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3 课时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课时1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位移公式:x=v t.

2.位移在v-t图象中的表示: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在数值上等于v-t图线与对应的时间轴所包围的矩形的面积.图1所示阴影图形的面积就等于物体在t1时间内的位移.

图1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为v0,在t时刻的速度为v,加速度为a.

(1)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分成几个小段,如图2所示.每段位移≈每段起始时刻速度×每段的时间=对应矩形的面积.故整个过程的位移约等于各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

图2

(2)把运动过程划分为更多的小段,如图3所示,各小矩形的面积之和可以更精确地表示物体在整个过程的位移.

图3

(3)把整个运动过程分得非常细,很多小矩形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梯形OABC ,如图4所示,梯形面积就代表物体在相应时间间隔内的位移.

图4

(4)v -t 图线下面梯形的面积 S =1

2

(OC +AB )·OA 把面积及各条线段换成其所代表的物理量,上式变成 x =1

2(v 0+v )t ① 又因为v =v 0+at

由①②式可得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 x =v 0t +1

2

at 2.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位移公式x =v 0t +1

2

at 2仅适用于匀加速直线运动.( × )

(2)初速度越大,时间越长,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一定越大.( ×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初速度、加速度、时间三个因素有关.( √ ) (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 )

2.某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x =(4t +4t 2) m ,则质点的初速度是v 0=______ m /s ,加速度a =______ m/s 2,2 s 内的位移为________ m. 答案 4 8 24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式

1.公式的适用条件:位移公式x =v 0t +1

2

at 2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公式的矢量性:x =v 0t +1

2at 2为矢量公式,其中x 、v 0、a 都是矢量,应用时必须选取统一

的正方向.一般选v 0的方向为正方向.

(1)a :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与v 0同向,a 取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与v 0反向,a 取负值.

(2)若位移的计算结果为正值,说明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若位移的计算结果为负值,说明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3.两种特殊形式

(1)当v 0=0时,x =1

2at 2,即由静止开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x 与t 2成正比.

(2)当a =0时,x =v 0t ,即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例1 一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2 m/s 2,求: (1)第5 s 末物体的速度多大? (2)前4 s 的位移多大? (3)第4 s 内的位移多大? 答案 (1)10 m/s (2)16 m (3)7 m

解析 (1)第5 s 末物体的速度由v 1=v 0+at 1 得v 1=0+2×5 m /s =10 m/s. (2)前4 s 的位移由x 1=v 0t +1

2at 2

得x 1=0+1

2

×2×42 m =16 m.

(3)物体第3 s 末的速度v 2=v 0+at 2=0+2×3 m /s =6 m/s 则第4 s 内的位移x 2=v 2t 3+12at 32=6×1 m +1

2

×2×12 m =7 m.

针对训练1 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3 s 内的位移为12 m ,第5 s 内的位移为20 m ,则该质点运动过程中( ) A .初速度大小为零 B .加速度大小为4 m/s 2 C .5 s 内的位移为50 m

D .第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8 m/s 答案 B

解析 第3 s 内的位移等于前3 s 内位移与前2 s 内位移之差,即Δx 3=x 3-x 2=12 m , 代入数据得v 0×3+12a ×32-(v 0×2+1

2a ×22)=12

① 同理可得:v 0×5+12a ×52-(v 0×4+1

2a ×42)=20

联立①②解得v 0=2 m /s ,a =4 m/s 2.

故A 错误,B 正确;5 s 内的位移为x =v 0t 5+1

2at 52=60 m ,C 错误;第4 s 内的位移为Δx 4=

x 4-x 3=v 0t 4+12at 42-(v 0t 3+1

2at 32)=16 m ,

则第4 s 内的平均速度v =Δx 4t =16

1

m /s =16 m/s ,D 错误. 二、刹车问题分析

例2 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以72 km /h 的速度行驶,司机看见红色信号灯便立即踩下制动器,此后,汽车开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汽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 2,求: (1)开始制动后,前2 s 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2)开始制动后,前5 s 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答案 (1)30 m (2)40 m

解析 汽车的初速度v 0=72 km /h =20 m/s ,末速度v =0,加速度a =-5 m/s 2;汽车运动的总时间t =v -v 0a =0-20 m/s

-5 m/s 2

=4 s.

(1)因为t 1=2 s

2×5×22) m =30 m.

(2)因为t 2=5 s>t ,所以汽车5 s 时早已停止运动 故x 2=v 0t +12at 2=(20×4-1

2

×5×42) m =40 m.

刹车类问题的处理思路

实际交通工具刹车后在摩擦力作用下可认为是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当速度减小到零时,车辆就会停止.解答此类问题的思路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