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防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防分析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6月本院诊治的70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认真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1~3岁儿童是手足口病主要发病人群,发病率高达82.86(58/70),明显高于4~15岁高17.14%(12/70)(P<0.05)。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各季节发病率对比差别显著,其中以秋季最为常见,高达58.57%,群居儿童发病率72.86%明显高于散居儿童27.14%(P<0.05);本组患儿均在10d内完成治疗,健康出院,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8.57%。结论手足口病好发于1~3岁群居儿童,秋季是该病高发季节;对患儿予以隔离对症治疗效果明显。
标签: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预防;疗效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儿科临床常见传染病之一,其主要是有肠道病毒引起,可引发患儿手、足、口腔的呢过部位疱疹,少数患儿可发生肺水肿、心肌炎等并发症,若未及时有效控制病情,其进一步恶化可导致患儿死亡[1-2]。本研究探讨了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和预防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6月本院诊治的70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病情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诊断标准[3]。患儿男女比例40:30,年龄1~15岁,平均(
2.59±1.02)岁,病程5~15d,平均(8.25±1.21)d。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体温升高、皮疹、头痛、恶心呕吐、头痛、咳嗽、咽痛等;并发症:心肌炎、脑炎各2例,支气管肺炎4例。
1.2方法整理并认真分析本研究对象性别、年龄、手足口病发生季节、提问、皮疹状况的临床资料。本组患儿均进行隔离治疗,选择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同时补充维生素C 和维生素B2。针对出现细菌感染患儿采用抗生素治疗,对于发生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患儿给予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本组手足口病患儿流行病学特征:性别和年龄分布特征;发病季节分布特征: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居住情况:群居、散居。治疗情况:住院时间及治疗有效率。
1.4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χ2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本组手足口病患儿流行病学特征1~3岁是手足口病主要发病群体,发
病率明显高于3~15岁(P<0.05);并且该病1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夏、秋、冬之间发病率对比可见显著差别,其中以秋季发病率最高(P<0.05);另外群居儿童发病率高于散居(P<0.05),见表1~3。
2.2本组患儿治疗效果本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6.59±2.95)d,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8.57%(69/70)。
3 讨论
手足口病主要是由肠道病毒所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菌主要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及新肠道病毒等引发,这些病毒均容易在潮湿环境中生存繁衍,且生命力强[4]。患儿与隐性感染者均可为该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与密切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5]。手足口病具有容易流行、潜伏期短等特点,多发于学龄前儿童。
从本研究结果数据中可得出结论:1~3岁学龄前儿童是手足口病主要发病群体,1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好发于秋季,以群居儿童为主。具体表现为本组7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1~3岁发病率82.86%明显高于4~15岁17.14%;秋季属于该病高发季节,发病率高达58.57%。同时结果显示:散居儿童发病率27.14%显著高于群居儿72.86%。手足口病患儿多伴有体温升高,且主要是手、足、口腔皮疹或疱疹,以小水泡型呈现,邻近部位有红晕,从小米粒到黄豆大小不等,口腔黏膜是疱疹最早发生部位,疱疹破裂后可发展为溃疡;部分患者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咳嗽、咽痛等症状,影响患儿身体健康[6-7]。由此可知,对于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早期予以合理有效治疗十分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儿均在10d左右完成治疗,健康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6.59±2.95)d,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接近10.00%。由于,目前临床对于手足口病并未研发出特效治疗药物,通常选择抗病毒治疗和对症处理,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手足口病的预防主要如下:①对确诊患儿进行隔离,预防呼吸道感染;②医务人员严格做好消毒工作,保持空气流通;③各医疗机构应重视并加大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8]。
综上所述,手足口病好发于1~3岁群居儿童,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秋季是该病高发季节,对患儿进行隔离治疗效果良好。同时医院应加大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对手足口病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李垣君,张金桃,朱冰,等.120例儿童甲脱落病例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46(8):583-584
[2]张伟,侯赛,吴金菊,等.合肥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4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M].2010
[4]熊金凤,王云芬,杨兴林.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7):837-838
[6]戴丽霞.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8):149
[6]刘先洋,武荣.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观察[J].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13,1(1):39-40
[7]钱海坤,田祎,李锡太,等.2007-2012年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J].国际病毒学杂志,2013,20(1):6-7
[8]吴晓娜,孙瑛,贾蕾,等.室内环境因素和手足口病暴发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