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力物体的平衡”复习提纲讲解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计划力及物体平衡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计划力及物体平衡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力和物体的平衡这篇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力和物体的平衡是查字典物理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外表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外表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局部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第1页/共5页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假设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那么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假设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那么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第2页/共5页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高一物理物体的平衡知识点

高一物理物体的平衡知识点

高一物理物体的平衡知识点高一物理:物体的平衡知识点物体的平衡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两个方面。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物体的平衡相关的知识点,以便能够正确理解和解决与平衡有关的问题。

下面将对物体的平衡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指的是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之和等于零。

当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它将保持静止或者运动的速度不变。

在力的平衡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合力与分解力:合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合力,可以通过合成法则进行计算。

分解力是把合力分解为若干个等效的力的过程,可以通过分解法则进行计算。

2. 力的大小和方向:力是一个矢量量,除了要考虑力的大小,还需考虑力的方向。

力的平衡要求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合力为零,这意味着力的大小和方向要满足特定的条件。

3. 斜面力的平衡:斜面力的平衡是力的平衡的一种特殊情况。

当物体放置在斜面上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斜面的力和平行于斜面的力,力的平衡要求这两个方向上的力之和等于零。

二、力矩的平衡力矩的平衡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矩之和等于零。

当物体处于力矩平衡状态时,它将保持静止或者维持恒定的角速度。

在力矩的平衡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1. 力矩的定义与计算:力矩是力关于某一点产生的转动效应。

力矩的计算公式为力乘以力臂的长度,力臂是力与转轴之间的垂直距离。

2. 平衡条件:力矩平衡要求力矩的和为零,即要满足力矩的平衡条件。

对于一个物体,力矩的平衡条件可以描述为:顺时针力矩之和等于逆时针力矩之和。

3.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力矩平衡的重要原理之一。

它指出,在平衡条件下,两个力矩之间的比例等于它们所施加的力的比例,即力矩相等。

三、重心和稳定性重心是指物体的质心位置,它是物体各部分质量均匀分布时的平衡点。

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的重心必须处于支撑它的支点上。

稳定性是指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对于微小扰动的抵抗程度。

物理力和物体平衡的知识点高中

物理力和物体平衡的知识点高中

物理力和物体平衡的知识点高中物理力和物体平衡的知识点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作形变和改植物体的运动形状(即发生减速度)的缘由.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发生的.[留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发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外表左近,可以以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外表G=mg,离空中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局部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发生缘由:由于发作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向而发生的.(2)发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惹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作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状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状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发生压力,又可发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普通状况下应依据物体的运动形状,应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制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自身要素有关,单位是N/m.4.物理考点摩擦力(1)发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润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向(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向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反也可以相反.(3)判别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定法:首先假定两物体接触面润滑,这时假定两物体不发作相对运动,那么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向,也没有静摩擦力;假定两物体发作相对运动,那么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向,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向的方向跟假定接触面润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然后依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向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依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别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依据各自的规律去剖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应用公式f=μFN停止计算,其中F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能够和重力有关.或许依据物体的运动形状,应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max之间变化,普通应依据物体的运动形状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剖析(1)确定所研讨的物体,剖析周围物体对它发生的作用,不要剖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以为经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讨对象上.(2)按〝性质力〞的顺序剖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剖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杂重复剖析.(3)假设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定法剖析.先假定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讨的物体会发作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干满足给定的运动形状.6.物理考点力的分解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假设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发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发生的效果相反,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分解与分解的基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那么.(3)力的分解: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分解.共点的两个力(F1和F2)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4)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分解互为逆运算).在实践效果中,通常将力按力发生的实践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效果的研讨,在很多效果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中心考点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形状:物体坚持匀速直线运动或运动叫平衡形状,是减速度等于零的形状.(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假定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效果,那么平衡条件应为:∑Fx=0,∑Fy=0.(4)处置平衡效果的常用方法:隔离法、全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高中物理-专题一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

高中物理-专题一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

第1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 专题复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 高考命题方向 1.本讲主要解决力学和电学中的受力分析和共点力的平衡问题,涉及的力主要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和磁场力等。

2.掌握力的合成法和分解法、整体法与隔离法、解析法和图解法等的应用。

科学思维:用“整体和隔离”的思维研究物体的受力。

科学推理:在动态变化中分析力的变化。

高考以生活中实际物体的受力情景为依托,进行模型化受力分析。

主要题型:受力分析;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静态平衡问题;动态平衡问题;电学中的平衡问题。

一、五种力的理解1.弹力 (1)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可由胡克定律F =kx 计算;一般情况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可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

(2)方向:一般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形变恢复的方向;绳的拉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摩擦力(1)大小: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具体值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或平衡条件来求解。

(2)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电场力(1)大小:F =qE 。

若为匀强电场,电场力则为恒力;若为非匀强电场,电场力则与电荷所处的位置有关。

点电荷间的库仑力F =k q 1q 2r 2。

(2)方向:正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一致,负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

4.安培力(1)大小:F =BIL ,此式只适用于B ⊥I 的情况,且L 是导线的有效长度,当B∥I时,F=0。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垂直于B、I决定的平面。

5.洛伦兹力(1)大小:F=q v B,此式只适用于B⊥v的情况。

当B∥v时,F=0。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垂直于B、v决定的平面,洛伦兹力不做功。

二、共点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条件:F合=0或F x=0,F y=0。

高考物理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

高考物理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

高考物理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高考物理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能够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截了当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依照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能够相同也能够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同时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依照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依照二力平衡条件能够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力与平衡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我们理解物体静止与运动的基础。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中涉及的力与平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的概念与性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静止或运动)或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它具有方向和大小两个性质。

力的大小可以通过测力计测量,力的方向可以通过箭头表示。

力的合成可以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法则来求解。

二、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1. 接触力:指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推、拉、摩擦力等。

2. 非接触力:指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三、力的效果:平衡与不平衡力1. 平衡状态:当物体受到一组力的作用时,如果合外力为零,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平衡状态又可分为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

- 静力平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合外力和合力矩都为零。

- 动力平衡:物体以匀速直线运动,合外力不为零,但合力矩为零。

2. 不平衡状态:当物体受到一组力的作用时,如果合外力不为零,则物体处于不平衡状态。

不平衡状态下,物体会发生加速度的改变,即产生运动。

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使用力的合成原理求得合力。

力的合成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法则来计算。

2. 力的分解:当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时,可使用力的分解原理将合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力的分解可以通过三角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计算。

五、力的平衡条件: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合外力作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 = ma,其中F为合外力,m为物体质量,a为物体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物理必修一力的平衡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力的平衡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力的平衡知识点
在物理必修一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平衡指的是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状态。

以下是关于力的平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力的平衡条件:对一个物体来说,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即ΣF=0,其中Σ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矢量和。

2. 力的平衡的效果:当一个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平衡力的概念:在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那么存在一个平衡力,其大小与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其他力的大小与方向完全相反,从而使物体保持平衡。

4.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力的平衡的一个重要原理。

根据杠杆原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力的力矩之和为零。

力矩可以用公式M = F*d表示,其中M表示力矩,F表示力的大小,d表示力的作用点到转轴的距离。

5. 平衡力的示意图:在力的平衡问题中,通常使用示意图来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6. 平衡力的用途:平衡力可以用于解决物体受力平衡的问题。

通过分析受力情况,可以确定平衡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找到物体达到平衡的条件。

这些是物理必修一中关于力的平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力学原理,并且在解决力的平衡问题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引言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力与平衡是一个基础且重要的知识点。

它是研究物体静止、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基础,并为后续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系统地掌握和理解这一部分内容。

二、力的概念1. 力的定义力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静止或运动),用符号F表示。

2. 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N)。

3.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物体之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例如摩擦力和弹力;非接触力是物体之间不直接接触而产生的力,例如重力和电磁力。

三、平衡的条件1.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将它们合成一个等效力,或者通过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成若干个分力。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指出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3. 平衡的条件物体达到平衡的条件是合力为零,即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这意味着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或者说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四、力的分析与计算1. 力的分解与合成可以利用力的分解与合成的原理,将一个力分解成若干个分力或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等效力,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计算力的作用效果。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加速度与所受力的关系。

它的公式为F=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合外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 弹簧弹力的计算当弹簧被拉伸或压缩时,弹簧的弹力与其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可以根据胡克定律计算弹力的大小。

五、力的平衡与平衡条件1. 合力与力的平衡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合外力为零。

此时,合外力的合力为零,合外力的合力矩为零。

2. 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平衡条件包括合力为零和合力矩为零。

对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可以保证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合力矩为零可以保证物体不会发生转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

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

高中物理必修一复习:力和物体的平衡知识点归纳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归纳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归纳力与平衡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研究物体受到的力及其相互作用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在高一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并了解力与平衡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一、力的概念与分类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体对其他物体或者物体对自身产生的相互作用。

2. 力的分类:力可以按其性质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是物体间直接接触时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是物体间不直接接触时产生的力,如万有引力、电磁力等。

二、平衡条件1. 平衡的定义: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即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2. 平衡的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需要满足两个条件:合力为零、合力矩为零。

合力为零是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合力矩为零是指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矩的矢量和为零。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按顺序依次作用于物体上,也可用向量方法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2. 力的分解:当一个力可以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时,通过向量方法可将该力分解为合理的分力,分力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互垂直的方向。

四、力的作用效果1. 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可能进行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静止。

2. 物体的变形: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可能发生变形,如拉伸、压缩、扭转等。

五、力的量度与测量1. 力的量纲与单位:力的国际单位为牛顿(N),其量纲为米-千克-秒二次方(M·L^2/T^2)。

2. 力的测量方法:常用的力的测量方法包括弹簧测力计、天平、力传感器等。

六、力的平衡与分析1. 力的平衡: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可以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力的分析,求解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分析:通过绘制力的示意图、建立方程组等方法,可以对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进行分析。

物理必修一力的平衡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力的平衡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力的平衡知识点物理必修一力的平衡知识点1、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①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②平衡条件:合力为零,亦即F合=0或∑Fx=0,∑Fy=0a、二力平衡:这两个共点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b、三力平衡:这三个共点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内,且其中任何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即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平衡c、若物体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通常可采用正交分解,必有:F合x=F1x+F2x+………+Fnx=0F合y=F1y+F2y+………+Fny=0(按接触面分解或按运动方向分解)③平衡条件的推论:(ⅰ)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所受的某一个力与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ⅱ)当三个共点力作用在物体(质点)上处于平衡时,三个力的矢量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按同一环绕方向.3、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时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

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

临界问题的分析方法:极限分析法:通过恰当地选取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极大〞、“极小〞、“极左〞、“极右〞)从而把比较隐蔽的临界现象(“各种可能性〞)暴露出来,便于解答。

易错现象:(1)不能灵活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2)不注意动态平衡中边界条件的约束;(3)不能正确制定临界条件。

学好物理有哪些窍门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

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

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

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力和物体的平衡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力和物体的平衡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力和物体的平衡这篇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力和物体的平衡是查字典物理网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高一物理知识点力和物体的平衡

高一物理知识点力和物体的平衡

高一物理知识点力和物体的平衡精品学习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物理知识点:力和物体的平衡,供大家参考学习。

更多各科知识点请关注新。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

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

力的平衡高一物理力学平衡知识的引导与巩固

力的平衡高一物理力学平衡知识的引导与巩固

力的平衡高一物理力学平衡知识的引导与巩固力的平衡是物理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涉及到物体所受到的各个力相互之间的平衡关系。

在高一物理力学学习中,了解和掌握力的平衡原理对于学生打下坚实的物理基础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力的平衡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如何巩固和应用这一知识。

一、力的平衡的基本概念1. 力的平衡定义力的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到的所有力的合力为零的状态。

当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力的作用点力的作用点是力的作用施力物体的具体位置。

在力的平衡中,各个力的作用点必须重合或在同一直线上。

3. 力的大小和方向在力的平衡中,各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必须满足力的平衡条件。

力的平衡条件包括大小平衡条件和方向平衡条件。

二、力的平衡的原理1. 共点力的平衡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点物体上时,它们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

共点力的平衡是力的平衡中最基本的情况。

2. 不共点力的平衡当多个力不作用于同一点物体上时,为了使物体处于力的平衡,我们需要分析得出力的平衡方程。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力的平衡方程。

通过解力的平衡方程,我们可以求解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巩固力的平衡知识的方法1. 理论知识的学习巩固力的平衡知识的首要任务是对力的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深入理解。

可以通过查阅教科书、参考资料来学习相关的物理理论知识。

建议学生多做笔记,总结重要概念和公式,形成自己的学习材料。

2. 实验操作的实践力的平衡的知识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和巩固。

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力的平衡实验,例如测量物体在平悬状态下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亲自体验和理解力的平衡的原理。

3. 计算问题的解答力的平衡的知识还需要通过解答计算问题来巩固。

学生可以找一些与力的平衡相关的习题进行解答,并对解答过程进行仔细分析和总结。

可以找一些考试试题或者教辅材料来进行练习,提高解题的能力。

四、力的平衡的应用1. 确定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平衡的知识可以应用于确定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总结力与平衡是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对于高一阶段的学生来说,掌握力与平衡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一物理力与平衡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力的概念与分类1.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是导致物体发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方向由箭头表示。

1.2 力的分类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大类。

- 接触力:是物体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

- 非接触力:是物体间没有直接接触,但可以相互作用的力,如重力、电磁力等。

二、力的平衡2.1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则是指一个力被拆分为多个分力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是力学中常用的方法,可以简化问题的求解。

2.2 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力合力为零。

平衡可分为静平衡和动平衡两种情况。

- 静平衡:物体在平衡状态下保持静止。

- 动平衡:物体在平衡状态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三、力的图示与分析3.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对作用力作出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2 自由体图自由体图是描述物体受力情况的图示,将物体剥离出自由体,并画出受力的箭头,有助于分析物体受到的力和平衡条件。

四、力的应用4.1 物体的静力学问题物体的静力学问题主要涉及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可以通过力的平衡性关系进行求解。

4.2 常见力的应用- 弹力:指物体在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力,如弹簧弹力。

- 摩擦力:指物体间相互接触、相对滑动时产生的阻碍力,有助于物体保持平衡。

- 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决定了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平衡与不平衡。

五、力矩与力的杠杆原理5.1 力矩的概念力矩是描述力对物体旋转影响的物理量,是力与力臂的乘积,用牛顿·米(N·m)作单位。

5.2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指在杠杆上受力的关系,其核心是力矩的平衡条件。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复习提纲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复习提纲

高一物理力与平衡复习提纲知识结构力的概念会画力图示力三种常见力会做受力分析解决平衡问题平行四边形定则会对力进行合成和分解一、常见的力(一)、力的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受力物体必有施力物体,反之亦然.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力的三个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这种方法叫做力的图示.3.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二)、重力1.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mg,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3.方向:竖直向下.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的位置跟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三)、弹力1.产生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或发生形变).2.方向: (1)绳子的拉力的方向沿绳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2)接触面的压力或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3.大小: (1)弹簧的弹力:在弹性限度内,可由胡克定律求出.胡克定律表达式F=kx。

(2)非弹簧的弹力,一般可由牛顿定律或平衡条件求出。

(四)、摩擦力1(1)接触面粗糙;(2)两物体直接接触并相互挤压(有弹力);(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2(1)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故其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2)静摩擦力的方向是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通常可以用“假设法”来判断.假设没有摩擦力,看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如何,它就是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3.摩擦力的大小(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由公式F=µFN来计算,式中FN是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是动摩擦因数,数值由材料和接触面的情况来决定.(2)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可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求解,其大小介于0到最大静摩擦力Fm之间. (五)、受力分析1.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1)首先要明确研究对象(特别是对有多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往往起着决定作用). (2)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受力分析.一般可先分析场力,如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然后分析接触力,分析接触力时,要先分析弹力,在有弹力的接触面上,再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在受力分析的过程中,要边分析边画受力图(养成画受力图的好习惯)2.受力分析时应注意:(1)不要把研究对象的受力与其他物体的受力混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 “力 物体的平衡”复习提纲一、力的分类1.按性质分: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2.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二、弹力1.弹力的方向⑴压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⑵绳对物体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收缩的方向。

⑶杆对物体的弹力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如果轻杆只有两个端点受力,则力的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

2.弹力的大小对形变比较明显的弹簧、橡皮条等物体,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

⑴胡克定律可表示为(在弹性限度内):F=kx ,还可以表示成ΔF=kΔx ,既弹簧弹力的改变量和弹簧形变量的改变量成正比。

⑵“硬”弹簧,是指弹簧的k 值大。

(同样的力F 作用下形变量Δx 小) 【例题1】下表是某同学为探索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所测得的几组数据:弹力F /N 0.5 1.0 1.5 2.0 2.5 弹簧伸长x /cm2.65.06.89.812.4(1)请你在图中的坐标线上作出F —x 图象; (2)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x 用m 做单位) (3)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解析:(1)根据图中数据描点,按照图中各点的分布与走向,应作出一条直线,使直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这样可以减小偶然误差,如图所示. (2)设直线的斜率为k ,由数学知识知:F =k x (直线过原点),在直线上取一点如(10,2),代入上式得k =20N/m ,所以函数表达式为: F =20x , x 单位:m. (3)式中常数即图线斜率k =xF∆∆,表示使弹簧形变一个单位长度时弹簧的弹力,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三、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大小⑴在接触力中,必须先分析弹力,再分析摩擦力。

⑵只有滑动摩擦力才能用公式F=μF N ,其中的F N 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 。

2.静摩擦力大小⑴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μF N 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即F m =μF N⑵静摩擦力的大小要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确定,其可能的取值范围是 0<F f ≤F m3.摩擦力方向⑴摩擦力方向和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⑵通常情况下摩擦力方向可能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作为动力),可能和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作为阻力)。

无明显形变的弹力和静摩擦力都是被动力。

就是说:弹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无法由计算公式直接得出,而是由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共同决定的。

【思考】1. 相对运动和运动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2.压力F N 的值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吗?请举例说明。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吗?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相对运动的速度有关吗?5. 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6.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吗?7.运动的物体能受到静摩擦力吗?【例题2】质量为2 kg 的物体放在水平地板上,用一轻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物体刚开始运动时,弹簧伸长了3 cm ,当拉着物体匀速前进时,弹簧伸长2 cm ,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200 N/m (g =10 N/kg ),求:(1)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多少?(2)物体和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解析:(1)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胡克定律,F=k x ,当弹簧伸长3 cm 时,弹簧的拉力为6 N ;弹簧伸长2 cm 时,弹簧的拉力为4 N.再由平衡的知识,可得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6 N.(2)滑动摩擦力为F f =4 N ,正压力F N =G =20 N ,所以动摩擦因数μ=F f /F N =0.2【例题3】如图,轻弹簧左端固定在竖直墙上,右端和木块相连,静止时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弹力大小是5N ,已知木块和水平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f m =6N 。

现对木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右逐渐增大的拉力F 。

当F 逐渐增大,直到木块开始滑动的过程中,弹簧对木块的弹力和水平面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方向各是如何变化的?解:加拉力F 前,弹簧对木块弹力5N ,向左,水平面对木块静摩擦力5N ,向右。

加F 后,只要木块不动,弹簧形变量就不变,因此弹力大小和方向就都不变;水平面对木块静摩擦力先是向右的,大小逐渐减小到零,F 超过5N 后,摩擦力方向变为向左,大小逐渐增大到6N 。

拉力F 超过11N 后,木块开始滑动。

【针对训练】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擦力的大小一定与正压力成正比 B. 摩擦力都是阻碍物体运动的C. 弹力和摩擦力总是同时出现的D. 两物体间的弹力消失,摩擦力一定消失2.关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滑动摩擦力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B. 滑动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C.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有时同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D. 滑动摩擦力总是与接触面平行3.一辆汽车停在水平地面上,一个人用水平力推车,但车仍然静止,表明( ) A. 推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小B. 推力越大,静摩擦力越大,推力与静摩擦力平衡C. 推力大小变化时,静摩擦力大小不变D. 推力小于静摩擦力4.如图2所示,用水平力F 将重为G 的木块压在竖直墙上使木块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由木块静止可知F=GB. 由木块静止可知F ﹤GC. 若F 增大,则墙与木块间静摩擦力也增大。

D. 若F 增大,则墙对木块的弹力增大 5.如图所示的两种情况中,当不挂小桶时摩擦力物块受摩擦力怎样?当挂上沙桶后逐渐向桶中加沙子,物块仍静止,摩擦力会怎样变化?答:(1)图甲中A 物体:不挂小桶时摩擦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挂上沙桶后逐渐加沙子,物块仍静止,摩擦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B 物体:不挂小桶时摩擦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挂上沙桶后逐渐加沙子,物块仍静止,摩擦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如图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块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则斜面作用于物块的静摩擦力的( )A .方向可能沿斜面向上B .方向一定沿斜面向下C .大小可能等于零D .大小可能等于F 7.关于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接触面间有摩擦力就一定有弹力 B .接触面间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 C .摩擦力的大小总是与弹力的大小成正比 D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F沙子图 甲子图 乙AB8.如图5所示,一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力F=2N的作用,由于水平面粗糙,力F没有推动物体,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的合力为2NB.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大于推力C.物体运动趋势的方向为水平向右D.物体所受合力为零9.关于滑动摩擦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支持面上的滑动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也一定越大;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支持面的滑动方向相反;C.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D.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10.如图6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受到三个力F1、F2和摩擦力作用,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其中F1=10N、F2=2N.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力为()A.10N,方向向左B.6N,方向向右C.2N,方向向左左D.零11.木块A、B分别重50N和60N,它们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5,夹在A、B之间的轻弹簧被压缩了2cm,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00N/m.系统置于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现用F=1N的水平拉力作用在木块B上,如图所示,力F作用后()A.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2.5N;B.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为11.5NC.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为9N;D.木块B所受摩擦力大小为7N12.两物体的重力都为10N,各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3.A、B两物体同时受到F=1N的两个水平力的作用,如图8所示,那么A对B、B对地的摩擦力分别等于( )A.2N,0N B.1N,0NC.1N,1N D.3N,6N13.如图,重20N的木块P 放在水平的木板上,向左抽动木板时木块P 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测力计的指针指在4N处。

则⑴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⑵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多大?v板PFABF图8F2F1图 6AF图514.如图所示,一个木块A 放在长木板B 上,长木板B 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恒力F 作用下,长木板B 以速度v 匀速运动,水平的弹簧秤的示数为T 。

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TB .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TC .若长木板B 以2v 的速度匀速运动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TD .若用2F 的力作用在长木板B 上,木块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等于T15.如图7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A 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B 上滑行,长木板B 放在水平地面上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若B 与地面间的摩擦因数为μ1 ,木块A 与长木板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

则长木板B 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 ( )A .μ1MgB .μ1(M+m )gC .μ2mgD .μ1Mg +μ2mg 16.如图8所示,质量为M 的木板置于水平桌面上,现用水平力F 使小木块在木板上滑行,木板保持静止状态。

所有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则桌面对木板的摩擦力大小等于 ( )A .FB .μmgC .3μmgD .4μmg17.如图9所示,粗糙的水平面上叠放着A 和B 两个物体,A 和B 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 拉B ,而B 仍保持静止,则此时( )A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F . B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C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零.D .B 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 和A 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18.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质量M=5kg 的木块右端有一水平绳,通过定滑轮挂一质量m=2kg 的沙桶,木块在恒力F 作用下向左匀速运动。

已知动摩擦因数为0.2,重力加速度取10m/s 2。

求F 的大小。

19.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块重为G A =20N 的木块,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A μ=0.4,则使这块木块沿桌面作匀速运动时的水平拉力F 为 N ;如果再在木块A 上加一块重为G B =10N 的木块B ,B 与A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B μ=0.2,那么当A 、B 两木块一起沿桌面匀速滑动时,对木块A 的水平拉力应为 N ;此时木块B 受到木块A 的摩擦力为 N.FA B 图9vA B 图 7TF BA FmM 图 8 沙桶Fvv20. 如图10所示,物体A 重40牛,物体B 重20牛,A 与B ,A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