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合集下载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技术,它可以帮助科学家快速有效地分离不同类型的分子。

它和其他分离技术相比,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采用特殊的凝胶在不同变性环境中电泳,以有效地分离不同类型的DNA片段和蛋白质。

正常情况下,由于更多的低能量的片段的存在,特定的变性环境会吸引这些较低能量的片段,并且它们走的路程也会比较短,而其他高能量的片段则会走的路程会更长。

因此,将凝胶改变到一种低能量的片段可以吸引,而走得路程更长的片段,则可以有效地将这些片段分离开来。

DGGE的优点是它可以有效分离不同片段的DNA和蛋白质,并且可以更快地分离出更多的细小片段。

此外,由于DGGE有一个独特的低能量环境,它可以更好的区分不同的片段,而不会受到其他分离技术的限制。

另外,DGGE是一种半定量的分离技术,可以让研究者比较不同片段之间的相对含量。

除了上述优势,DGGE还具有一些缺点。

首先,由于梯度凝胶电泳系统搭建起来比较复杂,使用它来进行分离技术需要比较复杂的实验技术。

其次,由于梯度凝胶电泳系统比较复杂,对系统的调整和控制非常复杂,只有熟练的实验室人员才能处理好这些技术。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应用非常广泛,它可以用来分离和分析不同类型的DNA片段和蛋白质,甚至可以用来检测细菌的抗药性。

它也可以用来研究基因的多样性,用于癌症和免疫系统的研究,以及对特定疾病的诊断。

最后,它也可以作为一种植物鉴定技术,用于比较不同植物类型间的分子差异。

总之,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是一种有效的分离技术,它可以用于研究不同类型的DNA片段和蛋白质,还可以用于分析肿瘤细胞的分子结构,对特定疾病的诊断和植物鉴定。

它具有独特的低能量环境,可以更好的区分不同的片段,而不会受到其他分离技术的限制。

它具有快速、高效和半定量的优势,是研究DNA分子和蛋白质的有效分离技术。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及其在人工湿地及养殖水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及其在人工湿地及养殖水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李 晓 , 李 冰 , 朱 健
( 1 . 南京农业 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 江苏无锡 2 1 4 0 8 1 ;
2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农业部 淡水渔业和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江苏无锡 2 1 4 0 8 1 )
摘要 : 简要 介绍了 D G G E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技术路线 , 概述 了该技术在检测 中存在 的主要优缺点并对其存在的主 要缺点进行 了技术优化 , 重点综述了 D G G E技术在人工湿地及养殖水体微 生物群落 多样 性和动态性 研究 中的最新进
D G G E技术是所有可 以不依赖培养指 纹技术 中应用最广
泛 的技术之一 , 它经 常被用 来评估环境样 品 中的微 生物群落 结构, 并且 随着 相应 的环 境变 化来 决定 微生 物群 落 的动态 性 。所采 用的 D G G E技术与以往 的电泳技 术不 同, 它不是
将分子量不 同的 D N A分 子分开 , 而是将序列 不 同的 D N A分 子分开 , 该D N A分子在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根据变性剂浓 度梯度 的不 同彼此之 间相 互分离 。该技术 的主要原理如 下 : 当双链 D N A分子 在含梯度 变性剂 ( 尿 素、 甲酰胺 ) 的聚丙烯
的微生物群落 , 然后开发微生物制剂 。研究发现 , 微生物群落 对有机物质 的矿化 和 氮、 硫、 磷 等物 质 的移 除 至关 重 要 。

稳定 和提高提供理论基础 , 而此是 一个值得研 究的课题 。本
文简要概述 了 D G G E相 关 的原 理及 技 术路 线 , 重 点介 绍 了 D G G E技术在人工湿地和养殖池塘中应用 的最新研究进展。
目前 , 关于湿地科学 的研 究主要集 中在湿地资 源的开发

《中国药典》(2020版)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中国药典》(2020版)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第五法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法)SDS-PAGE法是一种变性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

本法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根据大多数蛋白质都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按重量比结合成复合物,使蛋白质分子所带的负电荷远远超过天然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消除了不同蛋白质分子的电荷效应,使蛋白质按分子大小分离。

本法用于蛋白质的定性鉴别、纯度和杂质控制以及定量测定。

1.仪器装置恒压或恒流电源、垂直板电泳槽和制胶模具。

2.试剂(1)水。

(2)分离胶缓冲液(4×,A液) 1.5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8.15g,加适量水溶解,用盐酸调节pH值至8.8,加水稀释至100mL。

(3)30%丙烯酰胺溶液(B液)称取丙烯酰胺58.0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2.0g,加温水溶解并稀释至200mL,滤纸过滤(避光保存)。

(4)10%SDS溶液(C液)称取十二烷基硫酸钠1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5)四甲基乙二胺溶液(TEMED,D液)商品化试剂。

(6)10%过硫酸铵溶液(E液)称取过硫酸铵1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

建议临用前配制,或分装于-20℃可贮存2周。

(7)浓缩胶缓冲液(4×,F液)0.5moL/L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液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6.05g,加适量水使溶解,用盐酸调pH值至6.8,加水稀释至100mL。

(8)电极缓冲液(10×)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30g、甘氨酸144g、十二烷基硫酸钠1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约800mL,用盐酸调节pH值至8.1~8.8之间,加水稀释至1000mL。

(9)非还原型供试品缓冲液(4×)称取三羟甲基氨基甲烷3.03g、溴酚蓝20mg、十二烷基硫酸钠8.0g,量取甘油40m1,加水溶解并稀释至约80mL,用盐酸调节pH值至6.8,加水稀释至100mL。

T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Equl

T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Equl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产品说明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系统包括内置式温度控制系统、可编程控电源、梯度凝胶生成器、内置式缓冲液循环泵及搅拌桨、电泳槽、梯度生成器、制胶配件及玻璃板等。

DGGE介绍: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PCR产物,如果突变发生在最先解链的DNA区域,检出率可达100%,检测片段可达1kb,最适围为100bp-500bp。

基本原理基于当双链DNA 在变性梯度凝胶中进行到与DNA变性温度一致的凝胶位置时,DNA发生部分解链,电泳迁移率下降,当解链的DNA链中有一个碱基改变时,会在不同的时间发生解链,因影响电泳速度变化的程度而被分离。

由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是利用温度和梯度凝胶迁移率来检测,需要一套专用的电泳装置,合成的PCR引物最好在5`末端加一段40bp-50bp的GC夹,以利于检测发生于高熔点区的突变。

DGGE原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系统(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的原理是使用一对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微生物自然群体的16s rRNA基因,产生长度相同但序列有异的DNA片段的混合物。

然后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分离产物混合物。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胶是在6%聚丙烯酰胺胶中添加线性梯度的变性剂,变性剂的浓度由上到下,从低到高成线性梯度。

在一定温度下,在同一浓度的变性剂浓度下,序列不同的产物,其部分解链程度也不同,而产物解链程度又直接影响其电泳迁移率,结果不同的产物在凝胶上分离开来。

在引物的5’端加上40个碱基左右的G-C串可使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对序列差异的分辨率提高到近100%。

所以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可用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微生物种群动态的分析、富集培养物及分离物的分析、核糖体RNA同源性的分析。

(完整)PCR-DGGE技术

(完整)PCR-DGGE技术

PCR-DGGE技术一、实验原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最早是Lerman 等人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发明的,起初主要用来检测DNA 片段中的点突变 .Muyzer 等人在1993 年首次将其应用于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后来又发展出其衍生技术,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GGE)。

该技术被广泛用于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分子生物学方法之一。

双链DNA分子在一般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其迁移行为取决于其分子大小和电荷.不同长度的DNA片段能够被区分开,但同样长度的DNA片段在胶中的迁移行为一样,因此不能被区分.DGGE技术在一般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基础上,加入了变性剂(尿素和甲酰胺)梯度,从而能够把同样长度但序列不同的DNA片段区分开来。

一个特定的DNA片段有其特有的序列组成,其序列组成决定了其解链区域和解链行为。

一个几百个碱基对的DNA片段一般有几个解链区域,每个解链区域有一段连续的碱基组成。

当变性剂浓度逐渐增加达到其最低的解链区浓度时,该区域这一段连续的碱基对发生解链.当变性剂那浓度再升高依次达到其他解链区域浓度后,最高的解链区域也发生解链,从而双链DNA完全解链。

不同的双链DNA片段因为其序列组成不一样,所以其解链区域和解链区域的解链浓度也是不一样的。

当进行DGGE电泳时,一开始变性剂浓度比较小,不能使双链DNA片段最低的解链区域解链,此时DNA片段的迁移行为和在一般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中一样.然而一旦DNA片段迁移到一特定位置,其变性剂浓度刚好能使双链DNA片段最低的解链区域解链时,双链DNA片段最低的解链区域立即发生解链。

部分解链的DNA片段在胶中的迁移速率会急剧下降。

因此同样长度但序列不同的DNA片段会在胶中不同位置处达到各自最低解链区域的解链变性剂浓度,因此它们会在胶中不同的位置分开.然而,一旦变性剂浓度达到DNA片段最高的解链区域变性剂浓度时,DNA片段会完全解链,成为单链DNA分子,此时他们又能在胶中继续迁移.因此如果不同DNA片段的序列差异发生在最高的解链区域时,这些片段就不能被区分开来。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PCR产物加上样缓冲液后上样,300~400μl/孔,电压150V,温度60℃,时间2~4小时。
4.平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变性梯度递增的方向与电泳方向平行。根据垂直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检测的解链区域的变性浓度,制备相应变性浓度的平行变性梯度凝胶,检测各标本是否存在突变。
PCR产物加上样缓冲液后,25μl~30μl/孔,电压150V,温度60℃,时间3~6小时。
实验材料
∙DNA样品
试剂、试剂盒
∙尿素
∙去离子甲酰胺
∙丙烯酰胺
∙甲叉双丙烯酰胺
∙琼脂糖
仪器、耗材
∙PCR扩增仪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仪
∙凝胶成像及分析系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外透射仪
∙高速离心机
∙电泳仪
∙电泳槽
∙微量加样器
∙Tip头
∙Tip头盒
∙Eppendorf管
∙Eppendorf管架
一、实验原理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是一种根据DNA片段的熔解性质而使之分离的凝胶系统。核酸的双螺旋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解链,称之为变性。核酸50%发生变性时的温度称为熔解温度(Tm。Tm值主要取决于DNA分子中GC含量的多少。DGGE将凝胶设置在双重变性条件下:温度50~60 ℃,变性剂0~100%。当一双链DNA片段通过一变性剂浓度呈梯度增加的凝胶时,此片段迁移至某一点变性剂浓度恰好相当于此段DNA的低熔点区的Tm值,此区便开始熔解,而高熔点区仍为双链。这种局部解链的DNA分子迁移率发生改变,达到分离的效果。Tm的改变依赖于DNA序列,即使一个碱基的替代就可引起Tm值的升高和降低。因此,DGGE可以检测DNA分子中的任何一种单碱基的替代、移码突变以及少于10个碱基的缺失突变。
为了提高DGGE的突变检出率,可以人为地加入一个高熔点区——GC夹。GC夹(GC clamp就是在一侧引物的5′端加上一个30~40bp的GC结构,这样在PCR产物的一侧可产生一个高熔点区,使相应的感兴趣的序列处于低熔点区而便于分析。因此,DGGE的突变检出率可提高到接近于100%。

PCR-DGGE技术

PCR-DGGE技术

PCR-DGGE技术一、实验原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最早是Lerman 等人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发明的,起初主要用来检测DNA 片段中的点突变。

Muyzer 等人在1993 年首次将其应用于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后来又发展出其衍生技术,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GGE)。

该技术被广泛用于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分子生物学方法之一。

双链DNA分子在一般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其迁移行为取决于其分子大小和电荷。

不同长度的DNA片段能够被区分开,但同样长度的DNA片段在胶中的迁移行为一样,因此不能被区分。

DGGE技术在一般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基础上,加入了变性剂(尿素和甲酰胺)梯度,从而能够把同样长度但序列不同的DNA片段区分开来。

一个特定的DNA片段有其特有的序列组成,其序列组成决定了其解链区域和解链行为。

一个几百个碱基对的DNA片段一般有几个解链区域,每个解链区域有一段连续的碱基组成。

当变性剂浓度逐渐增加达到其最低的解链区浓度时,该区域这一段连续的碱基对发生解链。

当变性剂那浓度再升高依次达到其他解链区域浓度后,最高的解链区域也发生解链,从而双链DNA完全解链。

不同的双链DNA片段因为其序列组成不一样,所以其解链区域和解链区域的解链浓度也是不一样的。

当进行DGGE电泳时,一开始变性剂浓度比较小,不能使双链DNA片段最低的解链区域解链,此时DNA片段的迁移行为和在一般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中一样。

然而一旦DNA片段迁移到一特定位置,其变性剂浓度刚好能使双链DNA片段最低的解链区域解链时,双链DNA片段最低的解链区域立即发生解链。

部分解链的DNA片段在胶中的迁移速率会急剧下降。

因此同样长度但序列不同的DNA片段会在胶中不同位置处达到各自最低解链区域的解链变性剂浓度,因此它们会在胶中不同的位置分开。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物多样性的D G G E 检测结果的重要 因素 , 学生通过 比较不 同提取 方 法对 D N A 产量 和纯 度 的影 响 ,确 定 了针 对不 同的 实验样品( 土壤或污泥 ) 的最佳提取方法 , 在这一过程中加 深 了对D N A 提取原理和方法的认识 。通过D G G E 图谱的分 析 ,学 生可 以直 观地 了解 到 污染胁 迫 等环 境 条件 下微 生物 群落结构的改变及优势菌群形成的动态过程 ,更加深刻地 理 解 富集 培养技 术 在分 离特 定功 能微 生物 上 的应 用 。学生 通 过后 续 的序列 比对分 析 ,可 以学 习到相 关环 境 中常 见 的 微 生物 优势 菌 属 ,特 别 是一 些非 培养微 生 物序 列 的 出现 丰 富 了学 生对 微 生物 多样 性 的认 识 。通 常 面 向本 科 生开 设 的

生物 以未可培养的形式存在。D G G E 是一种不依赖微生物 培养 技术 的研 究方 法 ,能快 速 、准确 鉴定 环 境 中微 生物 种 群 ,在揭 示复 杂微 生物 群落 演替 规律 和 功能 基 因多 样性 方 面具 有独 特 的优越 性 ,已被 广泛 应用 于微 生 物分 子 生态 学 研 究 各领 域闭 。D G G E 技 术的基 本 原理 是在 聚丙 烯酰 胺凝 胶
力、 动 手能 力有 着积 极 的作用 _ l _ 1 】 。 本校 非 常重 视实 验教学 改 革工 作 ,鼓励 学 生在 掌握 基 本实验技能后 , 积极参加设计性 、 研究性实验 , 包括院校两 级 的大学 生科 研 立项 或教 师 的研究 课题 ,并 给 予相 应 的创 新学分。 通过 该项 措施 进 一步激 发 了学 生 的学 习兴趣 , 并 有 效提 高 了学 生 的实 验技 能 及分 析 问 题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目前 微 生 物 实验 教 学 主要 包括 传 统 的微 生 物 实验 技 术 , 随 着分 子生 物技 术 的发 展 , 微 生 物研究 技 术 突破 了 以往 主要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实验报告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实验报告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刘琳 1131428 环境科学一、 实验目的1. 学习掌握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原理和方法。

2. 练习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操作步骤。

3. 分析并掌握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思路,并了解其在微生物群落研究中的地位。

二、 实验原理双链DNA 分子在一般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其迁移行为决定于其分子大小和电荷。

不同长度的DNA 片段能够被区分开,但同样长度的DNA 片段在凝胶中的迁移行为一样,因此不能被区分。

DGGE 技术在一般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基础上,加入了变性剂(尿素和甲酰胺)梯度,从而能够把同样长度但序列不同的DNA 片段区分开来。

不同的双链DNA 片段因为其序列组成不一样,所以其解链区域及各解链区域的解链温度也是不一样的。

同样长度但序列不同的DNA 片段会在胶中不同位置处达到各自最低解链区域的解链温度,因此它们会在胶中的不同位置处发生部分解链导致迁移速率大大下降,从而在胶中被区分开来。

然而,一旦温度(或变性剂浓度)达到DNA 片段最高的解链区域温度时,DNA 片段会完全解链,成为单链DNA分子,此时它们又能在胶中继续迁移。

因此,如果不同DNA 片段的序列差异发生在最高的解链区域时,这些片段就不能被区分开来。

DNA 片段在DGGE 胶中的迁移行为(如下图):变性剂LowHigh在DNA 片段的一端加入一段富含GC 的DNA 片段(一般30-50个碱基对),使DNA 片段最高的解链区域在GC 夹子这一段序列处,它的解链温度很高,可以防止DNA 片段在DGGE/TGGE 胶中完全解链。

当加了GC 夹子后,DNA 片段中基本上每个碱基处的序列差异都能被区分开(Myers, 1985)。

DGGE 有两种电泳形式:垂直电泳和水平电泳。

垂直电泳是为了确定变性剂梯度;而水平电泳则是对比分析不同样品的微生物差异。

本次试验做的是水平电泳,主要对比分析不同样品的微生物差异。

三、 实验器材与药剂器材:DGGE system (D-Code, Bio-Rad)、移液管、移液枪、枪头、制胶设备、30ml 针筒、聚乙烯细管、电泳仪试剂:16s rDNA V3区PCR 扩增产物、胶浓度为8%变性剂浓度分别为0%和90%丙烯酰胺胶、50×TAE buffer、去离子甲酰胺、尿素、去离子水、10%过硫酸铵(Aps)、TEMED 、sDNA 染料 变性剂Low high四、实验步骤1.首先按照实验要求将50x TAE buffer稀释为1×TAE buffer,并利用90%和0%的变性胶分别配置15.5ml的35%和55%的变性胶溶液。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及其技术发展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在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及其技术发展

变性 梯 度 凝 胶 电泳 在 微 生 物 多样 性 分析 中 的应 用及 其 技 术 发 展
徐玲玲 , 刘亚洁 , 李 江 , 徐蔚云
( 华 理 工 大学 , 两 抚 州 东 汀 340 ) 4 0 0

要: 变性 梯 度 凝 胶 电泳技 术是 目前研 究微 生物 群 落遗 传 多样 性 及 种 群 动 态 性 有 效 手段 已被 广 泛 应 用 于 土 壤 、 性 污 活
薛凯在pcrdgge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中应用gc发卡结构的效应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310利用时间进程法优化活性污泥dgdgge图谱期刊论文生物技术200602红树林土壤细菌群落16srdnav3片段pcr产物的dgge分析期刊论文微生物学报200502dgdgge分析产氢发酵系统微生物群落动态及种群多样性期刊论文生态学报200507采用fishdgge和cloning对短程脱氮系统中硝化菌群的比较分析期刊论文环境科学学报2006059burrdenaturinggradientgelelectrophoresiscanrapidlydisplaybacterialdiversitycontained16srdnaclonelibraries外文期刊20060410cocolinl
泥 、 物 膜 、 物 肠 道 、 泉 、 泊 等环 境 微 生物 生 态 学研 究 。 阐述 了 变性 梯 度 凝 胶 电 泳 的 原 理 , 析 其 在 微 生 物 多样 性 分 生 动 热 湖 分
析 方 面 的优 越 性 及 局 限 性 ; 着 重介 绍 了 P R D G 应 用 过程 中的技 术发 展 , 并 C —G E 包括 Coig D G G — G E, etdP R lnn/ G E, C D G N s C — e

(新)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新)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样品制备:
蛋白质样品需变性并结合SDS,形成所带负电荷相 对一致的非折叠衍生物。 四人一组,取一1.5离心管,加入30ul鼠IgG样品 和30ul样品缓冲液,混匀后沸水浴5分钟, 3000rpm离心数秒,每人取10ul加样。
电泳
连接电泳仪,选择电压为40伏,蓝色指示剂移动 至凝胶底部即停止电泳。 取出玻璃板,用保鲜膜包好,置冰箱待明日做蛋 白印渍(Western-Blotting)。
5. 上述溶液混匀后,用滴管迅速加入已制好分离 胶的玻璃板间,灌满后,小心插入梳子,静置 30分钟。 6. 待浓缩胶凝固后,小心拔出梳子。小心取出玻 璃板,取掉垫条后,缺口朝内放入电泳槽主体, 插入斜楔板。 两组用一个电泳槽主体,两组玻璃板间即为上 槽。 7. 装好的电泳槽主体放入下槽,往上下槽加入 Tris-甘氨酸电极缓冲液。用滴管冲洗凝胶顶 部,并赶走底层的气泡。
制备顺序为先灌制分离胶,然后在分离胶上灌制 浓缩胶: (四人一组) 1. 在两块玻璃板间夹以垫条,用手夹住玻璃板放入 电泳槽主体内,缺口朝外,再插入斜楔板。 2. 拿一小烧杯,按下表加入各试剂: (12%分离胶) 单体溶液 4ml 分离胶缓冲液(pH8.8) 2.5ml 超纯水 3.3ml 10%SDS 100ul 10%TEMED 30ul 10%过硫酸铵 70ul
3. 上述溶液混匀后,用滴管迅速加入两玻璃板间, 灌注高度为红色背景下沿线。然后滴上少量水饱 和异丁醇,静置约15分钟。 4. 待凝胶与异丁醇出现分层时,倒去异丁醇,用洗 瓶冲洗凝胶顶部,然后拿一烧杯,按下表加入各 试剂: (4%浓缩胶) 单体溶液 0.4ml 浓缩胶缓冲液(pH6.8) 0.38ml 超纯水 2.15ml 10%SDS 30ul 10%TEMED 15ul 10%过硫酸铵 30ul

PCRDGGE技术

PCRDGGE技术

PCR-DGGE技术一、实验原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最早是Lerman 等人于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发明的,起初主要用来检测DNA 片段中的点突变。

Muyzer 等人在1993 年首次将其应用于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

后来又发展出其衍生技术,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GGE)。

该技术被广泛用于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研究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分子生物学方法之一。

双链DNA分子在一般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时,其迁移行为取决于其分子大小和电荷。

不同长度的DNA片段能够被区分开,但同样长度的DNA片段在胶中的迁移行为一样,因此不能被区分。

DGGE技术在一般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基础上,加入了变性剂(尿素和甲酰胺)梯度,从而能够把同样长度但序列不同的DNA片段区分开来。

一个特定的DNA片段有其特有的序列组成,其序列组成决定了其解链区域和解链行为。

一个几百个碱基对的DNA片段一般有几个解链区域,每个解链区域有一段连续的碱基组成。

当变性剂浓度逐渐增加达到其最低的解链区浓度时,该区域这一段连续的碱基对发生解链。

当变性剂那浓度再升高依次达到其他解链区域浓度后,最高的解链区域也发生解链,从而双链DNA完全解链。

不同的双链DNA片段因为其序列组成不一样,所以其解链区域和解链区域的解链浓度也是不一样的。

当进行DGGE电泳时,一开始变性剂浓度比较小,不能使双链DNA 片段最低的解链区域解链,此时DNA片段的迁移行为和在一般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中一样。

然而一旦DNA片段迁移到一特定位置,其变性剂浓度刚好能使双链DNA片段最低的解链区域解链时,双链DNA片段最低的解链区域立即发生解链。

部分解链的DNA 片段在胶中的迁移速率会急剧下降。

因此同样长度但序列不同的DNA片段会在胶中不同位置处达到各自最低解链区域的解链变性剂浓度,因此它们会在胶中不同的位置分开。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DGGE在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
1)广泛应用于各微生物生态系统,包括土壤 , 活性污泥,人体和动物肠道,温泉,植物根系, 海洋,淡水湖,油藏等。绝大部分研究都是通 过扩增细菌或古细菌的 16S rRNA 基因来研究 各生态系统中的细菌或古细菌群落多样性。也 有用真菌的通用引物扩增 18S rRNA 基因 , 从而研究真菌的群落多样性。
做DGGE注意事项



1、配置试剂时一定要用去离子水,制胶洗膜时用的 各个容器也要用去离子水洗涤干净,以防止氯离子污 染。 2、制胶是实验的关键,用连有聚乙烯管标有‘高浓 度’的注射器吸取所有高浓度的胶,对于低浓度的胶 操作同上,在往玻璃板中灌胶时,要匀速地转动滑轮, 将凝胶液匀速地灌入玻璃板。 3、分别将高浓度、低浓度注射器放在梯度传送系统 的正确一侧固定好,注意这里一定要把位置放正确! 再将注射器的聚丙烯管同 Y 形管相连。

微生物生态学中应用的缺点
除了前面提到过的一些优缺点,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组 成是还存在以下缺点: 1、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时,有很多偏差。不同细菌 的基因组大小和核糖体 RNA 拷贝数不同;提取基因 组总 DNA 时细胞的裂解效率不同;DNA提取和纯化 时有偏差;PCR 扩增过程中有偏差。 2、DGGE一般只能分析 500 个碱基对以下的 DNA 片段, 因此得到的系统进化相关的信息就很少
2)能快速同时对比分析大量的样品。因此它既可以对比 分析不同的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差异,也可以研究同一 个微生物群落随时间和外部环境压力的变化过程。 3)它可以跟踪监测细菌的富集和分离,从而评价不同培 养基及培养条件对分离菌种的影响 4)检测单个纯菌 rRNA 基因的微异质性;比较不同的 DNA 提取方法;另外,它还可以辅佐筛选克隆以 及检测 PCR 和克隆过程中的偏差

常规电泳分离技术凝胶电泳

常规电泳分离技术凝胶电泳

常规电泳分离技术(凝胶电泳)学生:陈瑶学号:10101550121 内容摘要:关键词:电泳分离技术的原理、特点、分类、凝胶电泳的应用范围、应用实例。

一、概念在电解质溶液中,位于电场中的带电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向其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方向迁移的现象,称之为电泳。

凝胶电泳:以凝胶(如聚丙烯酰胺凝胶、琼脂糖凝胶等)为支撑物的区带电泳。

1.主要介质为琼脂糖和聚丙烯酰胺凝胶(1)琼脂糖——筛分作用小,适于大分子物质(2)聚丙烯酰胺——分离效果好,分辨率高,适于小分子物质二、常规电泳分析的原理1.基本原理:在确定的条件下,在电解质溶液中,带电粒子在单位电场强度作用下,带电分子由于各自的电荷和形状大小不同,因而在电泳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迁移速度,形成了依次排列的不同区带而被分开。

2.这里结合有支持的区带电泳讨论带电的样品颗粒,在饱和缓冲溶液的支持物中,在电场中的运动状态:用Q表示样品颗粒本身所带的电量,用E表示电场强度,V为样品颗粒的移动速度,K表示摩擦系数。

则这时颗粒在电场中所受到拉力(泳动力)为QE,KV彼岸时相反方向的摩擦力,当两种力相等时,可用下式表示:QE=KV ①移动等式①得:V=QE/K ②从②可以得出,颗粒在电场中的移动速度与它的带电量及电场强度的乘积成正比,与摩擦系数成反比。

即颗粒本身携带的电荷越多、电场强度越大,颗粒移动的越快;反之越慢。

再变动一下等式②,即把电场强度移到等式的左边来,得:V/E=Q/K ③式③中的V/E的含义为:在单位电场强度下,颗粒的移动速度,此处称为该颗粒的电泳迁移率,用µ表示,即:µ=V/E=Q/K ④式④中移动速度V用d/t表示,d单位是cm,t的单位是s,即每秒钟移动多少厘米(cm/s)。

电场强度E用V/L表示,V的单位是V,L的单位是cm,L是指电泳支持物的有效长度。

即支持物每厘米长的电位降为电场强度(V/cm)。

例如,在作血清蛋白质的电泳时,支持物醋酸纤维薄膜的有效长度为8cm.电场给予的支持物两端的电压为160V,该电泳的电场强度即为160V、8cm=20V/cm.即支持物每厘米长的电位降为20V。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是一种比较新型的电泳技术,它可以有效地用于分离和分析复杂的蛋白质组。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原理是建立一种特殊的梯度,使用不同的离子强度来分离和收集分子。

由于离子强度是一个逐步变化的量,可以提供不同的环境条件,从而形成分子的各种簇,并将其运转至电泳柱的不同部位。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主要用于蛋白质分离和分析。

它可以更好地分离具有相似分子量的蛋白质,因为它可以根据溶解度,分子大小和芳香性等其他因素来调节电泳条件来实现有效的分离。

因此,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可以用于解决较难分离的蛋白质,因为它可以根据空间分布来分辨蛋白质,并且实验结果更精确。

另外,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可以应对大量的样品,更有效地分离出病毒感染的蛋白质,便于研究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活性和功能等相关信息。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实验操作非常简单,准备一个用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实验室,需要一台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仪,并准备一种特殊的凝胶,可以在改变离子强度的基础上建立梯度。

然后将样品和标准样品混合后,放入变性梯度凝胶电泳仪中,开始电泳,随着离子强度的不断改变,蛋白质分子会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状态,最后在合适的时间内收集电泳带,完成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的实验。

由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分析技术,所以也可以用于核酸分离和定量鉴定。

这种技术可以检测DNA和RNA的结构和数目,并可以调整梯度条件以更好地分离反应物,以达到最佳测定结果。

此外,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还可以用于生物分子组学研究,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总的来说,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是一种新型的分析技术,可用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分离、定量和分析,以及组学研究,具有习惯性,灵敏度和效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了当今生物分析中常用的分析手段。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在发酵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应用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在发酵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应用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在发酵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应用摘要:研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情况对于了解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优势功能菌群的动态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章综述了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方法及其在发酵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为该技术能够在发酵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发酵;微生物中图分类号:ts2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1-0049-2微生物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微生物发酵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微生物种类、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

因此,微生物在发酵工程中起着核心作用。

在发酵的各个阶段,不同的微生物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研究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情况对于了解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优势功能菌群的动态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免培养研究近年来逐步开展起来,该方法克服了经典培养方法的不足以及引起种群丢失等的缺陷,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准确高效地获得环境样品中各种微生物的菌落指纹和特征性核苷酸序列,确定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分类地位,揭示和丰富了生态环境的微生物资源,突破了环境微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瓶颈,大大加速了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研究进程。

其中基于核糖体rna(rrna)分子标记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d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现已成为开展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动态变化研究的分子检测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研究领域。

1 dgge分析技术的原理dgge分析技术最早是由fischer等[1]在1983年提出的一种检测点突变的电泳技术,muyzer等[2]于1993年首次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中。

该技术是使用具有化学变性剂梯度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对一组特定引物所扩增出的具有相同长度的特定dna 片段进行电泳,因为特定片段碱基序列不同,这就决定了它们具有不同的解链区域,因此在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时,长度相同而在碱基序列上存在差异的dna双链的解链需要不同的变性剂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摘要: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GradientGelE1ectrophoresiS,DGGE)是由Fisher 和Lerman发明用于检测DNA突变的技术,其主要是基于突变型和野生型棱酸序列的不同而导致其变性浓度的差异,利用变性梯度凝胶进行分离, 该手段分辨率达一个碱基。

恒定变性凝胶电泳(CDGE)、瞬时温度梯度电泳(TTGE)和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GGE)是由DGGE经改进而成。

它们在突变分析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恒定变性凝胶电泳、瞬时温度梯度电泳、温度梯度凝胶电泳1、前言:随着结构基因组计划接近尾声,人类基因神秘的面纱已逐步揭开,GenBank中已知基因的数目也与日俱增,各种遗传病的相关基因也了解得越来越多。

但是,在找到了候选基因后,还需要在相关的遗传病病人中进行突变检测,只有找到了相应的突变。

才能真正确定该基因与疾病的关系,从而服务于临床。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就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突变分析方法。

该方法经改进,又发展出了恒定变性凝胶电泳(constant denaturant gel elec—trophoresis,CDGE)、瞬时温度梯度电泳(temporaltemperature gradient electrophoresis,TTGE)和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emperatur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TGGE)。

现在上述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遗传病的诊断、突变分析和肿瘤相关基因的筛查等许多方面。

2、基本原理2.1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由Fisher和Izrman口3于1983年创立,以后该技术和PCR技术相结合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突变分析。

它主要是利用梯度变性胶来分离DNA片段。

电泳开始时,DNA在胶中的迁移速率仅与分子太小有关,而一旦DNA泳动到某一点时,即到达该DNA变性浓度位置时,使得DNA双链开始分开,从而大大降低了迁移速率。

由于不同的DNA片段的碱基组成有差异,使得其变性条件产生差异,从而在凝胶上形成不同的条带。

目前常用的变性荆有尿素(urea)和甲酰胺(formamide)。

根据DGGE变性梯度方向与电泳方向是否一致,可将其分为两种形式的DGGE:垂直DGGE和平行DGGE。

垂直DGGE的变性梯度方向与电泳方向垂直,可用于优化样本的分离条件,也可用于分析PCR产物的组成;平行DGGE的变性梯度方向与电泳方向一致,可用于同时分析多个样本。

检测某种突变的变性剂浓度一般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来确定。

实际应用时。

如果突变发生在高熔点区时,往往难以检测到。

这主要是由于DNA熔解区域温度的增加导致迁移率的变化减少,难以将正常DNA分子和突变DNA分子分开。

此外,高熔点区的解链时间较长,也使得应用DGGE受到限制。

解决的办法一般是在PCR引物的5’末端加上一段40~50 bp的GC夹。

但如果突变发生在CpG岛,则检测仍有困难。

2.2恒定变性凝胶电泳(CDGE)Hovig等口3于1991年建立了一种恒定变性凝胶电泳(CDGE),它是由DGGE经改变而来,其主要化学物质和基本方法都一样,只是凝胶浓度由垂直DGGE确定后,用均一的变性浓度凝胶代替梯度凝胶,使得整个电泳变得更加简单快速。

2.3瞬时温度梯度电泳(TTGE)其检测突变的能力和DGGE差不多,但却不需要变性梯度胶。

基本方法是:在加有一定浓度尿素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过程中,使外界温度恒定地增加,这样在跑胶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温度梯度,变性环境是由恒定浓度的尿素和瞬时温度梯度共同形成。

这样使得全过程更加简单迅速,分辨率极高。

2.4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GGE)基本原理与DGGE差不多,只是由变性剂形成的梯度被温度梯度所代替。

这样的梯度可由微处理器控制,与DGGE相比。

更加稳定可靠。

如在变性高压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ressur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Ⅲ中[2],其杂台双链和纯合双链的分离就是通过精确的温度控制,使杂合双链部分变性,从而与纯合双链分离开来。

3.主要优缺点①突变检出率高。

在TGGE中,一般2mm可对应0.6℃温差,而在TTGE中,每小时升温可控制为0.1℃,极小的Tm值的差异也可以检测出来,尤其适用于单对碱基突变个体的筛查。

如果突变发生在最先解链的DNA区域,则其检出率可不低于99%,而其他方法如PcR/sscP的检出率仅70%。

②检测片段可达lkb,尤其适于100bp~500bp的片段。

而PCR /SSCP一般只适用于150bp~200bp,对较大片段的突变检出率将大大降低。

③DGGE对肿瘤的突变检测有困难,尤其是实体瘤。

仅改进后的CDGE和TGGE应用于肿瘤相关基因的筛查均已有文献报道。

④加样量小。

仅需1 ng~5 ng的DNA。

⑤重复性好,因为主要电泳条件都由微处理器控制。

⑧操作简便,快速。

BIO—RED公司的Dcode普通突变检测系统最快在2小时内可检测64个样品。

⑦该法的缺点是一般不能确定突变位置,最终还得依赖于DNA测序。

4.仪器与操作DGGE、CDGE、TTGE和TGGE的操作基本一样,美国的BIO—RED公司开发出的Dcode普通突变检测系统将前三者与SSCP合而为一。

给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Dcode系统有一个温度调节装置,该装置由微处理器控制的加热器、缓冲液循环泵和搅拌器所组成。

温控范围为5~70℃,如果跑胶温度要超过此范围,只要外接一个制冷器即可,十分方便。

该温度调节装置的另一个好处是十分适应实验室的需要,如在65℃进行了DGGE分析,现在要挟成10℃下的SSCP,只要在系统中加人SSCP的成套装置即可。

其他配置和普通电泳的装置差不多。

操作上和SSCP相似,但对条件的控制更容易,操作更方便。

固定、染色、显色程序与普通电泳一样。

TGGE的仪器与操作见陈汉奎等01的综述。

5.应用5.1对未知基因突变的筛选PcR/DGGE可以准确鉴定单碱基替换、移框突变和少于10个碱基的缺失突变。

一般来讲,就是用病人的基因组DNA或者是有突变个体的DNA进行PCR扩增,然后用DGGE分析。

为提高检出率,常将突变的DNA和正常人的DNA混台变性,这样电泳后可形成四条带。

最早由DGGE筛查的人类基因是珠蛋白位点口。

以后有很多位点被分别筛查,如生长因子Ⅷ基因,生长因子D等。

该法尤其适用于大样本的筛查,对一些罕见突变型的筛查十分有用。

利用Riesner等口目设计的PCR/TGGE,根据条带位置的改变,利用热动力学统计方程还可计算确定突变发生的位置。

5.2在突变谱和拷贝数确定中的应用DGGE的另一个作用是可分析突变的组成,即突变谱(mutational spectra),主要是利用诱变剂体外诱变人类原始淋巴细胞株,使之生成大量的HPRT一突变体,然后进行PCR 扩增,用DGGE分析。

用定量PCR/TGGE方法[13,141还可以确定标本中某特异DNA序列的拷贝数。

其原理是将已知拷贝数的内参照与标本中的靶基因共同扩增,然后TGGE分离两者扩增产物,根据其比率可以确定标本中靶基因的拷贝数。

5.3检测DNA聚合酶的忠实性DGGE还可用于检测DNA聚合酶在PCR中的忠实性口。

DNA经DNA聚合酶PCR扩增后,其组成是具有一定多态性的。

通过DGGE可以检测到DNA聚合酶合成时所产生的错误,从而计算该酶的忠实性。

通过测序,还可以确定由DNA聚合酶导致的变异类型。

5.4在人类遗传病和肿瘤基因研究中的应用1991年,Borresen等应用CDGE检测乳腺癌患者的p53基因,证明该方法快速有效。

1995年,Kappes等应用TGGE分析了卵巢肿瘤病人中p53基因的突变。

Z001年,Cordula等应用TGGE检测了皮肤的T细胞淋巴瘤。

同年,我国赵永忠等应用TGGE成功地分析了非缺失型n一地中海贫血突变。

5.5在蛋白构象研究中的应用TGGE还可用于蛋白质分子结构和热稳定性研究,对于某些温敏感蛋白的分离和鉴定也十分有用。

2000年,Viktor等Ds]人应用TGGE研究了热诱导细胞色素c的构象变化,结果表明通过TGGE研究蛋白的解折叠和获取热动力学数据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我国的张津辉等093也开始应用脲梯度凝胶电泳研究蛋白的折叠构象变化。

此外在临床基因诊断中,虽然通过突变筛选可以确定基因与疾病的关系,但仍然需要通过突变分析来寻找疾病基因在不同患者中的突变特点或热点,以利于临床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3],而对于疾病基因较大不存在突变特点或热点的遗传病,除了应用连锁分析法进行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之外,本文所介绍的方法是进行突变筛查和产前诊断的又一重要选择。

6.展望梯度凝胶电泳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其他所有的方法一样,应该都是朝着简单、快速并且多用途的方向发展。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其价格愈来愈贵,像上述的Deode普通突变检测系统的价格为10 000美元左右,使其在基层单位的使用大受限制。

如何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价格是该方法能否普及的关键。

相信随着对人类基因的不断深人研究,该方法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1]CarieIIoNFet a1.Mutation Rest 1993,288{109—112.[2]Fisher SG et口,.Proc Natl Acad Sci USA,1983,80:1579一1583.E8]Hovlg E“a/.Mutation Res,1991,262163-71.[4]Gross Eet a2.Human Genet.1999,105;72—78.[5]CordulaA et a1.Electrophoresls,2001.22l 33—38.[6]Kappens S.]nt J Cancer,1995,ff4(1)f 52.59.[7]BorresenAL et a1.Proe NatlAead SciUSA,1991,88:8405—8409.[8] 陈汉奎等.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9,26(3);297:299.[9]Cai SP“a1.JClinInvest,1990,83:550—555.[10]HiguehiM et a1.proc Natl Aead Sci USA.1991,8818307—83ll_[11]At地eO时a1.Genomics.1989,4I 266—272.[12]Riesner D“a1.Electrophoresis.1989,10:377—389.[13]Scllafer Pd a1.J Gen Virol,1993,74(12):2699—2707.[14]HeneoK et a1.NucleicAcids Res,1990.18£6733—6734.[153 Keohavong PⅣa1.proc Natl Aead Sei USA.1989.86:9258-9257.[16]Cariello NF et a1.NucleicAcidsRes.1991,19:4193—4198[17]赵永忠等.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1,18(1);51-55、[183] Viktor Vet a/.Eleetrophoresis.2000,21,850-858.[19]张津辉等.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99.23(4){292—293__ [203]傅段扛等.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3(2):13—18.[2]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9年第25卷第2期·75·[3]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2年第25卷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