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欣赏巴金《家》教案

合集下载

关于巴金《家》的教学教案设计

关于巴金《家》的教学教案设计

关于巴金《家》的教学教案设计1.1 通过对巴金《家》的阅读和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3 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巴金《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贡献。

二、知识点讲解2.1 时代背景:介绍巴金生活的年代,以及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为学生理解作品提供背景资料。

2.2 作品主题:阐述《家》所反映的家庭伦理关系、亲情、爱情和友情等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3 艺术特色:分析巴金在《家》中的叙事技巧、人物塑造和语言运用等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3.2 课文分析: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3.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了解巴金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家》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分析作品的文学特色。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家庭亲情、人性美和悲剧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难点:对巴金《家》中的复杂人物关系和心理描写进行理解和分析。

5.2 重点:掌握巴金《家》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材、参考资料、音频播放设备。

6.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课外阅读资料、个人思考问题。

6.3 课堂活动准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

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巴金的生平介绍视频,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2 课文讲解:按照教学内容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解答学生疑问。

巴金《家》教学设计

巴金《家》教学设计

巴金《家》教学设计一、老师导入课题:家,在人们的眼中,都是爱的代名词,是避风的港湾,是永恒的栖息地,家就是一个能给你幸福温暖的处所,它就是爱。

然而,巴金先生的小说中,“家”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寒假里我们阅读了巴金的《家》,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巴金的《家》,回到最原汁原味的小说本身。

二教学过程(一)我读我答:先检查一下大家读书的情况:做做选择题、猜猜人物(5分钟左右)(二)我读我演:小说有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那么这篇小说胡故事情节是怎样的呢?有请李明颜同学为大家讲述。

李明颜同学只是为大家讲述了故事梗概,有没有你印象最深的片段?有请表演组的同学上场。

表演完后请同学评述:小说哪个章节?与原著相比作了哪些改动?场景表演是否到位?人物性格体现没有?表情、动作是否得体?(8分钟)(三)我读我感:出示人物关系图,这部长篇小说人物众多,你最喜欢哪一个人物,请结合故事情节说说理由(四)我读我诵:巴金小说语言优美,下面有请四位同学分享摘抄的精彩语段。

顺序为:董展睿余明瑞田埜段锦鸿(五)主题探究:幻灯片展示:时代背景、作者的话提问:通过以上分析,你能概括出《家》的主题吗?学生讨论,抽学生说,幻灯片展示:控诉封建家长制和旧礼教吃人的罪恶(压迫者受害者);批判了“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觉新);赞颂了年轻一代的觉悟和反抗(觉慧等)。

(六)小结把握小说主题的方法:1把握小说三要素: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2知人论世(七)延伸拓展(幻灯片展示),大家齐读:(八)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巴金《家》的情节、人物,它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挖掘。

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学修养的提高,再过半年,一年,五年,再读这本书,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更深刻的感受。

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1982年获“但丁国际奖”,1983年又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随笔集:《随想录》五集。

巴金《家》教案

巴金《家》教案

巴金《家》教案教案标题:巴金《家》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巴金《家》的背景和主题,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表达对文学作品的个人见解。

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 (15分钟)1. 引入巴金《家》的背景和主题,简要介绍巴金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家庭的理解和认知,让他们思考家庭在他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步骤二:阅读与讨论 (30分钟)1. 分发巴金《家》的相关文章或章节,要求学生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

2. 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观点。

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互相讨论。

3.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帮助他们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

步骤三:批判性思维培养 (20分钟)1. 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道德、伦理和社会问题。

2. 鼓励学生就小说中的冲突和困境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辩论和讨论。

3.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和隐喻,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步骤四:写作练习 (2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他们对巴金《家》的理解和观点,撰写一篇读后感或评论文章。

2. 提供写作指导,包括文章结构、语言表达和观点支持等方面的指导。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彼此的文章,提高写作质量。

步骤五:总结与展示 (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总结学生对巴金《家》的理解和认识,强调家庭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探索其他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教案评估:1. 学生的阅读笔记和小组讨论表现。

2. 学生撰写的读后感或评论文章的质量和观点表达。

3. 学生在讨论和辩论中的参与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巴金的作品,比较他们之间的主题和风格。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学展览或演出,加深他们对巴金及其作品的理解。

巴金《家》教学设计

巴金《家》教学设计

1.答:觉慧看到这个家的无数罪恶,特别是鸣凤死后,他再也不能忍受这个切了。

他要出走,却遭到长辈们的一致反对。

他不愿屈服,不愿随着这个家庭一起灭亡,要自己争取幸福。

最后,他瞒着高家其他人,告别了觉新、觉民和报社的朋友们,乘船去上海,去创造新的事业,追求新的生活。

他的所有丫环中任意选了一个作为人情送给他,这个被选中的人就是鸣凤.不过鸣凤心里只有三少爷觉慧,生性刚烈的她以死抗争,绝望地投湖自尽. ②"抱重孙".正当觉新期待着朦胧爱情的时候,他父亲带给他一个晴天霹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 于是,父辈用拈阄的办法为他定了门亲事,匆匆完婚.从此,觉新不得持续绝了与心上人梅的爱情之路, 这件事毁掉了梅一生的幸福.3.答:高老太爷临死前的忏悔与他面临高家败落的严峻事实相关,高老太爷最大的希望是“长宜子孙”,让这个家“一天天地兴盛发达下去”。

但儿子克定、克安的胡作非为令他感到失望和孤寂。

为力挽颓势,高老太爷将维持这个家的希望寄托到孙子辈的身上,对觉慧说出“你很好”,并放弃了包办觉民的婚事,这是一个垂死制度的挣扎4. 答:高老太爷是巴金在《家》中作为封建大家庭的专制的君主而出现的.他竭力奉持着礼教和家训,压制一切新的事物,甚至不惜以牺牲青年一代为带界,他的灵魂腐朽而堕落.因而"风雅的事"与"卫道的精神"并存. 作品通过他复杂的性格,揭示了新与旧,当势势力与被压迫者的矛盾,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太爷告知此事, 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高老太爷勃然大怒. ②向鸣凤示爱.高公馆的三少爷觉慧勇敢地向丫环鸣凤表达爱意.他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在觉慧的眼中,鸣凤是那般美好,美丽,聪明,贤惠,觉慧在心里默默地如痴如醉地爱着她,已经完全超越了主仆的等级界限. ③揭穿"捉鬼"行孝的丑剧.高老太爷病重,生命垂危,奄奄一息.这个封建大家族迷信神灵,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虔诚地企盼高老太爷的康复.而觉慧则第一个无畏地戳穿了这个鬼把戏.中,深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追求光明,自由幸福,彻底否定封建礼教制度.如支持觉民逃婚,与丫头相爱,最后又从封建大家庭走出去.但他有时也有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他身上寄托着作家的希望,闪烁着时代的光芒.7.答:觉民逃婚.在高老太爷的生日宴会上',冯乐山提亲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门亲事.觉民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顶撞高老太爷而离家出走.他给大哥的信中明确表达了不妥协的立场,致使全家人都无能为力.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答应取消婚约,觉民逃婚胜利.8.答:觉民性格温和稳健,不好激动,不爱参加社会活动,对学生运动缺乏应有的注重。

关于巴金《家》的教学教案设计

关于巴金《家》的教学教案设计

关于巴金《家》的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巴金及其作品的兴趣。

2. 了解《家》的背景及文学价值。

教学内容:1. 介绍巴金的生平及文学地位。

2. 简介《家》的创作背景。

3. 分析《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简要介绍巴金生平及其文学作品。

2. 学生分享对巴金作品的了解及感受。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家》的创作背景。

4. 学生讨论《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作品梗概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家》的基本情节。

2.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教学内容:1. 梳理《家》的故事情节。

2. 介绍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概述《家》的故事情节。

2. 学生分享对作品中主要人物的看法。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 学生讨论作品中的家庭关系及矛盾冲突。

第三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

2. 探讨人物性格的形成与变化。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自关注的人物。

3. 各小组分享人物分析成果。

第四章:情节解读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情节安排。

2. 培养学生分析情节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 分析作品的情节设置。

2. 探讨情节与人物性格之间的关联。

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情节的转折点。

2. 学生分析情节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情节解读心得。

第五章:作品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家》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分析作品主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探讨《家》的主题思想。

2. 分析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主题的多样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自关注的主题。

3. 各小组分享主题探讨成果。

第六章:文学手法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识别和理解巴金在《家》中运用的文学手法。

巴金《家》的阅读教学设计

巴金《家》的阅读教学设计

巴金《家》的阅读教学设计巴金的长篇小说《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全书围绕着一个传统家庭的衰败和个人命运的曲折变化展开,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传统道德的束缚。

这部小说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适合作为中学生的阅读教材。

本文将设计一套关于《家》的阅读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文学名著。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巴金《家》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2. 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中人物、情节和主题的能力;3.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并引发思考和讨论。

教学内容:1. 介绍巴金和《家》的背景知识在教学开始前,介绍巴金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包括他曾在北大学习、参加中国共产党等重要经历。

然后,介绍《家》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这部作品有初步的了解。

2. 学习人物形象的分析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小说中的一个主要人物进行深入分析。

要求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挖掘小说中的细节和描写进行论证。

之后,每组学生进行展示,并与全班一起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不同人物的角色和作用。

3. 探讨小说中的家庭关系和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家庭关系的变化和演变,同时也带出封建社会和旧道德观念对人们命运的影响。

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分享自己对家庭和社会的理解,提出对小说中社会现象和人物命运的看法。

4. 分析小说的意象和象征引导学生观察小说中的意象和象征,并分析其所代表的含义。

例如,小说中的“屋”和“房”作为重要意象出现,代表着家庭的象征和宿命的束缚。

通过分析这些意象和象征,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5. 阅读小说的片段和描写选取小说中的精彩片段进行课堂朗读,鼓励学生用朗读和表演的方式来感受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片段中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以加深对小说文本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积极参与。

巴金 家 教案

巴金 家 教案

巴金家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导读让学生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进而自觉地阅读名著。

2、让学生通过《家》的学习了解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了解当时青年人的处境,从而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时代。

3、让学生懂得青春的美好,热爱青春,做自己的主人。

教学重点:1、欣赏小说的方法。

2、《家》中人物及情节的把握:通过人物描写及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家》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家》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想: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人物的性格,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了解小说在矛盾冲突中塑造形象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通过导读让学生了解《家》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一位同学朗诵小诗《家》。

家家有苦蔓苦藤的牵连家有冬去春来的甘甜家是风雨同舟的信念家是倦鸟必归的巢眷家收藏着童年般的顽皮家镌刻着秋天般的丰盈家是你受伤时最温馨的呼唤家是你寂寞时最氤氲的弥漫家是你遇到暴风雨时避风的港湾家是你心头萦绕的那份永恒的挂念通过对比该诗的温情与巴金《家》的冷酷导入新课。

二、作品分析1.时代背景(论世)《家》写于1931年,但它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192 0年冬至1921年秋的生活。

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长期在封建羁绊下生活的青年们开始觉醒并不断反抗,主要体现在民主科学思想与封建专制、封建迷信的矛盾斗争中。

2.家庭背景(知人)“我不是为做作家才来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

”“书中人物都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

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

”“觉新不仅是书中人,他还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就是我的大哥。

二十六年前我在上海写《家》,刚写到第六章,报告他自杀的电报就来了。

你可以想象到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完这本小说的。

”——巴金3.内容概括巴金作品《家》描写的是“五四”之后,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

九年级语文上册《家》教案北京课改实验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家》教案北京课改实验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家》教案北京课改实验版第一章:《家》总体介绍一、教学目标1. 了解巴金的《家》这部作品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背景、主要人物等。

2. 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概况:作者巴金,背景是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家庭伦理关系。

2. 主要人物:觉新、觉慧、觉民等。

3. 作品主题:揭示封建家庭的腐朽和年轻人的觉醒。

4. 艺术特色:现实主义手法,细腻的心理描写。

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讲解作品的基本情况、人物关系等。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巴金及其作品《家》。

2. 讲解作品的基本情况,包括背景、主要人物等。

3. 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1. 阅读《家》全文,了解作品细节。

第二章:作品背景及主要人物分析一、教学目标1. 深入了解《家》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2.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家庭伦理关系。

2. 主要人物:觉新、觉慧、觉民等。

三、教学方法1. 讲述法:教师讲解作品的背景和人物关系。

2. 分析法: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四、教学步骤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作品背景。

2. 讲解作品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

3. 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4. 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1. 深入阅读《家》的相关章节,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第三章:作品主题思想的探讨一、教学目标1. 深刻理解《家》的主题思想,体会作品对封建家庭的批判。

2. 学会从作品中关注年轻人的觉醒和成长。

二、教学内容1. 作品主题:揭示封建家庭的腐朽和年轻人的觉醒。

2. 主题思想的体现:通过对家庭关系的描绘,展现作品的主题。

《家》教案2

《家》教案2

《家》教案教学要点1、品读文本,理解小说冲突的典型意义。

2、分析背景,感受家族小说的文化母题。

3、探讨方法,总结小说文本的解读思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学习情景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看了这组图片,大家想到了什么?对,这是一组深宅大院的景象,高耸的院墙,威严的狮子,一看就是一个古老的家族,或许在这扇庄严的大门背后隐藏着很多精彩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家族题材的小说——祖孙之间作者:巴金(板书)二、研读课文,剖析文本焦点巴金先生大家学习过他的作品吗?学过,那大家对他应该很熟悉了,我请一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

这位同学介绍得很详细,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节选自巴金先生长篇小说《家》,同学们读过吗?有同学读过,那我想听听同学们读过后的印象。

也还有同学没读,在这儿,我们还是有必要先看一下《家》的故事梗概。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正是讲述了其中的哪一个情节,你看故事梗概只简单一句话,苍白不生动,小说却生动形象地写了这么多,还是小说吸引人,是吧?那么课文最吸引你的一个地方是什么呢?祖孙二人这间的冲突。

那大家为什么会被吸引住呢,我猜,这可能是因为小说中的冲突是发生在家庭里,而且是发生在祖孙二人身上,是课文中的焦点,是不是?那就的确很值得研究了,我们就来研究一番(板书:剖析文本焦点)。

大家看过课文,这祖孙二人的冲突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呢?觉慧参加学生运动。

我们来看一下课文中的片段。

祖孙二人之间的直接的冲突主要从哪一段开始。

大家想过一个问题没有,既然是冲突,那两人之间一定有所表现,课文中哪些语言表现了这场冲突呢?祖父:惊讶,不认识;不高兴;声音又干燥,又严厉;冷笑、骂;咳嗽、喘着气。

觉慧:撒谎;答应;和平分辩;不好发作,不说话、暗暗地咬嘴唇。

大家从这组词语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冲突在逐步地升级。

最后升级到什么地步呢?祖父:让觉新看管觉慧;觉慧:赏读语段:觉慧把他的坚定地眼光盯在祖父的身上。

他把祖父的瘦长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几眼。

关于巴金《家》的教学教案设计

关于巴金《家》的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关于巴金《家》的教学教案设计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巴金及《家》的背景知识;2. 分析《家》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及主题思想;3.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4.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社会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 《家》的背景知识及主要人物;2. 分析作品中的主题思想;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作品中的深刻主题思想的把握;2. 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家庭、社会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巴金及《家》的背景知识、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分析;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社会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巴金及《家》的背景知识介绍1. 巴金的生平简介及文学地位;2. 《家》的创作背景及成书过程;3. 作品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课时:分析《家》中的人物形象1. 主人公觉慧的形象特点及意义;2. 其他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如觉新、觉民、琴等);3. 人物之间的关系及矛盾冲突。

第三课时:解读《家》中的故事情节1. 主要情节梳理;2. 分析情节发展中的人物心理变化;3. 探讨情节与主题之间的关系。

第四课时:剖析《家》的主题思想1. 家庭观念的反思;2. 社会变迁中的个人命运;3. 作品现实意义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小组讨论1. 分组讨论作品中的某个情节或人物;2. 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交流;3.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亮点。

四、课后作业1. 阅读巴金的另一部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2. 写一篇关于《家》的读后感,不少于800字;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庭、社会与个人命运之间关系的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2. 课后作业:读后感和讨论成果的质量;3. 期末考试:文学鉴赏题目的答题情况。

巴金《家》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巴金《家》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巴金《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巴金的《家》的背景和主题。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探讨小说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思想内涵。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巴金的《家》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 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以及小说所揭示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巴金的《家》原文及教材相关内容。

2. 板书工具。

3.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巴金的背景和《家》这本小说的知名度。

引导学生回忆巴金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Step 2:导读(10分钟)向学生普及《家》的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并引导学生思考巴金究竟要通过这个小说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和思想。

Step 3:分组阅读与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小说中的一个章节,并分析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要求学生根据小说的细节和描写,推测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节的发展趋势。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分析结果。

Step 4:讲解小说的思想内涵(20分钟)通过学生的汇报和讨论,教师对小说的思想内涵进行深入解析。

主要包括小说中对家庭、婚姻、社会等问题的思考和揭示。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人物是如何选择和面对人生的抉择,以及这些抉择反映了怎样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Step 5:互动问答(10分钟)向学生提问,检查他们对《家》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Step 6:写作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针对巴金的《家》,写一篇短文。

可以选择写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形象或一段情节的分析,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小说中的某个主题的看法。

Step 7:展示与点评(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全班,并进行互相点评。

教师可以就学生的作文给予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升写作水平。

2024版语言《家》教案(精选2)

2024版语言《家》教案(精选2)

温暖
形容家庭氛围温馨、和睦,给 人以心灵上的安慰和满足。
幸福
指家庭生活的美好和满足,是 人们追求的目标之一。
词汇在语境中运用实例
例句1
家庭是我们最重要的避风港,无论遇 到什么困难,家人都会给予我们最坚 定的支持。
例句5
幸福不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而是在 于拥有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以及 彼此相爱的亲人。
追求自由与解放
作品通过主人公的反抗和 追求,表达了作者对自由、 民主和解放的向往和追求。
关键人物形象分析
觉新
觉新是《家》中的主人公,一个 深受封建家庭制度和礼教束缚的 青年。他性格懦弱,缺乏反抗精 神,最终成为了封建家庭的牺牲
品。
瑞珏
瑞珏是觉新的妻子,一个善良、 贤淑的女性。她对觉新有着深厚 的感情,但在封建家庭的压迫下,
对比手法
作品通过对比手法,揭示了封建家庭制度和礼教的虚伪和残酷,同时 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PART 03
词汇拓展与运用
REPORTING
重点词汇梳理及讲解
亲情
指亲人之间的情感,通常表现 为关爱、照顾、支持等。
责任
指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承担的义 务和责任,是维系家庭关系的 重要纽带。
家庭
指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 养关系而产生,亲属之间所构 成的社会生活单位。
最终走向了悲剧的命运。
觉慧
觉慧是觉新的弟弟,一个具有民 主思想和反抗精神的知识青年。 他敢于挑战封建家庭制度和礼教, 最终走上了追求自由和解放的道
路。
艺术手法及特色探讨
现实主义手法
作品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刻画,展现了封建家 庭的日常生活和人物性格。
象征手法
作品运用了象征手法,如“家”的象征意义,既代表了封建家庭的 束缚和压迫,也代表了人们对自由、民主和解放的向往和追求。

关于巴金《家》的教学教案设计

关于巴金《家》的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案设计概述1.1 教学目标理解《家》的主题思想和文学价值。

分析巴金先生的文学风格及其在《家》中的体现。

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了解其主要人物形象。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小说《家》的背景介绍。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重要情节解析。

文学手法和语言特色分析。

主题思想的探讨。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人物、情节、主题。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看法。

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深入阅读,批判性分析文本。

创作启发法:鼓励学生创作读后感或短篇小说,模仿巴金的风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家》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巴金的文学风格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

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主题思想。

2.2 教学难点对巴金文学风格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对小说中复杂人物关系的把握。

对作品深层次主题思想的挖掘和讨论。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深入学习《家》及巴金的文学成就。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分析。

设计课堂讨论和活动方案。

3.2 学生准备阅读《家》,做好笔记。

搜集关于巴金及其作品的资料。

准备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进行分析的草稿。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介绍巴金的生平和文学地位,引入《家》的学习。

提问学生对家庭、亲情、社会矛盾的看法,激发兴趣。

4.2 小说背景与情节概述讲解《家》的创作背景。

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关系。

4.3 人物分析详细介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不同人物的理解和评价。

4.4 文学特色分析分析巴金在《家》中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色。

引导学生识别并欣赏小说的艺术魅力。

4.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主题思想。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编写一篇关于《家》的读后感。

选择一个小说中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对主题的影响。

5.2 评价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思考的深度。

巴金《家》优质设计教案

巴金《家》优质设计教案

巴金《家》优质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自渎了解巴金与《家》的有关背景资料。

2、了解《家》的故事梗概。

3、了解封建大家庭罪恶,封建制度的黑暗。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巴金与《家》的有关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封建大家庭罪恶,封建制度的黑暗。

四、重难点1、了解《家》的故事梗概。

2、了解封建大家庭罪恶,封建制度的黑暗。

3、封建大家庭罪恶,封建制度的黑暗。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家,可以让你想到什么?家,在人们的眼中,都是爱的代名词,是避风的港湾,是永恒的栖息地,但无论如何形容,家就是一个能给你幸福温暖的处所,它就是爱。

然而,巴金先生的小说中,“家”却是一个明争暗斗却不见硝烟的战场。

(二)作者简介及作品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代表作: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家》是巴金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巴金作品多以抒情笔调,描写新知识青年对旧制度、旧文化的强烈憎恨和大胆抗争,充满激情,语言清新流畅。

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1982年获“但丁国际奖”,1983年又被授予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

(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文本内容。

(四)内容分析1.主题概括三份爱情的毁灭,三个女性的死亡。

觉新——梅、瑞钰、觉慧——鸣凤。

2.人物赏析:(1)梅原名钱梅芬,觉新兄弟的姨表兄妹。

与觉新青梅竹马,相互爱恋,因家长之间的矛盾而被拆散,后出嫁不到一年便守寡,因婆家对她不好,在娘家抑郁而死。

(2)瑞钰家长们用抓阄的办法为觉新选定的妻子,善良贤惠,高老太爷死后因无法承担迷信的“血光之灾”的责任被迫到城外待产,最后难产而死。

(3)鸣凤高家的婢女,7年前被卖到高公馆开始做苦事、吃打骂和流眼泪的生活,深爱三少爷觉慧,但高老太爷答应把她送给六七十岁的冯乐山做小老婆,勇敢反抗,投湖自尽(4)觉新高家的长房长孙,觉民、觉慧的大哥,是一个长期接受封建教育,深受封建礼教制度的迫害,但又渴望幸福生活,具有“二重人格的人”。

《家》教案

《家》教案
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以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而 著称。
课程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家》的主 要情节、人物关系及主题思想,了解巴金的 文学地位及贡献。
过程与方法
通过文本细读、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
06
互动环节与课堂活动设计
小组讨论: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感悟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 人,让他们围绕《家》的主题和 情节展开讨论,分享个人的阅读
心得和感悟。
小组代表发言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 汇报小组讨论的成果,包括组员 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以及他 们在讨论中产生的思考和疑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家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培 养对家庭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 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 性。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板书、实物展示等 教学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 效果。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 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
05
拓展阅读与比较研究
相关作品推荐及阅读指导
推荐作品
《春》、《秋》、《寒夜》等巴 金代表作品,以及同时期的其他 文学作品如《子夜》、《骆驼祥 子》等。
阅读指导
引导学生了解巴金的创作背景、 风格特点,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 基本方法,如关注人物塑造、情 节发展、主题思想等。
不同版本《家》比较研究
版本比较
教师点评与引导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肯 定他们的见解和思考,同时引导 他们深入探究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巴金《家》教案1.doc

巴金《家》教案1.doc

巴金《家》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家族小说的基本概貌。

2、了解巳金的生平与创作,并了解《家》的主耍内容和艺术特色。

3、阅读选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选文的解读,理解高老太爷与子孙之间的疏离。

教学难点:理解高老太爷、觉新、觉慧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1、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

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屋。

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

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

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

《红楼梦》《金粉世家》均应属家族小说范畴。

2、“五四”以来的其他家族小说:巳金的《激流三部曲》,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炜的《古船》、《柏慧》,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红高粱》。

二、巴金简介巳金(1904〜2005)现、当代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四川成都Ao 1920年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

1923年从封建家庭出走,就读于上海和南京的中学。

1 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1928年底同到上海,从事创作和翻译。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家》,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雪》)《新生》《爱情的三部曲》。

(《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

中国现当代小说专题之巴金的《家》教学设计

中国现当代小说专题之巴金的《家》教学设计

实现程度
是 准、学年课程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和活动目标是否 形成目标结构?
实现程度
2.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水平和思维发展阶 段?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和问题?是否能 是 适当地让学生参与制定?
3.目标是否能反映学科本质?是否能反映学科专家 在该单元主题时所运用的知识、方法、过程、形式 是 和价值观?
【作业表单 3:单元学习目标与活动设计及检验提示单】
单元学习主题 中国现当代小说专题之巴金的《家》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
1.训练速度能力,提高分析阅读能力。 2.能够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3.能够品味小说语言,分析文中人物语言特色。
单元学习活动
明确要求,下达任务
组建读书小组
下达读写任务
《 家
速读原著

创设情境,了解背景 查阅背景
精读原著


课内导读,精读原著
精读“觉新娶妻”(《家》 第六章)

确定研究方向

牛刀小试,合作探究
课内交流
创作研究论文

自主创作,分享成果 实施三次评改

推选和分享
知能测试,评改推选
编拟试题,组织测试 评改推选,颁奖表彰
检验指标
单元学习目标 设计检验提示
1. 目 标 是 否 与 课 标 相 符 合 ? 是 否 切 合 单 元 学 习 主 题?是否指向每一个学习活动的结果?国家课程标
2.学习活动是否直接针对目标中的关键概念和学科 是
本质? 3.学习活动设计是否考虑了学生的多种学习倾向? 是
4.学习活动是否能促进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发 展?教师是否能在学生进行探究时提供必要的支 是 持?

《家》

《家》

巴金《家》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家族小说的基本概貌。

2、了解巴金的生平与创作,并了解《家》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3、阅读选文,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选文的解读,理解高老太爷与子孙之间的疏离。

教学难点:理解高老太爷、觉新、觉慧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二课时一、《家》的人物形象1、觉新觉新就是介于高家封建家长和叛逆青年之间的一个地位特殊、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

他受到“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也萌生过理想和追求,憧憬过婚恋自由,却屈于封建家长的专制而断送了个人幸福。

他既同情弟弟们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不满长辈们荒唐行径,但又固守“承重”的“责任”帮长辈们劝阻弟弟们反抗,以维护高家的“秩序”。

他奉行的“勿抵抗主义”和“作揖主义”只能换到一时的苟安,但最终使自己和亲人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觉新的性格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渐渐趋向崩溃时期某些旧家庭出生的青年身上的两面性——他们理论上接受了一些新思想,感情上还未能摆脱旧家庭、旧道德的羁绊,行为上软弱妥协。

觉新的性格还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民族性格劣根性中“忍让、委屈求全”等本质。

2、觉民觉民虽然在外和弟弟觉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动,来开导当时内地有着迂腐思想的人们,但在自己家里却又无法抗拒来自高老太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

在他对远房亲戚张太太女儿琴的爱情上表现出一种想爱又不敢爱的情绪,只是在默默地煎熬罢了,最后作为家中反封建的一员,却还是没走出这个家,还是深陷在这个泥潭中。

3、觉慧觉慧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可以说他是小说中的一个亮点,也可以说他是觉新的另一个极端。

在小说中,高家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大起大落,但他唯一的意愿就是能走出这个家,走出这个满是封建礼教的世界。

家中,老太爷是至高无上的,惟有他会在老太爷面前因感到不满而冲撞他,也正是这次他被禁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而坚定了他走出这个家的信念。

他爱丫环鸣凤,他恨老太爷,与觉民相比他敢爱敢恨,毫不掩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金《家》教案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家》中一个旧式大家庭的对青年一代的压制与觉慧所代表的对专制制度的反抗,以及这种反抗与破坏的情绪转化而来的作品的激进风格。

教学重点:专制与反专制中的批判性激进主题及风格。

教学难点:充分理解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教学内容:一、作家介绍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五四运动后,巴金受新思潮影响,积极参加反封建社会活动。

1923年离家去上海、南京求学,1927年赴法留学,并直接参与无政府主义运动。

政治活动的失败与理想的失落,使巴金陷入痛苦与矛盾中,转而以文学创作宣泄情感。

1928年底回国,1929年初,以巴金为笔名发表第一部小说《灭亡》。

之后连续创作了爱情三部曲‘激流三部曲等作品。

40年代巴金的创作除继续《家》的路子写旧家庭的没落以外,还有反映抗战时期现实生活的。

主要作品有《憩园》、《火》三部曲、《寒夜》等。

巴金的小说大都是写旧家庭的崩溃及青年一代的叛逆反抗。

前期作品带有无政府主义的色彩,但更引人注目的是那种叛逆与追求的躁动情绪,其主导面是反专制反封建的。

巴金所提供的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的中长篇小说,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小说一起,构成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而巴金小说所创造的“青年世界”是30年代文学艺术画廊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部分,巴金也因此为扩大现代文学的影响,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卓越贡献。

在巴金揭示封建旧家庭残害青年的罪恶及其走向崩溃的命运的作品中,《家》为代表作。

《家》写成于1931年,同年在上海《时报》上连载,最初题为《激流》,后来以单行本发行时改名为《家》。

1938、1940年,巴金继续顺着《家》的情节发展线索,陆续写成《春》和《秋》,并将这三部长篇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这三部小说一开始并没有总体构思,写作时间间隔很长,每部作品也各有其独立的结构,可以分开来读;但写作过程中又兼顾到各部有相互关照,是整体统一的长篇系列小说。

新文学问世以来,以揭露旧家庭旧礼教为题材的创作很多,但以长篇系列小说形式和如此浩大的规模,对封建家庭崩溃过程做系统深入描写的,《激流三部曲》还是第一次。

其中,《家》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家》表明巴金在更大程度上接受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那独具的艺术风格也开始步入成熟阶段。

二、作品分析《家》是以爱情故事为情节发展的主干的。

作品写了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等几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以及他们所选择的不同生活道路,批判的矛头集中指向作为封建统治核心的专制主义;号召青年反抗封建专制,投入社会革命的洪流。

(一)《家》的思想内容。

1、揭露和控诉的封建大家庭罪恶。

这集中表现在三个年轻女性的悲剧中。

梅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她是旧式才女,与觉新青梅竹马。

但父母之命的婚姻制度,使有情人不能成眷属。

封建婚姻给她带来的是不幸、痛苦,最终抑郁而死。

鸣凤死于封建家奴制。

高老太爷把她送给六十来岁的冯乐三为妾,她最终以投湖自尽的方式来抗议黑暗的社会。

瑞珏是封建伦理和迷信的牺牲品。

她温柔贤淑,是典型的贤妻良母,对梅也是感情真纯。

但封建伦理和迷信导致瑞珏难产而死。

这些悲剧都是由于封建家长专制。

三位女性的悲剧及高家的一切罪恶,都和封建家长制及其代表人物高老太爷有关。

家长制使高家这个典型的中国旧式大家庭成为一个罪恶的深渊和黑暗的王国。

《家》通过对梅、瑞珏、鸣凤等青年女性悲剧命运的描写,控诉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吃人的罪恶,批判和否定了“无抵抗主义”与“作揖哲学”。

2、表现和赞颂了年轻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高家的第三代中的觉民、觉慧就是觉醒青年的代表。

觉慧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半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并离家出走到社会上去,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

觉民是个个性主义者。

他和琴的自由恋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决然离家抗婚。

觉慧、觉民代表着一种生气勃勃的青春力量,一种反对封建的叛逆力量。

《家》通过对觉慧、觉民等封建叛逆者形象的塑造,歌颂了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抗斗争精神。

他们疾恶如仇、敢于斗争,向往自由、追求进步,他们的反叛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表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3、对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在时代潮流冲击下趋向没落、崩溃的描写。

高家是官僚地主家庭,成都北门首富,书香门第。

表面上很融洽,内里却极其腐朽。

《家》主要通过对封建社会的统治者、卫道士高老太爷形象的描写,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没落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小说所展示的种种罪孽都与高老太爷有关,他是一系列悲剧的根源,他的本愿是想延续和兴盛这个大家庭,但儿辈的堕落、孙辈的觉醒,都加速了这个大家庭崩溃的进程。

第二代克安、克定便是高家腐朽的败家子的代表。

克定在外面吃喝嫖赌。

克安和他狼狈为奸。

这个大家庭经济上挥霍亏空,精神上腐朽分裂。

高老太爷一死,克定等在灵堂前就把家分了个彻底,“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崩溃解体了。

内部的腐败导致大家庭彻底崩溃,时代潮流冲击下产生的新生代进一步敲响了封建家庭的丧钟,使小说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1、觉新的形象觉新是一个复杂性格的人物,一个清醒认识到自己悲剧命运的懦夫。

觉新是小说中性格内涵最丰富的一个。

这是一个在专制主义重压下备受精神折磨的病态灵魂,是一个为旧制度所熏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

他的主导性格是怯弱和忍让,尽管他受到过"五四"新思想的影响,但长房长孙的地位和封建家庭的教养则又使他逆来顺受,一味奉行"作揖哲学",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角色。

他明白是封建礼教夺去了他的一切,但又无可奈何,无力抗争,最终成为了封建制度及其礼教的牺牲品。

他是一个悲剧人物,从他身上,作者控诉了残酷、无情、黑暗的封建专制社会和家庭。

自愿的牺牲自己。

因为受到过五四新思潮和反封建的新空气的影响,他切身认识到封建家庭制度必然崩溃的命运。

但他受到的封建教育和封建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太深,作为封建家庭的“孝子贤孙”,使他自愿地挑起家庭的担子。

他自愿为家庭牺牲自己,不敢反抗。

他是一个自觉的懦夫,对封建家长的专制意志处处退让、顺从甚至做帮凶。

他牺牲了梅、瑞珏,还劝说觉民接受高老太爷定的冯家的亲事。

为了维护封建家庭他付出了自己和亲人的惨重代价。

觉新的悲剧是封建末世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悲剧。

他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命运,由此产生了绝望、悲观等心态。

这一形象对现代中国的某些知识分子具有很大概括力。

2、高老太爷的形象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人格化。

一方面,他年轻时的荒唐、衰朽时的胡闹,正体现了封建腐朽灵魂的全部德行与特征;另一方面,他专制、冷酷,想以他的意志来建构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于是,酿成了一桩桩血泪故事。

自然,作为大家庭的创业者,他也有慈祥、温和、宽宏的一面,但这一切最终也是为了维护和延续这个摇摇欲坠的大家庭。

作为高家的家长,依借封建制度和伦理道德来统治这个大家庭。

他是高家一切悲剧的元凶。

他要抱承重孙,于是依封建婚姻制度而造成了梅和觉新的悲剧;把鸣凤送给冯乐三为妾;甚至在他死后还受到迷信保护造成瑞珏的悲剧。

但他对儿孙也有温情的一面,这是表现了他实现“四世同堂”家庭形式的一种满足。

高老太爷是封建末世的家长制代表人物,他是在理想幻灭极度失望后病死的。

临死前他破天荒地答应取消觉民婚事要觉民觉慧不要走,是他为维护封建大家庭所做的最后的努力。

他是带着幻灭感死去的。

他的死具有象征意义,敲响了封建制度的丧钟。

3、觉慧的形象觉慧是封建家庭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一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

作为一个叛逆者,“大胆”和“幼稚”是其叛逆性格的主要特征。

他的叛逆性格主要是在家庭内部同封建势力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

在认识上,他是高家所有人当中最为清醒的一个,在家庭反封建斗争中,他站在最前列,尤其可贵的是他敢于蔑视以高老太爷为首的专制家长的权威,并针锋相对地与他们进行斗争。

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反对请神驱鬼的行为……他是一个“大胆”的反封建的猛士,他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新鲜的空气。

但是觉慧的性格中还存在着“幼稚”的一面,他思想上的简单和不成熟,表现在行动上就是犹豫和不够果断;表现在感情上同封建家庭的藕断丝连。

他与鸣凤的恋爱,是真诚的,但他却抱怨她只是个丫头,固而当得知鸣凤要被送给冯乐山做小老婆之后,决定放弃鸣凤。

他憎恨高老太爷的专制统治。

但在祖父即将离开人世时,他却流露出对祖父的依恋之情。

这些都表明了觉慧幼稚的一面。

在他身上,人们看到只有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逃离家乡去追求个性解放,还仅仅是第一步。

大胆表现在:他受五四思想影响,以改造天下为己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学校里参加了反对军阀的学潮,和同学一起半反封建的刊物,在家里中,和鸣凤恋爱,支持觉民抗婚,怒斥“捉鬼”闹剧。

他极端憎恨这个家庭,第一个冲出封建家庭的牢笼,成为封建家庭的叛逆者,代表着青年人追求真理的道路。

幼稚表现在:他以个性解放为武器,对封建家庭的认识是个逐渐的过程。

觉慧是五四时期具有民主主义觉悟的知识青年形象,旧家庭礼教叛逆者的形象。

除了重点塑造的高老太爷、觉新和觉慧这三个典型外,《家》还刻画了其他一些生动而富于特征的人物形象,如纯洁刚烈的敢于以死向封建专制抗议的丫头鸣凤,温顺驯良地吞咽着旧礼教恶果的小姐钱梅芬,善良厚道的女子李瑞珏,勇敢争取个性解放的青年觉民与琴,以及荒淫残忍的假道学和刽子手冯乐山,腐化堕落的败家子五老爷克定,狡猾贪婪的四老爷克安,阴险狡诈的四太太王氏,等等。

这些不同阶级地位不同思想性格的人物,一起在高公馆这个黑暗的王国里,上演着腐朽或新生的戏剧。

(三)艺术特点《家》是一部具有很浓的主观情感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

1、再现了五四时期内地四川封建势力浓重但五四时代浪潮已冲击着古老土地的典型环境,作品中的祖孙间的矛盾冲突也正是当时典型的社会矛盾冲突,塑造了高老太爷、觉新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许多生活细节也具有现实主义的真实性。

2、缜密的情节结构。

《家》所反映的主要矛盾是以觉慧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力量同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反动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

小说正是紧紧围绕这一主要矛盾冲突来安排情节和人物的。

小说中觉慧的"戏"很重,占据主要位子与篇幅,而其他情节与人物的描写,既是小说主题的必要展开,又是对觉慧性格的推动。

3、细腻的心理描写。

作者不仅使用了间接的心理描写,即通过人物的动作、对话、肖像、神态以至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或者烘托人物的心境,使潜在的抽象的心理内容变为具体可感的外在形象;而且大量使用了直接的心理描写,即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直觉、梦幻、日记和作者的叙述等方法,来直接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性格。

如梅和瑞珏两人的倾心低诉、鸣凤投湖前的心理描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