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研究综述

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研究综述

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研究综述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是一种极富独创性的政治哲学理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一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与此同时争论和分歧也颇多。

标签:葛兰西;领导权;市民社会;知识分子;阵地战葛兰西,作为20世纪极富独创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其理论贡献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发展,而这其中尤以他的政治哲学的核心理论——领导权理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的创造性发展最为光辉。

因此,自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兴起“葛兰西研究热”以来,国内外诸多专家和学者对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进行了极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研究取得了相当的共识,但争论和分歧也颇多。

现将主要理论观点综述如下。

一、领导权理论的思想渊源任何一种理论的形成,都有其思想渊源,葛兰西的领导权理论也不例外。

作为一种极富独创性的政治理论,人们在研究这一理论时,更是力图找出它的理论来源。

(一)强调领导权理论与马列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渊源关系这种观点认为,尽管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的形成有多种思想渊源,如意大利的知识传统和卢卡奇的思想等,但马克思的国家与阶级意识学说和列宁的领导权思想才对这一理论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

(二)强调领导权理论与西方政治哲学的思想渊源关系这种观点不仅一味强调葛兰西的思想深植于西方政治哲学的传统之中,而且还强调葛兰西思想来源的多元性,把许多思想家都说成是葛兰西的理论先驱,与此同时,还竭力贬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对葛兰西的影响。

二、领导权理论的主要内容对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自然是这一理论研究的中心点。

总的来说,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领导权的含义多数研究者认为葛兰西的领导权概念通常具有两种含义:广义的领导权和狭义的领导权。

广义的领导权是指政治领导权和文化领导权,在对狭义领导权的理解上则存在一些差异。

一种观点认为,狭义的领导权仅指政治领导权,即列宁所讲的领导权,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狭义的领导权是指文化领导权,即葛兰西所强调的领导权。

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年第10期·[摘要]领导方式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影响。

变革型领导与交易型领导不同的内在维度导致二者在员工工作绩效、员工满意度、组织承诺、组织变革与创新等方面有着不同的作用。

多数学者认为变革型领导在各方面较交易型领导都更为优秀,然而部分学者却证明领导方式与企业组织文化的匹配性才是决定组织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摒弃对交易型领导的偏见,选择适合的领导方式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变革型领导;交易型领导;领导方式[中图分类号]C9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919(2012)10—0086—06旅游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理论研究综述□刘金栋1郑向敏2(1、2.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泉州362021)一、变革型领导和交易型领导的概念与维度(一)变革型领导的概念变革型领导的概念最早由Downton 在《反叛领导》中提出,而后政治社会学家Burns 在《领导》一书中将其予以概念化。

但变革型领导的理论基础,由Bass 在1985年出版的《领导与超越期望的绩效》一书中建构而成。

Bass 是以Maslow 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界定变革型领导的概念的。

他认为变革型领导是领导者与成员相互提升道德及动机并最终达到较高层次的过程。

变革型领导重视提升成员的内在动机,希望将下属的需求层次提升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从而促使其为了组织的利益而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并达到超过预定期望的成果。

由此可见,Bass 已不再将领导仅仅看成是控制、协调等管理的过程与技巧的使用,它更注重领导哲学的提升和领导理念的创新。

(二)变革型领导的维度Bass 和Avolio (1990)最初将变革型领导的结构归纳为3个关键性因素,即变革型领导行为的三维结构:魅力—感召领导、智能激发和个性化关怀,之后又进一步把魅力—感召领导划分为领导魅力和感召力,这样就形成了变革型领导行为的四维结构[1]:(1)领导魅力。

领导者以自信、自尊树立良好形象,成为下属的模范与榜样。

魅力型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魅力型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07209225[作者简介]李莹华(19812),女,西南民族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2007年11月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Nov .,2007 第36卷 第6期Journal of I nnerMongolia Nor mal University (Phil os ophy &Social Science )Vol .36 No .6魅力型领导理论研究综述李莹华(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 要] 魅力型领导理论是近年来领导学理论的主流观点,该理论从领导者与追随者关系、对下属的影响方式和内容、人的动机、追随者对领导者行为的感知与预期等方面,研究魅力型领导者其有效领导的行为特性。

[关键词] 领导者;领导行为;下属和追随者;影响;领导行为的有效性[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7623(2007)S120387204 “魅力”一词源于希腊语“神灵的礼物”,被用于描述少数人所拥有的能使他人着迷的一种成熟而稳定感召力的天赋。

在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魅力用来描述领导者的人格力量,他们能够对其追随者产生一种深远而非同一般的影响。

这些影响包括追随者对领导者的忠诚、献身以及毫不犹豫地接受领导者的意志。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将魅力描述为:“那些领导者展示了一项卓越的使命或行为过程,它们自身不能对潜在的追随者产生影响,但是正因为追随者认为他们的领导者具有特殊的天赋,所以该项使命或行为才能得以进行”(W eber 1947)。

希尔斯(Shils 1965)指出,韦伯认为魅力型领导方式是一个过程,是原有的社会进程规范和法律规则被加以改变的过程。

韦伯将变革者和创造者与维持者区别开来,将魅力的天赋部分归因于领导目标的创造性或变革性的特征[1]。

魅力型领导是领导者利用自身因素吸引感染下属的一种行为方式。

豪威尔和科斯特利把魅力型领导定义为“下属所认为的具有特定个人特性、能力和行为,并且对下属的情感、价值、信仰和行为有强烈影响力的领导者的某种特性。

服务型领导理论综述

服务型领导理论综述

服务型领导理论中国化研究的建 议
针对服务型领导理论中国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
1、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尽管已有不少关于服务型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但大 多集中在概念、特性和影响因素等方面,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服务型领导 理论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的适用性及与其他领导理论的融合。
2、加强实践应用研究。单纯的理论研究不足以支撑服务型领导理论的全面发 展,因此需要加强实践应用方面的研究。例如,如何根据中国企业的特点,运 用服务型领导理论来改善组织绩效、提高员工满意度和促进组织发展等。
总之,服务型领导理论强调领导者应为团队成员和组织提供服务和支持,通过 建立信任、提供支持和激励来引导团队实现共同目标。这一理论具有广泛的应 用前景,可以帮助领导者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绩效,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和提 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讨服务型领导理论在不同领域的 应用情况,为相关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在领导力方面,服务型领导理论强调领导者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如沟通、协 调、指导和激励等,这些技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团队关系并推动组织的成功。
服务型领导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很多。例如,谷歌公司的前任CEO埃里 克·施密特非常注重服务型领导力的培养,他强调领导者应积极倾听员工的声 音并他们的需求,通过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和支持来增强员工的忠诚度和工 作热情。此外,服务型领导理论在教育、医疗和企业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服务型领导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学者詹姆斯·奥图 尔提出了“服务型领导”的概念。他认为,有效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为团队成员 和组织服务的意识和行为。服务型领导的特点包括团队成员的需求、鼓励合作 和分享、促进开放和透明的沟通以及强调个人和组织的共同成长。

领导力理论研究

领导力理论研究

领导力理论研究关于领导力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引言领导力在领导系统中是一个根本性、战略性的范畴,是领导者凭借其个人素质的综合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特定个人或组织所产生的人格凝聚力和感召力,是保持组织卓越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当今时代,领导力已经成为综合领导能力不可缺少的构成因素之一。

鉴于领导力对组织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各国研究者对于领导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产生了多种领导力理论。

本文对文献的综述基本上从不同的领导力理论展开,第二部分介绍了中西领导力的区别与联系,第三部分介绍了不同领导力的提升方式。

二、不同的领导力理论㈠变革型和交易型领导力变革型领导力具有强适应性,高可塑性,强灵活性等特点,它能够使团队及企业在快速变化、具有高不确定性的经济环境中更高效地生存与发展。

虽然变革型一交易型领导力的研究已经开展了20多年。

但在概念,结构,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有待发展的窄间。

杨凯,马剑虹对变革型和交易型领导力研究进行了归纳与评价。

首先,杨凯,马剑虹对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力的概念及定义进行了阐述,杨凯,马剑虹认为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力并不属于领导行为理论,因为变革型领导力中最核心的一项—魅力领导,是很难用行为来描述的,很难通过培训来进行显著改善。

变革型一交易型领导力是一种对于领导力的有效分类,它通过对领导的风格,上下级问的互动模式等方面的不同进行了分类,它其实包括了以上三种理论的全部,与特质理论、行为理论或权变理论不在同一个维度上。

杨凯,马剑虹从研究思路的角度总结以往领域的研究,认为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力研究可分为四类: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力的有效性比较,“输入—过程—输出”范式研究,领导—员工—任务情景匹配研究,变革型—交易型领导力的预测因子研究。

变革型领导力的组成结构由Bass等人大量的定性分析(访谈)和定量分析(因素分析)而得出并制成“多因素领导力问卷”(MLQ)。

它包含了变革型领导力和交易型领导力各个维度的评定项目。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领导力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领导力研究进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领导力研究进展领导力一直是组织管理和个人发展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在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中,对领导力研究的进展进行全面梳理,可以帮助读者了解领导力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趋势。

本文将从领导力的定义、领导力研究的历史演进、不同理论模型、领导力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系统的领导力文献综述。

领导力是指一个人在组织或团队中影响他人,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

领导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随着管理学科的发展,领导力研究逐渐成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早期的领导力研究主要集中在领导者个人特质和行为上,如特质理论和行为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领导力是天生的,领导者具有一些与生俱来的特质,使其成为优秀的领导者;而行为理论则关注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和风格,强调领导者的行为对组织绩效的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意识到领导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于是,出现了情境领导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等新的研究范式。

情境领导理论认为领导力是依赖于特定情境的,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领导方式;而变革型领导理论则强调领导者的变革能力和愿景对组织的影响。

这些新的理论模型为领导力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使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领导力的本质和作用。

除了理论模型的不断完善,领导力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也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优秀的领导力对组织的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领导力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从而促进组织的持续发展。

因此,如何培养和提升领导力成为组织管理者和个人发展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领导力的研究也在不断拓展新的领域。

比如,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对领导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数字化领导力成为了研究的新热点,如何运用科技手段提升领导力水平,成为了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同时,跨文化领导力、女性领导力等新兴领域的研究也在不断涌现,为领导力研究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变革型领导研究综述与新思考

变革型领导研究综述与新思考

变革型领导研究综述与新思考作者:滕雪莉来源:《财讯》2018年第27期变革型领导理论最早由国外提出,已有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在此介绍变革型领导力的国外和国内学者的理论演进,归纳国内外学者对变革型领导的理论观点,并掇据国内外学者对变革型领导作用机制的研究作进一步的归纳总结,最后指出我国变革型领导目前研究的不足及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变革型领导结构模型有效性验证作用机制变革型领导理论Bass(1995)认为变革型领导指的是通过让员工主动意识到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意义和责任,激发下属更高层次的需要,创造相互信任的环境,促使下属甘愿为了组织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并达成高于原来期望的结果。

(1)变革型领导与交易型领导的比较1.交易型领导定义Bums(1978)认为交易型领导者是出于跟下属交换某些价值,比如绩效奖励、相互支持、坦减相对,才去建立某种联系的。

通过后续的研究,Avolio和Bass(1988)认为交易型领导者常常以“以正确的方式做事”为下属安排任务,要求保持对领导和既定方案的依从;变革型领导却赋予下属充分的权力,提供一种新的策略和愿景来规划下属解决问题的方式。

2.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变革型领导讲求让员工了解任务的重要性,激发员工工作的内在性,促进组织和员工共同发展;交易型领导以绩效为重,强调领导者与员工之间的交换平衡,突出了员工的自我利益。

变革型领导更加适应动态经济形势,领导者通过满足员工发展需求,让员工在多变的信息社会中独挡一面,即使在领导者无法亲述任务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己的主动性较好完成任务,所以说变革型领导对组织的长期发展有益。

交易型领导主要通过利益维持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如遇突发事件,员工有可能会因为怕承担责任而放任不管,导致公司出现或大或小的损失,交易型领导风格有利于短期内完成组织绩效,但是长期来看,不利于员工和公司的发展,前期经济效益较高,后期可持续性不强。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毕业论文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毕业论文

学年论文论文题目: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学院名称:管理学院论文提交时间: XXXXXXX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的时代;是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

当今,和平与发展早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才是企业关键的竞争优势来源,随着无形资本的重要性逐渐升高,如何将人力资本转化为生产力,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就是领导的领导理论。

领导理论影响着员工绩效,形成组织氛围,潜移默化构成组织文化,那么什么样的领导理论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员工积极性,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呢?从而提高员工绩效呢?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在中国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研究领导理论更具实际意义,也是国内外企业管理理论和实际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对领导理论的研究有斯托格迪尔[Stogdill],鲍莫尔为代表的特质理论,E.Fleishman(1948)为首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理论,怀特和李皮特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美国管理学家利克特(Rensis Likert)及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有关研究人员提出的“工作中心”与“员中心”理论,里斯(Chris Argyris)的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三隅二不二的PM模型,及中国的相关领导行为理论PM研究, 费德勒模式,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佛鲁姆(V.H.Vroum)和耶顿(P.W.Yeton)又提出了领导-参与模式等为代表的领导权变理论。

本研究综述上述领导理论,希望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能够提升中国管理者的领导行为。

关键词:领导理论,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目录前言 (4)第一章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 (4)第二章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 (4)第一节领导特质理论 (4)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 (6)第三节领导权变理论 (11)第四节领导风格理论 (16)第三章领导理论研究的新动向 (17)第四章对各领导理论的评价 (18)参考文献 (19)领导理论研究综述管理学院08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马爱文前言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

管理心理学——变革型领导研究文献综述

管理心理学——变革型领导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 01.变革型领导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变革型领导的研究背景 (1)1。

2变革型领导的研究目的 (1)1.3变革型领导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学者对变革型领导的内涵和结构研究 (2)2.1国外学者对变革型领导内涵的研究 (2)2.2国内学者对变革型领导的内涵研究 (4)2.3变革型领导的结构研究 (4)3。

变革型领导作用效果及机制 (5)3.1变革型领导与工作态度和动机 (5)3.2变革型领导与工作绩效及行为 (6)3.3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创造性及组织创新 (7)4.变革型领导的影响因素 (7)4。

1领导者的自身因素 (7)4.2同级领导者及下属同因素 (8)4。

3组织层面因素 (8)5.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 (9)6.本文的贡献 (10)参考文献: (10)摘要领导是一个组织的领军人物,他对组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回顾了变革型领导的内涵和研究结构,对变革型领导的作用效果以及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最后提出了现在研究的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希望对以后该领域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变革型领导;结构;效果与机制;影响因素1.变革型领导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1变革型领导的研究背景变革型领导研究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在进入知识管理的21世纪,企业比以往面临着更多更严峻的挑战.首先,进入 21 世纪,全球市场开放度不断扩大,企业间竞争更为激烈,组织内外部商业环境变化加速,日趋复杂.外部商业环境复杂性主要来自市场,包括政府政策和管制的变化、竞争对手策略的变化、顾客需求和期望的变化等;内部环境变化则主要来自提升组织效率、灵活性和成长性所带来的挑战,这也是组织领导和经理们面临的核心挑战。

其次,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创新管理制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创新能力和动态适应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是基于知识的组织,其基本特征是知识的产生、转移、运用、整合和保护(即创新知识)成为企业主要的、难以识别和模仿的无形资产和竞争优势之源.另外,企业创新管理实践中遭遇的问题和困惑,尽管许多企业高层对创新非常重视,但实际创新绩效却不尽人意。

变革型领导理论研究进展综述

变革型领导理论研究进展综述

(三)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创造性及组织创新 实证研究表明变革型领导会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进
而提高组织的创新水平。

Ozaralli(2003)的研究表明,变革型领导与下属的创新性存在
显著正相关,变革型领导者的下属表现出了更高水平的创新精神。

Jung等(2003)的调查显示,变革型领导与授权、支持创新及组
这对于形成我国的新型领导理论无疑是相当重要的。
变革型领导理论的发展趋势

向领导者个体特征研究的回归
自从变革型领导概念提出后,关于领导者的个性和特质如何影响领
导力的研究又重新受到重视。这里的特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天生特 质,而是可以发展、变化的个性特征。
参考文献:
[1] 孙建国,田宝.变革型领导及其对创新文化的影响 [J].科技管理与科 技政策,2006(05) [2] 汤超颖,朱月利等.变革型领导、团队文化与科研团队创造力的关系 [J].科学学研究,2011(02) [3] 李锐,凌文铨.变革型领导理论研究述评[J].管理科学,2008(02) [4] 叶笛,变革型领导国内研究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 究 ,2010(04) [5] 李林 ,刘勇.变革型领导的前因变量综述 [J].前沿汇,2013(05)
此外,同级领导者对个体是否表现出变革型领导行为也具有一定的
影响。
3.组织层面因素
Bryman(1992)认为组织环境对变革型领导行 为具有促进或阻碍作用,在具有不确定性或存 在危机的情境中,与变革型领导相关的一些品
质几乎是领导者做出恰当反应所必需的。
Pawar(1997) 具体提出了可能影响变革型领导行为的4个情境因素: (1)组织是定位为效率还是适应; (2)组织的任务系统是受控于技术核心还是跨界活动单元; (3)组织的结构是科层结构还是松散型结构;

变革型领导:理论、结构与最新研究综述

变革型领导:理论、结构与最新研究综述
论 成 为领 导 学 的重 要 理 论则 是 由 B ms于 17 u 9 3年 的经 典 中的 不 同点 ,对 于 H ue的研究 , as也 同样 提 出 了不 同 os Bs
著作 《 领导 论 》 出 。 通 过 描 述 性 地 分 析 政 治 领导 , 为 提 他 认
领 导 可 以分为 交 易型 领 导 ( rn at l l L a esi ) T a sci l e d r p 和变 oa h
下 属 的 高 层次 需 要 , 立 互 相信 任 的 氛 围 . 使 下 属 为 了 建 促
组 织 的 利 益 牺 牲 自 己 的 利 益 .并 达 到 超 过 原 定 期 望 的 结
展承 担更 多 的责 任 变 革 型领 导行 为 拓宽 了领 导行 为 的研
究范 围
果 ” B s 进 一步 指 出 了变革 型领 导 的具体 特征 。 为变革 。 as 认 型 领导 者有 着 在危 机 来临 时 能保 持 冷 静 和幽 默 感 、 关键 在
变 和调 整 整 个 组 织 系 统 .为实 现 预 期 目标创 造 良好 的 氛
围:
情、 价值 信念 和道 德 意识 。 革 型领 导 队成 员往 往信 任 、 变 尊 励 、 励 员 工 为 群 体 的 目标 、 务 以及 发 展 前景 超 越 自我 鼓 任
f) 3 引导 员 工 不 仅 为 了他 人 的发 展 , 为 了 自身 的 发 也
究的焦点话题 。 迄今为止, 学界对 变革型领导的概念、 主要 内涵与结构 已经有了较完整 的认 识, 但对于变革型领导的作用
机制以及对组织的实际影响, 目前还在持续探索中。文章 回顾 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变革型领导的主要研 究文献, 梳理其
中的脉络 , 对往后的相 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 词 : 革型领 导 ; 导 力 ; 力型 领 导 ; 导一 部属 交换 变 领 魅 领

伦理型领导研究综述

伦理型领导研究综述

2012年第5期学术视点NORTHERN ECONOMY本研究受内蒙古大学人才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7072)。

伦理型领导研究综述□/索晓宇1贺立2通过三鹿三聚氰胺、双汇瘦肉精事件我们可以看出,不重视道德,可以让企业一夜崩塌。

所以在企业管理中,无论在领导者进行决策,还是与下属互动过程中都要注意伦理、利益相关者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企业组织首先必须塑造自身伦理观,切实地让每位成员感知并认同其伦理主张,进而逐步与多方利益相关者进行行动匹配,实现利益共赢,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平衡。

作为企业管理核心的领导者必然要被赋予新的定义,伦理型领导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一、伦理型领导的概念界定Enderle(1987)最早提出伦理型领导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一种思维方式,旨在明确描述管理决策中的伦理问题,并对决策过程所参照的伦理原则加以规范。

Heifetz(1994)通过对许多著名领导人的观察及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从领导者与下属互动这一定义出发,指出了伦理型领导就是帮助下属在飞速变化的工作环境和社会背景下应对变化,处理价值冲突,激励下属勇于面对棘手问题,为下属提供一个充满信任的环境。

Trevino 等人(2000,2003)对不同行业的经理人员进行结构化访谈指出,伦理型领导包含以下两方面含义:一是合乎伦理的个人,即具备诚信等个体特征,并执行合乎伦理的决策;二是合乎伦理的管理者,即采取影响组织道德观与行为的策略。

Northouse 经过研究认为(Northouse ,2001),伦理型领导就是具备以下特征和行为的领导:伦理型领导者是诚实、正直、公正的;伦理型领导者愿意倾听下属的意见,肯定下属的信念和价值观;伦理型领导者为他人服务,把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以有利于他人的方式行事。

Kanungo (2001)指出,伦理型领导者存在关心他人的动机,他们的行动无一例外地由“为了他人的利益”理念指引。

伦理型领导的最大动机是利他,而不是利己。

领导理论文献综述

领导理论文献综述

领导理论文献综述领导,作为达成群体目标而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行为,其存在可一直追溯至人类文明的开端[1]。

关于领导思想自古已经有之,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记录领导活动和领导思想的历史文献很多,只是早期的领导思想因缺乏系统性和理论性而未形成专门的学科。

在1927年到1932年之间,美国哈佛大学的管理学研究者梅奥的领导的霍桑实验研究的人际关系主要是领导和下属,领导和群体关系,该研究被认为对于领导的科学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2]。

领导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从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西方管理学中脱胎而形成的,领导理论的不断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3]。

在任何组织中,领导者都处于特殊的地位对整个组织的运转与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关领导问题的研究性文献非常多,将有关理论与研究现状综述如下:一、领导特质理论领导的特质理论(Trait Theories)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心理学领域的许多研究者试图发现领导者与非领导者在个性、社会、生理或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4]。

领导理论早期的研究思想是为了满足选拔和预测的需要,以期望确定一个做为领导者应该具有怎样的特质。

主要研究领导者的个人特性,一起预测选拔具备什么素质的人做为领导最合适,这种理论阐述的重点是领导者与非领导者的个人品质差别。

根据对领导特性的来源不同解释,领导特质理论可以分为传统特质理论和现代特质理论。

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传统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特性是天生的,生而不具有领导特质的人就不能当领导,现代特质理论否认了领导者是天生的,认为领导者的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训练和培养加以造就的。

学者斯多格迪尔在1948年表示,在任何情境中都固定不变的领导特质并不存在,也就是说,在某一情景中的领导者并不能成为另一种情景中的领导者。

主要不是来自于遗传而是在后天培养、锻炼出来的。

正是因为这一理论认为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是来源于实践的,因此它的立场是正确的,同时其方法又是可测量的,所以可以说领导的素质理论是科学的[5]。

变革型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变革型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围,而且 能 富有成 效 的完成 工 作并适 时 的推动 组织变 明工作的方 向, 更要为根据每个 员工 的能力 、 知识水平、
革 ;领导者具有较 强的人格魅 力和道德标准 ,不仅 具有 业务水平给与特殊的指导 。
w ̄ . g u a n h g u a n c h a . c o m
管理观察 ・ 总第 5 2 8期
变革型领 导不仅仅局 限于 利益交换 的层面 ,B u r n s 对两 种领导类型 的分类 为以后 的领 导理论研 究指 明了方 向。 “ 变革 型领导 理论 ”是 B a s s 基于 B u r n s的观 点, 在组 织情景 中发展起 来的 。他 于 1 9 8 5年在 《 领 导与超
l 公共 管 理
B a s s 等人 为 了测量变 革型领 导 四维度 结构模 型,
广泛 流传 。但是 ,最初 的研究是基于西方文化 ,是否适
还 编 制 了 多 因素 领 导 问卷 ( M u l t i f a c t o r L e a d e r s h i p 用 于任 何文 化形 态是 一个值 得 深思 的 问题 。 目前 ,经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M L Q ),对变革型领 导的结构维度进 行 济全球化 不断深 入,越来越多商达到互 惠的过程 ,
组织 目标 。而变革型领导是领导 向下属描述企业愿景 ,
模 型,经过不 断的深入研 究,变革型领 导理论模型也 由 即:领导魅力 、感召力 、智力激发和个性化关怀 。
且领 导和 下 属达 到双 方心理 平衡 的状态 下 实现共 同的 最初 的三维度 模型完 善为得到广 泛认可 的四维度 模型 ,
外部环境适时进行变革 。同时 ,在工作 的过程中,下属

领导干部胜任力研究理论综述

领导干部胜任力研究理论综述

领导干部胜任力研究理论综述21世纪,社会工作内容趋于知识化,群体组织结构趋于柔性化,管理职责边界趋于模糊化,这些变化导致当前的管理模式固有的缺陷日益显现,需要开发和发展新的管理体系。

同时,在公务员能力建设方面,也面临一些问题,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公务员应具备所在岗位所需的哪些胜任力,另一个问题是胜任力水平如何被测量的问题。

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己经制定了各种公务员标准,但是目前的研究还局限在经验和定性层面,其针对性、适用性和指导性都受到了影响,另外目前还缺乏测量公务员胜任力水平的可操作性的工具。

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从科学、易操作、具体可行的角度出发,尝试建立以胜任力为核心的干部模型,针对特定的干部群体构建胜任力模型,并探讨了基于胜任力模型的考核、培训、选拔的管理环节,为建立科学规范、实践与效果并重的干部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一、胜任力模型简介(一)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的概念1、关于胜任力。

胜任力是一个抽象的笼统的概念,在现存的胜任力概念中,存在着许多的分歧,如“胜任素质”“胜任能力”“胜任素质特征”等。

在职业咨询领域,泛指与某种职业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方面。

虽然理论研究对胜任力概念的界定差异很大,但结合我们的研究和工作实践,可以给胜任力下一个狭义的定义,它指的是个体能够以之达成某个职位的绩效要求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相对于一个具体职位或工作任务而言的个体特质或特性。

2、关于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是指要做好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胜任力要素的总和。

胜任力模型既是一种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又是一种管理工具,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

胜任力模型通常包括那些与工作绩效最密切相关的内容,包括完成工作需要的关键知识、技能与个性特征以及对于工作绩效有最直接影响的行为。

胜任力模型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即胜任力的指标、胜任力的定义(指界定胜任素质的关键性特征)和行为指标的等级(反映胜任力行为表现的差异)。

胜任力模型的建构是基于胜任特征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应用模式的逻辑起点,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各项职能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基础和技术前提。

研究综述范文

研究综述范文

研究综述范文研究综述怎么写 (xx-05-22 16:48:10)标签:杂谈1综述的定义和特点综述是查阅了某一专题在一段时期内的相当数量的文献资料,经过分析研究,选取有关情报信息,进行归纳,作出综合性描述的文章。

综述的特点:①综合性:综述要"纵横交错",既要以某一专题的发展为纵线,反映当前课题的进展;又要从本单位、省内、国内到国外,进行横的比较。

只有如此,文章才会占有大量素材,经过综合分析、归纳、消化鉴别,使材料更精练、更明确、更有层次和更有逻辑,进而把握本专题发展规律和预测发展趋势。

②评述性:是指比较专门地、全面地、深入地、系统地论述某一方面的问题,对所综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反映作者的观点和见解,并与综述的内容构成整体。

一般来说,综述应有作者的观点,否则就不成为综述,而是手册或讲座了。

③先进性:综述不是写学科发展的历史,而是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医学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综述不应是材料的罗列,而是对亲自阅读和收集的材料,加以归纳、总结,做出评论和估价。

并由提供的文献资料引出重要结论。

一篇好的综述,应当是既有观点,又有事实,有骨又有肉的好文章。

由于综述是三次文献,不同于原始论文(一次文献),所以在引用材料方面,也可包括作者自己的实验结果、未发表或待发表的新成果。

2 综述的内容要求选题要新即所综述的选题必须是近期该刊未曾刊载过的。

一片综述文章,若与已发表的综述文章"撞车",即选题与内容基本一致,同一种期刊是不可能刊用的。

说理要明说理必须占有充分的资料,处处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异想天开地臆造数据和诊断,将自己的推测作为结论写。

层次要清这就要求作者在写作时思路要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写到什么程度,前后如何呼应,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

语言要美科技文章以科学性为生命,但语不达义、晦涩坳口,结果必然阻碍了科技知识的交流。

所以,在实际写作中,应不断地加强汉语修辞、表达方面的训练。

变革型领导力理论综述

变革型领导力理论综述

变革型领导力理论综述引言变革型领导力理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是对传统领导理论和管理科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扩展。

在当今逐渐变革的社会和企业环境中,变革型领导力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变革型领导力理论进行全面的综述并分析其现实应用。

理论概述变革型领导力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变革”,即领导者通过激发和组织员工的热情和创意来推动组织不断创新和发展。

这种领导力的一大特点是,它不仅可用于管理科学中的传统管理领域,也对社会和政治领域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在变革型领导力理论中,领导者不仅要关心自己的目标、任务和责任,还要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意愿,帮助员工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的协调和统一。

变革型领导力理论的理论框架始于James Macgregor Burns 的著作《领导》(Leadership)中。

在他的著作中,他提出了“变革型领导力”这一概念。

其基本理念为:领导者与跟随者之间建立了一种互动式的关系,然后通过双方共同努力来实现组织目标和愿景的实现。

在1985年,Bass基于Burns提出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变革型领导力理论。

他将变革型领导力理论分为四个部分:理论基础、理论构成、理论模型和理论应用。

他认为,变革型领导力理论的核心是领导者要具备促进依附性、转化性、理想化影响和个人化处理这四种特定行为类型的能力。

据此,他提出了一种简易的模型,即“四(Is): Inspirational、Intellectual、Individualized consideratio n and Idealized influence”,这是现代美国工商界中最经典的领导力模型之一,被广泛运用于商业实践和领导力培训中。

理论特色变革型领导力的理论特色在于它对人性的深入挖掘和利用。

它强调领导者需要充分发掘员工的个性化需求和需求特点,这一特点贯穿整个变革型领导力理论体系。

这些需求主要包括员工的权利、自尊和尊重、与领导者的联系和协调、自我实现、以及情感个性的表达等。

国内外企业领导力研究现状的综述

国内外企业领导力研究现状的综述

国内外企业领导力研究现状的综述简介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企业领导力研究的现状,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来该领域的发展,并概述了当前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企业领导力是一个关键的管理概念,对于组织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全球范围内,学者们对企业领导力的研究兴趣日益增长,以更好地理解领导力对企业绩效和员工行为的影响。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的企业领导力研究开始相对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包括领导力的概念和定义、领导风格与员工满意度的关系、领导力发展和培训等方面。

一些研究还探讨了领导力在不同类型企业中的应用以及领导力在跨文化环境下的效果。

国际研究现状国际上的企业领导力研究经过多年的积累已经相当丰富。

学者们在领导力概念化、领导力测量、领导风格和行为、领导力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一些重要的研究主题包括领导力与团队绩效的关系、领导力在创新和变革中的作用、领导力与员工参与度的关系等。

研究热点和趋势当前企业领导力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转型型领导力:对于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转型型领导力的研究受到关注。

研究者们探索了转型型领导力对组织创新和变革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和发展转型型领导。

2. 领导力与员工行为:研究者们关注领导力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包括员工参与度、员工满意度、员工创新行为等。

他们试图理解领导力如何塑造组织文化和员工行为。

3. 跨文化领导力:随着全球化的加强,跨文化领导力的研究亦日益重要。

学者们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领导力理论和实践,以及领导力的跨文化适应性。

4. 领导力发展策略: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有效的领导力发展策略,包括培训、教育和辅导等。

他们研究不同类型的领导力发展方案,并评估其对个人和组织绩效的影响。

结论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企业领导力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且有影响力的领域。

领导力对组织绩效和员工行为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受到商业环境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未来,企业领导力研究将继续关注转型型领导力、员工行为、跨文化领导力和领导力发展等领域,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综述

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综述

信息化领导力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化领导力已经成为现代组织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旨在对信息化领导力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内涵、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提升策略,以期为提高组织的信息化水平和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阐述信息化领导力在现代组织中的作用。

然后,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信息化领导力的特征进行分析,包括领导者的信息素养、战略眼光、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

接着,我们将探讨影响信息化领导力的因素,如组织文化、技术环境、员工素质等,并分析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信息化领导力的发展。

本文还将重点分析提升信息化领导力的策略和方法。

我们将从领导者的个人发展、组织层面的支持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多个层面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以期帮助领导者提高信息化领导力,推动组织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领导者提供一套系统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框架,为组织的信息化建设和领导力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我们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推动信息化领导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二、信息化领导力的理论基础信息化领导力作为一种新兴的领导模式,其理论基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信息化领导力强调领导者的战略眼光、决策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

这些能力在信息化时代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使得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发生了深刻变化。

领导者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以指导组织在信息化浪潮中保持竞争优势。

心理学也为信息化领导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认为,领导者的个性特质、心理品质以及行为风格对下属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信息化背景下,领导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能够应对变革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同时,他们还需要具备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团队协调能力,以激发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变革型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变革型领导理论研究综述

变革型领导理论研究综述作者:卫林英来源:《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22期(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主管领导方式对研发人员态度及工作表现的影响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0YJC630268)及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西安市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智力资本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1JK0166)资助)[摘要] 变革型领导理论成为二十多年来学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变革型领导理论的提出及发展、变革型领导的结构维度及测量、以及变革型领导有效性的相关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

[关键词] 变革型领导结构维度影响因素有效性一、变革型领导理论的提出及发展“变革型领导”最初是由唐顿(Downton, 1973)在《叛逆领导》(Rebel Leadership)一书中提出的,接着由伯恩斯(Burns, 1978)在《领袖论》(Leadership)一书中予以概念化。

变革型领导作为一种领导理论体系,是巴斯在其《领导与超越期望的绩效》(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Bass, 1985)一书中建构而成的。

该领导理论的提出使整个领导学界产生了一次大的革命,成为二十多年来学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伯恩斯(Burns, 1978)在对政治领导人进行定性分类研究的基础上,将政治领导人分为变革型领导(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和交易型领导(Transactional Leadership)两种类型,这一分类为今后领导理论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伯恩斯认为,变革型领导者是“能够激发追随者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领导者和追随者目标的领导者”,进而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对变革型领导的概念予以界定,认为“变革型领导是领导者与成员相互提升道德及动机到较高层次的过程”。

领导者在该过程中的主要表现是:重视提升成员内在动机,希望将下属的需要层次提升到自我实现的境界,从而超越原先的工作期望,而不仅仅局限在利益的交换上面;通过提出更高的理想和价值,如自由、正义、公平及人道主义等,以唤起下属的自觉,进而协助他们满足较高层次的内在需要,使下属能由“平凡自我”(everyday selves)提升到“更佳自我”(better selves),从而愿意为团队、组织和更大的政治利益超越个人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导理论研究综述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的时代;是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

当今,和平与发展早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在经济全球化及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才是企业关键的竞争优势来源,随着无形资本的重要性逐渐升高,如何将人力资本转化为生产力,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就是领导的领导理论。

领导理论影响着员工绩效,形成组织氛围,潜移默化构成组织文化,那么什么样的领导理论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更好地发挥员工积极性,提高领导的有效性呢?从而提高员工绩效呢?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在中国背景下,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研究领导理论更具实际意义,也是国内外企业管理理论和实际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对领导理论的研究有斯托格迪尔[Stogdill],鲍莫尔为代表的特质理论,E.Fleishman(1948)为首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理论,怀特和李皮特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美国管理学家利克特(Rensis Likert)及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有关研究人员提出的“工作中心”与“员中心”理论,里斯(Chris Argyris)的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三隅二不二的PM模型,及中国的相关领导行为理论PM研究, 费德勒模式,豪斯的路径—目标理论,佛鲁姆(V.H.Vroum)和耶顿(P.W.Yeton)又提出了领导-参与模式等为代表的领导权变理论。

本研究综述上述领导理论,希望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能够提升中国管理者的领导行为。

关键词:领导理论,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目录前言 (4)第一章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 (4)第二章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 (4)第一节领导特质理论 (4)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 (6)第三节领导权变理论 (11)第四节领导风格理论 (16)第三章领导理论研究的新动向 (17)第四章对各领导理论的评价 (18)参考文献 (19)前言领导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

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

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组织行为学家、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领导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

这些研究经历了几十年的演进,已经由一般的领导行态学,领导生态学发展为领导动态学研究,导致了领导理论的诞生与发展,成为当今西方领导理论的主流。

第一章领导理论的发展历程有关领导的理论很多,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领导理论大致有四种理论学派:(一) 20世纪40年代末的早期领导特质理论。

研究者主要从事的是领导的特制理论的研究,其核心观点是:领导能力是天生的。

(二) 20世纪40年代末至60 末提出的领导行为理论。

主要进行的是领导行为理论的研究,其核心观点是:领导效能与领导行为、领导风格有关。

(三) 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领导权变理论。

其核心观点是:有效的领导受不同情景的影响。

(四) 80年代初至今的领导风格理论。

其主要观点是:有效的领导需要提供愿景、鼓舞和注重行动。

第二章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①领导理论的研究成果可分为四个方面,即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领导风格理论。

第一节领导特质理论特质理论是20世纪最流行的领导理论。

也是最早对领导活动及行为进行系【1】①详情参见:蒂莫西.A.贾齐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统研究的尝试。

研究依据和方法是从优秀的人物身上寻找共同的东西,人们希望了解:为什么他们能够成为领导?领导是不是天生的?领导力可不可以通过后天培养?其研究成果有:Sir.F.Galton的特质观Sir.F.Galton早在1 869年就认为领导者的特质是天生的。

Edwin E.Ghiselli的特质理论早期美国管理学家Edwin E.Ghiselli提出了八种个性特征和五种激励特征。

他通过研究得出的八种个性特征②为:才智、首创精神、督察能力、自信心、决断力、适应性、性别、成熟程度等,五种激励特征为:对工作稳定的需求、对金钱奖励的需求、对指挥别人权力的需求、对自我实现的需求、对事业成就的需求等。

斯托格迪尔六类领导特质斯托格迪尔[Stogdill] (美国)1948年提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需要具备六类领导特质:A身份特性,如精力、身高、外貌等。

这方面迄今的发现还是很矛盾的,不足以服人。

B社会背景特性,如社会经济地位、学历等,这方面的发现也缺乏一致性和说服力。

C智力特性,如判断力、果断力、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口才等。

研究确实发现成功的领导者在这些方面较突出,但相关性还较弱,说明还需要考虑一些附加因素。

D 个性特征,如适应性、进取性、自信、机灵、见解独到、正直、情绪稳定、不随波逐流、作风民主等。

E 与工作有关的特性。

有些特性已经被证明具有积极的结果,例如高成的需要、愿承担责任、毅力、首创性、工作主动、重视任务的完成等。

F社交特性。

研究表明,成功的领导者具有善交际、广交游、各级参加各种活动、愿意与人合作等特点。

包莫尔的领导特质论包莫尔的领导特质论则提出了成功领导者所应具备十条素质:a合作精神,即愿与他人一起工作,能赢得人们的合作,对人不是压服,而是感动和说服。

b决策能力,即依赖事实而非想象进行决策,具有高瞻远瞩的能力。

c组织能力,即能发掘部属的才能,善于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

d 精于授权,即能大权独揽,小权分散。

e善于应变,即机动灵活,善于进取,而不抱守缺、墨守成规。

f敢于求新,即对新事物、新环境和新观念有敏锐的感受能力。

g勇于负责,即对上级、下级的产品用户及整个社会抱有高度的责任心。

h敢担风险,即敢于承担企业发展不景气的风险,有创造新局面的雄心和信心。

i尊重他人,即重视和采纳别人的意见,不盛气凌人。

j品德高尚,即品德上为社会人士和企业员工所敬仰。

Gibb的天才领导者特质理论1969年Gibb的研究认为天才领导者应该具有7种特质:善于言辞、外表英俊、高超智力、充满自信、心理健康、支配趋向、外向敏感等。

特质理论理论小结个性特质与领导行为的有效性的确有着密切的联系,优秀领导者总是能够发现别人不能发现的问题,能够洞察别人无法感知的现象。

领导者某些方面就是与众不同,重新关注富于想象和具有超凡魅力的领导者。

领导特质理论的研究对于领导者行为的效率最大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③领导行为理论是研究领导有效性的理论,是管理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

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是领导理论研究的核心。

其研究成果有:怀特和李皮特的领导方式理论③详情参见:张网. 教练员领导行为理论及其相关研究.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03怀特和李皮特的三种领导方式理论。

三种领导方式即权威式领导、民主式领导、放任式领导。

权威式领导:所有政策均由领导者决定;工作分配及组合多由领导者单独决定;领导者对下属较少接触。

此类领导者也被称为是“独裁式”的领导,他们几乎决定所有的政策;所有计划及具体的方法、技术和步骤也由领导者发号施令,并要求下属不折不扣地依从;工作内容、资源的分配及组合,也大多由他单独决定;平时他们对下属和员工的接触、了解不多,如有奖惩,也往往是对人不对事。

大多数权威式的领导者为人教条而且独断,往往借助奖惩的权力实现对别人的领导, 对下属既严厉又充满要求。

民主式领导:领导者授予组织成员最后的决策权力,他们在决策中的角色则更像是一个各方面意见的收集者和传递者,主要从事沟通与协调。

放任式领导:此类领导者喜欢松散的管理方式,极少运用手中的权力,他们几乎把所有的决策权都完全下放,并鼓励下属独立行事。

他们对下属员工基本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由下属自己确定工作目标及行动。

他们只为组织成员提供决策和完成任务所必需的信息、资料、资源和条件,提供一些咨询,并充当组织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人,而尽量不参与、也不主动干涉下属、员工的决策和工作过程,只是偶尔发表一些意见,任务的完成几乎全部依赖团队成员的自主工作。

这种领导方式虽然控制力较弱,但对专业人员却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

领导行为的四分图理论④该理论是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弗莱西曼和他的同事们提出的,通过结构维度与关怀维度将领导行为划分为四类“工作中心”与“员工中心”理论“工作中心”与“员工中心”理论,又称利克特的四种领导方式理论,1961年,美国管理学家利克特(Rensis Likert)及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有关研究人员将领导者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即“以工作为中心”(Jo—centered)的领导与“以员工为中心”(Employee—centered)的领导。

前者的特点是:任务分配结构化、严密监督、工作激励、依照详尽的规定事;而后者的特点是:重视人员行为反应及问题。

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里斯(Chris Argyris)的不成熟—成熟连续流理论,认为如果一个组织不为人们提供使他们成熟起来的机会,或不提供他们作为已经成熟的个人来对待的机会,那么人们就会变得忧虑、沮丧、且将会以违背组织目标的方式行事,该理论主要集中在个人需求与组织需求问上的研究。

管理方格理论领导行为理论-管理方格理论,美国管理学家布莱克(Robert R. Blake)和穆顿(Jane Mouton)于1964 年通过关心产”和“关心人”这两个基本因素以不同程度相结合设计了管理方格图,如图它也以坐标方式表现上述二维面的各种组合方式,各有9 种程度,因此可以有81 种组合,形成81 个方格。

管理方格图这就是所谓“管理方格”,其中有5 种典型的组合,表示典型的领导方式。

1.1 型方式:表示对工作和人都极不关心,这种方式的领导者只做一维持自己职务的最低限度的工作,也就是只要不出差错,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而称为“贫乏型的管理”。

9.1 型方式:表示对工作极为关心,但忽略对人的关心,也就是不关工作人员的需求和满足,并尽可能使后者不致干扰工作的进行。

这种方式领导者拥有很大的权力,强调有效地控制下属,努力完成各项工作。

因而为“独裁的、重任务型的管理”。

1.9 型方式:表示对人极为关心也就是关心工作人员的需求是否获满足,重视搞好关系和强调同事和下级同自己的感情。

但忽略工作的效果。

因而被称为“乡村俱乐部型的管理”。

5.5 型方式:表示既对工作关心,也对入关心,兼而顾之,程度适中强调适可而止。

这种方式的领导既对工作的质量和数量有一定要求,又强通过引导和激励去使下属完成任务。

但是这种领导往往缺乏进取心,乐意持现状。

因而被称为“中庸之道型管理”。

9.9 型方式:表示对工作和对人都极为关心。

这种方式的领导者能使织的目标与个人的需求最有效地结合起来,既高度重视组织的各项工作,能通过沟通和激励,使群体合作,下属人员共同参与管理,使工作成为组成员自觉自愿的行动,从而获得高的工作效率,因而被称为“战斗集体型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