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CT表现及分析

合集下载

放射性肺炎影像学表现

放射性肺炎影像学表现

放射性肺炎影像学表现放射性肺炎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通常由放射线治疗引起。

放射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在临床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X射线、CT和MRI等影像学技术的检查,医生可以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患者的病情。

X射线表现X射线是最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在放射性肺炎的X射线影像中,常见的表现包括:•肺部实变:肺组织密度增高,出现实变,肺纹理模糊。

•斑片状阴影:在肺部出现散在的、斑片状的阴影,密度不均。

•渗出灶:肺泡内渗出液体,呈现模糊的浸润影。

•肺大泡:肺泡破裂后形成空洞,边缘模糊、壁薄。

CT表现CT技术在放射性肺炎的影像学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敏感性。

CT影像学表现包括:•圆形实变影:肺实质密度增高,呈现圆形影像。

•蜂窝征:肺泡壁破坏后形成的气囊样空腔,密度较低。

•线状影:出现在影像中的线状阴影,可能是支气管阻塞导致的。

MRI表现MRI技术对于评估肺组织的软组织结构有较好的分辨率,但在放射性肺炎的影像学诊断中使用较少。

常见的MRI表现包括:•弥漫性浸润:肺组织呈现弥漫性的浸润状影像。

•水肿影:肺组织呈现水肿状态,密度较高。

总结放射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是诊断和评估疾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医生可以全面地了解患者肺部的病变情况,有助于制定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症状,结合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以上是关于放射性肺炎影像学表现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有其他疑问,请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探究

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探究

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探究牛花蕊;刘佳宾【摘要】目的:探讨肺癌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情况及产生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2例进行放疗的肺癌患者,观察放疗照射剂量、年龄、性别等多个因素对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的影响.结果:放疗后有15例患者均有放射性肺炎发生,发生率为14.71%(15/102);放疗剂量、辐照体积、射野面积、肺部感染、合并胸腔积液是放射性肺炎主要影响因素;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合并化疗、肿瘤病理类型与放射性肺炎无关.结论:患者在放疗时剂量高和照射野面积大容易引发患者放射性肺炎,肺癌放疗时全面了解患者肺部情况,设计准确的放疗靶区域,以降低肺癌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9(032)004【总页数】3页(P539-541)【关键词】肺癌;放疗;放射性肺炎;影响因素;单因素【作者】牛花蕊;刘佳宾【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疗科 510515;广东省广州市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疗科 5105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肺癌目前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全国每年新增肺癌患者病例超过了70万人[1]。

对于肺癌的治疗多采用放射治疗手段,虽然可以有效杀灭肿瘤细胞,但是也可能会导致患者急性肺部损伤情况的发生。

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 RP)是三级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病过程复杂,主要因临床、个人及放疗剂量等多个因素产生[2-4]。

在肺癌的放射性治疗中选择正确的放疗靶区域,对患者肺部情况全面掌握以避免或者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我院近2年收治的102例行放疗的肺癌患者进行观察,探讨放射性肺癌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2例进行放疗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确诊,其中男65例,女37例;鳞癌57例,腺癌45例。

[深度学习]“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鉴别诊断要点(建议收藏)~~~

[深度学习]“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鉴别诊断要点(建议收藏)~~~

[深度学习]“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像鉴别诊断要点(建议收藏)~~~放射性肺炎1【概述】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是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乳腺癌、淋巴瘤及胸部其他恶性肿瘤在放射治疗过程中部分正常肺组织不可避免地受到照射损伤后的炎症反应。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与照射野、照射面积和总剂量密切相关。

有文献认为1 500cGy以下的照射很少发生放射性肺炎,而6 000cGy以上的照射量则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放射性肺炎。

2【相关临床】放射性肺炎和纤维化都可以引起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肺的顺应性降低,伴有肺通气/血流比例和弥散功能降低,有时可早于X线胸片异常出现。

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因肺广泛渗出或纤维化,在放疗后2~3周出现刺激性干咳,伴气急、心悸和胸痛,低热或不发热,少数患者可有高热或少量血痰。

气急程度随肺纤维化的程度加重。

如并发呼吸道感染,则症状加重,肺部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和胸膜摩擦音。

3【病理特点】病理上急性期肺泡与间质渗出改变;进展期为弥漫性肺泡损伤(肺炎)阶段,肺泡腔内充满蛋白、肺泡Ⅱ型细胞和巨噬细胞,肺泡管及呼吸性支气管内透明膜形成,肺泡间隔水肿与轻度炎症,毛细血管损伤广泛,胶原纤维沉积开始;晚期或纤维化期(修复期)许多细胞增殖,胶原纤维明显增生,肺结构扭曲。

一般来讲,急性期和进展期称为放射性肺炎,晚期称为放射性纤维化。

4【影像学检查与方案】胸部X线正侧位同时摄片有助于显示肺炎形态是否与照射野一致。

CT在显示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像征象(如磨玻璃影等)上较胸片更为敏感,并且更有利于观察病变的边界、内部气道改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以及原发肿瘤病灶的放疗效果等。

5【影像诊断】X线:典型表现为与放射野相一致的条片状实变阴影,不受肺叶限制,密度大于普通感染病灶,边缘整齐,呈“刀切征”,病灶内支气管以扩张为主,邻近胸膜及纵隔器官有牵拉改变。

乳腺癌术后照射引起的放射性肺炎多在第1至第2肋间;肺癌放疗后的放射性肺炎多位于原发灶所在的肺叶;食管癌和淋巴瘤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多在两肺内带。

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对策

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对策

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对策(一)放射性肺炎1.定义胸部肿瘤如乳腺癌、食管癌、肺癌和其他恶性肿瘤接受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发生放射性损伤;表现为炎性反应,称为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

2.放射性肺炎的诱因在胸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肺组织往往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而肺是一个放射敏感的器官,因而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

肺组织受照射后常见的并发症有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慢性肺纤维化,两者是一个病程的两个阶段,急性者常发生于放疗后1—3个月内,慢性肺纤维化多数在放疗结束后半年至1年发生。

其发生原因与肺受照射体积、放射的总剂量、每次照射的分割剂量和总照射时间有关。

照射面积小于100cm2,剂量达60~70Gy时,不一定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照射野面积大于100cm2,剂量30—40Gy时就易出现。

尽管面积较小,只要剂量到70Gy 则可发生慢性肺纤维化。

另外,上呼吸道感染常为其诱因,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也容易发生放射性肺炎。

放疗中合并用ADM、PYM、VCR 等抗癌药及吸烟也易促使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3.急性放射性肺炎急性放射性肺炎由于肺泡、间质水肿和渗出液明显,临床症状较严重,常表现为低热、干咳、胸闷,较严重者有高热、气急、胸痛、呼吸困难和发绀等。

常伴肺部感染,体检在受照肺可闻及罗音,有肺实变的表现,部分病人可闻及胸膜摩擦音,有胸水的临床表现,较严重者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甚至发生肺源性心脏病而导致死亡。

化验检查白细胞计数多数不高,x线片见照射区内有密度增高的片状或网状阴影和正常组织边缘有明显的分界,与照射野范围相似。

4.慢性肺纤维化慢性肺纤维化进展较缓慢,呈隐匿发展,在1-2年后趋于稳定。

临床症状的出现和严重程度与受照肺的容积和剂量有关,也与放疗前肺功能的状态有关。

大多数病人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刺激性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有时胸闷,少数病人有临床症状,合并肺部感染时可发热。

放射性肺炎(RP)

放射性肺炎(RP)

实用文档
36
影像学改变转归
▪ 片状渗出:可逆性征象,抗感染,输氧可消失 ▪ 实变:积极治疗,渗出吸收,仅留少许索条 ▪ 含气不全及纤维化:不可逆,积极治疗后症状减

实用文档
37
RP治疗
▪ 吸氧、祛痰、支气管扩张剂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抗生素
实用文档
38
治疗
▪ 怀疑为放射性肺损伤,初始治疗为类固醇 激素及抗生素,可首先用吸入类固醇激素
过程中即可出现 ▪ ARP之后数月,才可能发生肺纤维化
实用文档
33
影像学
▪ 传统认识:ARP局限在照射野内,在胸片和CT 上表现为等剂量曲线相一致的几何轮廓
▪ 因为放疗的远位效应,ARP也可能发生在照射 野之外
▪ 放疗进展,使剂量分布曲线日益复杂化,胸片 上传统的直线边缘征象越来越少见
实用文档
34
▪ 有症状的患者,推荐用糖皮质激素,强的 松1mg/kg(当量)
▪ 初始剂量维持到缓解后减量停药,过早减 量停药可能引起反复
实用文档
39
ARP/SRILI治疗
▪ 高剂量类固醇激素:初始用强的松30-60 ㎎/d,或地塞米松16-20㎎/d,症状在 24-48h内迅速缓解。
▪ 抗感染 ▪ 停用糖皮质激素需数月内逐渐减量 ▪ 联合使用已酮可可碱和V.E治疗肺纤维化有
▪ 肺间质密度增高,“炎性”改变 ▪ 少量胸腔积液 ▪ 肺纤维化,放疗后2-4个月后出现 ▪ 敏感性高于X线
实用文档
20
AP_PA
3D CRT
实用文档
21
复发,再次放疗
实用文档
22
3D后的RILI
实用文档
23
放疗后4个月

放射性肺炎的CT影像学评价

放射性肺炎的CT影像学评价

放射性肺炎的CT影像学评价发表时间:2012-04-01T09:19:34.3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5期供稿作者:杜维健宋喜军[导读] 放射性肺炎是由于肺部、纵膈、胸壁等部位肿瘤经过放射治疗后,放射野内正常肺组织受到放射性损伤所致。

杜维健宋喜军 (营口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辽宁营口 115007) 【中图分类号】R8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5-0164-02 【摘要】目的分析放射性肺炎CT的影像学表现对于临床诊断放射性肺炎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评价放射性肺炎CT图像与其病理及发病机制相关性。

方法收集确诊放射性肺炎30例,总结临床症状和CT的影像学表现;通过回顾放射性肺炎发生机制,并根据其病理变化分析所产生的CT影像表现。

结果 30例放射性肺炎患者的CT均有典型表现,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表现为照射部位相一致的磨玻璃样、点片状模糊影,此外有纤维条形影、代偿性肺气肿、胸膜粘连、纵隔移位等影像学特征,这些影像学征象反映了放射性肺炎的病理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确切证据。

结论 CT对于诊断放射性肺炎,确定其病变范围,肺内损害程度等提供诊断依据,对于指导临床及早控制病情,观察病情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甚至对评估放射治疗方案,放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等都具有很大意义。

【关键词】放射性肺炎发病机制 CT 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是由于肺部、纵膈、胸壁等部位肿瘤经过放射治疗后,放射野内正常肺组织受到放射性损伤所致。

发病机制为放射线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空泡化、囊样化,以致阻塞管腔,引起毛细血管的栓塞,出现肺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等放射性肺炎表现,同时引起纤维蛋白的凝聚并分泌胶原造成纤维化。

吞噬细胞受炎性分泌物刺激后产生过量的自由基导致肺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和纤维细胞增殖,出现肺纤维化改变。

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病理改变主要为肺充血、水肿、肺间质增厚及肺泡萎陷。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放射治疗方法、剂量、时间、面积有密切关系。

放射性肺炎的诊治

放射性肺炎的诊治
康复治疗
针对放射性肺炎引起的肺功能损伤,可 采用康复治疗措施,如呼吸锻炼、运动 锻炼等,以促进肺功能恢复。
03
放射性肺炎的治疗
一般治疗
1 2
远距离照射治疗
通过远距离照射的方法,减少放射性物质对正 常组织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
抗生素治疗
针对放射性肺炎可能合并感染的情况,合理使 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3
放射治疗后
保持生活规律,避免疲劳和情绪波动,加强营养,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临床预防方案
对症治疗
针对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采 用药物治疗和氧气治疗等措施。
预防感染
对放射性肺炎患者应积极预防感染,如 使用抗生素和加强护理等措施。
免疫调节
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如白细胞介素-2、 胸腺肽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放 射性肺炎的症状。
诊断过程
医生确诊为放射性肺炎后,采取了激素治疗措 施,并进行相应的抗炎和镇咳治疗。
3
治疗效果观察
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肺部炎症逐 渐消退,但仍然存在一定的肺功能受损。
病例三:康复过程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患者概况
01
一位乳腺癌患者,放疗后出现严重的咳嗽、气短等症状,影响
生活质量。
诊断过程
02
医生确诊为放射性肺炎后,采取了相应的治疗措施,但患者的
THANKS
感谢观看
放射性肺炎的诊治
目 录
• 放射性肺炎概述 • 放射性肺炎的预防 • 放射性肺炎的治疗 • 放射性肺炎的康复 • 放射性肺炎的案例分析 • 放射性肺炎诊治的相关建议
01
放射性肺炎概述
定义与诊断标准
定义
放射性肺炎是指接受放射治疗后,由于射线对肺组织损伤而 引发的炎症反应。

放射科常见病例分析与诊断

放射科常见病例分析与诊断

放射科常见病例分析与诊断放射科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分支,具有非常重要的诊断价值。

通过放射学影像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为病人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结合实际病例,对放射科常见疾病进行分析和诊断。

一、胸部X光片影像分析1. 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胸部X光片在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胸部X光片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心脏增大、纵隔扩大以及肺血管纹理增多。

这些影像的表现与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相一致。

根据X光片的表现,我们可以初步诊断室性心动过速。

2. 肺炎患者的胸部X光片在肺炎患者的胸部X光片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肺炎灶或阴影,表现为肺实质密度增高。

具体诊断肺炎的病原菌和病变范围,需要结合病史、体征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

二、腹部CT影像分析1. 肝脏肿瘤的CT扫描在肝脏肿瘤的CT扫描中,肿瘤通常呈现为低密度或高密度结节。

通过观察肿瘤的形态、分布和血供情况,可以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并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2. 胰腺炎的CT扫描在胰腺炎的CT扫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胰腺增大、边缘模糊,以及胰管扩张或狭窄等表现。

这些影像的改变有助于诊断胰腺炎,并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头部MRI影像分析1. 脑卒中患者的头部MRI在脑卒中患者的头部MRI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脑梗死或脑出血的灶。

根据灶的大小、分布和信号强度,可以判断梗死的范围和出血的程度,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 脑肿瘤的头部MRI在脑肿瘤的头部MRI中,肿瘤呈现为局部异常信号和异常形态,与正常脑组织有明显差异。

通过观察肿瘤的位置、边界和强化情况,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类型,并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放射科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为医生提供了直观准确的疾病信息,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放射科的诊断结果需要结合病史、体征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不能仅凭影像结果确定诊断。

因此,在放射科诊断中,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综合能力也是非常关键的。

胸部CT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胸部CT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淋巴组织恶性肿瘤 发热,周围淋巴结增大及全身衰弱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纵隔淋巴结增大,常见于血管前、气管旁、
主肺动脉窗、肺门等部位
恶性淋巴瘤malignancy lymphoma
X线表现:
肿块向纵隔两侧突出,气管受压
CT表现:
纵隔内多组淋巴结增大,可融合成块 侵及邻近结构
胸部CT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教学
周围型肺癌peripheral tumor
复习一下,X线与CT表现: 分叶征 毛刺征 棘状突起 血管纹聚集征 小泡征 充气支气管征 胸膜凹陷征(兔耳征) 钙化 空洞 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
腺 鳞 癌
肺良性肿瘤
胸膜纤维瘤(Fibroma)
X线表现:
近胸壁处肺内可见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 病灶边缘光整,清楚,密度均匀,与胸壁之间形 成钝角,无胸水形成。
胸膜纤维瘤(Fibroma)
CT表现:
与X线表现相似,病灶密度均匀,边清,可见病 灶钝角与胸膜相连。
MRI表现:
T1WI呈等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
胚胎期原始前肠的支气管芽突脱落演变而成 位于气管旁或气管分叉处,内含液体
支气管囊肿bronchogenic cyst
位于中纵隔 与支气管相邻,呈圆形或椭圆形 边缘清楚,内含液体 CT扫描无强化 MRI表现:T1WI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
支气管囊肿MRI
纵隔原发性肿瘤 mediastinal tumor
Intra-thoracia goitre胸内甲状腺肿MRI 表现
位于前上纵隔、胸腔入口处、胸骨后或气管前间隙 内;
病灶与颈部甲状腺相连,矢状位及冠状位更能明确 其定位诊断;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发表者:黄程辉28人已访问放射性肺炎系由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

轻者无症状,炎症可自行消散;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致呼吸衰竭。

故对放射性肺炎逐步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复习近年文献,对其病因及诊断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危险因素1.1 与放疗有关的因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严重程度与放射方法、放射量、放射面积、放射速度均有密切关系[1-2]。

由于在放射治疗肿瘤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分割照射方法,如常规照射、超分割照射、适形照射等,为了比较不同放疗方法的生物效应,有人建议用数学模式进行生物效应归一[3]。

有认为放射量阈在3周内为2500~3000rad。

据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统计,放射剂量在6周内小于2000rad者极少发生放射性肺炎,剂量超过4000rad则放射性肺炎明显增多,放射量超过6000rad者必有放射性肺炎。

放射野越大发生率越高,大面积放射的肺组织损伤较局部放射为严重;照射速度越快,越易产生肺损伤;常规照射较超分割照射和适形照射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机率大。

1.2 其他因素放射性肺炎发生还与受凉感冒、合并化疗、有慢性肺疾患史、有吸烟史、年龄等有关。

化疗药物的应用亦可降低肺的耐受性,增加肺的放射损伤 [3],某些化疗药物亦可能加重肺部的放射治疗反应。

个体对放射线的耐受性差,肺部原有病变如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及再次放射治疗等,均促进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差。

2 发生机制2.1 传统学说既往观点认为放射性肺炎主要是由于照射引起在照射野局部细胞因子的产生,导致肺纤维化[3]。

其发生机制:①小血管及肺Ⅱ型细胞损伤急性期的病理改变多发生在放射治疗后1~2个月,表现为毛细血管损伤产生充血、水肿细胞浸润,肺泡Ⅱ型细胞再生降低 ,减弱了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使成纤维细胞增生。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发表者:黄程辉28人已访问放射性肺炎系由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胸部其他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在放射野内的正常肺组织受到损伤而引起的炎症反应。

轻者无症状,炎症可自行消散;重者肺脏发生广泛纤维化,导致呼吸功能损害,甚致呼吸衰竭。

故对放射性肺炎逐步引起了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复习近年文献,对其病因及诊断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危险因素1.1 与放疗有关的因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严重程度与放射方法、放射量、放射面积、放射速度均有密切关系[1-2]。

由于在放射治疗肿瘤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分割照射方法,如常规照射、超分割照射、适形照射等,为了比较不同放疗方法的生物效应,有人建议用数学模式进行生物效应归一[3]。

有认为放射量阈在3周内为2500~3000rad。

据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统计,放射剂量在6周内小于2000rad 者极少发生放射性肺炎,剂量超过4000rad则放射性肺炎明显增多,放射量超过6000rad者必有放射性肺炎。

放射野越大发生率越高,大面积放射的肺组织损伤较局部放射为严重;照射速度越快,越易产生肺损伤;常规照射较超分割照射和适形照射发生放射性肺炎的机率大。

1.2 其他因素放射性肺炎发生还与受凉感冒、合并化疗、有慢性肺疾患史、有吸烟史、年龄等有关。

化疗药物的应用亦可降低肺的耐受性,增加肺的放射损伤 [3],某些化疗药物亦可能加重肺部的放射治疗反应。

个体对放射线的耐受性差,肺部原有病变如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及再次放射治疗等,均促进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对放射治疗的耐受性差。

2 发生机制2.1 传统学说既往观点认为放射性肺炎主要是由于照射引起在照射野局部细胞因子的产生,导致肺纤维化[3]。

其发生机制:①小血管及肺Ⅱ型细胞损伤急性期的病理改变多发生在放射治疗后1~2个月,表现为毛细血管损伤产生充血、水肿细胞浸润,肺泡Ⅱ型细胞再生降低 ,减弱了对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使成纤维细胞增生。

放射性肺炎的CT检查报告

放射性肺炎的CT检查报告

放射性肺炎的CT检查报告目的探讨CT检查在放射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49例放射性肺炎患者的CT检查资料,观察CT影像学特征。

结果本组49例放射性肺炎患者中,34例患者于放疗6周~6个月内出现放射性肺炎,15例患者于治疗后4~6周内出现放射性肺炎。

早期CT可见放射野内片状、均匀的絮状模糊影,中期主要表现为肺周围粗长条状影,近胸壁的局部胸膜肥厚牵拉,支气管充气征和支气管扩张征象,晚期表现为照射野内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锐利,纤维条状影增多,小叶间隙和同侧胸膜增厚,纵隔移位,肺容积缩小。

结论CT检查在放射性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放射性肺炎诊断的首选检查方式。

标签:放射性肺炎;CT检查;诊断放射性肺炎是指肺组织在受到一定剂量的照射后,造成不同程度的组织形态学上的放射损伤,表现为间质充血水肿,肺泡内渗出增加[1]。

放射性肺炎胸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因此早期确诊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现代医学影像的飞速发展,CT对胸部疾病的广泛应用,对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49例放射性肺炎患者的CT检查资料,将进一步探讨CT检查在放射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49例放射性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胸部恶性肿瘤术后放疗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7.4±2.5)岁。

食道癌29例,肺癌10例,乳腺癌6例,恶性胸腺瘤2例,纵隔恶性淋巴瘤2例。

所有患者早期均出现乏力、气促、干咳、胸部不适、发热等症状,中后期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或肺心病等症状。

1.2 CT检查方法CT扫描采用(德国西门子SOMATOM Sensation #4型全身?SENSATION 16排螺旋CT扫描仪),矩阵1024x1024,120KV,90mAs,层厚5mm,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膈面。

放射性肺损伤的CT分析

放射性肺损伤的CT分析

第10卷第1期CT理论与应用研究V ol.10,No1 2001年2月(21~24) C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Feb, 2001*2000-12-15收到本文稿。

放射性肺损伤的CT分析李忠喜徐凯王绪(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科,221002)章龙珍(徐州医学院放射治疗中心,221002)摘要:目的:分析放射性肺损伤的CT表现,评价其CT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的放射性肺损伤病人160例,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并与平片表现进行比较。

结果:160例首诊表现为放射性肺炎者66例,过渡期者40例,瘢痕期者54例。

CT表现:急性放射性肺炎期表现为照射野内出现均匀的密度稍高影或仅表现为轻度的肺野透光度减低,过渡期表现为照射野内出现均匀的密度稍高影或仅表现为轻度的肺野透光度减低,过渡期表现为照射野内索条影夹杂小斑片影,瘢痕期表现为照射野内浓密的索条影及斑片影,范围缩小。

CT显示急性放射性损伤平均较平片早1-2周,且对于隐秘部位病灶显示、各期区分、肺损伤与原发灶(或复发)区分CT明显较平片更容易、精确。

结论:CT能明确显示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大体分明,具有较平片更高的敏感性,对临床有较好的指导与鉴别作用。

关键词:肺放射性损伤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 Analysis of Radiation-induced Pulmonary InjuryLi Zhongxi, Xu Kai, Zhang Long-zhen and Wang Xu(Department of Radiology,Affilicatedhospital,Xu Zhou medical College Xu Zhou 221002)ABSTRACT:Purpose:To Analysis the CT representations of radiation-induced pulmonary injury,evaluate its CT diagnosis value. Material and Method: The data of 160 patients with radiation induced pulmonary injury were collected, and reviewed to their CT findings, and compared CT features with X-ray's. Result: In 160 patients of first examination, and compared CT features with X-ray's. Result: In 160 patients of first examination, 66 patients represent acute radiation-induced pneumonia, 40 cases are in transition, stage, and 54 cases are in fibrosis stage. CT findings: radiation -induced pneumonia stage represents symmetrical high-density image or only pass-through grade light reduce in irradiation area, transition stage represents strip lard small patch image in irradiation area, and scar stage represents thick strip and patch image in the area, and bound shrink. The appearing time of acute radiation-induced pneumonia in CT is earlier than in plain film. And CT is even more easy and precision than plain film to show the focus in secrete part, distinguish apiece stage and differentiate pulmonary injury from original lesion(or recrudescence).Conclusion: CT can definitely show the radiological features and presumedly by-stages of radiation induced pulmonary injury, and has much higher sensitivity than plain film, and has preferable guidance and differentiation function in clinic.Key words: Lung, Radiation-induced injury, CT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肺组织因受辐射所产的一种合并症,其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乳腺癌术后放疗放射性肺损伤的CT诊断

乳腺癌术后放疗放射性肺损伤的CT诊断
t n a e 1 a e r n ta iin sa e,r p s n s srp l d p th i g n r u d — ga so a iy i r i r a; C sa e i nsto tg o 5 s r e r e t t a a c ma e a d g o n e i r ls p c t n i-
维普资讯
第l 4卷 第 5期 20 0 8年 5月
文章 编 号 :06- 2 3 2 0 )5一 59一o 10 63 (0 8 o O 3 3
河 北 医 学
H BE E I N E IM D CI E
Vo . 4, 1 1 No. 5
癌 术 后 放 疗 发 生放 射 性 肺 损 伤 患 者 的 C T表 现 。结 果 :6例 中急 性 放 射 性 肺 炎 8例 , 现 为 照 射 野 范 3 表 围 内斑 片 状 、 状 密度 增 高 灶 或 毛 玻 璃 样 改 变 ; 间期 l 片 中 5例 , 现 介 于 急 性 期 与 纤 维 化 期 之 间 , 同 表 可 时 见 毛 玻 璃 样 改 变 、 片状 实 变 灶 及 纤 维 条 索 灶 ; 维 化 期 l 斑 纤 3例 , 现 为 照 射 野 范 围 内 的 纤 维 条 索 表
nr jr si rat acrp t nst a d b otprt n rdohrp e ei e e opci l. a i u e bes cn e ai t r t yp s ea o aiteayw r rve drt set e y n i n e ee o i e w r vy
Re ul :I 6 pain so rte a nai n-8 p te t e e s n c t a i t n —i d c d p e mo i s t n 3 t t ff s x mi to e i a in s rpr e ta u e r d ai o n u e n u n a,a u e c t

乳腺癌放疗术后并发症CT影像学表现及相关病理探讨

乳腺癌放疗术后并发症CT影像学表现及相关病理探讨

的恢复情况 。任何组织 的病理改变都有一个演变过程 , 病人身体
条件及经济条件各不相同 , 们所见 C 我 T表 现 亦 变 化 多 样 , 本 基
l 『 分为 : ①急性期 : 放疗后 1 4个月 , ~ 可表现为肺照射野 内不规 则斑片状、 絮状边缘模糊 毛玻璃样稍高密度影 , 为早期渗 出性病 变, 具可逆性 。其病理基础主要是渗 出性病变或 间质性肺水肿形
时多排 C T平扫既能清楚显示病灶 , 根动脉硬 化性心脏病。
放 射性 骨 骼 损 伤 为 放 射 损 伤 的 又 一 种 类 型 ,成 年 患者 是 引 起 骨 小 梁退 化 或 萎 缩 ,而 对 于 乳 腺 癌 手 术 切 除后 放疗 主要 引起
访及越来越多研究 资料显示 , 放射治疗可 以导致冠 心病 , 尤其左
侧患者 , 其危 险度 随放射剂量的增加 而升 高, 由于放疗导致的心
脏疾病在临床上变得越来越常见 ,它 已经成为 当今肿瘤治疗以 及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的重要临床并发症。放射后冠状动脉损伤
图 3 左 侧 肱 骨 上 段局 限梗 死

医学影像 ・
2 1 年 3月第 4 01 9卷第 7期
肺浸润型肺结核 、 肺炎相鉴别 , 于有放射治疗 的病史 , T检查 鉴 C 在照射野 内出现肺 组织炎性改变 , 结合病史 、 临床症状及相关实 验室检查鉴别不难 。 本组有 1 例出现患侧上肢明显水肿 ,T显示 C
患 侧 头 静 脉局 限管 腔 不规 则 狭 窄 , 内可见 充 盈 缺 损 。介 人 治 疗 其 后, 症状 明显 好 转 。 目前 通 过 对 接 受过 放 射 治疗 的患 者 的长 期 随
型C T表现 是在 肋 骨 骨 质 疏 松 、骨 皮 质 不 连 续 和 肋 骨 移 位 性 骨 折 , 部无明显软组织肿块 , 局 除外 肋 骨 , 组 尚 有 一 例 肱 骨 上 段 本

放射性肺炎的特点和CT表现及分析

放射性肺炎的特点和CT表现及分析

放射性肺炎的特点和CT表现及分析摘要:放射性肺炎顾名思义是由于肺组织接收到放射线照射后出现的一种肺部疾病,影像学检查在急性期可以看到肺的放射野内呈现均匀的片状密度模糊阴影,多发边界不清的小斑片状阴影,病灶边缘与放射治疗也一致,和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分界。

有的病变好像是支气管炎的表现,阴影互相融合,没有明显的界限。

临近的肺野内可以出现代偿性的肺气肿,当发生肺纤维化时肺的放射野内出现较纤细的网状和细索条样的阴影,一个月后可以逐渐增多密度增高,病变范围扩大并融合成致密的块状影。

关键词:放射性;肺炎;特点;CT表现及分析放射性肺炎是由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或其它纵隔、胸壁的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肺组织受到损伤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

放射性肺炎是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发生在放射治疗后1~3个月,发病率达10%~30%。

临床症状主要为刺激性干咳、气急、胸痛、发热,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一、疾病分类根据疾病发生的急缓可分为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慢性放射性肺炎。

急性放射性肺炎:一般在放疗中或放疗结束1~3个月内发生,5~6个月左右达高峰,病理基础早期是肺泡毛细血管充血、渗出、肿胀,纤维栓子形成,间质水肿,胶原纤维肿胀,继之出现身体不适等症状,体温一般在38℃左右。

慢性放射性肺炎:多发生于放疗后7~8个月左右,1年左右达最严重的地步,病理基础是肺纤维化和肺硬化,伴支气管壁瘢痕形成,支气管扩张、变形和囊性变。

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肺底啰音,合并感染时上述症状常反复发作。

二、病因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涉及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是一个复杂的炎症过程,可能与病人的年龄、放射治疗、遗传因素等有关。

本病一般好发于慢性肺部疾病患者、老年人及儿童、患有糖尿病者,吸烟、腹部感染等因素容易诱发本病。

年龄:老年及儿童患者对放疗的耐受程度较差,更有可能发生放射性肺炎。

辐射部位及剂量: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否及其严重程度与放射面积、放射量,放射速度和放射的方法均有密切关系。

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

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

放射性肺炎诊断标准放射性肺炎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放射性损伤,通常由放射性物质的吸入或摄取引起。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对于及时治疗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和医学工作者更好地识别和治疗这种疾病。

1. 临床表现。

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发热、乏力等症状。

患者还可能出现肺部啰音、肺部浊音区域增大等体征。

需要注意的是,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表现与其他肺部疾病相似,因此需要结合放射性暴露史和影像学检查来进行诊断。

2. 影像学检查。

放射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X线胸片和CT检查。

X线胸片可显示受累肺部出现斑片状、斑片状浸润或斑片状浸润伴有实变,甚至呈现片状阴影。

CT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肺部病变的范围和程度,有助于进一步诊断和评估病情。

3. 放射性暴露史。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放射性暴露史。

包括接触放射性物质的时间、剂量、途径等信息,以及相关的工作史、居住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判断病因和诊断放射性肺炎至关重要。

4.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于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血常规检查可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加等炎症指标异常。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可以发现炎症细胞增多和蛋白质含量增加等病理改变。

5. 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放射性暴露史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信息,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放射性暴露史;临床表现符合放射性肺炎特点;影像学检查显示典型的肺部病变;实验室检查提示炎症反应。

综合上述信息,医生可以对放射性肺炎进行准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放射性工作者、放射性事故暴露者等高风险人群,应加强健康监测和防护措施,以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总之,放射性肺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放射性暴露史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以确保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医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提高对放射性肺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放射性肺炎

放射性肺炎

病理学改变
• ①急性渗出期(0—2个月):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 肺上皮细胞发生肿胀、空泡形成。微血管的损伤 导致充血、血栓形成。
• ②机化或增殖期(2~9个月):肺泡内渗出物进行 性机化。
• ③慢性纤维化期(>9个月):纤维组织增生引起间 隔显著增厚,最终引起肺泡腔塌,甚至完全闭塞 。
• 在同一肺组织标本上同时存在不同阶段的病理改 变,是放射性肺损伤的一个重要病理特征。
• 急性和慢性放射学异常表现均限制在放疗 照射野内,不具有正常的解剖学边界,这 是放射性肺损伤的特征表现。
X线表现
• 随着纤维化的进展,正常肺和被照射肺实 质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清晰、锐利,这一现 象称作“刀切样效应”,与病理标本所见 一致。
• 慢性发生肺纤维化,呈条索状或团块状收 缩或局限性肺不张。
放射性肺炎
定义
• 肺是辐射中度敏感器官,放射治疗可使肿 瘤临近的肺组织因接受一定剂量(肺组织 发生生物效应的阈值)射线而产生不同程 度的肺损伤,这种肺损伤称为放射性肺损 伤,是胸部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发生率为16.7%—50.3%。
表现病理类型
• 放射性肺炎 • 放射性肺纤维化
放射性肺炎严重程度分级
发病机制
• 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严重程度与放射方法、 放射量、放射面积、放射速度均有密切关 系。
影响因素
• 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相关因素包括:肺受照 射体积大、女性、KPS评分低、治疗前肺 功能差、不吸烟、放疗前行化疗(应用博 来霉素、阿霉素、紫杉醇、吉西他滨、多 西他赛等 )、与某些新的靶向治疗药物如 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等联合放射治疗、老 年人和儿童更易发生。
• 放射性肺纤维化一般发生在放疔完成后9-12个月。 被照射的肺体积缩小,照射野内条索状阴影、斑 块致密影、实变、牵拉性支气管扩张或胸膜肥厚, 可以伴有肺门的移位。致密影与正常肺分界清晰、 边缘锐利,跨肺叶、肺段分布,与照射野一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CT表现及分析
摘要目的对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

方法采用文献回顾分析方式,对45例接受胸部肿瘤放射性治疗后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CT影像学检查进行详细分析,主要针对患者胸腔内肺部的病变进行检查。

结果本组病例中33例患者处于急性发病期,其中6例在放射性治疗后第37~40天发病,9例在放射性治疗后第41~50天发病,18例患者在放射性治疗后第51~90天发病。

另外12例患者肺炎发生在慢性期。

对患者因胸部肿瘤而接受放射性治疗产生的放射性肺炎进行CT检查后可以看出,患者的肺炎处于急性期时,其病灶边界较为清晰或不清晰,属于实变影,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而处于慢性期时,其病灶边界清晰,可见明显的条状阴影和网格影,肺气肿症状明显,横膈上移,纵隔平移,肺部轮廓可见塌陷。

结论CT检查能够有效鉴别胸部肿瘤放射性治疗所致放射性肺炎,为相关治疗人员提供可靠依据,帮助其确定患者病情。

关键词胸部肿瘤;放射治疗;放射性肺炎;CT检查
胸部肿瘤主要指在人体胸腔内各器官发生的肿瘤类疾病,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为肺癌和食管癌。

在临床治疗中,放射性疗法是主要的方式之一,其能够有效延缓患者癌变细胞的扩散。

但是,在长期接受放射性治疗的同时,患者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情况,其中较为常见的是合并放射性肺炎,其发病率在15%左右[1]。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45例胸部肿瘤放射性治疗后合并放射性肺炎患者,其中男33例,女12例,年龄39~72岁,平均年龄(54.47±10.26)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
2.26±1.17)年。

食管癌26例,肺癌19例;其中被证实为鳞状细胞癌32例,腺癌8例,其他病理类型5例。

患者临床上均有全身乏力、胸部舒张困难、呼吸急促、干咳干呕、低烧、咳痰呈白色,部分患者出现严重发热、胸口疼痛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1. 2 方法本次采用回顾式分析方式,主要对45例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本组45例中,31例患者采用的是正面对前胸和后背进行CT检查方式,另14例患者则是采用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CT检查方式进行检测。

在对食管癌患者进行CT检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为其转换检查角度,并且沿病灶边界对外侧进行扩展检查,扩展范围的直径超过病灶直径的3~5 cm,同时对患者的淋巴结引流区域进行检查。

而对于肺癌患者进行检查时,其检查内容相对较多,需要对患者原发性肺门、同侧肺门以及肺部纵隔进行检查,同时观察患者在呼吸过程中肺部产生的变化。

在检查过程中与对食管癌的方法相同,需要进行扩展检查,扩展范围的直径需要超过病灶直径2 cm。

对患者的检查需进
行1次/d,200 Gy/次,每周只进行5次检查,在放射性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每隔15 d为患者提供1次复查的服务,在放射性治疗结束后则需要每隔1个月为患者进行1次复查[2]。

2 结果
化疗结束之后的3个月内是放射性肺炎发生的急性期,在本组病例中,33例患者处于急性发病期内,其中6例患者发病时间在放射性治疗后的第37~40天,9例患者肺炎发生在放射性治疗结束后第41~50天,18例患者肺炎发生在放射性治疗结束后第51~90天。

另外12例患者肺炎发生在慢性期。

本组45例患者CT表现中,肺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絮状毛玻璃样病灶,并且病灶分布较为密集,其中9例患者病灶边缘出现模糊现象,无法与正常肺组织进行区分,但经深入检查,其病灶内可以看到肺纹理;另36例患者病灶边界较清晰,其周围胸膜也无明显变化。

急性期发病的肺炎患者,其病灶多位于患者肺部的肺尖区域,与肺结核的病灶区域较为相似,应对其进行鉴别诊断。

通常情况下,肺结核患者的病灶呈多样化发展情况,且病灶内的密度不均匀,密度远高于放射性肺炎病灶。

慢性期放射性肺炎患者,其病灶的发展已趋于稳定,患者肺部出现明显的纤维化和不良充气现象,具体表现为肺部条状阴影互相交错形成一定范围的网状阴影,并伴有支气管扩张征象,周围胸膜出现粘连,支气管、横膈、纵隔等不同程度移位,病灶对侧肺叶呈明显代偿性肺气肿征象。

3 小结
放射性肺炎属于肺部因放射性治疗而产生的病变,是在胸部肿瘤放射性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是一种非化脓性炎症反应,主要是由于物理刺激所产生[3,4]。

人体肺部具有着极为丰富的血管分布,如果对其进行较大剂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就会导致肺部血管壁发生功能改变,血管壁和肺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管中血浆或肺泡内纤维液大量渗出,引发肺部肿胀、肺泡萎缩等情况,对呼吸功能造成较大影响。

经本组分析发现,急性期和慢性期放射性肺炎的CT 表现具有一定差异性[5-7],临床医生可以此制订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健康。

参考文献
[1] 吴德香,李桂莲.胸部肿瘤同步放化疗并发放射性肺炎的观察及护理体会.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2):3.
[2] 夏丽天,李而周,李莹,等.胸部肿瘤放疗后引起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及CT表现.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18(1):14-16.
[3] 刘经武,天雨,田强标.放射性肺炎的CT随访.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18(15):2229-2230.
[4] 李俊峰,孟建华,刘岩.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CT表现及分
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3):1651-1653.
[5] 吴鹤,叶永来. 不同放疗方式导致放射性肺炎的比较.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33(8):11-12.
[6] 余娴,杨镇洲,王阁,等. 62例局部晚期NSCLC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中放射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6):1120-1122.
[7] 刘丽娟,王小燕,宁宇,等. 放射性肺炎研究进展. 山西医药杂志,2011,40(7):679-6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