴刺法特点
• 倒马针法
• 倒马针法也是董氏奇穴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殊针法,其针刺
方法为:于一个部位同时取一组穴位刺之,一般
情况下同时取2~3穴,如此刺之可加强疗效。在
正经穴位的针刺中亦可仿用此倒马针法,如同时
刺内关与间使。
董氏奇穴刺法特点
• 刺络法
• 董氏奇穴善于用三棱针刺络放血,多年大病、久病难 治之病,往往通过刺络放血,豁然而愈。剧烈疼痛亦 可于刺络放血之后立即止痛。在董氏奇穴临床应用上, 全身上下,无处不可放血,董氏奇穴刺络方法的最大 特点是远离患处放血,效果甚好。
董氏奇穴的理论基础
• 脏腑别通
• “脏腑别通”之理论源于明代李梃之《医学入门.脏 腑相通篇》:“心与胆相通;肝与大肠相通;脾与 小肠相通;肺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肾与命 门相通。” 例如董氏奇穴之“中白穴”位于三焦经
上(奇正相通),但透过“肾与三焦相通”之机理
联系,用治肾虚腰痛效果显著。由此可见,董氏奇
所在之处相吻合。其它董氏奇穴很多亦均有与上
述例子相类似之规律,因而称“奇正相通”,故
其疗效机理与十四经穴亦相通。
董氏奇穴的理论基础
• 骨膜刺激
• 如上所述,董氏奇穴的穴位多沿骨缘分布,
进针时亦紧贴骨缘,并且达到骨膜。骨膜神经末
梢分布较为丰富,刺之可以得到较强的针感,由
此引起显著的神经反射及相应的机体反应,因而
200余穴,这些穴位广泛分布于人体头面、
耳、手、臂、腿、足等部位,大体可分为
12组:即手指部称“一一部位”,手掌部
称“二二部位”,前臂部称“三三部位”,
后臂部称“四四部位”,足底部称“五五
部位”,
• 足背部称“六六部
位”,小腿部称“七
七部位”,大腿部称
“八八部位”,耳朵
部称“九九部位”,
头面部称“十十部
• 董氏奇穴组合穴位较多,即多个穴位为一组,多 穴一名,针刺效应相同。如腑巢穴即包括23穴;后背
的五岭穴包括大椎骨下连续10节10个穴位、旁开3寸
连续8个穴位、再旁开3寸连续7个穴位,总共44个穴 位。其他如足三重穴、指三重穴、指肾穴、五虎穴、 外三关、四马穴等,均为组合穴位。董氏奇穴的穴位 组合特点与其刺法之“倒马针法”常两针、三针并刺
在捻针的同时,令患者活动患处,然后根据治疗
效果决定出针和留针。如果病程短,治疗效果较 好,则出针;如果病程较长,则宜留针,并可于 留针期间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继续不停地活动 患处。
• 如果病在胸腹部,或在脏腑,或属于气郁 病变,或属于神志病变,则可配合使用按 摩,亦可令患者作深呼吸,或用意念引导 之,使针刺与患处之气相引。所谓动气针 法,即动而得气之义。
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董氏奇穴的理论基础
• 同气相求
• 董氏奇穴有以骨治骨、以肉治肉、以筋治筋、
以脉治脉的方法。如“肩中穴”位于臂上肌肉最
丰隆处,故刺之可治小儿麻痹症之肌肉萎缩:
“正筋穴”和“正宗穴”位于脚后跟之大筋上,
故治疗颈项筋痛,项背强急。列缺透太渊治疗血 管性头痛可以识为以脉治脉,因为太渊是脉之大 会。
董氏奇穴刺法特点
• 刺病象法 •
所谓“病象”,即身体内部病变在体表的异 常形态或颜色反应,如瘀斑、斑块样色素沉着等。 刺病象法即于体表异常颜色、异常感觉或异常形 态处进针。刺络法有时也于病象外下针。
董氏奇穴的理论基础
• 奇正相通
• 董氏称其奇穴为“正经奇穴”,其原著亦称
《董氏正经奇穴学》。其用意即蕴含虽为奇穴,
实与正经相通之义。以董氏奇穴最常用穴“灵骨
穴”与“大白穴”而言,灵骨穴在合谷后1寸,大
白穴与三间相符。其功效则在传统功效基础上又 有发挥。
• 又如“木斗穴”与“木留穴”治肝脾肿大,其穴
位在足背三四趾间,表面上与十四经之穴位无关,
事实上足阳明胃经有一分支从膝下三寸处分出,
向下进入足中趾外侧趾缝,正与木斗穴与木留穴
穴针刺取效之机理,乃与脏腑别通密切相关。
为针体与皮肤表面呈60°或45°的角度进针。 “皮下刺”即沿皮进针。上述刺法于进针后要留 针,亦可不留针,留针时间一般为30~45min.董 氏奇穴不甚强调补泻刺法。同一穴位,如果采用 不同的针刺方向和不同的进针深度,其治疗的病 证也不同。
董氏奇穴刺法特点
• 动气针法
• 这是董氏奇穴的特殊针法,于进针得气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