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代山水画
宋代山水画中的道家思想探析
宋代山水画中的道家思想探析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很多的特点和特色,其中就包含着一定的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在宋代山水画中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道家思想追求自然和谐。
道家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主张顺应自然而生活。
在宋代山水画中,艺术家通过对水、山、云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了山水景观的真实和谐之美。
南宋画家范宽的作品《溪山行旅图卷》,画中有流水、群山、硕果等自然景观,画家通过写实的手法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山水自然界的和谐一体,传达了道家追求自然和谐的思想。
道家思想追求虚静无为。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即通过放弃身心的杂念和欲望,达到虚静无为的境界。
在宋代山水画中,艺术家通过刻画寂静、宁静的山水景象,表达了道家崇尚虚静无为的理念。
南宋画家李唐的作品《泰山图轴》,画中泰山宁静高峻,山风吹拂,景象清净宁和,给人一种虚静无为的感觉。
这种情趣和精神境界正是道家追求虚静无为的表现。
道家思想追求超脱尘世。
道家思想强调超脱尘世的境界,主张离开纷杂红尘,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在。
在宋代山水画中,许多艺术家常常通过刻画边远僻静的山水景象来表达超脱尘世的意境。
南宋画家范宽的作品《溪山行旅图卷》中,画家通过描绘山中的清溪和僻静的村落,展现了远离纷杂尘世的境界,传递了道家超脱尘世的思想。
道家思想追求自然奥秘。
道家思想主张探索自然的奥秘,追求自然的本真和道的真理。
在宋代山水画中,艺术家通过表现山水的特点和变化,探索自然的奥秘,表达道家追求自然奥秘的思想。
北宋画家范宽的作品《游春山水图卷》,画中山水山岗众多,各种形态的山石随处可见,画家通过不同的线条和笔墨运用,表现出山水的变化和奇妙,传达了道家对自然奥秘的探索。
宋代山水画中体现了一定的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在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追求和谐、虚静无为、超脱尘世、探索自然奥秘的境界。
在宋代山水画中,艺术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富有艺术感染力,传达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和价值观念。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宋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特别是在山水画的发展方面。
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拥有着较高的艺术性与价值。
以下是宋代山水画的主要艺术特点:1. 国风化与文人主义宋代山水画强调国风化和文人主义,注重表现人文情怀、哲理思考等内在感悟。
不再只追求客观景物的真实写照,而是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融入作品中。
这使得宋代山水画具有较为深邃和富有思想性的特点。
2. 淡雅传神与空灵意境宋代山水画通常采用淡雅色彩,倾向于用轻柔而含蓄的笔墨来描绘景物。
由于线条简洁、笔触细腻而流畅,在表现气象、纹理和光影效果上非常出色。
此外,通过运用拟声法和写意手法,宋代山水画家能够迅速捕捉并准确表现自然界的变化,创造出空灵、深远的意境。
3. 以山为主题的独特表现与前代绘画相比,宋代山水画更加突出对山的描绘。
宋代画家普遍具有对山水景观的情感和理解,他们通过笔墨技巧将山峦的形态、纹理和远近透视表达得十分生动而精准。
同时,还注重通过巧妙运用负空间和留白来创造出景深感,并加强对气势、奇幻与平衡的表现。
4. 钩法与枯法的运用钩法和枯法是宋代山水画中常见的特色技法。
钩法主要是运用顿挫起伏的笔触来勾勒物象轮廓线条,使得画面更具张力和动感;枯法则强调利用干笔、断形或断句等手法来简洁地表现景物之美。
这两种技法的巧妙运用赋予了宋代山水画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魅力。
5. 追求“风骨”的产生宋代山水画家追求作品所展示出来的文人风骨,注重个人情感与思想的表达。
这种追求体现了审美上的超越,使得宋代山水画成为一种具有独立人格和内涵的艺术形式。
总之,宋代山水画以其淡雅、含蓄的笔墨风格、对自然景物精准而生动的描绘、以及富有文人情怀和哲理意蕴等特点,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宋朝山水画的特点
宋朝山水画的特点
宋朝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时期,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以写实主义为基础,追求真实性和自然性。
宋代山水画家注
重表现自然景色的真实细节和气氛,尽可能地还原自然界的真实面貌,呈现出自然的神韵和气息。
2. 手法多样,颜色鲜艳,色彩丰富。
宋代山水画家运用各种手法,如皴、点、染、描、挂等,使画面具有丰富的层次和纹理感。
同时,他们使用鲜艳明亮的颜料,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3. 重视意境,注重意蕴和情感表达。
宋代山水画家注重表达画
面所蕴含的文化、哲学和情感内涵,追求意境的深远和情感的抒发,使山水画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意义。
4. 突出人文色彩,注重人物形象塑造。
宋代山水画中,人物形
象的塑造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画家们注重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和形态塑造,使人物成为画面的重要元素。
总之,宋代山水画在继承唐代山水画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表现自然的真实和意蕴的深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 -。
浅析南宋山水画的构图形式
点缀 参 考 文 献 : 局, 目的是通 过 画面带给观 众视 觉上 的层 山和天 空。 同时为弥 补左侧 的 空虚 , 使 画面静 中有 动 , 富有 诗 [ 1 ] 吴 守 明. 山水 画构 图. 河北 美 术 出版 社 , 次 感 。如 , 宋 代 名 家 郭 熙 所 作 的 山水 画《 早 了三 四艘 小 船 ,
表现 出了一种 水气弥漫的意境。 是 山水 画创作 的第 一要素。组织画面上 的 是 非 常典 型 的取 景 半边 创 作 的水 墨 山水 分协调 , 画 面 左边 描 绘 的是 老 松 悬崖 , 有 两 个 人 5 . 特 写 式 构 图 统一 关系 , 既不 能太散 , 也 不能过 于拥挤 , 画, 物对 坐在 下边 的大石上 , 而画面 的右 边则 特 写式构 图, 指选取 自然景观 的局部 构 图要体现人们 的审美 心理。南宋 山水 画 整幅画 进行 描绘 , 一般 用特 写式构 图表现 一些 江 的构 图方 式在 画面 中起 到 了突 出主体 的作 是用寥 寥数 笔组成 的淡淡 的远 山 , 的重 点描绘 放在 了左边 , 右边 大部分 是 空 南的小风 景 , 主要 目的是表 现物体 最有特 用, 增 强 了画面整体 带给人的艺术感受。
左上 角用 淡 墨 化( 边 角 式构 图, 主 要特 点是近 景 多偏 于 江面上 只 出现 了一只 小舟 , 下篇 ) . 上海艺术家, 2 0 0 6 ( 3 ) . 轻轻皴 出了丛 树 的形 态 , 在 画面 的最 上方 角, 细致 刻 画 ; 远景简练清淡, 概 括 整 [ 6 ] 邹安刚. 两 宋 山水 画 图 形样 式 与造 境 的 关 体 。 明代 曹 昭 形 容 这 种 构 图特 点说 : “ 或 峭 有淡淡的 山显现。这种构 图最易表达 出平 系. 晋 中学院学报 , 2 0 0 8 ( 4 ) .
浅析宋人山水的历史成就
浅析宋人山水的历史成就宋代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一座丰碑,具有较高的历史成就。
宋代山水画家以其精湛的技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宋代山水画在传承和发展唐代山水画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画风。
在宋代,山水画开始逐渐从文人雅士的专属画种,转向了大众化的绘画形式。
宋代山水画家们意识到通过画山水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境界,给予观者以心灵的洗礼。
宋代山水画注重表现画家内心的思想感受,画家的个性和情感也随之成为画作中重要的一部分。
宋代山水画注重对自然的准确描绘,同时又通过意境和构图来表达绘画家自己的主观感受。
宋代山水画在技法上取得了重要突破。
宋代山水画家通过运用重彩法和写意法,使山水画的表现力更为丰富多样。
重彩法使画家能够描绘出真实的形象和色彩,使山水画更具有立体感和生活气息。
而写意法则更注重表达画家所见所感的主观感受。
通过这两种不同的技法结合,宋代山水画家们能够更加贴近自然,创造出更富有想象力和独特美感的画作。
宋代山水画家们还注重在画中加入人物和建筑物,使作品更加丰满和具有故事性。
宋代山水画的画面构图更加复杂多样,注重空间的运用和变化,使人们在观看时可以更好地体验到山水的广阔和壮丽。
宋代山水画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宋代山水画的发展为后世的山水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在宋代山水画家的努力下,山水画从表面的描绘转向了深层次的思考,从传统的艺术规范中解放出来,使山水画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宋代山水画开创了后来山水画的新篇章,为中国山水画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巧,成为中国山水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宋代山水画家们在绘画技法、创作态度和意境表达上不断创新,为后世的山水画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宋代山水画具有重要的历史成就,并对后世的山水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宋元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山水画艺术的成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和成就。
宋元山水画在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上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艺术成就1.笔墨精湛。
宋元时期的山水画注重写意与意境的把握,具有细腻、规矩、工整、平润、绵和、洒脱等笔墨特点,带有自然流畅的气息,以及极富表现力的主题内容。
2.画面灵动。
宋元山水画注重画面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画面灵动自然,富有生命感和韵律感,有时简单明了,有时则繁富细腻,这种自然流畅的特点也是其一大艺术上的成就。
3.主题丰富。
宋元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曾经涵盖了中国的山水、湖泊、江河、关隘、大峡谷、峰岭、典型的风俗、史诗、神话等各种特征,极富野趣,是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二、审美特征1.追求自然真实。
宋元山水画十分追求自然真实,艺术家们在写生和创作中,常常选择真正的自然景观为蓝本,以求达到最大的真实感和艺术表现力。
其作品和中国传统风俗的卓越、神韵和稳定的审美特征,是中国艺术史上一大特色。
2.强调艺术感受。
宋元山水画着重强调艺术感受一种浪漫、抒情、格调的审美感受,旨在达到审美艺术的境界,让人在观赏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和谐。
3.注重个性表现。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家们注重个性表现,他们在不同的主题和题材上,都以独到的观察、认识和创作技巧,表现出了自己独具个性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也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综上所述,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都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文化特征,无论是在笔墨上仍是在创作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绝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宋代山水的发展与艺术特点
宋代山水的发展与艺术特点宋代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在宋代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点。
宋代山水画家以继承唐代以来的传统为基础,但又有所突破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
本文将详细探讨宋代山水画的发展与艺术特点。
宋代山水画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北宋和南宋。
在北宋时期,由于战乱频繁,艺术家们的表现主题大多是田园风光和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
他们注重揭示自然景物的美,追求真实感和细腻的描绘技法。
代表性画家有李成、郭熙和荆浩等人。
他们的作品以线条细密、色彩温和、构图平衡为特点,给人一种恬静、宁静的感觉。
到了南宋时期,艺术家们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并将它反映在山水画中。
他们通过山水画表达对社会变迁和政治环境的观察和思考。
南宋山水画的代表性人物是范宽、松岛堂、文同等人。
他们的作品注重表现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他们在绘画中运用了更多的人物形象,增加了作品的感情和情绪。
此外,南宋山水画还注重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透视效果,使作品更具立体感。
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宋代山水画都有一些共同的艺术特点。
首先,宋代山水画无论是线条还是色彩都更加细腻、渲染更加富有层次感。
其次,宋代山水画作品注重画面的平衡和谐,追求整体的美感。
同时,它们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真实描绘,力求将自然的壮丽和恬静以及人类活动与之融合在一起。
此外,宋代山水画注重空间布局,强调远近、上下和左右的对比。
这种空间感的表现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还使观者能够更好地进入画中,体验其中的景物美和情感。
总的来说,宋代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绘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流派,它在表现自然景观和社会现实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创新。
其独特的艺术特点使其成为了后世山水画发展的重要起点和借鉴对象。
通过对宋代山水画的研究和欣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绘画的演变和发展,并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和表达。
浅析宋代山水画的特点(一)
浅析宋代山水画的特点(一)宋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
宋太祖推翻了唐末五代之战乱,而独得天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偃武修文,革新图治;到了太宗、真宗,又奖励文艺,人士蔚起,所以宋代有三百年的昌运盛世,这一时期宫廷美术全盛,画院规模齐备,名家层出不穷,佳作硕果累累。
画坛上山水画最为突出,水墨格法空前发展,各种技法日趋完善,完全脱离了隋唐以来“先勾后填”之法,出现了讲究笔墨韵味的皴、擦、点、染等技法程式,山水画造景重造化、重理性,院体格法法度赅备,审美特色由政教、宗教精神逐渐转向人文精神,这一时期美学著述独到、艺术思潮活跃、绘画作品精湛,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源头。
一宋代院体山水画重理法、重质趣、重写实。
早期山水画“水不容泛”“人大于山”,到了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已有所发展,画中有符合自然规律的山水营造特点,空间处理得当,峰峦参差有致,树木、山石、屋宇处理合度。
五代画家荆浩隐居太行山,对自然山川真情感悟,总结了一系列规律,他在《笔法记》中说:“凡树万本,方如其真”“搜妙创真”,他的创作观念对“北宋三家”、郭熙画派及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画派山水画影响极大。
山水画中的“皴法”的初时是为了忠实地模拟对象而发明的,北宋诸家在“搜妙创真”的影响下,不同地域的不同画家与画派创立了不同的“皴法”:董源创立了不同于荆浩“小斧劈皴”而更适宜表现江南山质的“披麻皴”;李成既不同于荆关,也不同于董巨,根据齐鲁地域山貌的特点而创立了“卷云皴”;范宽则以直笔短线刻画关陕高山巨石之风貌而创立了“雨点皴”;郭熙师法李成,但在创作中比李成更多真意,将其画法发扬广大,也成为北宋一大画派;二米得董巨山水启发,不同凡俗,创立了“米点皴”。
他们群星列阵,穷极造化,对现实生活、现实感情的关注取代了对宗教迷恋与虚幻天国的向往,他们注重“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深厚,势伏雄强,”致使宋代山水画:构图大势逼人,笔墨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
浅析宋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础 以打造众多 的休 闲设施。等等这些 为宋代休 闲文化的兴起有
着 巨 大 的影 响 。
辟总结 , 不但说明了山水 画的构 图法则与变化 , 也说明 了从不 同
入 地 体 悟 宋代 山 水 画的 神 韵 。
关键词 : 宋代 ; 山水画; 艺 术特 点 中 图分类 号 - J 2 0 5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4 ) 3 6 — 0 0 6 8 — 0 2
一
、
时代背景
然放达的境界。
( 二) 推 崇休 闲 文 化 宋 朝 通 过 一 系 列 改 革 ,其 内 部 环 境 和 外 部 环 境 相 对 稳 定 ,
另外 , 与这种繁盛的民间艺术相 比 , 宫廷艺术显得较为萎靡 不振 , 其风格也逐渐向世俗 化发展 。 所以宋 代的书画艺术 总体上
有着平民化、 世俗化和商品化 的趋势 。
高度的艺术化 , 人们越来越 讲究衣食住行 的质量 , 这些共 同激发 了艺术家们的创作灵感 , 为他们提供 了丰富的创作材料。 而宋代 的这种休闲的追求 是一种超然于物外的境界 ,不再拘泥于休 闲
随着这种休 闲文化 的高度发展 ,宋代人民的 1 3常生活有着
角度来观察 同一对象 的透视现象与空间感 。体 现了宋人作画 的 严谨态度 , 反映 了宋代“ 理性之学” 的影响 。
另外 , 郭熙也提到 : “ 人须 养得胸 中宽快 , 意思悦适 , 如所谓 易直子谅 , 油然之心生 , 则人之笑 啼情状 , 物之尖斜 偃侧 , 自然布
宋代山水画的特点浅析
宋代山水画的特点浅析宋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一个辉煌时期,其中最为杰出的便是山水画。
以胡公虎、郭熙、范宽为代表的宋代山水画家,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通过分析宋代山水画的特点,探究其艺术魅力所在。
一、笔墨渲染的高超技巧宋代山水画家以笔(毛笔)墨渲染山水画,给画面注入大量的生命力和情感色彩,特别是在墨色的运用上。
墨色是山水画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不仅能够处理物象的大小与远近关系,还能够塑造出山水画的气氛。
宋代山水画家工整的筆觸和精湛的技巧,使得墨色变得更加细腻丰富,并且能够表达出更深层次的意境。
二、巧妙运用“余白”处理画面宋代山水画家在画面构图和空间处理上,广泛运用“余白”这一技法。
所谓余白,就是画面上的空白区域,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意境,是同样重要的。
巧妙地利用余白,能够使画面更显得自然、流畅,给人以宽广、恬静的感受。
宋代山水画家在余白处理上,无不体现出一种“虚实相生”的精神,使得画面的意境更为深邃。
三、追求自然真实的意境以上几点都是宋代山水画家用笔入墨所追求的手法,在绘制意境上,他们更注重表现山水自然之美。
他们以观察和领悟自然风貌、形态与轮廓为基础,以确切的实际生活为依据,致力于描绘出一种众生共鉴的自然之美,体现出深厚的生态思想。
通过画笔展现天地之妙,志气之盛,鬼斧神工的神奇山水画,则是他们最鲜明的特点之一。
而这些自然山水在宋代山水画家手中,就成了一道道赏心悦目的美丽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总结以上三点便是几则宋代山水画的特点,笔墨的渲染技巧、余白的处理和自然真实的意境,都透露出他们在创作上的深刻思考和注重细节的态度。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画作在当时的文化艺术界和现在的收藏市场,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透过他们创作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之前的文化历史,以及艺术发展所趋向的道理。
此外,其舒展自由、饱含生命和朦胧意境的表现手法,也流传到现今山水画中,为后来者所学习和继承。
从郭熙的“三远”论来浅析其山水画的特征
从郭熙的“三远”论来浅析其山水画的特征郭熙(1020年-1090年)是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的作品以“三远”论为核心,具有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从郭熙的“三远”论来浅析其山水画的特征。
郭熙提出的“三远”即远近山川的远近,远虚景的远近和远近之间的空间距离。
“远近山川之远”是指把山川的远近感表现得准确、恰到好处,使观者可以感受到山川的辽阔和壮丽。
“远虚景之远”是指在山水画中通过虚实的手法,创造出远虚的空间感,使观者感受到其中的无穷意境。
“远近之间的空间距离”是指山水画中远近之间的疏密关系,通过构图的处理,使观者能够感受到远近之间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郭熙的山水画注重“远近之间的空间距离”的处理。
他通过构图的手法,巧妙地安排山川的远近感,使得观者可以感受到深远的空间距离。
他常常通过在画面中设置近景和远景,或者通过运用大小关系,使远近之间的空间距离变得更加明显。
这种处理方式使得画面具有层次感,使人眼前一亮。
郭熙的山水画强调“远虚景之远”。
他通过运用虚实的手法,创造出山水画中的虚幻空间感。
他常常运用轻淡的水墨渲染远处的山川,使之与近处的山川产生鲜明的对比。
这种处理方式使得观者在欣赏作品时可以产生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有一种恍若隔世的美感。
郭熙的山水画追求自然的真实和个性的表达。
他在山水画中不拘泥于传统的画法和题材,而是以真实的自然为依据,以个人的情感和感受为表达,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作品。
他在山水画中大胆运用水墨的笔触和色彩的搭配,使得作品充满活力和力量。
郭熙的山水画以“三远”论为核心,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对远近的准确表现、远虚景的创造和远近之间的空间距离的处理上。
他的作品注重构图的处理,追求深远的空间感和层次感,同时通过虚实的对比和个性的表达,使得作品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宋代山水画的特点
宋代山水画的特点
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观察和描绘自然。
宋代山水画家注重细节描写和写实,讲究察物半存、揣摩细致,力求在画中表现出自然的真实。
丰满的山石,曲折的河流,婉转的树木,在宋代山水画中表现得十分逼真。
2. 墨色浓郁,勾勒丰富。
宋代山水画家的画风以笔墨浓重,线条明快为主。
他们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轮廓和气息,刻画出深邃的山峰和奔流的江河,并且在用笔技法上,独具匠心。
3. 关注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宋代山水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注重表现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
他们常在山水画中表现诗意,传递情感,善于以画传意,用画解说。
这也使得宋代山水画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4. 重视空间布局和透视效果。
宋代山水画家们在作画中,十分注重空间的布局和透视效果的处理,这些技巧使得画面的空间感和透视感更加强烈,画面更为立体感和场景感。
综上所述,宋代山水画以其细腻、简练、写实而著称,它不仅充分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同时也对后来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十讲 宋代山水画赏析
窠石平远图》 图17 [宋]郭 熙《窠石平远图》 宋郭
《寒林图》郭熙 北宋 寒林图》
郭熙《早春图》 郭熙《早春图》
同时,与郭熙画风相近的另一位画家王诜( 字晋卿, 同时,与郭熙画风相近的另一位画家王诜(1048-1104年),字晋卿,祖 年),字晋卿 籍太原,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之后,娶英宗之女为妻,封驸马都尉。 籍太原,北宋开国功臣王全斌之后,娶英宗之女为妻,封驸马都尉。善书 富收藏,常与苏轼、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文人书画家交往。 画,富收藏,常与苏轼、黄庭坚、米芾、李公麟等文人书画家交往。其山 水清润明快。水墨、丹青俱佳。流传作品有《渔村小雪图》 水清润明快。水墨、丹青俱佳。流传作品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 梦游瀛山图》 王诜《渔村小雪图》 图》、《梦游瀛山图》等。王诜《渔村小雪图》局部
范宽《雪山萧寺图》 范宽《雪山萧寺图》
雪景寒林图》 范 宽 《雪景寒林图》
2.北派山水的集大成者――郭熙 .北派山水的集大成者 郭熙
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生卒不详,约活动于英 郭熙,字淳夫,河南温县人,生卒不详, 神宗、哲宗三朝( 初为御书院艺学, 宗、神宗、哲宗三朝(1064-1110年)。初为御书院艺学, 年)。初为御书院艺学 后为御画院艺学、待诏直长, 后为御画院艺学、待诏直长,在艺术上与关李范三家相媲 他主要继承李成传统,又吸收其他名家之长。 美。他主要继承李成传统,又吸收其他名家之长。他强调 山水画要有诗意,可望可即可游可居, 山水画要有诗意,可望可即可游可居,“不下堂筵而坐穷 泉壑。 发展了积墨法。在工具方面,进行大胆尝试, 泉壑。”发展了积墨法。在工具方面,进行大胆尝试,用 用墨,笔法都有新的尝试和创造。 笔,用墨,笔法都有新的尝试和创造。他的山水取法李成 而自成一格,开创了北宋山水画的新局面。画树挺劲, 而自成一格,开创了北宋山水画的新局面。画树挺劲,枝 头象鹰爪,画山耸拔盘回,折落有势;格局千态万状, 头象鹰爪,画山耸拔盘回,折落有势;格局千态万状,变 化丰富,故被誉为“独步一时” 化丰富,故被誉为“独步一时”。 今存主要作品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幽 今存主要作品有《早春图》 关山春雪图》 谷图》 窠石平远图》 谷图》、《窠石平远图》等。此外经其子郭思整理的理论 著述《林泉高致》 概述了他的创作经验,具有重要价值。 著述《林泉高致》,概述了他的创作经验,具有重要价值。
浅析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美术时空ART EDUCATION RESEARCH通常宋代被认为是我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成熟时期。
在这一时期,山水画的创作思想、构图方法、意境营造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画家在创作中大量运用了仰视、俯视、平视、近视等多元化的视点及相应的构图方法,在山水画中成功营造出了意境之美、写意之美、虚实之美。
由于两宋时期山水画在创作技法、理念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故而被称为我国山水画发展的成熟时期。
一、宋代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早在北宋初期,众多画家便开始注重营造山水画中的意境美,并在南宋时期发展到鼎盛,无论是在思想观念方面还是绘画创作方面,都对后世的山水画的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说的是,宋代的苏轼首次提出诗画一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可谓韵味十足。
在当代的山水画创作中,对意境美的需求更加突出。
当代诸多山水画家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运用自己的笔墨语言,以宋代山水画的意境美为参考依据,把自我的情感融入画面,或直接以虚幻的笔触、变幻的水墨幻化成意境,使当代山水画呈现出多样化的意境美。
二、宋代山水画的写意之美宋代山水的写意之美主要体现在表现技法上。
如,北宋诗画大家苏轼通过学习魏晋画风并与当时流行的诗词融合,首次提出了诗画一家的新观点。
所谓书画一律,并不是简单的在山水画中题词,而是书法与山水画技法的融合。
如,在《木石图》中我们可以发现,苏轼一方面保留了写实的画风,另一方面大量使用了由书法衍变而来的皴法入画,展现了作者对枯树形态的另类认知,运用书法与山水画技法的融合,开创了书画一律的山水画风。
另一位山水画大家米芾,通过观察毛笔蘸墨后与宣纸的自然发散的形态,另辟蹊径开创了泼墨山水的新画风。
如,在《赤壁遗古》中,米芾在画面中运用了多变的笔墨技巧,以水晕的自然发散的轮廓代替了山水固有的轮廓,注重表现墨色在画面中的自然变化,对人物、树木等细节的刻画一笔带过,看似无心实则有意,为宋代山水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对后世文人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特点
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特点
南宋院体山水画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种山水画风格,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构图严谨:南宋院体山水画的构图十分严谨,注重画面布局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通常采用远近法、高远法、层叠法等构图方法,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效果。
2. 笔墨精妙: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笔墨运用十分精妙,注重笔墨的节奏感和线条的质感。
通过不同的笔法和墨色的运用,表现出山水的气势和神韵,使画面更加生动自然。
3. 写实风格:南宋院体山水画注重写实风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刻画,力求表现其真实形态和特点。
同时,在写实的基础上,也注重画面的艺术加工和创作,以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
4. 情感表达:南宋院体山水画注重情感表达,通过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传达出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不仅使画面更加生动感人,也增加了画面的艺术价值。
5. 文化内涵:南宋院体山水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画面所表现的山水景物和意境,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
这种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使南宋院体山水画具有了更加深厚的艺术底蕴和价值。
总之,南宋院体山水画以其严谨的构图、精妙的笔墨、写实的风格、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等特点,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美术鉴赏论文]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
[美术鉴赏论文]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篇一: 美术鉴赏论文《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浅析北宋时期山水画摘要:宋朝延续300多年,其绘画在隋唐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得到发展。
山水画发展到宋代,出现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
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从表现形式和表现方法都更加的多样化,出现了一批有杰出成就的画家,他们以古人为师,以自然为师,以吾心为师,创作了具有丰富审美特色,面貌各异的山水画杰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典范,在美术史上树立了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通过下面对一些主要画家及其作品的介绍,可以了解山水画在北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关键字:山水画表现手法寒林雪景北宋山水画坛在五代的基础上人才辈出,风格技法多彩纷呈,成就突出。
出现了李成、范宽、燕文贵,惠崇等划时代的杰出画家。
范宽得助于终南,太化;高克明“喜游山水间,搜奇访古,穷幽探绝,终日忘归”。
不少山水画家都有自己特色,燕文贵画山水楼观,号“燕家景致”;许道宁擅长寒林,平远,野水,表现山峰峭拔,林木劲硬的风貌。
燕文贵曾在汴梁大街买画,许道宁在汴梁买药时画山水招揽顾客,他们有都与都市世俗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1.李成李成,字咸熙。
擅长画寒林平远之景,在宋初极负盛名,被誉为“古今第一”,但他为人矜持,不轻易为王公贵族作画,因此其画颇为难得。
开封祖国寺附近的宋家药铺门首因有他所画的山水壁画,被誉为“山水宋家”。
李成的山水画以“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而自成一格。
他擅长用幽淡多层次的水墨画平远开旷的景色,世称“惜墨如金”;又以爽利秀润的笔锋画寒林枝杈,俗谓之“蟹爪”。
《情恋萧寺图》《情恋萧寺图》是流传在国外一幅影响较大的传为李成的作品。
此图作为高山峻岭,深沟巨壑,前景突兀巨石,以边平缓,一边峭拔,产生一种体积感和重量感。
岩石的轮廓线,用笔坚实有力,所组成的表面结构具有质感。
中景山涧瀑布飞流直下前景深潭,与远景处一悬瀑形成互相呼应之势。
途中造型曲尽变化的“蟹爪树”,树干枝杈笔法稳健有力,树态展枝摇曳,显得生动活泼。
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宋代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宋代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重要篇章,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
宋代山水画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美,追求意境与情感的表达,强调山水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以下是宋代山水画的一些审美特征:
1. 以写实为基础:宋代山水画以写实为基础,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精确描绘。
画家通过准确的线条、色彩和光影的运用,使作品显得逼真而生动。
他们善于观察大自然,追求真实的表现,以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作所呈现的景物的真实感。
2. 重视构图与布局:宋代山水画非常注重构图和布局的安排。
画家们常常运用“远近”、“高低”、“左右”等构图原则,以创造出和谐平衡的画面效果。
他们追求山水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比例的协调,使整个画面显得平衡而和谐。
3. 追求意境与情感的传达:宋代山水画强调艺术家对自然景物的感悟与情感的表达。
画家们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意境来诠释,使作品具有更加深远的内涵。
在宋代山水画中,山水往往成为表达画家内心情感和意境的媒介。
4. 借鉴以往传统:宋代山水画继承了唐代山水画的传统,并在此基
础上进行发展。
画家们借鉴了唐代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和构图手法,同时加以创新和发展。
他们在技法上更加细腻,构图上更加注重平衡与和谐,使宋代山水画展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总的来说,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价值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真实表现,追求意境和情感的传达,以及构图和布局的平衡与和谐。
这些审美特征使宋代山水画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山水画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山水画美术赏析
宋代山水画美术赏析
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成熟和高峰。
在宋代,山水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技艺和表现形式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以下是对宋代山水画的美术赏析:
1. 构图与布局:宋代山水画的构图讲究层次感和空间感,通过山水的远近、虚实、疏密等手法,创造出深远的空间效果。
画家善于运用“透视法”和“计白当黑”等技法,使得画面层次丰富,有深度。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布局十分精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提炼和取舍,使得画面简洁而富有诗意。
2. 笔墨与线条:宋代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已经相当成熟,画家们运用各种笔法,如“披麻皴”、“斧劈皴”、“云烟皴”等,表现出山石、树木、水流等自然景物的形态和质感。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线条极富表现力,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等变化,表现出景物的动态和生命力。
3. 色彩与调色:宋代山水画的色彩运用十分讲究,画家们善于运用各种色彩,表现出自然景物的丰富多彩。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调色十分精细,画家们通过在墨中加入不同量的水分和颜色,调制出各种深浅、浓淡的色调,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
4. 意境与情感:宋代山水画不仅仅是表现自然景物,更是表达了画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宋代山水画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合一、与天地同呼吸的境界。
同时,宋代山水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
表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总之,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它以其高超的技艺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画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对宋代山水画的赏析,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宋代山水画的风格
宋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山水画的风格可以概括为“静谧、深邃、神秘”,它独特的笔墨运用和艺术表现力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首先,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静谧”风格著称。
宋代画家注重表达大自然的宁静和宁谧,他们通过细腻的笔墨展示了山水之美。
画家们善于使用意境的构建,通过山水与人物的有机结合传达心境。
宋代画家善于用淡墨激发观者的阅读欲望,并通过在草木石块间留出一丝丝的空白,创造出宁静、静谧的氛围。
这种静谧的风格使得宋代山水画达到了画中有画、构图独特的艺术效果。
其次,宋代山水画给人以“深邃”的感觉。
宋代山水画常常以细腻精致的笔触描绘山川河岳,其细节之处仔细考究,线条纤细、错落有致。
画家们善于通过勾勒出山石的曲线、体现江河的卷曲和描绘云雾的卷曲,使得画面充满了变化和神秘感。
宋代山水画的深邃之处还表现在它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
画中山石、植物与人物的结合展现出一种宇宙共鸣的境界,使人产生对宇宙之大和生命之脆弱的思考。
最后,宋代山水画给人以神秘的艺术体验。
宋代画家善于通过意境的塑造,通过细致的纤毫和墨痕的运用,使得画面更富于变幻和美感的层次。
宋代山水画家擅长运用水墨的浓淡变化,通过淡墨点染、拓印等技法,使画面产生出神秘的弥散感和真实的氛围。
这种神秘的艺术体验让人产生对自然之美和绘画之美的赞叹。
总之,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一席之地。
其静谧、深邃、神秘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人们能够在观赏中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妙和深邃之处,对宏大的自然景观进行审美的体验,进而激发人们对生活意义和宇宙美的思考。
宋代山水画的风格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为后世山水画家提供了借鉴和启迪,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深邃的艺术遗产。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宋元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黄金时期,山水画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宋代以前的山水画主要以人物为主,而在宋代,山水画开始脱离了人物,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元代继承了宋代山水画的传统,并且在画面的表现力和内涵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
宋元的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美丽的意境,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宋元时期,山水画家们致力于观察大自然,探索山水的魅力,并且通过绘画表现出来。
他们通过对山石、水流、树木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创造出了许多美丽的山水画作品。
宋代山水画以清新淡雅、简洁写意著称,而元代山水画则更加追求意境的表达和笔墨的丰富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色。
论宋代山水画之美。
宋代山水画以淡雅清新的风格和简洁自然的笔触著称,其代表作品有《千里江山图》、《竹石图》等。
这些作品以山水为主题,通过淡泊清丽的笔触,表现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山水如画的风骨。
宋代山水画家更加注重山水的气韵和意境的表达,他们追求“意在笔先”的创作理念,通过简练的描绘和淡雅的色彩,表现山水的灵气和特殊的韵味。
宋代山水画以其优美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山水画更加注重笔墨的处理和构图的安排,追求画面的简洁明快和意境的深远,给人以清新淡雅的艺术享受。
宋代山水画充分展示了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内涵,为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注入了新的艺术灵魂和时代精神,使得中国山水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影响力。
论元代山水画之美。
元代山水画家们在继承宋代山水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元代山水画凭借其丰富的意境和极富变化的笔墨,呈现出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山水画世界,代表作品有《春江花月夜》、《富春山居图》等。
元代山水画家们通过对山水的观察和感悟,创造出了许多富有禅意的山水画作品,表现出了中国山水画的另一种风貌。
元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气韵和多变的笔墨,展现出丰富的山水画意境和深刻的艺术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宋代山水画【摘要】:中国的山水画发展到宋代,无论在绘画理论或绘画形式上都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它的形成并非偶然,魏晋时期的美学思想和绘画理念为宋代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是传统中国山水画的鼎盛时期,院体画、文人画相互关联,共同并进,名家层出不穷,作品空前繁多,质量高雅精湛.宋代山水画法度森严,百代标程,对元、明、清后世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从空间构想的审美渊源、心灵空间的超越、视觉空间理论的形成等方面对宋代山水画空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对宋代山水画艺术有更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宋代;山水画理论;空间;渊源;绘画理论;发展中国的山水画是用水墨来表现宇宙万物,是通过水墨的形式来体现人对自然物象的情怀和感悟。
在山水画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溶入了传统的文化思想,赋予了山水画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内在生命力,开始以独特的表现形式阐释中国艺术的人文精神。
中国绘画艺术就是在民族文化精神的孕育下,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历经数千年,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展现出了中国艺术独特的魅力。
中国画作为民族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在意识结构,是以儒学的以人为本为基本道德内涵,以追求真善美为道德使命,以道学的“天人合一”及禅学的“梵我合一”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观念,这种美学思想建构了艺术家“象物寄情”、“情景交融”的创作思维模式,通过对自然的感悟而达到了“物我为一、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方面画家们开始探讨山水画的空间布置和绘画形式。
另一方面,通过绘画抒发情感,把绘画作为和自然沟通的一种方式。
一、山水画空间构想的审美渊源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战乱动荡的时代,士族的兴起,对当时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士族在政治、经济方面都享受特殊的权利,他们从事艺术创作,有传世的教养,有充足的时间,又有比较适合于他们要求的生活环境。
所以在这个时期,士大夫画家无不积极参与书画活动,也就在这个时期,艺术思想也异常活跃,各种绘画著录,有条理地记录了他们的痕迹,并为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魏晋时期中国美学出现了深刻的转型。
一般认为,这一时期兴起了玄学,老庄哲学和佛教的流行改变了文化的面貌,“越明教而任自然”成为普遍的追求。
我们可以从《世说新语》中了解到当时人们追崇的人物与春秋时期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形象已大相径庭,当时人们关心的不再是人格的完善,而是人物风采的神韵。
如“时人目王右军,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有人叹王公形貌者,云:“濯濯如春月柳”。
时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怀。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
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
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注:叶朗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68页。
]从以上人物品藻可以看出,魏晋时期的美学风尚,是面向自然,走向自然,回归自然成为普遍追求,因此美学风格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宗白华先生曾经概括:“魏晋时期虽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的时期,但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因而是一个最富于艺术精神的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和陆探微的画,戴逵父子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琴曲),曹植、阮籍、陶潜、谢灵运、鲍照、谢眺的诗,郦道元、杨衔之的写景文,洛阳南朝闳丽的寺院,无不是光芒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
”[注:宗白华著《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77页。
]文与诗的发展为绘画格调品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绘画形式的表达中,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思想正好与东晋时期的文人所追求的品藻精神相吻合,才使山水画成为专门表达人文思想的一种方式。
南朝宋时的画家宗炳(公元372—443年,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精通书法,绘画和音乐,是位隐士。
《宋书》所载:王义恭荐炳于宰相,不就,问其故,答曰:“我棲丘饮壑三十年,岂可于王门折腰为吏耶?”西涉荆巫,南登衡岳,因而结宇衡山,后因病返江陵。
宗炳《画山水序》一文和他的生活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
东晋社会极度动乱,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一起,统治阶级内部相互倾轧,荣辱升迁变化莫测。
多数知识分子也噤若寒蝉,纷纷隐遁山林,谈禅说道,赋诗作画,以求自我解脱。
随着社会的发展,刘宋以后谈玄风气下降,寄情山水的风气大兴,山水诗,山水画也跟着发展起来了。
如梁刘勰所说,“宋初文咏,体有因革,老庄告退,而山水方滋。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所竟也。
”(《文心雕龙•明诗篇》)宗炳和众多的文人一样,终日以琴棋书画为伍,游山玩水、乐而忘归,与世无争、淡薄名利。
宗炳关于山水画“卧游”、“畅神”的思想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的。
宗炳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信奉轮回报应,精神不灭。
他的山水画论融入了老庄之道,和魏晋玄学,一同使人的情感从绘画的空间得到精神的解放。
他在《画山水序》中提出的“道”(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是文章的总纲。
宗炳把山水、含道、圣人放在同一个位置,说明山水通过形神可以表现道,而“道”在山水画中具有“形”、“趣灵”、“媚”的感性和审美特征,它呈现出动态的、取悦身心的、灵妙动人的诗意和魅力。
在山水画中感悟这样的“道”会使人“万趣融其深思”,从而获得巨大的审美快乐。
山水画最高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可以展现审美创造的生机和自然造化之妙理,体验这种妙理是魏晋南北朝文士所向往的最高精神境界。
所谓圣人,按佛教的说法是“断惑证理之人”,是通晓世界规律的智人。
宗炳《明佛论》说:“众心禀圣以成识,其犹众目会日以为见”。
就是说众人只有在圣人的教化下,才能认识事物,就象人们只有借助太阳光才能见到东西一样,太阳一落便成黑暗,什么也看不见了。
故人有所感才能有所见,所谓感者,要当资圣以通,可谓感而后应者也。
宗炳所讲的“道”和老子哲学中的“道”是一致的,指的是玄而又玄的宇宙精神,含道就是包容宇宙的道理,映物就是映照出万物。
宗炳认为,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精神外化的结果,圣人心中包容的道映照出万事万物,贤者以虚静之心回味圣人映照的物象。
自然界并不是完全孤立于人的精神之外的纯客体存在,自然与人之间并不是对立关系,而是物我同一,心物相映。
山水以形媚道,就是山水能以美丽多姿的形貌感性地表现出道的精神,生活中的山石、小溪、树木、小草,经过艺术家感悟而赋予了新的生命,同时也使观者从中体悟到自然的精神和造物的规律,从而得到得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
在绘画表现形式上,宗炳提出“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这不仅是在咫尺之内描绘出千里之景,也是对画面空间气势的总体构思。
比宗炳稍晚的画家王微,在绘画空间设置上同样有着自己的亲身体会,王微山水画的作用是“效异山海”,山水画的创作是“岂独运诸指掌,亦以神明降之,此画之情也”,因此山水画不能像画地图那样“非以案城域,辩方舟,标镇埠,划浸流。
”在山水画刚刚兴起的时候,王微就提出不能摹仿自然,而要以“神明降之”,重视情感在山水画中的作用。
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为了表现意境,王微还提出绘画需要“融灵”,要融进画家独特的情感,表现画家真实的感受。
画家是山水的代言人,绘画要表现出“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的精神境界。
画家为外在对象所感动,将感动的心情溶入笔下的作品,这样才能感动观赏者。
宗炳和王微为山水画空间的构想提供了理论指导,同时也为山水画的空间、构图、气势、境界等方面制定了形式法则。
二、卧游:心灵空间的超越古人对山水画的理解,既不是纯客观的机械模仿,也非纯主观的表现论和移情论,而是在“卧游”山水的境界里,“游目骋怀”,并以“无心”、“无为”之虚静心态和“步步看,面面观”,仰俯于观察自然的方式,通过静穆关照,与万物同在,共入自由之境。
这种游赏山水的审美方式及老庄相关哲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空间的美学基础,从而决定了中国山水画趋于“写山水之神”,得“意”中之“象”,不著一字,也尽得情趣的艺术风貌。
宗炳晚年“老病俱至,名山很难游遍,唯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凡所游历,皆图于壁上,卧以对之”。
宗炳谈到,“如是则嵩华之秀,玄牝之灵,皆可得之于一图矣。
夫以应目会心为理者,类之成巧,则目亦同应,心亦俱会,应会感神,神超理得,虽复虚求幽岩,何以加焉,又神本亡端,栖形感类,理入影迹,诚能妙写,亦诚尽矣。
于是闲居理气,佛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丛,独入无人之野”。
由此而陶冶性情,超脱精神,领悟大自然的奥妙,就是去游览真山真水,那能存此乐趣?神本身是无形的,但栖止于形之中,绘画正是通过同一种形表现其神,因而也就蕴含着理,能够做到这样,也可心满意足了。
于是悠闲地坐到家里,养养气,喝喝酒,弹弹琴,展开画卷,悠然相对卧游宇宙之中,用不着冒严寒酷暑,就可以独步无人之境。
峭拨入云的峰头,森渺无际的云林,是远古的圣贤所向往的超然境界,因为那里没有任何尘世干扰,一切都与神思融为一体,人生在世,无非希望精神自由愉快罢了;而使精神自由愉快,没有比山水更理想的了。
宗炳的这些观点,一方面是他山水画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受佛学的影响。
如其师慧远在《佛影铭》和《庐山记》中认为整个山水都是佛影,仙人得道成佛和庐山神灵飘渺。
宗炳并在他撰写《明佛记》中提出“夫精神四达,并流无极,上际于天,下盘于地,圣人穷机,贤之研微”。
宣扬精神的不生不灭,并把它和佛性学说结合起来证明神不灭论。
这种哲学观点,使他在山水赏悦和山水画创作中把山水自然看作某种精神的本体显现。
徐复观认为:“山川能成为贤者澄怀味象之象,是因为贤者能在山川的形质上能看出它的趣灵,看出它从有限以通向无限之性格,可以作为人所追求道的供养,亦即是可以满足精神上自由的要求,山水才能成为美的对象,才能成为绘画的对象”。
[注: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2页。
]因为山水之所以能吸引圣人游历,是因为它“质有而趣灵”,体现了精神本体的内在魅力。
“云林森渺,圣贤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
神之所畅,熟有先焉。
”嵩山、华山的秀美,大自然的神韵,都可以在一张画中得以表现,描绘完成之后,人们眼中所看的图画,同样可供观赏到体现,作为应目会心所感悟的就是和置身于真山真水一样。
关于卧游——心灵空间的超越,可以从唐代维信禅师对山水三个时期的感悟得到启示。
他说:“老僧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亲见知识,有个人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五灯会元》)。
第一种是从“善”的角度看山。
第二种是从“真”的角度看山。
第三种是从“美”的角度。
以此可以联想宗炳对山水的提炼是从“象”到“意”最后到“形式”的表现。
山水画的生成和禅师的感悟有相似之处,在还未学习绘画时,对山的理解只是限于外表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