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基础要点概括

合集下载

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一、名词解释1.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3.细胞水肿(水变性):细胞损伤中最早出现的改变,起因于细胞容积和胞质离子浓度调节机制的功能下降4.脂肪变: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5.窦道:组织坏死后形成的只开口于皮肤黏膜表面的深在性盲管6.瘘管:连接两个内脏器官或从内脏器官通向体表的通道样缺损7.虎斑心: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8.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细胞的死亡9.凋亡:是活体内局部组织中单个细胞程序性细胞死亡的表现形式,是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10.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11.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而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12.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13.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14.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滞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15.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反应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16.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17.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18.肉芽肿:显微镜下以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19.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20.异型增生(非典型增生):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多用于上皮的病变,包括被覆上皮(如鳞状上皮和尿路上皮)和腺上皮(如乳腺导管上皮、宫内膜腺上皮)。

病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病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病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一、绪论1.病理学的定义和任务: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2.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病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患病的人体,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和转归。

3.病理学的学习方法:学习病理学需要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结合临床实践,理解病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的联系和应用。

二、疾病概论1.疾病的概念:疾病是指人体在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生命活动发生异常改变,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经历不同的病程和发展过程。

2.疾病的基本特征:疾病具有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等基本特征。

3.疾病的分类与命名:疾病的分类与命名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如病因、病变性质、病变部位等。

三、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适应的概念及类型:适应是指细胞和组织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适应的类型包括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2.损伤的概念及类型:损伤是指细胞和组织对于各种有害因子产生的非适应性应答反应,包括可逆性损伤和不可逆性损伤。

3.修复的概念及类型:修复是指细胞和组织对于损伤的修复过程,包括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或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

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充血的概念及类型:充血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的现象,包括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

2.血栓形成的原因及类型: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在某些部位发生血液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包括血栓的类型(血栓的主要成分)和血栓的结局。

3.栓塞的概念及类型:栓塞是指血液循环中,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空气栓塞和细菌栓塞等。

4.梗死的原因及类型:梗死是指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滞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包括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知识点

病理学知识点病理学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与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通过对病理学的学习,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本质和病程,从而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介绍一些病理学的基本知识点。

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1 病理学的定义病理学是研究疾病本质、发展过程以及与身体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的科学。

它通过分析异常组织和器官的形态学、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来揭示疾病的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

1.2 病理学的分类病理学可以分为常规病理学、特殊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

常规病理学主要针对病变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包括组织学和细胞学。

特殊病理学则是对特定器官和系统的病理学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心脏病理学、肿瘤病理学等。

实验病理学是将病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实验动物模型中,以研究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方法。

二、病理学的研究对象2.1 细胞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是病理学的基础,研究细胞发生异常的原因和过程。

通过对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的观察,可以发现细胞内的病变和病理生理过程。

2.2 组织病理学组织病理学是研究器官和组织发生异常的病理学分支。

通过对组织标本的切片和染色,可以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和组织结构的异常,从而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2.3 分子病理学分子病理学是病理学的新兴领域,主要研究疾病与基因和蛋白质的关系。

通过对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等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分子机制和新的治疗靶点。

三、病理学的常见病变3.1 炎症炎症是病理学中常见的病变,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炎症的病理特征包括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细胞浸润、组织水肿等。

3.2 肿瘤肿瘤是病理学中的重要内容,是组织或器官中由于细胞失控增殖而形成的一个新生物体。

肿瘤可以分为恶性肿瘤和良性肿瘤,前者具有浸润和转移的能力,后者则局限于原发部位。

3.3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病理学中常见的病变,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这些疾病常常与机体代谢功能障碍有关,导致一系列的组织和器官损伤。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在学习病理学时,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病理学复习的重点资料,帮助您更好地备考。

以下为详细内容:第一部分:细胞损伤与适应1. 细胞损伤的类型1.1 物理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伤(如创伤、烧伤)1.2 化学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伤(如药物、重金属中毒)1.3 生物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伤(如病毒、细菌感染)1.4 缺血缺氧引起的细胞损伤2. 细胞的适应性变化2.1 肥大与萎缩2.2 良性与恶性增生2.3 组织化与纤维化第二部分:炎症与免疫反应1. 炎症的病理生理过程1.1 血管反应与炎症介质释放1.2 炎症细胞的迁移和吞噬1.3 炎症细胞的趋化与激活1.4 炎症的局部与全身反应2. 免疫反应与炎症2.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2 免疫应答的类型和调节2.3 免疫反应与炎症的关系第三部分:肿瘤学1. 肿瘤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1 良性与恶性肿瘤的区别1.2 原发性与继发性肿瘤的概念1.3 肿瘤的组织学分类2. 癌症的发生与发展2.1 癌症的基因突变和致癌机制 2.2 癌症的细胞周期与增殖2.3 癌症的侵袭与转移第四部分:循环系统病理学1. 心血管疾病与动脉硬化1.1 心血管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1.2 动脉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1.3 心肌梗死与冠心病的发生机制2. 心脏瓣膜病与心肌病2.1 心脏瓣膜病的分类和病理变化2.2 心肌病的类型与病理特点第五部分:消化系统病理学1. 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生理1.1 胃肠道的组织结构与功能1.2 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生机制1.3 胃癌与肠癌的病理特点2. 肝脏疾病与肝硬化2.1 肝脏的解剖结构与功能2.2 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发生机制第六部分:肾脏病理学1. 肾脏的结构与功能1.1 肾单位的组成与功能1.2 肾小球肾炎的分类与病理变化1.3 慢性肾脏病的发生机制2. 肾小管功能障碍与血管性肾病2.1 肾小管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2.2 血管性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第七部分:神经系统病理学1. 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1.1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2 脑出血与脑梗死的发生机制1.3 脑肿瘤的病理特点2. 神经变性病与脊髓损伤2.1 神经变性病的分类与病理变化2.2 脊髓损伤的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总结:通过本篇完美版的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我们了解到细胞损伤与适应、炎症与免疫反应、肿瘤学、循环系统病理学、消化系统病理学、肾脏病理学和神经系统病理学的基本知识。

病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概括

病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概括

病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概括病理学基础要点概括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病理学绪论病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在形态结构上的病理变化,结局和规转。

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有医学教育地位、临床诊治地位和医生的医生地位。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和细胞学检查。

第三节疾病概论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而健康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疾病的共同规律包括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和局部与整体。

死亡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三个阶段。

脑死亡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判断标准包括无自主呼吸、不可逆性昏迷或对外界的刺激完全失去反应、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固定、脑电波消失和脑血管造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一节适应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和器官对机体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萎缩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又可分为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和内分泌性萎缩。

肥大是指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

生理性肥大包括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病理性肥大包括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

干性坏疽是由于动脉阻塞而静脉回流正常,导致组织缺乏血液和氧气,从而引起坏死。

湿性坏疽则是由于动脉阻塞和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组织缺血缺氧和积液,从而引起坏死。

气性坏疽则是由于严重的深度肌肉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所致。

干性坏疽常见于四肢末端,干燥、皱缩,黑或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清楚。

湿性坏疽则肿胀呈蜂窝状,按之有捻发音,污秽暗棕色,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不清,有恶臭。

气性坏疽则肿胀湿润,呈污黑、暗绿色等,与周围健康组织分界不清,有恶臭,严重时会导致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预后较差。

损伤的修复分为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三个阶段。

病理学重点总结(学霸整理版)

病理学重点总结(学霸整理版)

病理学重点(学霸整理版)一、疾病基础知识1. 疾病的定义疾病是指机体因正常或异常的变化而导致其功能发生异常或结构发生病理改变,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

2. 疾病的发病原因疾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感染、环境、营养等因素,其中感染是导致疾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3. 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包括内外因素,发病机制是某一疾病从致病因素到最终的临床症状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生理、生化和组织学改变的过程。

4. 病理变化的类型病理变化主要包括病理生理、病理化学、病理形态学和病因学等方面的变化。

5. 病理诊断的基本原则病理诊断的基本原则是通过病理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和判断疾病是否有恶性转化和浸润等情况。

二、常见疾病的病理学表现1.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不良供血、缺氧、坏死等病理生理变化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心肌坏死、心肌细胞的溶解和死亡、心肌细胞的变性等。

2. 冠心病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阻塞或狭窄导致冠状动脉血液供给不足所引起的一种疾病。

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内中膜层、内膜细胞增厚、斑块形成、血管狭窄等。

3. 肺炎肺炎是指肺实质细胞或肺泡间质发生炎症的临床疾病。

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肉芽肿、纤维化、肺泡和间质炎症等。

4. 肝炎和肝硬化肝炎是长期慢性感染引起的肝脏细胞炎症,肝硬化是肝脏长期受到各种因素的损害,大量细胞坏死、灶性坏死等病理变化后所产生的病理学表现。

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肝细胞退变、纤维化、肝硬化等。

5. 糖尿病糖尿病是由于胰腺功能不全或胰岛素受体不敏感引起体内餐后血糖持续升高所引起的疾病。

病理学表现主要包括胰岛细胞坏死、胰岛细胞内空泡变性等。

三、病理学实验技术1. 组织切片技术将组织样本切割成极薄的切片,便于观察和分析组织的细胞学和形态学特征。

2. 组织染色技术将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便于观察和分析组织细胞、细胞器以及细胞组织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

病理易考知识点总结

病理易考知识点总结

病理易考知识点总结一、病理学基本概念1. 病理学的定义及其发展历史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规律和病变过程的一门科学。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诞生之初,但是病理学科体系的初步确立要迟一些。

19世纪末20世纪初,病理学逐渐独立出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此期间,病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形成了现代病理学学科。

2. 病理学的研究对象病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规律。

它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对这些变化的研究,可以揭示疾病的本质和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3. 病理学的分类及其特点病理学可以分为体液病理学和组织病理学两大类。

体液病理学主要研究体液中的病理改变,如疾病标志物等;组织病理学主要研究组织器官中的病理改变,如病变的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等。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形态学、生理学、生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研究。

4. 病理学的临床意义病理学对于临床医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揭示疾病的本质和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通过对病理学知识的学习,可以掌握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理变化规律,有助于提高医生的诊断能力和治疗水平。

二、炎症及炎症细胞1. 炎症的定义及发生机制炎症是生物体对损伤刺激的非特异性生理反应。

其发生机制主要包括血管变化、细胞因子释放、炎症细胞趋化和炎症细胞活化等多个环节。

2. 炎症类型及特点炎症可以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大类。

急性炎症以短暂、局部为特征,慢性炎症以慢性、进行性为特征。

炎症的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等。

3. 炎症细胞的类型及功能炎症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它们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趋化、吞噬、杀菌和抗原呈递等。

4. 炎症的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炎症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血管扩张、外渗、血液增稠、组织损伤和修复等。

通过对炎症的学习,可以了解炎症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病理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病理基础 1、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是生物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人体死亡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变化的规律,以及某些疾病机理和病变组织形态学、组织学、生物化学等特点。

2、病理是指阐述解剖、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原理,并结合临床临床病例,研究不同类型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和治疗措施等问题的科学。

3、病变是指病理学变化,是指病理细胞的变化,表现在细胞形态学、生化、免疫学等方面,是人体疾病发生发展、形成和治疗的重要标志。

4、病变的分类:①损伤病变(功能损伤病变、变性病变);②免疫病变(特异性病变、非特异性病变和免疫性病理学病变);③代谢病变(克隆性代谢病变、非临产代谢病变);④营养病变(缺铁贫血、缺碘性甲状腺肿);⑤缺氧病变(空泡性缺氧病变、缺血性缺氧病变);⑥炎症病变(浸润性炎症、肉芽肿性炎症、炎性细胞核变性病变);⑦衰老性病变(衰老性改变、衰老性变性病变)二、细胞病理学 1、细胞病理学:研究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和病变情况下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及细胞分裂、细胞膜及其变性、细胞凋亡、细胞微核、细胞质和细胞器等的定位、形态变化、分布和内部结构。

2、细胞形态学: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细胞大小、细胞色彩、细胞内外结构等特征,是病理学研究的基础性方法。

3、细胞凋亡: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细胞死亡,是一种程序性的、自动的和无炎症性的细胞死亡过程,主要表现为细胞膜变性、细胞质变性和细胞内物质分解。

4、原发性病变:指病变的起源于本身,不依赖于外界的因素。

5、继发性病变:指病变的起源是由外界因素导致的,常见的有损伤、感染、营养不良、药物诱发和慢性疾病等所致。

三、免疫病理学 1、免疫病理学是指研究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免疫反应,以及在正常和病变情况下,抗原,抗体和细胞免疫机制的病理学研究。

2、特异性病变:指人体对外界抗原刺激的免疫反应,表现为细胞和抗体的产生,是最基本的免疫反应。

病理知识点重点总结

病理知识点重点总结

病理知识点重点总结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1. 病理学的定义与发展病理学(P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科学。

病理学早在19世纪中叶,人们在对出现在活体上的各种组织病理变化进行研究时,人们发现不同的疾病可以引起相同的解剖和组织病理变化,而不同疾病也可以引起相同的组织病理变化,这是多种疾病的基础。

20世纪病理学的特点是连续性与积累性发展,今后病理学将不断扩展,提供更多信息。

2. 病理学的分类病理学分为肿瘤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原生物学、免疫病理学、化学病理学、病理解剖学等。

3.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组织病理学、免疫病理学、细胞病理学、病理化学、分子病理学等。

其中,免疫病理学是研究免疫体系在机体中的作用及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细胞病理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在生理、病理状态下的变化。

病理化学是以化学方法分析物质分布和变化的方法。

二、病理学的基本知识1. 病因和病理机制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理机制是指疾病产生的原因、过程,以及疾病引起的体内变化。

2. 炎症炎症是病理学中的一种基本反应,它是机体对外界有害刺激和损伤所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的总称。

炎症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种类型。

3. 肿瘤肿瘤是机体过度增生的组织,它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恶性的。

肿瘤病理学是研究肿瘤的形态学、生物学、免疫学等方面的疾病学。

4. 代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是指机体代谢异常所致的疾病,包括糖尿病、痛风等。

5. 免疫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所导致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6. 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疾病、多基因遗传疾病等。

7. 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等。

8.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指心脏和血管系统的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等。

9.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呼吸道和肺部的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等。

病理学基础知识常考点汇总

病理学基础知识常考点汇总

病理学在医学中地位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桥梁
病理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断、治疗 及预防的理论依据。
医学教育中重要地位
在医学教育中,病理学是医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 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学发展简史及现状
发展简史
从古代对疾病的朴素认识到现代病理学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随着医 学科学的发展,病理学逐渐从形态学向功能、代谢、免疫、遗传等方面深入。
THANKS
感谢观看
3
心力衰竭发生机制和治疗原则
01
心律失常
02
心室舒张功能异常
03
治疗原则
心力衰竭发生机制和治疗原则
01
改善生活方式,如低盐 饮食、戒烟限酒等
02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 危险因素
03
使用利尿剂、ACEI/ARB 、β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治 疗,改善心肌重构和心 功能
04
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 ,可考虑心脏再同步化 治疗(CRT)或心脏移 植等手术治疗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区别
生长速度
组织结构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 。
良性肿瘤组织结构相对正常,而恶性肿瘤 组织结构紊乱,异型性明显。
浸润与转移
对机体的影响
良性肿瘤不浸润周围组织,不转移;而恶 性肿瘤可浸润周围组织,并可通过血液或 淋巴系统转移至远处器官。
良性肿瘤对机体影响较小,而恶性肿瘤可引 起严重的症状和体征,甚至危及生命。
现状
当前,病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多个领域的研究。随着分子 生物学、基因组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病理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将更加 广泛和深入。

病理重点知识点

病理重点知识点

病理学是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

以下是一些病理学的重点知识点:
1.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这是病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细胞和组织在受到损伤或刺激时的反应和变化。

2. 感染性疾病:研究各种感染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如病毒、细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

3. 肿瘤:肿瘤是病理学中的重点之一,研究肿瘤的分类、分级、分期和预后,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复发等。

4. 心脑血管疾病:研究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等。

5. 自身免疫性疾病: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6. 遗传性疾病:研究遗传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如唐氏综合征、血友病等。

7. 代谢性疾病:研究代谢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如糖尿病、痛风等。

8. 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和预防措施,为疾病的控制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9. 病理学诊断和病理学技术: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患者病变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同时,病理学技术也是病理学的重要支撑,包括组织处理、染色、免疫组织化学等技术。

以上知识点是病理学的重点之一,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和医生来说是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病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以下是病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病理学基础知识:
-细胞病理学:研究细胞在疾病中的异常变化,如细胞增生、凋亡和异型等。

-组织学:研究组织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引起的组织损伤及修复。

-免疫病理学:研究免疫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和异常,如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疾病等。

2. 疾病分类与诊断:
-疾病分类:根据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将疾病进行分类,如遗传疾病、感染病、肿瘤等。

-病理诊断:通过病理检查(如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分析病变特点,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3. 炎症与免疫病理:
-炎症: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和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包括血管变化、炎细胞浸润和局部组织损伤等。

-免疫病理: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或异常反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等。

4. 肿瘤病理学: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如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和分期等。

-癌症病理学:研究癌细胞的形态特征、遗传变异和治疗靶点等。

5. 器官病理学:
-心血管系统病理学:研究心脏和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呼吸系统病理学:研究肺部和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消化系统病理学:研究消化道器官疾病,如胃溃疡、结肠癌等。

-泌尿系统病理学:研究肾脏和泌尿道疾病,如肾炎、膀胱癌等。

以上只是病理学中的一部分重点知识点,还有许多其他疾病和器官的病理学内容。

病理学的研究对于疾病的认识、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理学重点知识点大全

病理学重点知识点大全

病理学重点知识点大全病理学(Pathology)---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适应和损伤性变化都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改变。

适应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一.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

其本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

肉眼观察:萎缩的组织、器官体积常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质地硬韧、色泽加深。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2)萎缩细胞胞浆内常有脂褐素增多(3)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增生。

电镜观察: 萎缩细胞的细胞器减少,自噬泡增多。

分类: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炎症性萎缩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肉眼观察:肥大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2)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减少.血管受压。

电镜观察:肥大细胞内细胞器及细胞内物质含量增多。

分类: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时的心脏。

内分泌性肥大:如雌激素作用下的乳腺。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

分类:弥漫性.局灶性增生的原因:激素:如前列腺增生。

生长因子:如再生性增生。

代偿:如缺碘所致的甲状腺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常见类型:.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肠上皮化生:发生于胃粘膜。

骨组织化生:多见于间叶组织、纤维组织。

意义:1.有利于强化局部抗御环境因子刺激的能力。

2.常削弱原组织本身功能。

3.上皮化生可癌变。

(化生是一种对机体不利的适应性反应,应尽量消除引起化生的原因.)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1 缺氧:使细胞代谢紊乱2化学物质和药物3物理因素4生物因子5营养失衡:生命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剩6内分泌因素7免疫反应8遗传变异9衰老10社会—心理—精神因素:致心身疾病11医源性因素:致医源性疾病损伤的形式:可逆性损伤(变性) 不可逆性损伤(坏死)变性(degeneration):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

病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和生理学变化规律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疾病的形态学、生理学、化学和免疫学变化,以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改变。

病理学主要分为一般病理学和特殊病理学两大部分,其中一般病理学主要研究疾病的形态学变化和病理生理学改变,特殊病理学主要研究各种特定器官系统的疾病及其病理学改变。

二、疾病的发生机制疾病的发生机制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免疫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等。

遗传因素是指个体遗传基因的影响,包括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

环境因素是指外界环境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包括化学物质、辐射、病毒感染等。

免疫因素是指免疫系统对疾病的免疫应答,包括炎症、自身免疫等。

生活方式因素是指个体生活习惯和行为对健康的影响,包括饮食、运动、抽烟等。

三、病理切片的解读病理切片是病理学的重要研究工具,主要指通过组织学技术将活体组织标本切割、染色并制备玻片,以便于镜下观察。

在解读病理切片时,需要考虑组织形态学特征、细胞结构、染色效果和病变范围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解读病理切片可以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四、常见疾病的病理知识1. 癌症:癌症是一类以组织细胞的恶变和不受控制的增生为特征的疾病。

常见的癌症有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其病理特点包括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活跃、异常增生和浸润等。

2. 心血管疾病:心脏病变主要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等。

其病理特点包括心肌纤维变性、坏死、纤维化等。

3. 炎症性疾病:炎症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组织反应,常见的炎症性疾病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肾病等。

其病理特点包括组织水肿、炎细胞浸润、纤维化等。

五、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1. 临床诊断: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作为一种重要诊断手段,可以通过病理切片的解读、免疫组化染色等技术帮助医生明确疾病的诊断。

2. 治疗指导:病理学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类型、分期和预后,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监测提供依据。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

病理学复习重点资料完美版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它对于理解疾病的本质、诊断疾病以及指导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病理学复习的重点资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这部分内容是病理学的基础,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个方面:1、适应萎缩:包括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的类型及原因。

肥大: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理解其机制。

增生:了解增生的原因和常见例子。

化生:重点掌握常见的化生类型,如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等。

2、细胞损伤细胞水肿: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

脂肪变:好发部位和病变特点。

玻璃样变:类型及各自的特点。

淀粉样变、黏液样变等:了解其概念。

3、细胞死亡坏死:重点掌握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等)及结局。

凋亡:与坏死的区别,凋亡的形态特点。

二、损伤的修复1、再生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

干细胞在再生中的作用。

2、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成分、作用及形态特点。

瘢痕组织:形成过程和对机体的影响。

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充血和淤血充血的类型和原因。

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后果。

2、出血出血的类型: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

出血的后果。

3、血栓形成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血栓的类型和形态。

4、栓塞栓塞的类型: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等。

栓塞的后果。

5、梗死梗死的原因、类型(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及病理变化。

四、炎症1、炎症的概述炎症的概念和原因。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2、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3、急性炎症炎症介质:了解常见炎症介质的作用。

急性炎症的类型: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

4、慢性炎症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

肉芽肿性炎:概念、类型及病理特点。

五、肿瘤1、肿瘤的概述肿瘤的概念。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

2、肿瘤的形态大体形态: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

病理学重点总结

病理学重点总结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第一节适应性改变一、萎缩1.概念: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其实质细胞的体积变小和数量减少而致器官或组织缩小称萎缩。

生理性萎缩如成年人胸腺萎缩、更年期后的性腺萎缩及老年人的脑萎缩等。

2.常见的病理性萎缩脑动脉粥样硬化时的脑萎缩;脊髓灰质炎时,其所支配肌肉发生萎缩;肢体骨折后,用石膏固定患肢,由于长期不活动,肌肉和骨发生萎缩等。

二、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及类型(一)肥大肥大和增生常同时发生。

如哺乳期乳腺生理性肥大,妊娠子宫的肥大。

(二)化生1.概念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化生常发生在同种组织之间。

2.化生的类型(1)鳞状上皮化生:支气管柱状上皮因慢性炎症化生为鳞状上皮;慢性宫颈炎时,子宫颈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

并可以发生癌变。

(2)肠上皮化生: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的黏膜上皮化生为小肠型或大肠型的黏膜上皮。

(3)结缔组织化生:一种间叶组织化生为另一种间叶组织,如结缔组织可化生为骨、软骨等组织。

如骨化性肌炎。

第二节损伤可逆性损伤:一、细胞水肿细胞体积增大,胞质疏松,淡染,胞核也增大,染色变浅。

电镜下,实为肿胀的线粒体和扩张的内质网。

进一步发展,细胞体积增大更明显,线粒体嵴变短,甚至消失,内质网解体,发生空泡变,细胞疏松,称细胞的水变性。

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重度水肿,称气球样变,可以发展为溶解性坏死,进一步可发生溶解性坏死。

二、脂肪沉积脂肪沉积常见于肝,也可见于心、肾等器官。

发生于肝脏者为脂肪肝,HE染色肝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因脂肪在制片过程中被有机溶剂溶解所致)。

脂滴可被苏丹Ⅳ、油红等染成橘红色。

肝淤血时,小叶中央区缺氧较重,该处肝细胞常发生脂肪变性。

心肌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后形成虎斑心。

三、玻璃样变在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半透明均质、红染、无结构物质(蛋白质)称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

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常见于纤维瘢痕组织、纤维化的肾小球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性斑块等。

《病理学与生理学》病理学基础重点总结

《病理学与生理学》病理学基础重点总结

《病理学基础》:复习总结一、绪论病理学任务: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改变与疾病转归,为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研究方法1.人体病理学研究:尸体解剖、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2.实验病理学研究:动物实验、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观察方法:大体观察、镜下观察等第一章、疾病概论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损伤和抗损伤反应的异常生命活动,表现为组织和细胞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并引起各种症状、体征和社会行为异常。

病理过程是指存在于不同疾病中所共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

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并决定该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生物学因素是最常见的病因诱因是疾病发生条件之一一危险因素当某些疾病的病因、条件还分不清楚时,可笼统的将促进该疾病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1.疾病过程中的损伤和抗损伤反应2.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3.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关系疾病的过程: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期、转归期死亡过程: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临床死亡期主要标志:心跳、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脑死亡定义:指全脑功能不可逆的永久性停止。

自主呼吸停止是其首要指征。

指征: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对外界刺激无反应性;3、瞳孔放大或固定;4、脑干反射消失(瞳孔对光、视听、角膜、恶心反射等);5、脑电波消失;6、脑血管灌流停止。

意义:1.脑死亡一旦确定,就意味着在法律上已经具备死亡的合法依据,可协助医务人员判断死亡时间和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以及家属的精神压力。

2.脑死亡者的脑以外器官在一定时间内仍有血液供应,能提供最新鲜的器官移植材料,以挽救其他患者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适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内环境中各种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病理知识点总结最全

病理知识点总结最全

病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基础医学学科。

病理学主要包括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细胞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等内容。

本文将围绕这几个方面的知识点展开总结。

一、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引起的机体功能和组织结构的变化的科学。

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损伤和修复、炎症、免疫反应和代谢紊乱等内容。

1. 损伤和修复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

常见的细胞损伤包括生理性损伤、病理性损伤和再生性损伤。

生理性损伤是机体受到正常生理条件下的刺激而发生的可逆性变化,如肌肉细胞的肥大;病理性损伤是机体受到病理条件下的刺激而发生的引起细胞或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性改变,如细胞水肿、坏死;再生性损伤是机体组织损伤后,受损细胞得以再生或者器官得以恢复功能的过程。

2. 炎症炎症是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反应,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病理性变化。

炎症包括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两种类型。

急性炎症以血管舒缩、血流减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炎症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和浸润为特征;慢性炎症则以病变持续时间长、组织破坏严重和组织修复不全为主要特点。

3.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机体对抗病原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免疫反应可分为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

天然免疫是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的自然防御方式,不需要预先接触病原体;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在接触过一次抗原后,对再次接触同一抗原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4. 代谢紊乱代谢紊乱是指机体内各种代谢物质的合成、分解和转化失衡所引起的病理变化。

常见的代谢紊乱有糖代谢紊乱、脂质代谢紊乱、蛋白质代谢紊乱和电解质紊乱等。

二、病理解剖学病理解剖学是对疾病的死亡标本进行解剖和研究的学科。

病理解剖学主要包括无菌解剖、病理活检和尸体解剖等内容。

1. 无菌解剖无菌解剖是指对于非感染性疾病的死者进行的解剖检查。

无菌解剖主要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相关的病理学知识。

2. 病理活检病理活检是指通过活体组织切取活检标本后进行显微镜检查,以明确诊断或评价治疗效果的检查方法。

病理基础知识总结(部分)

病理基础知识总结(部分)

病理基础知识总结(部分)一、基本概念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镜下:1新生毛细血管向创面垂直生长2毛细血管周围有许多新生的成纤维细胞(梭形,核椭圆,染色质浅,核仁清楚,胞质丰富)3常有大量渗出液及炎性细胞(常以巨噬细胞为主)。

作用:1抗感染保护创面2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3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炎性肉芽组织:是软组织受到了感染发炎,当身体出现外伤或者是手术产生了伤口,这些伤口的肉芽组织受到了细菌感染。

肉芽肿性炎:以肉芽肿形成为基本特点的炎症。

肉芽肿是以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增生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炎细胞: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和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脓细胞:脓液中大多数已发生变性和坏死的中性粒细胞,少数仍有吞噬能力。

骨折愈合:是骨痂的形成和改建的过程。

大致分为四个时期:1血肿形成,数小时血肿发生凝固。

2纤维性骨痂形成,2-3天血肿机化继而发生纤维化,约1周透明软骨形成。

3骨性骨痂形成,分化出骨母细胞形成类骨组织转变为编制骨。

4骨痂改建或再塑,改建为成熟的板层骨。

变性:细胞可逆性损伤的形态学变化。

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1细胞水肿(或称水变性)常最早出现凡是能引起细胞液体和离子内稳态变化的损害,都可导致细胞水肿。

发生于心、肝、肾等器官的实质细胞。

病毒性肝炎时气球样变2脂肪变甘油三脂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多发生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

光镜下,病变细胞质中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细胞核被挤到一侧。

3玻璃样变(或称透明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HE染色呈嗜伊红均质状。

分类:a细胞内玻璃样变:通常为均质红染的圆形小体如Rusell小体为浆细胞胞质粗面内质网中免疫球蛋白蓄积。

病理学重点知识

病理学重点知识

病理学重点知识
1. 病理学的定义: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2. 组织学和细胞学:组织学研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学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病变分类:病理学将疾病分为结构性病变、功能性病变和代谢性病变。

结构性病变指组织结构的异常变化,功能性病变指器官或系统功能异常,代谢性病变指细胞代谢异常。

4. 疾病发生与发展: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由病因、病理生理变化和病理形态变化组成的过程。

5. 病理变化的特点:病理变化包括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异常变化、炎症反应、增生和变性、坏死和修复等。

6. 病理检查方法:病理学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检查、分子病理学检查等。

7. 疾病的分类:根据病变的性质和部位,疾病可以分为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根据病变机制,疾病可以分为遗传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

8. 常见疾病的病理特点:常见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肝病、肾病、癌症等疾病都有各自的病理特点,熟悉这些特点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9. 病理学在临床中的应用:病理学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定性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对于临床医生的诊疗决策和治疗方案制定起到关键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基础要点概括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病理学绪论病理学:就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患病机体在形态结构上的病理变化,结局与规转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一、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1、医学教育地位2、临床诊治地位3、doctor’s doctor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人体病理学诊断与研究方法:1、尸体解剖2、活体组织检查3、细胞学检查第三节疾病概论一、疾病的相关概念1、疾病:就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健康:健康不仅就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就是躯体上、精神上与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二、疾病的共同规律1、损伤与抗损伤2、因果交替3、局部与整体三、死亡1、死亡:临床上传统判定死亡的标志就是心跳、呼吸的永久性停止。

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三个阶段。

2、脑死亡: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就是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其判断标准有:①无自主呼吸;②不可逆性昏迷或对外界的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固定;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管造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第一节适应适应:就是指细胞、组织与器官对机体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一、萎缩1、萎缩:就是指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缩小。

2、萎缩分为生理性萎缩与病理性萎缩两种。

生理性萎缩:就是指某些细胞、组织与器官发育到一定阶段时逐渐萎缩,称之为退化。

例如青春期后胸腺萎缩、老年性卵巢、子宫、睾丸萎缩等。

病理性萎缩:就是指病理状态下发生的萎缩,可表现为全身性萎缩或局部性萎缩。

按发生原因可分为以下类型:(1)营养不良性萎缩(2)压迫性萎缩(3)失用性萎缩(4)去神经性萎缩(5)内分泌性萎缩二、肥大肥大:就是指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

(一)类型及原因从性质上,肥大可分为生理性肥大与病理性肥大。

1、生理性肥大:就是指生理状态下应激高兴奋状态,组织、器官代谢与功能增强发生的肥大。

①代偿性肥大(例如举重运动员上肢骨骼肌的增粗肥大)②内分泌性肥大(例如妊娠时的子宫肥大、哺乳期的乳腺肥大)2、病理性肥大:就是指病理状态下引起组织、器官代谢与功能增强发生大肥大。

①代偿性肥大(例如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心肌肥大)②内分泌性肥大(例如甲状腺亢进时,引起的甲状腺肥大)(二)病理变化镜下观察: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常伴有数量增多,细胞核肥大深染。

(三)影响及结局肥大的细胞代谢与功能增强,具有代偿意义。

但如果超过组织、器官的代偿限度时,则发生失代偿,如长期高血压左心室肥大,晚期出现心力衰竭。

三、化生1、化生:就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由于受到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或组织的过程。

2、常见类型①鳞状上皮化生:被覆上皮受到化学刺激或慢性炎症损害而反复再生出现的化生,由原来的上皮转化为磷状上皮,简称磷化。

如吸烟者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易发生鳞状上皮化生。

②肠上皮化生:就是指腺上皮组织的化生,较常见。

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黏膜上皮转化为含帕内特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型粘膜上皮,称为肠上皮化生。

第二节损伤一、变性变性:就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

常见的变性有以下几种:(一)细胞水肿细胞水肿:就是指细胞内水与钠离子过多积蓄,又称水样变。

常见于肝、肾、心等器官。

(二)脂肪变性1、脂肪变性:就是指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胞质中。

常见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

尤以肝细胞最为常见。

2、病理变化:心肌脂肪变性时,在左心室内膜下与乳头肌处出现平行的黄色条纹与正常的暗红色心肌相间排列,状若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3、影响及结局如长期弥漫性脂肪肝时,肝细胞逐渐坏死、继发纤维化,最后发展为肝硬化。

(三)玻璃样变性1、玻璃性样变:就是指细胞内或细胞间质中出现HE染色呈嗜伊红均质红染的半透明状的蛋白质蓄积,又称透明变性。

主要见于结缔组织、血管壁及部分细胞内。

2、细胞内玻璃样变性: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中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变性,形成Mallory小体。

二、坏死坏死:就是指活体内局部细胞、组织的死亡。

(一)基本病理变化细胞核的变化就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表现为:①核固缩②核碎裂③核溶解(二)类型坏死主要分为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与坏疽三个类型。

1、干酪样坏死:就是有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凝固性坏死。

2、液化性坏死:脑组织坏死后形成半流体状物的软化灶,称为脑软化。

3、坏疽:就是较大范围的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的感染,坏死组织呈黑色等特殊颜色改变。

坏疽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与气性坏疽三种类型。

坏疽类型及其特征第三节损伤的修复一、修复的概述1、再生:机体同种细胞分裂增生以补充机体衰老的细胞或进行损伤的修复,成为再生。

2、细胞的再生能力机体细胞根据再生能力的强弱,分为三类:(1)不稳定细胞 (2)稳定细胞 (3)永久性细胞二、肉芽组织1、肉芽组织:就是指新生的毛细血管与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幼稚纤维结缔组织,并伴炎细胞浸润。

2、肉芽组织发挥功能主要有:①抗感染保护创面;②填补伤口及缺损;③计划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血凝块及其她异物等。

三、创伤的愈合创伤愈合:就是指有外力引起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包括细胞再生、肉芽组织增生与瘢痕形成。

(一)皮肤创伤的愈合1、愈合的类型根据损伤程度及有无感染,皮肤创伤愈合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一期愈合:特点:①伤口缺损少、创缘整齐,对合严密,无感染;②伤口只有少量血凝块,炎症反应轻微;③愈合时间短;④形成线状瘢痕。

例如手术切口愈合。

(2)二期愈合:特点:①伤口缺损大、创缘不整齐,无法严密对合,或伴有感染、异物;②由于坏死组织多,局部炎症反应明显;③只有感染被控制、坏死组织被清除以后,再生才能开始;④愈合时间较长;⑤愈合留有明显瘢痕。

(二)骨折的愈合骨折愈合过程的四个阶段:1、血肿形成;2、纤维性骨痂形成;3、骨性骨痂形成;4、骨痂改建或再塑。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充血与淤血一、充血充血:就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的动脉输入血量增多。

三、淤血(一)淤血:就是指局部组织或器官的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与毛细血管内。

(二)重要器官淤血1、肺淤血:左心衰竭时,肺静脉回流受阻发生。

患者临床上表现为明显气促、缺氧、发绀,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

镜下观察:①肺泡壁毛细血管与小静脉广泛高度扩充,充满红细胞;②部分肺泡腔内见有多少不等的漏出液与漏出的红细胞;③部分肺泡腔内见心衰细胞,就是指左心衰竭肺淤血时肺泡腔内出现的含有棕黄色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

2、肝淤血:长期慢性肝淤血时,肝的表面及切面可见呈红(淤血区)黄(脂肪变性区)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

第三节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就是指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一)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形态有血小板黏附小堆开始,形成的血小板血栓就是血栓形成的第一步。

(二)形态血栓的形态可分为四种:1、白色血栓:见于血栓起始部,延续性血栓头。

灰白色,质地坚硬。

主要由血小板与少量纤维蛋白构成,又称血小板血栓。

例如风湿性心内膜炎。

2、混合血栓:见于延续性血栓的体部,由白色血栓与红色血栓混合而成,灰白色与红褐色层状交替的结构,又称为层状血栓。

例如A瘤、心脏内球形血栓等。

3、红色血栓:延续性血栓的尾部,暗红色,有一定的弹性,质脆易碎。

镜下观察:凝固血液的改变,纤维蛋白及红细胞。

4、透明血栓:主要见于DIC时微循环的小血管内,肉眼不能识别,又称为微血栓。

镜下观察:由嗜酸性均质透明状的纤维蛋白构成,又称为纤维素性血栓。

第四节栓塞栓塞:就是指循环的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子主要有三种运行途径:1、来自左心与体循环动脉系统的栓子;2、来自体循环静脉系统与右心的栓子;3、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子;二、栓塞的类型及结果血栓栓塞1、肺动脉栓塞肺动脉栓塞的栓子95%以上来自下肢深部静脉,尤其就是腘动脉、股动脉与髂动脉,偶见来自于盆腔静脉或右心的附壁血栓。

2、体循环动脉系统栓塞引起血栓的血栓栓子80%来自左心,常见的就是心肌梗死区心内膜上的附壁血栓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心瓣膜上的赘生物。

第五节梗死1、贫血性梗死的好发部位:实质性器官如心,肾,脑,脾等2、出血性梗死的好发部位:肺,肠等第四章炎症第一节炎症的概述一、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渗出:就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的液体成分、蛋白质与各种白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粘膜表面与体表的过程。

第二节急性炎症变质性炎浆液性炎症纤维蛋白性炎症一、炎症类型渗出性炎表面化脓与积脓化脓性炎症蜂窝织炎增生性炎脓肿出血性炎症二、急性炎症过程中的白细胞反应急性炎症反应过程中,白细胞参与了一系列复杂的反应,主要包括:①白细胞的渗出与趋化;②白细胞的激活、吞噬作用与免疫作用;③白细胞的损伤作用。

四、急性炎症的病理学类型(一)浆液性炎就是指以大量浆液渗出为特征的炎症。

渗出物主要为清蛋白,其中有少量中性粒细胞与纤维素。

浆液性炎常发生与粘膜、浆膜、滑膜、皮肤与疏松结缔组织等。

(二)纤维素性炎纤维素性炎就是指以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为特征的炎症。

1、粘膜的纤维素性炎发生时,在黏膜的表面,渗出的纤维素、白细胞、坏死的粘膜组织与病原菌等,形成一层灰白色的膜状物,称为假模,将此类炎症又称为假膜性炎。

如白喉、细菌性痢疾等。

2、肺的纤维素性炎常见于大叶性肺炎。

(三)化脓性炎化脓性炎就是指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与脓液形成为特征的炎症。

化脓性炎的类型:(1)表面化脓与积脓(2)蜂窝织炎就是指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常见于皮下组织、肌肉与阑尾等。

(3)脓肿就是指组织与气管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常见于皮下与内脏等实质器官,如肺、肝、肾、脑等。

原因:脓肿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

第二节慢性炎症慢性肉芽肿性炎就是指以肉芽肿形成为特征的慢性炎症,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又称特异性慢性炎症。

肉芽肿就是指在某些致炎因子的作用下,局部以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增生为主,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将结核病时结核结节中的多核巨细胞称为Langhans巨细胞)第五章肿瘤一、肿瘤的概念肿瘤就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细胞异常增值所形成的新生物。

二、肿瘤的形态肿瘤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软硬度)与数目等。

三、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肿瘤的分化:肿瘤的组织在形态与功能上表现出的余某种正常组织的相似之处。

异型性:肿瘤组织在细胞形态与组织结构上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之间的差扩散就是恶性肿瘤的生物学特征之一,扩散方式包括直接蔓延与转移两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