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书院兴起的原因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书院兴起的原因探析
当代书院产生于现代社会,秉承古代书院精神,具备鲜明的民间色彩,它的出现是对现代教育体制的一种补充,使人们在教育和文化上多了一份自由选择的空间。当代书院的兴起有其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后,发现当前教育制度的困境,教育本土化的趋势,社会道德的危机和“国学热”的推动是当代书院兴起的主要原因。
标签:当代书院;教育;道德;国学
中国古代书院缘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明时期,衰落于清末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著名国学大师钱穆曾表示:“中国传统教育制度,最好的莫过于书院制度。”
到了二十世纪初,由于科举制度的废除,全国各地书院改为学校,至此书院教育模式归于沉寂。而后,书院又在新文化运动中被全面否定,至此书院被彻底抛弃,但后来很多知识分子都意识到废除书院的做法太过偏激。可以肯定的说,书院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被排除是中国教育事业的一大损失。然而书院教育在历史上沉默百余年后,到了现代社会,人们重新认识到它的价值,它也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书院文化再次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势头。
一、对当代书院的探析
(一)当代书院的含义
当代书院是以时间维度进行划分的,指1949年10月以后创办的,独立于官方文化教育体制之外,以国学精髓为主要的教育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与古代书院一脉相承的文化教育机构。当代书院大多是由民间力量创办的,带有鲜明的民间色彩,是对普通教育体制的一种补充。
(二)当代书院的特点
1.继承性。古代书院具有藏书、教学、研究、祭祀等功能,是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而当代书院诞生于现代社会,很难再和古代书院模样一致,但却继承了古代书院的精神。很多的教学、研究方法作为宝贵的精神资源被很好地继承下来,它的一些管理方式也被沿用。
2.民办性。书院在古代主要就是由民间创办的教育机构,而在当代,除了像岳麓书院等少数书院被纳入教育体制之内,大多书院依然是民办性质。当代书院走民间办学的道路,可以较少受到官方的干预,因而在教学方法、管理模式、教材选择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独立性,也能使书院保持较为宽广的学术空间。
3.多样性。当代书院虽然产生的历史相对短暂,但因其产生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又得到了各阶层人士的巨大关注与支持,因此其发展迅速且种类繁多。如针对儿童的具有启蒙性质的书院;以复办的岳麓书院为代表的书院;面向企业家进行国学培训的书院等。自称“书院”的机构可以说是多如牛毛,除了上述一些真正具备传统意义与功能的书院外,还有很多的商业公司、全日制中小学、书画创作机构、佛道修行机构等等。虽然很多的机构使用书院这个名号是名不符实,但也从侧面说明书院在大众心中的认同感。
二、当代书院兴起的原因探讨
传统书院在近代逐渐衰落,在历经百年的沉寂后,又在当代社会环境下悄然兴起,又开始以不同的面目在中国的文化版图上“复活”。当书院这种古老的教育组织形式重新展现在当代人的视野中时,击掌喝彩者有之,批评指责者亦有之。但不管怎样,书院这种民办教育机构已悄然走进了我们的现代生活。而当代书院的出现看似偶然,其实有其深刻的必然原因。
(一)当前教育制度的困境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教育收费不合理,学生负担过重,师生创新能力低下等问题都是当代教育体制面临的大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找出一种更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所以单一的知识型考试制度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而“应试教育”成为当今教育制度困境的最大表现方式。
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教育,孔子就曾倡导“学而优则仕”的教学观念,鼓励人们通过学习礼仪文化去做官,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这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人们逐渐把读书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后来,随着科举制度的稳固实行,人们更是把读书考科举看成自己出人头地的最重要手段。万千的书生更是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而“跳过龙门”,从此高官得坐,骏马得骑。“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更是统治者明确地告诉天下学子要好好读书,将来会有好的前程,得到荣华富贵。而科举制度到了明清时期,愈加僵化,变成了八股取士,将读书人思想、言行紧紧地钳制在科举应试之下。
时至当代,当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与西方的“主智主义”思想相结合时,“应试教育”这个畸形胎儿便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功利性的教育目的、单一的教学内容、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都是应试教育让人诟病的特点。在形式上表现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过度看重智育、忽视对德育等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片面发展,严重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影响了学生个人的就业与发展。虽然教育部门进行了多种教育改革试验,倡导素质教育,希望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也明确了考试不是考核、评估教育成果的唯一方式,但应试教育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虽然这些问题大都表现在教育领域内,但很多却是一些根本性的社会问题,而且无法在短期内解决。但这客观上也给当代书院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留下了较为宽广的发展空间。当代书院以其灵活、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赢得了不少家长和学生的好感,也促进了书院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教育本土化的趋势
中国封建社会一直把以孔孟思想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到了晚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了末路,清政府腐朽无能,官员贪污腐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西方列强也大肆入侵中国,军事上的惨败使得清政府开始求强求富,注重兴办洋务,兴办新式学堂。从清政府在传统的官学体系之外创办洋务学堂开始,到派遣学生留学欧美,再到改良书院、改革学制、废除科举,这一步步都在昭示着中国本土教育体系的逐渐瓦解。20世纪早期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反对封建迷信和专制,把矛头直指孔孟儒家思想,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他们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宣传西方的文化思想。不可否认,新文化运动具有伟大的积极意义,它无情地批判了封建专制思想,批判了封建迷信和愚昧。但却犯了激进主义的错误,尤其是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方面,对本土文化采取了彻底否定的态度,这就损害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而新中国建立后,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是一次浩劫。在历经“破四旧”、“批林批孔”等运动的激烈否定后,书院人文精神产生了严重的缺失和断层。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文化思想再次大量地涌入中国,加之传统文化的断层处境,因而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各种各样的西方教育思潮在中国教育领域粉墨登场,而本国优良的教育传统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继承。不可否认,以发达的物质文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确实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因而西方的教育体制、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也被大量地引入国内。它相对于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确实有很多优势,而且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地位也更加牢固。然而,这种西方的教育模式搬到国内,却并非那么完美,相对于古代书院的人文教化,它显然有些缺憾。因而使得一批知识分子开始用书院教育这种方式来回应西方文化教育的强势输入,他们希望用这种本土化的教育方式来“守住中国文化的根”,使中国传统文化能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三)社会道德的危机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度在向西方学习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我们有很多思想文化和历史的经验教训需要总结研究。其中极其重要的一条教训就是:上千年的传统思想道德和文化被破坏被割裂被践踏被抛弃,这直接致使当代社会中人们人性的泯灭、道德的沦丧,最大限度地追求一己私利而不顾人格,甚至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若要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就必须要找回那被破坏被割裂被践踏被抛弃的传统思想道德与文化。
当前,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对德行教育重视不够,且道德修养无法进行准确的量化,因而在以分数为衡量标准的教育体系中处于很尴尬的地位。在应试教育体系中,道德教育要么被束之高阁,要么流于形式,走走过场,起不到实际的效果。比之于古代的教育经验,儒家德行教育与科举应试教育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这就使得为科举服务的府县学校不太注重德行教育,不能实现儒学德行教育的所有目标。而古代书院的兴盛,就与这一情况密切相关。科举制的兴盛促进了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