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合同解除制度》word版
论合同解除制度(doc 10页)

论合同解除制度(doc 10页)论合同解除制度法学院民商法专业刘艳红指导老师马世奎摘要:合同的产生,归根结底是为了合同的终止。
在这种意义上,合同关系的存在过程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
合同因得到履行而终止,乃是常态,也是众望所归。
但商海沉浮,世事难料,注定了还有其他导致合同终止的途径。
当合同继续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当事人双方的合同继续有效,不但对其中一方或双方的合同利益有影响,而且有时还可能有碍于经济的发展。
针对此种情况,各国法律一般设置合同解除度,以在合同履行不必要的情况下消灭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关键词:合同解除;溯及力;合同解除制度;法律后果Relieve system in terms of the contractStudent majoring in Law Liu YanhongTutor Ma Shikui Abstract:The contract production, is for in the final analysis the contract termination. In this kind of significance, the congruentrelationship existence process is "to dies lives" the process. The contract because obtains fulfills terminated, is the habit, also is the audiences looks the institute But business sea sinks floats, the humans affair difficult material,to be doomed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对被告是否能解除合同存在着以下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被告提出解除合同是合理的,因为原告交付的货物确实存在质量问题,但考虑到被告已接受了货物,那么应允许被告变更合同内容,即不再接受另1吨货物。
论合同解除制度

04
合同解除制度的完善
明确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
条件
合同解除的条件包括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出现不可抗力、一方违约等。在具 体实施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合同规定不同的解除条件。
程序
合同解除的程序包括协商解除、通知解除和诉讼解除等。协商解除和通知解 除应当以书面形式进行,通知应当以挂号信或快递等方式送达对方,并保留 好相关证据,以防止日后出现纠纷。
违约行为
当事人一方违约行为导致另一方行 使解除权,如根本违约等。
其他条件
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其他 条件也可以导致合同解除,如法律 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情形。
02
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合同解除的法律程序
1 2
合同解除的申请
合同解除的申请应当以书面形式提出,并按照 合同约定的方式送达对方。
合同解除的审查
根据解除方式,合同解除还可以分为单方解除和协议解 除
协议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一致达成解除协议, 使合同权利义务消灭的行为。
合同解除的条件
法定条件
根据法律规定,合同在出现法定事 由时可以解除,如不可抗力导致合 同目的不能实现等。
约定条件
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约定解除条件 ,当约定条件成就时,可以解除合 同。
论合同解除制度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合同解除制度概述 • 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 • 合同解除的实践问题 • 合同解除制度的完善 • 结论
01
合同解除制度概述
合同解除的含义
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成立后,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基于当事人 一方的意思表示或双方协商,使合同权利义务消灭的行为。
合同解除与合同撤销不同,合同撤销是因合同存在可撤销的 瑕疵而引发的撤销权人通过撤销行为消灭合同效力的行为。
合同法合同解除制度

合同法合同解除制度
合同范本专家。
合同标题,合同法合同解除制度。
合同解除是合同法中一个重要的制度,它规定了在特定情况下,合同可以被解除的条件和程序。
作为合同范本专家,我将为您提供
关于合同解除制度的专业建议和范本示例。
首先,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合同可以在以下情况下被解除,一
方当事人违约,严重影响合同履行的可能性;一方当事人无力继续
履行合同;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发生等情形。
在这些情况下,合同
可以通过书面通知或者法院裁定等方式被解除。
在合同范本的起草过程中,我将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为
您量身定制合适的解除条款和程序。
我将确保合同范本中包含清晰
明确的解除条件和程序,以及解除后的权利和义务安排。
同时,我
也会解答您在合同解除制度方面的疑问,确保您对合同解除的法律
规定有充分的理解。
无论是商业合同、劳动合同还是租赁合同,我都将为您提供准确而全面的建议和指导,确保您的合同在解除制度方面合法有效。
期待能为您提供优质的合同范本服务,帮助您解决合同解除制度方面的问题。
浅析合同解除权制度

浅析合同解除权制度合同解除权制度是指在一方当事人违约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无法履行合同的情况下,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权利。
因为合同是双方自愿达成一致协议,合同法对于合同的解除权制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解除权的适用情况1.违约当一方当事人未履行合同义务,违反了合同的约定,可能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此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行使解除权,即解除合同。
2.未成年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未成年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与成年人签订的合同可能存在法定无效的情形。
因此,当未成年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意识不清或者存在误解时,其成年人的监护人可以解除合同。
3.诈骗或者胁迫当一方当事人通过欺骗、胁迫等不正当手段使得另一方当事人签订合同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行使解除权。
4.不可抗力当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双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5.合同载明的其他情形合同中也可以载明其他解除情形,例如,某一方当事人的财务状况严重恶化,无力履行合同义务等。
二、解除权的行使方式解除权可以通过书面形式行使,也可以通过口头方式宣告。
当一方当事人宣告了解除合同,需要另一方当事人的确认,以确保对于解除合同的意愿达成一致。
三、后果当一方当事人行使解除权时,解除合同将会产生一系列后果。
主要有以下两点:1.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方式对已经履行的合同义务进行结算。
2.对于未履行的合同义务,一方当事人应当赔偿另一方当事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
四、案例分析1.合同中不存在解除权条款某公司与供应商签订了合同,未在合同中约定解除权条款。
后来,由于某些原因,公司需要解除合同。
但供应商不同意解除合同,认为合同不能擅自解除。
这时,根据合同法的规定,除非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否则一方当事人不得擅自解除合同。
2.节制原则的适用某公司与工程公司签订协议,合同约定了建设时间和建设费用。
在建设过程中,工程公司因为某些原因拖延了工程时间。
公司需要通过仲裁解决争议。
论合同解除制度

法律后果是指合同解除后对当事人产生 的法律上的影响和后果。
解除程序是指当事人按照法定或约定程 序解除合同的过程。
解除权是指合同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或 合同约定享有的单方或双方解除合同的 权利。
解除条件是指当出现某种情况或满足某 种条件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02
合同解除制度的类型
约定解除
合同中约定了解除权行使的情形
01
02
03
协议解除的含义
协议解除是指合同当事人 通过协商一致,提前终止 合同关系的行为。
协议解除的条件
协议解除的条件是当事人 协商一致,且不违反法律 法规的规定。
协议解除的效力
协议解除的效力是使合同 关系提前终止,双方不再 履行原合同义务。
任意解除
任意解除的含义
任意解除是指合同当事人 任何一方可以在任何时候 不经对方同意,提前终止 合同关系的行为。
当法律规定了解除权的情形,当事人可以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 下行使解除权,使合同关系提前终止。
法定解除权的行使主体
法定解除权的行使主体应当是符合法律规定的特定当事人,如不可 抗力事件中的受害方等。
法定解除权的行使方式
当事人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方式行使解除权,如及时通知对 方、提供证明材料等。
协议解除
更加注重制度细化
未来的合同解除制度将更加注重制度的细化,对不同情况下的合同 解除做出更为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性
未来的合同解除制度将更加注重实践操作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 合,提高制度的可操作性。
06
论合同解除制度案例分析
案例一:因违约而解除合同引发的纠纷案
总结词
违约行为是合同解除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合同解除权 的行使应当依法进行,否则可能会引发纠纷。
合同解除管理制度

合同解除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规范合同解除的管理,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1. 合同解除的条件(1)违约:当事人之一或双方违反合同约定,致使合同不能继续履行,或者违背诚实信用原则,造成对方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有权解除合同。
(2)协商:当事人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合同,按照协商的方式和期限解除。
(3)法律规定的其他解除条件。
2. 合同解除的程序(1)当事人应当书面通知对方解除合同,解除通知书应当明确表达解除的事实和理由,并附具法律事实和证据。
(2)对方收到解除通知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书面回复是否同意解除,如不同意,应当陈明理由,并提出书面反对意见。
(3)经双方协商一致的解除,应当签订解除协议,明确解除的方式、期限、责任等事项。
(4)根据法律规定解除和其他解除条件的情况,应当按照相应的法律程序进行解除,合法终止合同。
第三条解除的效力1. 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解除的,解除合同自解除生效,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2. 经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的,解除协议自双方签字生效,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3. 双方未能协商一致解除的,可向有关仲裁机构或法院提起仲裁或诉讼要求解除合同,按照仲裁或法院的判决解除,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第四条解除的责任和处理1. 解除违约方应当承担全部解除合同的责任,并赔偿对方因解除合同而受到的损失。
2. 双方经协商一致解除的,应当按照协商的解除方式和期限进行相应的赔偿和补偿。
3. 涉及有关仲裁机构或法院判决的,应当根据判决的内容履行解除的责任和处理。
第五条本制度在执行过程中,有争议事项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的约定执行。
第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论合同解除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河 南 司 法 警 官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He n a n J u d i c i a l P o l i c e Vo c a t i o n a l Co l l e g e
2 0 1 3年 3月
Ma r c h . 2 0 1 3
但笔者认 为 , 仅仅依据上 述 7个条款确立 的合 同解 除制 度仍然存在 明显 的逻 辑漏洞或逻辑矛盾 , 这给 司法实践 带来
了很大 的困扰。主要表现 是部 分合 同主体滥 用合 同 的解 除
可以请 求人 民法 院或 者仲 裁机 构确 认解 除 合 同的效 力 ” 这
一
制度 , 随意解除 合 同关 系 , 从 而 导 致合 同相对 方 陷入 困境。 还有部分合 同主体以《 合 同法》 第9 7条为依 据 , 对 已经履行
夺 ・ 夺 ・ 夺 ・ ÷ ・ 孛 ・ 夺 ・ . 串 ・ 夺 ・ ・ 毒 ・ 夺 ・ ・ ・ ・ 夺 ・ ÷ ・ ・ t : }・ 夺 ・ 夺 ・ - 4> ・ 夺 ・ - 4 >・ 夺 ・ 夺 ・ 一 夺 ・ 夺 ・ 夺 . 6 ・ 毒 ・ 夺 . 6 . 夺 ・ . . , . ,. 夺 . 毒 . 6 . . c ≥. . ≈ . 之 . 6 .
的期 间 , 防止异议诉讼或 仲裁程 序的启动过迟从而导致 相关 方之 间的经济 、 法律 关系迟 迟不 能 固定 。第二 , 可 以防 止解
除合 同一方滥用解除合 同 的权 利 , 异议期 未满 , 不 得处 分合 同标 的 , 不得签订新 的合同。第 三 , 异议期 内, 如果相对 方启 动 了异议诉讼或仲裁 程序 , 合 同解 除程序 将进 入 中止状 态 ,
试论合同解除及其限制.doc

试论合同解除及其限制(作者:施惠华发表时间:2014年“月)论文摘要结合我国合同解除制度设置的目的,应将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纳入合同解除的对象范围之内。
合同严守原则要求合同的解除应遵循谦抑原则,解除权的行使受到期间、合同目的等的限制。
论文关键词合同解除合同目的第三人利益一、合同解除的概念我国关于合同解除,是在《合同法》中“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一章中做出规定的,但并没有对合同解除的概念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在理论界,各个学者对这一概念的归纳不尽相同。
如王利明教授认为合同的解除是指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具备合同解除条件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向未来消灭的一种行为。
”而崔建远教授认为r合同解除,是指合同成立以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自始或仅向将来消灭的行为,也是一种法律制度。
”可以很明确地看到,两位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焦点争议在于,可以被解除的合同的范围包括哪些?仅仅包括有效成立的合同,抑或是既包括有效成立的合同,也包括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笔者认为,在回答上述问题时,首先应明确一点,即我国设置合同解除制度的目的何在?一般认为,合同的解除制度解决的是: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由于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致使合同的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如若强制合同继续发生法律效力,无益于甚至有害于合同的当事人,而且有时会阻碍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在此情况下,合同当事人迫不得已采取合同解除这一最后救济方式。
而认为将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涵盖到合同解除对象范围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其 -,我国现行法并未明文规定被解除的合同仅仅限于已经生效的,没有禁止解除已经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而且合同法中关于合同解除后的救济措施,后者也可以加以适用;其二,举重以明轻,已经生效的合同在继续严守合同会带来不适当后果的情况可以得以解除,尚未生效的合同,约束力更弱甚至没有,更应当允许解除,除非阻止此类合同生效履行且宜提前消灭的正当事由不存在;其三,已经成立但未生效的合同的消灭,在不存在着无效、撤销、效力待定场合的不予追认、清偿等原因场合下,只能参照已经生效合同归于消灭的最后处理方法——解除合同。
《2024年合同解除制度研究》范文

《合同解除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合同作为商业活动中基本的法律工具,对各方的权益和商业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规范和保护作用。
然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合同解除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对合同解除制度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合同法的内在逻辑,也对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交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合同解除制度概述合同解除制度是指合同成立后,在履行前或履行过程中,因某种原因的出现,导致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制度。
它是一种法律机制,旨在保障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交易的顺利进行。
三、合同解除的原因合同解除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协议解除: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同意解除合同。
2. 法定解除:因出现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形,如不可抗力、一方根本违约等,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而解除。
3. 约定解除: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解除条件,当条件成就时,一方或双方有权解除合同。
四、合同解除的程序合同解除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通知与协商:一方或双方提出解除合同的意向,并就解除合同的后果进行协商。
2. 签订解除协议:双方达成一致后,签订书面解除协议。
3. 履行后合同义务:根据解除协议的约定,履行后合同义务,如返还已支付的款项、交付标的物等。
4. 办理相关手续:如需办理登记、注销等手续的,应按照法定程序办理。
五、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合同解除后,将产生以下法律后果:1. 双方当事人应按照解除协议的约定履行各自义务。
2. 已经履行的部分,根据情况可进行恢复原状、折价补偿等处理。
3. 因一方违约导致合同解除的,违约方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4. 合同解除不影响违约方要求损害赔偿的权利。
六、案例分析以某建筑合同为例,因发包方未能按期支付工程款,承包方提出解除合同的请求。
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了解除协议。
根据协议约定,发包方需支付已完成的工程款项并承担违约责任。
随后,双方办理了相关手续,解除了建筑合同。
此案例充分体现了合同解除制度的实际操作和法律后果。
《2024年合同解除制度研究》范文

《合同解除制度研究》篇一一、引言合同作为市场经济中各方主体之间进行交易的重要法律工具,其解除制度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交易安全、平衡各方利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合同解除制度的研究,深入探讨其理论基础、实践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二、合同解除制度的理论基础合同解除制度是指因法定或约定原因,导致合同关系消灭的法律制度。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意思自治原则:合同解除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即当事人有权在合法、公平、自愿的基础上协商解除合同。
2. 诚实信用原则:合同解除过程中,各方当事人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恶意违约或滥用解除权。
3. 保护交易安全原则:合同解除制度应维护交易安全,防止因一方违约导致另一方遭受损失。
三、合同解除的种类及条件合同解除分为法定解除和约定解除两种形式。
(一)法定解除法定解除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当出现特定情形时,一方当事人有权单方解除合同。
法定解除的条件主要包括:1. 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2. 一方当事人根本违约,导致另一方无法实现合同目的;3. 法律规定的其它情形。
(二)约定解除约定解除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了解除条件,当条件成就时,双方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
约定解除的条件主要包括:1. 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2. 出现不可预见的情况,使合同继续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3. 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其他解除条件。
四、合同解除的程序及法律后果(一)合同解除的程序合同解除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当事人协商一致或一方提出解除合同的请求;2. 对解除合同的原因进行审查;3. 双方达成书面协议或法院作出判决;4. 合同自协议达成或判决生效之日起解除。
(二)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合同解除后,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将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已履行的部分应予以清算,未履行的部分应终止履行。
同时,因一方违约导致合同解除的,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五、合同解除制度的实践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一)实践应用在市场经济中,合同解除制度的应用十分广泛。
论合同解除制度

论合同解除制度肖少启(韶关学院法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摘要:我国现行合同法把协议解除与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并立为合同终止的基本类型,造成了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在立法上的包涵,使得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在逻辑上出现了矛盾。
进而言之,合同解除制度给理论界与实务部门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
国外对合同解除制度内涵作了不同规定,大陆法系狭义的合同解除制度不包括协议解除,而英美法系对合同解除制度存在两种解释,即与合同终止相对待或与大陆法系的合同解除相同。
我国应将协议解除合同与合同解除制度区别开,构建以稳定合同关系、保障合同权威性为基础,符合合同法的立法目的及其基本原则的合同解除制度。
关键词:合同解除;协议解除;法定解除;溯及力合同依法成立后,即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均不得擅自解除。
然而在经济生活中,由于主客观情况总是经常变化且难以预测的,合同解除也就成为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
合同解除制度是合同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合同其他制度,如合同无效、合同变更、合同担保等互相配合,共同构成合同法的完整体系。
合同解除制度是用以协调“契约必须信守原则”与维护公平正义所需的特殊例外的一种手段,其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补救措施,且事关合同纽带作用的发挥以及人们对合同的信赖程度,起着规范合同解除行为、保护合同权益、稳定经济秩序的作用,各国合同立法均对合同解除予以高度重视。
然而,我国《合同法》对合同解除制度的相关规定不近人意,特别是合同解除制度与相关配套制度的规定极不协调,造成了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在立法上的包涵,并使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在逻辑上出现矛盾。
所以,有必要从理论上对该制度予以廓清。
本文将就合同解除制度的相关问题略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我国现行合同解除制度的概念及其结构合同解除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具备解除条件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向将来消灭的一种行为[1]。
毋庸质疑,合同解除制度的适用前提是合同解除标的为合法有效的合同,其结果是导致合同关系的终止。
论合同解除(一)

论合同解除(一)论文摘要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当合同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为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或者法律法规的规定,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仅向将来消灭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生活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当事人双方签订了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约定解除条件或是法定解除条件成就的情况,主张解除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便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人民法院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依法应否受理此类案件,主要看解除合同的案件到底是否属于民事受案范围。
审判实践中各地做法不一,有的受理,有的不受理,导致法律适用的不统一。
因此,很有必要做一探讨。
本文从合同解除的特征、合同解除的主体、合同解除的条件、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法定程序、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等五个方面,详细的对合同解除进行了论述。
有些观点纯属个人见解,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当合同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为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或者法律法规的规定,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仅向将来消灭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一、合同解除的特征合同解除具有以下特征:1、合同的解除尽适用于已有效成立的合同。
所谓有效合同,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成立并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主要应具有以下条件: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实;③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只有在依法成立并生效后,才存在解除。
无效合同、可撤销的合同不存在合同的解除。
2、合同的解除须达到一定的条件。
依据解除权发生的依据不同,可将解除权分为法定解除权和约定解除权。
3、合同的解除必须有解除行为。
解除权的原因发生后,并不当然发生解除的效力,只有当事人行使解除权后,合同才因解除而消失。
无论哪方当事人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主张解除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必须向对方提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才能达到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
二、合同解除的主体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根据本条款的规定,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可以导致合同的解除,此种解除的情形称为协议解除。
论合同解除(一)

论合同解除(一)论文摘要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当合同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为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或者法律法规的规定,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仅向将来消灭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生活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当事人双方签订了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约定解除条件或是法定解除条件成就的情况,主张解除合同的一方当事人便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人民法院解除合同。
人民法院依法应否受理此类案件,主要看解除合同的案件到底是否属于民事受案范围。
审判实践中各地做法不一,有的受理,有的不受理,导致法律适用的不统一。
因此,很有必要做一探讨。
本文从合同解除的特征、合同解除的主体、合同解除的条件、合同解除权行使的法定程序、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等五个方面,详细的对合同解除进行了论述。
有些观点纯属个人见解,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合同解除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当合同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为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或者法律法规的规定,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仅向将来消灭的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一、合同解除的特征合同解除具有以下特征:1、合同的解除尽适用于已有效成立的合同。
所谓有效合同,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成立并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主要应具有以下条件:①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②意思表示真实;③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只有在依法成立并生效后,才存在解除。
无效合同、可撤销的合同不存在合同的解除。
2、合同的解除须达到一定的条件。
依据解除权发生的依据不同,可将解除权分为法定解除权和约定解除权。
3、合同的解除必须有解除行为。
解除权的原因发生后,并不当然发生解除的效力,只有当事人行使解除权后,合同才因解除而消失。
无论哪方当事人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主张解除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必须向对方提出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才能达到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
二、合同解除的主体我国《合同法》第九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根据本条款的规定,当事人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可以导致合同的解除,此种解除的情形称为协议解除。
论合同的任意解除制度

论合同的任意解除制度作者:覃丹凤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06期摘要:我国《合同法》第410条的规定,委托合同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委托合同,即当事人拥有对合同的任意解除权。
但合同法第410条规定的任意解除权适用范围过宽,应当加以限制。
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如果完全依照法律的规定任意解除,则可能会出现不公平的现象。
因而,在委托人和受托人共同分享利益、共担风险的情况下,可以限制委托合同当事人的任意解除权。
关键词:委托合同;任意解除权;当事人作者简介:覃丹凤,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图分类号:D9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02-043-02案例:2006年3月16日,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原告)与(被告)达成《委托开发协议》,原告将其自有的建设路26号,委托被告修建住宅楼,该住宅为内部职工集资建房。
2007年7月项目立项,但项目性质由内部职工集资建房变更为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资金为原告自筹。
由于项目性质发生变法,原《委托开发协议》的部分内容已不符合国家关于经济适用房的相关法律和政策,为此原告多次找被告协商,提出在不影响被告利益的情况下,对原《委托开发协议》相关事项进行调整和变更,但遭拒绝。
被告坚持项目由被告主导,因双方无法达成一致,项目一直处于停顿状态。
2009年1月,经过协商,被告承诺由原告主导项目,由原告进行招标,选择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2009年5月,原告通过法定的招标程序选定了项目的施工单位,但被告却违反承诺,阻碍施工单位进场施工。
至2009年8月12日合作已无法继续进行,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原告解除了双方签订的《委托开发协议》。
该解除合同通知已依法送达给被告。
但被告既不按解除合同通知内容,到原告处办理合同解除后相关事宜,又不将占据的场地交还原告,仍继续阻碍施工单位进场。
原告认为,根据《合同法》第410条的规定,委托合同双方任何一方都有权随时解除合同,合同解除后受托人应及时将受托事项移交给委托人。
浅析我国合同解除制度(DOC 37页)

浅析我国合同解除制度(DOC 37页)浅析我国合同解除制度中文摘要合同解除是《合同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我国的合同解除制度有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两大类,其中约定解除又分为协议解除和约定解除权的解除。
本文从合同解除的概念、合同解除与相关制度比较、合同解除方式、合同解除的效力、我国合同解除制度中的问题及发展完善五个方面,详细对我国现行的合同解除制度进行论述,重点讨论法定解除的条件及相关问题、解除的效力,力图更加完善地理解我国合同解除制度。
关键词:合同解除、法定解除、预期违约、根本违约前言美国学者罗伯特考特指出:“《合同法》的基本目标是使人们能实现其私人目的”。
可见在西方,《合同法》的一大目标是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
在我国无论从立法、司法实践和立法趋势来看都可知我国《合同法》的宗旨仍然是实现当事人的期待利益,维护合同自由。
这也是人们创立合同的基本目的所在。
因此,合同解除制度也应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实现,维护合同自由为其指导思想。
事实上,无论从理性的角度还是从实践的角度分析,合同解除自始就应当是合同制度的应然组成部分。
有合同的订立,就有合同的解除。
合同解除的存在,不仅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为当事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救济手段,同时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宏观经济效益,稳定社会经济秩序。
现代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契约经济,契约立法的宗旨是合同自治,即合同当事人意思自治。
合同的解除与合同的订立作为《合同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两者都是当事人完全意思自治的体现。
因而,合同可因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一致同意而得以解除。
一般说来,在通常情况下,双方当事人不仅有权通过达成协议产生某种法律效果,同样也有权通过达成协议解除这一法律效果。
同时,合同解除也是一项重要的《合同法》律制度,在合同不能正常履行时,解除合同常常是处理双方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合同解除的概念合同是市场经济赖以运转的交易方式。
民法典合同解除的制度

民法典合同解除的制度在咱们的日常生活里啊,合同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不同的人和事。
你看啊,就好比你去租个房子,跟房东签的那个租房协议就是合同;或者你去商场买个大件的东西,商家给你开的那个小票后面的一些条款啥的,也算是合同的一部分。
合同让大家的交易、合作有了个依据,有了个保障。
可是呢,有时候这桥啊,走着走着就不想走了,就想拆了,这就是合同解除。
民法典里关于合同解除啊,可有不少说道呢。
咱先说这个约定解除。
这就像你跟朋友约好了一起去爬山,但是出发前你们俩又商量好了,觉得还是去看电影更有意思,于是就改了计划。
在合同里也是这样,如果双方事先就商量好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那到了那个时候,就可以顺顺当当把合同解除了。
比如说两个公司合作,在合同里写明了,如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连续三个月低于百分之十,双方就可以解除合作合同。
这就是大家提前有个准备,按照约定来办事,简单又明了。
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了,那要是一方不想按照约定解除怎么办呢?嘿,这就不行喽,既然事先约定好了,就得遵守啊,就像你答应了朋友的事,总不能反悔吧。
再说说法定解除。
这就像是有一些规则是大家都得遵守的,不管你事先有没有约定。
比如说,有一方根本就不按照合同办事,这就像盖房子,合同里说好了要用好的建筑材料,结果他全用次品,这房子能盖好吗?肯定不行啊。
在这种情况下,另一方就有权利解除合同。
这就像是给受委屈的一方一个保护自己的武器。
还有啊,如果发生了不可抗力,就像突然来了一场大洪水,把你要交货的工厂给淹了,这时候没办法交货了,那也可以解除合同啊。
这就像是老天爷突然插了一杠子,大家都没办法的事,只能解除合同重新打算了。
合同解除还有一些小细节呢。
解除合同可不是说你想解除就马上解除了,得通知对方。
这通知就像是你要跟朋友说你不去爬山改看电影了,你得告诉他一声啊。
要是你不通知,人家还在那傻等着呢。
而且这个通知最好是按照合同里规定的方式来做,如果没有规定,那就用合理的方式。
合同解除制度

合同解除制度合同解除制度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后,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归于消灭的行为。
合同解除制度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制度,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一、合同解除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合同解除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般来说,合同解除可以分为单方解除和双方解除。
单方解除是指由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消灭的行为;双方解除是指由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使合同关系消灭的行为。
此外,还可以根据解除条件的不同,将合同解除分为任意解除和法定解除;根据解除方式的不同,将合同解除分为协议解除、行使解除权和解约等。
二、合同解除的条件合同解除的条件是合同解除制度的核心问题。
一般来说,合同解除的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重大违约行为。
例如,一方当事人未按照约定履行合同义务,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或者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存在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行为。
2.不可抗力因素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例如,因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3.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例如,一方当事人明确表示不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4.其他法定或约定事由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例如,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了解除合同的情形出现。
三、合同解除的程序合同解除的程序是合同解除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合同解除的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当事人一方或双方提出解除合同的申请。
申请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并说明解除合同的理由和依据。
2.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协商过程中应当遵循公平、公正、诚信等原则,并尽可能达成和解协议。
3.当事人一方依法行使解除权。
如果一方当事人认为对方存在重大违约行为或者其他法定或约定事由,可以依法行使解除权,并向对方发出书面通知。
4.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解决争议。
如果当事人之间无法就解除合同达成一致意见,任何一方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解决争议。
《论合同解除的条》word版

论合同解除的条件【摘要】合同解除作为一项合同法律制度,是提前终止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一种原因或情形。
根据合同解除的不同原因,合同解除条件可分为约定解除条件和法定的解除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在总结我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合同解除的条件作了较为系统的规定。
但在实践中仍有合同当事人滥用合同解除权,影响合同目的的实现。
笔者认为对“论合同解除的条件”这一论题加以探讨,有利于增强合同当事人的法律意识,有利于严格限制解除权的行使、禁止解除权的滥用,使合同解除的条件在实践中得到正确有效地执行,从而实现合同的目的,保障交易安全。
本文主要从探讨合同解除的条件的现实意义、合同解除、合同解除的条件及解除的程序、解除权的消灭、适用合同解除条件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合同解除,合同解除的条件,合同解除的程序,合同解除权的消灭完善合同解除条件的必要性合同解除制度经历了合同法基本理念从尊奉合同自由到限制合同自由、强调合同正义的巨大转变。
与此同时,合同解除的条件也从创设到发展并逐步呈现出国际化、科学化的趋势。
当今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合同法的各项制度都在不断发展,如何使合同解除的条件在立法上规定得更加科学、完善,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正确有效地执行,已成为完善合同解除制度的核心问题。
一、合同解除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一)合同解除的概念合同解除是我国合同法所规定的合同终止的方式之一,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以后,当解除的条件具备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使合同关系自始或仅向将来消灭的行为。
双方当事人以协议方式解除合同或者一方行使约定解除权而解除合同称为合意解除。
一方行使法定解除权而解除合同称为单方解除,如甲方严重违约,乙方通知甲方解除合同就是单方解除的一种情况。
法定解除权是一种形成权。
(二)合同解除具有如下的法律特征:1、合同解除以有效成立的合同为标的。
我国合同法设置解除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如下矛盾:合同成立之后,由于第3页共13页主客观情况的变化,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或者不可能,如果再让合同继续发生法律效力,约束当事方双方,不但对其中一方甚至双方有害无益,而且有时会妨碍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只有允许有关当事人解除合同,才会使局面改观。
合同法合同解除制度

合同法合同解除制度
合同编号:_______
鉴于甲方与乙方就解除合同事宜达成一致意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相关规定,特订立本解除合同,具体内容如下:
一、合同解除原因
甲方与乙方签订的合同系______________(合同名称),合同签订日期为
______________。
经双方协商一致,由于______________(解除原因),决定解除合同。
二、解除方式
1. 甲方与乙方一致同意解除合同,解除日期为______________。
2. 解除合同后,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各自承担解除合同后的相关费用。
三、解除手续
1. 甲方与乙方应当共同办理解除手续,包括但不限于:归还对方已经交付的物品、文件、资料等;
2. 解除手续办理完成后,双方不再具有相互权利义务。
四、其他约定
1. 本解除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至解除合同事宜全部办理完毕止。
2. 本解除合同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
本解除合同一式两份,甲方、乙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合同解除制度肖少启(韶关学院法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摘要:我国现行合同法把协议解除与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并立为合同终止的基本类型,造成了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在立法上的包涵,使得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在逻辑上出现了矛盾。
进而言之,合同解除制度给理论界与实务部门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
国外对合同解除制度内涵作了不同规定,大陆法系狭义的合同解除制度不包括协议解除,而英美法系对合同解除制度存在两种解释,即与合同终止相对待或与大陆法系的合同解除相同。
我国应将协议解除合同与合同解除制度区别开,构建以稳定合同关系、保障合同权威性为基础,符合合同法的立法目的及其基本原则的合同解除制度。
关键词:合同解除;协议解除;法定解除;溯及力合同依法成立后,即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任何一方均不得擅自解除。
然而在经济生活中,由于主客观情况总是经常变化且难以预测的,合同解除也就成为经济生活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现象。
合同解除制度是合同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合同其他制度,如合同无效、合同变更、合同担保等互相配合,共同构成合同法的完整体系。
合同解除制度是用以协调“契约必须信守原则”与维护公平正义所需的特殊例外的一种手段,其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补救措施,且事关合同纽带作用的发挥以及人们对合同的信赖程度,起着规范合同解除行为、保护合同权益、稳定经济秩序的作用,各国合同立法均对合同解除予以高度重视。
然而,我国《合同法》对合同解除制度的相关规定不近人意,特别是合同解除制度与相关配套制度的规定极不协调,造成了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在立法上的包涵,并使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在逻辑上出现矛盾。
所以,有必要从理论上对该制度予以廓清。
本文将就合同解除制度的相关问题略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我国现行合同解除制度的概念及其结构合同解除指合同有效成立后,具备解除条件时,因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意思表示而使合同关系自始消灭或向将来消灭的一种行为[1]。
毋庸质疑,合同解除制度的适用前提是合同解除标的为合法有效的合同,其结果是导致合同关系的终止。
合同解除制度作为合同制度的一部分,要符合“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合同立法目的,内容上应包括合同解除的条件、合同解除的程序、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从而保证与合同制度的整体协调统一。
我国将合同解除规定在《合同法》第六章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中,由第九十三条、第九十四条、第九十五条、第九十六条及第九十七条规定,可见其在体系上,导致合同解除这一法律后果的法律事实包括不可抗力解除合同、当事人协议解除、约定解除合同、违约解除此四大类型,即将我国的合同解除制度分为协议解除、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
然我们应该在着眼于法的系统化的同时,更注重法的内在意旨和外在法律后果上的逻辑、结构的协调、统一。
[2]在此,要正确把握合同解除制度,必须了解合同解除与合同终止之间的差异。
学理上对合同解除与合同终止的关系,主要有四种认识[3]。
第一种观点认为合同的终止就是合同的解除,两者间没有差异;第二种观点认为两者间是一种种属关系,合同的终止是合同解除的一种类型;第三种观点认为两者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制度,即德国民法的规定;第四种观点认为合同解除是合同终止的原因之一,合同解除是合同终止的下位概念。
我认为合同解除与合同终止应属两种不同的合同制度,两者存在着以下区别。
其一,引起合同终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债务的清偿、债的混同等正常履行合同的原因,也包括违约等非正常履行合同的因素,但合同解除的法定事由主要是违约。
其二,合同终止仅向将来发生效力,使持续性合同关系自终止之日起消灭,以前的合同关系依然有效;合同解除则是使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自成立之日起归于无效,将发生恢复原状和赔偿损失的法律后果。
合同解除与合同终止是交集关系。
我国合同法将合同解除规定为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原因之一,并把协议解除和行使解除权的合同解除并立构建成我国合同解除制度,造成了“合同终止”与“合同解除”在立法上的包涵关系。
而协议解除既可适用合同解除规则又可适用合同的订立规则,且其对合同解除的溯及力亦会造成逻辑上的矛盾,与法律所追求的实践中法的合理运用和理论上法的逻辑科学性的合理调合不一致。
立法将协议解除合同纳入合同解除制度,无视协议解除与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在法律构造上的区别,给法律适用带来了不确定性,违背了合同法稳定合同关系,维护交易安全的目的。
“将性质、目的、功能完全不同的协议解除和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安排在同一制度模式下,必然会破坏合同解除制度内部的和谐统一。
”[4]不只如此,《合同法》第九十七条关于合同解除法律后果的规定,不能明确合同解除是否有溯及力。
合同解除如果有溯及力,就要发生恢复原状、返还不当得利的法律后果;如果合同解除没有溯及力,则合同指向将来消灭,当事人对已经履行部分不负恢复原状的义务,法律必须明确规定。
学者根据各自对“恢复原状”与“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理解,对该条关于合同解除是否有溯及力已然有三种观点,争论颇大,损害了合同法的确定性及权威性。
二、合同解除制度的立法比较两大法系合同解除制度并不相同。
大陆法系采狭义的合同解除制度,不包括协议解除,即将合同解除仅视为一方行使解除权的单方行为,认为合同的协议解除是合同自由原则的应有之义,不需再在其他制度上加以规定,且理论上与情势变更、不可抗力等的解除设为独立制度。
“契约之合意解除与法定或约定解除权之行使,性质不同,效果亦异,前者为契约行为,即以第二次契约解除第一次契约,后者为单独行为,其发生效力与否,端视有无法定或约定解除原因之存在,既无待他方当事人之承诺,更不因其不为反对而成为合意解除。
”[5]两大法系对合同解除制度的立法规定,从其合同解除条件、解除权行使的程序、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作以下比较。
(一)合同解除的条件1.英美法规定,只有在一方当事人违反条件或重大违约的情况下,对方当事人才能行使解除合同的权利。
如果一方当事人只是轻微违约或违反担保,对方不能解除合同而只能要求损害赔偿。
但是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解除合同会使违约方完全丧失对其违约提供自行补救的机会,因而常常会导致对违约方严厉惩罚的后果[6]。
美国法院并不坚持在所有情况下,受损害方在解除合同之前都要给违约方自行补救的机会。
如果特定的案件情况显示违约方没有能力进行自行补救或者没有自行补救的意愿,则受损害方得立即解除合同[7]。
2.“德国民法典中的合同解除制度包括两类,一是约定解除,即由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就解除权行使的条件作出约定;一是法定解除,即由法律对合同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作出具体的规定。
”[8]根据《德国民法典》第325条,“一方当事人因可归责于自己的事由,致不能履行由双务合同产生的自己应履行的给付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因不履行而要求赔偿损害或者解除合同。
在部分不能履行时,如果合同的部分履行对另一方当事人无利益,另一方当事人可以根据第280条第2款的规定,以全部债务的不履行而要求损害赔偿或者解除合同”。
第326条规定:一方当事人迟延履行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为其规定一个适当的履行期限,及时给付,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因不履行而要求损害赔偿或者解除合同。
合同迟延履行对另一方当事人无利益的,另一方无需规定期限即享有要求损害赔偿或者解除合同的权利。
由此,德国法规定解除合同的条件主要有:(1)不履行或不能履行,包括迟延履行经催告后转化的不履行;(2)部分不履行;(3)迟延履行。
第一种情况是对合同义务的全面背弃,是违约中最严重的一种,而后两种违约必须达到对非违约方“无利益”时才可解除合同。
这说明德国法解除合同的行使是以违约后果是否严重为标准的,与英美法有异曲同工之效。
总的来说,由于解除合同导致合同关系的消灭,对当事人的权益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各国对由于违约而产生的合同解除权都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即只有在一方违反合同性质后果非常严重,以致剥夺了另一方当事人的根本利益,或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情况下才能行使合同解除权,这一点各国立法都基本一致。
存在差别的主要是在主观条件上,英美法不需当事人具有过错,或是否可预知违反合同的严重后果,只要具备客观上违约后果非常严重的条件,即可解除合同,而《公约》除了具备客观条件外,主观上还必须是能够预知,否则不能解除合同。
(二)合同解除的程序目前各国行使解除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主张解除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向法院起诉,由法院作出解除合同的判决;一种是无需经过法院,只须向对方表示解除合同的意思即可[9]。
而对于协议解除合同,应属于以新的合同解除合同,并对合同解除的法律效力进行约定,受合同成立条款的约束,将留待下文分析。
法国法认为合同解除是一种司法行为,非当事人行为,合同解除必须由法院作出裁判。
《法国民法典》第1184条第3款规定,“解除契约应当向法院请示之,并且法院得视情形给予被告一个期限”。
法院在做出裁判时,根据被告的过错程度以及不履行的严重性来决定。
法院也可以给予被告一定的宽限期,允许其在此期间内履行义务而避免合同的解除。
此成为法国合同解除制度的一大特点,采取上述第一种方式。
德国法采取第二种方式,要求解除合同的一方只须将解除合同的意思传达对方即可发生解除合同的效果,不需要经过法院裁判。
如《德国民法典》第349条规定:“解除合同,应以意思表示向另一方当事人为之。
”英美法也认为解除合同的一方只须将解除合同的意思传达对方即可发生解除合同的效果,解除合同是一方当事人由于对方的违约行为而产生的一种权利,他可以宣告自己不再受合同的拘束,并认为合同已经终了,而无需经过法院的判决。
根据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607条,买方在发现或应当发现卖方违约之后的一段合理时间内,必须通知卖方,否则就被禁止取得任何补救。
因此,买方在行使解约权时,要向卖方发出包括两方面内容的通知:一是卖方违约的具体情节;二是解约意图[10]。
卖方行使解约权,如同买方行使解约权一样,必须将其意图毫不含糊地通知对方。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25条规定了宣告合同无效的方式,“宣告合同无效的声明,必须向另一方当事人发出通知,方始有效”。
通知生效采取到达主义。
可见其同样采取了第二种方式。
(三)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一般认为,合同解除的法律后果之一是导致合同关系消灭,但这种消灭的效力是溯及既往消灭,抑或是仅向将来发生效力,两大法系间有较大差异。
而对合同解除的另一法律后果——解除合同与要求损害赔偿,分歧并不大。
1、关于合同解除是否有溯及力,大陆法系各国规定基本一致。
依《法国民法典》第1183条的规定,“解除条件是指,在条件成就之时,即可撤销债之关系并使标的物回复至如同此前并不存在债之关系的状态。
解除条件并不停止债的履行;此种条件仅使债权人在条件规定的事件发生时,有返还其已所收之物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