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断句)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_龚德国
文言文断句 安乡一中 肖志国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时 间
考查内容
出处 体裁
史传文 史传文
客观题考查内容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内容概括分析 内容概括分析
2015年 《宋史》 2014年 《旧唐书》
文言断句 文化常识
文言实词 (双音词) 文言实词
文言断句
信息筛选
2013年 《明史》
史传文
内容概括分析
2012年 《宋史》 2011年 《宋史》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 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 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 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 话双方,来断句。
迁移巩固,学以致用: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 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 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 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 妻’,人情乎?”弘曰:“臣闻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 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 矣。”
增起 / 出 / 召项庄
2、文帝尝有函诏敕坦 / 琬辄开视 / 信未及发 / 又追取之 / 敕函已发 / 大相推检
方法归纳: 借助名词断句
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 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 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 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 结果。
第二组:
1、嗟乎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古
之圣人 / 其出人也远矣 / 犹且从师而问焉 / 今之众人
/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而耻学于师 / 是故圣益圣 / 愚
益愚 / 圣人之所以为圣 / 愚人之所以为愚 / 其皆出于此
乎
2、天下事有难易乎 / 为之 / 则难者亦易矣 / 不为 / 则易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判断句)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判断句及其翻译)一. 判断句的类型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2.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此亡秦之续耳。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5.亚父者,范增也。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10.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1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13.是寡人之过也14.邻之厚,君之薄也15.以乱易整,不武16.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17.死生亦大矣。
18.非我也,岁也19.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0.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3.是亦走也2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26.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27.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28.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29.其可怪也欤30.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1.人非生而知之者3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3.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3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35.廉颇者,赵之良将也36.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37.我为赵将38.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39.非汉所望也40.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4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4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43.今臣亡国贱俘4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5.皆口腹自役46.此小大之辩也47.《齐谐》者,志怪者也48.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49.死生亦大矣50.固知一死生为虚诞51.齐彭殇为妄作5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5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5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5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掠,宫车过也。
5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指导(教师)____安乡一中___龚德国(1)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前指导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一.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预备知识一: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2)表官职变化的:①表任命的:授、拜、除、封;②表提升的:擢zhuï、拔、陟zhì、升、迁。
③表调动的:调、徙xǐ、转、改、放、出、出官;④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zhã、逐、贬、诎qū(黜)⑤表罢免的:夺、黜chù、罢、免、去、废、蠲juān;⑥表恢复的:复、还⑦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⑧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⑨跟俸禄有关的:俸、禄lù、秩zhì、饷xiǎng⑩知(典、主) 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yuàn 丞洗沐乞骸hái骨致仕常见职官的文言用词:武官:一般称呼为将军、尉、将、司马、节度使、掌书记、参谋、参军等。
如:中郎将、屯骑校尉、祁连将军等。
中央文官:一般称呼为大夫、侍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
例如:谏议大夫、御史大夫、侍郎、秘书郎、翰hàn 林待诏(侍从)。
地方文职:太守、刺史、长史、别驾、黜chù陡使、知州、知府、令等。
还有一个常见词:掾(yuàn):古代官署属员的通称。
有司:有关的官员。
古代常见官职名的职级例说: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安乡一中2013年高考语文考前复习要点与要求 安乡一中 龚德国
表述
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语言特点
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
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
总体解题技巧
将题干中否定陈述转换为肯定陈述。有"根据""证据""原因"等字样的题干,选项与题干之间要能构成因果关系。将称代内容替代称代词,使称代词与称代内容保持一致。找出选项所关涉的内容区域,将选项与文章内容逐字逐词逐句进行比较、对照。推导的选项要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要有前因后果。注意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5.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诗
歌
鉴
赏
题
怎样读懂一首诗
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诗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诗题、描述、议论、抒情一致。
【特别注意】看注解,看题目,看作者等有效信息。
1.认真研究古诗的题目,有的题目实际上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或者给你理解该诗提供了感情基调。
语段衔接,前瞻后顾,注意上下文主语的承接及逻辑的内在联系。找突破口,用排除法。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主语)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论
述
类
、
实
用
类
文
章
阅
读
如何读懂论述类、实用类文章
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实词)______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_龚德国
2013年文言文复习(实词)习案一---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一、答题步骤第一步,审题。
看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选不正确的。
第二步,对有把握的选项迅速作出判断。
第三步,借助方法,主攻难点。
二.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一)依形推义法汉字本是表意性质的,从字形可以推知字义。
虽历经演变,但表意的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这种表意功能就是理解词义的已知条件之一。
因此,对字形结构(主要是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探求字的意义。
此外古汉语中的通假字绝大多数为形近通假,故而借助字形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通假字1.有牧.人御众之才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信”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一个“言”意为人言真实。
此句中的“信”就解为“真实”。
3.启听淮北取籴.dí“籴”就是一个会意字,联系“粜”意思是卖出粮食,“籴”与“粜”相对,意思是买进粮食。
4.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造”的义符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
5.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jìn觐,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6.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kuì“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这里活用作动词,发放军饷。
7.赢粮而景从。
yíng“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名词作状语,就好理解了。
8.殚dān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méng饥寒冻馁.,něi死背相望。
“馁”在现代汉语中多指气馁,但是这个字的本意是饥饿,因为它的形旁是食字旁。
当然这里也可以根据词语构成法来帮助推断。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课件:文言文断句课件
古代诗文阅读的第3项是:文章内容的理解 (包括翻译、断句等)。这就要求学生能进 行文言诵读,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烂熟 于心。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从基础开始学文言 文。 随着高考命题的自主化,相信2018年的高考 试题中,古文断句题有可能会再度成为考查 的热点。所以,我们这堂课就结合前面所学 到的有关文言知识,集体来探讨如何对文言 文进行断句这一问题。
小结:据修辞,定句读。文言文也讲究修辞,顶真、排比、对偶、 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 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方法指津】 不少同学畏惧文言文断句题。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
规律可循呢?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 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 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 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 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 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 也要常实践。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只不 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 去吧!”说着,提起笔来,给这行字作了圈点,于是,意 义完全不同了。
朋友的断句:下雨天留客, 天留,我不留!
徐渭的断句:下雨天,留客天。 留我不?留
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萝卜 不可少不得工钱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 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 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句式)学生____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被动句及其翻译) 一. 被动句的类型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标志类型例句有标志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徒见欺。
(……白白地被欺骗)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注意“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
又如:①府吏见丁宁(我)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③诚请见教。
④望见谅。
⑤请勿见笑。
二.翻译下面的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3.若属皆且为所虏4.吾属今为之虏矣5.妇女无所幸6.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7.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8.虽体解吾犹未变亏9.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1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11.不拘于时,学于余。
12.而君幸于赵王1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1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5.见犯乃死,重负国16.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17.皆为陛下所成就18.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19.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20.而刘夙婴疾病。
婴,被……缠着。
2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22.以心为形役(为,被)23.纤歌凝而白云遏()24.怀帝阍而不见25.戍卒叫,函谷举。
26.吾又罢去27.六国破灭。
28.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29.洎牧以谗诛。
30.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31.为国者无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句式习案(宾语前置及其翻译)一.宾语前置句的类型类型格式例句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余、吾、尔、自、之、是】+动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教案【教材分析】课标要求通过文言断句理解浅易的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节课属于2013年四川高考内容“古代诗文阅读”之“理解文本内容(包括断句、翻译)。
主要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锻炼文言文断句能力。
【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已形成一定的语感,但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缺少整体的把握和理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初步熟悉文言断句方法,明确文言断句步骤。
二、方法与过程:运用归纳、交流、探究等方法学习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言断句方法与步骤的探究,学习、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
【教学重点及突破】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突破的方法是从学生熟悉的语段中找寻文言断句的规律,在练习中不断强化方法,最后归纳规律中的特殊现象,找盲点。
【教学难点及突破】初步明确文言断句的步骤。
【突破的方法】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迁移巩固—深入质疑。
【教学资源】1、《2013年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考试说明》2、配套学案3、课件4、相关高考试题【教学时间、内容、过程】一课时一、课题引入,故事激趣1、相传明代的书画家祝枝山,在某一年的除夕,应邀给一家财主写了一副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财主看后大怒,当即告到县衙。
公堂上祝枝山却说写的全是“吉庆之词”,财主听后越发怒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有这样的吉庆之词吗?”祝枝山听了哈哈大笑,将那对联重新念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难道不是吉庆之词?”。
结果县令和财主闻之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2、有一个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
当时,这位教书先生一口应允了。
但借口恐怕口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理解为“ 无鸡鸭,亦可。
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词类活用)__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_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词类活用总结一.名词的活用1.一般动词(1)名词+名词前后两个名词之间既不是偏正关系,也不是并列关系,就把它们看成是主谓关系或动宾关系,也即后一个名词或前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②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阿房宫赋》)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过秦论》)④成语验证:纨绔子弟一诺千金轻车熟路车水马龙身体力行(2) 名词+代词"之、其、尔、汝、我"。
"之"作代词,大多作宾语(有时作兼语,但不作主语),名词带了宾语"之",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作动词。
①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②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④名之者谁?(《醉翁亭记》)(3) 副词+名词。
副词是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它一般不能修饰、限制名词。
如果名词用在副词之后,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了。
①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②不蔓不枝。
(《爱莲说》)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④成语验证:不毛之地莫名其妙不胫而走先礼后兵不翼而飞观望不前未雨绸缪(4) 能愿动词+名词。
助动词是能用在一般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意愿和可能、必要等的动词,如“能、会、应、肯、要、愿、须”等。
助动词后不带名词,如果带了,这个名词就活用作动词。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②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劝学》)③沛公欲王关中。
④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⑤成语验证:能文能武(5) 助词"所"+名词。
我们知道"所"加上动词构成所字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如"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等。
"所"后加上名词,这个名词就要活用作动词了。
高三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教案精品版
文言复习之断句教学设计【故事导入】一个在外地打工的儿子,给父母写了封信,结果,读过之后,母亲嚎啕大哭,其父则是笑了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封独特的信。
(多媒体展示信的内容)如下:儿的生活好辛苦一点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对此故事,由学生断出自己的理解,老师点评并得出结论:生活是一门艺术,言谈是一种技术,而在彼此交流中,断句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文言断句(板书)。
(时间控制在2到3分钟)断句历史传承中扮演的角色,从《三字经》中的“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就已经体现了它的启蒙作用,而在生活中,它有必不可少,因而,高考断句成了一种趋势,我们来了解一下高考动向。
(幻灯片展示“考点解析”以及“基本题型”,为了强调它的重点性,由老师读出来)(大约1分钟)【考点解析】2015年,断句首次加入山东高考范围,以选择题形式呈现,分值3分;全国卷-新课标Ⅰ从2014年起,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句读能力,分值3分。
至2015年,山东卷、新课标Ⅰ、新课标Ⅱ、浙江卷、四川卷、重庆卷、广东卷、湖北卷、湖南卷、江苏附加题均已出现断句题型,分值为3到6分不等。
【基本题型】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x处)对于基本题型,有两点形式上需要学生注意,其一是,划线统一向右倾斜,不能左右参差不齐;其二,注意后面要求的限断几处,力求最佳得分。
(这一环节,普通班强调一下,特色班可以忽略)【学习目标】1.熟悉课本文言文基本断句模式。
2.归纳、探究、总结断句方法。
【预习过程】浏览知识链接并依据自己的理解尝试对山东的考题断句。
【学习过程】检查预习情况,通过山东高考题来检验学生的断句水平,而后,由学生陈述自己的断句依据,以此引出我们断句先从课本做起。
明确:学习断句,课本是最好的依托与凭借。
这样既容易把握又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的重视。
2013年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断句)归纳总集练习__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龚德国
序号
方法
举例
0
断句练习
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
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
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6分)
断句答案
1.(6分)
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缮/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
“/”为必断处,对1处得1分。“//”为可断可不断处,此处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错
误的断句,错一处减1分,减完6分为止。
2.(6分)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
9.(5分)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
“/”为必断处,对1处得1分。“//”为可断可不断处,此处断句不得分,亦不减分;错
误的断句,错一处减1分,减完6分为止。
3.(6分)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也/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用斜线(/)给下面语段断句。(5分)
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夫不通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第四讲文言文断句Word版含解析
第四讲文言文断句基础点:文言断句,在过去称为句读,所谓“句”就是作者已经表达了一个完好的意思,到此应当断句,用标点符号来表示,即用“句号”,语意未完而需要稍稍停留的地方叫“读”,相当于今人使用的“逗号”,弄清句读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
要正确断句,应先掌握粗心,其次抓住特别标记,先易后难,顺序渐进。
重难点: 1.理解文段粗心。
2.找寻断句标记。
[考法综述 ]对文言文断句的观察近几年奉上涨趋向,对其观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客观题,就选文中的某个句子,供给四种句读,请考生判断正误;二是主观题,从选文或另给的一段文字中挑出某个句子(未断开 ),要求考生断开。
命题法 1供给语境的客观型断句典例 1对下边文言文语段中的画线部分,断句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孟子去齐,充虞路问曰:“夫子如有不豫色然。
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曰:“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此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馀岁矣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此刻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有修改) A.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此间/必有名世者 / 由周而来七百有馀岁矣/以其数 /则过矣 /以其时考之 /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此刻之世舍我/其谁也 / 吾何为不豫哉B.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此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馀岁矣/以其数 /则过矣 /以其时考之 /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此刻之世 /舍我其谁也 / 吾何为不豫哉C.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此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 /七百有馀岁矣/以其数 /则过矣 /以其时考之 /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此刻之世 /舍我其谁也 / 吾何为不豫哉D.五百年必有王者兴/此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馀岁矣/以其数 /则过矣 /以其时 /考之 /则可矣 /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 /此刻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答案 ]C[分析 ] 这是一道客观断句题,考生可抓住一些相对齐整的语句来断句。
2013年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断句)归纳总集高考真题学生______________安乡一中___龚德国
1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断句强化训练试卷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2006北京) (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扞 蔽 也 犹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矣。
(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2.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2007年广东题)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3.用斜线(/)给下列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2007北京)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 。
朕始寤向者辨之 未精也。
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取材于《资治通鉴·唐纪八》)4.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2007浙江)夫 明 六 经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书 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厉 风 俗 犹 为 一 艺 得 以 自 资 父兄 不 可 常 依 乡 国 不 可 常 保 一 旦 流 离 无 人 庇 荫 当 自 求 诸 身 耳 (《颜氏家训·勉学》)5.用斜线(/)断句: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 (2008重庆卷)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2008北京卷)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资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羡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取材于《韩非子·说林上》)7.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及说课稿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及说课稿第一篇: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及说课稿《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说课稿一、三维目标 1.教学目标⑴ 知识与能力:运用文言字词知识,对文段进行断句;⑵ 过程与方法:通过习题训练,总结断句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按照标志去做题断句;⑶ 情感与价值:通过正确的断句,使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从而感受文言的独特魅力,进而喜欢文言文阅读,最终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教学重点:通过文言断句的指导训练,总结出一般常用的断句方法。
3.教学难点:会用断句方法对文言语段进行正确断句。
二、教学安排1.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分析归纳;合作探究。
2.课时安排:一课时3.教学用具:PPT、图影仪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韩愈《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导入。
(二)具体过程1.考纲简介近几年,考题看重对文言断句能力的考查。
2014年全国有八套试题考查了断句,其中包含全国课标卷两套试题,都出现了文言断句。
(大多以选择题出现)2.问题(学生思考)你在学习文言文断句时,一般都会用到哪些方法?要求:1、各小组充分交流,将得出的方法写在小卡片上;2、各组派出一名发言人公布;3、限时2分钟。
学生在公布时,教师:(板书“断句方法”)3.讲解几种断句方法:一、对话标志断句法二、重要名词断句法四、特殊句式断句法五、修辞方式断句法(同时,穿插采用识记、诵读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听课学知识的积极性)4.习题训练:(运用以上断句方法解决习题)选取课内文段,以让学生熟悉,激起兴趣:(一)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二)⑴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⑵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⑶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课外片段训练,以提升:(三)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
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作文)--------安乡一中----龚德国
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作文)概要本文档是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主要内容是作文复习。
本教案针对安乡一中学生,由龚德国编写。
前言高考作文是考试的重点之一,也是考生最为关注的部分。
在备战作文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几点:•练好基本功•熟悉题型•掌握技巧•提高写作水平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个方面的内容。
基本功高考作文需要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要重视基本功的练习。
在这方面,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词汇词汇是写作的基础,对于想要提升高考作文水平的同学来说,词汇量一定要过关。
词汇的积累应该从平时的阅读中开始,可以每天背诵一定量的生僻词汇。
语法语法是表达语言思想的工具,对于写好文章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该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重视语法的学习,多做语法练习。
题型熟悉高考作文中试题的类型丰富,学生在考试中要根据题目要求判断出作文的类型。
常见的题型有写景、写人、议论等。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多看历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熟悉题型的特点,掌握各种类型作文的写作方法。
写景是高考作文中的一个常见题型,需要对所描写的景色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
在写景的时候,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作文的质量:1.选好主题,确定中心思想2.多用形容词、动词,刻画画面3.注意节奏和句子层次的安排4.注意遣词造句的技巧和语言的表现力写人在高考作文中,写人也是一个常见的题型。
写人需要对所描写的人物进行细腻、深入的刻画。
在写人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1.突出人物特点,表现性格2.应用演绎法,使人物形象生动3.注意形象的描写和语言的表现力4.注意语言的节奏感和整体情感的表达议论写议论性文章,需要对所表达的立场和观点进行清晰、明了的表达。
在撰写议论文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分析问题,确定立场和观点2.把握论据,划线重点3.应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4.注意分段和段落过渡书信、日记书信和日记是作文的基本类型,虽然无法预测高考中是否会出现,但同学们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多写书信日记,来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精品学案:文言断句
考点一文言断句——借助标志,紧扣文意文言断句是考查考生能否读懂文言文的有效方法,因而断句能力的高低,就成了评判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文言文的断句关键在于“两要”:一要注重积累词义、语法、音韵以及古代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二要多读古书,多掌握材料,并进行适当的句读练习。
具体来说,可以抓住以下五种标志。
在文言文中,可以借助名词或代词通常所在的固定位置来给文言文断句。
名词常做主语、宾语等,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其前面就可以断句;如果做宾语,那么其后面就可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即练即悟】1.请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选自《张衡传》) 『答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即练即悟】2.请用“/”为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语言的实际运用)
课题语言的实际运用课型复习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考点2.掌握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3.注意解题技巧重点﹑难点教学准备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考点解析《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规定:“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D”。
“连贯”是语言表达中句间排列组合的规则,以及加强语言联系与衔接通畅的方法。
它的三个条件是:(1)统一的话题,(2)合理的句序,(3)语言的衔接与呼应。
“连贯”是考查的热点,设题方式灵活多样。
近年来,其中排序题倍受关注,它属于语言运用类题型,是一种综合类题型,涉及语言的衔接和连贯,属于较高的能力层级要求,是对考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个考查。
题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选择排序型,打乱的几个句子的顺序已经排好,考生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相对容易;一类是嵌入式排序型,从一个语段中抽出几个句子,打乱顺序,要求考生排出正确的语序进行还原,抽出的这几个句子可以是连贯的,也可以是间隔的,相对较难;一类是独立式排序型,一个语段的几个句子顺序全部打乱,要求排出正确的语序,难度最大。
下面就独立排序题予以例析。
二、选用连贯句式题的解题要点:①依据语境,依据需要,所选句式合乎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
②依据中心,根据侧重点来选择句式。
③依据题目要求来选择句式。
方法上注意:①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
②依据题目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客观题,依据语境,比较选项,作出选择;主观题,依据上下文,作出回答。
③仿写句子,要研究所给句子内容的特点,和句子形式的特点,要看清题干中的特殊要求。
④变换句子,要借助句子相互变换的方法。
选用连贯句式的规则:用作衔接的语句,不论是冠于句首、嵌于句中,还是缀于句末,都不是“天外来客”,而是整个长句或句群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必然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三、解语句衔接题,关键是要抓住对应关系,抓住能体现这种对应关系的语境中的关键词与选项中的关键词。
抓住了这个关系,就等于牵住了“牛鼻子”。
2013年高考第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断句) 安乡一中 龚德国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 1. 虚词标志法句首(前面可断)发语词夫、盖、凡、若夫、嗟夫、且夫、今夫等连词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而(注意:连接的是短语还是分句)、且(注意:是连词还是副词)、岂、岂非、得无(毋)、无(毋)乃、何其、岂独、唯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顷之、向之、未之、已而、斯须等谦敬词下官、臣、窃、寡人、妾、愚、君、公、卿、夫子等人称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汝(女)、彼、此等疑问词何、谁、孰、安、胡、焉、奚等复音虚词然则(然)、是故(故)、是以、得无、大抵、何其等感叹词呜呼、嗟夫、噫、噫嘻、悲夫(一般可在它们前后都点断)句中(不能断开)关联词而、然、则、因、故、苟、于是、是故、故而、向使、然而、然则虚词于、为、则、而、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句尾(后面可断)语气助词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等疑问耶、与(欤)、邪(耶)等句末尾感叹句末尾哉、夫等(1)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不可不勉乎。
(“焉”“也”“乎”是句尾助词,这三处无疑要断句,“夫”是发语助词,前面须断句。
)(2)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矣”“乎”“哉”都是句尾助词,其后须断句。
)(3)(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越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越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2006年北京卷)参考答案: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 1. 虚词标志法句首(前面可断)发语词夫、盖、凡、若夫、嗟夫、且夫、今夫等连词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而(注意:连接的是短语还是分句)、且(注意:是连词还是副词)、岂、岂非、得无(毋)、无(毋)乃、何其、岂独、唯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俄而、乃今、有顷、顷之、向之、未之、已而、斯须等谦敬词下官、臣、窃、寡人、妾、愚、君、公、卿、夫子等人称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汝(女)、彼、此等疑问词何、谁、孰、安、胡、焉、奚等复音虚词然则(然)、是故(故)、是以、得无、大抵、何其等感叹词呜呼、嗟夫、噫、噫嘻、悲夫(一般可在它们前后都点断)句中(不能断开)关联词而、然、则、因、故、苟、于是、是故、故而、向使、然而、然则虚词于、为、则、而、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句尾(后面可断)语气助词陈述句末尾也、矣、焉、耳等疑问耶、与(欤)、邪(耶)等句末尾感叹句末尾哉、夫等(1)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不可不勉乎。
(“焉”“也”“乎”是句尾助词,这三处无疑要断句,“夫”是发语助词,前面须断句。
)(2)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子哉(“矣”“乎”“哉”都是句尾助词,其后须断句。
)(3)(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
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越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越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2006年北京卷)参考答案: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4)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5)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新序·刺奢》)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
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1(6)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答案: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7)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答案: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二. 修辞标志法排比、对偶、对称、顶真、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文言文四六句多,常运用排比、对偶、对称修辞,句式整齐。
1. 排比(1) “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谢赫《古画品缘》)(2)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是排比;“内”“外”是对照。
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断句也就容易多了。
(3)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
(5)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2. 顶真(寻找句子首尾衔接点)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1)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3)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鸿门宴》(4)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有有孙(5)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 对偶(对称)(1)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这段话中,“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三组句子字数上是相等的,句子结构上是相同的,是明显的断句的标识。
(2) 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几句: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这几句作者多运用对偶句,每句四字,句式整齐匀称,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就很容易断句。
(3)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
“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伤心”;“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注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4)2005年北京春季高考①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②是故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③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④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4.反复(1)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出现,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2助于断句。
(2)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练一练:(1)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之菽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其所全者大而所去者小也(罗隐《辨害》)明确:虎豹之为害也,则焚山,不顾野人(农民)之菽(豆类)粟;蛟蜃之为害也,则绝流,不顾渔人之钓网。
其所全者大,而所去(损失)者小也。
【译文】虎豹为害伤人就要焚毁山林,不能顾及平民在山林中种的豆麦;蛟龙为害伤人就要堵绝河流,不能顾及渔人在河流中下的钓钩鱼网。
这是因为所保全的重大而所丢失的微小呀。
(2)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兵法》)三. 对话引文断句法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重要依据。
对话、引语常用“曰”“云”“言”“白”“语”“道”“谓”“对”等为标志。
如“曰”,“云”,“言”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
遇见“云尔”等,在其后断开。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2)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3)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这里总共三句话,能直接用“曰”断开的就有三处,其余的可根据名词标志断开。
(4)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瓠/则瓠落无所容/非不枵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庄子·逍遥游》(5) 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或谓:“郊岛谁贫?”曰:“岛为甚也。
”曰:“何以知之?”“以其诗知之。
郊曰‘种稻耕白水,负薪斫青山。
’岛曰:市中有樵山,客舍寒无烟。
井底有甘泉,釜中尝苦干。
’孟氏薪米自足,而岛家俱无,以是知之耳。
”(6)《庄暴见孟子》中的一段: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孟子和齐王的对话,省略主语而只用“曰”,还是有“曰”处前后都要断句。
)(7)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四. 句式断句法判断句“……者,……也”是典型的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被动句“为……所……”“受……于……”“见……于……”等反问句(1)何……哉(也)?(怎么能……呢)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2)何……为?(……干什么呢?)如:“何辞为?”(3)何……之有?(有什么……呢?)如:“宋何罪之有?”(4)如之何……?(怎么能……呢?)如:“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5)岂(其)……哉(乎,耶)?(哪里…… 呢?……哪里呢?)如:“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3(6)安……哉(乎)?(哪里……呢?)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7)不亦……乎?(不是……吗?) 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8)……非……欤?(……不是……吗?)如:“子非三闾大夫欤?”(9)宁……耶?(哪里……呢?)如:“宁知此为归骨所耶?”(10)顾……哉?(难道……吗?)如:“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1)独……哉?(难道……吗?)如:“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疑问句(1)何以…… ?(根据什么…… ?凭什么……?)如:“王曰:‘何以知之’”(2)何所……?(所……的是什么?)如“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3)奈何……?(……怎么办?……为什么?)如:“未辞也,为之奈何”(4)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如:“如太行王屋何?”(5)孰与……?(与……相比,哪个……?)如:“事孰与城北徐公美?”(6)安……乎?(怎么……呢?)如:“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7)独……耶?(难道……吗?)如:“公于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8)何为……?(为什么……?)如:“君何为生我家?”感叹句(1)何其……也!(怎么那么……啊!)如:“虽有君命,何其速也!(2)直(特)……耳!(只不过……罢了!)如:“王曰:‘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