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合集下载

中药学学习和记忆方法

中药学学习和记忆方法

中药学学习和记忆方法
1、仔细观察:应仔细观察中草药各部分,如根、茎叶、花等,记住它们的形态特征及颜色特点,熟悉它们的香味及味道。

2、重复记忆:应多重复记忆,但最好不要死记硬背,尽量通过思维及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记忆中草药的名称及形态特征。

3、举一反三:在学习中可以通过一些中药的大类来广泛概括一个中草药的功效特点,帮助记忆更多的中药妙用。

4、实践操作:可以学习对中草药常见动作,如炙、泡煎等调剂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更好地掌握服用正确方法。

5、结合日常:常思考中药药效果及形态以及味道,结合日常生活的多个情况,用一条线总结它们的共同特点,活跃大脑,有利于学习和记忆。

中药学启发教学法

中药学启发教学法

中药学启发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中药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药学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中药学启发教学法的主要方面,包括药性启发、功效启发、病例启发、对比启发、问题启发、归纳启发、讨论启发和实践启发。

药性启发中药材的药性是中药学的基础,包括寒、热、温、凉、平等多种性质。

药性启发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药材的药性,掌握不同药性的特点和用药方法。

例如,寒性药材多用于治疗热性疾病,而热性药材则多用于治疗寒性疾病。

通过药性启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材的特性和作用机制。

功效启发中药材的功效是中药学的核心,不同的中药材具有不同的功效。

功效启发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中药材的功效,掌握不同功效的中药材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例如,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材可用于治疗热毒病症,而具有温中散寒功效的中药材则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

通过功效启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材的应用方法和作用原理。

病例启发病例启发是通过介绍中药材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药材的实践方法和技巧。

例如,介绍某个病人在中医的治疗下,通过服用某种中药材成功康复的案例。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中药材的功效和适用范围,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对比启发对比启发是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不同中药材之间的异同点,以及中药材与西药之间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掌握中药材的应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例如,中药材和西药在治疗相同病症时有何区别?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通过对比启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材的独特之处和适用范围。

问题启发问题启发是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一些与中药学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中药材的药性、功效、应用范围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可以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中药学的知识和技能。

归纳启发归纳启发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所学中药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他们形成系统的知识和应用能力。

中药学学习计划

中药学学习计划

中药学学习计划为了提高自身的中药学知识和技能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中药学学习计划。

本计划将涵盖中药学的基础知识、中药学研究方法以及中药鉴定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系统学习和实践训练,我希望能够全面提高自己在中药学领域的专业素养。

一、基础知识部分1.1 中药学概论学习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中药学的分类等内容。

1.2 中药学基本理论深入学习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中药的性味归经、五味归经、药性分类等内容,并掌握常见中药材的性味功效。

1.3 中药材学习各类中药材的来源、性状、鉴别、质量标准和药理作用等知识,了解中药材的加工方法及其与中药制剂的关系。

1.4 中药制剂研究和学习中药的制剂方法、制剂工艺和制剂质量控制等内容,掌握中药煎剂、丸剂、散剂等制剂的制备方法。

二、研究方法部分2.1 中药药效评价学习中药药效评价的一般原则和常用方法,如体内外药效实验、动物药理学实验、临床观察等。

2.2 中药质量评价学习中药质量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中药鉴定、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重金属含量等质量评价指标的测定方法。

2.3 中药提取与分离方法学习中药提取与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传统提取方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三、中药鉴定与质量控制部分3.1 中药鉴别方法学习中药鉴定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学习光学显微镜鉴定、薄层鉴别、化学反应鉴定等鉴定技术,提高对中药材的鉴定水平。

3.2 中药质量控制方法学习中药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标准,包括中药材质量控制、中药制剂质量控制和中药质量标准等。

3.3 中药安全性评价学习中药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了解中药的毒性评价、慢性毒性评价和致畸性评价等内容,确保中药的安全应用。

四、实践训练部分4.1 中药制剂制备技术参与中药制剂的制备工作,熟练掌握中药煎剂、丸剂、散剂等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工艺。

4.2 中药鉴定实验进行各种中药鉴定实验,如薄层鉴别、化学反应鉴定等,提高自己的中药鉴定水平。

中药学专业学习计划

中药学专业学习计划

中药学专业学习计划引言中药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它以中药作为研究对象,涵盖了中药的起源、历史、资源、生产、制备、鉴别、药理、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学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中药鉴别和质量评价的方法,熟悉中药的生产制备技术,理解中药的药理学和临床应用,掌握中药的毒理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中药学的学科特点、专业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和实践经验等方面,介绍中药学专业的学习计划。

一、中药学的学科特点1. 多学科交叉中药学涉及药学、中医学、植物学、化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学习中药学需要有较扎实的化学和生物学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一定的中医学和植物学知识。

此外,中药学还与药物分析、药理学等专业有较多的交叉,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

2. 丰富的实践环节中药学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学生需要掌握中药鉴别、制备、提取、分离、纯化等技术操作。

实验课程的开展,可以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中药的制备工艺和提取方法,从实践中掌握中药的加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技术。

3. 注重文献查阅和科研能力中药学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学科,新药研发、药效评价、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学习中药学需要有较强的文献查阅和科研能力,能够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应用,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二、中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中药学专业课程设置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中药基础理论中药基础理论包括中药的起源、历史、经典、性味归经、药材鉴定、质量评价、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毒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中药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了解中药的种类、来源、性质、功效、用法、用量等基本信息。

2. 药材学药材学是中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中药材的起源、分布、资源、鉴别、收藏、加工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中药材的特点和用途,学习中药材的鉴别方法和质量评价标准,熟悉中药材的加工制备技术。

3. 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学是中药学的另一门重要学科,它包括中药的提取、分离、纯化、成药制备、质量控制等技术操作。

中药背诵技巧有效记忆草药的方法

中药背诵技巧有效记忆草药的方法

中药背诵技巧有效记忆草药的方法中药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中草药名称和特性。

当我们面对大量信息时,如何有效地记忆中草药成为了学习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药背诵技巧,帮助读者有效记忆草药的方法。

一、建立联想1. 词义联想法:将中草药的名称与其特性相联想,利用草药的含义和功效来帮助记忆。

例如,我们可以将收敛作用明显的草药关联到“收敛”这个词上。

2. 图像联想法:将中草药的名称转化为图像,用具体的形象来帮助记忆。

例如,我们可以将清热解毒的草药联想成清澈的溪流。

3. 声音联想法:将中草药的名称与具有相似发音的词语进行联想,利用音韵特点来帮助记忆。

例如,我们可以将活血化瘀的草药联想成“活动的血”。

二、创造记忆点1. 关键词记忆法:选取中草药名称中的关键词,通过将其与其他信息进行关联记忆。

例如,对于解表草药,我们可以关注它们在感冒中的功效。

2. 关联记忆法:将已经熟悉的中草药与新学习的中草药进行关联,形成记忆网络。

例如,我们可以将同属于清热解毒类的多个草药进行关联,有助于记忆。

三、创设场景1. 建立空间场景:将中草药按照各自的属性布置在空间中,通过想象在空间中移动和观察来帮助记忆。

例如,我们可以将中草药按照寒热平衡的原则放置在空间中,并在头脑中游览和观察。

2. 创造故事情境:将中草药的名称和特性编织成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故事情节的记忆帮助学习。

例如,将活血化瘀的作用与中药典故相结合,编写一个关于草药拯救人命的故事。

四、整理分类1. 建立分类系统:根据中草药的功效、特性等进行分类,将相似的草药放在一起,利用分类的方式帮助记忆。

2. 制作草药表格:将中草药制成表格,列出名称、功效等关键信息,通过查看表格帮助记忆。

表格可以采用二维表或树状图等形式。

五、实践应用1. 多渠道学习:通过听、说、读、写多种方式学习中草药,增加学习效果。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临床的情节来实践应用草药知识。

2. 实践演练:每天选择几种中草药进行背诵,结合实际操作进行实践演练。

中药学学习计划书

中药学学习计划书

中药学学习计划书一、学习目的和意义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的来源、性味、功效、用法用量、药物代谢和药理学等科学问题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通过系统地学习中药学,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草药的药理学、药效学、药用价值,提高对中药材和中草药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中药学的学习也有助于我们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为今后的中医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内容和安排1. 中草药的来源和性味归经学习目标:了解中草药的来源、性味、归经等基本知识,掌握常用中草药的性味和功效。

学习安排:首先通过系统地学习《本草纲目》和《本草拾遗》等中药学的经典著作,了解中草药的来源和性味归经。

然后对常用中草药进行分类学习,掌握其性味和功效,以及其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

2. 药物代谢和药效学学习目标: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药效学的基本知识,掌握药物代谢和药效的相关理论及应用。

学习安排:通过学习《中药学基础》等教材,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药效学的相关理论。

结合实际中草药进行实验研究,深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药效学的基本原理。

3. 中草药的药理学学习目标:了解中草药的药理学机制和作用规律,掌握中草药的药理学知识。

学习安排:通过学习《中药学》和《药理学》等教材,了解中草药的药理学机制和作用规律。

参加中药学相关的实验和课程讲解,深入了解中草药的药理学知识。

4. 中草药的用法用量学习目标:掌握中草药的用法用量和用药指南,了解中草药的合理使用原则。

学习安排:通过学习《中药学》和《中医临床用药学》等教材,掌握中草药的用法用量和用药指南,了解中草药的合理使用原则。

参与临床实践和指导学习,积累临床用药经验。

三、学习方法和途径1. 课堂学习通过系统地学习中药学相关的课程和教材,掌握中草药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2. 实验研究参与中药学相关的实验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深入了解中草药的药理学和药效学。

3. 临床实践参与中医临床实践和指导学习,积累临床用药经验,提高对中草药的应用能力。

中药学自学

中药学自学

中药学自学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起源、性能、功效以及药材的鉴别、炮制和应用等方面知识的学科。

自从人类开始利用草药治疗疾病以来,中药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药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因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而备受关注。

要学好中药学,自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对自学中药学的人们有所帮助。

1.建立基础知识:自学中药学的第一步是建立基础知识。

了解中药学的历史、发展、分类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我们对中药学的整体认识。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参考书籍或者在线课程来系统学习。

2.学习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与药用植物学密切相关,因此学习药用植物学是自学中药学的关键。

掌握药用植物的鉴别、学习药用植物的生态学、形态学、解剖学、组织学等方面知识,能够帮助我们对中药的理解更加深入。

3.理解中药配伍规律:中药的组方和配伍是中药学重要的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中药的配伍规律,了解中药组方的原理,从而合理应用中药,提高疗效。

可以通过学习中药方剂学和方剂配伍学的相关知识来深入理解。

4.实践中药炮制:中药的炮制是中药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亲自动手炮制中药,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药的炮制工艺和方法,并且掌握中药的质量控制。

有条件的话,可以尝试亲自制作一些常用的中药。

5.学习药理学知识:药理学对于理解中药的药效和作用机制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药理学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临床应用和药理学基础。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药理学教材或者参加相关的线上课程进行学习。

6.实践应用:中药学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临床。

可以通过参与一些中药的应用研究或者临床实践,将所学的中药学知识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中药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

自学中药学需要有很高的自制力和学习能力,需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并不断实践和总结。

希望以上的建议对自学中药学的人们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学有所成!。

中药学大学生学习计划

中药学大学生学习计划

中药学大学生学习计划一、课程学习安排1.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涉及中药的作用机制、药效评价、临床应用等内容。

在学习中药药理学的过程中,我将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

2.中药化学中药化学是中药学中的另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及其结构、性质和药理活性等内容。

在学习中药化学的过程中,我将注重化学实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实验验证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药化学知识。

3.中药材学中药材学是中药学中的重要专业课程,主要介绍中药材的来源、性状、药理活性成分及现代质量评价等内容。

在学习中药材学的过程中,我将注重中药材的实地考察和实验,通过亲身参与中药材的采集、鉴定和加工过程,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中药材的特点和质量评价。

4.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学是中药学中的重要专业课程,主要介绍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质量评价标准、现代生产工艺等内容。

在学习中药制剂学的过程中,我将注重实践操作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制剂的制备和评价实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药制剂学知识。

二、科研实践安排除了课程学习,科研实践也是中药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学期间,我计划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中药学方面的科研实践。

具体安排如下:1.参与导师课题组的科研项目,进行实验设计、样品采集和数据分析等工作。

2.参加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会议,了解最新的中药学研究进展和前沿技术。

3.撰写科研论文,投稿到相关学术期刊,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三、实习实训安排实习实训是中药学学习的另一重要环节,通过实习实训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在大学期间,我计划参与以下实习实训项目:1.参与医院临床药学实习,了解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

2.参与中药生产企业的生产实习,了解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流程。

3.参与药物分析实验室的实验实训,学习药物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中药店店员中药知识学习个人总结

中药店店员中药知识学习个人总结

中药店店员中药知识学习个人总结中药店店员是一份需要专业知识的工作,掌握中药知识对于提供优质服务和满足客户需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中药店店员在学习中药知识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并分享一些学习方法和资源。

一、学习中药知识的重要性作为中药店店员,我们需要掌握丰富的中药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合适的建议和服务。

中药知识包括中药的基本分类、功效、用法用量、禁忌以及制药工艺等方面内容。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中药的特点和使用要点,从而更好地辅导客户选择和使用中药。

二、学习方法和资源1. 学习方法学习中药知识需要有系统性和专业性。

以下是我个人总结的几个学习方法:(1)阅读中药学专业书籍: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我们可以系统地学习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建立起扎实的知识基础。

(2)参加培训班和讲座:培训班和讲座通常由有丰富经验的中药师或专家主讲,可以借此机会学习他们的实际经验和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3)与同行或专业人士交流:与同行交流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案例分享,通过他们的分享,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药知识。

2. 学习资源在学习中药知识过程中,有一些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了解中药知识:(1)中药学专业书籍:例如《中药学》、《中草药大辞典》等,这些书籍是系统学习中药知识的重要参考资料。

(2)中药学网站和论坛:互联网上有很多中药学相关的网站和论坛,例如中国中医药信息网、中草药在线等,这些网站和论坛上有大量的中药知识和经验分享。

(3)中药制剂参考书籍:对于掌握中药的用法用量和制药工艺,一些中药制剂参考书籍是必备的学习资源,例如《中药配方与技术》、《中药饮片制剂学》等。

三、学习中的心得和体会在学习中药知识的过程中,我有一些心得和体会:1. 持之以恒:中药知识广博而深奥,需要我们保持持续的学习态度,通过不断积累和实践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 实践出真知:学习中药知识不仅要掌握理论,还需要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中药学专业个人学习计划

中药学专业个人学习计划

一、个人情况我叫张三,今年20岁,来自中国,对中药学这个专业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从小我就喜欢自然界中的植物和草药,对中药的功效和作用有着特别的好奇心。

因此,我选择了中药学专业作为我的学业方向,希望能够深入学习中药的知识,掌握中药学方面的专业技能。

二、学习目标1.深入了解中药学的基础知识,包括中药学的历史、理论和实践,中药学的分支学科等内容。

2.掌握中药学的实验技能,包括中药提取、中药鉴定、药效评价等方面的实验技术。

3.熟悉中药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中药学的研究思路、研究设计、数据统计以及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技能。

4.了解中药学的应用领域,包括中药治疗、中药保健、中药科研等方面的知识。

三、学习计划1.学习基础知识我计划从中药学的基础知识开始学习,包括中药学的历史、中药学的理论、中药学的实践等内容。

我将通过阅读教材、参加专业课程和参与研讨会等方式,深入了解中药学的基础知识,建立起坚实的学习基础。

2.提高实验技能为了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我计划参与实验课程、参与实验室的学习和研究等方式,掌握中药提取、中药鉴定、药效评价等方面的实验技术。

同时,我还将经常参加实验室的学术讨论和研讨会,与同行交流经验,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3.学习研究方法为了了解中药学的研究方法,我计划参与研究课程、学习研究思路、研究设计、数据统计以及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的技能。

我还将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了解中药学前沿的研究动态,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4.了解应用领域最后,我将通过实习、实践和参与科研项目,了解中药学的应用领域,包括中药治疗、中药保健、中药科研等方面的知识。

我还计划经常参与公益活动,向社区居民宣传中药的知识,为社区居民解决中药保健问题,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1.制定学习计划我将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等方面的计划。

我将根据学习计划的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改,确保学习的顺利进行。

中药学的学习技巧

中药学的学习技巧

中药学的学习技巧中药种类庞多,功效复杂,怎样学好呢?下面店铺收集了一些关于中药学的学习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中药学的学习技巧1、学好总论和各章的概论总论和各章概论是最扼要的。

总论概述了中药学发展源流和基本理论(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

各论中的概论将该章中的药物共性和要点概括出来,如果把概论部分理解掌握了,那么对本章节的具体药物的共性就掌握了。

掌握了共性,基本就掌握该类药的主要性味、功效、主治了。

2、多看目录,掌握重点药物即药物特点先抓住重点药(掌握药),以重点带动一般,触类旁通去记。

例如学习清热泻火药这一节,应以石膏、知母、天花粉、栀子、夏枯草等为重点,对其性味、功效、临床应用等理解透彻,牢固掌握;再熟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的功用;其它如寒水石、竹叶、莲子心、熊胆、鸭跖草、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等一般性的药,只要记住其特点就行。

掌握了每类药的特点和有什么药以后,再进一步记住各药特点,如发散风寒药中,麻黄为峻汗之剂,紫苏长于行气宽中,并解鱼蟹毒;生姜长于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香薷为夏令解表药,长于和中化湿解表;连翘为“疮家圣药”,善于治疗肺胃出血的药是白及、紫珠,善于治疗湿痰要药是半夏等等。

3、掌握重点药物功首先应理解各种功效术语的含义。

有时动词不同,含义迥异,如祛风与息风,化湿、燥湿、胜湿与利湿,决不可混用。

有时动词改变,其含义又极为相似,甚至完全相同,如化瘀、祛瘀、散瘀、消瘀、行瘀、逐瘀、破瘀,化痰、消痰、祛痰、导痰、涤痰、豁痰⋯⋯分别是两种功效效的不同称谓,仅少数用语稍有作用强度等方面差异,一般可以相互代替。

还有一些功效的四个字中,可由一个动宾结构分列为两个动宾结构,或由两个合并为一个,如清热解毒与清解热毒,祛风除湿与祛除风湿,平肝抑阳与平抑肝阳,其含义并无二致。

比较和记忆同类药物的功效,还不能局限于某一章(节)之内,必须纵向联系,全面了解。

如能解表的药尚有独活、苍术、青蒿、藿香、神曲、前胡,安神药尚有茯苓、丹参、石菖蒲、人参、麦冬、百合、莲子、五味子等。

中药学第一学期学习计划

中药学第一学期学习计划

中药学第一学期学习计划引言中药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学科。

它涉及到中药的起源、性味、功能、用法、用量、配伍、炮制等方方面面,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在中国,中药学一直都是备受重视的学科之一,对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中药学专业的学生,第一学期是对中药学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积累的阶段。

为了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中药学的知识,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至关重要。

一、学习目标1. 系统掌握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框架;2. 熟练掌握中药学的基本分类、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知识;3. 理解中药与西药的区别和联系;4. 能够对一些中药方剂进行初步的辨析和运用;5. 培养对中药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学习内容1. 中药学基础知识(1)中药学概论(2)中药学分类(3)中药性味归经2. 中药的功效和应用(1)中药的功效与功能主治(2)中药的用法用量(3)中药的配伍禁忌3. 中药与西药(1)中药与西药的区别和联系(2)中西医结合的意义和方式4. 中药方剂(1)常见中药方剂的基本知识(2)中药方剂的辨析和运用5. 中药学的实践(1)中药饮片的认识和操作(2)中药的炮制和加工(3)中药的质量控制三、学习方法1. 多读书多看资料。

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和相关文献,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多听课多思考。

认真听老师讲课,对不懂的地方及时提问,思考如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3. 多实践多总结。

参与实验操作,加深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4. 多交流多讨论。

与同学们多交流,互相讨论,探讨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学习安排1. 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开学前,仔细阅读教材中的中药学概论和中药学基础知识部分。

2. 及时复习和巩固已学内容。

每周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及时复习和巩固已学内容,随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加强实践环节。

积极参与实验操作、临床实践和实践课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中医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中医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中医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中医药学是一门复杂而庞大的学科,学习其中的理论和技巧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药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广大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扎实基础学习中医药学习的第一步是打牢基础知识。

学习者需要掌握中医药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常用术语等。

可以通过读相关教材、参加专业课程和听讲座等方式,全面了解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为后续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医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习者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应注重实践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临床观察和实验验证等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中医药学的理解和认识。

同时,也可以通过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角度学习中医药学是一个多维度的学科,学习者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

可以通过研读经典著作,了解中医药学的历史渊源;可以通过学习现代科学知识,将中医理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相关学科,如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开阔眼界,融会贯通。

多角度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全面地掌握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

四、利用互联网资源在现代互联网时代,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来学习中医药。

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和学习资源;可以通过参加中医药相关的在线课程或讲座,提高学习效果;可以参与中医药学术交流平台,与其他学习者和专家进行互动交流。

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学习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五、经典著作研读与笔记整理中医学习离不开经典著作的研读。

学习者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中医药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深入学习其中的理论和经验。

同时,学习者可以将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笔记和思维导图等形式,便于日后温故知新和系统学习。

六、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互动在中医药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互动。

可以通过与老师面对面的授课交流、课后答疑和辅导等方式,解决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可以与同学们组织学习小组或线上讨论组,共同学习和交流,互相促进、切磋和学习。

如何学习中药学

如何学习中药学

如何学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理论、功效和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是中药师考试基础知识学科之一。

中药为数众多,内容复杂,涉及面广。

自学往往不容易抓住重点,普遍反映是:药味众多,容易混淆,不易记住。

本文就怎样学习《中药学》谈几点学习方法:一、抓住重点,掌握功效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具体药物的功效、应用是本学科的重点,掌握功效又是学好中药学的关键。

中药的功效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药物治疗作用的概括,是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

掌握功效不是简单地背诵功效术语。

功效与药性主治证是密切相关的,学习时一方面要运用性味归经等药性理论分析功效,理解其含义,同时要以功效联系主治证,使功效落到实处。

以黄连泻火功效为例,它的泻火功效与苦寒性味密切相关,苦泄降,寒清热,能清泄火邪,由于它归心经、胃经、肝经故以清心火、胃火,肝火见长,适用于心火亢盛的热病神昏,心烦失眠,口舌生疮,胃火所致的脘痞呕吐及肝火目赤等。

这样以泻火功效为中心将性味,归经和主治证联系起来,既加深了对黄连泻火功效的理解,又突出了重点。

切不可孤立地死记硬背一些性味、归经和主治证。

掌握功效还须理解其所具功效含义,例如肉桂有引火归原之功效,引火归原即温肾阳使虚火下归于肾,治命门火衰虚阳浮越之证。

其次要明确功效范围,如泻火与泻肝火,前者包括泻各脏腑之火,含义广,后者是泻火功效的一个方面,含义狭。

学习到后期可将前后章节相关的功效进行联系比较,可加深功效概念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如行气与补气,化湿与利湿,祛风与息风等等。

以行气与补气治脾胃病为例,行气药大多辛温,能通畅气机。

脾胃气滞证为适宜;补气药大多甘温,善补脾胃之气;脾胃气虚者为宜。

此外,亦可将相对的功效进行比较。

如升阳与潜阳,泻火与补火,宣肺与敛肺等等。

二、把握共性,注重特性中药学是按药物的功用分类的,同一章节的药物既具有共同的功效主治范围,又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

学习时只要掌握本章节总的功能、主治则本章节所含药物的主要功效主治证就把握住了,然后再分别记忆每味药各自所具有的其他方面的作用。

怎样学好中药学快速记忆中药的方法汇总

怎样学好中药学快速记忆中药的方法汇总

怎样学好中药学快速记忆中药的方法汇总学好中药学需要系统的学习和反复的记忆中药材及其功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快速记忆中药材。

1.制定学习计划:将中药材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类,制定每天需要记忆的中药材的数量和时间。

建议每天安排专门的时间进行中药学的学习和记忆。

2.利用图表和表格:将中药材的名称和功效制成图表或表格,每天观看并记忆,可以帮助你快速记忆中药材。

3.多种感官联合记忆:除了使用视觉记忆方法,还可以通过触摸、嗅觉和味觉等多种感官联合记忆中药材。

可以将中药材放在手中触摸,闻其香味,品尝其味道,这样会更加深入记忆。

4.制作中药材卡片:将中药材的名称和功效写在卡片上,随时翻看和背诵,可以帮助你记忆中药材的同时也方便复习和巩固。

5.利用联想记忆法:将中药材的名称和其功效进行联想,找到一种有趣的关联。

例如,可以将黄芩与“黄”的颜色进行联想,把“清热解毒”的功效与黄芩相关联。

6.制作中药材模型:根据中药材的形态和特点,可以制作中药材的模型。

通过观察和触摸模型,可以更直观地记忆中药材的形态和特征。

7.制作中药材的音频资料:录制中药材的名称和功效的音频资料,可以在平时随时听,增强记忆。

8.利用记忆法:应用记忆法来记忆中药材的名称和功效。

例如,“黄芪益气,党参扶正,人参养气”的记忆法。

9.反复提问和回答:将中药材的名称和功效进行问答式记忆,不断进行回答和复习,巩固记忆。

10.组织学习小组:与同学或朋友组织学习小组,相互复习和讨论中药材的名称和功效,可以互相提醒和补充记忆。

以上是学好中药学,快速记忆中药的一些方法汇总。

不同的方法适合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另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也是学习中药学的关键。

中药学个人学习计划大一

中药学个人学习计划大一

中药学个人学习计划大一在大一学习中药学, 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内容和知识。

中药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学科,内容丰富全面,学习起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中药学知识,我制定了以下的个人学习计划。

第一,就是基础知识的学习。

中药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在学习过程中,我将要梳理中药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对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框架等方面的了解。

通过学习,我希望能够建立起对中药学这门学科的整体理解。

第二,是中药材的学习。

中药材是中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药学治疗的物质基础。

在学习过程中,我将要重点了解中药材的分类,中药材的采集、储存、加工及对于人体的作用等方面内容的知识。

因为只有深入了解中药材的特性和用法,才能更好地认识和应用中药学知识。

第三,是中药制剂的学习。

中药制剂是中药学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药治疗的物质形式。

在学习过程中,我将要了解中药制剂的基础知识,包括制剂的分类、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等内容。

通过学习,我希望能够对中药制剂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将来的学习和应用奠定基础。

第四,是药理学的学习。

药理学是中药学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对药物在体内作用及效果的研究。

在学习过程中,我将要了解药理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基本过程。

通过学习,我希望能够对药理学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从而为将来的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

第五,是临床应用的学习。

在学习中药学的过程中,我将要了解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通过了解中药学的临床应用,我将会对中药的特点、效果及不同疾病中的作用等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我也会学习如何在临床实践中结合中药学知识进行诊疗。

除了以上学习内容之外,我还将充分利用大学提供的各种资源,包括图书馆、网络等。

我将尽量多阅读相关的书籍杂志,以扩展知识面和了解最新研究成果;也会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中药学知识讲座,以增强自己对中药学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关于如何学习中药学的计划

关于如何学习中药学的计划

关于如何学习中药学的计划在当今社会,中医药已经成为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领域。

学习中药学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中药对人体的作用,还有助于促进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

如果你对中药学感兴趣并希望学习这门学科,那么你需要一个系统的学习计划,下面将为你提供一些学习中药学的计划。

一、理论学习1.了解中药学基本知识学习中药学的第一步是了解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中药学的定义、分类、属性、归经、功效等等。

这些知识是学习中药学的基础,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这些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2.学习中药学相关的医学知识中药学与中医学息息相关,因此学习中医学的相关知识也是学习中药学的重要一部分。

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中药学。

3.学习中药学的经典著作要想深入学习中药学,就需要阅读一些经典的中药学著作,如《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

这些经典著作是中药学的基石,通过阅读这些著作,你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药学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理论。

二、实际操作1.到正规医学院校学习如果你想深入学习中药学,最好是到正规医学院校学习中医药专业。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你可以接触到更多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医学研究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践中药炮制在学习中药学的过程中,你还需要亲自动手炮制中药。

通过亲身实践,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药的原理和作用,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临床经验。

3.参与科研项目如果你有机会,可以参与一些中药学的科研项目。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你可以深入了解中药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为将来从事中药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做好准备。

三、与专业人士交流1.与师长交流在学习中药学的过程中,你需要与一些有经验的中药学专家和师长交流。

通过与他们交流,你可以获取更多的学术信息和临床经验,为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2.参与学术交流会议参与一些中药学的学术交流会议,是另一个提高学术水平的好方法。

通过与行业内的专家和同行交流,你可以了解最新的中药学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扩大自己的学术视野。

中药期末总结

中药期末总结

中药期末总结中药学是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中药的来源、性状、药理、配伍、处方以及加工制备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对保健、治疗和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中药学的基本理论、药物分类、药物运用等方面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在此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下面是我对这门课程进行的总结和反思。

一、学习收获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中药学的课程体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中药学是由药用植物学、药物化学、药理学、中药鉴定学等多个学科构成的,这些学科之间相辅相成,通过综合研究和运用,能够更好地发挥中药的疗效。

同时,我对中药的药用植物学性质和分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些重要的中药药材的性状特征。

此外,我也学到了中药的奇特剂量和用法,掌握了不同疾病中相应的中药处方,并了解到了中药的质量控制和有关检测方法。

二、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药学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果。

首先,我注重听课,认真记录课程内容,对于重点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方便复习和回顾。

其次,我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研讨,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通过这种方式,我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此外,我也使用了各种学习资源,包括中药类书籍、网上资源和参考资料等。

通过不断拓宽学习渠道,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中药学的理解,也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

三、学习困难在学习中药学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首先,由于中药学知识较为繁杂,所以有时会出现知识点积累不够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课后主动翻阅相关的资料进行补充学习,同时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和解决问题。

其次,中药学的一些内容需要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但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我无法亲自进行实践操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积极参加实验课程,并与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获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四、进一步思考通过学习中药学,我深刻感受到了中药的独特魅力和广泛应用的价值。

中药学学习计划范文

中药学学习计划范文

中药学学习计划范文对于许多人来说,中药学是一门充满着神秘和奥秘的学科。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中药学不仅为人类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药材和药方,还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因此,学习中药学对于我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接下来的学习计划中,我将详细介绍我的中药学学习计划。

学习目标在学习中药学的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个目标:1. 深入了解中药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体系;2. 熟练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技术;3. 熟悉中药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沿领域;4. 增进对中药学的理解和认识,为未来的中药学研究和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习计划为了达到上述学习目标,我制定了以下学习计划:1. 深入学习中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中药学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概念、核心原理等,并对相关专业技术术语及其含义进行深入了解;2. 阅读相关中药学专业书籍和文献,包括《中药学》、《中药辨证论治学》、《中药药材鉴定学》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3. 参与相关中药学专业的实地考察和实践实习,以深入了解中药学的实际运用和操作方法;4. 参加相关中药学专业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与同行交流学习经验,拓展视野,提高学习效果;5. 组织相关中药学专业的小组学习和讨论,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深度。

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药学的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学习方法:1. 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深入理解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2. 积极参与中药学专业的实地考察和实践实习,亲身体验中药学的实际运用和操作方法;3. 主动参加相关中药学专业的学术交流和研讨活动,与同行交流学习经验,拓展视野,提高学习效果;4. 组织多种形式的小组学习和讨论,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深度;5. 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实践操作,以便更好地掌握中药学的核心技术。

总结通过制定上述学习计划,我相信我可以在中药学的学习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同时,我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学习计划,以便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学习目标。

中药学学生学习计划

中药学学生学习计划

中药学学生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背景中药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中药学需要对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中药学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掌握中药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药学专业人才。

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对中药学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学习目标1. 理解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包括中药的品种、性味归经、药效等;2. 掌握中药学的基本技能,如鉴别、制备、药效评价等;3. 了解中药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对中药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认识;4. 培养科研能力,能够进行中药学相关的科研工作,并在学术研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学习计划内容1. 中药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药学的理论知识是中药学学生的基础,包含中药的品种、性味归经、功效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应该从理论知识的学习开始,建立起对中药学的基本认识。

中药学学生应该通过课堂学习、书籍阅读等方式,掌握中药学的相关理论知识。

2. 中药鉴别技能的培养中药的鉴别是中药学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也是中药学学习的重点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药材市场考察、导师指导等方式,培养自己的中药鉴别技能,掌握中药材的鉴别方法。

3. 中药制备技术的学习中药的制备是中药学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也是中药学学习的重点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实践、师兄师姐指导等方式,学习中药的制备技术,掌握中药的制备方法。

4. 中药药效评价的研究中药的药效评价是中药学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也是中药学学习的重点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科研实践、参与科研项目、独立设计实验等方式,研究中药的药效评价,深入了解中药的药效特点。

5. 中药学院校交流学习中药学学生可以通过参加中药学院校的交流学习活动,与其他学校的中药学学生交流学习,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6. 中药学实习实践中药学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医药企业、中药材市场等单位的实习实践,了解中药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自己的实际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清代本草学家汪昂曾风趣地告诉读者:“最能使人如寐如睡者,莫过于读本草。

”在《中药学》的教学中,反映员为强烈的是“中药难记”。

这是因为中药为数众多,每一味药物自成一体,性能功效互异,配伍应用变化难测。

就是性能功用相似的同一类药物,其主治范围,作用强度,用量用法,毒性和禁忌,往往也各有其个性特征。

除了中药自身的学科知识外,中药学还要涉及中医药基础、诊断学,甚至初学者尚未学习的方剂学和临床各科的一些内容。

因此,中药学的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很容易混淆,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掌握记忆,十分困难。

但是,中药学也并非杂乱无章、其中存在很多规律性的东西和趣味性,只要学习方法正确,并为之付出艰苦的劳动,这些团难是可以克服的,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圆满地完成中药学的学习任务。

下面提出几点学习中药学的方法,以供参考:一、学习小药学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因为中药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中药学的理论相知识,与中医理论紧密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中医理论有寒、热、虚、实等辩证纲领,中药学才有四气、补泻等相应的药性理论。

中医学有脏腑经络学说,中药学才有与这一特殊疾病定位方法相适应的归经内容。

中医学有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生理和病理体系,中药学则归纳出药物作用的升降浮沉趋向。

名目繁多的中药功效,也是完全与中医理论的病因、病机对应的。

后者的病因有风、寒、暑、湿、燥、火、痰饮、瘀血、食积、虫积,病机有阴阳失调、气血失常、风气内动等,前者遂以祛风、散寒、解暑、除湿、润燥、泻火、化痰、活血、消食、杀虫、滋阴、助阳、养血、益气、行气等一一呼应。

根据现行的中医、中药各专业教学计划,在学习中药学之前,已经完成了中医基础理论或中医诊断学的系统学习。

应当把这些课程中掌握的有关中医理论,融会贯通于中药学的学习之中。

例如,在上述两门课程中.我们已经初步明确了表证是六淫邪气经皮毛、口鼻入侵人体时产生的证候,以发热恶寒(或恶风)、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或兼见鼻塞流涕、咽痒、咳嗽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外部尚有由表入里而内犯之势。

表证还有表热证和表寒证等区别,其主证亦有差异。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肺合皮毛,开窍于鼻;在六经辩证中,太阳为人身的藩篱,主肌表,外邪侵袭,大多从太阳而入。

汗是阳气蒸化津浓从玄府(汗孔)出于体表而成。

中医治病,主张扶正祛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

这样就会很自然地认识到:表邪是侵犯人体肌表、口鼻,并引起表证的六淫外邪,而不会理解为六淫以外的另一种邪气。

表证则是以发热、恶风寒、头身疼、脉浮为主症的一类证侯,而不致将其误认为是皮肤病或肌表外伤等。

再联系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功效与主治等中药理论,则发散风寒药主治之风寒表证,除表证的共有症状外,还应有发热较轻、恶寒及身痛较重、无汗、脉紧等;风热表证必另有口干微渴,或有汗、舌边尖红赤、脉数等。

在性能方面:发散风寒药之药性偏温,发散风热药之药性偏寒;两者均多具辛味;主要归肺经,或按经络辨证称其归膀胱经;并具有升浮的作用趋向。

至于正气虚而外感表邪之人,应随证配伍扶正之品;温病初起,须适当配伍清热解毒之药。

以及该类药忌用于多汗、热病后津液亏耗者的缘由等等,同样可以不言自喻。

又如,通过《中医基础理论》的学习,已经认识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损,功能减弱或衰退,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

由于阳气不足,无以制阴,阴寒内生,故阳虚证属于虚寒证。

又由于肾阳为人体诸阳之本,所以,肾阳虚又是最常见、最重要的阳虚证。

论其生理功能,肾阳除温煦形体外,尚与肾之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主骨生髓,主纳气等密切相关。

在学习补阳药的时候,应用以上知识,很容易联想到:补阳药是以补助肾阳为主的一类温补药,各种补阳药物,除能温补肾阳外,还往往兼有益精血、强筋骨、固肾精、温脾止泻、纳气定喘等功效。

其主治的肾阳虚证,则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或冷痛,阳痿早泄、宫寒不孕、性功能低下,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脉沉苔白,或五更腹泻,或虚喘久咳等。

由于补阳药性偏温燥,易助火伤阴,故阴虚火旺者不宜使用。

由此可见,牢固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并灵活加以运用,是学好中药学的先决条件。

二、学习中药学必须处理好中药学与各相关课程的关系,抓住重点,循序渐进为了充分体现中药学及各味药物的完整性和临床实用性,在编写中药学教材的过程中,必须涉及较多的药学知识,也必须尽量加强与其他相关课程的联系,使之在中医基础和临床学科之间起到纽带作用。

这些内容中,有的是已经先于中药学而学过的,有的足以后才逐渐学习的;有的是必须掌握的,有的只是供参考或查问的;有的可以在本课程中一次完成的,有的则需通过方剂学和临床各学科学习,去反复接触、不断深入,螺旋式的提高,不可能在中药学的学习中一蹴而就。

只有将这些内容分辨清楚,抓住中药学本学科的重点,狠下功夫,牢固掌握。

对于只供参考的药学内容,或属于其他课程的内容,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学习中药学时一把抓住,结果反而顾此失被,事倍功半。

按照中药学教材的体例,各药名下注明的出处(即最早收载该药的本草著作),是为查找该药文献资料提供参考的,一律不需要掌握。

在各药的概述部分,因为一味中药往往来源于不同品种,为了准确表述其名实关系,避免品种混乱,在现代中药学中增入了拉丁名称。

对于中药专业的学生,还有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等课程进一步系统学习这一内容,因此不属于本课程介绍的范围,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则只需作常识性了解,基本上是不要求掌握的。

其中,只有汉防己与木防己、京大戟与红大戟、川牛膝与怀牛膝、川贝母与浙贝母、南沙参与北沙参等少数临床功用有明显差异的品种,才要求掌握其药材品种与功用的关系。

药物的产地与采收,只按总论第二章的内容作原则性的要求,于各药项下,大多可以从略。

为了处方选药的准确,各药的炮制,一般应当明确其炮制方法与牲能、功用的关系。

药物的应用部分,是初学中药时觉得最为繁杂难记,又最易混淆的内容。

这主要是中医基础理论不坚实,又未能处理好各课程内容的关系而造成的。

其中,各种适应病证的具体临床表现、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原则等,有的要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去理解、类推和记忆。

有的则有待日后在临床学科中学习,如丹毒、痄腮、疥癣、破伤风、中风、百日咳……而在中药学学习时,可以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为便于说明药物的应用情况,而列举的有关方剂,则为方剂学的重要内容,学习药物时不必花费大量精力去记忆各方的组成、功效与主治和方义特点等,否则就混淆了中药学和方剂学的特点和任务。

所以只宜掌握该药的配伍应用原则和十分特殊的配伍关系。

不然,就把中药学变成了中医入门课程了。

中药学的内容,不但与其他中医、中药课程相互交叉,而且其自身的课程内容,也前后重复交叉。

如各论第一章解表药中,其配伍就涉及后面的补虚药、理气药、清热药、化瘀药与止咳平喘药等。

而且一味中药又有多种功效,在讲解解表药时,只着重介绍发散风寒和发散风热的含义和各药的配伍应用特点。

而对麻黄的平喘、利尿,桂枝的温里、通阳,紫苏的行气、止呕,防风的祛风湿、止痉,桑叶的清肺、润燥、清肝明日,菊花的解毒、平肝等等,不可能全面系统地面面俱到。

所有这些,就不可能在该章的讲授和学习中一次完成到位,只有通过上述各有关章节的教学以后,反过来再复习比较,才能真正弄清其功效含义、作用特点和应用规律等,这就是不断积累,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

至于各药最后附列的“备述”,主要收录了历代本草对该药功用有代表性的论述.现代对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重要研究结果,都是为读者提供参考的.均不在教学内容之内。

用上述方法将各中药的内容分解和归类后,中药学本学科的核心内容就显现出来了,而且这部分内容并不太多,也不繁杂。

因此,就容易学习和掌握了。

三、学好章(节)概述,是掌握各类药物共性和要点的关键中药学规划教材是按药物的主要功效进行分类的。

其各论中每章(节)的概述部分,是以该类所有药物的功效为核心,而概括出来的共性和要点。

理解和掌握了这些内容,就抓住了各类药物具有普遍性的规律。

在学习该章(节)各种药物时.就只需比较其差异,了解其个性。

这样就避免了相同内容的重复学习和记亿,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各具体药物的学习负担,可以收到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捷效。

在各论每一章(节)的概述中,都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该类药物的含义。

在叙述各类药物的含义时,基本上有一个通用的模式.即:凡以什么为主要作用(或功效),用以治疗什么病证的药物,称为什么药。

例如,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凡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用以治疗窍闭神昏证的药物,称为开窍药……不过,在泻下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等章(节)中,还对其作用加以必要的补充说明,其表述形式虽不尽一致,但其实质仍然是一样的。

只要密切联系中医基本理论,各类药物的含义都是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二是功效与主治。

概述中介绍的功效与主治,是决定这些药物归类的依据,也是该章(节)所有药物具有的主要功效与主治。

记住这些内容,也就掌握了这一类药物重点中的重点。

如化湿药,都具有化湿的功效,皆可用于湿阻中焦所致的脘腹痞满、恶心呕吐、食少体倦、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症。

而在苍术、厚朴、藿香、佩兰、白豆蔻、砂仁、草豆蔻、草果及香薷、石菖蒲、木瓜、扁豆等药下,就不必反复记忆这些内容,而应着重掌握各自的特点和相互差异。

中药的同一种功效和主治病证,大多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名词术语来表述。

化湿药的功效,有单言化湿者,有言化湿运脾者,有言化湿健脾者,有言化湿和中者……其主治证候,有称湿阻中焦者,有称湿邪困脾者,有称湿困脾胃者,有称脾为湿困者……同为辛温解表药,有书发汗解表者,有书散寒解表者,有书发表散寒者,有书祛风解表者,有书散风寒者……因初学中药学时很难明白这些名词术话的内在联系,故无法适从,只好死记硬背,唯恐将教材中文字记错,结果花了大量功夫,反而事与愿违。

其实,同一章(节)药物的相同功效与主治,是可以用一种说法统一表述的。

如辛温解表药的功效皆可用“发散风寒”四字示之。

在初步明确共性的基础上,再逐步认识各种相似称谓之间的细微差别。

这样首先掌握主要功用,然后增记兼有功效;先识其同,后求其异,对于初学中药学来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是性能特点:中药的性能是对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主要功效相同的药物,一般都具有相同的性、味及归经、升降浮沉趋向等。

这些各药一致的性能特点,规律性强,易于记忆:一旦掌握了这部分共性,各类药的基本性质和特征也就随之明确了。

这对于进一步认识该章(节)内各药物的性能,同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要学好这—内容,必须将总论中有关四气、五味、归经和升降浮沉等基本理论灵活运用于各论之中,同时还必须密切联系中医基础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