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血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细胞化学染色是将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细胞科学。
它是在保持完整的细胞形态和细胞结构的前提下,运用化学反应将被检细胞内的各类化学成分和细胞结构及生理活性物质原位地显示。
因而对于探索细胞内的化学成分、生理功能、新陈代谢及细胞生理和病理改变有着重要意义。
血液细胞化学染色的范围一般可分为:蛋白质类(氨基酸、酶)、核酸类、多糖类、脂类、盐类或金属类,采用的方法通常为化学结合和物理溶解及酶-底物反应。
临床评价:1.细胞化学染色的开展,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其在结合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对各类白血病的确诊,对许多血液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帮助,对各种良、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疗效和预后估计提供一定的信息。
2.血液系统各种恶性疾病,特别是急性白血病,因其多为早期分化较差的病理细胞增殖,客观上存在着形态变异、畸形发育,即使是有经验的检验人员仅凭细胞形态也难以避免错误诊断的发生。
如将细胞形态和细胞化学染色相结合,能提高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和较正确地对其分型及亚型分型,即为急性白血病FAB 分型。
3.近年来,由于细胞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超微结构等迅速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细胞化学染色这一领域的进展,并出现了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超微化学染色等更新、更准确的检验方法与手段,对探讨各类血液疾病发病原理和观察治疗反应及预后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将细胞免疫化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这三者与细胞化学染色及细胞形态学相结合,对各种白血病进行分型,即成为白血病的MICM分型诊断。
4.细胞化学染色通常应用在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对各种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
但白血病细胞因其呈高度的异质性和多态性,有时即使是同一类型的白血病也可在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细胞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所以对各类型白血病作一套较完整的细胞化学是补充了单凭形态对细胞辨认的不足。
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若要对各类型白血病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应尽可能采用多项细胞化学染色或双(多)重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前言细胞化学是细胞和化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
细胞化学染色是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应用涂片染色的方法,观察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
在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可发生改变。
因此,细胞化学染色不仅对研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生理功能,而且对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的变化、各种类型血细胞的鉴别、某些血液病的鉴别诊断、疾病的疗效观察以及发病机制的探讨均有重要意义。
研究血细胞的化学物质较多,如各种酶类、脂类、糖元、铁等。
下面主要介绍血液学中常用的一些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瑞氏染色法:瑞氏染色液的配制:瑞氏染料(粉)1g纯甲醇60ml将染料放在乳钵内加少量甲醇研磨使染料溶解,然后将已溶解得倒入洁净的玻璃瓶内,剩下未溶解的再加少量甲醇研磨,如此继续操作,直到全部染料溶解及用完甲醇为止。
制配好的染液保存于温室中一周便可应用。
新鲜配制的染液偏碱性,放置后可呈酸性,染液储存愈久染色愈好。
缓冲液的配制及其作用:1% KH2PO4 (即1g KH2PO4+100ml蒸馏水) 30ml1% Na2HPO420ml加蒸馏水至1000mlPH 6.4~6.8过氧化物酶染色一、原理: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POX)分解底物过氧化氢(H2O2)产生新生态氧,后者使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沉淀而定位于POX活性部位。
二、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染液的配制:(1)联苯胺(Benzidine)0.3g95%乙醇(Ethye alcohol)99ml36%亚硝基铁氰化钠(Sodium Nitroprusside)1ml (0.36g+1ml蒸馏水,置于37℃水浴箱中促溶。
)(2)30%mlml过氧化氢溶液:30%双氧水,吸取一滴约0.05ml放入50ml蒸馏水内,每次用时必须新鲜配制。
三、结果判断:细胞质中有蓝色颗粒的为阳性细胞。
四、临床意义:粒细胞中除早期原粒细胞呈阴性反应外,晚期原粒细胞及以后各阶段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细胞越成熟反应越强。
临床血液学检验-血细胞化学染色简单记
血细胞化学染色简单记1.过氧化酶染色:检测过氧化酶。
胞质中无颗粒为阴性,出现细小颗粒分布稀疏为弱阳,出现密集粗大颗粒为强阳性。
强阳性(嗜酸性粒细胞)、弱阳或阴(单核粒细胞)、阴性(淋、红、巨、浆、嗜碱);临床意义:辅助诊断急淋非急淋、鉴别急淋急粒。
注意:(1)过氧化物酶染色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阴性。
(2)粒细胞中原始粒细胞是阴性,嗜碱性粒细胞是阴性。
2.过碘酸-雪夫反应:检测糖类物质。
胞质中出现紫红色颗粒、块状或弥漫状红色为阳性反应。
阳性(淋、粒、单、巨、血小板)(嗜酸特异颗粒间胞质为阳性、嗜碱粒细胞特异颗粒为阳性)阴性(分化差的原粒、幼红和红)。
临床意义:红白血病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时幼红可呈阳性反应,良性贫血幼细胞多数为阴性。
戈谢细胞为强阳性,尼曼-匹克细胞呈阴性。
注意:(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阳性。
(2)戈谢细胞为阳性,尼曼-匹克细胞为阴性。
3.碱性磷酸酶染色:只有中性粒细胞为阳性,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NAP)的生理及病理增多减少。
注意:(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积分降低,类白血病积分升高。
4.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阴性或弱阳(原粒、嗜酸);阳性或强阳(早幼粒至成熟中幼粒、嗜碱)。
临床作用:急粒为阳性、急单和急淋为阴性。
注意:(1)该染色是粒细胞特异性染色。
5.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阴性或弱阳(粒系、淋巴系、红系);阳性(单核系、巨核、血小板)注意:(1)所有抑制试验中只有单核细胞会受抑制,所有可以用来鉴别粒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
6.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基本同与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注意:(1)同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血液细胞化学染色
浆(-)
1.急单:原单可(+)幼单、单(+)被NaF抑制
急粒:原粒(-)个别(+)不被
急淋:原淋(-)可(+)不被
急粒-单:部分(+)不被
2.红血,白血病:异幼红(+)
3.巨幼红贪血(+)
醋酸AS-D萘酚酯酶
单核(+)被NaF抑制
其他(+)不被NaF抑缺点
4.其他:红白血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淋↑
活性变化如中性粒变化
氯乙酸AS-D萘酚酯酶
粒系:原粒(±)早-熟(+)不随
嗜碱(+)嗜(-)(弱+)
其他:单核多(-)个别(+)
急粒原粒(+)
急单(+)急淋(-)
急粒-单部分(+)
α-NAE
单核:原单(±),幼单、单(+)被NaF抑制
粒系:(-)少(+)不被抑
巨核,PLT(+)
同上
α-NAE
粒系:(-)
单核:原单分化好(+)差(-)其他(+)
淋巴:T淋,非T非B(+)
B淋(-)
其他:巨核,幼红,浆(-)弱(+)组织细胞(+)不被NaF抑制
特异性高
ACP
(+)
戈谢(+)尼-匹(-)
T(+)B(-)
多毛细胞白血病:(+)耐L-酒石酸
其他相关(+)被L酒石酸抑制
铁染色
细胞外铁(+~++)
铁粒幼细胞:19%-44%
1.缺铁外铁↓铁粒↓环铁粒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血液学(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血液学(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3型题 3. B1型题 4. B1型题1.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明显增加,临床上最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类白血病反应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病毒感染D.恶性淋巴瘤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A解析: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中,类白血病反应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明显增加。
知识模块: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2.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加氟化钠明显抑制,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红白血病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B解析:AS-DAE染色单核细胞系统:原单为阴性或弱阳性;幼单细胞和单核为阳性,可被氟化钠抑制。
粒细胞系统:各期均为阴性,少数可呈弱阳性,不被氟化钠抑制。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阴性或弱阳性,此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
红细胞系统:早期幼红细胞可呈阳性,随着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程度逐渐减弱,此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
巨核细胞系统: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均呈阳性。
知识模块: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3.最适宜用于鉴别原粒和原淋的细胞化学染色是A.PAS染色B.ACP染色C.AS—DAE染色D.NAP染色E.POX染色正确答案:E解析:POX染色:急粒时,白血病性原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颗粒粗大局灶分布;急淋时,原淋和幼淋细胞呈阴性;急单时,白血性原单细胞呈阴性反应,少数可呈弱阳性,颗粒少常弥散分布。
POX染色区分小型原粒和原淋细胞,前者阳性。
知识模块: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4.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的是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淋巴肉瘤C.多毛细胞白血病D.尼曼-匹克病E.B淋巴细胞正确答案:C解析:多毛细胞白血病时多毛细胞的酸性磷酸酶染色为阳性反应,此酶耐L 一酒石酸的抑制作用。
知识模块: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5.为了鉴别巨幼细胞贫血与红白血病,最好的染色方法是A.ACP染色B.PAS染色C.α-NAE染色D.NAP染色E.POX染色正确答案:B解析:PAS染色,红血病或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可呈阳性反应。
血液学血细胞化学染色
二、必要性
从形态学观察,存在较多的主观性; 有些原始细胞形态较相似,难以鉴别; 结合细胞化学染色,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三、临床应用
1. 辅助判断急性白血病的细胞类型 2. 辅助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 3. 观察疾病的疗效和预后 4. 疾病发病机制的探讨
白血病的诊断:MICM分型
五、研究对象
外周血和骨髓新鲜涂片单个细胞中的
化学物质:
酶类、脂类、糖类、铁、蛋白质、核酸等
第二节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 铁染色 ➢ 过氧化物酶染色 ➢ 苏丹黑B染色 ➢ 酯酶染色 ➢ 过碘酸-希夫反应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 酸性磷酸酶染色
一、 铁 染 色 (ferric stain)
( 一)特异性脂酶染色
1. 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Naphthol AS-D chloroacetate esterase
1. 原理
氯乙酸AS-D萘酚 NAS-DCE AS-D萘酚
重氮盐(坚牢蓝紫酱) 不溶性的有色(红)沉淀。
NAS-DCE几乎仅出现在粒细胞,其特异性高, 因此又称为“粒细胞酯酶”
4. 非缺铁性贫血:溶贫、巨幼贫、再障、 白血病等,内外铁正常或增多。
5. 感染、肝硬化、慢性肾炎、血色病等: 外铁增多。
五、应用评价
铁染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细胞化学 染色,虽不如血浆铁蛋白敏感,但是反 映机体储存铁的金标准。 外铁:反映骨髓中铁的储存量; 内铁:反映骨髓中可利用的铁量。
二、过氧化物酶染色 (peroxidase,POX)
氟化钠抑制试验
在基质液中加入适量NaF,其余染色方法 同上。
两种方法染色后用油镜计数100或200个 被检细胞,分别计算出抑制前和抑制后 的阳性率或阳性积分。
第 四 章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图17 引自刘志洁、黄文源主编:实用临床血液细胞学图谱科学出版社 1996年1月第1版 (4)临床意义 1)帮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①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可呈阳性反应,阳性颗粒一般较多,较粗大,常呈局限性分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淋巴细胞和幼淋巴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有时虽少数可呈弱阳性反应,但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常弥散分布。②小型原始粒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不易区别,如果小型原始细胞呈过氧化物酶阳性反应,可确定为小型原始粒细胞。③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时须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鉴别,如果白血病细胞呈过氧化物酶强阳性反应,应确定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有时须与组织细胞白血病或恶性组织细胞病鉴别,异常组织细胞的过氧化物酶呈阴性反应,而白血病性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
第 四 章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
本章考点 1.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意义 2.血细胞化学染色的临床应用 (1)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 (2)贫血类型的鉴别 重点: 过氧化物酶染色、过碘酸-雪夫反应、碱性磷酸酶染色、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和铁染色原理及临床意义。 难点: 1.各种化学染色的原理。 2.化学染色在鉴别各类急性白血病中的作用。 各类血细胞的化学成分,分布和含量不同,可利用化学染色的方法加以区分;在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可发生变化,可利用它们的变化识别不同的病态细胞。因此,骨髓细胞化学染色是临床血液病诊断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手段。 一、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及意义 1.过氧化酶染色(POX) (1)原理 血细胞内的过氧化酶分解H2O2 ,释出初生态氧,使无色联苯胺氧化成蓝色联苯胺,后者进一步变成棕黑色化合物,沉着于胞质内。 (2)结果判断 阳性结果为胞质内出现棕黑色颗粒。①(一)无颗粒。②(±)颗粒细小、弥散分布。③(+)颗粒较粗、局灶分布。④(++)颗粒粗大、密集、分布较广,占胞质的1/2~2/3。⑤(+++)颗粒粗大、成团块,几乎布满胞质。⑥(++++)颗粒成团块状,充满胞质,并覆盖胞核。 (3)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1)粒细胞系统:原始粒细胞大多呈阴性反应,有的可出现少量蓝黑色颗粒。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随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的程度逐渐增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强阳性反应,嗜酸性粒细胞阳性反应的程度最强,其阳性颗粒比中性粒细胞粗大,有折光性,嗜碱性粒细胞呈阴性反应。 2)单核细胞系统: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幼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阳性颗粒少而细小,弥散分布,有的也可呈阴性反应。 3)其他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幼红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有的吞噬细胞可呈阳灶反应。
血细胞染色原理及过程
血细胞染色原理及过程
血细胞染色是通过染色剂的特殊作用将血液中的细胞染色,以便进行形态学和功能学
研究。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吉姆萨染色、瑞曼染色、偏碱性嗜酸性染色等。
1、吉姆萨染色原理
吉姆萨染色法通常是先用苏木精染色,再用伊红染色的方法,又称为改良双染色法。
苏木精能染色核酸,伊红能染色蛋白质。
因此,吉姆萨染色主要用于染色形态较大的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红细胞染色后呈现粉色,核显微镜下不可见;白细胞核染
色呈现紫色,细胞浆和红血球呈现粉色。
2、瑞曼染色原理
瑞曼染色法是将染色剂直接使用于干涂片上进行染色。
这种方法使用的染料是甲基绿
与其他染料的混合物,它们的化学性质与吉姆萨染料不同,具有更强的染色能力。
瑞曼染
色适用于对白细胞进行形态学细胞学的鉴定。
淋巴细胞染色后呈现深蓝色或淡蓝色,核呈
圆形或卵形;单核细胞呈现深蓝色,核呈圆形或椭圆形;多形核白细胞呈现深蓝色,核呈
多个不规则分叶状。
3、偏碱性嗜酸性染色原理
偏碱性嗜酸性染色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它是根据细胞内容物的某些化学特性进行
染色的。
嗜酸性染色剂能够染色嗜酸性细胞颗粒,如嗜酸性粒细胞的嗜酸性细胞颗粒;偏
碱性染色剂能染色嗜碱性细胞颗粒,如嗜碱性粒细胞的嗜碱性细胞颗粒。
总之,血细胞染色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手段,它通过染色剂的特殊作用
为医学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研究材料和数据,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
考价值。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血细胞化学染色小结
医学检验学基础知识:血细胞化学染色小结医学检验血液学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出题率相对较高的内容,其中血细胞化学染色可以说是血液学中的难点及重点,考试中很容易出题,它的各个试验多且内容繁杂,不容易记忆,同学们也很容易混淆的地方,今天今天帮助大家梳理,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常用的血细胞化学染色有过氧化酶染色(POX),过碘酸-雪夫反应(PAS),碱性磷酸酶染色(NAP),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AS-D-NCE),-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NAE),碱性-丁酸萘酚酯酶染色( -NBE),铁染色。
结果判断:结果阳性:1.POX:棕黑色颗粒2.PAS:红色颗粒块状呈弥漫状红色3.NAP:灰褐色至深黑色颗粒状或片状沉淀4.AS-D-NCE:红色沉淀5. -NAE:棕黑色颗粒沉淀6. -NBE:蓝色颗粒7.铁染色:弥散蓝色,颗粒状,小珠状或块状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1.POX:粒细胞系统:绝大部分(+)单核细胞系统:可(-)/(+)淋巴细胞系统:(-)2.NAP:粒细胞系统:绝大部分(+)单核细胞系统:绝大部分(+)淋巴细胞系统:绝大部分(-)3.NAP:除了巨噬细胞(+),其他都(-)4.AS-D-NCE:粒细胞系统:原始粒细胞绝可(-)/(+),大部分(+) 单核细胞系统:绝大部分(+)淋巴细胞系统:(-)5. -NAE:粒细胞系统:绝大部分(+)单核细胞系统:原始单细胞绝可(-)/弱(+),其他(+)淋巴细胞系统:绝大部分(-)6. -NBE:粒细胞系统:(-)单核细胞系统:绝大部分(+)淋巴细胞系统:B淋巴(-),其他(+)7.铁染色:细胞外铁:大多(++)临床意义:1.POX:鉴别急性白血病2.PAS:白血病分型3.NAP:主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的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NAP积分值常为0类白血病:NAP积分值明显增高4.AS-D-NC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单急淋(-)5. -NAE:急粒大部分(-)不能被NAF抑制;急单大部分(+)能被NAF抑制;急淋大部分(-)6. -NBE:与-NBE染色的临床意义相同7.铁染色:诊断缺铁性性贫血。
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原理及应用
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原理及应用(1)过氧化物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原理]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胞浆中含有的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X)能将底物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新生态氧,它将四甲基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
联苯胺蓝自我脱氢氧化,显棕色四甲基苯醌二胺,再加入亚硝基铁氰化钠与联苯胺蓝结合,可形成稳定的蓝色颗粒,定位于细胞浆内酶所在的部位。
[临床意义]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幼淋巴细胞POX染色均呈阴性反应;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粒细胞POX 染色呈局灶分布的阳性反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POX染色呈强阳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幼单核细胞POX染色多呈细小颗粒弱阳性反应。
(2)过碘酸-雪夫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原理] 过碘酸-雪夫(Pex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又称糖原染色。
胞浆内存在的糖原或多糖类物质(如黏多糖、黏蛋白、糖蛋白、糖酯等)中的乙二醇基(CHOH-CHOH)经过碘酸(Periodic acid)氧化,转变为二醛基(CHO-CHO),与雪夫(Schiff)试剂中的无色品红结合,形成紫红色化合物而沉积于胞浆中糖原类物质所存在的部位。
该反应称为过碘酸-雪夫(PAS)阳性反应。
[临床意义]1)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红白血病的幼红细胞PAS染色多呈阳性反应,阳性率高,反应强;成熟红细胞有时亦可为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原、幼淋巴细胞PAS染色多为红色颗粒或块状阳性反应;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原粒细胞呈阴性或胞质呈弥漫淡色阳性反应;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异常早幼粒细胞的PAS染色为阳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幼单核细胞PAS染色阳性反应呈弥漫分布的红色细颗粒,巨核细胞白血病原巨核细胞PAS染色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表现为红色颗粒或块状。
2)各类贫血的鉴别 MDS、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曾称地中海贫血)的幼红细胞PAS染色多为阴性反应,有时可出现阳性反应;巨幼红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再障的幼红细胞PAS染色为阴性。
血液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
血液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在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细胞化学(或组织化学)是组织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细胞形态学的基础上研究细胞的生物化学成分、定位、定量及代谢功能状态的学科。
经典细胞化学从1830年问世以来已经逐步完善。
本世纪50年代哺乳动物和人白细胞的过氧化酶、碱性磷酸酶、酯酶、溶酶体等染色技术相继出现,并不断完善。
近代细胞化学则在此基础上,吸收并运用生物化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从细胞分子水平研究细胞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发展了放射自显影、免疫荧光、免疫酶标等免疫组织化学新技术。
对研究核蛋白的合成、细胞动力学、细胞胞浆和表面免疫球蛋白合成、细胞分化抗原表达及癌变研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原位杂交细胞化学,通过染色体基因定位、核酸分子原位杂交、原位聚合酶链反应,洞察单个细胞内原癌基因的激活、扩增及表达变化等等,为探索癌变发生机制、肿瘤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判断以及肿瘤防治展现美好前景。
急性白血病分型,形态学是基础,瑞氏染色准确率45.7%,细胞化学染色可将诊断提高到80%以上,国际上用MIC分型进一步提高了白血病的诊断率。
而现国际上又提出WHO分型,对细胞化学提出更高要求。
一.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POX)染色(一) 联苯胺染色法(Washburn)[原理] 粒细胞及分化较好的单核细胞胞质内颗粒中的过氧化物酶,分解过氧化氢后,释放初生态氧,使联苯胺氧化,氧化联苯胺与亚硝基铁氰化钠在细胞内结合,形成蓝色颗粒,经进一步氧化而成棕黑色,定位于胞质内。
[试剂配制]1.0.3%复方联苯胺染液:联苯胺0.3g加入90%乙醇99m1中,再加入36%亚硝基铁氰化钠1m1,混匀。
此染液在棕色瓶内可保存10个月。
2.过氧化氢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1滴加入蒸馏水5m1中,混匀。
每次用前需新鲜配制。
[操作步骤]1.在新鲜干燥的血或骨髓涂片上滴加0.3%复方联苯胺染液6~10滴,使之盖满涂膜,作用1分钟。
细胞化学染色(lishai)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淋巴细胞系统 大多数阴性,少数阳性。 巨核细胞系统 巨核细胞和血小板阳性,阳性反应 的程度随细胞的发育成熟而增强。
临床意义
◆红细胞系统疾病
红血病、红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 幼红细胞可阳性(均匀红色或块状);某些 红系良性疾病如缺铁贫、巨幼贫等阴性。
◆白细胞系统疾病
ALL:(原幼淋细胞阳性率升高,呈粗颗粒或 块状) 急粒:少数原粒呈阳性,阳性细颗粒状 急单:可呈阳性,阳性细颗粒状
过氧化物酶染色
Peroxidase stain, POX
染色原理(四甲基联苯胺法)
H2O2
溶酶体颗粒中的POX
H2O+O2
四甲基联苯胺
O2
联苯胺蓝
O2
联苯胺蓝+亚硝基铁氰化钠
蓝色物质
(沉淀)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粒细胞系统 原粒(可为阴性) 分叶(阳性程 度逐渐增强) 嗜酸阳性最强 嗜碱阴性 单核细胞系统 阴性或弱阳性(颗粒少而 细) 其他血细胞 阴性
细胞化学染色的基本步骤 固定
显示
保持细胞结构及化学成分不变,并使血 膜在染色、冲洗过程中不易脱落损坏
形成稳定的有色沉淀,显示出被检 测的化学物质
复染
既能显示细胞结构又能清楚地看出细 胞化学染色结果
细胞化学染色的种类
过氧化物酶染色(POX)、苏丹黑染色
(SBB) 过碘酸-雪夫反应(PAS)又称糖原染色 酯酶染色 酸性磷酸酶染色(ACP) 铁染色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PAS临床意义
MA 幼红细胞呈阴性反 应
AML-M6 幼红细胞呈阳性反 应
ALL
AML-M6
AML-M6 PAS(+)
常用的五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常用的五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一、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概述细胞化学染色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技术手段,通过对细胞内各种化学成分的染色,可以揭示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病变过程。
根据染色原理和目的的不同,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有多种分类。
本文将介绍五种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分别是:吉姆萨染色、瑞氏染色、巴氏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和福尔根染色。
二、常用的五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1.吉姆萨染色吉姆萨染色是用于显示细胞内蛋白质和核糖体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含有天青、伊红、酸性品红等染料的吉姆萨染液对细胞进行处理,使蛋白质和核糖体呈现紫红色或蓝紫色。
吉姆萨染色在免疫学和寄生虫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2.瑞氏染色瑞氏染色是一种用于显示细胞内颗粒物质的染色方法,如细胞内酶、核酸等。
该方法使用含有伊红和天青染料的瑞氏染液对细胞进行处理,使颗粒物质呈现蓝紫色或红色。
瑞氏染色常用于病理学和血液学中的骨髓涂片检查。
3.巴氏染色巴氏染色是一种用于显示细胞内糖原的染色方法。
该方法使用含有苏丹III 或苏丹IV染料的巴氏染液对细胞进行处理,使糖原呈现红色或橙色。
巴氏染色在妇科和肿瘤学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常用于检查宫颈脱落细胞中的糖原含量。
4.苏木素-伊红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是一种显示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方法。
该方法使用含有苏木素和伊红染料的染液对细胞进行处理,使细胞核呈现蓝色,细胞质呈现红色或橘黄色。
苏木素-伊红染色在病理学中广泛用于组织切片的诊断。
5.福尔根染色福尔根染色是一种用于显示DNA的染色方法。
该方法使用含有品红和苦味酸的福尔根染液对细胞进行处理,使DNA呈现蓝色。
福尔根染色在遗传学和肿瘤学研究中常用作显示肿瘤细胞的DNA含量。
三、结论细胞化学染色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揭示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病变过程。
常用的五种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需求选择适合的方法。
这些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在实验操作和试剂选择等方面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熟练掌握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箭头示:环形铁粒幼红细胞;蓝色箭头示:铁粒红细胞
三、参考范围
1. 细胞外铁: ( + ) ~( ++ ) 2. 细胞内铁:铁粒幼红细胞阳性率大约
12~44%, I~II型( I型为主),无Ⅲ 型、Ⅳ型、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及铁粒 红细胞。
细胞内铁(油镜观察幼红细胞)
Ⅰ型:1~2个小铁颗粒; Ⅱ型: 3~5个小铁颗粒; Ⅲ型: 6~10个小铁颗粒或1~4个大颗粒; Ⅳ型: 10个以上小铁颗粒或5个以上大颗粒
铁粒幼红细胞(sideroblast): 胞质中出现蓝色铁颗粒的幼红细胞。
铁粒红细胞(siderocyte): 胞质中出现蓝色铁颗粒的成熟红细胞。
学习目标
1.掌握:细胞化学染色的基本步骤;铁染 色、过氧化物酶染色、酯酶染色、过碘 酸-希夫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酸性磷 酸酶染色的正常血细胞染色反应和临床 意义。
2.熟悉:细胞化学染色的概念和临床应用。 3.了解: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细胞化学染色是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
原理
酸性环境
铁 +亚铁氰化钾
亚铁氰化铁
普鲁士蓝 反应
(蓝色沉淀在含Fe部位)
骨髓小粒中的含Fe血黄素(细胞外铁) 骨髓中贮存铁
幼红细胞内的Fe(细胞内铁)
二、结果判断
1. 细胞外铁(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 铁颗粒、铁小珠、铁团块
细胞外铁(低倍镜观察)
(-):无颗粒 (+):有少量铁颗粒或偶见铁小珠 (++):有较多的铁颗粒或铁小珠 (+++):有很多的铁颗粒、铁小珠
M:morphology I:immunology C:cytogenitics M:molecular biology 形态学分型:进行初步的诊断
免疫学分型:明确细胞种类
细胞遗传学分型:与疾病预后有关
分子生物学分型:提高到分子水平
四、基本步骤
1. 固定 (1)物理法:干燥、火焰 (2)化学法:
[O]↑
亚硝基铁氰化钠 联苯胺蓝(蓝色)
蓝色颗粒
(浆内酶部位)
二、ICSH推荐的三种方法
二氨基联苯胺法(DBA) 二盐酸联苯胺法 过氧化物酶氨基-甲基卡巴唑染色法
三、结果判断
在细胞质内出现金黄色颗粒为 阳性反应。(二氨基联苯胺法)
二氨基联苯胺法
二盐酸联苯胺法
二盐酸联苯胺法
【结果判断】
-、 ± 、+、++、+++、++++
一、原 理
粒细胞和部分单核细胞的溶酶体颗粒中含 有过氧化物酶(POX),它可分解H2O2释放出新生 态的氧,后者氧化二氨基联苯胺,形成金黄色不 溶性沉淀,定位于胞质内酶所在的活性部位。
二甲基联苯胺法(DAB)原理
【原理】
四甲基联苯胺 (无色)
过氧化氢 POX 新生态氧
(基质中) 粒、单核 细胞胞浆
4. 非缺铁性贫血:溶贫、巨幼贫、再障、 白血病等,内外铁正常或增多。
5. 感染、肝硬化、慢性肾炎、血色病等: 外铁增多。
五、应用评价
铁染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细胞化学 染色,虽不如血浆铁蛋白敏感,但是反 映机体储存铁的金标准。 外铁:反映骨髓中铁的储存量; 内铁:反映骨髓中可利用的铁量。
二、过氧化物酶染色 (peroxidase,POX)
A、蒸气固定:甲醛 B、液体固定:甲醛、乙醇、甲醇、丙 酮。
2. 显示:有色沉淀反应
(1)偶氮偶联法:酯酶染色 (2)联苯胺法:POX (3)普鲁士蓝反应:Fe (4)希夫反应:PAS (5)金属沉淀法:NAP (6)物理显色法:SBB
3. 复染:使各种细胞能显示出来
铁染色----中性红、伊红 PAS-------甲基绿 核:中性红、甲基绿、沙黄等。 浆:伊红、刚果红、光绿等。
而形成的一门科学。它以细胞形态学为 基础,结合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血细 胞内的各种化学成分(酶类/脂类/糖类/铁 /蛋白质/核酸等)作定性、定位、半定量 分析的方法。
求:
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基本要求是在原位显 示细胞成分和结构,反应产物应是有色 沉淀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血细胞化学染色可显示糖原、脂类、酶 、蛋白质等。
➢ 弱阳性 颗粒小,分布稀疏 ➢ 阳性 颗粒稍粗,分布较密集 ➢ 强阳性 颗粒粗大,密布于整个胞浆
POX结果判断
细胞质内有蓝黑色颗粒者为阳性 。
(-) 无颗粒沉着;(a)
(±) 颗粒细小 ,分布稀疏 ;(b)
(+) 颗粒较粗,局灶分布; (c)
(++) 颗粒粗大,分布较密, 占胞质 1/2~2/3 ;(d)
(+++) 颗粒粗大,呈团块分 布;(e)
四、临床意义
铁染色是评估铁缺乏最实用的方法,是 反映储存铁的金标准,是临床应用最广 泛的细胞化学染色之一。
1. 缺铁性贫血: 外铁(-),内铁<10%; 治疗有效后,内外铁 。 2.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外铁;内铁阳性率,环形铁粒幼 红细胞增多,可见粗颗粒的Ⅲ、Ⅳ型 铁粒幼红细胞。
3. MDS-RAS:内外铁增多,环形铁粒 幼红细胞>15%。
二、必要性
从形态学观察,存在较多的主观性; 有些原始细胞形态较相似,难以鉴别; 结合细胞化学染色,提高疾病的诊断率。
三、临床应用
1. 辅助判断急性白血病的细胞类型 2. 辅助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 3. 观察疾病的疗效和预后 4. 疾病发病机制的探讨
白血病的诊断:MICM分型
五、研究对象
外周血和骨髓新鲜涂片单个细胞中的
化学物质:
酶类、脂类、糖类、铁、蛋白质、核酸等
第二节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技术
➢ 铁染色 ➢ 过氧化物酶染色 ➢ 苏丹黑B染色 ➢ 酯酶染色 ➢ 过碘酸-希夫反应 ➢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 酸性磷酸酶染色
一、 铁 染 色 (ferric stain)
和少数铁小块 (++++):有极多铁颗粒、小珠和
很多铁小块,密集成堆。
2. 细胞内铁(中晚幼红细胞,油镜观察)
(1)分级(按铁颗粒数量的多少及大小)
细小颗粒:细沙样铁小粒,不易看清。
粗大颗粒:很容易看清的颗粒。
(2)阳性率
观察100个中晚幼红细胞,计算出铁
粒幼红细胞的百分比。
【结果判断】
幼红细胞核染色为鲜红色,铁粒呈蓝 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