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院兴起的原因探析
新时期我国高校书院制发展现状、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
■管理学新时期我国高校书院制发展现状、问题探析与对策研究胡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海棠9号书院,陕西西安710126)摘要:新时期高校书院制不仅是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改革,更是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的改革方向。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书院制发展及其教育理念的梳理,总结归纳新时期高校推行书院制契合高校立德树人教育使命,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但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改革共识难、文化建设难、通识教育功能发挥难、导师制落实难、专业分流机制明晰难等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需要凝聚共识,正确认知高校书院建设理念;传承中国古代书院精神内核,挖掘书院品牌文化;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探寻符合高校自身发展的书院制运行模式;落实导师育人制度;制定专业分流保障机制,进而促进高校书院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时期;书院制发展;问题探析;对策研究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72X(2020)02-0034-05收稿日期:2020-04-06作者简介:胡博(1983-),男,吉林松原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院海棠9号书院,讲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古代书院始于唐朝,南宋达到鼎盛,明朝开始衰落,清朝又开始复兴后被学堂所取代[1],历时千载,在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独具特色。
著名的有四大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嵩山嵩阳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
中国古代书院是传统人文教育的精神家园,担负着传承道统的使命。
书院活化经典,可谓“心灵殿堂”。
我国现代大学书院是在效仿英美住宿式学院制的基础上,汲取中国传统书院的文化精髓,整合和构建的新型学生教育培养组织[2]。
培养的人才既有广博的知识背景、扎实的专业知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具有严谨科学精神、深厚人文素养、强烈社会责任和高尚道德情操,是现代大学书院制存在的价值体现。
一、新时期高校书院制产生背景及其重要意义(一)中西方高校书院制的发展及其教育理念1.西方高校书院制西方书院源于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住宿制学院,1933年开始向美国高等教育转移,后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效仿了其主要做法。
书院发展演变的特点-概念解析以及定义
书院发展演变的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撰写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书院发展演变的特点之前,我们先来概述一下书院的定义和起源。
书院,顾名思义,是指教授学术知识和培养人才的学堂。
它起源于我国古代,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
最早的书院可以追溯到西汉文学家刘向所创办的文林苑,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书院。
自那时以来,书院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逐渐发展壮大,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了不同的演变。
在古代,书院起初是为了培养士人的能力和品德,以应对国家的政治和行政需求。
它是学术研究和教育的重要场所,培养了无数的学术人才。
书院的兴起也为士人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了知识和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院逐渐与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相结合,并成为儒家教育体系的核心。
书院强调以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教学,并注重德育和思想的培养。
这也使得书院成为了社会上层人士和士族子弟获取教育的重要场所。
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变革,书院的发展也面临了许多挑战。
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传统的书院教育逐渐被新的教育模式所取代。
尽管如此,书院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仍然在一些地方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护和传承。
总而言之,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起初是为了培养人才,传承知识和文化,但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的演变,书院的发展出现了多样化的特点。
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书院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进一步了解书院发展的特点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2. 正文2.1 书院的起源在这一部分中,将介绍书院的起源和背景。
可以讨论古代中国书院的起源,并简要介绍古代书院起源于先秦时期的私塾,演变成为宋代以后盛行的以儒学为中心的教育机构。
可以提及书院起源的原因,如受政治与社会背景的影响,以及士人学习儒学的需求等。
2.2 书院的发展这一部分将探讨书院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
书院的发展历程
书院的发展历程
书院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儒家教育制度。
起初,书院是贵族子弟的学习场所,主要培养他们的人文、道德和政治才能,以便可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院逐渐向下扩展,开始接纳普通百姓子弟入学。
这一转变促进了学术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使更多人有机会接受教育。
书院不再仅局限于培养士人,也开始培养商人、手工艺人和农民的子弟。
明清时期,书院进一步发展壮大。
数以百计的书院遍布全国各地,成为地方教育的中心。
书院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基础,注重文理兼修,推崇思辨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
许多著名的学者和文化名人都曾在书院中学习和讲学,书院成为了学术研究和传播的重要场所。
然而,19世纪中叶以后,书院逐渐式微。
这主要是由于西方
教育思想的传入和现代教育体制的建立。
新式学堂和大学开始兴起,引领着教育改革的潮流。
书院的传统教育模式和内容逐渐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逐渐丧失了竞争力。
20世纪末,书院的传统教育价值得到重新认可。
很多书院被
改建为文化遗产或教育机构,以保护其文化历史价值,并吸引人们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关注。
同时,一些新型的书院也出现,以传承和发扬传统的儒家文化为主要宗旨,通过现代教育方式与当代社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综合素质教育。
以目前的趋势来看,书院的发展正在逐渐回暖。
在现代社会背景下,书院成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机构之一。
书院教育的核心是品德、文化、学术和实践的结合,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
无论是传统书院还是新型书院,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
从生活空间到文化空间_现代大学书院制如何可能
从生活空间到文化空间_现代大学书院制如何可能从生活空间到文化空间:现代大学书院制如何可能现代大学书院制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着重强调学术、人文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
它将学术教育与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机会。
然而,要实现这种由生活空间向文化空间的转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探讨现代大学书院制如何可能,并讨论其可能的实施和挑战。
首先,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实现依赖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组织架构。
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更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交能力的培养。
而现代大学书院制则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文关怀。
因此,学校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观,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以提高他们在书院制下的教学能力。
其次,实施现代大学书院制需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书院制的核心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多元化和互动的空间,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可以建立书院建筑群,以提供不同学科领域的学术资源和社交活动场所。
此外,学校还应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社交和文化活动,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
然而,实施现代大学书院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学校需要进行资源的整合和优化,以确保各个书院之间的学术和社交资源的有效共享。
这需要学校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措施,保证学院之间的平等和公正,并鼓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其次,学校需要在教学和培养方面进行创新和改进,以适应书院制下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这就要求学校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并建立一套适合书院制的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此外,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也是实施现代大学书院制的关键因素。
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负责,并积极参与书院制下的各种活动和项目。
因此,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总之,现代大学书院制是一种积极回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教育模式。
虽然实施这一制度面临着一些难题,但只要学校具备正确的理念和适当的组织架构,为学生提供适宜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精神,现代大学书院制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可行的教育模式综上所述,现代大学书院制在提供学术资源和社交活动场所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题,我们可以探讨书院文化的历史渊源、特点以及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书院文化作为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传统的传承和现代的创新。
我们来了解一下书院文化的历史渊源。
书院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书院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主要用于培养学子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
在唐宋时期,书院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教育和文化交流的中心。
书院的兴起不仅促进了古代教育的繁荣,也对中国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书院文化的特点也是传承与创新的体现。
一方面,书院文化传承了中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
书院强调道德教育和人文关怀,重视学子的全面发展。
在书院中,学子不仅接受经典著作的学习,还进行讨论和辩论,以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另一方面,书院文化也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书院逐渐与现代教育机构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现代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书院文化对当代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书院文化强调人文关怀和道德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其次,书院文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备批判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与书院强调的学习方法和教育目标是一致的。
而且,书院文化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能力,这也是当代教育所倡导的。
因此,书院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
传承是基础,是对古代教育制度和价值观的尊重和继承;创新是发展,是对时代发展和教育需求的积极回应和探索。
书院文化既是我们历史的宝贵遗产,也是我们未来教育的重要资源。
通过传承与创新,我们可以更好地发展书院文化,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的学生做出更大的贡献。
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发展和启示
到开学期 间 ,学 生会 根据 自己的意愿 申 请 入驻 ,并 在每 学期末根 据 自己意愿再
进行调整 ,其 民主 自由程度相 当之高 。 在香港中文大学 ,学生有两个身 份 ,一 个是学 院 的身份 ,另 一个 是 书 院 的 身 份 ,即教 学 身份 和 生 活 身份 的有 机 调
常管理 的主体 ,相信学生 并给学生 更大
的可以 自由发上 ,鼓励学 生 自
由发展 兴 趣 、积 极 参 与政 策 制 订 的工
供书 院 的氛 围 ,不 提 供 书 院 的教 学 责 任。从我 国 书 院制 教 育模 式 的起 源 来
二 、书 院制教 育模 式 的发
展 现 状
1 . 全 面 采 用
面来 说 ,应该认 清 自身的基本情况 ,不 可盲 目地发展和借 鉴国外或者香港 书院
教育制度的成 功案例。对 于引进书 院教 育制度来 说 ,首先 要做的就是认清学 校 的基本情况 ,然后把学生管 理作 为书院
国高校必 定 在 这条 路 上 走 出 自己 的特
1 . 我 国书院制教 育模式 的起 源 书院制教育 模式 听起 来颇 有 渊源 , 它源起 我 国 古代 的 书 院制 度 ,在 书 院 里 ,老师 和学 生 一 起 居 住 、生 活 和 交 流 ;而它却在本质上和我国古代 的书院 有所 区别 ,在 书 院制 的 “ 小 区” 只 提
的。以西安交 通 大学 书院制 教 育为 例 , 西安交通 大学在 2 0 0 5年开 始试 运 书院
从时代性需求来说 ,书 院制教育模
是否重视学生 自主学 习、完善学生 参与机制关乎高校引进书 院教 育制度 的 成败 ,要 想 让 学生 真 正 自主 学 习 和 自
书院发展历史以及其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 •
台湾大汉易经书院 總院簡介: 著名正统易经研究机构-台湾大汉易经书院(颁授大汉易经 书院国际认证结业证书)。 台湾大汉易经书院是驰名海内外的专业易经理论与实践研 修基地,由著名阳宅学派领袖:颜仕大师全面主理,在台省及 大陆、欧美、东亚各地均有相关分支,并定期组织从初级到专 门执业各阶段的实用风水师培训及认证。 台湾大汉易经书院是一个坚持易经学术传承的团体,在教 育方针上,有两个目标和坚持,一是:培训师资传承人才。二 是:建立社会大众,正确的易经学术观念。 在学术推广授课方面,书院最大目的是希望,让有心学习 易经五术的朋友得到一个源于正统、精益求精的学术环境和交 流形式。 书院的基本精神是【坚持学术传承但其中 有些是官办书院。一些私立书院自由讲学, 抨击时弊,成为思想舆论和政治活动场所。 最著名的有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明朝统制 阶级曾先后4次毁禁书院,然而书院有着顽 强的生命力,多次毁而不绝,在严酷的政 治压迫下,书院师生宁死不屈。东林书院 的对联写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 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创建浓郁的求知求实学术氛围创建浓郁的求知求实学术氛围书院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把传授知识与学术研究紧书院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把传授知识与学术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进行知识的传授与学术研究过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进行知识的传授与学术研究过程中书院始终秉承求知求实的学术理念形成程中书院始终秉承求知求实的学术理念形成了浓郁的求知求实的书院学术氛围为学生们深了浓郁的求知求实的书院学术氛围为学生们深入钻研培养学者型人才提供了真正的学问场入钻研培养学者型人才提供了真正的学问场现代大学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外还现代大学除了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外还要努力创建一种浓郁的求知求实学术气氛
宋明理学大兴,书院因此迅速发展。但由于明朝中后期几次 大规模查禁、捣毁书院,加之清初对书院“不许另创”的抑制 政策,因此清朝初期,天下书院寂寞无闻,四川书院也趋破 落。直到雍正十一年(1733年)诏令各省建立书院,并赐帑 金千两作为建造经费,书院才逐渐兴盛起来。到乾隆时期 (1736-1795年),书院已发展到两千余所,仅四川地区就 有394所。其中比较有名的书院有:北岩书院(涪州),紫 岩书院(绵竹),青莲书院(江油),金华书院(射洪), 鹤山书院(邛州),玉环书院(蓬州),濂溪书院(合州), 潜溪、芙蓉、墨池、锦江、少城书院(成都),川南书院 (泸县),通材书院(简州),等等。
书院发展历史
书院发展历程历史背景:书院,这个名称始见于唐代,唐代中叶以后至五代期间,可以说是书院的开创期,在作为官方藏书、私人读书治学之外,民间聚徒办学的新型书院也已经逐步创立萌芽,虽然数量稀少,规模不一,且没有定制,但是作为书院建设的雏形,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书院这种聚众讲学的场所,从此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延续千余年,其最大的特色是它由民间学者承办,没有政府的资助和参与.北宋是书院的发展期,奠定了书院讲学、藏书、供祀的基本规制及建筑规模,同时也奠定了书院作为理学(宋代新儒学)发展基地的重要地位,这对于后世书院的兴盛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这要得益于北宋初年官学未兴,官府没有充足的力量来兴办学校,因此私人创办的书院收到朝廷的重视和鼓励,从而得以迅速发展,著名的四大书院便是在这里时期创建.南宋偏安南方,官学衰落,科举腐败,书院因之发展兴盛.书院的兴盛与理学的发展成熟是分不开的,理学吸收佛、道思想理论和教育经验复兴儒学,选择以书院作为阵地,培育人才、发展学术、建立基地、开创学派。
如南宋四大书院:白鹿洞、象山、丽泽、岳麓,就是当时传播理学的大本营。
南宋理学书院不以追求功名利禄为目标,重视道德修养,门户开放,不收地域、门第、年龄等限制;提倡不同学派的交流争辩,举行会讲,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采取自学为主,启发式教学,师生关系融洽,有着独特的学风。
南宋书院随着学派的发展,学术交流的活跃,教学内容的充实,规制设施的完善,而兴盛繁荣。
书院除满足其讲学、藏书的发展要求,还创造了生活、游息的优美环境;并且,十分注重学派宗师和地方乡贤的祭祀纪念,突出其学统源流,树立典范,成为其重要的教育内容,形成地方文化中心和传统学风,产生深刻的历史影响。
学规的制定,学田的设置,学舍的建设完善,都标志着南宋书院制度的完备。
元朝采取尊儒的文教政策,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对书院采取保护、鼓励政策,发展书院教育。
书院在官府的提倡和支持下,有了较大的发展,南学北渐,不但江南普遍创建或复兴了书院,北方也相继设立了许多书院。
书院考察调研报告
书院考察调研报告书院考察调研报告尊敬的领导:经过对本地区的多个书院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我将向您汇报下列关于书院的情况和发现。
一、调研背景近年来,书院教育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普及。
许多学校和地方政府纷纷建立了自己的书院,以强调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研究。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书院在当地的发展状况、功能特点以及对当地文化和教育的贡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考察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先是对当地书院进行了实地考察,了解了书院的建筑特色,配套设施以及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方式。
随后我们还对书院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访谈,了解了书院的发展理念、文化传承和发展战略。
三、调研结果与发现1. 书院的历史渊源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书院源于古代儒家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不同书院的建立和发展与当地的文化传统、历史渊源有着紧密的联系。
2. 书院的功能特点书院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场所,具有传承、培养和研究传统文化的功能。
在访谈中,我们得知书院不仅开设课程传授经典书籍和传统礼仪,还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发展学生的人文素养。
3. 书院对当地文化和教育的贡献书院在当地文化和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书院的办学,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书院也为当地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资源和人才培养基地。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 建设和传承需加强部分书院面临着建设和传承困难的问题。
有些书院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存在知识和资金的不足。
因此,建议加大对书院的政策支持和投入,提高书院的建设和文化传承水平。
2. 培训和培养机制待完善书院教育与传统的现代教育模式还存在差距,需要更好地与现代教育结合,完善培训和培养机制,提高书院教育的实效性和适应性。
3. 各书院之间缺乏互动与合作由于各书院独立运营,存在缺乏互动和合作的问题。
建议通过组织书院间的交流,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加强不同书院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
五、总结与展望书院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当地的发展状况和功能特点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对当地的文化和教育贡献显著。
书院发展的影响与启示
书院发展的影响与启示书院,又称私塾,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的一种。
从唐代开始,书院逐渐流行并成为补充官府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民间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书院的发展对于中国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院发展的影响首先,书院促进了知识和思想方面的交流。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知识和思想的传承,书院成为了宣扬文化和传统的重要平台。
在书院中,学生们可以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思想,同时也可以借助书院学习经典和文化。
其次,书院赋予了普通人受教育的机会。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不少人由于身份和地位的限制而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
而书院对于身份和地位并不做要求,甚至穷人孩子也有机会接受知识和教育。
这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民智的开放。
另外,书院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书院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商业的中心。
在书院中经营的业务包括印刷、出版、文具等各类文化用品。
书院的商业运作推动了这些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书院发展的启示首先,教育普及与发展必须与社会的进步相适应。
在过去,书院是弥补官府教育的不足,而今天,教育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应该致力于满足社会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
其次,教育的赋能作用需要更加注重。
书院作为中国民间教育的代表,其成功之处在于为普通人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教育的使命都是为人民服务,赋能人民。
因此,在教育发展中,需要更加注重赋能作用,旨在助力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
另外,文化传承需要更加重视。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但是现代社会中,个人和社会对于文化的传递和继承都存在问题。
书院的传统在于传播文化,启发思想。
因此,应该注重文化的传承和宣传,使中华文化得以代代相传。
总之,书院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其发展对于中国教育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书院的发展经验和启示,对于现代教育和社会的发展与改革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书院的概念
书院的概念书院,又称书堂、学塾、学堂等,是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
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盛行于唐宋,衰落于明清,历经千年的沧桑变迁,为中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既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又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书院的起源、发展、特点、功能等方面对书院的概念进行详细阐述。
一、书院的起源书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私学”。
据《礼记·学记》记载,周朝时期已经有了私学的雏形,当时的私学主要是由贵族、士人、学者等阶层所创办,以教授子弟为主要任务。
这种私学的教育形式,为后来的书院制度奠定了基础。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各种学术思想纷纷涌现。
为了传播自己的学说,各学派纷纷设立学宫、讲堂等场所,招收门徒,传授学问。
这些学宫、讲堂等场所,就是书院的雏形。
二、书院的发展1. 汉代:汉代是书院发展的初期阶段。
当时,儒家学说成为国家正统,儒学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太学,作为国家最高学府。
太学的设立,使得儒学教育逐渐从私学向官学转变。
同时,一些名儒也开始设立私学,招收门徒,传授学问。
这些私学,就是最早的书院。
2.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道教也逐渐兴起。
这一时期,书院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一方面,儒家书院继续发展;另一方面,佛教、道教等宗教性质的书院也开始出现。
这些书院不仅传授经义,还进行禅修、炼丹等活动。
3. 唐代:唐代是书院发展的鼎盛时期。
当时,国家政治稳重,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时期,设立了国子监,作为国家最高学府。
国子监的设立,使得书院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同时,一些名儒也开始设立书院,招收门徒,传授学问。
这些书院,成为了唐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
4. 宋代:宋代是书院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当时,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宋太祖时期,设立了太学,作为国家最高学府。
太学的设立,使得书院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同时,一些名儒也开始设立书院,招收门徒,传授学问。
现代高校书院制建设及原因追溯_李翠芳(3星)
收稿日期:2009-03-18作者简介:李翠芳(1981-),女,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朱迎玲(1982-),女,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助教。
现代高校书院制建设及原因追溯李翠芳1,朱迎玲2(1.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辽宁大连 116023;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教务处,河北张家口 075024)摘要:学生管理是关系到高校能否稳定运行的基础性工作。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创新势在必行。
古代书院对我国的教育发展和学生培养有重要影响,文章从我国部分高校推行书院制这一现象出发,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原因与意义,以期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关键词:古代书院;书院制;学生管理中图分类号:G 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154(2009)03-0049-03 书院是我国古代融教育、讲学、议政、藏书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书院崇尚自由讲学,管理自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自由论辨,学术气氛浓厚。
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对现今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学生管理等有重要的启示。
国内最早实行书院制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国外的书院制,即住宿学院制,源于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其住宿学院的做法后来为美国哈佛、耶鲁大学效仿,并延续至今。
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实行的书院制,全名为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是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制度的基础上,仿效国外住宿学院,实施的一种新型学生管理体制。
它主要以学生宿舍为管理的空间和平台,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对学生实施通识教育,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本质上是一种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
一、国内部分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实施概况1.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惟一一所采用书院制度的高等学府,书院制是香港中文大学创校至今的悠久传统。
按成立时间先后,分别有新亚、崇基、联合及逸夫书院。
据悉,由于拟恢复大学本科教育四年制,到2012年香港中文大学将陆续增设5所新书院。
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兴起及其发展思考
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兴起及其发展思考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兴起及其发展思考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书院制教育模式正逐渐兴起。
书院制教育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不仅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更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本文将探讨书院制教育模式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在当代教育中的发展思考。
首先,书院制教育模式起源于古代中国。
书院起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校机构,其特点是学生寄宿并接受国学经典的教育。
书院教育既强调学生的学业成就,又注重德育教育。
学生们在书院中除了学习经典著作,还需要遵守严格的规章制度,提升自身品行素质。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院制度逐渐成为古代中国重要的教育模式,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为中国的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书院制教育模式的特点也在逐渐被回归和借鉴。
一方面,现代书院制教育注重学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提供高质量的学术课程和教学资源。
学生在传统学科的学习基础上,还可以选择扩展课程,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兴趣爱好。
另一方面,书院制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和社会服务等活动,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与传统的书本教育不同,书院制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兴起,与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紧密相连。
在知识经济和科技创新的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书院制教育强调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世界各国纷纷推行书院制教育,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培育出众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领导力的人才。
然而,书院制教育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
首先,由于书院制教育强调素质教育,学生的学习压力可能会增加。
一方面,学生需要同时应对学业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习任务较重;另一方面,由于书院制教育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和科研活动,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也面临考验。
中西书院的兴起与衰落
中西书院的兴起与衰落中西书院取得的成功,主要原因是它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西学的环境,绝大多数学生是为了进入洋务机构而来学习的。
但这一切在潘慎文继任监院后发生了改变,潘慎文上任后,积极推行中文化改革,这项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在当时社会上对学习西学成为热潮之际,这项改革让中西书院失去了竞争力,再加上自身内部管理的问题,导致中西书院慢慢就衰落了下来。
标签:林乐知中西书院监理会中西并重中西书院是监理会传教士林乐知1882年在上海创办的,1911年并入东吴大学,前后存续约30年时间。
中西书院以“中西并重”为号召,实行了迥异于其它教会学校的较为世俗化的教育方针,满足了当时社会上洋务机构缺乏新式人才的需求,故开办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学生报名人数往往超过实际接收能力,30年间,保守估计,中西书院培养的学生也在千人以上,这些学生绝大部分充实到了洋务企业中,中西书院为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中西书院的兴起中西书院是美国监理会(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South,1844-1939)传教士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1836-1907)于1882年在上海创办的一所教会学校。
林乐知刚抵达上海时,正好碰上了中国的天平天国运动,林乐知的传教区域只囿于上海城里,不久,美国内战爆发,林乐知所在的在华监理会失去了与美国母会的联系,林乐知不得不放下教会工作,为了谋生,去从事世俗事业。
1881年,随着美国母会的复苏,美国监理会又重启了振兴在华监理会的事业,任命林乐知为教长,并资助林乐知开设中西书院的计划。
中西书院在筹建时,报名的人数已经有1000多人了,1882年正式开学时,中西书院只能招收300多人,其余的学生只能拒之门外。
中西书院开办时,与同时期的同城的圣约翰相比的话,招生更是胜出很多。
1879年,圣约翰第一次招生时只有39人,到了1900年才基本与中西书院持平。
[1]也就是说约有20年的时间,中西书院在上海受欢迎的程度超过圣约翰。
书院与官学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当代书院发展的启示
在了解历史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和文化背景 ,探索当代书院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推动传 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书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借鉴和吸收国际上优秀的书院经验和模式,推动 当代书院事业的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动力
古代书院与官学的互动关系,反映了当时教育体制的特点和改革发展的趋势。这对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要不断适应时代需求,推动教育 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未来研究展望
1 2 3
深入挖掘历史资料
进一步深入研究古代书院与官学的互动关系,挖 掘更多的历史资料和文献,为当代书院发展提供 更充分的历史依据。
当代书院的分布与类型
当代书院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各个省份,其中数量较多的有湖南、江西、 浙江等地。同时,书院也分为多种类型,包括民办、公办、企业办等。
03
当代书院的教学内容与方式
当代书院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传统文化、道德教育、人文素养等方面,
教学方式则以传统讲授式为主,同时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手段。
当代书院发展面临的挑战
资金和资源短缺
由于书院大多是非营利性机构 ,资金和资源主要依靠政府和 社会的支持,因此面临着资金
和资源短缺的问题。
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书院分布较为分散,且规模相 对较小,因此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
学术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当代书院的教学内容涉及传统 文化和道德教育等方面,学术水平 参差不齐,难以与官学相媲美。
。
汉武帝时期,官学开始得到重视 和发展,太学和郡县学校开始设 立,成为官方教育的主要形式。
隋唐时期,官学进入鼎盛时期, 出现了国子监等高级学府,同时 科举制度的出现使得官学成为选
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与书院教育
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与书院教育古代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且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其文化传承得益于书院教育的普及与推广。
书院教育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教育形式,其不仅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种思想传承的重要途径。
通过书院教育,古代中国不仅实现了知识的流通与传承,还培养了众多文化名人与思想家,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先秦时代,这个时期的文化传统主要以儒家学说为核心。
儒家学说强调道德修养、礼仪制度、家庭伦理等方面的价值观,对后来中国社会整体的文化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学说逐渐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
此外,佛教、道教等宗教对于中国文化传承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信仰、修行的道路,通过宗教的思维方式和教义传播,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传承。
二、书院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书院教育是古代中国一种特殊的学术组织形式,主要是通过建立书院、招收学生、传授经典和学问等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承与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古代中国,书院教育是学术交流、师生互动和思想传承的重要途径。
书院教育起初由私人创办,后来逐渐得到国家支持与推崇。
与现代教育不同,古代书院教育并没有明确的层次和课程设置,更注重学生们的思辨与研究能力培养。
书院教育推动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成长与壮大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三、书院教育的意义与影响书院教育对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意义与深远的影响。
首先,书院教育促进了文化的流通与交流。
在书院中,学生们互相交流、探讨,分享他们的学问与见解,这有助于知识的传承与文化的繁荣。
其次,书院教育培养了大量的文化名人与思想家。
众多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如朱熹、程颐、陆九渊等都是经过书院教育培养出来的,他们的学说与思想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再次,书院教育让很多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更多的机会,为社会作出了贡献。
学校书院建设规划
学校书院建设规划一、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素质教育的培养。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校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因此,建设学校书院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二、定义书院书院,即传统意义上的私塾,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全面教育的机构。
不同于传统学校的单一学科教学,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包括思辨能力、修养和品德等。
同时,书院强调学生与老师的互动,通过师生共同探讨问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三、书院建设的意义1.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书院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成长为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2. 培养学生的社交适应能力:书院注重学生的社交交往,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3. 促进学术研究:书院可以提供一个学术研究的平台,鼓励学生和教师们进行独立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
四、书院建设的步骤1. 制定书院建设规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书院建设规划,包括建设的时间表、目标和资源投入等。
2. 招聘优秀的教师:寻找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良好教育理念的教师,以保证书院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3. 提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购买丰富的图书、期刊和其他学习资源,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和研究材料。
4. 制定灵活的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丰富多样的课程,既包括传统学科的基础教学,也包括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
五、书院建设的挑战1. 资金问题:建设书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购买设备、招聘教师和购买学习资源等。
如何筹集足够的资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教师队伍建设:寻找合适的教师并不容易,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同时也要适应书院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六、书院建设的前景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学校书院建设具有广阔的前景。
书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得到更开放、多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国书院现状分析报告
全国书院现状分析报告概述全国书院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机构,在中国古代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书院既是学术的研究中心,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然而,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书院的地位和影响力逐渐衰退。
本报告将对全国书院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书院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前景。
现状分析1. 师资不足书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一批优秀的师资队伍,但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优秀的师资相对不足。
一方面,一些老一辈的书院教师已进入退休年龄,而新的优秀人才流动不足;另一方面,现代教育制度下的竞争,各类学校更具吸引力,导致很多优秀的教师选择到名校任教。
2. 文化认同缺失书院作为中国传统教育机构,其文化传统具有很高的独特性。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外来文化,书院的文化逐渐失去吸引力。
加之现代社会急功近利的氛围,很多人不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经典文化,这使得书院难以在当代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 资金不足书院作为传统教育机构,在现代社会中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
书院的运营成本较高,包括教师薪酬、图书资源的购买、场所的租赁等。
然而,书院的收入主要依靠学费和政府的支持,而这些收入渠道相对匮乏。
许多书院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支撑日常运营,导致其发展受限。
发展前景虽然书院面临种种困难,但也有一些积极的迹象和新的发展机遇。
1. 教育改革和政策支持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一直呼吁教育改革,包括强调人文精神、审美教育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
这为书院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
政府在支持教育改革和传统文化保护方面也加大力度,为书院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2. 文化自信和传统价值回归近年来,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在逐渐增强,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关注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书院作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机构,应当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加强国际交流,书院还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
3. 结合现代教育理念书院可以结合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浅议现代私塾教育
浅议现代私塾教育作者:涂芳莹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4年第12期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国学热"、"读经热"的升温,在家上学的国际发展趋势,现代私塾在社会上应时而生。
本文对于各类私塾缘何兴起及其现状、在教学和成效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了解,以及对私塾所面对的问题和所具有的价值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现代私塾;现行学校;教育私塾产生于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
私塾对于传播祖国文化,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启蒙和培养儿童的读书识理等方面都起过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和白话文运动的兴起,私塾逐渐走向衰落。
而2006年11 月28 日,原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回答记者关于私塾问题的提问时表示,非义务教育以外的各类学校,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申报有关部门,按照有关部门程序批准也可以办。
这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首次允许开办私塾。
这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一种挑战,还是一次教育改革的全新尝试?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私塾却缘何而兴起?1 现代私塾缘何兴起(1)重智育,轻德育。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在这个问题上摇摆不定,从德育首位论到重科学轻人文,再到倡导智德并举,直到现在事实上的重智轻德。
现行学校培养学生是按照重视智育,提高成绩,提升升学率,增加学校荣誉等来进行的。
当学校对于德育内容的实施不知是应单一知识化还是综合生活化等等问题,也导致了德育实效不佳。
(2)重整体,忽个别。
个性的发展是创造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之一。
然而,现行学校大多都是大班教学,难于兼顾到每个学生,整齐划一的教学,对于学生的个性及独特性的教学,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对于每个学生因材施教,对于基数太大的班级基本毫无实施的可能性。
但是在私塾教学中重视个别教育,认识到了人与人的差异性,并力求解决差异性所带来的教育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书院兴起的原因探析当代书院产生于现代社会,秉承古代书院精神,具备鲜明的民间色彩,它的出现是对现代教育体制的一种补充,使人们在教育和文化上多了一份自由选择的空间。
当代书院的兴起有其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后,发现当前教育制度的困境,教育本土化的趋势,社会道德的危机和“国学热”的推动是当代书院兴起的主要原因。
标签:当代书院;教育;道德;国学中国古代书院缘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明时期,衰落于清末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著名国学大师钱穆曾表示:“中国传统教育制度,最好的莫过于书院制度。
”到了二十世纪初,由于科举制度的废除,全国各地书院改为学校,至此书院教育模式归于沉寂。
而后,书院又在新文化运动中被全面否定,至此书院被彻底抛弃,但后来很多知识分子都意识到废除书院的做法太过偏激。
可以肯定的说,书院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被排除是中国教育事业的一大损失。
然而书院教育在历史上沉默百余年后,到了现代社会,人们重新认识到它的价值,它也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书院文化再次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
一、对当代书院的探析(一)当代书院的含义当代书院是以时间维度进行划分的,指1949年10月以后创办的,独立于官方文化教育体制之外,以国学精髓为主要的教育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与古代书院一脉相承的文化教育机构。
当代书院大多是由民间力量创办的,带有鲜明的民间色彩,是对普通教育体制的一种补充。
(二)当代书院的特点1.继承性。
古代书院具有藏书、教学、研究、祭祀等功能,是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
而当代书院诞生于现代社会,很难再和古代书院模样一致,但却继承了古代书院的精神。
很多的教学、研究方法作为宝贵的精神资源被很好地继承下来,它的一些管理方式也被沿用。
2.民办性。
书院在古代主要就是由民间创办的教育机构,而在当代,除了像岳麓书院等少数书院被纳入教育体制之内,大多书院依然是民办性质。
当代书院走民间办学的道路,可以较少受到官方的干预,因而在教学方法、管理模式、教材选择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独立性,也能使书院保持较为宽广的学术空间。
3.多样性。
当代书院虽然产生的历史相对短暂,但因其产生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又得到了各阶层人士的巨大关注与支持,因此其发展迅速且种类繁多。
如针对儿童的具有启蒙性质的书院;以复办的岳麓书院为代表的书院;面向企业家进行国学培训的书院等。
自称“书院”的机构可以说是多如牛毛,除了上述一些真正具备传统意义与功能的书院外,还有很多的商业公司、全日制中小学、书画创作机构、佛道修行机构等等。
虽然很多的机构使用书院这个名号是名不符实,但也从侧面说明书院在大众心中的认同感。
二、当代书院兴起的原因探讨传统书院在近代逐渐衰落,在历经百年的沉寂后,又在当代社会环境下悄然兴起,又开始以不同的面目在中国的文化版图上“复活”。
当书院这种古老的教育组织形式重新展现在当代人的视野中时,击掌喝彩者有之,批评指责者亦有之。
但不管怎样,书院这种民办教育机构已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现代生活。
而当代书院的出现看似偶然,其实有其深刻的必然原因。
(一)当前教育制度的困境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收费不合理,学生负担过重,师生创新能力低下等问题都是当代教育体制面临的大问题。
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找出一种更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所以单一的知识型考试制度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应试教育”成为当今教育制度困境的最大表现方式。
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教育,孔子就曾倡导“学而优则仕”的教学观念,鼓励人们通过学习礼仪文化去做官,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人们逐渐把读书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后来,随着科举制度的稳固实行,人们更是把读书考科举看成自己出人头地的最重要手段。
万千的书生更是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而“跳过龙门”,从此高官得坐,骏马得骑。
“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更是统治者明确地告诉天下学子要好好读书,将来会有好的前程,得到荣华富贵。
而科举制度到了明清时期,愈加僵化,变成了八股取士,将读书人思想、言行紧紧地钳制在科举应试之下。
时至当代,当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与西方的“主智主义”思想相结合时,“应试教育”这个畸形胎儿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功利性的教育目的、单一的教学内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都是应试教育让人诟病的特点。
在形式上表现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度看重智育、忽视对德育等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片面发展,严重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就业与发展。
虽然教育部门进行了多种教育改革试验,倡导素质教育,希望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也明确了考试不是考核、评估教育成果的唯一方式,但应试教育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虽然这些问题大都表现在教育领域内,但很多却是一些根本性的社会问题,而且无法在短期内解决。
但这客观上也给当代书院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留下了较为宽广的发展空间。
当代书院以其灵活、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赢得了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好感,也促进了书院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教育本土化的趋势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把以孔孟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
到了晚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了末路,清政府腐朽无能,官员贪污腐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西方列强也大肆入侵中国,军事上的惨败使得清政府开始求强求富,注重兴办洋务,兴办新式学堂。
从清政府在传统的官学体系之外创办洋务学堂开始,到派遣学生留学欧美,再到改良书院、改革学制、废除科举,这一步步都在昭示着中国本土教育体系的逐渐瓦解。
20世纪早期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反对封建迷信和专制,把矛头直指孔孟儒家思想,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他们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宣传西方的文化思想。
不可否认,新文化运动具有伟大的积极意义,它无情地批判了封建专制思想,批判了封建迷信和愚昧。
但却犯了激进主义的错误,尤其是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方面,对本土文化采取了彻底否定的态度,这就损害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而新中国建立后,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一次浩劫。
在历经“破四旧”、“批林批孔”等运动的激烈否定后,书院人文精神产生了严重的缺失和断层。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文化思想再次大量地涌入中国,加之传统文化的断层处境,因而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
各种各样的西方教育思潮在中国教育领域粉墨登场,而本国优良的教育传统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
不可否认,以发达的物质文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确实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因而西方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也被大量地引入国内。
它相对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确实有很多优势,而且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地位也更加牢固。
然而,这种西方的教育模式搬到国内,却并非那么完美,相对于古代书院的人文教化,它显然有些缺憾。
因而使得一批知识分子开始用书院教育这种方式来回应西方文化教育的强势输入,他们希望用这种本土化的教育方式来“守住中国文化的根”,使中国传统文化能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三)社会道德的危机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度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我们有很多思想文化和历史的经验教训需要总结研究。
其中极其重要的一条教训就是:上千年的传统思想道德和文化被破坏被割裂被践踏被抛弃,这直接致使当代社会中人们人性的泯灭、道德的沦丧,最大限度地追求一己私利而不顾人格,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
若要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就必须要找回那被破坏被割裂被践踏被抛弃的传统思想道德与文化。
当前,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对德行教育重视不够,且道德修养无法进行准确的量化,因而在以分数为衡量标准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很尴尬的地位。
在应试教育体系中,道德教育要么被束之高阁,要么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起不到实际的效果。
比之于古代的教育经验,儒家德行教育与科举应试教育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这就使得为科举服务的府县学校不太注重德行教育,不能实现儒学德行教育的所有目标。
而古代书院的兴盛,就与这一情况密切相关。
科举制的兴盛促进了书院的兴盛,促进了德行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功能分化。
联想到今天,现代教育体制的实行,也产生了同样的分化,普通教育体系以应试升学教育为主,而德行教化的功能,由当代书院来承担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当代书院可以辅助现行教育体制进行德行教育,补充其缺失的部分,而不是与其对立。
(四)“国学热”的推动国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全民共同信守的文化理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根基。
在国际间竞争加剧的多元化时代,建设具有本国本民族的特色文化变得愈发重要,而对国学精髓的弘扬与传承更成为一种必然。
因而人们在新时期对国学的关注和研究也愈发“升温”,产生了一股“国学热”的文化氛围。
当前,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文化软实力水平相对低下,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因而迫切需要通过国学来提升和标示自己的文化身份。
从崇洋媚外到尊崇国学的转变,发映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的增强。
“国学热”反映出人们对传统文化关注的提高,是一种文化自觉的表现方式,是文化认同的增强。
但如何来传播和提升国人的国学水平,方式无疑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媒体宣传,举办各种学术论坛、学术会议,出版相关的国学书籍,创办国学培训机构等。
而当代书院以扎根民间,面向社会大众的文化传播方式无疑是进行国学教育持久而高效的方式,也可以说当代书院是进行国学教育重要的载体。
虽然当代书院没有古代书院那么多的功能,但其依然秉承着古代书院的优良传统,致力于国学教育。
当前我国的普通教育体系偏重知识传授,缺乏国学教育,因而当代书院可以利用其国学教育优势,逐渐改善这一状况。
也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近些年来,国内受“国学热”的影响,很多地方和高校办起了不少的书院,这些书院的创办既受到了“国学热”的推动,又顺应了“国学热” 这股潮流。
总之,当代书院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并不是由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
了解当代书院兴起的原因能使我们正确认识当代书院存在的价值和社会意义。
当书院这一古老而又充满特色的教育形式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要正视它的价值,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它,让它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价值,这无论对教育事业,还是与国与民都是一件好事。
〔参考文献〕〔1〕赵德利.文化沙龙与人文讲堂——书院功能的当代定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2〕钱民辉.教育处在危机中变革势在必行——兼论“应试教育”的危害及潜在的负面影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04).〔3〕蒋紫云,邓洪波.天下古今书院共商儒学普及——国际儒联第四次普及工作会议综述〔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4〕舒晋瑜.书院中国文化人心中抹不去的记忆〔N〕.中华读书报,2007,(03).〔责任编辑:陈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