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教育困境[论文]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母语教学的困境与突围
[ 摘 要] 本 文对新形 势下高职院校母语教 学的 困境与 突围问题进行 了探 讨。 [ 关键 词] 高职院校 ; 母语教 学; 困境 [ 中国分类号]G7 2 1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 号]l 0—4 5 ( o8 O 一 o 9一O o 8 O 3 2 0 )4 o 5 2
这 些 年 来 , 和 政 府 高 度 注 视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 时 至 今 党 日 , 国 职业 教 育 事 业 己成 为 了 国 民 教 育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我 为 国 家 经 济 和 社 会 发 展 做 出 了 巨 大 的 贡 献 . 业 教 育 自身 也 职 得 到 了长 足 的 发 展 。然 而 , 着 时 代 的 发 展 。 随 日益 激 烈 的 竞 争 势 必 影 响 到 人 才 需 求 和培 养 人 才 的 质 量 。不 可 否 认 的 是 , 我 们 目前 的 职 业 教 育 还 远 远 不 能 适 应 这 种 需 要 。 笔 者 以 为 , 的 血 脉 。如 果 说 任 何 文 化 的特 性 都 展 示 在 自己 的 语 言 中 , 那 么 保 护 语 言 其 实 就 是 保 护 文 化 , 护 母 语 就 是 保 护 自己 赖 以 保 生 存 的 文 化 基 因 , 育着 华 夏 五 千 年 的 文 明 。在 人 类 的 发 展 护 进 程 中 , 华母 语 卓 然 昭 显 出 中 华 民 族 深 沉 厚 重 的 文 化 “ 中 底 子” 。汉 语 一 度 成 为 华 夏 文 明 的 象 征 与骄 傲 。 随着国际交往 步伐 的加快 . 语 、 英 日语 等 他 国语 言 固 然 是 国 际 交 往 中 的一 种 重 要 语 言 工 具 , 而 , 管 社 会 怎 样 发 然 不
维普资讯
母语教育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挑战
母语教育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挑战在当今多元文化社会中,母语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母语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和掌握的语言,是其文化认同和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
母语教育的价值在于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然而,母语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语言沟通的障碍和文化冲突。
本文将探讨母语教育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挑战。
首先,母语教育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母语是一个人与世界交流的桥梁,是文化认同的基石。
通过母语教育,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
母语教育不仅是语言学习,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例如,在中国,母语教育有助于传承中华文化的价值观、传统习俗和历史知识。
通过母语教育,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己的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其他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其次,母语教育有助于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多元文化社会中,不同语言和文化的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母语教育,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他文化,增进相互的理解和尊重。
母语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和融入多元文化环境。
例如,在国际学校中,母语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国际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
然而,母语教育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语言沟通的障碍。
在多元文化社会中,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语言差异可能成为沟通的障碍。
母语教育需要解决语言障碍,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
其次是文化冲突。
在多元文化社会中,不同文化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和误解。
母语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文化冲突,建立和谐的跨文化关系。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母语教育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是提供多元化的教育资源。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提供多种语言和文化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其次是培养跨文化教育师资队伍。
教育者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和教学能力,能够适应多元文化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我国母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汉语国际化的影响
我国母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汉语国际化的影响摘要:我国在母语教育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对语法教学重视不够和高等教育阶段存在很大程度的汉语知识学习断层问题两个方面。
母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影响了汉语的国际化进程,为此,要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母语教育。
关键词:母语教育;汉语国际化;语法教学本文所说的母语是指本民族的标准语,也就是汉语普通话。
母语教育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和运用水平,同时也会影响到汉语在国际上的发展进程。
本文着重对我国母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揭示,期望我国能进一步加强母语教育,改进存在的不足,从而推动汉语在国际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一我国母语教育存在的问题母语教育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持有异议的。
我国尽管对提高母语教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如下两大方面:1.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课对语法教学重视不够无论是学习外语也好,还是学习汉语也好,语法的学习十分重要。
对于汉语而言,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素怎样组合成词,词怎样组合成短语,短语怎样组合成句子,其中都有一定的规律。
不掌握这些规律,很难准确运用汉语。
然而,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语法教学却比较淡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1],这说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语法知识是零散的,是不成系统的。
大家知道,人们无论学习哪种语言,都需要对所学的那种语言的语法有较为系统的掌握,否则就不可能真正地掌握这种语言。
对于外语学习是如此,对于汉语是母语的学习者来说也是如此。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们只有系统地掌握了汉语语法知识,他们才有可能做到用汉语准确、生动地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目前,由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只是零散地掌握了一些汉语语法知识,在语言表达中更多的还是靠自己的语感来传达思想,这样就难免会时常出现语言不通顺、表义不准确的问题。
谈母语教学1200字作文
谈母语教学1200字作文谈母语教学1200字作文教了几十年语文,临近退休了,想得最多的,常常还是那些曾经长期困扰、终于若有所悟却又深感不易解决的问题。
于是,很自然就会想,要是年轻朋友早早就有所悟就着手来解决这些问题该多好!一堂语文课,到底有哪些语文知识是非讲给学生不可的?到底该让学生练习点什么?好多翻来覆去讲和练的东西究竟有没有必要?这是长期使我困扰的问题。
我也许已上过近万节课,但每节究竟能保证有多少知识内容是学生不仅必须研习——所谓“必须”,当然指的是提高母语水平所必不可少,而不是可有可无——而且要切实记住并能化成其“血肉”的呢?一节课也许好办一点,但连续几节课就很难了。
这个问题尽管不大好解决,但有一点是明确的:我们不能不经常审视自己所教的课程(特别是高中语文)内容。
也就是说,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要以学生母语应用水平的提高为依归,要在该识记哪些“管用”的知识方面多替学生着想。
要从全局着眼而从每堂课着手,这才会逐渐实现语文学科内容的科学化。
这是若有所悟之一,不能重教不重学。
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使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趋于科学化、现代化。
不同年段的学生在母语应用上的不足是什么,哪些问题是大面积上有待解决和能够解决的,哪些问题是个别性质的,各有哪些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一学期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哪些问题可以通过训练来解决,哪些问题不是训练所能解决的,哪些问题需要熏陶渐染、假以时日始能逐渐获解……这些问题都应当尽量搞清楚。
否则就是打无目的、无把握但却可能是热热闹闹的仗。
而要把不同年段(比如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应用母语的层次状况搞清楚,就不能不重视大面积上的测试、反馈,以及必要的统计测量手段。
忽视这方面的研究,母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就可能流于一厢情愿。
这是若有所悟之二,语文教学不能违背母语学习规律,但不能用母语学习规律代替语文教学的规律。
母语学习是一种终生行为,而语文教学必须在班级教学模式下进行,不能没有统一的要求,不能没有明确的、普遍适用的效标。
《关于母语的困境的主题阅读》阅读附答案
《关于母语的困境的主题阅读》阅读附答案关于母语的困境的主题阅读材料一: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日常语言日渐单调。
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十分重要。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
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
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
它不仅造就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韵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
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再会用“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芦苇开得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我要和你结婚”。
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材料二:如今,举国上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电脑处理文字工作,敲打键盘代替了握笔书写,拼音字母代替了笔画顺序,从而不再有信函、笔记、草稿等。
与此同时,网络的迅速发展导致人们的阅读变得日趋网络化、碎片化、芜杂化、快餐化,人们不再读书看报,特别是不再潜心阅读经典名著。
此外,人们沉溺于网络就意味着脱离现实生活,因而变得沉默寡言、封闭孤僻,精神生活由此而虚拟化、平面化。
如果说,“谢谢您”代表传统社会的语言文字,Thank you代表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字,那么3Q就代表着未来社会或网络社会的语言文字。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电脑普及和网络拓展,早晚有一天中国人将不再写字、不再读书,甚至是不再说话,而是离群索居于网络之中。
由此而言,风雨苍黄再百年,又有谁能保证汉语汉字不会自行消亡呢?要知道,历史上一度盛行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玛雅的语言文字已成历史尘埃;目前世界上的6000多种语言文字中,平均每两周就消失一种;按此估算,到2050年,世界上将有90℅的语言文字灭绝!材料三:“汉语能力是人生的核心竞争力”。
英语教学中的母语干扰及其对策研究
英语教学中的母语干扰及其对策研究【摘要】The interference of mother tongue in English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a significant issue in language educa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and importance of researching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 in English teaching. The analysis of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 phenomena and exploration of influencing factors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language learners. Strategies for dealing with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 and practical case studies offer effective solutions for language educators. The article also examines future trends and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 In conclusion,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findings, highlights the significance of addressing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 and suggests potential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area. By investigating and addressing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 in English teaching, educators can enhance language learning outcomes and improve instructional practices.【关键词】英语教学、母语干扰、对策研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象分析、影响因素、应对策略、实践案例、未来发展趋势、结论、重要性、研究成果、研究方向。
高校母语学习的现状与对策
高校母语学习的现状与对策近年来,“外语热、汉语冷”及汉语能力下降、语言文字在社会应用中混乱等现象越来越明显,而在高校学习中,母语学习严重缺失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前不久,上海6所知名高校组织自主招生有4所学校不考语文而考英语,在社会上引起热议。
此外,报载两则消息,一则说今年高考,广东考生在古文翻译中竟有1万多人得零分,一些学生的作文照抄流行歌曲的歌词,或抄录作文要求说明中的文字,令评卷老师唏嘘不已;另一则消息是,复旦大学举行汉语言文字大赛,夺得第一名的不是中国学生,竟是一支外国留学生队,让国人大跌眼镜。
确实,这是国人的一种尴尬,当然也是一种信号。
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纽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与世界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媒介和先导。
每个人都应该学好母语,作为未来国家栋梁的大学生,则更应该学好母语。
目前,随着中国国际化的进入和发展,母语及其文化遇到有史以来第三次危机。
母语危机是教育危机,民族文化危机,语言载体危机。
母语问题是民族文化的性质和去向问题,是国家、民族的发展问题,是经济、社会和人三者和谐发展的问题。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我发现当前大学生对于母语学习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
随着年龄的增大,交际面变广,更加接近社会,大家都发现其实我们的母语是很重要的,它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
毕竟我们和别人的交流就是用母语,学好母语,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以及个人修养,而一个人的修养决定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高度和深度。
与此同时,调查显示,高校母语教育严重缺失。
比如在“是否开设《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问题上”,大多数受访者予以否认,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几乎很少开设,即使有开设,也只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专业。
像我们学校,很多学院就没有开设。
这反映了目前大学生母语教育严重缺失的危险局面。
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母语教育存在诸多弊端,主要有以下几点:在培养目标上,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育观念上,忽视母语教育的人文精神和民族个性;在教育途径上,母语教育远离了生活;在教育方式上,以教条式的“标准答案”扼杀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母语对小学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 毕业论文
母语对小学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毕业论文母语对小学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摘要:本文通过对母语对小学英语学习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合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表现和实际情况,探讨了母语对小学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
主要包括语音、语法、发音等方面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母语;小学;英语学习;负面影响Abstract: This paper carries out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mother tongue on English learning in primary school, and explores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mother tongue o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learning through the English learning achievements, performance and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The main influence includes pronunciation, grammar, pronunciation and other aspects. At the same time, some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Keywords: mother tongue; primary school; English learning; negative influence1. 研究背景和意义跨越多个科目进行语言学习是一个相当困难的任务,英语作为语言学习时需要学生从母语转换到不同的语言。
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其学习表现和基本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和职业发展均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因此,母语对小学英语学习的负面影响也成为了一个研究的重要方向。
我国母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汉语国际化的影响
习十分重要 。对于汉语 而 言 , 语法 是词 、 短语 、 句子 等语 言
单位 的结 构 规律 。语 素 怎样 组 合 成词 , 怎样 组 合 成 短 词
语, 短语怎样组 合 成句 子 , 中都有 一定 的规律 。不 掌 握 其
这些规律 , 很难 准 确运 用汉语 。然 而 , 国基 础教 育 阶段 我
2 高等教育 阶段存 在很 大程 度 的汉语 知 识学 习 断层 .
问题
言 的语法有较 为系统 的掌握 , 否则 就不可能 真正地 掌握这
我 国在基础 教育 阶段没 有确 定让 学 生 系统 掌握 汉语
收稿 日期 :02— 5—1 21 0 3
基金项 目: 黑龙江省教育厅 2 1 0 0年度人 文社会科学项 目“ 国内语 言状况对汉语 国际化的影响研究” 15 2 5 ) ( 15 2 7 作者简介 : 李
本 文所说 的母语 是指本 民族 的标 准语 , 也就 是汉语普 通话 。母语 教育不 仅关 系到 中华 民族 每一 个人 的语 言表 达 和运 用水 平 , 同时也 会 影 响 到汉语 在 国际 上 的发 展进
种 语 言 。对 于 外 语 学 习 是 如 此 , 于 汉 语 是 母 语 的学 习 者 对
的学习 , 么高 中阶段 的语 文教 学 是否 会有 大 的改善 呢? 那 目前来看 , 高中阶段 的语文教 学对汉 语语 法 的学 习也是 重
视不足 。《 普通高 中语 文课 标 准 ( 实验 ) 在谈 到选修 课 》
时强调 “ 高中语 文选修课 程设计 为 5个 系列 : 歌与散 文 、 诗 小说与 戏 剧 、 闻 与传 记 、 言 文 字 应 用 、 化 论 著 研 新 语 文 读 。 这表明我国高 中 阶段 有关 汉语 知识 的 学 习主要 是 ” 以选修 的形 式来 进 行 , 不要 求 所有 的学 生都 必 须 掌握 并 它。另外 , 从上述 5门选修 课 的特点 看 , 语 言 文字应 用 ” “ 相对其 他 4个 系列 的选修课 而言 , 知识性要强些 , 学习起来 也相对要枯燥 点儿 , 因此 选修这 门课程 的学生相 比之 下就 少得多。由于很 多学 生在高中 阶段 没有选修 “ 言文 字应 语 用” 课程 , 汉语语法 等方 面的知识 了解得 不足 , 对 最终 导致 不少学生在高 中阶段 仍然 存在 口语 或书 面语 表 达不 合语
2022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冬季第四辑):母语教育的忧思和希望
2022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冬季第四辑):母语教育的忧思和希望母语教育面临如此的问题,第一是由于在全球化的经济竞争中,汉语是一种弱势文化载体,不能成为最广泛使用的国际语言。
我们不得不花专门大的精力去学习英语这种国际通用程度比较高的语言。
然而,这并不是忽略母语教育的理由。
确实是美国人也把母语的运用和表达,当成青年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把英语的重要性放在了母语之上,假如这仅仅是某些权威的观念,问题还不太严峻,关键在于,观念和行政力量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
有些硬性规定实在是太过分了。
具体表现之一,连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语文考卷,也照抄美国托福模式的客观题和标准化方法。
事实上人家托福是一种不得已的商业化操作,而且考的是初级和中级英语,而我们难道用来考中国的古典诗歌。
托福模式的特点是把一切复杂问题简化为四项选择,有利于评分效率是其优点,然而把问题过度简单化是它的局限。
表面上,有四项选择,并不是十分简单,然而,其中三项是干扰项,只有一项是要求考生做出是非判定的。
从那个意义来说,托福模式,确实是一种是非题,简单化和僵化是双胞胎。
高考作为中学教学的指挥棒,迫使中学不得不用这种绝对是非模式来训练中学生,其结果只能是对中国古典文学精义的扭曲。
要在这种模式中,对母语经典产生感情,得到领会,无疑是缘木求鱼。
一味追随托福模式,必定膨胀客观题的数量,把作文的分数比值降低到令人难以置信的60分,也就令人见怪不怪了。
本来作文是学生综合素养的最集中表现,把作文分值降低到如此之低的水准,无疑是对母语教育规律的严峻背离。
客观题以现成答案的选择为特点,而作文则以自由制造为特点。
二者孰轻孰重,本来是无庸置疑的,然而,关于强势文化考试模式的教条主义盲从,造成了十多年来中学生和大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严峻滞后。
表现之二,在大学里,把英语四级考试变成一种超越任何学科的硬性要求,不及格就不能获得学位。
这不但在教育学上,而且在政治上没有任何理论依照。
科研课题论文:英语教学中的母语干扰及其对策研究
76875 学科教育论文英语教学中的母语干扰及其对策研究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一个学习迁移(transfer)的概念。
就外语学习而言,指的是母语(汉语)对目标语(英语)所产生的影响。
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通常比不同之处更容易学习一些,这时母语对目的语的学习起促进作用,即语际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然而母语与目的语的不同之处往往大于相似之处,差异越大,学习难度就越大。
由于语言的差异性而产生错误,导致学习困难,则为语际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干扰。
1 母语干扰与对比分析语言干扰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Weinreich和Haugen,但是他们研究的是第二语言施加于母语的干扰。
而现代意义上的母语干扰研究则起始于Lado的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研究的方向也变为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Lado的研究开创了二语习得研究的新领域:对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
然而,20世纪60到70年代出现的认知心理学理论极大地削弱了对比分析的理论基础。
对比分析被认为是构筑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因为,它认为干扰是母语习惯对获得新语言习惯的干扰。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辩论与重新释义之后,行为主义理论与认知理论似乎在母语干扰问题上找到了共同点:两种理论被认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解释语言习得问题上缺一不可,两种理论不是不可调和的,学习不管是感知的、机械的还是认知的,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它都是一种习惯的形成。
2 母语干扰的表现著名语言学家罗伯特?拉多认为,外语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主要来源于母语语言系统的负迁移。
1、词汇的干扰汉英两种语言对事物数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理解,对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划分存在着差异。
许多名词在汉语中是可数的,在英语中却可能是不可数的。
由于受汉语习惯的影响,许多学生往往用汉语数的概念去套用英语数的概念,从而出现“a bread”(一个面包)、“a chalk”(一支粉笔)之类的错误。
大学母语教育的现状与反思
大学母语教育的现状与反思[摘要]母语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传授经典又是语文教师的使命,母语教学最基本的主旨还是突出传统文化的研习与弘扬,传统文化里蕴含着优秀的、值得发扬光大的准则和智慧,对于增强抵制当代大学生的消极观念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推进母语教学即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审美观念和道德素质。
[关键词]母语教育困境反思目前在我国一些高校,有好长一段时间作为母语的汉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英语反而成为一种强势语言,正在全面渗入年轻一代。
母语教育越来越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
忧虑的触发源于国内不少大学生语文素养的滞后。
如果这仅仅意味着运用语言和文字的缺陷,充其量不过是实用技能问题,要改进也并不特别困难。
但是,母语不完全是工具,而是民族传统、文化观念、道德准则、思维模式的载体。
这方面的缺憾,意味着民族认同感的弱化。
民族自尊和自豪不是抽象的,民族语言的自尊和自豪是题中应有之义。
英语强势下的汉语水平下降,网络语言的迅速“入侵”,都只是社会生活变动的外在表现。
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认为:“语言不能离开社会事实而存在,因为它是一种符号现象。
”透过这种符号现象,我们看到的是传统文化遭遇的危机以及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
一、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响中国原本就是个传统文化极为厚重的国家,传统文化艺术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内蕴深厚,而且大部分都能起到积极正面的教化作用。
引用到现代社会来培育学生,具有非同寻常的积极意义。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来看,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审美观念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学生重外语轻母语,没有自身传统文化的底子,对外来文化没有任何“防御能力”。
商业社会中广告的轰炸、动漫等流行文化的传入使许多中国学生相信圣诞老人,崇尚卡通里的忍者文化。
网络语言及文化的冲击,其交互方式直接迅速、便捷而有力。
网络语言盛行,随意泛滥,游戏语、性语言、自造语言等,任意流行,畅行无阻,防不胜防,严重地蛀蚀母语。
一个母亲对孩子母语教育的反思——基于本人的个案研究
一个母亲对孩子母语教育的反思——基于本人的个案研究龙小珍年级:2003级学科专业: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方向:语文导师:陈玉秋论文摘要本研究采用的是质性研究的方法,研究对象是我本人,研究报告呈现的,主要是我多年来指导女儿语文学习的一些得失感悟。
研究的焦点是:作为母亲,我如何在指导女儿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使自己的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得到转变与提高。
为了使研究的问题尽可能地得到透彻的说明,我这样构建研究报告主体部分的逻辑框架:一、母亲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教育素养:这包括作出有利于孩子母语教育的人生选择,保持自我的独立人格,矫正不良的语文教育心理状态,批判与语文新课标相悖的教育假定.二、母亲应积极转变自己的语文教育方式,语文新课标的核心精神就是反思与创新,一个母亲要使自己指导孩子的母语学习有所作为,就应以开放的心态,积极从书本与他人身上吸取语文教育的新理念,更为关键的是,母亲要积极转变自己的语文教育方式与孩子的语文学习方式。
就我目前能认识到的方式转变有这么一些:尊重孩子的语文学习经验,为孩子提供真实的语文学习环境,抵制学校现行的语文学习评价,转变孩子的语文学习方式,在综合性活动中渗透语文学习,激发孩子的语文学习动机,为语文教育创设交流沟通的平台,防止语文教育创新僵化成墨守成规的惯例。
三:母亲成功指导孩子语文学习的必由之路,就是在指导的过程中坚守反思与创新的精神。
本研究的行文采用的是事实深描加理论阐释的方式,由于我本人对母语教育仍处在初级的探索阶段,因此,研究的主体部分也成一种开放的状态,这也正说明,这一课题的研究还可以不断深化。
关键词:质性研究、母亲、母语教育、批判、反思、A Mother’s Reflective Thinking About the Child’s Chinese Instructio n—A Case study on MyselfLong Xiao ZhenGrade:2003Supervisor:Chen Yu QiuMajoy:Curriculum&Instruction Research Orientation:ChineseAbstractThe Qualitive Approach were taken for this study.Because the research object is myself, and the study chief purpose is to present my feeling of losing and winning of the process in which I instruct my daughter Yang yang learning Chinese,I focused on how I get growing through my Chinese instruction in order to change my ideal and improve my instruction skills,as a mother.Trying to state clearly,I constructed the logical framework of this study as following:First:If a mother hope herself become her kid’s good Chinese mentor,she will not only thinking of herself benefit but also her kid’s benefit,when she makes choice for her life.Second: A mother would be a critical mother and reflect everything around herself which will influence her Chinese instruction..Through this way,the mother will also know her starting point as a Chinese mentor.Third:A mother who must be open_minded will absorb more new ideal of Chinese instruction to improve herself,the key of a mother being a good Chinese mentor is that the mother would change herself educating methods and the children’s learning methods.Key words:Qualitive Study mother Chinese instruction critic reflective thinking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人文类论文——大学母语教育现状与思考
大学母语教育现状与思考母语是民族与民族文化的首要载体和有机部分。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中国迈向现代化、中国大学以高涨热情提升国际性的今天,当代大学生的母语能力却严重不足,高校母语教育甚至面临弱化和边缘化问题。
上述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汉语恐将会因国民母语能力的普遍低下而面临退化危险,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国际传播也势必因继承者、传播者语言能力不足和载体衰变而受到严重影响。
母语通常指说话人的本族语,在本文中特指汉民族的母语,即汉语。
母语的口语能力可以在一个人的自然成长过程中,通过与同一语言社团成员的接触自然而然地获得,而母语的书面理解和表达能力则通常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才能获得。
因此,母语教育通常是指母语语文教育,这里所说的“高校母语教育”特指高等院校面向非中文专业学生的汉语语文教育。
当代大学生的母语在经过了中小学语文教育之后,还有存在的意义吗?母语能力的现状如何?问题出在哪?高等院校是否仍需对学生进行母语教育?提高大学生母语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什么?母语学习的意义概括地说,母语学习的作用是双重的。
对于一个学习语文的人来说,语文提供的作用有两重:一重是交际工具的作用,包括正规与非正规的交际;一重是文化工具的作用,它可以使学习者获得应有的文化素养,成为有先进文化理念的现代人。
那么,对于强调专业教育、强调自由包容的大学来说,有必要规定学生学习语文课吗?如果,所谓的语文课还是作为交际的工具来定位的话,我觉得其强制学习就会成为一种无聊的形式。
因为,对那些并不靠口语和文字表达谋求职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根本没有必要将有限的时间放在专业化的语文学习上,他们之前12年甚至更长的语文学习水平已基本够用。
而即使此前他们所接受的语文教育失败,他们的表达和交际能力很差,短暂的大学强制学习也不可能立竿见影产生效果。
如果,所谓的语文课是作为文化工具来定位的话,那规定大学生进行学习就很有必要了。
因为,文化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养,作为全面培养人的教育场合,学校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文化的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现状及原因研究
【 摘 要】 2 0 0 0 年, 从丛提 出 “ 中国文化失语” 这一概 念。这在一定程度上表 明:中国的大学英语 教 学 中,母 语 文 化 教 育 在 其 中 所 占 比重 甚低 。 造成 此 种现 象的 原 因有 以下 四 方 面:学生 和教 师 的观 点 , 英 语教 材 ,师 生 的英 语教 学 实践 以及 英 语 测 试 。
的效 率 。 参 考文 献 :
[ 1 ]夏小勤 . 对语文教学培 养学生主动精神的几点思考 [ J ] . 阅读与鉴赏:下旬 ,2 0 1 0 ( I 1 ) [ 2 ] 杨 春辉 . 利 用群 体 效 应 , 提 高语文教 学质量 [ J ] . 都 市家 教 ( 下 半月 ),2 0 1 0 ( 0 9 ) [ 3 ]向箭 锐 . 浅谈 语 文课 堂 气 氛 的激 活 [ J ] . 现代语 文: 中 旬 ・ 教学研 究,2 0 1 2 ( 1 2 ) [ 4 ] 何卫平 . 浅谈 小 组群 体 学 习语文 的活动功 能 [ J ] . 课 外 阅读 ( 中旬 ),2 0 1 3 ( 0 4 )
【 关键词 】 大学英语教 学;母语 文化 ;缺失
1引 言 文 化 在 当今 的 外语 教学 中 已经 逐 渐 成 为越 来 越 重 要的一 部 分 。在 外语 教学 中融入母 语 文化 内容 的必 要性 和 重要 性也 被越 来越 多 的学 者认识 到 。而 中国 的
四 、 结 束 语 在 培 养 小 学 生 问题 意 识 的
跃化 ,不但 可 以提 高学生 的学 习热 情,还能有效 的促进学 生 的创 造性思维 能力 的培 养。因 此 ,老师 对问题 的设 计不但要 体现 教学 内容 的重难点 ,还要 激发 学生对进一 步的质疑 和探 究 的兴趣。但是对 于小学 生来 说 ,他 们的思维 正处于一个 不 断 成 长 的 过 程 中 ,所 以在 课 堂 教 学 中 ,他 们 缺 乏 一 定 问题 生 成 意 识 。 在 这 样 的 情 况 下 , 老 师 就 需 要 利 用 科 学 的方 式 引 导 学 生 的 思 维 , 如 设 疑 发 问 , 这 样不 仅能有效 的吸引学生 的注 意力 ,引发他们对 问题 的求知 欲 ,还 能让学生 在问题逐 渐的 深 入 过 程 中 ,通 过 自 己 的 不 断 摸 索和尝试 ,既 感受成功 的喜 悦 还能对文 章有更好 、更 深入 的理 解 和把 握 。 第 二,积极 的评价 方式。 首 先 ,单 单 就 学 生 提 问这 一 表 现来 说 ,老师就 需要给 与足够 的肯定和鼓 励。对于学生 提出 的问题 ,不管是 有建设性 还是 般性 的问题,老师都要 在认 真的思考后 对学生进行 一定的 指导 ,而不能放 任不管 或是单 纯的 只给一个结 论。然后 ,老 师可 以建 立多样化 、科 学化的 评 价 体 系 ,对 于 发 言 积 极 、 表 现 良好 的 学 生 ,老 师 要 给 与 语 言 性 和 实 物 性 的肯 定 奖 励 ;而 对于那些 上课不认 真的学生 , 老师也要在适 当的批评中鼓励 , 并 更 加 注 重 和 关 心 他 们 问 题 意 识的养成。
母语的议论文
母语的议论文关于母语的议论文篇一传承了千百年的文化精髓,挖掘了我们一幕续一幕的传统言语;母语授给了我们毕生的光辉,讲述了人生的启明之路。
——题记“妈……妈……”年幼的我笨拙地吐出这二字,母亲却高兴得双眼泛起泪花。
这两个字或许就是我们最初学会的话语,或许年纪还小的我们不太明白为什么父母亲会高兴得手舞足蹈,或许我们到现在都还不明白这语言,到底是由什么得来的。
当然,有的人会这么说,语言的由来是因为母亲,若没有母亲附有耐心的教我们一字一句的语言,不然如今的我们怎么会说出如此通畅的话?这并不是完成归功于母亲,母亲的语言,不也是母亲的母亲给予的吗?若这样一代一代的传上去,那不就归功于我们的祖先了吗?最早出现的文字是甲骨文,随着后代的改变渐渐形成现代的汉语文字,也正是我们所说的母亲。
母语被中国颇有名的书法家挥舞几笔便展示开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母语仿佛附上了灵魂般在浮云中游走,一竖一撇刚劲有力的笔画带走我们的疲惫,换来一身的神清气爽。
母语,这种灵巧的话语,富有灵性,有人用母语侮辱他人;有人用母语赞美他人;有的人用母语便拼凑出了一副身临其境的山水胜地;有的人用母语雕刻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有的人用母语刻画出了他心中仅存的梦想;还有的人用母语诉说出了他宏伟的抱负……母语,华夏几千年的文化精髓,拥有你等于拥有一切;母语,深不可测的神秘,到底有多少谜题深埋其中;母语,母亲的语言,如细语般呢喃;如泉水般润流;如天籁般讴歌;母语,伴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沧桑;不留恋尘世缔造了你不朽的生命延续,用饱经沧桑的手臂拖起你新生的太阳;你不惜虚废自身的光阴从而成就我们的未来与梦想;你不惜借用自身的年华从而帮助我们越过人生历经的困难与坎河。
母语与我们终究有一股无法逾越的鸿沟,那就是爱。
母语就像是位慈母,无时无刻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们,令我们能感受到阳光的温暖;露水的润滑;绿叶的微光。
在徘徊的人生路上,你将自己埋葬在风艾云散的花甲暮年当中,想说些什么却又佝偻的肢体拒之一切,这就是你,一意孤行的你。
中国母语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母语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中国母语高等教育主要是通过大学语文教育来实施的,但由于当前大学语文课程地位的边缘化,导致教师的倦怠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母语的功能乃至中华文化的传承。
因此,必须大力宣传母语学习的重要意义,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并从制度上保证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保证师资的投入和质量,加强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弘扬我们的母语,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发扬光大。
关键词:中国母语高等教育问题对策母语是一个民族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本。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母语教育,我国也不例外,语文是中小学的主干课程,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课程开设也由来已久。
但时至今日,在我国承担着母语高等教育的大学语文教育却存在诸多问题,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母语的功能乃至中华文化的传承。
因此,我们必须找出其问题的症结,并寻求到行之有效的办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弘扬我们的母语,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发扬光大。
1 中国母语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1.1 大学语文课程地位的边缘化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高等教育中开设久远的公共基础课程,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但近些年来,尽管《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2007年,教育部下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改革研讨会纪要》提出“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应当成为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
但由于大多数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越来越专业化,学生更在乎专业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因此,对专业课的重视远远超出了公共基础课,且在公共课中,大学语文既没有政治思想课程的权威性,也缺少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约束。
尤其进入21世纪后,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为了在人才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不得不努力追求自己的一技之长,而忽视个人人文素养的养成。
于此,导致大学语文课程课时的一再缩减,一般都是2学分,36课时,而英语课大多是8~14学分、140~250课时,更有甚者不少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大学语文已经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实用写作、社交礼仪等课程。
母语教育困境探究
母语教育困境探究探讨了当今母语教育困境的原因,其一是对母语教育内涵的误解,其二是缺乏恰当的母语能力考核与激励机制,其三是社会舆论导向的缺位与错位,其四是忽略母语教育的人文特性。
母语教育人文特性困境探究2022年12月24日,汉语能力测试(HNC)试点工作在北京、上海、南开大学等地(校)顺利举行。
汉语能力测试的出现正是以全面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前提,应对目前“母语冷,外语热”的现象。
如今各种所谓“国际学校、双语学校”却依然炙手可热,大学生倾心于参加各类外语考证的热潮亦更已达到了一个近乎疯狂的地步。
与此相对的是大中小学生概无例外地表现出的中文书写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日益下降,至于断章取义式的网络语言及各种不规范语言的流行,乃至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被忽视等现象,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母语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无奈、没落与沉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上述母语教育困境的原因固然有很多,本文试图探究其最重要的四点原因,并揭示母语教育的人文特性。
一、母语教育内涵之误解1.母语概念的认识模糊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所谓母语是人在幼年时习得的语言。
据此解释,可理解为母语是孩子出生以后在“母语环境”中自然习得的语言,自然其包括方言在内的民族语言。
如由此出发,母语教育在我国就并非特指汉语,其也应包括各种少数民族语言与地方方言。
诚然,以普通话为基础的汉语乃是我们对外沟通时所使用的国家语言,同时也是各民族之间用于交流的共同语言,因此在全国推广普通话或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双语教学本无可厚非,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尊重与保护语言的多样性,这同样是保护我国文化多样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2.将母语教育等同于语文教育我国语文教育家章熊先生就曾对母语的自然习得与母语教学的关系作了区分。
他指出母语习得是终生的,语文学习是阶段性的;母语习得是多途径的、无定的,而语文教学是有限定性的;母语习得是自然而朦胧的,语文教学是自觉而明确的。
换而言之,仅寄希望通过一门语文课程就能达到母语耳熟能详的地步,不仅是不科学的,同时也是不现实的。
语文教学论文:专家:母语弄不通外语也学不好
专家:母语弄不通外语也学不好如今不少研究生、本科生在毕业论文中连“的、地、得”这3个结构助词用的都不是地方,还满不在乎;甚至连用母语写一段两百多字的通顺短文也成了难事。
母语学不好,外语能学好吗?日前,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的全国外语类院校中文学科建设会议,正是在这样的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中展开深层次讨论的。
如果问一个本科生或研究生如今最重要或最需要花时间学好的是什么,恐怕不少学生的回答是外语。
现在的大学生用在学外语上的时间与精力远远多于阅读中国文化典籍或提升母语素养。
但投入的时间精力与效果是否成正比呢?中国修辞学会会长、著名语言学家王德春教授认为,“母语不通,外语同样也学不好”,至少,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工作者。
王德春举了个例子:英文“MilkyWay”翻译为汉语是“银河”而非“牛奶路”。
这个翻译如今看来顺理成章毋需多虑,但在70多年前,鲁迅先生和赵景深先生却为之打了一场“笔墨官司”,鲁迅先生甚至还为此写了一首打油诗。
“试问,如今我们正在苦苦攻读外语的大学生对‘银河’一词所蕴涵着的‘牛郎织女’这样凄美感人的故事,对‘银河’所衍生出的‘鹊桥相会’等诸多传说,对‘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等古诗词中围绕‘银河’描写的浪漫情愫还知道多少?”王德春还举例说,比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女子美貌的最高级形容词了。
当代大学生可能偶尔也会引用一下,然而,能有多少人说得清楚其中的典故出处,或知晓这个典故是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贵妃这古代“四大美女”的?王德春认为,在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母语意识必须增强而绝不能削弱。
在当下与今后一个时期,包括外语类院校在内的各高等院校,在中文学科建设和汉语教育教学中,都应该对此有敏锐和清醒的意识,并要把这样的意识传达给大学生,激发他们努力学好母语。
中国语言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思想,凝结着东方式的智慧。
如何让大学生从中汲取有益的知识,更加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上外、北外、广外等院校的专家学者认为,汉语言和汉语所负载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中国当代文化应该承载了这一历史重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语教育困境探究
探讨了当今母语教育困境的原因,其一是对母语教育内涵的误解,其二是缺乏恰当的母语能力考核与激励机制,其三是社会舆论导向的缺位与错位,其四是忽略母语教育的人文特性。
母语教育人文特性困境探究
2011年12月24日,汉语能力测试(hnc)试点工作在北京、上海、南开大学等地(校)顺利举行。
汉语能力测试的出现正是以全面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前提,应对目前“母语冷,外语热”的现象。
如今各种所谓“国际学校、双语学校”却依然炙手可热,大学生倾心于参加各类外语考证的热潮亦更已达到了一个近乎疯
狂的地步。
与此相对的是大中小学生概无例外地表现出的中文书写能力及表达能力的日益下降,至于断章取义式的网络语言及各种不规范语言的流行,乃至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被忽视等现象,都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母语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无奈、没落与沉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上述母语教育困境的原因固然有很多,本文试图探究其最重要的四点原因,并揭示母语教育的人文特性。
一、母语教育内涵之误解
1.母语概念的认识模糊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所谓母语是人在幼年时习得的语言。
据此解释,可理解为母语是孩子出生以后在“母语环境”中自然习得的语言,自然其包括方言在内的民族语言。
如由此出发,母
语教育在我国就并非特指汉语,其也应包括各种少数民族语言与地方方言。
诚然,以普通话为基础的汉语乃是我们对外沟通时所使用的国家语言,同时也是各民族之间用于交流的共同语言,因此在全国推广普通话或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双语教学本无可厚非,只是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尊重与保护语言的多样性,这同样是保护我国文化多样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2.将母语教育等同于语文教育
我国语文教育家章熊先生就曾对母语的自然习得与母语教学的关系作了区分。
他指出母语习得是终生的,语文学习是阶段性的;母语习得是多途径的、无定的,而语文教学是有限定性的;母语习得是自然而朦胧的,语文教学是自觉而明确的。
换而言之,仅寄希望通过一门语文课程就能达到母语耳熟能详的地步,不仅是不科学的,同时也是不现实的。
母语教育首先需要良好的母语环境,其次需要依靠所有学科的共同努力,其三则需关注语文教育的基础性和适用性,并把母语应用能力的提高看作是任何学科教学的主要目的。
二、缺乏恰当的母语能力考核与激励机制
国家长期以来缺乏一个完整而成熟的母语能力测评体系,如果说汉语能力的测试标准都尚未统一,那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或方言的能力标准制定也就更加困难了。
以往对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人员,如从事媒体工作的记者、进行“传道授业”的教师等都需要参加汉字应用水平和国家普通话等级水平的测试,但由于缺乏一个汉语能
力的基本评价及考评标准,对说或写的能力所进行的单项考评也并不能考察个人对语言运用的综合水平,更况且这些考核内容所涉及的面也相应狭窄。
目前刚刚起步的汉语能力测试是国内第一个全面考查听、说、读、写能力的汉语语言评价系统。
如果六个等级的汉语能力测试能进一步推广,并把它作为各行各业职称评定和考核的标准之一,这不仅可以激励全民对母语学习的重视,同时也能提高全民对母语应用的实际水平。
此外,各少数民族也该抓住机遇,在提高汉语语言能力基础上,注意保护各自的母语,保持母语的完整性及丰富性。
高考虽然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风向标,但在课程设置和内容上却并没有真正区分母语教育与其他科目之间的区别。
换言之,语文考试依然以语言知识为主,这一考试导向使得整个初中与高中阶段的母语教育充斥了知识点的记忆、语言应用的训练及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
又由于高考迄今为止也还没有真正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录用理念,考核方法不够灵活,而且内容形式单一,从而流失了一部分真正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诗歌古词及有书法专长的考生。
在应试教育环境尚未彻底改善的前提下,如何积极发挥高考的导向作用,以使教学内容和重点多向母语教育倾斜,这实在是一个需要引起关注的课题。
三、社会舆论导向的错位与缺位
要使母语得以发展,母语的社会环境则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其中媒体的宣传和社会舆论的推动都可以激发国民学习母语热潮。
语文大家章熊先生曾指出,母语的习得不仅可以通过学校教育,同时还可以通过媒体、社会交往并在自觉与不自觉的状态下吸收母语营养,提高母语能力。
但目前我国媒体及社会舆论对母语教育及其应用程度的关注普遍不高,而媒体的缺位及社会舆论导向的错位,都会损害母语环境的良性创设及不利于我国各民族的共同语言的有效规范和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忽视母语教育的人文特点
固然,母语教育具有工具性的特点,母语教育亦如同其他语言教育一般,具有传授语言技能、提高表达交流的作用。
但母语教育的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应该成为本国公民终身学习的基础,尤其是作为外语学习或双语教学的基础。
若没有扎实的母语功底,也是不能自如地学好一门外语。
也正因如此,要充分重视母语教育,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充分利用各种教育环境和资源,以使学生积累母语教育的正面经验并强化母语学习的应用能力,这将为学生终身获得知识、发展智力及交流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若谈及母语教育的人文特点,它更应体现在传承母语文化、维系民族感情、培养民族情操等一系列的作用与功能上。
由于母语是一种使民族得以存在与发展的文化基础,它体现的就应该是这一民族的精神与文明的根本。
日本文化学家岸根卓郎就曾指出:“放弃母语,就是通向亡国(毁灭文明)的捷径。
”岸根把母语与民族的思想与民族的思维方式,乃至民族的存亡联系在了一起。
因为民族认同感乃是国家认同感的开端,而母语教育则是形成以上认同感的重
要桥梁与纽带。
就当今世界母语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其不仅追求的是高质量的母语教学水平,以使母语教育适应时代发展与国际竞争的需要,而且其更寄希望于通过母语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这从世界母语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就可以略见一斑,母语教育不仅应重视其一般语言所具有的工具性特点,而且还更应重视人文特点。
在一个世界高度开放及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若要走向世界,就必须彰显自己的文化,而语言则是承载文化的最好工具。
一个足够重视本国语言,并让它适应时代发展,积极对外推广的国家势必会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与尊重;而那些急于推销自己,无限抬高外语地位,忽视本国语言甚至以外语取代国语的做法,必定会使本国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与冲击。
像日本就在新《学习指导要领》中提出要进一步重视本国语言教育的立场,以培养学生对国语的关注和尊重国语的态度。
当国家宏观教育体系对母语教育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与政策倾斜,当社会和传媒共同努力更倾心营造易于全民学习母语的环境之时,中华民族之瑰宝的母语方才可能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独特文化和不朽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