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景观设计方案
美丽河道建造方案
![美丽河道建造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b57f6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2a.png)
美丽河道建造方案河道是自然资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城市的生态、景观、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打造美丽河道,提高城市的生态文明水平,是当前重要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河道规划设计、环保治理、文化建设和景观营造四个方面提出美丽河道建造方案。
河道规划设计河道规划设计是河道美化工作的重要前提。
美丽的河道必须要有合理的规划设计,要考虑到河道流域的整体生态系统,打造自然、和谐、美丽的河道。
具体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1.河道整体规划:根据河道的地理环境,考虑将河道划分为几个区域,并确定河道的整体规划思路、设计理念和美化目标。
2.河道遗产规划:对河道沿线的文化、历史、建筑、风景、植被等有价值的地标和遗产进行规划,充分展现河道独特的文化魅力。
3.总体景观规划:保证每一段河道都符合美学要求,突出河道的自然景观和建筑景观,增强河道的景观亮点。
环保治理环保治理是河道建设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内容之一,必须将生态环境问题纳入美丽河道建造的方案中。
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治理污染源:严厉打击污染行为,加强污染监控和治理力度,维护河道的水质和环境卫生。
2.恢复生态系统:针对河道整体生态系统,恢复、改善和保护河道生态环境,保障河道的生态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3.推广环保技术:通过宣传和科普,推广先进的环保技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素质。
文化建设打造美丽河道不仅要重视河道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还要注重沿岸文化的建设,发挥河道的文化价值。
具体建设方案包括:1.沿岸文化景点:挖掘沿岸的历史文化内涵,创建文化景点,如文化步道、文化广场和文化遗址等,吸引公众参观和旅游。
2.文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法展览和民俗文化节庆等,推动河道周边文化生活的繁荣。
3.文化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河道美丽的文化内涵,提升河道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
景观营造河道美化不仅要注重河岸自然景观,还要进行适度的人工设计,营造河道的美丽景观。
美丽河道建造方案
![美丽河道建造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72d026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04.png)
美丽河道建造方案介绍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河道的建设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项任务。
美丽的河道既可以为城市增添景观,也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档将介绍一种美丽河道建造方案,旨在提供可行的实施方案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设计目标•创造美丽的河道景观,增添城市魅力。
•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提高水质。
•加强河道的防洪能力,降低洪水灾害风险。
•提供沿河道的休闲和娱乐设施,增加城市居民的生活乐趣。
方案构想1.河道景观设计–基于河道周边的自然环境和城市特色,设计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河道景观。
可以考虑增加人行道、自行车道、游步道等设施,以方便居民休闲和出行。
–在河道两岸种植各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被,打造生态绿化带。
通过引入不同种类的花草树木,提供更多的栖息地和食物,吸引各种鸟类和昆虫生物,增加生物多样性。
–类似于瀑布、喷泉和人工湖泊等景观设计,以增加观赏性和娱乐性。
可以考虑使用可再生能源为这些景观元素供电,以降低环境影响。
2.河道水质改善措施–建造滞洪湖或人工湿地等生态工程,以净化河道水质。
这些生态工程可以通过自然生物反应和过滤作用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提高水质。
–控制和减少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防止污染河道。
可以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以确保水质的与人安全。
3.河道防洪工程–对河道进行加固和整治,以增加河道的容水量和防洪能力。
可以修筑堤坝、加固河床,保护河道不受洪水冲击和侵蚀。
–建设洪水消退区和洪水储备区,用于疏导和调节河道水流。
这些区域可以起到缓冲洪水并减少洪水对城市的影响。
4.沿河设施建设–在河道两岸建设休闲设施,如公园、儿童游乐场、户外健身设施等。
这些设施既可以满足居民的休闲需求,也可以提供一个与自然互动的场所。
–充分利用河道流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河岸商业区、文化艺术区等,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
实施计划1.排除障碍物和污染源–移除河道中的垃圾、废弃物和障碍物,确保河道畅通。
–防止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河道中,建设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设施。
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方案
![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25481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0.png)
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方案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各地的环境问题也日趋突出,其中城市绿化问题成为了关注的热点,而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河道环境、绿化植物选择、绿化方式、绿化成本等,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地理位置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绿化效果。
一般来说,绿化工程可以分为城市内、城市外和城市边缘三个区域。
在城市内设计绿化方案时要考虑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行人和车辆流量问题,同时还需要考虑周边环境、文化、气候、水文等因素,以确保绿化工程的效果最大化。
河道环境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是针对城市的河道设计的,因此需要考虑河道的环境问题。
首先,要充分理解河道的特点,如河道的形态、水流速度、水质等,以此确定绿化方式。
其次,要了解周边的城市建筑、道路、社区等因素,以便进行合理的绿化方案设计。
绿化植物选择绿化植物是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要根据环境来选择植物。
如果在夏季绿化,可以考虑选择抗旱、耐高温等特性的植物,以应对高温和少雨的环境;如果在秋季绿化,可以选择一些彩叶树种来增加景观的美感。
绿化方式在绿化方式上,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可以采用公园式的绿化方式,也可以采用景观式的绿化方式。
公园式的绿化方式更加注重绿地面积的增加和公共设施的建设,更适合城市中心区域的绿化;而景观式的绿化方式注重风景的呈现和美感的提升,适合城市的边缘和郊区的绿化。
绿化成本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在设计方案上应该充分考虑绿化成本和效益的关系,要做到既要保证绿化效果,又要控制好成本。
总之,综合性河道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设计方案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才能达到最佳绿化效果。
同时,绿化工程的实施需要依托政府的全力支持,广泛动员社会资源,让更多的人理解和参与到绿化工程中来,才能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河道景观工程植被设计方案
![河道景观工程植被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36f5ba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d.png)
河道景观工程植被设计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河道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开发所破坏。
因此,对于保护和改善城市河道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
植被在河道景观工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美化河道环境,还可以保护岸边和水质,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因此,设计合理的河道植被方案对于保护河道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道植被设计的基本原则1. 生态原则河道植被设计应当遵循生态学原则,保护和促进河道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发展。
在植被设计中应该注重保护当地的植被种类,尽可能选择对当地生态系统有利的植被种类,提高河道植被的生态适应性。
2. 美学原则河道植被设计应当注重美学效果,通过植被的形式、颜色、结构等方面的设计,使河道环境呈现出优美的景观效果,提升城市河道的景观品质。
3. 功能原则河道植被设计应当注重植被的功能性,通过植被的布局和选择,保护河道的岸坡,减少河岸侵蚀,改善水质,增加氧气含量,促进水体自净能力提高。
二、河道植被设计的具体内容1. 植被种类选择在河道植被设计中,应合理选择植被种类,根据当地气候、土壤、水质等条件选取具有生态适应性和景观效果的植被种类。
可以选择一些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例如柳树、梧桐、槐树、杨树等,以及水生植物,如睡莲、莲藕、香蒲等。
2. 植被布局设计河道植被的布局设计要根据河道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一般来说,可以结合河道的宽度和曲折程度进行分区设计,分为水边带、过渡带和陆地带。
水边带以水生植物为主,可以选择一些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净化水质,提高水质,增加鱼类等生物的栖息地。
过渡带可以选择一些耐湿、耐阴的灌木和草本植物,巩固岸坡,减少侵蚀。
陆地带可以选择一些适合生长在河道附近的乔木和乔灌草本植物,形成景观带,提升河道的景观效果。
3. 植被维护管理在植被设计方案中,应考虑到河道植被的长期维护管理。
要根据植被种类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管理方式,包括修剪、浇水、施肥等。
同时,要做好植被的生长监测,及时发现植被病虫害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保持植被的健康生长。
河道景观方案
![河道景观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3b5e3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7.png)
河道景观方案1. 引言河道景观方案是指对河道进行景观规划和设计,以提升河道景观质量,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一系列措施。
河道景观方案不仅包括对河道景观的美化和绿化,还包括对河道功能的优化和改善,以满足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需求和对生态保护的要求。
本文将围绕河道景观方案展开讨论,介绍河道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案例,并提出一些建议。
2. 河道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原则河道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生态保护原则在河道景观规划和设计中,要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尊重自然规律,保护和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
要注重河道周围的湿地保护,合理保护并改善水质,保护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2.2 可持续性原则在河道景观规划和设计中,要考虑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安排人工设施,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要提倡绿色出行,鼓励步行和非机动交通,减少汽车的使用,减少尾气排放。
2.3 文化传承原则在河道景观规划和设计中,要注重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体现当地的历史、风情和特色。
可以通过设置文化雕塑、纪念碑等方式,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到景观设计中。
2.4 社区参与原则在河道景观规划和设计中,要充分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增加社区居民的参与感,使其能够共享河道景观带来的福利。
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景观的维护和管理,并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3. 河道景观设计的方法河道景观设计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实施:3.1 检查和评估在进行河道景观设计之前,需要对河道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
包括对现有的自然环境、人工设施和社区需求的调研和分析。
通过检查和评估,可以了解到河道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为后续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
3.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检查和评估的结果,制定河道景观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区需求,确立河道景观设计的目标和原则,确定景观元素的选用和布局。
3.3 设计细节在制定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
典型项目设计技术方案—河道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
![典型项目设计技术方案—河道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73a8009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88.png)
1 典型项目技术方案—萧太后河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1.1 基础条件分析1.1.1上位规划解读通州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总体要求,将大力度开展中小河道和黑臭水体治理,恢复多个湿地,以北运河、潮白河、凉水河为主脉,构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的水环境格局,着力形成 “北方水城”的通州特色生态环境。
通州水环境格局图萧太后河处在连接首都功能核心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廊道上,功能定位为城市活力段,反映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和城市整体建设一起反映通州的现代都市生活场景,其风格体现出现代感和都市感。
1.1.2项目区及其周边概况萧太后河属于凉水河支流,发源于北京市左安门,经朝阳、通州与张家湾注入凉水河。
1958年修建通惠引水干渠时将萧太后河截断,现形成两个水系排涝系统。
上段在马家湾村北改入通惠排干;下段起点为通惠排干,向东流经小鲁店村,过通马路进入通州区,于张家湾镇南汇入凉水河。
主要支流有南大沟、大稿沟、玉带河。
河道总长度为22.49km,流域面积为102km2。
其中通州境内河道长为10.25km。
此次萧太后河景观提升及生态修复是位于通州区通马路至京哈高速段,全长约3公里。
(1)现状交通分析现状交通以3-4米宽的水泥路及土路为主,雨天土路泥泞难行,交通可达性差,同时部分沿河路作为进出周边村庄的通道,经常发生交通拥堵,村庄周围道路随意停车的现象也较为常见。
(2)植被分析现状植被条件较好,有生长较好的白杨、垂柳等高大乔木,景观设计可加以保留利用,但地被及灌木较为单一,以杂草为主,设计时需加以强化。
(3)文化资源分析设计范围内有已经建成的萧太后河码头遗址公园,公园有景亭、萧太后雕塑、栈桥等设施,有一定景观基础,本次景观提升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萧太后河的文化资源,将景观与文化充分融合。
(4)景观资源分析场地内有较大面积的荷塘,河道水量及水质条件较好,同时有已经建成的部分景观设施,如亲水木平台等,这些都为创造优质的滨河景观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萧太后河独特的景观资源。
济阳区大寺河景观工程设计方案
![济阳区大寺河景观工程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9cfbfe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7.png)
济阳区大寺河景观工程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济阳区位于济南市北部,地处鲁西北平原,是济南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大寺河是济阳区的一条重要河流,源于济南市历城区,流经济阳区,最终汇入黄河。
近年来,随着济阳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寺河两岸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很大变化,河道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改善大寺河两岸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济阳区决定实施大寺河景观工程。
二、设计目标1. 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提升水质,恢复生物多样性。
2. 提升河道两岸景观,打造优美的城市界面。
3. 提高市民的休闲娱乐空间,增加亲水平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 提升城市品质,展现济阳区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
三、设计原则1. 生态优先,保护河道原有生态环境,恢复湿地,提升生物多样性。
2. 功能与美观相结合,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打造优美的河道景观。
3. 注重文化内涵,融入济阳区地域特色,展现本土文化。
4. 创新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运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四、设计内容1. 河道整治工程:对河道进行清淤、拓宽,设置生态护岸,恢复湿地,提升水质。
2. 景观绿化亮化工程:对河道两岸进行绿化,设置休闲步道、亲水平台,实施夜景亮化,打造优美的城市界面。
3. 桥梁工程:改造现有桥梁,提升桥梁美观性和实用性,体现地域特色。
4. 文化设施建设:建设文化广场、主题公园等,展示济阳区历史、文化、民俗等特色。
5. 配套设施建设:设置停车场、公厕、休息亭等,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
五、设计风格1. 现代简约:设计风格以简约为主,运用现代设计手法,体现简洁、大气、时尚的特点。
2. 地域特色:融入济阳区地域文化,运用本土材料和工艺,展现本土风情。
3. 生态环保: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运用生态设计理念,提高工程可持续性。
六、实施步骤1. 前期调研:对大寺河现状进行全面调研,了解河道生态环境、土地利用、市民需求等方面的情况。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e4e6d4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8.png)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一、河道形态设计1. 河道应保持自然形态,避免过度改造和截弯取直。
2. 河道断面应合理设计,满足行洪、排涝和生态需求。
3. 河道深度和宽度应适中,以营造适宜的亲水空间。
二、河岸绿化景观1. 河岸应种植适宜的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花卉等,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
2. 植物配置应考虑季相变化,营造四季不同的景观效果。
3. 河岸绿化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提升整体景观品质。
三、河岸步行道1. 河岸应设置连续、安全的步行道,方便市民休闲和健身。
2. 步行道宽度和材质应符合规范要求,确保行人安全。
3. 步行道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提供舒适的步行体验。
四、亲水设施1. 亲水设施包括码头、步桥、亲水平台等,应安全、实用、美观。
2. 亲水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市民的需求,提供舒适的亲水空间。
3. 亲水设施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提升整体景观品质。
五、灯光照明1. 河道景观应设置合理的灯光照明系统,确保夜间安全和景观效果。
2. 灯光照明系统应节能环保,避免对周边环境造成光污染。
3. 灯光照明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营造宜人的夜景效果。
六、标识系统1. 河道景观应设置清晰的标识系统,包括指示牌、警示牌等,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引。
2. 标识系统应统一设计风格,确保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 标识内容应准确、简洁,方便市民理解和使用。
七、景观小品1. 河道景观可设置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小品,如雕塑、文化墙等。
2. 景观小品的设计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提升整体景观品质。
3. 景观小品应体现文化特色,反映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八、生态保护1. 河道景观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采用生态友好的材料和技术手段。
2. 河道治理过程中应保护水生生物和生态环境,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 河道景观设计应考虑雨洪管理,合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小区河道景观工程方案
![小区河道景观工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2be4a08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49.png)
小区河道景观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城市建设中,对于环境保护、绿化美化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作为城市绿化的一部分,小区河道景观工程对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品质、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将以一个小区河道景观工程为例,从规划、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展开论述。
二、项目规划1. 小区河道位置本项目选用了一个位于城市中心的小区作为建设对象,小区内有一条河道,河道沿线污染较为严重,植被稀少、杂草丛生,河水脏乱差等问题比较突出。
因此,需要对该河道进行景观改造,提升其环境品质,并将其打造成一个美丽宜人的休闲空间。
2. 河道景观改造规划通过实地考察和调研,结合河道周边的用地情况、居民需求等因素,决定对河道进行全面改造。
改造内容包括:清理河道垃圾、修剪杂草、疏导河水、植树种花、铺设人行道、设置休闲设施等。
3. 河道景观设计河道景观设计要以生态安全为前提,突出生态环境、绿化美化。
同时,考虑到小区居民的休闲需求,设计合理的休闲空间,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河道周边的环境特点,注重与当地文化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河道景观。
三、设计方案1. 河道清理首先要对河道进行彻底的清理,清理杂草、垃圾等废物,疏通河道,保持河道畅通,保障水质安全。
2. 沿河植被配置在沿岸设置适当的植被,修建绿色生态带,增加绿化面积,提升景观品质。
可选择耐旱、抗逆能力强的树木和植物,如柳树、榆树、菖蒲等。
3. 人行道及休闲设施设置在沿河两岸设置人行道,方便市民散步、休闲娱乐。
同时,根据河道情况,设置合理的休闲设施,如长椅、凉亭、桥梁等,丰富河道的功能性。
4. 河道灯光布置合理设置适当的灯光,增加夜间景观效果,提升河道夜间的安全性和观赏性。
5. 河道生态修复配合植被配置,对河道进行生态修复,增加鱼类、水生植物等,丰富河道的生态环境。
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fc62b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b.png)
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方案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河道岸线的景观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增加市民的休闲娱乐空间,还能够保持生态平衡,提高自然环境品质。
本文将从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要素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原则1. 可持续发展原则: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
同时,要考虑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性,以实现全面的城市可持续发展。
2. 人本主义原则: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应以人为本,关注市民的需求和利益。
要在规划设计中融入适宜的休闲、娱乐和运动设施,创造舒适宜人的河岸环境。
3. 生态优先原则: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
要尊重并恢复原始河岸和湿地生态,保护稀有植物和动物物种的栖息地。
4. 历史文化传承原则: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应尊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河道的历史记忆。
要在规划设计中融入历史文化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底蕴的河道景观。
二、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要素1. 河道景观带:根据河道的特点和功能,划分出不同类型的景观带。
可以有自然生态景观带、文化历史景观带、活动休闲景观带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休闲娱乐设施:在河道岸线规划设计中加入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设施,如游步道、露天剧场、休闲广场、儿童游乐区等,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3. 植被绿化:合理的植被绿化设计可以增加河道岸线景观的美感和生态功能。
可以选择适宜的乔木、灌木和花卉植物,营造绿色生态环境。
4. 照明设计:巧妙的照明设计可以提升河道岸线景观的夜间效果,增加夜间活动的吸引力。
可以利用灯光的色彩和亮度来营造浪漫、温馨的氛围。
5. 老旧建筑改造:对于河道岸线上的老旧建筑,可以进行改造和修缮,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和装饰,提升建筑的美观性和功能性。
三、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实施过程1. 了解河道情况:在进行河道岸线景观规划设计前,需要全面了解河道的地理、地质、水文等情况。
河道绿化景观设计方案
![河道绿化景观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db8730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d.png)
河道绿化景观设计方案1. 项目背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境保护与美化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
河道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化景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河道的绿化景观设计进行详细讨论。
2. 河道分析在进行绿化景观设计前,首先需要对河道的地理环境、河道功能与问题进行分析。
河道的位置、形态、水质等特点都会影响设计方案的选择。
3. 设计理念本设计方案以“生态、美观、可持续”为设计理念。
通过合理规划绿化植物、景观照明、人行道等要素,营造一个既舒适又生态的河道绿化景观。
4. 绿化植物选择根据河道环境特点和功能需求,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绿化植物。
在设计中可以结合采用乔木、灌木、花卉等不同类型的植物,以丰富景观效果。
5. 景观照明设计为了提高河道的夜间景观效果和安全性,可以设计合适的景观照明系统。
通过选用节能环保的LED灯具、合理分布灯光照射角度和照度,实现景观与节能的双重效益。
6. 人行道设计为了方便市民的休闲与出行,沿河道规划人行道是必要的。
人行道设计应考虑人流量、宽度、材料等因素,并与绿化植被和景观照明相结合,打造一个宜人的行人空间。
7. 水体处理与污水处理河道景观设计中,水体的处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可以通过设置喷泉、人工湖泊等方式,改善河道水质和环境。
此外,针对河道边上的污水问题,应采用合适的污水处理技术,确保水质符合标准。
8. 项目实施与运营绿化景观设计方案的实施与运营需要全面考虑。
在施工过程中,应制定施工计划,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在项目运营中,应及时进行养护与管理,确保景观质量长期稳定。
9. 成果评估与效益分析对于河道绿化景观设计方案的实施成果需要进行评估与效益分析。
通过调查市民满意度、景观效果评价以及生态环境改善等指标,评估设计方案的实际效果和经济效益。
结论:河道绿化景观设计方案旨在通过合理规划与设计,提升城市河道的生态价值与美观程度。
本文从河道分析、设计理念、植物选择、景观照明、人行道设计、水体处理、污水处理、项目实施与运营、成果评估与效益分析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河道绿化景观设计的要点和重要性。
河道景观工程施工方案
![河道景观工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745c4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d.png)
河道景观工程施工方案一、前言河道景观工程是对河道进行美化和改善的一种工程,旨在提升河道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使其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景观线。
本施工方案针对某城市的一条河道进行景观改造和美化工程,全面考虑河道周边环境,力求实现河道与城市环境的和谐统一。
二、项目背景某市XX河道是该市的主要干流之一,沿岸有大量市民居住,河道的生态环境和景观效果直接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
由于长期的污染和人为破坏,该河道的水质较差,河岸杂草丛生,河道四周杂乱无序,给市民出行和休憩带来不便,降低了该区域的整体环境质量。
因此,对该河道进行景观改造和美化工程意义重大,可以提升周边环境质量,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总体设计1.景观设计原则本项目的河道景观设计原则是以生态优先,注重环保,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文地理特色,兼顾景观效果和功能需求,通过合理布局和丰富多彩的植被搭配,打造出一个既吸引人又宜居的河道景观。
2.景观设计内容(1)河道清淤疏浚: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改善水质,恢复河道的原有水质自净功能。
(2)岸边绿化:在河道两岸进行绿化工程,选择适宜的植被种植,形成一道绿色长廊,提升景观效果。
(3)景观照明:沿岸设置景观照明设施,夜晚亮灯,打造夜间景观,增强景观的视觉冲击力。
(4)景观雕塑:在河道两岸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雕塑,增加河道的文化内涵,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5)水生植物配置:在河道中种植水生植物,改善水质,提高水生动物的栖息条件,增加生态效果。
四、施工方案1.施工单位本项目的施工单位由某市园林绿化局承担,具备相关资质和经验,负责河道景观改造工程的实施和监督。
2.施工流程(1)勘测设计:施工单位根据设计方案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确定工程范围和施工细节。
(2)预备工作: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前的预备工作,包括材料采购,机械设备调配,施工人员培训等。
(3)清淤疏浚:对河道进行清淤疏浚,清理河道淤泥和垃圾,恢复河道的原有水道。
景观河道护坡设计方案
![景观河道护坡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d07d6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3.png)
景观河道护坡设计方案一、设计目的和背景景观河道护坡设计旨在通过景观化手法,提升河道护坡的美观性和生态功能,同时增强其防护效果,达到保护河岸和水域环境的目的。
本设计方案针对具体的河道护坡情况展开,旨在打造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和生态保护功能的景观化河道护坡。
二、设计原则1. 生态原则:通过选择适宜的植被和物种,建立生态通道,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增加。
2. 安全原则:确保护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采用适当的防护手段,避免滑坡和土壤侵蚀。
3. 美观原则:结合当地特色和环境气息,进行艺术性的景观设计,使护坡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且具有美感。
4. 可持续性原则:考虑护坡维护和管理的成本和便利性,选择耐久性好且易维护的材料和植被。
三、设计方案1. 植被选择:- 选择能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本土植物,如苦草、芦苇等,提供一定的护坡效果;- 在植被的基础上,选择一些观赏性强的花草进行点缀,如水仙、蝴蝶兰等,增加景观效果。
2. 坡面设计:- 考虑护坡的稳定性和斜度,采用合适的坡度,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护坡材料;- 采用适当的护坡结构,如土工格栅、护坡砖等,增强护坡的防护效果。
3. 水岸带设计:- 在河道边缘设计水岸带,种植水生植物如荷花、香蒲等,提供鸟类栖息和觅食的场所;- 设置适当的堤坝和石块,形成岛屿,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4. 交通道路和照明:- 设置便捷的步行道路和观景平台,方便人们观赏河道和享受自然风光;- 考虑夜间观赏需求,设计合理的照明系统,增加夜间景观效果。
五、总结通过景观化手法的运用,将传统的河道护坡设计变得更加美观和生态友好。
本设计方案将在植被选择、坡面设计、水岸带设计和交通道路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最终打造一个具有艺术性与实用性的景观河道护坡。
河道景观节点工程设计方案
![河道景观节点工程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3a330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c.png)
河道景观节点工程设计方案一、前言河道景观节点工程是指在河道两岸、沿线以及河道内部设置的具有一定功能和观赏性的景观点。
通过对河道景观节点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提升河道的观赏性、文化传承性、生态与环保性,为城市和乡村注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本文将以具体的河道景观节点工程设计方案为例,深入探讨河道景观节点的规划和设计要点,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河道景观节点工程设计方案概述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某河流景观节点规划及设计项目位置:某市XX河流段项目范围:河道两岸及沿线2、项目需求本项目旨在提升河道整体景观质量,打造具有特色的河道景观节点,增强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发展。
同时,项目还要兼顾提升沿线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加居民娱乐休闲的场所。
因此,本项目需求包括城市形象提升、景观节点建设、居民休闲场所建设等。
3、设计原则本项目的设计需遵循“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城市活力、居民满意”原则,达到景观节点绿化、景观亮化、生态修复、文化人文、巧妙文化、沿线亮化、特色点亮三大功能,并实现“景观、生态、文化、经济”四大目标。
三、河道景观节点工程设计方案1、规划设计(1)概念规划在整体规划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沿线自然生态环境,突出河道景观特色,同时还要考虑到河道周边的文化历史特色和居民的休闲需求。
通过整体规划,打造一个可持续、安全、舒适、等宽的沿线景观点。
(2)分段规划根据河道的具体地理情况,进行分段规划,设计出不同特色的景观节点。
例如,在河道较为宽阔处设置公园、休闲广场等;在狭窄处则设置观景台、沿岸步行道等。
通过分段规划,提升河道的观赏性和生态性。
2、设计要点(1)水岸景观设计根据河道两岸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水岸景观,如打造人工湖、设置水上舞台等,以提升河道的生态环境质量。
(2)灯光设计通过灯光设计,营造出夜间的景观效果,增加河道的观赏性。
可以采用节能环保的LED灯,通过不同色彩的变换,打造出独特的夜景。
防洪河道景观规划方案设计
![防洪河道景观规划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8770fd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d.png)
防洪河道景观规划方案设计1. 引言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
为了减少洪水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防洪河道的建设和景观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防洪河道的景观规划方案设计,旨在将防洪功能与美丽景观相结合,提供一个安全、宜人的河道环境。
2. 设计目标本景观规划方案的设计目标包括:1. 提供有效的防洪措施,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2. 创建美丽、宜人的河道景观,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3. 保护和恢复河道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
3. 设计原则在实施本方案时,我们将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 遵循自然河道的原貌,尊重和保护河道的生态系统;2. 利用防洪工程结构和材料来打造景观元素;3. 引入多样化的植被和动物,增加生物多样性;4. 考虑可持续管理和维护的需求。
4. 方案设计4.1 河道整治在河道整治方面,我们将进行以下工作:1. 清理河道杂物和淤泥,确保河道的通畅性;2. 疏浚河道,增加河道的容积和水流速度;3. 加固河岸,修建防洪墙和堤坝,减少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冲击。
4.2 植被设计植被是景观规划中重要的元素,不仅能保护河道环境,还能美化景观。
在植被设计方面,我们将:1. 选择适应河道环境的植物,如水生植物、湿地植物等;2. 设置河岸带绿化带,引入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形成四季景观;3. 建立生态岛,提供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4.3 水体设计水体是河道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了提供美丽的水景,我们将:1. 建立人工湖泊和潭水,增加河道的面积和曲线,形成自然流动的水体;2. 设置喷泉和水景,增加水景的动感和美感;3. 引入水生植物,提供水体的氧气和水质净化功能。
4.4 建筑设计为了增加景观的多样性和功能性,我们将:1. 设计观景平台和步行桥,供市民观赏河道风光;2. 建设休闲广场和儿童游乐设施,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3. 考虑防洪措施的同时,设计可灵活调整的堤坝,以应对不同洪水情况。
浅析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浅析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e8be03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40.png)
浅析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城市河道在满足必要的防洪抗旱功能的同时,在生态景观设计方面应遵循自然规律,降低人类对河流环境的干扰,实现人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文主要对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
标签:城市河道;景观规划;存在问题;设计方法引言:自20世纪50年代,城市河道规划与改造就成为国内外城市景观规划和生态建设的一个热点。
与传统的以单一水域治理为目的的河道规划不同,现代城市河道规划强调以生态理论为依据,将水体、堤岸、湿地、植被等诸多要素统筹考虑,进行防洪蓄水、生态恢复、休闲娱乐、经济开发等综合规划。
一、生态城市河道1、生态河道传统河道建设整治往往只考虑到河道实用性,而生态河道则是在传统河道基础上加人生态学原理,在对河道建设和整治过程中,依据河道的现状及功能,对河道进行生态型景观规划设计,建造符合生态特征的河道水生态系统及河岸生态系统,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供河道内水生生物生存,改变传统河道的单一构造,建设结构多样、功能齐全的河道水生态系统。
生态型河道建设除建设健全的生态系统,河道的其他方面的整治也是不容忽视的,生态型河道建设应该是一个综合建设和整治的过程。
2、城市河道的作用河道是城市中最接近自然的地区之一,是各种乡土植物的聚集地和栖息地,从现代景观生态学角度来说,河流在维护大地景观系统连续性及完整性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河道规划设计过程中,设置不同休闲娱乐设施供居民活动,创造人与生物和谐共生的开放空间。
城市河道在现代人们紧张的生活中,扮演的不仅是一个休闲通道,更是一个生态走廊,人们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在城市河道中寻找一份自然气息。
二、我国河道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1、传统文化保护不够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传统文化的丧失这个新问题。
目前很多国内的水利工程的堤、坝、库、渠虽然在数量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在形式设计中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就造成了一定的水资源浪费,而且毫无新意和观赏性,这也给外地游客觉得毫无新意,只是千篇一律,没有体现一个城市的特点。
田园河道景观改造方案
![田园河道景观改造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2a366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f.png)
田园河道景观改造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河道的景观改造成为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田园河道景观改造项目旨在通过对河道环境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打造具有田园特色的宜人河道景观,提供居民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的场所,增加居民的快乐指数。
二、设计理念1. 融入自然:借鉴田园风光,将自然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如多种花草树木的种植、自然湿地的营造等,营造出自然舒适、具有农田特色的河道景观。
2. 创造活动空间:设计丰富的活动场地,为居民提供各类娱乐和体育活动的场所,如篮球场、草地休闲区、儿童游乐设施等,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
3. 强化水域功能:对河道水域进行整治,提高河道水质,打造清澈见底的水景,增加水上娱乐设施,如划船、钓鱼等,丰富河道水域的活力和吸引力。
4. 营造文化氛围:通过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元素、文化雕塑、纪念碑等,彰显河道的历史文化底蕴,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三、设计内容1. 绿化景观:在河道两岸种植各类花草树木,打造四季有景的绿化带,增加河道的生态环境和景观品质。
2. 活动设施:设置篮球场、排球场、草地休闲区、儿童游乐设施等,提供多样化的体育运动和娱乐活动场所。
3. 水景绿化:设计水坝、自然湿地等水景绿化设施,增加河道的水域景观和自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4. 水上娱乐:增加划船、钓鱼等水上娱乐设施,满足居民的水上娱乐需求,增加河道的活力。
5. 文化元素: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元素、文化雕塑、纪念碑等,展现河道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
四、预期效果1. 增加居民的生活乐趣:提供多样化的游乐设施和活动场地,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增加居民的休闲娱乐选择。
2. 提升景区形象:通过规划合理的景观设计,打造出美丽宜人的田园河道风景,提升景区的形象和吸引力。
3. 促进文化传承:通过设置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彰显河道的历史文化底蕴,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4. 增加河道的生态价值:通过水域整治和绿化景观的营造,提高河道水质,增加河道的生态价值和观赏性。
河道景观设计方案
![河道景观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2e024b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29.png)
河道景观设计方案背景介绍:我们生活的城市中经常能见到各种各样的河道,它们如同一道细丝般穿过城市的街道和建筑群落,为城市带来一抹柔美的景观。
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一些河道可能被忽视,被垃圾和污染所覆盖,河道景观被破坏。
因此,为了恢复和改善城市河道的景观,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细致而具有创意的河道景观设计方案。
设计目标:1. 恢复河道生态环境:通过设计方案,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增加沿岸的植被和动物种群,提高水质,并增加河道的水生生态系统。
2. 提升景观美感: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景观的美感,通过艺术装饰和景观塑造,使河道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线。
同时,通过合理布置绿化带和景观设施,为市民提供一个优雅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
3. 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在设计方案中要兼顾实用性,通过合理规划公共设施和交通路径,方便市民通行。
另外,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河道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设计内容:1. 绿化与景观布置我们将设计方案中注重增加绿化带和景观植物的种植。
通过在河道两岸种植各类乔木、灌木和花卉,提供一个生态友好且具有观赏价值的绿色景观。
在河道两岸种植花草树木的同时,合理设置休闲的座椅和垃圾桶等设施,方便市民休憩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2. 水生生态系统恢复为了恢复河道的水生生态系统,我们将建议对河道进行适度的修复和整治。
清理河道内垃圾,修复河岸坍塌和损毁的河道,同时增加水生植物,如睡莲、荷花等,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3. 创意景观设施除了注重河道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绿化,我们还将提出一些创意景观设施的设计。
例如,在河道旁设置一座小型的喷泉,既能够提供散步的市民一丝清凉,又能够增加整个河道景观的美感。
此外,还可以在河道两岸设置艺术装置和雕塑,为整个景观增添一份艺术氛围。
4. 公共设施规划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将考虑对河道两岸的公共设施进行合理规划。
例如,在河道两岸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便于市民进行健身活动,并将河道连接到城市的交通网络。
(完整版)生态河道景观设计方案
![(完整版)生态河道景观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f61beef5335a8103d22064.png)
水 三级路铺装详图
Chapter 5 三级道路铺装设计
水 三级路铺装详图
Chapter 5 三级道路铺装设计
水 三级路铺装详图
Chapter 5 三级道路铺装设计
0
水 遗址景观区——下和洽遗址
山
影
叠
翠
古
遗
址
复
原
展
示
区
入
口
泉
广
城
场
花
景
阁
观
区
Chapter 3 详细设计
15、六大主题景观板块及重要节点——(1)遗址景观区
碧桃行道树种植
水行道树效果图
Chapter 3 详细设计
13、三级行道树分析
紫薇行道树种植
水行道树效果图
Chapter 3 详细设计
13、三级道路案例分析
汉口江滩公园采用了 钢化磨砂玻璃做的铺 地,其耐压力得到了 证实,防滑度因磨砂 玻璃也得到了解决, 整体造型给人的感觉 雅致夺目。
水 三级路铺装详图
菊香醉坊,主要以各种菊花观 赏为主。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 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养菊,赏菊,品 菊,咏菊,画菊的传统中,培养了 人们雅洁高尚的情操,品德素养与 民族气节。
水 下河洽遗址公园—菊香醉坊效果图
Chapter 3 详细设计
15、六大主题景观板块及重要节点——(1)遗址景观区
水中央景观轴—章丘八景鸟瞰
Chapter 3 详细设计
15、六大主题景观板块及重要节点——(3)中央景观轴
水中央景观轴—章丘八景
Chapter 3 详细设计
15、六大主题景观板块及重要节点——(3)中央景观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生毕业设计文献综述题目嘉兴市秀洲区桐乡大道北片相关河道景观设计方案专业城市规划班级101班姓名朱莉指导教师戴洁(讲师)所在学院城建学院2014年3月1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人们群众对于滨水空间的需求也日益明显。
城市滨水地区是指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
"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惑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1]。
城市滨水绿地属于城市公共绿地,不仅是城市宝贵的环境资源,,更是城市中特有的空间地段, 还是城市到水域的过渡空间[2]。
它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交流和聚会的平台,更为附近居民提供了日常健身和锻炼的场所。
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河道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空间的环境质量,还提升了我们的城市形象,甚至有可能促进我们城市的经济发展。
然而,我国目前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存在着盲目引进物种,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决策主体单一、公众参与意识淡薄、滨水区规划忽视公众利益,亲水空间设计落后,开发模式盲目单一,缺乏地域历史文化特色,一味仿古,缺乏时代特征等一系列问题。
2正文2.1滨水景观设计国内外相关研究背景和概况2.1.1滨水景观设计国外相关研究背景和概况1930---1960年间,工业革命给欧美发达国家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河道环境,工业污水的随处排放,使河道的水逐渐变脏,甚至产生了很难闻的气味。
有些地方连河道的通航能力也受到影响,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滨水地区的再开发浪潮首先兴起于20世纪中叶的美国和英国。
其后,新加坡也于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对滨水地区改造的活动。
随后其他一些北欧国家也纷纷加入了滨水地区改造的队伍。
随着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亚洲的各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滨水地区的再开发。
其中关注最早的是日本,于80年代末加入了改造的队伍。
这些国家开展滨水地区的再开发运动后,引起了社会的聚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这些国家都开展了对滨水地区的改造活动,但方法和侧重点却大相径庭。
美国人利用各种商业设施和手段,给衰弱地区带来了蓬勃的生机。
英国人的改造手法与美国有很大区别,他们坚守“文化性”的原则,在再开发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出了一批具有文化代表意义的滨水空间。
而日本却更注重“亲水空间”的设计,使民众得以更亲近自然。
2.1.2滨水景观设计国内相关研究背景和概况在我国,滨水城市较多。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人们对城市滨水地区的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90年代以后,滨水地区的景观建设在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地位更趋明显。
当前,我国各地对滨水地区的景观建设活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有代表性的滨水地区景观建设项目。
如吉林市重建松花江项目、上海的黄浦江驳岸规划、杭州的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改造项目等。
这些改造项目的开展不仅改善了河道环境,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2.2现阶段我国农民社区建设的不足虽然,我国在滨水地区景观设计上涌现了一批批优秀的案例,但也保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
如:(1)政府主导性强,公民参与薄弱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负担沉重,人们在结束一天喧闹忙绿的工作后,很渴望能有一处宁静优美的地方来让自己放松娱乐一下,以缓解一天的疲劳不适。
然而现阶段,我国对滨水地区的景观规划主要由政府主导。
公民作为滨水绿地主要的使用者,却很少有时间也很难参与到景观规划设计的决策评估阶段。
这样一来,往往会导致政府和设计者无法了解到民众的根本需求。
不知道民众到底想要什么样的景观,想设置哪些功能,想有些什么样的基础设施,想道路出口位置设置在哪里,想有哪些地域文化需要传承。
脱离群众需求的景观设计,必定很难收到人们的欢迎。
(2)忽视历史背景,缺乏地域文化特色城市风貌与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是相辅相成的[3]。
历史文化是民族时代变迁的见证者,是历代先人的智慧结晶,它构成了我们强大的人类文明体系。
对当地文化特色的尊重,就是对当地民族的尊重。
然而在当今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中,大多数设计者因缺乏创新力,往往采用照搬照抄的做法。
这种忽视当地历史背景的做法,使得我国许多地方的滨水景观设计都千篇一律,缺少地方特色和可识别性。
(3)滨水区公共空间不连续,缺乏生态考虑城市滨水景观生态空间是由多个生态体系构成,滨水区域是多维生态空间构成的平台[4]。
水体、植被、土壤、生物等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但是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生产与生活废水的无处理排放、垃圾的堆积等等因素导致水质的恶化、水体的污染。
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将植被除掉,换成硬质铺装,或是水泥路面,或是柏油路面,把土壤和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给完全的阻断了。
有些城市将明渠变成暗渠,使得城市的原有连续的水系被截断,而使活水失去了活力,失去了生命。
种种行为,最终导致一个完整的滨水生态系统被破环,原本有联系的水体、植被、土壤、生物之间突然失去了维系,那么这个多维的生态空间就被破环。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为了防止洪水的侵袭,把原本优美的河岸曲线用生硬的浆砌石块或是混泥土等硬质护岸所取代。
有为了清理河方便,在有原有生态的河床浇上了一层水泥,岸边的水生植物也被生硬的护岸所取代。
同样原本完整的生态系统被打破了,带来的是,原本河中的小鱼、小虾不见了;岸边的水生植物不见了;每到旱期河流,河水就不见了。
缺乏对原有场地的植物、文化、历史的考虑,不少建成的滨水景观由于设计考虑不足,不但不能改善原有地段的环境,还对原有的景观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二次破环。
生态设计是对自然过程的有效的适应及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6]。
今天的景观设计师面对的滨水区域很可能已经被破坏,如何通过设计和恢复措施,对受到干扰的滨水区域的生态系统进行恢复或重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命题。
如何真正的做到生态设计,目前国内的规划师、园林设计者和政府对滨水景观生态设计的概念比较模糊,只有真正的做到生态设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4)滨水区规划开发忽视公共利益,亲水空间设计落后现阶段我国对滨水地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主要由政府来主导。
民众对这方面的认识还比较片面,无法用专业的眼光来判断衡量滨水景观项目建设实施后所带来的一些效益和对我们生活所带来的影响[5]。
再加上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以经济来衡量政绩,忽视公众利益。
在滨水地区的规划设计中用经济的眼光去开发这块土地,只想从中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致使一些地区出现土地圈置、过度开发的情况出现。
而公民作为真正的使用者,却很少能有享用的空间和机会。
在滨水空间环境的管理治理上,出于防洪功能的需要,很多地区都采用了架构堤坝的做法。
殊不知,这些钢筋水泥阻隔的不仅是洪水的侵犯,还阻隔了民众与水的距离。
3建议与结论3.1城市滨水景观的建设建议3.1.1坚守“以人为本”原则现在我们国家各行各业都在倡导“以人为本”的原则。
人作为社会的主导力量,作为自然环境空间的主体,任何空间环境的设计应以人为主体。
城市滨水绿地的主要使用者是广大人民群众[6]。
只有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满足使用者不同需要的设计才能为人们所欢迎,才能成为好设计。
所以我们应在设计的各个方面都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亲水空间的打造人类具有天生的亲水情节,而城市滨水绿地系统能为人类提供亲近水的环境和平台他让人们在茶余饭后有时间去参与各种亲水活动,去感受生命的活力和亲近自然的乐趣[7]。
所以应在滨水景观设计中多从人性的角度出发,考虑使用者的心理、行为习惯、空间感受能力等,多设计亲水平台、亲水码头和沙滩等,来满足人们对水的亲近需求。
(2)滨水设施的完善滨水设施主要包括:座椅;老年人活动设施;年青人活动设施;儿童活动设施等。
在滨水景观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不同的使用人群对公园的设施设置的要求。
如座椅,在公园中应该尽量多的设置座椅,让游人可以有足够多的休息空间。
适当考虑辅助座椅的设置。
在设置滨水设施的时候,还要充分考虑弱势群体在游玩时的需要,如在滨水区地形变化较大的地方,就应设计残疾人坡道,方便残疾人或者是推着婴儿车的人的行走。
(3)滨水交通的合理规划沿岸线设计游憩步道,丰富交通流线,供市民休闲散步之用;适当增加亲水平台和休憩平台,供市民活动、观赏、亲近水体之用。
适当的安排景观节点,成为滨水公园的活动中心,主要的活动场地[8]。
合理设置出入口位置,方便居民出行。
(4)植物配置的合理规划在滨水地区的植物配置中,应尽量选择无毒、无害的本土植物为主,这样能避免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发生危险,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并且要因地制宜地匹配植有季相变化的各种乔灌木、花卉等等来满足游人一年四季观赏的要求。
尽量不要选择果树,避免防儿童攀爬摘果造成危险。
(5)其他人性化设计如提高厕所标识的醒目度;增加饮水器;设置太阳能灯具作为夜晚照明;为养宠物的市民开辟一处专门的宠物场地。
在滨水公园中设置音乐播放器,来增加公园的活动气氛。
水岸的设计应尽量设计成缓坡,在危险的地方设置危险警告标志。
3.1.2坚守“文化性”的滨水景观设计原则文化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尊重本土文化,传承本土文化。
在设计之前应充分调研本土文化,吸取本土文化中的优秀精华,摒弃腐朽、糟粕的文化,发掘本土文化中的文脉元素。
通过对文脉元素的运用,将有利于景观设计提升至一个更高的层面,使人们能更好地从滨水景观中感受到城市的文化环境、自然环境以及人文风貌的综合印象。
3.1.3坚守“生态自然性”的滨水景观设计原则城市景观是多种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代谢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物质供应和废物处理等过程,镶嵌在一起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服务的统一体,具有人类主导性生态脆弱性物质供应和废物处理等过程,镶嵌在一起具有特定结构功能和服务的统一体,具有人类主导性、生态脆弱性[9]。
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市生态景观,已被学者设计者政府以及公众所重视[10]。
滨水区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净化污水、改善环境气候的生态功能。
因此,我们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以“生态优先”为前提,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尽量在设计过程中保持生态的延续性,减少对动物栖息地的干扰和破坏,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中国的很多城市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污水排放管理,致使滨水地区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以至于我们往往要在经济提升过后,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整治污水。
近期开展的“五水共治”就是最好的例子。
我们在滨水景观的设计和管理上要严格控制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给滨水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