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气体的检验 教案
气体的教学备课教案
![气体的教学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4e1fb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d.png)
气体的教学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气体的基本特性和性质;2.理解气体的分子理论和运动规律;3.掌握测量气体体积和压强的方法;4.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与气体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1.引入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周围的气体,例如呼吸时产生的气体、气球的膨胀等,引发学生对气体的兴趣。
2.气体的基本特性和性质2.1 理解气体的定义通过实例和图像展示,明确气体的定义和特点:无固定形状和体积,能自由扩散和混合。
2.2 气体的压强介绍气体的压强概念,并讲解相关计量单位。
通过实验演示和计算,让学生了解气体压强与体积、温度的关系。
3.气体的分子理论和运动规律3.1 介绍气体分子理论的基本内容通过图像和动画展示,让学生了解气体分子理论的主要假设,如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碰撞等。
3.2 解释气体的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理解气体温度与分子平均动能的关系。
4.测量气体体积和压强的方法4.1 气体体积的测量方法介绍用于测量气体体积的设备,如容积瓶和导管,演示测量过程,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2 气体压强的测量方法介绍使用气压计测量气体压强的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并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理解气体压强与液体高度的关系。
5.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与气体相关的问题,如气球的膨胀、汽车轮胎的气压等。
6.总结与拓展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并进行相关拓展,如讨论气体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像、动画和实验演示,增强学生对气体的直观感受。
2.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通过亲身参与感受气体的特性和测量方法。
3.问题讨论:通过提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检验学生对气体基本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初中生气体实验教案
![初中生气体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b0704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a4.png)
初中生气体实验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实验方法。
2. 学习使用气体制备装置和气体的收集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实验方法。
2. 气体制备装置和气体的收集方法。
教学难点:1. 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和操作。
2. 气体的收集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导管、气球等。
2. 实验试剂: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气体?气体有什么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气体是一种无定形物质,具有流动性、可压缩性和扩散性等特点。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实验一:气体制备a.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试管和酒精灯。
b. 教师演示如何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药品,产生气体。
c. 学生操作,观察产生的气体。
2. 实验二:气体收集a.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导管和气球。
b. 教师演示如何用导管将产生的气体收集到气球中。
c. 学生操作,观察气体的收集过程。
三、实验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气体。
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备和收集方法。
四、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2. 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制备和收集气体?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了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实验方法,学习了气体制备装置和气体的收集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气体的制备和收集过程,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和操作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此外,学生在实验中的安全意识还需加强,教师要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气体实验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小学化学教案实验认识常见气体
![小学化学教案实验认识常见气体](https://img.taocdn.com/s3/m/2398efc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c.png)
小学化学教案实验认识常见气体课程:小学化学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学习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气泵、醋、小瓶、小石头2.实验材料:氢气、氧气、二氧化碳3.黑板、粉笔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老师用气泵将气体注入气球,并让学生观察气球的变化。
2.老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气体对气球有什么影响?3.引导学生思考:常见气体对材料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二、实验一:制备氢气(20分钟)1.老师将醋倒入小瓶中,然后加入少量的小石头。
2.学生观察到小石头与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气体。
3.老师请学生用火柴点燃产生的气体。
4.学生观察到产生了火焰,说明这种气体是可燃气体。
5.老师解释氢气的性质和用途。
三、实验二:制备氧气(20分钟)1.老师将氢气和氧气的制备装置展示给学生,并解释实验步骤。
2.老师将氧气收集在气球中,并用火柴点燃气球。
3.学生观察到气球剧烈燃烧并发出明亮的光和热,说明氧气是助燃气体。
4.老师解释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四、实验三:制备二氧化碳(30分钟)1.老师将醋倒入小瓶中,然后用喷泉式的气泵注入空气。
2.学生观察到小瓶中产生了一种气体,将火柴放入小瓶中,火柴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能支持燃烧。
3.老师请学生将小瓶中的气体倒入气球中。
4.学生发现倒入气球后,气球变得更加膨胀。
5.老师解释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五、总结(15分钟)1.老师让学生依次回答:什么是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他们的性质和用途分别是什么?2.学生复述并总结了解常见气体的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3.老师提问:这些气体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4.学生回答并讨论。
六、实验报告(15分钟)1.老师要求学生将今天的实验做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内容。
2.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拓展活动:学生可在家中继续进行实验,并和家长一起观察不同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再将实验结果分享给同学们。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性质与判别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性质与判别](https://img.taocdn.com/s3/m/678289d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f.png)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性质与判别引言: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其分子之间间隔较大,分子运动自由度高,具有压强、体积和温度三个基本性质。
了解气体的性质以及如何准确判别不同气体的方法,对化学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介绍气体的四个基本性质和判别气体的实验方法。
一、气体的压强A. 定义: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力的大小,用公式P = F / A 表示,单位为帕斯卡(Pa)或者毫米汞柱(mmHg)。
B. 实验测定压强1. 实验装置:空气密封容器、压力计、杯形活塞。
2. 实验步骤:a. 将空气密封容器和压力计连接起来。
b. 调整杯形活塞的高度,使得容器内气压和外界气压相等。
c. 测定压力计中气体的压强并记录下来。
C. 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装置密封严密,避免气体泄漏影响结果准确性。
2. 测量压力计的读数时要注意水银柱的高度。
二、气体的体积A. 定义:气体的体积是指气体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一般用升(L)作为单位。
B. 实验测定体积1. 实验装置:气体密封容器、满水放射瓶、导管。
2. 实验步骤:a. 将满水放射瓶倒置浸入水槽中,确保无气泡进入。
b. 将气体导管连至密封容器,并将导管的一端紧贴容器口。
c. 倒置容器,气体进入满水放射瓶中,气体的体积即为放射瓶中水的体积。
C. 实验注意事项1. 气体逸出时要迅速倒置容器,避免气体泄漏。
2. 确保密封容器和满水放射瓶无气泡进入,以保证实验准确性。
三、气体的温度A. 定义:气体的温度是指气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程度。
一般用摄氏度(℃)或者开尔文(K)作为单位。
B. 实验测定温度1. 实验装置:热敏电阻温度计、温度显示器。
2. 实验步骤:a. 将热敏电阻温度计浸入待测气体中。
b. 读取温度计所显示的数值即为气体的温度。
C. 实验注意事项1. 确保热敏电阻温度计与待测气体充分接触,避免温度误差。
2. 操作时要小心,避免损坏温度计。
四、气体的判别A. 利用气体的性质进行判别1. 氧气:可燃气体,可支持燃烧,使火苗明亮。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82f78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13.png)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三种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包括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2)理解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依据,能够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2)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依据。
2、教学难点(1)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改进。
(2)气体制取的综合实验设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与气体有关的图片,如氧气用于医疗急救、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氢气用于填充气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气体是如何制取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制取。
(二)知识讲解1、氧气的制取(1)反应原理加热高锰酸钾:2KMnO₄△ K₂MnO₄+ MnO₂+ O₂↑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₃ 2KCl + 3O₂↑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2H₂O₂ 2H₂O + O₂↑(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体加热型(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3)检验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2、二氧化碳的制取(1)反应原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CaCO₃+ 2HCl = CaCl₂+ H₂O + CO₂↑(2)实验装置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3)检验方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初中物质与气体的检验教案
![初中物质与气体的检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61c45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e3.png)
初中物质与气体的检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与气体反应的实验现象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物质与气体的反应实验。
2.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和气体,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物质和气体可以发生什么反应吗?二、实验一:物质与气体的反应(15分钟)1. 教师准备实验所需的物质和仪器,并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物质与气体反应的实验现象。
3.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二:气体的检验(15分钟)1. 教师准备实验所需的物质和仪器,并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不同的方法检验气体。
3.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填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物质与气体反应的特点。
2. 学生通过讨论、思考,理解实验结果的含义。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能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实验含义。
3. 学生能总结实验经验,提高实验能力。
教学资源: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 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建议:1.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提醒学生遵守实验规程。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课时2 常见气体的制取与验证+教案
![课时2 常见气体的制取与验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1bcb1a0b4e767f5acfce66.png)
课时2 常见气体的制取与验证
学习目标:
1.通过回顾实验室制取O2、CO2、H2的原理、实验装置、验满、检验等基础知识,掌握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2. 会根据所制取气体的反应物、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根据所制取气体的性质
(水溶性、密度等)选择收集装置。
3. 能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适合的验证、除杂、干燥装置。
教学重点:实验室常见气体的制取
教学难点:常见气体的验证、除杂、干燥装置的选择
教学准备:教学案、PPT、实验装置
(1)写出编号所指仪器的名称:①;②
③。
CO中混有CO2的装置是(填字母,下同)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气体的制取、检验与净化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气体的制取、检验与净化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0890254360cba1aa911da7f.png)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气体的制取、检验与净化教案学习目标1.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流程和操作步骤。
2.熟练掌握实验室制取O2、CO2、H2的反应原理。
3.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并能选择合适的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
4.知道常见气体的除杂方法。
5.掌握气体的收集方法,并能根据气体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收集装置。
6.知道常见气体的尾气处理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1.熟练书写实验室制取02、C02、H2的化学方程式。
2.能够选择合适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
3.知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难点1.如何正确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制取气体。
2.气体的除杂与干燥试剂和装置的选择。
3.利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进行未知气体的制备。
一、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流程: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净化装置气体收集尾气处理二、反应原理1.制备气体反应的选择原则:一种气体可以由多种反应制得,但只有部分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备,这些反应一般应符合以下几个条件:(1)反应物容易获得;(2)反应条件容易达到;(3)反应容易控制,便于收集气体;(4)生成的气体容易分离。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实验室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氢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发生装置:(产生气体的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1.固固加热型【注意事项】①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后倒流,而使试管破裂。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b4a8b0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c6.png)
《常见气体的制备》专题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回顾和掌握实验室中制备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和氨气等常见气体的方法。
(2)能够理解各种气体制备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3)能够分析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对气体制备实验的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安全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氧气的制备: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分解、高锰酸钾分解等。
2. 二氧化碳的制备: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等。
3. 氢气的制备:金属与酸反应(如锌与稀硫酸)、金属与盐反应(如锌与硫酸铜溶液)等。
4. 一氧化碳的制备:碳与氧气的反应、碳与氧化铜的反应等。
5. 氨气的制备:固体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气体制备实验的重要性。
2. 课堂讲解:(1)讲解氧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2)讲解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3)讲解氢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4)讲解一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5)讲解氨气的制备方法及其原理。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4. 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室进行气体制备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总结: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评价学生对气体制备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观点阐述的清晰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实验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实验器材: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如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3. 实验试剂:氧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氨气等气体的制备试剂。
高中化学气体实验总结教案
![高中化学气体实验总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5af88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8.png)
高中化学气体实验总结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了解气体的性质和特点,并掌握气体的收集、性质鉴别
和重量确定等基本实验技术。
实验材料及仪器:氢气气源、氧气气源、瓶塞、玻璃注射器、试管、水槽、燃烧棒、天平
等
实验步骤:
1. 氢气的制法:
将锌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用玻璃注射器收集氢气,然后将氢气用针尖穿破瓶塞释放
出来和火燃烧。
2. 氧气的制法:
将KMnO4和浓硫酸混合后生成氧气,用玻璃注射器收集氧气,然后将氧气注入一根灯芯,看其燃烧情况。
3. 混合气体的制法:
将氢气和氧气混合后生成氨水,用玻璃注射器收集混合气体,然后将其点燃,观察其燃烧
情况。
实验结果及结论:
1. 氢气是一种易燃气体,具有明亮的火焰,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水。
2. 氧气是一种助燃气体,可以使火燃烧更旺,亦可使其他物质燃烧。
3. 混合气体中的氢气和氧气可以发生爆炸反应,故不宜混合存放。
实验总结及教学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认识气体的性质和特性,掌握基本的气体实验技术,并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同时,本次实验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
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三化学物质的检验鉴别推断复习教案
![初三化学物质的检验鉴别推断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316da5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30.png)
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一、中考复习要求1、会用实验方法鉴别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以与盐酸、硫酸和碳酸盐。
2、会使用指示剂和PH试纸鉴别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3、会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以与常见物质的其它特征判断物质的存在。
二、基础知识回顾1、常见气体的检验:气体检验方法实验现象O2将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木条。
H2点燃该气体,在其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
火焰呈色,烧杯内壁有生成。
CO2将气体通入到中。
澄清石灰水变。
CO(1)点燃,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中。
(2)将该气体通入灼热的,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中。
(1)火焰呈色,澄清石灰水变。
(2)灼热的氧化铜变色,石灰水变。
CH4点燃,先再其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烧杯,再将附有的烧杯罩上。
火焰呈色,干燥的烧杯内壁有生成,另一烧杯内壁。
2、酸、碱、盐的检验取少量待检验溶液或固体于试管①紫色石蕊试液②BaCl2(或Ba(NO3)2)溶液和稀硝酸取少量待检验溶液或固体于试管①紫色石蕊试液②AgNO3溶液和稀硝酸溶液蕊试液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
③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色。
②蓝色石蕊试纸变色。
③pH 7。
碱性溶液①取少量于试管,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红色石蕊试纸上③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①无色酚酞试液变色②红色石蕊试纸变色③pH 7。
3、物质的鉴别和推断(1)物质的鉴别: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性质,用实验的方法逐一区别的过程。
如果只有两种物质,只要确定了一种,余下的就是另一种物质。
(2)物质的推断:根据实验内容、步骤、现象以与物质的其它特征,通过推理确定未知物的成分。
请归纳初中学到的常见物质的特征。
①、具有唯一性的物质、元素、相对分子质量最轻的气体,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
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非气态物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人类生存须臾离不开的自然资源有和。
空气中含量(按体积分数计算)最多的气体是,其次是,空气中含量(按质量计算)最多的元素是,其次是。
初中化学气体测量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气体测量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93cb4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a.png)
初中化学气体测量教案设计
年级:初中
课题:气体的测量
教学目标:
1. 了解气体的性质和测量方法。
2. 掌握气体的测量单位和常用仪器。
3. 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测量气体的体积、压强和温度。
教学重点:
1. 气体性质和测量方法的介绍。
2. 气体测量的单位和常用仪器。
教学难点:
1. 气体测量方法的运用。
2. 气体测量实验的操作及数据处理。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实验器材、教学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学生工具书、实验报告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引入问题或者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讲解(10分钟)
1. 气体的性质和测量方法。
2. 气体测量的单位和常用仪器。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1. 蒸发皿法测定氧气的相对密度。
2. 吹气球法测定氢气的体积。
3. 水柱法测定大气压。
四、讨论(10分钟)
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合理的解释。
五、检查与订正(5分钟)
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检查,并指出可能存在的错误进行订正。
六、总结与落实(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
七、课后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气体的测量方法,掌握气体测量的单位和常用仪器,进一步巩固对气体性质和测量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加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性质》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9ab4c35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af.png)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制备与性质》一、实验目的及背景介绍气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形态之一,而了解气体的制备方法及性质对于化学实验教学至关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制备不同气体,探究气体的性质,并掌握气体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
二、实验原理1. 制备氧气:通过加热含过氧化钾(K2O2)的高锰酸钾(KMnO4)溶液,释放出氧气。
2. 制备氢气:通过反应金属锌和稀盐酸,产生氢气。
3. 制备二氧化碳气体:通过加酸反应,使得酸与碳酸盐发生反应,释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4. 检验气体性质:利用氧气的可燃性、氢气的可燃性以及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维持燃烧的性质,进行气体的检验。
三、实验步骤1. 制备氧气:a. 取一烧杯,加入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
b. 向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过氧化钾。
c. 用试管将反应气体收集起来。
2. 制备氢气:a. 取一小块锌片置于烧杯底部。
b.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c. 用试管将反应气体收集起来。
3. 制备二氧化碳气体:a. 取一烧杯,加入一定量的酸。
b. 向酸中倒入适量的碳酸盐。
c. 用试管将反应气体收集起来。
4. 检验气体性质:a. 将收集起来的气体试验管分别移至点燃烛火的位置。
b. 观察气体的燃烧情况,记录下观察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氧气的性质:氧气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氧气能够维持燃烧,支持燃烧物体的燃烧过程。
这是因为氧气是一种有利于燃烧反应进行的氧化剂。
2. 氢气的性质:氢气为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它是一种高度可燃的物质。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氢气能够燃烧,形成水蒸气和火焰。
这是因为氢气在氧气的存在下能够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大量热能。
3. 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二氧化碳气体为无色、无味、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维持燃烧,烛火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熄灭。
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反而会扑灭燃烧物体上的火焰。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性质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68f23d0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f.png)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性质一、气体的性质介绍气体是物质的一种常见形态,具有一系列与其它物质形态(固体和液体)截然不同的性质。
了解气体的性质对于科学研究和实验具有重要意义。
本篇文章将介绍气体的性质,包括气体的可压缩性、弥散性、容量等。
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了解气体的特点,并且应用这些性质在许多实际应用中。
二、气体的可压缩性气体的最显著性质之一是其可压缩性。
相比之下,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之间距离很短,而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则较远,因此气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更容易压缩。
这使得气体在许多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实验一:利用鞍形瓶测定氢气可压缩性材料:鞍形瓶、氢气气源、气体收集装置步骤:1. 将鞍形瓶放在水槽中,用水完全浸泡住瓶子。
2. 将氢气通过气体收集装置传入鞍形瓶中,直到接近鞍形瓶的口部。
3. 缓慢推入鞍形瓶的活塞,观察氢气在瓶内的压缩情况。
4. 记录压缩前后气体的体积和压力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当活塞被推入时,氧气的体积明显减小,说明氢气确实可压缩。
通过该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气体由于分子之间较远的距离和较大的空隙,使其具有可压缩性。
三、气体的弥散性除了可压缩性以外,气体还具有很强的弥散性。
弥散是指气体分子能够在空间中均匀分布,而不需要外界干预。
实验二:氨气与盐酸的反应观察弥散性材料:氨气气源、盐酸溶液、烧杯步骤:1. 准备两个实验器皿,一个盛放盐酸溶液,一个盛放氨气。
2. 将氨气气源迅速接近盛放盐酸溶液的烧杯。
3. 观察氨气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结果显示,当氨气进入盛放盐酸溶液的烧杯时,氨气迅速弥散到整个容器内,并与盐酸溶液发生反应。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气体的分子之间间距较大,因此可以在空间中自由移动,从而表现出了弥散性。
四、气体的容量气体的容量指的是气体占有的空间大小。
由于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远,相对来说占据的空间较大。
实验三:燃烧蜡烛观察氧气消耗和体积变化材料:蜡烛、容器、搪瓷片、辅助燃料步骤:1. 将蜡烛插入搪瓷片,并将其点燃。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试讲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试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4ad02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6.png)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试讲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3. 能够分辨不同气体的性质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常见气体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设备:试管、试剂瓶、导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3. 教学课件、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通过举例子,引出气体的概念,引发学生对气体的兴趣。
二、讲解
1. 介绍常见气体的性质和特点,如氢气是无色、无味、不可燃烧的气体,氧气是无色、无味、可助燃的气体等;
2. 介绍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如氢气可通过金属与酸反应制备,氧气可通过加热氢氧化物
制备等;
3. 讲解常见气体的用途,如氢气可用于氢气球、氢气灯等,氧气是呼吸气体,二氧化碳可
用于植物光合作用等。
三、实验演示
老师进行常见气体的实验演示,让学生亲眼见到气体的性质和特点,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四、讨论交流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观察结果,总结气体的性质和特点,加深对气体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常见气体的文章,包括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等内容。
教学反馈:
1. 教师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2. 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作业表现和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对常见气体的理解程度,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气体测定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测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c3172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12.png)
初中化学气体测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方法;2.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气体测定;3. 掌握气体体积的计算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方法;2. 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3. 气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实验仪器的精确操作;2. 气体体积的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1. 实验仪器:气压计、水槽、烧杯、玻璃管、橡胶塞、注射器等;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3.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验。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三、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记录数据。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解释现象。
四、气体体积计算(15分钟)1. 教师讲解气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计算实验结果。
2. 学生独立完成气体体积的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内容做铺垫。
教学延伸:1. 学生进行课后实验,探究其他气体的测定方法;2. 学生进行课后作业,巩固气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气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计算气体体积时,要注重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
初中化学气体测定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测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d0bea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4.png)
初中化学气体测定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气体的特性和性质;
2. 掌握气体的测定方法;
3. 学习气体测定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4. 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气体的性质和特性;
2. 气体测定的方法;
3. 实验操作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理论讲解
教师向学生介绍气体的性质和特性,包括气体的扩散性、可压缩性、容积弹性和比重性等。
然后讲解气体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水位法和称重法两种。
2. 实验操作
(1)水位法测定气体体积
a. 把试管倒立在水中,使管口与水面齐平;
b. 用眼睛观察试管内外气压是否一致;
c. 用尺量取气体体积。
(2)称重法测定气体体积
a. 把实验装置称重,记录下重量;
b. 开启气源,让气体进入实验装置;
c. 用天平再次称重,计算气体的体积。
3. 实验操作技巧
(1)实验前要仔细检查实验装置是否完整;
(2)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气体泄漏。
四、实验设计
1. 实验目的:测定气体的体积;
2. 实验材料:气源、试管、水槽、尺子、天平等;
3. 实验步骤:按照上述实验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4. 实验数据处理: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出气体的体积。
五、实验总结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了气体的性质和特性,掌握了气体测定的方法和操作技巧,提高了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六、拓展延伸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讨气体测定方法的应用,以及气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可以设计更复杂的气体测定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气体测量教案
![初中化学气体测量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3962b0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64.png)
初中化学气体测量教案主题:气体测量目标:让学生了解气体的性质和测量方法,掌握气体的测量技巧及应用。
教学内容:1. 气体的性质2. 气体的测量方法3. 气体的应用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5分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气体,并请学生谈一下气体的性质和应用。
2. 学习气体的性质(15分钟)通过实验展示气体的可压缩性、扩散性和稀释性,并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3. 学习气体的测量方法(20分钟)介绍气体的测量单位和仪器,包括气压计、温度计和气体收集装置,并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气体的测量方法。
4. 学习气体的应用(15分钟)讲解气体在生活和工业领域的应用,包括氧气、氮气、氢气等气体的用途,引导学生思考气体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5. 实践应用(15分钟)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一次气体测量实验,比如通过收集氧气和氮气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掌握实验技巧。
6. 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气体性质、测量方法和应用,并展开讨论气体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扩展活动:1. 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不同气体在同一条件下的测量方法和结果。
2. 让学生调查一种气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并进行汇报分享。
作业:1. 阅读课堂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2. 完成一份关于气体测量方法和应用的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气体的性质、测量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重学生实践操作的能力培养,让他们通过实验掌握气体测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同时,通过扩展活动和作业的设计,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对气体测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幼儿园化学教案:认识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
![幼儿园化学教案:认识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https://img.taocdn.com/s3/m/5422b86e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6a.png)
幼儿园化学教案:认识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一、认识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在幼儿园化学教学中,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物质状态是培养他们科学探索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通过有趣的实例和简单的实验,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固体、液体和气体。
1. 固体固体是一种我们通常接触到的物质状态。
让幼儿能够辨认出某些常见的固体物质,对他们认识世界起到积极作用。
1.1 巧妙设计手工制作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固体,可以组织他们进行手工制作。
比如,让他们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纸片粘成一个简单容易辨认的动物形状,如小鸟或小狗。
同时,在指导孩子完成任务过程中引导其思考:这个造型动物是什么状态?它是硬还是软?通过亲身参与制作和观察结果,幼儿能够很自然地领会到固体这种状态,并理解其特点。
1.2 游戏活动:找固体设计一个室内寻找固体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利用自己的观察力和分辨能力找到教师提供的一些固体物质。
例如,教师在教室中隐藏了一些常见的固体物品,如橡皮、书、笔等,让幼儿逐个去找,并说出是什么东西。
这样的游戏既增加了孩子们对常见固体认识的趣味性,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观察和表达能力。
2. 液体液体是一种可流动的物质状态。
如何引导幼儿正确理解液体特点和注重液体与固体不同之处,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来实施。
2.1 探究不同杯子装水为幼儿准备几种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杯子,让他们逐个倒入相同数量的水。
然后观察并比较:哪种杯子里面的水变化最快?为什么?通过这个实验活动,孩子们可以深入地理解液体具有流动性、能够适应容器形状变化等特点。
2.2 环保实践:制作自己的液体肥料通过一次简单的小实验,激发幼儿对液体的兴趣和好奇心。
让孩子们参与制作有机液体肥料,引导他们了解液体可以在某些条件下变成气体。
教师可以先准备一些腐烂的果皮、菜叶以及废弃茶叶等有机垃圾。
然后,让幼儿放入一个大容器中,并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
一段时间后,幼儿会发现容器中出现了一种液体,并能够品尝到其具有特殊的味道。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性质与判断方法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性质与判断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eb6de5a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c.png)
化学实验教案气体的性质与判断方法气体的性质与判断方法一、引言在化学实验中,气体是一种常见的物质状态。
了解气体的性质及如何判断气体的特性对于化学实验的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气体的性质以及常用的判断方法。
二、气体的性质1. 可压缩性气体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的间距较大,因此具有很强的可压缩性。
当外部施加压力时,气体的体积会减小。
2. 可扩散性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隙很大,因此气体具有很好的扩散性。
这也是我们嗅到一些气味的原因,气体分子通过空气中的碰撞扩散到我们的鼻子中。
3. 可溶性气体可以溶解在液体或其他气体中。
一些气体溶解度较高,例如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而其他气体如氮气则溶解度较低。
4. 高热膨胀系数相比于液体和固体,气体具有更高的热膨胀系数。
当气体受热时,分子间的间距增大,体积扩大。
三、气体的判断方法1. 燃烧性测试将待检测气体与火源接触,观察是否产生燃烧现象。
常见的可燃气体如氢气和甲烷,它们在与火源接触时会发生明亮的燃烧。
2. 蓝色试纸鉴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气体。
我们可以用蓝色试纸来检测二氧化碳的存在。
将试纸浸入水中,然后放入待检测气体中,若试纸变红则说明二氧化碳存在。
3. 火花试验将待检测气体与电火花接触,观察是否发生闪光。
一些气体如氢气和氧气具有较低的点火能,与电火花接触时容易发生闪光。
4. 红/蓝试纸鉴别酸碱气体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硫和氨气具有酸性,而氧气和氯气具有碱性。
我们可以使用红/蓝试纸来鉴别酸碱性气体。
红试纸会在碱性气体中变蓝,在酸性气体中则不发生变化。
5. 结构体积测定通过测量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的体积,可以推算出气体的摩尔数。
利用理想气体定律,可以将摩尔数转换为总质量,进而推断出气体的成分。
四、实验示例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判断方法来鉴别和分析不同气体。
例如,通过观察气体与火源接触时是否燃烧,可以确定气体是可燃气体还是非可燃气体。
通过使用蓝色试纸检测二氧化碳的存在,可以判断某个实验装置中是否有二氧化碳泄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练习题
组织教学复习旧课
内容容
复习常见气体的基本性质
时间
5min
方法
时间
教学活动
随机抽取5名同学,写出学习成果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时间
一、▲强化基础,引出课题。
老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总结。
针对技能考试考点,由气体基本性质,引出气体检验的方法:一“看”;一“闻”。
看颜色,看现象。
闻气味;
老师为同学们分享化学家普利斯特里的事迹,介绍其在气体发现与检验方面的成就。引导学生思考其取得成就的原因,鼓励学生多动手,勤思考,培养钻研精神。
预习常见离子的检验
完成攻略P59,10-20题
15min
5min
5min
5min
2min
教学后记:
注:重点“▲”,难点“”。
第17周 第1次课
课程
教师
课型
理论
授课学时
1
专业
单元
化学技能专题十常见无机物的检验
班级课题Biblioteka 常见气体的检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H2、O2、Cl2、H2S、SO2、CO2、NH3检验方法。
能力目标:设计实验对不同的气体进行鉴别。
情感目标:养成勤思考,多动手的学习习惯。
教学资源
化学技能证书考试攻略、多媒体
3min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活 动
时间
二、▲气体检验方法总结
三、▲技能考试真题讲解
四、▲课堂练习
五、化学家故事分享
六、布置作业
由学生讨论归纳几种气体的检验方法,并书写到黑板上。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视频展示实验过程。
通过一道例题反馈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得出答案,老师总结。
通过练习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考试问题,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