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和花期茶树花挥发性物质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不同品种茶籽油挥发性成分分析与比较
不同品种茶籽油挥发性成分分析与比较
高银祥;刘亚男;姚丽萍;刘文鑫
【期刊名称】《粮食与油脂》
【年(卷),期】2024(37)3
【摘要】以长林系列10个品种油茶为材料,用浸提法制备茶籽油,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在10种茶籽油中共鉴定出51种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醛类3种(在长林3号中相对含量最高为1.81%)、醇和酚类5种(在长林166号中相对含量最高为4.38%)、烃类37种(在长林C4-3号中相对含量最高为35.08%)及其他类化合物6种。
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品种茶籽油挥发性成分有相似性和差异性,其中2,6,11-三甲基十二烷、2,6,11,15-四甲基十六烷、甲基丁香酚、十四烷、2,6,10-三甲基十三烷等14种物质是主要挥发性差异成分;按照相似性归类,长林53号与C3-2号聚为1类,长林3号、27号和166号聚为1类,长林40号、21号、C4-3号、18号和4号聚为1类。
【总页数】6页(P40-45)
【作者】高银祥;刘亚男;姚丽萍;刘文鑫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江西油茶研究中心;九江学院药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25.16
【相关文献】
1.不同工艺制取的茶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2.不同海域不同品种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3.不同加工方式茶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聚类分析
4.基于GC-MS技术的圆柏挥发性成分分析及不同品种比较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研究
不同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研究王洁;李辛雷;范正琪;殷恒福;李纪元【摘要】为了探明不同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该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6个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冬星'挥发性成分为29种,'小玫瑰'24种,'冬玫瑰'42种,'昭和之荣'25种,'新乙女'31种;5种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有较大差异,但其主体特征成分均为苯乙酮、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及芳樟醇;成分分类以醛酮类和醇类为主.完全重瓣型茶梅'富士之峰'挥发性成分为21种;主体特征成分分别是顺式-芳樟醇氧化物、丁香醇、环己酮和十四烷;成分分类以醇类为主,其次为烷烃类.不同茶梅品种花朵挥发性成分化合物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雄蕊、花瓣是挥发性成分释放的主要部位.【期刊名称】《广西植物》【年(卷),期】2018(038)007【总页数】9页(P934-942)【关键词】茶梅;花朵;挥发性成分;主体特征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作者】王洁;李辛雷;范正琪;殷恒福;李纪元【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浙江富阳 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浙江富阳 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浙江富阳 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浙江富阳31140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浙江富阳 311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6茶梅(Camellia sasanqua)为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植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张宏达和任善湘,1998),在园林绿化上广泛应用。
同时与山茶(C. japonica)等品种相比,茶梅品种还具有芳香类挥发性成分高等特点(徐碧玉,2007)。
茶树品种光合与水分利用特性比较及聚类分析
/zwxb/ E-mail: xbzw@
DOI: 10.3724/SP.J.1006.2008.01797
用 美 国 CID 公 司 的 CI-301PS 便 携 式 CO2 分 析 仪 及开路系统在田间条件下选生长健康、长势相对一 致的植株进行活体测定。测定指标包括净光合速率 (Pn,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μmol CO2 m−2 s−1)、蒸腾 速率(Tr, transpiration rate, mmol H2O m−2 s−1)、气孔 导度(Gs, stomatal conductance, mmol H2O m−2 s−1)、 胞 间 CO2 浓 度 (Ci, intercellular CO2 concentration, μmol CO2 mol−1), 并计算水分利用效率(WUE, water use efficiency, μmol CO2 mmol−1 H2O)等, 同时测定
(1 Key Laboratory of Eco-physiology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for Sugarcan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Fujian; 2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Fuzhou 350025, Fujian; 3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Fujian; 4 Tea Research Institute,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an 355015, Fujian, China)
蜡梅不同品种和花期香气变化及其花茶适制性(网络)
蜡梅不同品种和花期香气变化及其花茶适制性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方法研究了4个品种蜡梅花不同开花期香气成分,并分析了其花茶适制性。
结果表明:4个品种主要香气成分为别罗勒烯、罗勒烯、乙酸苄酯和水杨酸甲酯,相对含量之和占总量80%以上。
从花蕾期到盛开期,香气成分种类变化不大,在开花过程中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增加,而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减少。
随着蜡梅花内被片紫色条纹数量增加,香气中萜烯类和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比值(T/E)减小,而在开花过程中,T/E值增加。
花蕾期和盛开期香气相似率达0.990以上,表明开花过程中香气类型变化不大。
花蕾期和萎蔫期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弱,香气和滋味得分低于盛开期,红心品种窨制的花茶幽香不足,香气和滋味得分低于其他品种。
在花茶生产上,以选择内被片紫色条纹较少的素心和乔种品种,且盛开的鲜花为宜。
关键词:蜡梅;蜡梅花茶;香气;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是我国特有的资源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蜡梅花传统应用领域主要在医药和化妆品等行业(陈龙清和陈俊愉, 1999;代树刚等, 2007)。
近年来,利用茶叶的吸附原理以及蜡梅的吐香性能已开发出蜡梅花茶(袁林颖等,2005;庞晓丽等,2007),为蜡梅资源的利用开辟了新的领域。
然而国内外对蜡梅花茶的加工技术以及窨制理论研究较少,尤其是对于适制蜡梅花茶的蜡梅品种的选择以及开采期的确定至今尚无研究。
现有的文献主要集中在蜡梅花香气物质的鉴定等方面,而且存在品种分类不明确等问题。
Deng 等(2004)首次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HS-SPME-GC-MS)从活体和离体蜡梅花中分别鉴定出31个和28个花香气成分的分析,结合制茶适制性,才能筛选出适宜于花茶窨制的蜡梅品种和最佳采花期。
作者采用HS-SPME-GC-MS方法分析了4个蜡梅品种不同开花期鲜花香气成分的变化,并首次结合制茶适制性,探明适制蜡梅花茶的蜡梅品种并确定采花期,为蜡梅花茶加工提供依据,以促进蜡梅花茶产业的发展。
茶树挥发性萜类物质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18-04-27初稿;2018-07-08修改稿。
基金项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团队(STIT2017-3-12);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8R1101015-3);福建省茶产业技术体系(2014NK01)。
作者简介:王让剑(1982-),男,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茶树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
E-mail:rangjian.wang@163.com茶树挥发性萜类物质研究进展王让剑,杨 军,孔祥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国家茶树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福建 福安 355015)摘 要:挥发性萜类化合物是茶叶香气的重要来源之一,该类物质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是茶树次生代谢领域的研究重点。
花是茶树在自然状态下释放挥发性萜类物质主要器官,芽叶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主要以糖苷的形式存在。
当茶树叶芽经历病虫害、损伤以及加工时,糖苷在糖苷水解酶作用下水解,释放出挥发性的萜类化合物,从而表现出香味、抗病虫等生命特征。
本文简述了茶树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生物学功能、生物合成途径及其在芽叶中存在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茶树;香气;病虫害;萜类化合物中图分类号:S5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220(2018)03-0149-06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犃犱狏犪狀犮犲狊犻狀犛狋狌犱犻犲狊狅狀犞狅犾犪狋犻犾犲犜犲狉狆犲狀犲狊犻狀犜犲犪犘犾犪狀狋狊(犆犪犿犲犾犾犻犪狊犻狀犲狀狊犻狊)WANGRang jian,YANGJun,KONGXiangrui(犜犲犪犚犲狊犲犪狉犮犺犐狀狊狋犻狋狌狋犲,犉狌犼犻犪狀犃犮犪犱犲犿狔狅犳犃犵狉犻犮狌犾狋狌狉犪犾犛犮犻犲狀犮犲/犉狌犼犻犪狀犅狉犪狀犮犺,犖犪狋犻狅狀犪犾犆犲狀狋犲狉犳狅狉犜犲犪犐犿狆狉狅狏犲犿犲狀狋,犉狌’犪狀,犉狌犼犻犪狀355015,犆犺犻狀犪)犃犫狊狋狉犪犮狋:Volatileterpenoidsareoneoftheimportantsourcesofteaaroma.Thecompoundshavemanybiologicalfunctionsandarethefocusofresearchinthefieldofteasecondarymetabolism.Innature,theflowersonateaplantisthemainorganthatreleasesthosearomaticsubstances.Inthebudsandleaves,volatileterpenoidsaremostlyfoundintheformofglycosides.Whenthefreshleavesencounterpathogenorinsectinvasions,orphysicaldamagesbyexternalimpactorprocessing,glycosidesareenzymaticallyhydrolyzedbyglycosidehydrolase.Theprocessdischargesterpenoidswithmanifestedcharacteristicssuchasaroma release,disease orinsect resistanceontheplant.Thispaperpresentsthecurrentadvancesonthebiologicalfunctions,biosynthesispathway,andexistenceofvolatileterpenoidsinbudsandleavesinteaplants,aswellasthefuturedevelopmentinthefieldofstudy.犓犲狔狑狅狉犱狊:teaplant(犆犪犿犲犾犾犻犪狊犻狀犲狀狊犻狊);aroma;pestsanddiseases;terpenoids 香气是挥发性物质种类和含量的综合效应,是评价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之一。
_ 我国4种红茶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LIAN Ming1, LÜ Shi-dong1,2, WU Yuan-shuang1, ZHOU Jiang-sheng1, WANG Chen1, MENG Qing-xiong1*
(7890A-5975C),美国 CTC 公司转盘式自动进样器 (G6500),美国 Supelco 公司的固相微萃取装置,萃 取纤维头为 65 μm PDMS/DVB。
1.3 样品前处理 参照 Lü 等[8]的方法进行样品前处理。使用前,
先将 65 μm PDMS/DVB 萃取纤维在气相色谱进样 口 250℃老化 60 min。将茶叶样品用小型粉碎机 粉碎过 80 目筛,迅速称取每种茶样各 2.00 g 装入 20 mL 样品瓶中,加入 5 mL 烧沸的蒸馏水冲泡,立 即密闭瓶口。自动进样器条件:80℃平衡 10 min, 80℃萃取 60 min,解吸附 3.5 min。每个样品重复 测定 2 次。
收稿日期:2014–07–14 接受日期:2014–08–3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60228);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4Y089)资助 作者简介:廉明,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茶叶生物化学。E-mail: 18314405761@ * 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qxmeng@
质谱条件:离子源 EI,电子能量 70 eV,离子源 温度 230℃,发射电流 34.6 mA,转接口温度 280℃, 电 子 倍 增 器 电 压 350 V,质 量 扫 描 范 围 m/z: 35~ 400 amu,溶剂延迟时间为 2.8 min。
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挥发物质气相色谱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JiangsuJ.ofAgr.Sci.)ꎬ2021ꎬ37(4):1010 ̄1015http://jsnyxb.jaas.ac.cn王绍梅ꎬ宋文明ꎬ冷㊀燕ꎬ等.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挥发物质气相色谱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ꎬ2021ꎬ37(4):1010 ̄1015.doi:10.3969/j.issn.1000 ̄4440.2021.04.025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挥发物质气相色谱分析王绍梅1ꎬ㊀宋文明2ꎬ㊀冷㊀燕1ꎬ㊀周启武1(1.滇西科技师范学院ꎬ云南省滇红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ꎬ云南临沧677000ꎻ2.临沧高级技工学校ꎬ云南临沧677000)收稿日期:2020 ̄10 ̄15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教师类项目(2020J0746)ꎻ云南省科技人才和平台计划建设项目(2018DH011)作者简介:王绍梅(1967-)ꎬ女ꎬ云南临沧人ꎬ教授ꎬ主要从事滇红茶㊁普洱茶加工技术与感官审评研究ꎮ(E ̄mail)wshaomei32@126.com㊀㊀摘要:㊀为探索花香型古树滇红茶的香气物质以及各种挥发性物质ꎬ本研究结合同时蒸馏萃取法与气相色谱仪分析方法ꎬ并辅以感官评价进行分析ꎮ经过蒸馏㊁萃取和浓缩等操作后ꎬ对获取的滇红茶浓缩萃取液进行后续分析ꎮ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该滇红茶浓缩萃取液主体的感官香味轮廓为花香ꎬ并且带有甜香和青草香的余味ꎬ整体呈现出浓郁的玫瑰花香气味ꎮ气相色谱仪分析鉴定出了12种关键成分ꎬ包括1种醛类㊁6种醇类㊁1种酮类㊁1种酯类以及苯乙腈㊁吲哚㊁2ꎬ4 ̄二丁基 ̄苯酚ꎮ在花香型古树滇红茶香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4种物质分别是苯乙醛㊁芳樟醇㊁芳樟醇氧化物和吲哚ꎮ从香气强度值来看ꎬ具有较强香味的物质包括苯乙醛㊁苯甲醇㊁芳樟醇㊁香叶醇和β ̄紫罗兰酮等ꎮ上述结果为研究古树滇红茶挥发性物质和风味提供了基础ꎮ关键词:㊀滇红茶ꎻ浓缩萃取ꎻ挥发性物质中图分类号:㊀TS201ꎻS571.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㊀文章编号:㊀1000 ̄4440(2021)04 ̄1010 ̄06GaschromatographyanalysisofvolatilematterfromYunnanblackteawithflowerfragrancemadefromoldtreesWANGShao ̄mei1ꎬ㊀SONGWen ̄ming2ꎬ㊀LENGYan1ꎬ㊀ZHOUQi ̄wu1(1.WestYunnanNormal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YunnanBlackTeaEngineeringTechnologyResearchCenterꎬLincang677000ꎬChinaꎻ2.LincangSchoolSeniorTechnicianꎬLincang677000ꎬChina)㊀㊀Abstract:㊀ToexplorethearomasubstancesandvariousvolatilesubstancesofYunnanblackteawithflowerfragrancemadefromoldtreesꎬmethodsofsimultaneousdistillation ̄extractionandgaschromatography(GC)analysiswerecombinedintheresearchꎬcoupledwithsensoryevaluation.AfterdistillationꎬextractionandconcentrationꎬtheconcentratedextractofYunnanblackteawasanalyzedsubsequently.ThesensoryevaluationresultsshowedthatthemainsensorialaromaoutlineoftheconcentratedextractofYunnanblackteawasflowerfragranceꎬsupplementedbysweetandgreengrassfragrance.InthewholeꎬtheconcentratedextractofYunnanblackteashowedrosefragrance.Twelvekeycomponentswereidentifiedbygaschromatographyꎬincludingonealdehydeꎬsixalcoholsꎬoneketoneꎬonelipidandphenylacetonitrileꎬindoleꎬ2ꎬ4 ̄dibutyl ̄phenol.FoursubstancesthatplayeddecisiverolesinthearomaofYunnanblackteawithflowerfragrancemadefromoldtreeswerephenylacetaldehydeꎬlinaloolꎬlinalooloxideandindolerespectively.Fromtheperspectiveofaromaintensityꎬthecomponentswithstrongaromaincludedphenylacetaldehydeꎬbenzylalcoholꎬlinalolꎬgeraniolandβ ̄iononeꎬetc.TheaboveresultsprovidethefoundationforthestudyofvolatilesubstancesandflavorofYunnanblackteamadefromoldtrees.Keywords:㊀Yunnanblackteaꎻconcentratedextractionꎻvolatilematter㊀㊀滇红茶是云南红茶的统称ꎬ是由云南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孕育的优良大叶种茶ꎬ也是中国首个以大叶种原料制成的红茶ꎬ占据了国内市场较大的份额ꎬ在国际上也具有较高的地位和声誉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ꎮ近年来ꎬ不同地区㊁树源的滇红茶0101快速占领了各大红茶市场ꎬ但是古树滇红茶的风味特征尚不明确ꎬ需要经过大量的滇红茶挥发性物质试验进行探索[2]ꎮ茶叶挥发性物质中的香气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ꎬ研究古树滇红茶的香气特征对认知和改善滇红茶风味特征具有重要意义[3]ꎮ目前ꎬ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ꎬ多集中在红茶制备工艺的改进和优化[4]ꎬ对于古树滇红茶香气以及风味特征的研究较少ꎮ在茶叶香气成分提取的研究中ꎬ最常用的方法有减压蒸馏萃取法㊁同时蒸馏萃取法㊁水蒸气蒸馏萃取法和固相微萃取法[5]ꎮ同时蒸馏萃取法能够提取㊁分离茶汤中的半挥发性㊁挥发性物质ꎬ该方法将水蒸气蒸馏与溶剂萃取相结合ꎬ有效提取挥发性物质的同时ꎬ还能降低试验复杂度ꎬ缩短分析时间[6]ꎮ因此ꎬ在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挥发性物质提取中ꎬ本研究采用了同时蒸馏萃取法ꎬ保证提取到的香气成分与实际用茶时的香气成分相符合ꎮ探索茶叶挥发性物质中香气成分采用的仪器主要有二维气相色谱仪㊁高分辨率飞行时间质谱仪㊁气相色谱氢离子火焰检测仪以及气相色谱仪等[7]ꎮ气相色谱仪具有操作简便ꎬ分离能力强ꎬ样品用量较低ꎬ鉴定准确度较高等特点ꎬ将气相色谱仪与人类鼻子的灵敏性结合ꎬ可以通过嗅闻等方式检测色谱柱流出物质的风味ꎬ保证能够对特定香气成分在某种浓度下进行风味活性㊁风味持续性时间㊁香气成分及强度的相关分析[8]ꎮ因此ꎬ在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挥发性物质的探索中ꎬ本研究拟结合同时蒸馏萃取法与气相色谱仪分析方法ꎬ确定挥发性物质香气贡献的主要成分ꎬ以期为客观评价花香型古树滇红茶的品质提供良好的试验依据ꎬ并为改善古树滇红茶的品质提供参考ꎮ1㊀材料与方法1.1㊀材料与试剂为了研究古树滇红茶的挥发性物质ꎬ本试验所用花香型古树滇红茶由临沧市临翔区邦东乡曼岗古茶树的鲜叶加工而成ꎬ采制于谷雨时节(2020年4月19日)ꎮ制作加工过程采用萃取㊁超滤㊁反渗透浓缩等手段ꎬ制作完成后在干燥㊁冷冻的环境下存放ꎬ试验时取出[9]ꎮ本研究采用的试剂及其体积分数见表1和表2ꎮ1.2㊀方法在试验中ꎬ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进行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挥发性物质分析[10]ꎮ蒸馏过程采用同时蒸馏萃取仪(SDEꎬ郑州鑫尔瑞化验用品有限公司产品)ꎬ冷冻过程采用BC ̄318A星号冰柜(海尔集团产品)ꎬ质量分析使用BS223S电子分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产品]ꎮ采用岛津分析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QP ̄2010气相色谱仪和Rtx ̄5MS色谱柱进行气相色谱分析ꎬ色谱柱的参数为80.00mmˑ0.31mmˑ0 28μmꎮ此外ꎬ嗅闻设备则采用GerstelODP3嗅闻仪(上海宸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ꎮ表1㊀采用Sigma ̄Aldrich公司的试剂及其体积分数Table1㊀ChemicalreagentsandvolumefractionfromSigma ̄Aldrich试剂㊀㊀㊀体积分数(%)试剂㊀㊀体积分数(%)苯乙醛95.2薄荷醇98.1苯乙腈98.9芳樟醇氧化物98.6吲哚97.2芳樟醇99.2表2㊀采用AlfaAesar公司的试剂及其体积分数Table2㊀ChemicalreagentsandvolumefractionfromAlfaAesar试剂㊀㊀㊀体积分数(%)试剂㊀㊀体积分数(%)苯甲醇98.9薄荷醇99.6β ̄紫罗兰酮95.9芳樟醇氧化物99.32ꎬ4 ̄二丁基 ̄苯酚99.1芳樟醇>99.6㊀㊀在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制备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挥发性物质样品的过程中ꎬ将30g花香型古树滇红茶置入500 0ml烧杯中并加入300 0ml蒸馏水ꎬ另取一个大小为250 0ml的烧杯存储100 0ml正己烷溶液备用ꎮ经过1 5h的蒸馏萃取后ꎬ收集蒸馏萃取液并经过硫酸钠脱水处理[11 ̄12]ꎬ处理后再次进行旋转蒸发ꎬ将温度保持在85ħ左右ꎬ旋转频率为200r/minꎮ最终将萃取液浓缩至1 5ml用于试验分析ꎬ该浓缩萃取液保存在-4ħ环境中ꎮ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时ꎬ用质量浓度为1mg/ml的内标环己酮溶液10 0μl添加至990 0μl同时蒸馏萃取仪浓缩样品中ꎬ以待试验ꎮ参照文献[13]的方法对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浓缩萃取液进行感官评价ꎬ首先配置各种不同香气强1101王绍梅等: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挥发物质气相色谱分析度级别的标准溶液ꎬ并邀请10名受过训练的评价员嗅闻溶液的香味ꎬ标准溶液的香气强度等级如表3显示ꎮ其中ꎬ最低香气强度为1ꎬ最高香气强度为9ꎮ在香味嗅闻试验中ꎬ每次由实验人员吸取10μl浓缩萃取液至闻香条中ꎬ由评分员嗅闻60s后给出相应的得分ꎮ表3㊀标准溶液的香气强度等级Table3㊀Aromastrengthgradesofstandardsolutions香气成分㊀㊀香味特征感官评价(香味强度)得分香味强度1香味强度4香味强度9β ̄紫罗兰酮花香0.320.912.12乙烯醇青草香72.60293.40641.30雪松醇陈旧香60.30212.10465.40乙基吡咯烘烤香55.60221.60443.20芳香醇氧化物甜香226.50953.801752.90㊀㊀在气相色谱仪分析中ꎬ主要包括色谱条件分析㊁质谱条件分析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ꎮ在色谱条件分析中ꎬ采用的色谱柱为Rtx ̄5MS石英柱ꎬ初始温度为50ħ并保持5minꎬ然后以5ħ/min速度升温至200ħꎬ保持1minꎻ载气流的速度为3ml/minꎻ进样量和分流比分别设置为1 0μl和20ʒ1ꎮ在质谱条件分析中ꎬ采用电子轰击离子源ꎬ能量设置为70eVꎬ传输线的温度保持在300ħꎬ离子源的温度保持在260ħꎬ扫描范围为50~450M/Zꎮ此外ꎬ在定性分析中ꎬ需要对比标准品进行12种成分(苯乙醛㊁薄荷醇㊁苯乙腈㊁芳樟醇氧化物㊁吲哚㊁芳樟醇㊁苯甲醇㊁苯乙醇㊁β ̄紫罗兰酮㊁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㊁2ꎬ4 ̄二丁基 ̄苯酚㊁香叶醇)的精确度分析ꎬ其他成分则采用标准谱库进行相似度检验ꎬ并给出相应的特征峰值分析结果ꎬ最终给出综合性的保留指数ꎮ在定量分析中ꎬ给出12种成分的标准曲线进行定量ꎬ其他成分则采用内标环己酮的定量分析得到试验结果ꎮ在本研究中ꎬ采用Excel2010软件中的统计工具完成试验数据分析ꎬ给出统计结果并制图ꎮ2㊀结果与分析2.1㊀感官评价结果图1显示ꎬ滇红茶浓缩萃取液主体的感官香味轮廓为花香ꎬ并且带有甜香和青草香的余味ꎬ整体呈现出浓郁的玫瑰花香气味ꎮ在红茶香气的感官研究中ꎬ有学者对明桂红2号红茶进行了研究ꎬ主要表现为甜香和花香[14]ꎮ此外ꎬ有学者对坦洋工夫红茶进行研究ꎬ该红茶表现为持久的馥郁花香[15]ꎮ花香型古树滇红茶的香气轮廓与其他类似红茶的风味轮廓基本一致ꎬ保持了良好的花香气味ꎮ图1㊀滇红茶浓缩萃取液的感官评价结果Fig.1㊀SensoryevaluationoftheconcentratedextractofYun ̄nanblacktea2.2㊀挥发性物质的定性分析在挥发性物质的定性分析中ꎬ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ꎬ得到滇红茶浓缩萃取液总离子流图(图2)ꎬ直接略去一些含量较少的成分ꎬ因此部分色谱柱将会出现一些混杂的波峰现象ꎮ综合分析图2和表4发现ꎬ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浓缩萃取液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包括醇类㊁酯类和酮类ꎬ该结果与现有红茶的气相色谱仪分析结果[16]基本一致ꎮ此外ꎬ表4显示ꎬβ ̄紫罗兰酮㊁苯甲醇㊁吲哚㊁苯乙醇㊁2ꎬ4 ̄二丁基 ̄苯酚的特征离子含量较高ꎬ对应的含量也相对较高ꎬ与前人研究结果[17]一致ꎮ1:苯乙醛ꎻ2:薄荷醇ꎻ3:苯乙腈ꎻ4:芳樟醇氧化物ꎻ5:吲哚ꎻ6:芳樟醇ꎻ7:苯甲醇ꎻ8:苯乙醇ꎻ9:β ̄紫罗兰酮ꎻ10: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ꎻ11:2ꎬ4 ̄二丁基 ̄苯酚ꎻ12:香叶醇ꎮ图2㊀滇红茶浓缩萃取液中12种试剂对应成分的鉴定结果Fig.2㊀Identificationresultsofingredientsextractedby12rea ̄gentsintheconcentratedextractofYunnanblacktea2101江苏农业学报㊀2021年第37卷第4期表4㊀标准溶液的离子数量特征Table4㊀Lonquantitativecharacteristicsofstandardsolution序号保留时间(s)成分㊀㊀㊀㊀特征值特征离子数量116.68苯乙醛1029584493219.13薄荷醇1065768969321.69苯乙腈1125735196423.89芳樟醇氧化物1117462917524.26吲哚11266983117627.65芳樟醇1189838969728.68苯甲醇11678994118829.16苯乙醇12886296117931.97β ̄紫罗兰酮1346102931261033.56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13656546981135.242ꎬ4 ̄二丁基 ̄苯酚137277841681236.65香叶醇148117149522.3㊀挥发性物质的定量分析表5显示ꎬ在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浓缩萃取液中ꎬ通过建立标准曲线回归方程ꎬ利用方程求解每种挥发性物质的定量结果ꎬ结果更为精确ꎮ12种成分的回归曲线结果均显著(P<0 05)ꎮ2.4㊀气相色谱仪分析以及香气强度分析表6显示ꎬ在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浓缩萃取液中检测到了12种香气物质ꎬ试验中仅当香味稀释倍数(FD)值ȡ1 0时记录香气物质ꎬ包括1种醛类㊁6种醇类㊁1种酮类㊁1种酯类以及苯乙腈㊁吲哚㊁2ꎬ4 ̄二丁基 ̄苯酚ꎮ对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浓缩萃取液香气起决定性作用的4种物质(FD值ȡ15 5)分别是苯乙醛㊁芳樟醇㊁芳樟醇氧化物和吲哚ꎬ分别表现出来的是青草香㊁花香㊁甜香以及花香ꎻ对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浓缩萃取液香气起重要作用的物质(FD值ȡ4 0)是苯甲醇㊁薄荷醇㊁β ̄紫罗兰酮和苯乙腈ꎬ分别表现出来的是甜香+烘烤香㊁青草香㊁花香和青草香+甜香ꎻ其他物质对于香味的影响度较低ꎮ在本研究中ꎬ花香型古树滇红茶的花香主要来自醇类氧化物和吲哚ꎬ并伴随着芳樟醇氧化物产生的甜香ꎬ因此具体香味中存在浓郁的玫瑰花香气ꎮ表5㊀花香型古树滇红茶中挥发性物质的标准曲线及含量Table5㊀StandardcurveandcontentsofvolatilematterinYunnanblackteawithflowerfragrancemadefromoldtrees序号成分㊀㊀㊀㊀标准回归方程R2校正因子香气含量(μg/g)1苯乙醛Y=1.365x-0.0650.99860.7190.84ʃ0.022薄荷醇Y=2.012x-0.2630.99930.5140.44ʃ0.033苯乙腈Y=0.187x-0.4530.99820.8130.57ʃ0.024芳樟醇氧化物Y=4.311x-0.0870.99730.3350.48ʃ0.065吲哚Y=1.682x-0.1760.99860.2580.37ʃ0.016芳樟醇Y=0.267x-0.2440.99590.4871.15ʃ0.027苯甲醇Y=0.554x-0.0180.99890.6850.37ʃ0.038苯乙醇Y=0.156x-0.0670.99910.6540.86ʃ0.069β ̄紫罗兰酮Y=1.683x-0.1280.99940.2790.13ʃ0.0310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Y=9.182x-0.4460.99861.6560.84ʃ0.02112ꎬ4 ̄二丁基 ̄苯酚Y=4.573x-0.4420.99932.2252.14ʃ0.0312香叶醇Y=4.287x-0.7340.99962.1682.25ʃ0.05Y表示含量ꎻx表示吸光值ꎮ㊀㊀表7显示ꎬ具有较强香味的物质包括苯乙醛㊁苯甲醇㊁芳樟醇㊁香叶醇和β ̄紫罗兰酮等ꎬ香气强度值(OVA)分别为255 00㊁1335.15㊁568 15㊁19000.00㊁950 00ꎮ其中ꎬ根据已有研究结果[15ꎬ18 ̄20]ꎬ对红茶花香贡献较大的物质包括芳樟醇㊁香叶醇㊁β ̄紫罗兰酮和吲哚ꎬ本研究中这4种成分的OVA分别为568 15㊁19000.00㊁950 00㊁5 98ꎻ对甜香产生较大贡献的物质有3种ꎬ分别是芳樟醇氧化物㊁苯乙醛和薄荷醇ꎬ本研究中这3种成分的OVA分别为88 00㊁255 00㊁18 95ꎮ综合表6和表7可以看出ꎬ苯乙醛㊁苯甲醇㊁芳樟醇氧化物㊁芳樟醇㊁香叶醇和吲哚是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挥发性香气的主要物质ꎮ因此ꎬ本3101王绍梅等: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挥发物质气相色谱分析研究的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浓缩萃取液的感官评价是具有浓郁的玫瑰花香ꎬ即是由花香为主ꎬ甜香为辅产生的香味氛围ꎮ表6㊀滇红茶浓缩萃取液的气相色谱仪分析结果Table6㊀GaschromatographyanalysisresultsoftheconcentratedextractofYunnanblacktea序号成分㊀㊀㊀香味特征㊀㊀香味稀释倍数(FD)值1苯乙醛青草香16.12薄荷醇青草香4.13苯乙腈青草香+甜香4.24芳樟醇氧化物甜香15.95吲哚花香15.86芳樟醇花香16.27苯甲醇甜香+烘烤香4.18苯乙醇花香1.69β ̄紫罗兰酮花香4.210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陈旧香1.1112ꎬ4 ̄二丁基 ̄苯酚青草香1.312香叶醇花香1.2表7㊀滇红茶浓缩萃取液中各类物质的香气强度值Table7㊀Aromaintensityvaluesofsubstancesinconcentratedex ̄tractofYunnanblacktea序号成分㊀㊀㊀㊀阈值香气强度值1苯乙醛4.260255.00ʃ15.002薄荷醇922.30018.95ʃ0.583苯乙腈336.400455.00ʃ0.874芳樟醇氧化物6.58088.00ʃ0.205吲哚143.6005.98ʃ0.176芳樟醇6.820568.15ʃ13.277苯甲醇2.6801335.15ʃ84.188苯乙醇754.1000.44ʃ0.039β ̄紫罗兰酮0.186950.00ʃ320.0010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无-112ꎬ4 ̄二丁基 ̄苯酚无-12香叶醇0.07519000.00ʃ133.00㊀㊀有研究结果表明ꎬ在花香和甜香相结合的红茶中ꎬ对呈现的香气起第一决定性作用的成分基本来自苯甲醇㊁香叶醇㊁芳樟醇及其氧化物ꎬ这些醇化物及其氧化物的含量一般都大于5%ꎻ起第二决定性作用的是苯乙醛和苯乙醇等ꎬ含量一般大于1%[20]ꎮ关于红茶的研究发现ꎬ吲哚表现出浓郁的花香ꎬ是形成红茶花香的主要化合物之一[21]ꎮ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构成了祁门红茶独特的花香ꎬ并且相应的香气物质含量和香气强度值都较高[22]ꎮ在本研究中ꎬ花香型古树滇红茶的主要香气贡献成分与大多数红茶的香气贡献成分基本一致ꎬ主要是苯乙醛㊁苯甲醇㊁香叶醇㊁吲哚㊁芳樟醇㊁芳樟醇氧化物ꎮ通过该结果也进一步解释了来自古树的滇红茶与其他滇红茶以及其他类型红茶产品的整体香气轮廓相似ꎬ呈现出相似花香(玫瑰)的原因ꎮ3㊀结论本研究采用感官评价㊁同时蒸馏萃取法㊁气相色谱仪分析方法ꎬ探索花香型古树滇红茶的香气成分以及各种挥发性物质ꎮ专家的感官评价结果为:滇红茶浓缩萃取液主体的感官香味轮廓为花香ꎬ并且带有甜香和青草香的余味ꎬ整体呈现出浓郁的玫瑰花香气味ꎮ气相色谱仪分析鉴定出了12种关键成分ꎬ分别包括1种醛类㊁6种醇类㊁1种酮类㊁1种酯类以及苯乙腈㊁吲哚㊁2ꎬ4 ̄二丁基 ̄苯酚ꎮ在花香型古树滇红茶香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4种香气物质分别是苯乙醛㊁芳樟醇㊁芳樟醇氧化物和吲哚ꎮ从香气强度值来看ꎬ具有较强香味的物质包括苯乙醛㊁苯甲醇㊁芳樟醇㊁香叶醇和β ̄紫罗兰酮等ꎮ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整体的香气轮廓与其他红茶类似ꎮ本研究结果为客观评价古树滇红茶的品质㊁风味ꎬ提升古树滇红茶加工工艺和茶叶质量提供了数据支撑ꎮ参考文献:[1]㊀韩㊀斌ꎬ孔继君ꎬ罗成雁.新时代背景下凤庆滇红茶产业创新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ꎬ2019ꎬ35(10):1304 ̄1307. [2]㊀XUJꎬZHUOJꎬZHUYꎬetal.Analysisofvolatileorganicpyroly ̄sisproductsofbituminousandanthracitecoalswithsingle ̄phot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spectrometryandgaschromatogra ̄phy/massspectrometry[J].Energy&Fuelsꎬ2017ꎬ31(1):730 ̄737.[3]㊀HIDAYATSꎬBAKARMSAꎬYANGYꎬetal.CharacterisationandPy ̄GC/MSanalysisofImperatacylindricaaspotentialbiomassforbio ̄oilproductioninBruneiDarussalam[J].JournalofAnalyti ̄calandAppliedPyrolysisꎬ2018ꎬ134:510 ̄519. [4]㊀刘㊀聪ꎬ张文杰ꎬ严㊀亮ꎬ等.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GC/MS分析玫瑰香型滇红茶香气成分[J].食品科技ꎬ2017ꎬ42(8):300 ̄4101江苏农业学报㊀2021年第37卷第4期305.[5]㊀XUJꎬZHUOJꎬZHUYꎬetal.Analysisofvolatileorganicpyroly ̄sisproductsofbituminousandanthracitecoalswithsingle ̄phot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massspectrometryandgaschromatogra ̄phy/massspectrometry[J].Energy&Fuelsꎬ2017ꎬ31(1):730 ̄737.[6]㊀马占福ꎬ李洪亮ꎬ杜㊀新ꎬ等.2种萃取法在滇红茶成分萃取中的差异性分析及应用[J].食品科技ꎬ2017ꎬ42(1):219 ̄224. [7]㊀ALMEIDAHNꎬCALIXTOGQꎬCHAGASBMꎬetal.Character ̄izationandpyrolysisofChlorellavulgarisandArthrospiraplatensis:potentialofbio ̄oilandchemicalproductionbyPy ̄GC/MSanalysis[J].EnvironmentalScienceandPollutionResearchꎬ2017ꎬ24(16):14142 ̄14150.[8]㊀TANGHꎬMAJKꎬCHENLꎬetal.GC ̄MScharacterizationofvolatileflavorcompoundsinstinkyTofubrinebyoptimizationofheadspacesolid ̄phasemicroextractionconditions[J].Moleculesꎬ2018ꎬ23:3155.[9]㊀YOUSEFSꎬEIMONTASJꎬSTRIUGASNꎬetal.PyrolysiskineticbehaviorandTG ̄FTIR ̄GC ̄MSanalysisofmetallisedfoodpacka ̄gingplastics[J].Fuelꎬ2020ꎬ282:118737.[10]孙海林ꎬ阮志国ꎬ车彦云ꎬ等.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滇红茶及其提取物成分分析[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ꎬ2015ꎬ38(4):23 ̄27ꎬ37.[11]昝明丽ꎬ杜明君ꎬ杨婉秋.做形工艺对云南凤庆红茶主要香气成分的影响[J].昆明学院学报ꎬ2017ꎬ39(6):46 ̄49.[12]ABOUMRADNꎬDUVERNAYFꎬCHIAVASSATꎬetal.Metha ̄noliceVUVphotoprocessing:GC ̄MSanalysisofvolatileorganiccompounds[J].MonthlyNoticesoftheRoyalAstronomicalSocie ̄tyꎬ2016ꎬ458(2):1234 ̄1241.[13]曾小翠ꎬ蒋玉兰ꎬ吕杨俊ꎬ等.基于GC ̄MS/GC的滇红戚风蛋糕香气物质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ꎬ2017(2):28 ̄33.[14]陈㊀佳ꎬ邱勇娟ꎬ赖兆荣ꎬ等.茶树新品系桂红2号红茶香气成分分析[J].中国热带农业ꎬ2018(5):68 ̄72.[15]李晓静ꎬ游芳宁ꎬ李磊磊ꎬ等.不同工艺不同品种坦洋工夫红茶品质的比较[J].食品工业科技ꎬ2018ꎬ39(19):27 ̄33ꎬ39. [16]OLSZEWSKIMPꎬARAUZOPJꎬWADRZYKMꎬetal.Py ̄GC ̄MSofhydrocharsproducedfrombrewer sspentgrains[J].JournalofAnalyticalandAppliedPyrolysisꎬ2019ꎬ140:255 ̄263. [17]KOZIELJAꎬNGUYENLTꎬGLANVILLETDꎬetal.Methodforsamplingandanalysisofvolatilebiomarkersinprocessgasfromaerobicdigestionofpoultrycarcassesusingtime ̄weightedaverageSPMEandGC ̄MS[J].FoodChemistryꎬ2017ꎬ232:799 ̄807. [18]范远景ꎬ王㊀林ꎬ董万领ꎬ等.SPME ̄GC/MS法测定红茶及红茶粉中的挥发性[J].现代食品科技ꎬ2012ꎬ28(9):1231 ̄1235. [19]ZHANGLꎬZENGZꎬZHAOCꎬetal.Acomparativestudyofvol ̄atilecomponentsingreenꎬoolongandblackteasbyusingcompre ̄hensivetwo ̄dimensionalgaschromatography ̄time ̄of ̄flightmassspectrometryandmultivariatedataanalysis[J].JournalofChro ̄matographyAꎬ2013ꎬ1313:245 ̄252.[20]葛晓杰ꎬ苏祝成ꎬ狄德荣ꎬ等.基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的红茶特征香型呈香活性成分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ꎬ2016ꎬ37(23):304 ̄310.[21]储㊀俊ꎬ董荣荣ꎬ王㊀晓ꎬ等.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茶叶与茶汤的化学品质差异[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ꎬ2021ꎬ23(1):39 ̄45.[22]宋增光ꎬ曾海英ꎬ李㊀婷ꎬ等.红曲薏米与红茶复配及风味特性[J].食品工业ꎬ2020ꎬ41(3):343 ̄348.(责任编辑:王㊀妮)5101王绍梅等:花香型古树滇红茶挥发物质气相色谱分析。
茶树花的化学成分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139~143Heilong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茶树花的化学成分及开发利用研究进展崔晓明1,喻云春1,张广成2,葛 衡2(1.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贵阳550006;2.信阳市浉河区茶叶办公室,河南信阳464000)摘要:很多研究表明,茶树花含有和茶叶相似的丰富的内含物质,是一种附加价值很高的茶资源。
现就近年来对茶树花在化学成分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对其研究和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茶树花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茶树花;化学成分;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67(2012)01-0139-05收稿日期:2011-07-22基金项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院2X(2007)022]第一作者简介:崔晓明(1962-),男,贵州省湄潭县人,学士,农艺师,从事茶叶栽培及茶资源研究。
E-mail:qiangs81@ya-hoo.cn。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花属完全花,两性,虫媒花,一般由5~9片花瓣组成,花瓣中有200~300个雄蕊,雌蕊位于雄蕊群的中央[1]。
茶树花具有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抗氧化、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抑菌和防癌抗癌等功效[2-7]。
我国茶树花资源丰富,茶区每年可产茶树鲜花200万~300万t[8]。
但长期以来,关于茶的研究多局限于芽叶,对花关注较少[9-10]。
近年来,随着对茶树花的不断研究,发现茶树花与鲜叶的化学成分相似[11];而且茶树花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B2的含量均较高,脂肪含量低,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营养源[12];充分利用茶树花资源对提高茶树附加价值、促进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该文就近年来对茶树花的化学成分及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以期为今后茶树花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茶叶中香气物质的分析与鉴定
茶叶中香气物质的分析与鉴定茶叶是一种世界性的饮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叶中的香气物质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茶叶香气物质的组成、分析方法与鉴定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茶叶香气物质的组成茶叶中的香气物质主要分为两大类:挥发性物质和非挥发性物质。
1. 挥发性物质茶叶中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通过蒸馏、萃取等方法提取得到的。
其中包括醇类、酮类、醚类、酯类、醛类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较低的沸点,在温度升高的环境下容易挥发出来,给茶叶带来香气。
2. 非挥发性物质非挥发性物质主要指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包括儿茶素、茶黄素、花青素等。
这些物质在茶叶中具有天然的气味,并且具有抗氧化、抗菌等多种生理活性。
二、茶叶香气物质的分析方法茶叶中香气物质的分析方法有很多种,根据样品的不同,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分析。
1.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香气物质的分析。
该技术可以通过分离和鉴定茶叶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通过质谱仪的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每种挥发性物质的分子结构。
2. 气相色谱-嗅觉分析法气相色谱-嗅觉分析法是一种传统的香气物质分析方法。
它利用人的嗅觉感知能力,通过香气物质对嗅觉通道的刺激来判断茶叶中香气的种类和质量。
虽然这种方法主观性较强,但凭借专业嗅觉师的经验,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三、茶叶香气物质的鉴定技术为了保证对茶叶香气物质的准确鉴定,科学家们致力于开发出一系列的鉴定技术。
1. 合成香气物质鉴定法合成香气物质鉴定法是通过合成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并与样品中的香气物质进行比对,从而达到鉴定的目的。
这种方法准确度较高,是目前茶叶香气物质鉴定的主要手段之一。
2. 香气指纹图谱法香气指纹图谱法是通过对茶叶中的香气物质进行分析,将其特征性的香气指纹转化为图谱,并与已知茶叶香气物质的图谱进行对比鉴定。
这种非常直观的鉴定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准确地判断茶叶的品质和原产地。
茶叶香味扫描和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0. 16
8. 63
壬醛 Nonaldehyde
7. 45
1. 73
0. 50
0. 83
-
12甲氧基 242烯丙基苯 1 2M e thoxy24 2a llybenaene
9. 01
0. 86
1. 07
0. 28
-
癸醛 Decanal
9. 08
2. 54
0. 32
1. 84
-
12甲氧 基 242丙 烯 基 苯 (大 茴 香 醚 ) 12Anisole
图 1 茶叶样品香味扫描正面图 ( a)和茶叶样品香味扫描侧面图 Fig. 1 Front aromamap of tea samp les ( a) and p rofile aromamap ( b)
然后 ,将三维图形用簇集分析技术进行比较 , 5个试样之间的“Q ”因子结果显示 , 5种茶叶均属不同 的数据组 。其中铁观音 、兰贵人和玉针的特征香味使它们分别与其他茶叶样品显示出较大的差别 (Q > 10) ,而碧螺春和云雾茶的香味则相对较为接近 (Q = 6. 933) 。这表明用电子鼻能辨别不同的茶叶 样品 。利用这项技术 ,可以对购买的茶叶进行香味监控 。电子鼻是一种新型的香气评价仪器 ,能客观地 分析香味 ,经过正确的试运行和校正 ,它可以提供快速分析结果 ,这种分析结果有助于人的感观评价 。 3. 2 5种茶叶样品化学成分比较
13. 42
0. 73
-
0. 28
-
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D ithyl( o2) ph2thalate
14. 52
2. 34
-
0. 87
-
十六烷 Cetane
14. 62
茶树鲜叶和鲜花精油成分及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比较
茶树鲜叶和鲜花精油成分及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比较茶树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护肤和香氛产品中的植物,其鲜叶和鲜花精油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
茶树鲜叶和鲜花精油都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但它们的成分和清除能力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本文将对茶树鲜叶和鲜花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并分析它们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以期为茶树鲜叶和鲜花精油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
一、茶树鲜叶和鲜花精油的化学成分比较茶树鲜叶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茶树醇、γ-桉油醇和α-桉油醇等,其中茶树醇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茶树鲜叶精油还含有芳樟醇、桉叶醇、桉叶醛等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对皮肤问题、感染和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而茶树鲜花精油的化学成分则相对复杂,主要包括芳樟醇、蒿醇、樟脑、桉醇、挥发油等。
这些化合物赋予了茶树鲜花精油愉悦的香气和丰富的药用成分,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芳香疗法和香水制作领域。
茶树鲜叶和鲜花精油的化学成分在某些成分上存在一定的重合,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它们在生物活性和抗氧化能力上存在一定差异,下面我们将对它们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进行比较。
DPPH自由基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模拟氧化应激的模型物质,其能与氧化应激相关的生物分子发生反应,从而导致氧化损伤。
评价一种物质的抗氧化能力常常以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为指标。
研究表明,茶树鲜叶精油具有显著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其抗氧化活性主要来自其主要成分茶树醇和γ-桉油醇等。
这些成分能有效中和DPPH自由基的稳定产物,减少其对生物分子的氧化损伤作用。
茶树鲜叶精油被广泛应用于护肤品和医药品中,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衰老效果。
茶树鲜叶和鲜花精油都具有显著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但从其主要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来看,茶树鲜叶精油在抗氧化方面可能略胜一筹。
对于不同的应用领域和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茶树产品,以发挥其最佳的抗氧化和保健效果。
不同品种百合花挥发性成分定性与定量分析
不同品种百合花挥发性成分定性与定量分析张辉秀;胡增辉;冷平生;王文和;徐芳;赵静【期刊名称】《中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6)004【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百合(Lilium spp.)花挥发物的组成成分与释放量,寻找百合关键致香成分.[方法]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ATD-GC/MS(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4个杂种系7个品种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试验共检测出64种化合物,属淡香型的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的3个品种含有39种,属浓香型的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杂种系的4个品种含有54种.不同香型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烷烃类化合物释放量较高,主要成分为2-乙基-1-己醇、乙苯、邻二甲苯、2,2,4,6,6-五甲基庚烷、5-乙基-2,2,3-三甲基庚烷、3-甲基十一烷和2,2,6-三甲基癸烷.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杂种系萜烯类释放量最高,β-月桂烯、罗勒烯、芳樟醇、2-乙基-1-己醇为其主要成分.[结论]3个淡香型百合品种中没有检测到萜烯类化合物和苯甲酸甲酯,而4个浓香型百合品种中萜烯类释放量最高,主要为β-罗勒烯和芳樟醇,可初步确定这两种化合物为百合花致香的关键成分.【总页数】10页(P790-799)【作者】张辉秀;胡增辉;冷平生;王文和;徐芳;赵静【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102206;北京林业大学生物中心,北京100083;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北京10220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不同海域不同品种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挥发性成分的比较分析 [J], 李微;阿曼尼萨·买买提;徐继林;骆其君;于珊珊;朱鸶2.5种不同品种苦荞的易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J], 李云龙; 赵琳; 何永吉; 程哲; 吕慧卿; 李红梅3.HS-SPME-GC-MS分析两品种黄花菜中不同花部位挥发性成分 [J], 刘京宏; 刘薇; 卿志星; 曾朝彦; 钟晓红; 曾建国4.大豆不同品种泌蜜量和花朵挥发性成分分析 [J], 雷佳;马卫华;李捷;武文卿;宋怀磊;宋卓琴;申晋山;李立新;王怡5.基于气相-离子迁移谱分析不同品种鱼子酱挥发性成分差异 [J], 陈瑶;朱凯悦;张玉莹;王书晨;金文刚;姜鹏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茶叶挥发性成分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茶叶挥发性成分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茶叶的挥发性成分是决定茶叶品质的重要因子,它不仅是区分不同茶类品质特征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捕获和培养消费者忠诚度最重要的因素。
目前对茶叶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停留在挥发性成分的分离鉴定上,对其可能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则没有系统性的研究和全面的总结。
从萜烯醇类的生物合成、胡萝卜素类和脂肪酸的氧化降解、微生物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对茶叶挥发性成分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茶叶;挥发性成分;形成机制茶叶的挥发性成分是茶叶中所存在的化学物质综合配比的结果,它对茶叶品质的贡献率高达25%~40%。
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茶叶中各种成分的配比也不相同,因此形成了具有不同类别和香型的茶叶。
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从茶叶中分离鉴定出数百种化合物,这些香气化合物在不同类型的茶叶之间差别很大,这主要受到不同的加工工艺、自然环境与栽培条件、茶树品种、外源诱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目前文献中对茶叶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停留在挥发性成分的分离及鉴定上,因此对不同类型的茶叶(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等)的具体香气成分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是对这些挥发性成分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则很少有全面的研究。
由于影响茶叶挥发性成分的变量很多,即便是同一类型的茶叶在香型及香气组成上都会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全面总结各种影响因素对茶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是十分困难的,但是茶叶中-些非常重要的挥发性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形成机制则是一致的。
因此,本文从萜烯醇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胡萝卜素类和脂肪酸的氧化降解和微生物住后发酵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总结和这些影响因素相关联的茶叶挥发性成分的形成机制,为稳定茶叶品质、进一步开发茶叶深加工饮品及保健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l 茶叶挥发性成分的形成机制茶叶的挥发性成分是茶叶中各种挥发性物质以不同的比例所构成的,它少部分存在于茶鲜叶中,人部分是通过不同的加工工艺形成的。
茶树花的主要品质特点及生化成分分析
茶树花的主要品质特点及生化成分分析马蕊;杨开放;林勇;滕翠琴;阳琼芳【摘要】茶树资源丰富,但茶树花利用率较低,为了挖掘茶树花的价值,本试验选取11个品种的茶树花对其主要品质特点及生化成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指出:茶树花的主要品质特征有香气芬芳宜人、滋味醇和爽口,其中福鼎大白、福鼎大毫以及福云六号的香气更为浓郁,滋味更好.茶树花生化成分检测结果显示,水浸出物含量为49.63%~59.32%,茶多酚的含量为9.22%~12.31%,游离糖含量为31.92%~41.39%,游离氨基酸的含量为1.43%~3.22%;其中茶多酚的含量最高的是丹桂茶树花,水浸出率、游离氨基酸和游离糖含量最高的是福鼎大毫茶树花.与茶鲜叶比较,茶树花的水浸出物含量较高,游离糖含量略高于鲜叶,游离氨基酸含量与鲜叶相当,咖啡碱含量低于鲜叶,茶多酚含量明显低于鲜叶.这些结果表明茶树花有别于茶叶的这些独特品质特征及内含成分能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期刊名称】《农业研究与应用》【年(卷),期】2018(031)003【总页数】7页(P12-18)【关键词】茶树花;品质;生化成分;HPLC;分析【作者】马蕊;杨开放;林勇;滕翠琴;阳琼芳【作者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226;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梧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梧州 543000;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广西南宁 530226【正文语种】中文茶树花,为两性花,大多为白色,少数粉色或黄色,茶树花的寿命很短,一般为2~7 d[1],开放后2天未得到受精,茶树花便会自动脱落[2],花期却非常长,茶树从每年的5月份开始花芽分化,开花的时间因茶树品种与种植地区而异,一般可从每年9~12月一直会开放。
茶树本身矮小,花朵又受到层层叶片遮掩,风和昆虫传播的机会极少,能被授粉的花朵非常少,一般仅有2%~5%[3]。
茶叶芳香物质的化学成分全分析
茶叶芳香物质的化学成分全分析茶叶芳香物质的组成包括碳氢化合物(14.22%)、醇类(12.76%)、醛类(10.30%)、酮类(15.35%)、酯类和内能类(12.44%)、含N化合物(13.41%)、酸类、酚类、杂氧化合物、含硫化合物类等。
一、醇类根据和醇基相结合的主键或母核不同,可分为脂肪族醇、芳香族醇和帧烯醇类:1:脂肪族醇类在茶鲜叶中含量较高(茶叶中含量为12.76%卜由于其沸点较低,易挥发。
以顺-卜已烯醇含量最高,约占鲜叶芳香油的60%。
(1)顺-3-己烯醇亦称“青叶醇”,无色液体,溶于有机溶剂。
沸点157℃,高浓度的青叶醇有强烈的青草气,稀释后有清香的感觉。
在绿茶茶叶加工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低沸点的青叶醇会挥发剩余痕量,同时由于异构化作用,形成具有清香的反式青叶醇,使鲜叶的气味由青臭转为清香。
(2)一般春茶中含量较高,也是新茶香代表物质之一,不同等级绿茶中的含量为自高而低递减。
红茶加工中的萎凋及绿茶加工中的“摊放”过程对其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芳香族醇类这一类化合物的香气特征是类似花香或果香,沸点较高,较重要的有:苯甲醇、苯乙醇、苯丙醇。
·苯甲醇:亦称“苄醇”,1935年在煎茶中检出。
无色油状液体,沸点205℃,具微弱的苹果香气。
鲜叶及各类茶中均存在,多施肥及遮阴有利于其形成,萎凋时增加不明显,而揉捻及发酵则促进其大量形成。
·苯乙醇:1935年在煎茶中检出。
无色油状液体,沸点220℃,可与乙醇和油混合。
具特殊玫瑰香气。
存在于茶鲜叶和成品茶中,不同叶位的含量为随着嫩度的降低而递减。
·苯丙醇:沸点217℃~218℃,无色黏稠液体,具微弱的似水仙花香味。
3:菇烯醇类此类化合物具有花香或果实香,沸点较高,对茶香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重要的有:芳樟醇、香叶醇、橙花醇、香草醇、橙花叔醇。
(1)芳樟醇:又名沉香醇。
无色透明液体,沸点199℃~200℃。
具百合花或玉兰花香气,是茶叶中含量较高的香气物质之一,在茶树体内以葡萄糖苷的形式存在,茶叶采摘后葡葡萄苷酶水解而呈游离态。
四个彩叶树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分析
四个彩叶树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分析近年来,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彩叶树的化学成分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彩叶树是一种重要的林地植物,其枝叶具有特殊的彩色,种类多样,生态功能强大。
本研究旨在分析棕榈属植物叶片中挥发性有机成分,以了解它们之间的成分差异。
在本研究中,以棕榈属植物中的四种彩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山桂花、大果桂花、小果桂花和红豆桂花,采集叶片样品,采用簇分析法,以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GC-MS)对它们的叶片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成分进行检测。
结果表明,四种彩叶树种叶片中检出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总数为56,其中属于烷烃类、萜烃类、芳香酸类、芳香族胺类和芳醛类5大组,其中以烷烃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为主,共有37种,占了总数的66.07%,其次是萜烃类,共有7种,占11.61%;红豆桂花叶片中的烷烃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最高,共有37种,占68%。
簇分析结果显示,四种彩叶树种叶片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成有一定的差异,大果、小果和红豆桂花属于一个簇,而山桂花则是另一个簇。
代表该类植物叶片及其相关化学成分也有显著差异,例如山桂花叶片中无烷烃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仅有萜烃类、芳香酸类、芳香族胺类和芳醛类等;而大果桂花、小果桂花和红豆桂花的叶片中则含有丰富的烷烃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组成。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四种彩叶树种的叶片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了分析,发现其成分有所不同,其中山桂花叶片中缺乏烷烃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而另外三个属于同一簇,其叶片中含有丰富的烷烃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在未来,将进一步研究彩叶树种植物叶片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具体化学成分,以及它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从而保护彩叶树种植物,增强生态环境的综合效应。
总之,本研究旨在分析棕榈属植物叶片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成分差异,并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通过深入研究彩叶树种植物叶片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具体化学成分,将有助于保护彩叶树种植物,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综合效益的增强。
不同茶树品种的径山茶挥发性成分差异研究
不同茶树品种的径山茶挥发性成分差异研究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1.1 径山茶概述 (3)1.2 茶树品种对茶叶品质的影响 (4)1.3 挥发性成分研究的重要性 (5)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6)2. 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7)2.1 实验材料准备 (8)2.2 茶叶样本的采集与制备 (9)2.3 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方法 (10)2.4 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的选择与应用 (11)二、不同茶树品种径山茶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12)1. 总体概况 (13)2. 各类品种径山茶的挥发性成分特点 (14)3. 关键差异成分的识别与比较 (15)三、径山茶挥发性成分的生物活性与功效研究 (16)1. 挥发性成分的生物活性研究概述 (17)2. 不同品种径山茶挥发性成分的生物活性差异分析 (18)3. 径山茶挥发性成分的功效与应用前景探讨 (20)四、不同环境条件下径山茶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研究 (21)1. 不同生长环境对径山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分析 (23)2. 不同加工处理过程对径山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研究 (24)一、内容简述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不同茶树品种在径山所产茶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差异。
作为中国著名的绿茶之一,其独特的风味和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
不同品种的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受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挥发性成分也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差异,本研究选取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茶树品种,在径山进行为期一年的种植对比实验。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人员对不同品种茶树的叶片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详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各品种茶树在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上均存在明显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烯醇类、醛类、酮类等化合物的含量上,这些成分正是构成茶叶香气和口感的关键因素。
通过对这些差异的深入研究,本研究不仅揭示了不同茶树品种在径山茶中的挥发性成分特征,还为径山茶的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茶树花中功能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研究
茶树花中功能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研究
许金伟;张星海;赵粼;阙斐
【期刊名称】《广州化工》
【年(卷),期】2014(042)003
【摘要】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茶多糖等功能性成分含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多酚中儿茶素组成成分,离子色谱积分安培法测定多糖中单糖的组成成分.实验表明:茶树花中含茶多酚含量为3.62%~ 4.48%,总糖为16.15%~23.25%,其中茶多糖为1.60%~1.65%,茶氨酸为3.92%~5.03%,黄酮为0.141%~0.162%.分析结果表明茶树花中功能性成分与茶叶中的成分相似,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茶树花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许金伟;张星海;赵粼;阙斐
【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71.1
【相关文献】
1.五指山茶树花功能性成分分析 [J], 陈冬梅;李铭;陈明星
2.金银花中绿原酸成份的提取方法分析研究 [J], 陈茜
3.优化杏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比较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杏花中绿原酸的含量分析[J], 马丽娜;秦丽慧
4.杏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优化及不同产地和品种杏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比较 [J], 罗慧玉;闫伟伟;徐鹏;曾春萍
5.海南不同品种茶树开花情况及茶树花功能性成分分析 [J], 陈冬梅;何进武;樊伟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山茶属12种植物的功能性状差异性及聚类分析
山茶属12种植物的功能性状差异性及聚类分析
张皖;姜冬冬;蒙检;李嘉亮;罗应华
【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学》
【年(卷),期】2024(44)2
【摘要】以南宁市金花茶公园人工种植的12种山茶属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叶和小枝的功能性状,并进行变异系数、差异性和聚类分析。
结果表明,柠檬黄金花茶的9个功能性状变异系数小于其余植物,最为稳定;越南抱茎茶的6个功能性状变异系数大于其余植物,性状可塑性高;黄抱茎金花茶功能性状变异程度与其他10种金花茶接近。
主成分分析表明,可以利用“总叶面积、总叶片鲜重、总叶片干重、茎鲜重”性状组合进行山茶属植物分类。
聚类分析显示,12种植物可分为两大类:黄抱茎金花茶1种为一类,其余11种植物为一类;显脉金花茶与越南抱茎茶聚为一类,其余9种金花茶植物为一类;崇左金花茶和柠檬黄金花茶为一类,余下的7种金花茶中,小花金花茶、凹脉金花茶、毛籽金花茶最易聚为一类。
越南特有种黄抱茎金花茶与中国特有种、中越都有分布的共有种在功能性状上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在表型性状上,在叶干物质含量、茎干物质含量、茎组织密度、出叶强度、比叶面积性状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总页数】7页(P38-44)
【作者】张皖;姜冬冬;蒙检;李嘉亮;罗应华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林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5.14
【相关文献】
1.11个山茶属植物种子性状及其成分研究
2.212份紫苏属植物资源的表型性状及抗性鉴定与聚类分析
3.安徽省委陵菜属植物种间性状特征聚类分析
4.山茶属几种植物品种的LC/MS指纹及聚类分析
5.锦鸡儿属植物功能性状与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关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性方法:将各色谱峰对应的质谱图与NIST 05、 NIST 05s标准谱库比对,结合RI对色谱峰进行定性分 析。通过文献[12]定义的RI方式测定挥发性物质的RI,并 于美国NIST的标准参考数据程序内对其进行相应的RI值 检索与比较,定性化合物。
本实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il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结合保留指 数(retention indices,RI)的方法检测6 个品种2 个花期 的12 个茶树花样品挥发性物质,并对挥发性物质的相对 含量进行PCA和CA,旨在为后期生产加工中选择类似香 型的茶树花提供理论依据。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of tea flowers from different cultivars including Sichuan small-leaf cultivars (population), Fuxuan No.
9, Fudingdabai, Fu’andabai, Jinguanyin and Meizhan at two stages of bloom, namely initial (stage Ⅰ) and full petal (stage Ⅱ)
90 2015, Vol.36, No.16
食品科学
※成分分析
表 2 茶树花主要挥发性物质的鉴定和相对含量
Table 2 Relative contents and identification of major components in tea flower
析,共鉴定出56 种挥发性物质,结果见表2。56 种挥 发性物质包含7 种类型的挥发性物质:烯烃(2 种)、 醛类(18 种)、醇类(14 种)、酸类(5 种)、烷烃 (2 种)、酮类(5 种)、酯类(2 种),和另外8 种挥 发性物质(甲苯、2-戊基呋喃、反式芳樟醇氧化物、顺 式芳樟醇氧化物、柠檬腈、萘、冬绿苷和柠檬烯氧化 物),其相对含量见表3。其中7 种类型中的醇类、醛 类、酸类相对含量远高于其他4 种类型的挥发性物质。
88 2015, Vol.36, No.16
食品科学
※成分分析
不同品种和花期茶树花挥发性物质的 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曾 亮1,2,傅丽亚1,罗理勇1,2,马梦君1,黎 盛1
(1.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 400715;2.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重庆 400715)
摘 要:以四川小叶种(群体)、福鼎大白、福安大白、福选9号、金观音和梅占6 个茶树品种的花瓣露白和完全 展开2 个花期的茶树花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保留指数的方式对供试的12 个茶树 花样品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茶树花香型进行判定、区分和聚集。结果表明: 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得到茶树花富含56 个挥发性物质;对56 个物质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简化为6 个主成分,累积方差 贡献率达85.55%,可反映样品的大部分信息;通过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将12 个茶树花样品分为2 类:花期Ⅰ和Ⅱ的梅 占、花期Ⅱ的四川群体种、花期Ⅱ的金观音归为1 个集群;另8 个样品归为1 个集群。聚集在一起的茶树花样品香 型相似,相似香型的茶树花可为原材料的混合采集及后期的生产加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茶树花;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保留指数;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化工试剂厂;C8、C9(纯度99%) 上海晶纯生化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C10~C25正构混标烷烃(16 组分)标准品 美国O2si公司;57330-U型SPME手动进样器及PDMS萃 取头(50/30 μm) 美国Supelco公司。
2010型GC-MS联用仪 日本岛津公司;PWC 124 分析天平 上海京工实业有限公司;HH-2数显恒温水 浴锅 常州澳华仪器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HS-SPME
by the remaining 8 tea flower samples. The same clusters were alike in flavor, and this could be used as the basis for mixed
collection and further processing of tea flowers.
万 t,且是一种无需重新栽培的可再生资源。茶树花含有 丰富的生化成分如氨基酸、蛋白质、茶多酚、茶多糖和 皂苷等[2-4];同时研究表明茶树花具有显著的抗氧化、降
收稿日期:2014-10-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100500);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cstc2013jcyjA80021);
定量方法:GC-MS联用检测得到的各组分峰采用峰 面积归一法[13]来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 1.4 数据分析
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0对茶树花挥发性物质进 行PCA和CA。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和花期茶树花挥发性物质的比较 不同品种和花期12 个茶树花样品通过MS与RI分
称取磨碎茶树干花样品0.5 g,加入1.76 g NaCl和 5 mL沸蒸馏水后即刻加盖密封,平衡5 min,在60 ℃水浴 锅中SPME吸附60 min后,于GC-MS联用仪230 ℃的进样 口解吸5 min[11]。 1.3.2 GC-MS条件
GC条件:色谱柱:DB-5MS毛细管柱 (30 m×0.25 mm,0.25 μm);分流比:1∶15;载气: He(99.999 9%);柱流量1 mL/min;压力49.7 kPa; 进样口温度230 min;升温条件:40 ℃保持4 min,以 5 ℃/min升温至230 ℃,保持3 min。
expansion. 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 coupled to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
M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of 12 samples of tea flower based on their retention indices. The results
CA divided 12 tea flower samples into 2 clusters. One of the clusters was formed by 4 tea flow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two stages of Meizhan, stage Ⅱ of Sichuan small-leaf cultivars and stage Ⅱ of Jinguanyin. The other cluster was formed
表 1 茶树花样品 Table 1 Cultivars and stages of tea flower samples
品种
花期Ⅰ 花期Ⅱ
四川小叶种 福鼎 (群体) 大白
1
2
7
8
福安 大白
3 9
福选9号 金观音
412
1.2 试剂与仪器 NaCl(分析纯)、CHCl2(色谱纯) 成都市科龙
茶树花因花期不同导致挥发性物质的含量有所不 同,Robin等[8]研究结果表明印度Kangra地区的茶树花花 瓣在开放阶段,挥发性物质如芳樟醇、香叶醇、芳樟醇 氧化物、苯乙酮、戊二烯醛、苯甲醛、己酸含量较高。 而不同品种的茶树花其挥发性物质相关方面的研究鲜有报 道,为更好地利用茶树花资源,对不同品种和花期茶树花 的挥发性物质进行研究很有必要。挥发性物质可通过感官 评价、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来进行分析鉴定和分 类研究。感官评价方式存在极大的人为因素影响,而PCA 和CA是近些年用于样品之间的区别和聚集最普遍的方 式。公丽艳等[9]通过对不同品种苹果的PCA和CA得到加工 过程中理化品质的差异性,为苹果新品种选育和合理加工 利用提供理论支持。赵天荣等[10]采用PCA和CA法对蟹爪 兰的资源进行评价,简化评价指标的同时减少了蟹爪兰在 亲本和杂种选择上的盲目性和主观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 够准确地对蟹爪兰资源进行筛选,为后期的生产分类、良 种选育与利用提供了参考。
2. Tea Research Institut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and cluster analysis (CA) were used to determine, discriminate and classify
中图分类号:2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5)16-0088-06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516016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ze)花,属完 全花,花瓣一般呈白色,少数呈淡黄色或粉红色,其香 气清香带甜味[1]。当前中国茶树鲜花年产量已超过1 000
Principal Component and Cluster Analyse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Tea Flowers from Different Cultivar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Bloom
ZENG Liang1,2, FU Liya1, LUO Liyong1,2, MA Mengjun1, LI Sheng1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