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1课《论语》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c02788c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3.png)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他首创了私人 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首 创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 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 订六经,即《诗》《书》《礼》 《乐》《易》《春秋》。相传他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 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 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 典《论语》。后南宋朱熹把《论 语》《中庸》《大学》《孟子》 合称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 要经典。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 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 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 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 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 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 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 “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 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 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 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 祀”。
固定句式:“不亦......乎?”意为“不也......吗?” 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话讲的是交友的乐趣。 这些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第三句话是为人的气度, 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姓曾名参,曾参,字子舆
我
对此多次进行检讨。 三,泛指多次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谋划,商量办法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的,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 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 的。
表转折,却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通“惘”,迷惑。迷 茫而无所适从
有害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 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 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学习, 就会精神疲惫而无所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6张幻灯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6张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947d97d0aef8941ea76e05a1.png)
生气,发怒
指道德上有修养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 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 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
• 这句话说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1句讲学习的方法。 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
第3句讲个人的修养。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 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本章讲个人修养: 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博 志,切问而近思。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 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 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1、你喜欢哪一则?
本章谈学习方法。 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 通,举一反三。
常复旧课,学习了以后一定要花时间进 行巩固。领悟新知。
表转折,却
表转折,却
⑤ 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即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便会迷惑 所得。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
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
本章说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知之 哪种人?为什么? “乐之者”是指以它为乐的人。
“好之者”“乐之者”分别指什么样的人?孔子更为欣
“知之者”是指懂得它的人,“好之者”指爱好它的
军队
普通人
⑪ 子曰:“三军 可夺帅也,匹夫 不可
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 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9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9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5317ae0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ae.png)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 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 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 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 吾知免夫,小子!”
•子日:“刚、毅、木、讷,近仁。 •刚:刚强。毅:果敢。木:质朴。讷:钝于言。
课文释义
•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 篑,进,吾往也。”(《子罕》)
为:堆积。
•子日:“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硁(kēng)硁然:浅薄固执的样子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中国儒生过于懒散,喜欢怀疑;而日本人教育出的学生则过于 勇武,恪守教条,无论是喜欢怀疑还是恪守教条,都不是教育应当造 就的品质。教育应当造就的是一种信念,他确信从一定意义上说来, 知识是可以获得的——尽管获取知识需要克服困难。
•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
铎”。更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修订了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等。后来《乐》
亡佚了,便成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46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46张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adc227176c66137ee0619a8.png)
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古:粗劣 饭疏食饮水
今:疏通、疏散 古:冷水 饭疏食饮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古:多次 吾日三省吾身
今:数词,三
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yān)。择其
几个人 走路 一定
选择
善者/而
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方面 跟从、学习 不好的方面,缺点
优点
章解: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 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足引以 为戒,作为借鉴而改正。”
请简析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
整数和零数之间
不译
指能有所成就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迷惑
上天的意旨
能听得进不
疑惑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同的意见
章十解/而:从孔心子所说欲:,我不十逾五(岁yú开)始矩立(志jǔ学)习。,”三十岁能 有所成顺就从,意四愿十岁遇事越就过不迷惑法,度五十岁懂得了什
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
《论语》主要讲了三方面的问题: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子曰:“学/
而 时 习 之,不亦/说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连词 按时 温习
同“悦”
这里指孔子。曰:说 表顺接
复习
愉快
(yu章è)解乎:?孔有子志朋说同/道:“自从学远习方了来知,识不然亦后/乐按乎一?定人的不
时间复习它合,的人难道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11.《《论语》十二章》课件(8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11.《《论语》十二章》课件(8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6b9c184b73f242336c5f42.png)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正当手段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 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 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 天上的浮云一样。”
•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几个 走 一定
选择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跟从,学习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掌握一些重 点词语和句式。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 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的胸怀,提高处世的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 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 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诵读课文,划分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 /自 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积累卡三:蕴含传统文化的几个核心概念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二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
族的人;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的人。这里用第二义。 2、“忠”指尽心尽意,是与他人相处的道理,不仅臣对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ee6fb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7.png)
人不知而不愠 而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转折 顺承 并列
仁在其中矣 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乐在
课文探究
• 第1句讲 学习方法
• 第2句讲 学习的乐趣 • 第3句讲 个人修养
第二章
zēng
每天
检讨 wèi
谋划,商量办 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心,尽心
我 泛指多次
自己 老师传授的知识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真诚,诚实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讨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尽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是不是复习过呢?”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会为一
第四章
复习 得到新的体会,悟出新的道理 做,成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为师矣.”
旧的知识 表承接
可以
凭借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 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课文探究
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1、4、5、7、9、10、12章
关于思想品德修养:
2、3、6、8、11章
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12章
总结
通假字
• 不亦说乎 • 说:同悦,喜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8f907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a.png)
拓展延伸
1.很多同学都知道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孙子、曾子等古代先哲, “子”是他们的名字吗?你知道“子”的含义吗?
明确 “子”不是他们的名字。子是传统文化中对学问、人品都令人钦佩的士
人的尊称,一般都是德高望重、声名卓著的中老年知识分子。
2.孔子是儒家学说的首创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关于 孔子,你知道他的哪些故事呢?讲一讲,与同学分享。
朗读节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参考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 不也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习乎?”(《学而》)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儒家代表人物。被 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 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 想的主要根据。
•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01
预习检查
1 给加色字注音。
论( lún )语
不亦说( yuè )乎
传( chuán)不习乎 而不愠( yùn )
不思则罔( wǎnɡ ) 曲 肱( ɡōnɡ)
一箪( dān )食
好( hào )之者
三省( xǐnɡ )吾身 不逾( yú )矩 不学则殆( dài ) 笃( dǔ )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c5a5c4a0242a8956aece42e.png)
为人谋而不忠乎
人不知而不愠 知
温故而知新
当、做 替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 而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转折 顺承 并列
仁在其中矣 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乐在其 中、三人行必有我师
2、“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以致用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温故而知新 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学习方法 交友之道 个人修养
zēng
每天
反省 wèi
谋划,商量办 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我
忠心,尽心
泛指多次
自己
老师传授的知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真诚,诚实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是不是复习过呢?”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人不知而不愠 知
温故而知新
当、做 替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 而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转折 顺承 并列
仁在其中矣 其
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 他人
特殊句式
❖ 省略句: ❖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 判断句: ❖ 贤哉,回也!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出自本文的成语:
不亦乐乎、三省吾身、温故知新、乐在其 中、三人行必有我师
2、“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学以致用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温故而知新 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学习方法 交友之道 个人修养
zēng
每天
反省 wèi
谋划,商量办 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我
忠心,尽心
泛指多次
自己
老师传授的知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真诚,诚实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是不是复习过呢?”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人教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 课件(共42张PPT)
![人教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 课件(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0cd75a969dc5022aaea0055.png)
翻译: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不如 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 习为快乐的人。” 段解:学习方法。 说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述而》
重点字词解释: (1)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2)疏食:粗粮。 (3)水:在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 “汤”指热水。 (4)曲肱:弯着胳膊。肱(gōng),胳膊。 (5)于:对,对于。
(2)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品德修养(个人修养)。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⑤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 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 迷惑,只思考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段解:学习方法。 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 学习与思考要相结合。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重点字词解释: (1)哉:感叹语气,多用于句子末尾。 (2)箪(dān) :古代盛饭的圆形竹器。 (3)巷:颜回的住处。 (4)回:颜回,字子渊,孔子的弟子。
段解:道德修养。 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 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重点字词解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1 《论语》十二章 精品课件(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1 《论语》十二章 精品课件(共2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9d3eaff69eae009591bec9d.png)
第十一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 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 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子夏曰:“博学 而
广泛 表并列
仁德
思,仁在其中矣”
笃志,切问 而近
坚守 恳切 表并列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白的事情能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 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尊为 “至圣”,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 与孔子并称“孔孟”。
代词,学问和事业
❖子曰:“知 之
……的人
者 不如 好之
以……为快乐 名词的意动用法
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喜爱.爱好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 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第七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 补短,弥补不足。
❖ 子曰:“饭
疏食 饮水,曲肱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 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注意朗读节奏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1课《论语》(共65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11课《论语》(共6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b0d2c421711cc7931b71653.png)
孔子说:“军队的统帅可以改变,但一个普通人 的志向不可以改变。”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
博学而笃志
博学: 广博地学习 笃志: 志向坚定。笃,坚定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切问: 恳切地发问求教 近思: 思考近期、当前的事情
仁: 仁德 其: 指示代词,这。
翻译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 在其中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之思考却不学习, 就会疑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贤哉 回也
回:颜回,字子渊。
有贤德啊,颜回! → (调)颜回有贤德啊!
主谓倒装句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志于学:倒装句。调换语句 志(V.立志)于学→于学志 倒装句式:V+于+n→于+n+V
小试牛刀:将军战于沙场
yòu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yú
不逾矩。”
——《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志:动词,立志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 知天命
后六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者:代词,……的人 好:喜爱,爱好 乐:以……为快乐。意动用法:表示心情、意念一类
的词活用作动词,以……为V的形式。
翻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
博学而笃志
博学: 广博地学习 笃志: 志向坚定。笃,坚定
切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切问: 恳切地发问求教 近思: 思考近期、当前的事情
仁: 仁德 其: 指示代词,这。
翻译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 在其中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之思考却不学习, 就会疑惑。”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贤哉 回也
回:颜回,字子渊。
有贤德啊,颜回! → (调)颜回有贤德啊!
主谓倒装句
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志于学:倒装句。调换语句 志(V.立志)于学→于学志 倒装句式:V+于+n→于+n+V
小试牛刀:将军战于沙场
yòu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yú
不逾矩。”
——《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志:动词,立志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 知天命
后六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者:代词,……的人 好:喜爱,爱好 乐:以……为快乐。意动用法:表示心情、意念一类
的词活用作动词,以……为V的形式。
翻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论语》十二章 (共5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1.《论语》十二章 (共5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96122677232f60dccca172.png)
《论语》现实意义
《<论语>十二章》中所蕴含了哪些深刻哲 理和现实意义?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能 够产生哪些影响?
人格修养:永不松懈,时刻反省自己的言行,时刻
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治学态度: 善学善思,时时温习旧知。 处世方法: 坚守自己的信念,绝不因暴力、穷困
而改变。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注释: ③愠(yùn):生气,发怒。 ④君子:这里有才德的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时去 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 ,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注释: ④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
主宰。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⑥逾(yú):越过,超过。 ⑦矩( jǔ):法度。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翻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
问题探究
子曰:“学而时习①之,不亦说②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注释: ①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②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
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 悦” ,愉快。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④乎?” (《学而》)
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6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6页)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d22758d31b765ce04081422.png)
13
微 学习目标导学二:论语与儒家思想“孔子与教育”
“因材施教” 孔子认定“性相近也,习相 远也”和“学而知之”, 但同时也看到了 人的天赋和资质的不同。孔子发现了受同样 的教育而结果不尽相同的情况,并且提出了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 语以上也”。因此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善于把 普遍要求与个别指导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 不同性格、资质、爱好和特点因材施教。
一 一一 个 本个 伟 奇圣 大 书人 的《 思 论孔 想 语子 儒》 家 思 想
论 语 十 二 章
1
微目标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探究。 2.了解《论语》与儒家思想。 3.联系实际,体会文本蕴பைடு நூலகம்的深刻哲理及 现实意义。
2
微引入
人们常说,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 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 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 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上节 课我们了解了《〈论语〉十二章》中十二章语录的基 本意思。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十二章语录,进一步 走近《论语》,走近孔子,走近儒家思想,跟随着这 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究文本蕴含的深刻哲理。
3
微 学习 目标导学一:研读探究各章意义 目标导学二:《论语》与儒家思想 目标导学三:穿越时空,现实意义
4
微 学习 目标导学一:研读探究各章意义 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
非常深刻的道理,我们从以下几个问题探 讨。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 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5
微 学习 目标导学一:研读探究各章意义 十二章分别讲了: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有教无类” 《卫灵公》即对人无区别地加以教 育的主张,首创私学,广收门徒,只要“自行束脯以 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即只要自愿拿着十条 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这 样使“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的颜回和“无立锥 之地”的仲弓及冬天“以芦花衣之”的闵子骞得以置 身于孔子门下,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孔子提出的 “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是面向全民提出的,他希 望无论是名门望族、殷实之家还是篷牖茅椽、绳床瓦 灶之户都可以接受他的教育。
微 学习目标导学二:论语与儒家思想“孔子与教育”
“因材施教” 孔子认定“性相近也,习相 远也”和“学而知之”, 但同时也看到了 人的天赋和资质的不同。孔子发现了受同样 的教育而结果不尽相同的情况,并且提出了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 语以上也”。因此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善于把 普遍要求与个别指导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 不同性格、资质、爱好和特点因材施教。
一 一一 个 本个 伟 奇圣 大 书人 的《 思 论孔 想 语子 儒》 家 思 想
论 语 十 二 章
1
微目标 1.解读各则语录并进行分类探究。 2.了解《论语》与儒家思想。 3.联系实际,体会文本蕴பைடு நூலகம்的深刻哲理及 现实意义。
2
微引入
人们常说,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 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 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 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上节 课我们了解了《〈论语〉十二章》中十二章语录的基 本意思。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这十二章语录,进一步 走近《论语》,走近孔子,走近儒家思想,跟随着这 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究文本蕴含的深刻哲理。
3
微 学习 目标导学一:研读探究各章意义 目标导学二:《论语》与儒家思想 目标导学三:穿越时空,现实意义
4
微 学习 目标导学一:研读探究各章意义 这十二章的语言都很简练,但却蕴含着
非常深刻的道理,我们从以下几个问题探 讨。文章分别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 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5
微 学习 目标导学一:研读探究各章意义 十二章分别讲了: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有教无类” 《卫灵公》即对人无区别地加以教 育的主张,首创私学,广收门徒,只要“自行束脯以 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即只要自愿拿着十条 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这 样使“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的颜回和“无立锥 之地”的仲弓及冬天“以芦花衣之”的闵子骞得以置 身于孔子门下,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孔子提出的 “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是面向全民提出的,他希 望无论是名门望族、殷实之家还是篷牖茅椽、绳床瓦 灶之户都可以接受他的教育。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97432b0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1.png)
3 当“义”与“富贵”产生矛 盾时,应该如何选择?
⑥于:对,对于。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 于利。”——《论语·里仁》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1 为什么说几个人在一起行 走,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①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②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③从:学习。 2 以人为师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 这里的 “故”和“新”指什么?
2 孔子认为,可以凭借什么做老 师?
①故:旧知识。 ②可:可以。 ③以:凭借。 ④为:做、担负。
3 复习旧知识,就一定会产生新知 识吗?中间的关键步骤是什么?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 “罔”和“殆”的意思很 类似,它们有何不同?
学习
彼此融会 互相促进
修身
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修身做人
拓展延伸
如果从《论语》十二章中选择一章作为你的 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章?结合你的学习生活, 说说你的理由。
小贴士 座右铭是指人们激励、警戒、提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检测反馈
默读以下三则材料,说说分别 印证了《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些内容, 并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会在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中?
④仁:仁德。
3 这一章综合讲了学习和修身, 你能从中总结出学习和修身之间 的关系吗?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论语·阳货》
课文研读
《论语》十二章里,很多章节的内容都具有共同点,或
谈学习态度,或谈学习方法,或谈修身做人,或谈到乐, 或谈到志,请试着选择一两个关键词来对十二章进行归类。
材料二
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 厚……表(上奏章)封羽为汉寿亭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97efa85c8d376eeaeaa31c6.png)
激情导入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泱泱大国, 有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 史长河中,不知诞生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 文化典籍。《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 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 的封建政治、文化、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 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今天我 们就一起去了解孔子及《论语》。
dān dǔ
kān huò
一箪食 笃志 不堪 不惑
xiàng 陋巷
yú jǔ 逾矩
第一章
古代对男子 的尊称,这 里指孔子
子
连词,
说
表顺接
曰:“学 而
按时
时
温习,
通“悦”,
复习
愉快
习之,不亦说
志同道
生气,
合的人 从
了解 恼怒
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指有才
德的人
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曲肱 而
乐趣
不正当的手段 介词,对,对于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朗读节奏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 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 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 样。”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
第七章
比不上, 喜爱,
以……
知道 赶不上 爱好
为快乐
子曰:“知之者 不 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朗读节奏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参考译文 孔子说:“了解这个知识的人,不如爱好这 个知识的人;爱好这个知识的人,又不如以学 习为乐的人。”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泱泱大国, 有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 史长河中,不知诞生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 文化典籍。《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 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 的封建政治、文化、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 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今天我 们就一起去了解孔子及《论语》。
dān dǔ
kān huò
一箪食 笃志 不堪 不惑
xiàng 陋巷
yú jǔ 逾矩
第一章
古代对男子 的尊称,这 里指孔子
子
连词,
说
表顺接
曰:“学 而
按时
时
温习,
通“悦”,
复习
愉快
习之,不亦说
志同道
生气,
合的人 从
了解 恼怒
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指有才
德的人
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曲肱 而
乐趣
不正当的手段 介词,对,对于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朗读节奏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 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 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 样。”
3.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
第七章
比不上, 喜爱,
以……
知道 赶不上 爱好
为快乐
子曰:“知之者 不 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朗读节奏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之者。”
参考译文 孔子说:“了解这个知识的人,不如爱好这 个知识的人;爱好这个知识的人,又不如以学 习为乐的人。”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11《论语》十二章 (共51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11《论语》十二章 (共5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4adf526c85ec3a87c2c5de.png)
• 可以为师矣 • 古:可以、凭借 • 今:可能、许可
古今异义
• 饭疏食饮水 • 古:粗劣 • 今:疏通、疏散 • 饭疏食饮水 • 古:冷水 •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古:普通人 •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 吾日三省吾身 • 古:多次 •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是孔 子及 其家 族的 专用 墓地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 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能听得见不同的 迷惑、疑惑 上天旳意旨 意见 而不 惑,五十 而知 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
越过、
命令
法度
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
有所成就,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
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
见解而加以容纳,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
欲,又不会越过法度。
子曰:“温温习故得而到新知的新理解,可和体会,悟以中矣。不义 而 富且贵,于我 如浮
对于
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 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 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
• 子曰:几“个三人走行路,必一定有 我师焉。选择择其善者
跟从、学习
在其中
好的方面, 优点
而 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古今异义
• 饭疏食饮水 • 古:粗劣 • 今:疏通、疏散 • 饭疏食饮水 • 古:冷水 •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古今异义
• 匹夫不可夺志也 • 古:普通人 •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 吾日三省吾身 • 古:多次 •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孔子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是孔 子及 其家 族的 专用 墓地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 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 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能听得见不同的 迷惑、疑惑 上天旳意旨 意见 而不 惑,五十 而知 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
越过、
命令
法度
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
有所成就,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
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吸取各种
见解而加以容纳,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
欲,又不会越过法度。
子曰:“温温习故得而到新知的新理解,可和体会,悟以中矣。不义 而 富且贵,于我 如浮
对于
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 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 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
• 子曰:几“个三人走行路,必一定有 我师焉。选择择其善者
跟从、学习
在其中
好的方面, 优点
而 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388ba2d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f2.png)
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融会贯通,独立思考。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wǎnɡ),思而不学则殆(dài)。”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 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 书,就会疑惑。
重点词语 罔:迷惑 殆:疑惑
迷惑
学习
辩证统一
思考
疑惑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此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
表并列
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请仔细分类。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
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方
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
中矣
修 身 做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矩 :法度。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环境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本章阐述了 学习态度
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 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 毛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 夫!不舍昼夜。”
重点词语
川 :河,河流。 斯 :这,指河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986558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2.png)
《论语》十二章
本 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
课
目 2.准确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
标
基本内容。
孔子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首创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教育家,相传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整理《诗》《书》,删修《春 秋》。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千古圣人”“至圣”“万世师 表”。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也很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 西方有学者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 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
第四章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知识) 领会
可以
以 (之)
为师
凭 (这一点) 做
矣。”
了
翻译:孔子说:“在复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 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 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终究会疑惑而无所得。”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介词,替 )
人不知而不愠( 动词,了解)
知
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懂得)
学而时习之(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
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
不亦乐乎( 形容词,快乐)
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
仁在其中矣( 代词,它的 )
其
人不堪其忧( 代词,这样的 )
◆古今异义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
本 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
课
目 2.准确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
标
基本内容。
孔子是最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首创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教育家,相传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是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整理《诗》《书》,删修《春 秋》。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千古圣人”“至圣”“万世师 表”。孔子在世界的影响也很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 西方有学者尊孔子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 民族的光荣”。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
第四章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旧的(知识) 领会
可以
以 (之)
为师
凭 (这一点) 做
矣。”
了
翻译:孔子说:“在复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 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 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终究会疑惑而无所得。”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介词,替 )
人不知而不愠( 动词,了解)
知
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懂得)
学而时习之(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
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
不亦乐乎( 形容词,快乐)
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
仁在其中矣( 代词,它的 )
其
人不堪其忧( 代词,这样的 )
◆古今异义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今义:朋友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 复习,温习 之: V+之,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 而: 表承接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愠: 生气,恼怒 而: 表转折,但 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 省略:1.主语 2.宾语 3.介词于
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 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 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 吗?”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
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内容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作 品
编者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简
地位 儒家经典著作
介
体例 首个语录体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多音字词
论(lún)语 论
讨论(lùn)
省(shěng)份 省
Xǐng
Wèi
Hale Waihona Puke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chuán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
曾参(shēn),字子舆,孔子弟子之一。 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三番五次,虚指) 省:自我检查、反省 身:(身体、身份、己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替 谋:谋划,出谋划策 忠:V,竭尽自己的心力,形容词作动词
词类活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信:诚信 传:传授 n.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习:复习
翻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却不尽心竭力 了吗?和朋友交往却不诚信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复习了 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
作
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者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
介
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
绍
《乐》,序《周易》,作《春秋》。他正直、
第 一 章
,
副 标里
入 副这
输 入在
题 输请
题
标
ICIBA English for the majority of users to provide online translation, online dictionary, spoken English, English learning materials, Chinese dictionary, Kingsoft downloading services, is committed to provide you with quality authoritative online English service is 50 million English learners
孔子说:“我十五岁在学习上立志,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 四十岁心中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 就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又 不会超出法度。”
于
子
不
与
身
曾
乎
而
来
不
子
学
曰
习
朋
:
子
?
不
,
亦
曰
,
:
乎
友
为
曰
”
愠
不
说
:
—— ——
三
“
?
交
人
:
,
亦
乎
“
十
吾
”
而
谋
“
不
乐
?
学
而
十
不
而
吾
《
亦
乎
有
而
立
有
信
不
日
学
君
?
朋
时
,
五
《
乎
忠
三
而
子
人
自
习
四
而
学
?
乎
省
》
不
远
之
十
志
而
传
?
吾
知
方
,
》
第 一 章
,
副 标里
入 副这
输 入在
题 输请
题
标
ICIBA English for the majority of users to provide online translation, online dictionary, spoken English, English learning materials, Chinese dictionary, Kingsoft downloading services, is committed to provide you with quality authoritative online English service is 50 million English learners
第 一 章
,
副 标里
入 副这
输 入在
题 输请
题
标
ICIBA English for the majority of users to provide online translation, online dictionary, spoken English, English learning materials, Chinese dictionary, Kingsoft downloading services, is committed to provide you with quality authoritative online English service is 50 million English learners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命,命令。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所欲:想要的东西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翻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志于学:倒装句。调换语句 志(V.立志)于学→于学志 倒装句式:V+于+n→于+n+V
小试牛刀:将军战于沙场
yòu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yú
不逾矩。”
——《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志:动词,立志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 知天命
自省(xǐng)
传(chuán)说 传
传(zhuàn)记
爱好(hào) 好
好(hǎo)处
前六则
yu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lè
yùn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论语》的“子”专指孔子
学而时习之
学: 学习
时:时X间 时常,按时 √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愠: 生气,恼怒 而: 表转折,但 人不知而不愠——人不知()而()不愠 省略:1.主语 2.宾语 3.介词于
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 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 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 吗?”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
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内容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作 品
编者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简
地位 儒家经典著作
介
体例 首个语录体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多音字词
论(lún)语 论
讨论(lùn)
省(shěng)份 省
Xǐng
Wèi
Hale Waihona Puke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chuán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
曾参(shēn),字子舆,孔子弟子之一。 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 三:泛指多次(三番五次,虚指) 省:自我检查、反省 身:(身体、身份、己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替 谋:谋划,出谋划策 忠:V,竭尽自己的心力,形容词作动词
词类活用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信:诚信 传:传授 n.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习:复习
翻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却不尽心竭力 了吗?和朋友交往却不诚信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复习了 吗?”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
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
作
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者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
介
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 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
绍
《乐》,序《周易》,作《春秋》。他正直、
第 一 章
,
副 标里
入 副这
输 入在
题 输请
题
标
ICIBA English for the majority of users to provide online translation, online dictionary, spoken English, English learning materials, Chinese dictionary, Kingsoft downloading services, is committed to provide you with quality authoritative online English service is 50 million English learners
孔子说:“我十五岁在学习上立志,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 四十岁心中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 就能听得进别人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又 不会超出法度。”
于
子
不
与
身
曾
乎
而
来
不
子
学
曰
习
朋
:
子
?
不
,
亦
曰
,
:
乎
友
为
曰
”
愠
不
说
:
—— ——
三
“
?
交
人
:
,
亦
乎
“
十
吾
”
而
谋
“
不
乐
?
学
而
十
不
而
吾
《
亦
乎
有
而
立
有
信
不
日
学
君
?
朋
时
,
五
《
乎
忠
三
而
子
人
自
习
四
而
学
?
乎
省
》
不
远
之
十
志
而
传
?
吾
知
方
,
》
第 一 章
,
副 标里
入 副这
输 入在
题 输请
题
标
ICIBA English for the majority of users to provide online translation, online dictionary, spoken English, English learning materials, Chinese dictionary, Kingsoft downloading services, is committed to provide you with quality authoritative online English service is 50 million English learners
第 一 章
,
副 标里
入 副这
输 入在
题 输请
题
标
ICIBA English for the majority of users to provide online translation, online dictionary, spoken English, English learning materials, Chinese dictionary, Kingsoft downloading services, is committed to provide you with quality authoritative online English service is 50 million English learners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命,命令。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所欲:想要的东西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翻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志于学:倒装句。调换语句 志(V.立志)于学→于学志 倒装句式:V+于+n→于+n+V
小试牛刀:将军战于沙场
yòu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yú
不逾矩。”
——《为政》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志:动词,立志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 知天命
自省(xǐng)
传(chuán)说 传
传(zhuàn)记
爱好(hào) 好
好(hǎo)处
前六则
yuè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lè
yùn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子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论语》的“子”专指孔子
学而时习之
学: 学习
时:时X间 时常,按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