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支持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文稿
技术支持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
![技术支持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d679e14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41.png)
技术支持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导入法的类型包括情境导入法、任务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温故新知导入法、衔接导入法、案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直接导入法、实验测验导入法等,每种导入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适用场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导入法。
3课堂导入策略: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设计课堂导入策略,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采用互动式教学等方式,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研究兴趣的目的。
4案例分析:本课程选取了各学科优秀的课堂导入片段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各种导入法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导入方式。
5反思: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及时反思自己的导入策略和效果,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研究状态和效果,以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和提高研究效果。
在课堂导入中,我们需要注意四个原则:启发性、趣味性、简洁性和针对性。
导入的内容和方式应该能够快速启发学生的思考,同时具有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内容要简洁明了易懂,并且要针对这节课的主题。
最后,导入的内容也应该具有迁移性,能够让学生将其应用到后面的研究中。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我们可以采用情境导入法。
例如,在地理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南北对话的方式引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相关地理知识;在小学语文课上,老师可以扮演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角色,带领学生进入故事情境;在中学物理课上,老师可以通过科学家的名字和图像带领学生进入物理研究的殿堂;在英语课上,老师可以通过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愉快地进入研究内容。
另外,我们也可以利用技术支持来增强课堂导入的效果。
例如,在日历方程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随机截取两个日历并显示在屏幕上,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和可信度,同时也更有趣味、方便、快捷。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初中语文《桃花源记》](https://img.taocdn.com/s3/m/341783db52ea551810a687da.png)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1.问题描述:针对日常教学中的某一主题,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当前课堂导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借助信息技术改进课堂导入的必要性。
以文档形式提交。
1.问题描述:教学主题: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教学内容: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安宁和谐,宁静优美,自由平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追求生活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落实古诗文的朗读任务和古诗词的理解,完成对古诗词的积累,让学生了解对古诗词的解读离不开作者以及文化背景,要求学生知道作者以及背景知识,能够复述课文的内容,做到熟读背诵。
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问题和不足之处: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末年的一位作家,作者所处的年代正是东晋末年战乱年代,政权交替频繁,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管理混乱,赋税严重,作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出此文,通过稳重的描绘,创造了一个宁静祥和美丽的世外桃源。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如果直接这样介绍此文的作者以及创作背景,会有一些单调,枯燥,单纯的语言叙述不能充分的让学生领略桃花源的美,难免让学生失去学习热情,不能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热情,从而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改进的必要性:单纯的讲解,不仅枯燥单调,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在课程的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课间,播放桃花盛开的图片,视频,以及祥和农家的耕织劳作的场景,再辅以音乐的播放,会让学生有了学习的热情,不仅在多媒体的帮助之下,领略到了陶渊明笔下描绘的世外桃源的美景,同时也开拓的自己的视野,拓宽了自己的思维,同时也得到了美学的教育,陶冶了情操。
二、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导入环节设计的目的:良好的学习情境的创设对于一节课的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是获取知识的前提和基础,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开发学习的潜能,还能利用多媒体技术桥美妙的导入新课程的知识,优化了课堂的结构,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起着烘托、渲染和引领的作用。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初中语文)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69e74ef5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83.png)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初中语文)
概述
本文档旨在介绍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使用A5技术支持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目标
了解A5技术支持的基本功能和优势
掌握如何使用A5技术支持进行课堂导入
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A5技术支持简介
A5技术支持是一款专为教育场景设计的多媒体助教工具。
它提供了丰富的交互功能,包括画板、投票、问答等,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如何使用A5技术支持进行课堂导入
1.登录A5技术支持网站或安装相关的应用程序。
2.打开A5技术支持,并选择适合的互动工具。
3.根据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例如:
利用画板进行思维导图的展示,引发学生思考。
,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出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给出答案。
4.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思考,引导他们逐渐进入主题,为接下来的研究打下基础。
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1.使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对课堂的关注度。
2.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合理安排互动环节,使学生能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情境中。
3.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分享自己的见解,增加他们在研究中的自信心。
4.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困惑,并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
结论
通过使用A5技术支持进行课堂导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运用A5技术支持的功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技术支持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
![技术支持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e183ffb85ef7ba0d4a733b62.png)
技术支持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课程分别从五个方面,即:课堂导入的概念意义、作用与类型、策略、案例分析、反思进行了介绍。
其中,对导入法进行了归类,有情境导入法、任务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温故新知导入法、衔接导入法、案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直接导入法、实验测验导入法等,同时选取了各学科优秀的课堂导入片段二十余个进行案例的讲解与展示。
20世纪上半期有效教学理论产生以后,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研究者们开始寻找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更优的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就是课堂的导入,它有效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及后序的有序的有效的展开教学。
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道大门,通过课堂的导入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并且为新课程的学习进行很好和铺垫,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就使教学能力得到提升,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课堂导入的概念意义:导:引导;入:进入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活动开始,运用一定的方式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注意力,关心上课主题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
功能:激发兴趣(唤醒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愿望)、启发思维(开动脑筋开始想问题)、建立联系(建立师生比较好的沟通环境和方式)、明确目标(主旨)、沟通情感(师生生生感情、对课文内容的感情)、凝聚注意(凝聚注意力有效地愉快地投入学习)。
课堂导入的特征:A趣味性: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和集中学生心理活动的朝向(通过有趣的导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加关注主题和所学的内容);B 激发性:课堂导入要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情绪的激发度与趣味性有联系(学生对主题感兴趣了,就激发成功了)。
C 主题吻合:课堂导入的内容与形式要尽量与教学主题有直接关系,在形式上浑然一体。
(导入的内容和形式与教学主题有直接的关系)D 走向明确:课堂导入的各种操作要蕴含或指明后来教学的方向与走势,甚至结果。
计技术支持初中语文教案
![计技术支持初中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2390b2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1b.png)
计技术支持初中语文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学会辩证地看待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关注社会发展。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学会辩证地看待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学会辩证地看待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关注社会发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展示一组关于科技产品图片,如手机、电脑、互联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2. 引导学生思考:技术是什么?技术对人类生活有哪些影响?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文章主题。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文章结构,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如事实、数据、引用等,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1.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
五、总结提升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辩证看待技术影响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提高自身的科技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辩证地看待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二、课堂讲解1. 讲解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
2. 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举例说明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
四、拓展延伸1.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科技发展动态。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
I9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初中语文)
![I9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be1d2552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5.png)
I9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初中语文)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运用I9技术支持进行课堂导入,以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参与度。
I9技术支持的概述I9技术支持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技术工具,可以提供多媒体教学资源和交互式研究体验。
通过使用I9技术支持,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并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个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并为接下来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用I9技术支持进行课堂导入可以提供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和互动体验,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记忆力。
利用I9技术支持进行课堂导入的策略以下是几种可以使用I9技术支持进行课堂导入的简单策略:1.项目演示:利用I9技术支持展示相关项目的图片、视频或实例,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小视频介绍:制作一个简短的小视频介绍课堂要研究的内容,包括相关背景知识和问题激发,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互动游戏:设计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互动游戏,如填空、连线或选择题等。
通过I9技术支持呈现游戏界面,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4.探索故事情节:通过I9技术支持呈现一个故事情节的某个片断,鼓励学生讨论未知的剧情发展,引发学生思考和预测。
5.虚拟实验:利用I9技术支持进行虚拟实验,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增加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结论通过使用I9技术支持进行课堂导入,教师可以创造出生动、多样和互动的研究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成效。
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合理选择适合的策略,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关于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运用I9技术支持进行课堂导入的简要介绍。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课堂导入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课堂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9cac8c2b0242a8956aece451.png)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课堂导入常言道,良好的肯定是成功的一半。
教学实践也证明,教师讲课导入的好,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益。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关键是教师在课堂的有效导入。
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调节课堂气氛,使师生能在一种和谐、愉悦的环境中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如何切实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呢?1、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内容的好坏,要通过学生的学习来体现。
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
2、从课型的需要入手导语的设计要因课型的不同而不同。
新授课要注意温故知新、架桥铺路;授课要注意前后照应、承上启下、复习课要注意分析比较、归纳总结。
不能用新授课的导语去讲复习课,也不能用复习课的导语去应付新授课,否则就起不到导语应起的作用。
3、导语要短小精悍导语的设计要短小精练,一般二三分钟就要转入正题,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
4、形式要多种多样开头导入的方式很多,设计导语时要注意配合运用。
不能每一堂课都用一种模式的导语,否则就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引人入胜的作用。
5、存在的不足。
我在本节课的导入不精练,占时过长。
教师在课堂导入设计上过分强调导入,创设导入的情境占用过多的时间,使学生处于一种长时间的情绪亢奋中,会影响课堂的主题教学。
没有有效的导入,自然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导入的作用,只有效的课堂导入,才可能使课堂更有效。
【信息技术2.0】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初中语文 《卖油翁》课堂导入设计
![【信息技术2.0】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初中语文 《卖油翁》课堂导入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52c9c0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68.png)
动态小视频、PPT等多媒体教学环境
技术工具
媒体播放器、希沃课件
导入设计
一、介绍作者及其文学成就,激发兴趣
通过动态小视频介绍作者,导入新课。利用“六一居士”及伟大文学成就引起学 生的学习兴趣。
二、简介唐宋八大家(小视频)
自评等级
M优秀口合格口不合格
2.掌握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解释,能够翻译全文
学习难点
掌握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
导入目的
通过动态小视频介绍唐宋八大家及作者,导入新课。意在利用唐宋八大家的名气和 欧阳修的典故及成就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
《卖油翁》课堂导入设计
基本信息
且.(i4i
置“学校姓名学科 语文
区)
能力维度
口学情分析□教学设计E1学法指导口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口多媒体教学环境口混合学习环境口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5技学主题
《卖油翁》
教学对象
七年级(5)学生
教学内容
《卖油翁》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解释,能够翻译全文;
中学语文-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教学设计+导入【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中学语文-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教学设计+导入【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a33da25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17.png)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契约: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任重道远:任务繁重,道路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
指奋斗到死为止。
仁人志士: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四、师生讨论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整体把握
第一步:先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填写以下空格,填写后互相交流订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
大的痛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人生最
大的快乐。
人生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根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从而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三步合作探究:分四人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A5七年级语文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设计《雨的四季》
![A5七年级语文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设计《雨的四季》](https://img.taocdn.com/s3/m/7b8b5a71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e4.png)
及媒体资源
教师运用多媒体一体机(希沃白板),准备好有关雨的视频和雨的图片。在通过制作游戏互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及内容设计
有一支没有音符的乐曲,只有细心倾听的人,才了解它的歌词,一点一滴,奏出欢快合谐的旋律,它不需要那些五线谱上的音符,这就是雨,它似歌、如诗、像画,春雨柔美,夏雨猛烈,秋雨清凉,冬雨冷静,各式各样的雨滋润着万物也浸润着心灵。被誉为中国抒情诗之王的当代诗人刘湛秋的美文《雨的四季》就是这样一首四季雨歌。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文章,领略文章语言的美、意境的美,以及雨的美。
一、视频赏析
下面请大家听一段音乐并伴着它默读课文,酝酿一下情感。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叫雨的四季而不叫四季的雨?(放音乐)
明确:
1、更有韵律美
2、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二、游戏互动:由学生回忆背诵描写雨的名诗、名句引入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雨无尽的热爱,导入课文。(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积累和巩固)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二)课堂导入设计
一、基本信息
姓名
学校
所教学段
七年级
所教学科
语文
二、主题说明
教学主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雨的四季》
导入目的
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又叫美文,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本文,我想恐怕非美字不可。读完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是很喜欢雨的,他通过对四季雨景的描绘,通过四幅雨景图表现了自己对雨深深的喜爱。这是一篇美文,可谓音韵美、意蕴美、境界美、人性美四美合一。在进行教学时,我借助多媒体设备,搜集图片和视频,采取多种方法形式,让学生充分领会美文的意蕴。然后又对美文进行了品读,以学生有感情朗读为核心,配合音频视频的辅助,再加以对佳词妙句的欣赏品析,目的是品味语言,进而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学生能从修辞、写法、感官等多角度进行品析,为以后的写作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e8e154e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e.png)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
教学中的应用
越的心理空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语文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它不仅扩充了语文研究资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研究方式,还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
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开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自然和生活中领悟人间美好与真实的生活。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弘扬民族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地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这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空间中研究,开拓思维,提升认识,奠定基础,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初中语文《古文阅读》教学设计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初中语文《古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5b8dd2d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9b.png)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初中语文《古文阅读》
教学设计
引言
本教学设计旨在利用技术支持的手段,提升初中语文《古文阅读》课堂的导入效果,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促进他们对古文的理
解与欣赏。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选择适当的技术工具,可以打破传统
课堂的单一方式,增加交互性和趣味性,提高教学效果。
设计要点
1. 多媒体展示
- 使用电子白板或投影仪展示古文片段,辅以图像、音频或视
频等多媒体素材,增强学生对古文的感知和理解。
- 选择与古文内容相符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资源,以增强学生
的情感参与和感受。
2. 游戏化导入
- 利用互动游戏平台或应用,设计与古文相关的游戏或问答,
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对古文的兴趣和理解。
- 设计有趣的任务要求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和主动研究的动力。
3. 互动讨论
- 利用电子课堂平台或聊天工具,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时互动和讨论,分享对古文的理解和感受。
- 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促进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探究和独立思考能力。
4. 创意展示
- 鼓励学生采用创意的方式呈现自己对古文的理解,如演讲、朗诵、绘画、写作等形式。
- 利用数字工具或社交媒体平台,展示学生的创意作品,并给予他们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总结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初中语文《古文阅读》教学设计将古文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提升了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理解。
通过多媒体展示、游戏化导入、互动讨论和创
意展示等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语文学科模板)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语文学科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cb8ac4d0e2bd960591c67761.png)
教学目标1.了解律诗相关知识,了解有关王湾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句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有感情朗读诗歌,并背诵。
2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多数喜欢朗读背诵,对于诗文的感悟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而,课堂上老师应该在引导学生读的基础上,着重引导他们品味诗句。
3重点难点评论通过自主学习与交流,释疑解难,体会诗歌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学时让学生自主朗读,比赛朗读,其他同学评价,然后老师评价,多用鼓励赏识性语言。
教学活动一、设疑导入“诗以言志,歌从心起。
”在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欢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们学过很多绝句,如《春晓》、《静夜思》等,也学了《观沧海》这首乐府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律诗《次北固山下》。
活动2【讲授】明确目标、解题、诗文解读评论二、学习目标明确1.了解律诗相关知识,了解有关王湾的文学常识。
2.理解诗句的含义,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
3.有感情朗读诗歌,并背诵。
初读诗文,整体感知评论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然后请学生朗读诗歌。
2.教师范读,然后教师播放录音,请学生听的时候注意划分节奏,同时注重字音。
3.听完录音学生自由朗读。
4.朗读展示:次/北固山下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请1-3名学生按照节奏划分朗读。
并让其他同学点评,读得好不好,为什么好?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
活动3【活动】小组探究,合作交流评论本环节教师大屏幕展示问题,请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
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2.诗的四联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什么联系?3.诗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在青山之外,诗人是看不见的,而为什么诗的一开头就提到“客路”?4.哪些诗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意在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技术支持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
![技术支持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https://img.taocdn.com/s3/m/1e4d0b4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c1.png)
技术支持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课程分别从五个方面,即:课堂导入的概念意义、作用与类型、策略、案例分析、反思进行了介绍。
其中,对导入法进行了归类,有情境导入法、任务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温故新知导入法、衔接导入法、案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直接导入法、实验测验导入法等,同时选取了各学科优秀的课堂导入片段二十余个进行案例的讲解与展示。
20世纪上半期有效教学理论产生以后,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研究者们开始寻找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更优的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就是课堂的导入,它有效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及后序的有序的有效的展开教学。
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提高学生研究兴趣的第一道大门,通过课堂的导入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入到研究的状态,并且为新课程的研究进行很好和铺垫,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就使教学能力得到提升,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课堂导入的概念意义:导:引导;入:进入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大概教学活动开始,运用一定的体式格局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注意力,关心上课主题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入研究状态的行动体式格局。
功能:激发兴趣(唤醒学生进入研究状态的愿望)、启发思惟(开动脑筋开始想问题)、建立接洽(建立师生比较好的沟通环境和体式格局)、明白方针(宗旨)、沟通情感(师生生生感情、对课文内容的感情)、凝聚注意(凝聚注意力有效地舒畅地投入研究)。
教室导入的特征:A趣味性:教室导入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和会合学生生理活动的朝向(通过有趣的导入使学生的生理活动更加关注主题和所学的内容);B激发性:教室导入要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情感反应,情感的激发度与趣味性有接洽(学生对主题感兴趣了,就激发胜利了)。
C主题符合:教室导入的内容与形式要尽量与教学主题有直接关系,在形式上十全十美。
(导入的内容和形式与教学主题有直接的关系)D走向明白:教室导入的各种操作要蕴含或指明后来教学的方向与走势,以至结果。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初一年级的学生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初一年级的学生](https://img.taocdn.com/s3/m/464e9cc34431b90d6d85c722.png)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清故事情节,概括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感受南极考察队震撼人心的悲壮美和伟大的精神。
2、教学对象
这篇文章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
学生的语文基础层次不齐,但是对语文学习有学习的兴趣,有一定的独立分析问题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于教师引导学生以课文为范例进行写作训练有很大的帮助。
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资源。
文章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动,特别是在面对失败和死亡时斯科特探险队员表现的那种勇敢、坦然、镇定的精神面貌,尤为震撼人心。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勇气,确立面对失败的正确人生态度。
三、信息技术
“争夺南极的斗争”短视频。
四、导入的必要性
让学生置身在创设的情境之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思维启迪,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造思维,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然而然进入新课的学习。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问题描述课堂导入设计课堂导入片段初中语文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问题描述课堂导入设计课堂导入片段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5d9fae02768e9950e7382b.png)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问题描述课堂导入设计课堂导入片段问题描述当前课堂导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改进课堂导入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一堂课导入的成与败直接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
当前形势下,我校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不浓,课堂上发言不积极,懒于思考,缺乏发散性思维。
针对这种情况,我学习利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导入策略,通过研究让老师在课堂的开始,在学生兴趣正浓的时刻,讲最有价值的内容;其后,在研究过程兴趣的培养和结尾部分,让课堂教学高效性增大;其次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多媒体导入教学内容,摈弃无效导入,投入高效的课堂导入,使得课堂导入价值最大化,语文课堂教学情理相融、充满活力。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导入课堂内容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的一个教学活动方式。
通过初中语文课堂信息技术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逐步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通过探究课堂教学中的导入环节,挖掘整合学科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形成个人教学风格,促进个人语文专业发展。
(二)研究的内容 1、调查问卷,了解我校语文课堂导入的现状。
通过对教师和学生问卷,了解教师对课堂导入的重视程度,对课堂高效导入的认识,教师课堂导入设计的情况,使用的导入方法,及实际效果等等,从而确保教研不流于形式,而是立足于本校实际进行的。
2、针对不同的课型,设计高效课堂导入并形成策略研究各种文体的导入设计,形成对应的高效导入策略,逐步总结出适合我校实际的不同文体的高效导入策略。
3、研究同一单元相同主题精读篇目的导入并形成策略“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单元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单元的相似性,使得课堂教学设计具有整体意识,突出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初中语文《一着惊海天》课堂导入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初中语文《一着惊海天》课堂导入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1f35738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7f.png)
教学主题
教学对象
《一着惊海天》课堂导入设计
县(市、 区)
学校
姓名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多媒体教学环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一着惊海天》课堂导入
八年级学生
学科 语文
自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通过视频直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图片、视频
多媒体
1. 当前课堂导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导入不够新颖
2. 借助信息技术改进课堂导入的必要性 运用视频让学生有直观感受引发学生探索航空母舰的兴趣 3.谈话导入:刚才我观察到同学们观看视频非常认真,可见同学们对航空母舰 很兴趣,接下来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航空母舰的世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通过谈话导入课题。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全过程,感受我国 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变化和中国海军的豪迈气魄。 2.品读课文,欣赏文章映衬、烘托的手法特点。
3.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激情。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初中语文《紫藤萝瀑布》课堂导入设计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初中语文《紫藤萝瀑布》课堂导入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4a40f3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6.png)
因此教学中,为了给学生创设情境,我通过紫藤萝和瀑布的图片,直观比较二者相似点,导入新课。 (放瀑布图片)望着眼前的瀑布,我不禁想到了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瀑布的著名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好一幅飞流直下的景象,好一派一泻千里的气势。自然界的瀑布真是气势恢宏。今天我们将要欣赏另外一种瀑布, 那就是花的瀑布。(放紫藤萝图片)(紫藤萝和瀑布对照图)你看,盛开的紫藤萝是一片辉煌的淡紫色,从空中垂下,不见其 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真像一条美丽的瀑布。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着当代女作家宗璞踏上感受美的旅程。
媒体资源 技术工具
导入设计
多媒体(PPT 课件,图片,音频)
图片,MP4,多媒体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重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出课堂讲课内容, 并为课堂教学奠定基调。精彩的导入设计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魂儿,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开头犹如一幕戏剧刚刚开幕的一刹那的情景,选择的得当,足以奠定全幕的情调,笼罩全幕的空气,使人把纷乱的杂念 放下”。
部编版(2016)七下《紫藤萝瀑布》课堂导入设计
基本信息
能力维度 所属环境 微能力点 教学环境
县(市、 区)
学校
姓名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多媒体教室
学科萝瀑布》
2.学习多角度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与优美。 3.领悟文中哲理,提升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1.把握文章线索,理解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感情。 2.学习多角度运用修辞手法描写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与优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支持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技术支持的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课程分别从五个方面,即:课堂导入的概念意义、作用与类型、策略、案例分析、反思进行了介绍。
其中,对导入法进行了归类,有情境导入法、任务导入法、故事导入法、温故新知导入法、衔接导入法、案例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直接导入法、实验测验导入法等,同时选取了各学科优秀的课堂导入片段二十余个进行案例的讲解与展示。
20世纪上半期有效教学理论产生以后,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之下,研究者们开始寻找和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更优的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就是课堂的导入,它有效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及后序的有序的有效的展开教学。
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第一道大门,通过课堂的导入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并且为新课程的学习进行很好和铺垫,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就使教学能力得到提升,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课堂导入的概念意义:导:引导;入:进入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者教学活动开始,运用一定的方式恰如其分地引导学生注意力,关心上课主题内容,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
功能:激发兴趣(唤醒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愿望)、启发思维(开动脑筋开始想问题)、建立联系(建立师生比较好的沟通环境和方式)、明确目标(主旨)、沟通情感(师生生生感情、对课文内容的感情)、凝聚注意(凝聚注意力有效地愉快地投入学习)。
课堂导入的特征:A趣味性:课堂导入的趣味性可以吸引和集中学生心理活动的朝向(通过有趣的导入使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加关注主题和所学的内容);B 激发性:课堂导入要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情绪反应,情绪的激发度与趣味性有联系(学生对主题感兴趣了,就激发成功了)。
C 主题吻合:课堂导入的内容与形式要尽量与教学主题有直接关系,在形式上浑然一体。
(导入的内容和形式与教学主题有直接的关系)D 走向明确:课堂导入的各种操作要蕴含或指明后来教学的方向与走势,甚至结果。
(导入要蕴含教学方向和结果)F 时间控制:课堂导入所用的时间要有所把握,并根据需要可控。
2 技术支持课堂导入的作用与类型案例:在日历中的方程中是通过游戏创设情境(老师背对日历,学生到讲台前面圈出日历中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日期,把它们和和告诉老师,老师很快说出这三的日期,换两组数试试,老师也能很快地说出答案)这个小游戏创造一种神秘感、一种悬念,使得学生能够快速地关注主题,投入到相应的学习当中去。
传统方式:教师事先准备小黑板,将某年某月日历写出,或准备几块。
教师或准备挂图,将某年某月日历写出。
技术支持:教师请学生在计算机上随机截取两个日历并显示在屏幕上,学生可以随机选择某年某月。
优点:选择性强、可信度高、更有趣味、方便、快捷。
3 技术支持课堂导入的策略原则:导入的内容和方式应该具有启发性,启发学习者快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进入思考的状态;另外还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有趣的问题就可以快速地凝聚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非常愉快地学习。
第三是简洁性:简洁明了易懂。
第四是针对性:针对性强,涉及的内容表达的方式应该和这节课的主题紧紧相关。
最后迁移性:看似无关,但通过讨论迁移到这课的主题上来。
课堂导入的程序: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
1情境导入法: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情景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尽快地进入角色。
创设教学需要的情境,加强诱导,激发思维。
案例1初中地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相关的地理知识:老师设置成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对话。
通过对话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地学习知识的一种形式。
老师把讲课的形式设计成对话的方式,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作为南方地区,一组作为北方地区,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把对话需要的方方面面都梳理清楚,同时还需要一个小主持人,这个主持人是由老师来担当的,这个主持人的名字叫秦淮。
通过这个故事的引子和这个形式的引导将课的主题一览无余。
案例2小学语文——小白兔与小灰兔;老师头上带了一个东西,老师还准备了课件,通过对话。
老师:记得吗?学生:记得。
老师在黑板上粘贴了一个小白兔和一个小灰兔的剪纸。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
通过角色的扮演带领学生第一时间进入学习的情景。
案例3 中学物理——斜塔的实验;通过十位科学家的名字和图像带领学生进入物理学习的殿堂。
案例4 中学英语——不同的习惯;通过动画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很愉快地进入到学习内容。
案例5小学数学——时、分、秒。
老师第一时间将钟表的画面展现在课堂上,然后对过师生的对话引出今天要学习的主题内容。
2任务导入法:提出一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完成或老师带领学生完成快速进入情景。
设计有针对性的任务,根据任务提问和启发思考。
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有针对性的具体的任务,通过任务提问,通过提问和与学生的互动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案例1:小学语文——小树的梦;师生对过对春天画面(小树、小草、花)的分析:春天的小树的一生,小树的梦是什么?最后引出小树的梦这个主题。
开始课堂导入学生说话故事导入课件课堂导入教师提问设置问题课件学习新课教师提问学生阅读资料课件扩展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教师个性辅导课件搞写练习学生自编故事教师个性辅导课件课堂小结展示学生作品并评价利用网络平台案例2:小学科学——哺乳动物;用观察、讨论的方法,观察兔的外形特征和结构。
案例3:小学品德与社会——阿细踊跃;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明确任务。
开始问题提出教师介绍学生提出问题课件探究问题探究网络资源解决问题课件交流展示分析汇报成果教师指导课件感知欣赏乐趣总结特点课件案例4:中学数学——点、线、面、体;老师给出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到讲台上完成任务(创设情境)。
案例5:中学数学——三角形内角和。
开始探究问题引入问题自主探究课件探究问题动手实践教师演示课件证明问题精讲并演示课件3 故事导入法: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师生的分析让学生进入主题课内容的学习。
通过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关注,启发学生的思考。
中学的生物——《人类的起源》。
通过师生对话、产生纠纷的一个小故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我为家庭添欢乐》。
培养学生爱心和责任心。
由三个家庭的对话,引出家庭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氛围引出今天的话题。
讲了三个小故事。
中学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4 温故新知导入法:通过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引出今天新的知识的学习。
中学生物——《细胞的呼吸》。
复习旧的知识引出新的知识。
小学数学——《三角形》。
通过做作业总结引出新知识三角形的分类与特点。
5 衔接导入法:课文需要上两节课,两节课衔接也是导入的形式之一。
通过在趣的故事创设情景,将两节课内容衔接起来引起学生关注,启发学生思考。
上节课的统计表。
〈古诗词赏析〉老师把两个班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他们自己最喜欢的和乐有关的诗歌,将诗歌、作者、作者的背景资料、当时的社会现象及他们对诗歌的了解有关的资料进行搜集。
上节课他们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成果,通过网络两个班同时观看最终的成果,将两节课衔接在一起。
用诗歌资料把课堂联系在一起。
6 事例导入法:事例导入,身边发生的小事件,或者是近两天播放的新闻实例,由身边发生的事情导入新课的学习。
由游乐园的游戏的分类然后引出今天的话题旋转和平移。
中学的地理课——影响气候的因素。
由当时发生在身边的新闻引出主题。
7 游戏导入法:通过做游戏或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制造的悬念导入。
小学品德与社会——北京的世界遗产。
小学生正在做游戏,这是拼好的结果,通过一个拼图的游戏引出主题。
中学物理乐音和噪音。
一个学生在讲台上击瓶子的乐音与学生制造的噪音形成对比,引出主题。
通过游戏引出学习内容,学生们是非常感兴趣。
小学语文——可爱的动物。
课件展示:我最喜欢的动物:我最喜欢的动物有:。
老师:你喜欢小动物吗?学生:我最喜欢小动物。
我最喜欢猫,用手比拟猫叫的情景。
老师:真形象。
同学们喜欢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课件展示:猜一猜:这是个什么动物呢?通过抢答做游戏的方式引出主题:可爱的小动物。
8 直接导入法:中学物理——单摆的周期。
老师:我们学习:单摆的周期。
(一、提问问题)A探究单摆的射性?B猜想单摆的周期可能与哪些物理量有关?C研究单摆的周期与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D 从理论上研究单摆的周期问题。
开始情景创设引入主题感悟体验课件探究讨论制定研究方案课件探究讨论收集数据个别辅导课件探究讨论数据分析、发现规律教师辅导课件中学化学——化学方案的设计。
今天研究的话题是:化学方案的设计。
一、有关性质实验方案设计。
课件展示:教师:首先观察实验的要求。
打开桌面上文档:小组讨论。
把你们的设计思路记录在文档中。
按照老师设计的问题和提示,一步一步完成。
中学历史——经济重心南移。
课件展示资料: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学生解释资料意思。
课件展示资料:江南地广野,民勤本覆衣天下。
开始导入情景导入展示资料9 实验测验导入法:通过一次的实验或检测导入。
中学化学——计算、图形、图表。
这是一堂复习课。
课代表先期进行了试验。
通过实验的结果进入新课的学习。
图表:教师:这个差值是多少?从定量到定性进行分析。
中学地理——写在马背上的国家。
通过测试巩固之前学习的知识。
屏幕上显示学生数据分析的结果,老师进行数据分析。
从学生掌握的旧的知识引出新的知识的学习内容。
导入的内容应精选(新奇);导入的语言要推敲(艺术:抓住学生的心理);导入的内涵要丰富(知识);导入的技术要适当(契合:与新知识要契合);导入所占时间要短,最多不能超过5分钟(3—4分钟为宜)。
技术支持课堂导入的思考:1 为什么要重视课堂导入?2 课堂导入的特征有哪些?3 常见的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方法有哪些?4 选择自己专业一节课的内容,设计3-5分钟的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方案。
5 对自己设计方案进行实践并书写反思报告6 与他人交流并分别评价他人的方案和实践反思报告。
(100-200字)A著名教育家迪斯多斯曾深刻地指出:“教育的艺术在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
”B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环节都关乎优质教学的落实,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其作用不可忽视。
C 能否在课堂导入的第一时间,“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是每一位教师应该重视的。
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