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教育困境[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语教育困境探究
探讨了当今母语教育困境的原因,其一是对母语教育内涵的误解,其二是缺乏恰当的母语能力考核与激励机制,其三是社会舆论导向的缺位与错位,其四是忽略母语教育的人文特性。
母语教育人文特性困境探究
2011年12月24日,汉语能力测试(hnc)试点工作在北京、上海、南开大学等地(校)顺利举行。汉语能力测试的出现正是以全面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前提,应对目前“母语冷,外语热”的现象。如今各种所谓“国际学校、双语学校”却依然炙手可热,大学生倾心于参加各类外语考证的热潮亦更已达到了一个近乎疯
狂的地步。与此相对的是大中小学生概无例外地表现出的中文书写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日益下降,至于断章取义式的网络语言及各种不规范语言的流行,乃至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被忽视等现象,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母语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无奈、没落与沉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上述母语教育困境的原因固然有很多,本文试图探究其最重要的四点原因,并揭示母语教育的人文特性。
一、母语教育内涵之误解
1.母语概念的认识模糊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所谓母语是人在幼年时习得的语言。据此解释,可理解为母语是孩子出生以后在“母语环境”中自然习得的语言,自然其包括方言在内的民族语言。如由此出发,母
语教育在我国就并非特指汉语,其也应包括各种少数民族语言与地方方言。诚然,以普通话为基础的汉语乃是我们对外沟通时所使用的国家语言,同时也是各民族之间用于交流的共同语言,因此在全国推广普通话或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双语教学本无可厚非,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尊重与保护语言的多样性,这同样是保护我国文化多样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2.将母语教育等同于语文教育
我国语文教育家章熊先生就曾对母语的自然习得与母语教学的关系作了区分。他指出母语习得是终生的,语文学习是阶段性的;母语习得是多途径的、无定的,而语文教学是有限定性的;母语习得是自然而朦胧的,语文教学是自觉而明确的。换而言之,仅寄希望通过一门语文课程就能达到母语耳熟能详的地步,不仅是不科学的,同时也是不现实的。母语教育首先需要良好的母语环境,其次需要依靠所有学科的共同努力,其三则需关注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和适用性,并把母语应用能力的提高看作是任何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
二、缺乏恰当的母语能力考核与激励机制
国家长期以来缺乏一个完整而成熟的母语能力测评体系,如果说汉语能力的测试标准都尚未统一,那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或方言的能力标准制定也就更加困难了。以往对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员,如从事媒体工作的记者、进行“传道授业”的教师等都需要参加汉字应用水平和国家普通话等级水平的测试,但由于缺乏一个汉语能
力的基本评价及考评标准,对说或写的能力所进行的单项考评也并不能考察个人对语言运用的综合水平,更况且这些考核内容所涉及的面也相应狭窄。目前刚刚起步的汉语能力测试是国内第一个全面考查听、说、读、写能力的汉语语言评价系统。如果六个等级的汉语能力测试能进一步推广,并把它作为各行各业职称评定和考核的标准之一,这不仅可以激励全民对母语学习的重视,同时也能提高全民对母语应用的实际水平。此外,各少数民族也该抓住机遇,在提高汉语语言能力基础上,注意保护各自的母语,保持母语的完整性及丰富性。
高考虽然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风向标,但在课程设置和内容上却并没有真正区分母语教育与其他科目之间的区别。换言之,语文考试依然以语言知识为主,这一考试导向使得整个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母语教育充斥了知识点的记忆、语言应用的训练及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又由于高考迄今为止也还没有真正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录用理念,考核方法不够灵活,而且内容形式单一,从而流失了一部分真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诗歌古词及有书法专长的考生。在应试教育环境尚未彻底改善的前提下,如何积极发挥高考的导向作用,以使教学内容和重点多向母语教育倾斜,这实在是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课题。
三、社会舆论导向的错位与缺位
要使母语得以发展,母语的社会环境则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其中媒体的宣传和社会舆论的推动都可以激发国民学习母语热潮。
语文大家章熊先生曾指出,母语的习得不仅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同时还可以通过媒体、社会交往并在自觉与不自觉的状态下吸收母语营养,提高母语能力。但目前我国媒体及社会舆论对母语教育及其应用程度的关注普遍不高,而媒体的缺位及社会舆论导向的错位,都会损害母语环境的良性创设及不利于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语言的有效规范和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忽视母语教育的人文特点
固然,母语教育具有工具性的特点,母语教育亦如同其他语言教育一般,具有传授语言技能、提高表达交流的作用。但母语教育的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应该成为本国公民终身学习的基础,尤其是作为外语学习或双语教学的基础。若没有扎实的母语功底,也是不能自如地学好一门外语。也正因如此,要充分重视母语教育,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充分利用各种教育环境和资源,以使学生积累母语教育的正面经验并强化母语学习的应用能力,这将为学生终身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及交流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若谈及母语教育的人文特点,它更应体现在传承母语文化、维系民族感情、培养民族情操等一系列的作用与功能上。由于母语是一种使民族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文化基础,它体现的就应该是这一民族的精神与文明的根本。日本文化学家岸根卓郎就曾指出:“放弃母语,就是通向亡国(毁灭文明)的捷径。”岸根把母语与民族的思想与民族的思维方式,乃至民族的存亡联系在了一起。因为民族认同感乃是国家认同感的开端,而母语教育则是形成以上认同感的重
要桥梁与纽带。
就当今世界母语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其不仅追求的是高质量的母语教学水平,以使母语教育适应时代发展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而且其更寄希望于通过母语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从世界母语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就可以略见一斑,母语教育不仅应重视其一般语言所具有的工具性特点,而且还更应重视人文特点。
在一个世界高度开放及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若要走向世界,就必须彰显自己的文化,而语言则是承载文化的最好工具。一个足够重视本国语言,并让它适应时代发展,积极对外推广的国家势必会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与尊重;而那些急于推销自己,无限抬高外语地位,忽视本国语言甚至以外语取代国语的做法,必定会使本国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与冲击。像日本就在新《学习指导要领》中提出要进一步重视本国语言教育的立场,以培养学生对国语的关注和尊重国语的态度。当国家宏观教育体系对母语教育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与政策倾斜,当社会和传媒共同努力更倾心营造易于全民学习母语的环境之时,中华民族之瑰宝的母语方才可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独特文化和不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