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民俗风情录
(达斡尔族民俗风情录)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他们生活在黑龙江、嫩江流域,以渔猎和农业为生,保留着许多传统的民俗风情,这些民俗风情反映了达斡尔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信仰,也成为了我们了解这个民族的重要窗口。
一、服饰文化达斡尔族的服饰独具特色,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的传统服装。
男装以皮帽、皮衣、皮裤为主,色彩较为单一,多以黑色、灰色为主。
女装则更为丰富多彩,头饰、衣领、衣袖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色彩鲜艳,款式多样。
达斡尔族的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扮,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这个民族的尊严和骄傲。
二、饮食文化达斡尔族的饮食文化也十分丰富,主要以渔猎和农业为食源。
他们喜欢吃炖鱼、手扒肉、炒菜等,尤其喜欢用大锅炖菜,味道鲜美。
达斡尔族的饮食习俗中也有许多禁忌,如不吃狗肉、不喝马血、不吃虾蟹等海鲜。
这些禁忌体现了达斡尔族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三、节庆文化达斡尔族的节庆文化丰富多彩,主要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阿涅”节了,这是达斡尔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
在阿涅节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唱歌、跳舞、摔跤、射箭等,还会进行传统的歌舞表演。
此外,达斡尔族还有许多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刺绣、编织等,这些艺术形式也是节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婚姻习俗达斡尔族的婚姻习俗也很有特色,主要有“姑表通婚”和“姨表通婚”两种。
由于历史原因,达斡尔族女性地位较高,男性通常要娶至少两个妻子才能保证血统的纯正。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民族政策的调整,这种传统的婚姻习俗逐渐得到了改变。
现在,达斡尔族的婚姻习俗更加开放和自由,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伴侣。
五、信仰文化达斡尔族的信仰文化主要是萨满教和佛教。
萨满教是达斡尔族最原始的宗教信仰,他们相信万物有灵,认为神灵和鬼怪无处不在。
萨满教信仰在达斡尔族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如祭祖神、祈求丰收等。
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在达斡尔族中传播开来,一些人信仰佛教,并把佛教的一些理念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
达斡尔族_精品文档
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一支古老而有着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
本文将介绍达斡尔族的人口分布、历史、文化特色以及现代发展情况等方面。
一、人口分布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省份。
据统计,截至2010年,达斡尔族的人口约为40万,占中国总人口的0.02%。
二、历史达斡尔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他们是游牧民族鄂温克族的后裔。
在十七世纪末至十八世纪初的几次游牧民族南下的浪潮中,达斡尔族逐渐形成并定居在今天的黑龙江地区。
达斡尔族曾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辽金元时期的蒙古在中国东北的统治者之一。
他们具有丰富的养殖经验和狩猎技巧,也擅长驯服马匹。
在这一时期,达斡尔族人民的生产水平和社会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三、文化特色1. 语言达斡尔族使用达斡尔语,为通古斯语系的一种语言,与鄂温克语等相似。
虽然达斡尔语使用范围较窄,但它是达斡尔族的重要文化符号。
2. 婚礼习俗达斡尔族的婚礼习俗独具特色。
传统上,达斡尔族男女自由选择配偶,婚姻是双方家庭商议后由结婚对象相互给予确认。
在婚礼上,达斡尔族人会举行特殊的祭祀仪式,展示他们对祖先和家族的尊重。
3. 艺术表达达斡尔族的艺术表达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音乐、舞蹈、绘画等。
其中,达斡尔族的原生态舞蹈非常有名,舞蹈动作优美多姿,融合了狩猎、牧羊等生活场景的元素。
四、现代发展情况随着时代的变迁,达斡尔族也面临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许多达斡尔族的年轻人积极参与到文化保护和振兴的活动中。
近年来,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少数民族的支持力度,通过加强教育、文化交流等方式,促进了达斡尔族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目前,许多达斡尔族的文化节日和艺术表演活动已成为吸引游客和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旅游资源。
总之,达斡尔族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少数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他们以其丰富的养殖经验和狩猎技巧,为中国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达斡尔族达斡尔族民族风俗与文化
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区.梅里斯区.富拉尔基区.
龙江县.富裕县.嫩江县.爱辉县,少数居住在新疆
塔城县。
达斡尔族民族风俗与文化
达斡尔族分布图
民族来源
达斡尔族民族风俗与文化
民族来源
• 3、语言文字
• 达斡尔族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 古语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
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后普遍使用汉
家生孩子,坐月子….等等
• 生产禁忌:
达 斡 尔 族 民 族 风 俗 与 文 化 节日、禁忌、吉祥物
• 1.忌在鼠日开跨骑渔具。 • 3.女性,萨满,戴孝的人不能去渔场,乘船时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 4.出远门前要是碰到不顺利的事,要改日而行。 • 5.猎人不能直呼熊和老虎,因为熊称为“老头”,老头称为“百兽之
二是受满服影响形成的服饰文化。达斡尔族与满族接触后,内地布匹大量流 入,其服饰用料有了质的变化。款式楚翔了达斡尔族传统服饰与满族服饰交 融发展的趋势。刺绣艺术也逐渐成为达斡尔族妇女、儿童服饰必不可少的装 饰,使达斡尔族服饰文化更加丰富完美,富有个性和民族特征。
王”。 • 6.不许在房木上用利器乱刮,不许钉钉子,不许敲到房梁。 • 7.不用白桦木和榆木盖房子,不用白桦木做排筏的舵。 • 8.三岁的马下马驹后就把母马卖掉,但要剪下一些尾毛和鬃毛并留下
来。 • 9.卖马不能将缰绳与马一起卖给人家。
• 3.吉祥物:
达 斡 尔 族 民 族 风 俗 与 文 化 节日、禁忌、吉祥物
达斡尔族民族风俗与文化
民族来源
• 1、历史源流
•
“达斡尔”是达斡尔族固有的自称。达斡尔
一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我国历史文献中有达呼
尔、打虎儿、达瑚里、打虎力、打呼里、达乌尔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是我国人口较 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 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黑 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 疆、辽宁。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 但无本民族文字,现在 达斡尔族基本上通晓汉 语和汉文,与蒙古族杂 居的达斡尔族,大部份 通晓蒙古族语。
达斡尔族是一个能歌善 舞的民族,民间音乐有 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 多钟形式。
饮料有鲜、酸牛奶、奶酒、奶米茶等, 奶米茶是把少量稷子米炒有轻微煳味 后,加牛奶和水烧煮即成。达斡尔族 妇女还喜把采集的稠李子、山丁子、 榛仁磨为合成粉,饮用时冲入开水, 拌白糖做成类似面糊的饮料饮用。味 道可口。
达斡尔族——名人
斡尔族语称曲棍球为 “波 列”,这是达斡尔族最具代 表性的传统的体育项目,也 是达斡尔人最喜爱的传统体 育活动。 曲棍球在达斡尔族民间有着 悠久的历史,数百年前便开 始流传于达斡尔族民间。 1989年,国家体委将莫力达 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命名为 “曲棍球之乡”。
达斡尔族也过中秋节,吃月饼。
达斡尔族——饮食习惯
达斡尔族的主食以饭(巴达)、饼 (午图莫)、粥(兴恩巴达)为主, 每顿饭总配肉类和粗菜。米面较之, 以米为主。住在黑龙江北岸时,兽 肉曾经是主食之一。迁徙嫩江流域 以来,肉类减少,菜类增加了,粮 食逐渐变为唯一主食了。主副食种 类繁多,营养丰富,别具风味。
达斡尔族——民居
达斡尔族的村庄大都依 山傍水,风景十分秀丽。 房舍院落修建的十分整 齐。一幢幢高大的“介” 字形草房,给人一种大 方粗犷的印象。
一幢幢坐北朝南的高大 的“介”字形草房,内 壁和大棚装饰着各种图 案,大方雅观。家家户 户的院墙围绕着红柳条 编织的带有各种花纹的 篱笆。
达斡尔族传统节日
达斡尔族传统节日达斡尔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这些传统节日是达斡尔族人民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不仅体现了他们的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也是他们团结一致、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一、骑马节骑马节是达斡尔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七月或八月举行,庆祝丰收和祈福。
在骑马节这一天,达斡尔族人们会穿着传统的服饰,骑着华丽的装饰马匹,参加盛大的庆典活动。
他们会组成队伍,载歌载舞地绕着村庄或广场跑骑,展示自己的骑马技艺和勇敢精神。
人们也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比赛,如马术比赛、射箭比赛等,以增进友谊和团结。
同时,骑马节也是人们互相祝福、交流感情的时刻,人们会互相赠送礼物和美食,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
二、哈喇子节哈喇子节是达斡尔族人民欢庆新年的重要节日。
它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一月或二月举行,庆祝新年的到来和祈求丰收。
在哈喇子节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进行精心准备,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人们会打扮得漂漂亮亮,穿上传统的盛装,整个村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舞狮、表演、歌唱等。
人们还会到大庙去祭祀祖先,向祖先祈福,感恩祖先的庇佑和关爱。
同时,哈喇子节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无论身在何处,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共度新年,共同享受团圆的幸福。
三、牛王节牛王节是达斡尔族人民纪念传说中的英雄牛王的传统节日。
它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三月或四月举行,是人们对牛王的崇拜和纪念的重要方式。
在牛王节这一天,人们会在村庄的广场上搭起大棚,摆放鲜花和祭品,场面庄严肃穆。
人们会齐聚一堂,共同簇拥着牛王雕像,向牛王祈福,感谢他给予的保护和祝福。
牛王节期间还会有歌舞表演、传统体育竞技等各种活动,让人们在欢乐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牛王节也是人们互相交流、交朋友的重要机会,人们会在这一天结识新的朋友,加深彼此的友谊。
四、白布节白布节是达斡尔族人民向神明祈求丰收和祝福的传统节日。
它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五月或六月举行,是达斡尔族人民祈福和祭祀活动的重要方式。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辽代契丹族后裔.达斡尔一词,意为开拓者,最早出现在元明之际.了解达斡尔族起源,必先了解契丹族地起源.关于契丹族地起源,有一个古老地传说:有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西拉木伦河)而来,女子乘青牛自土河(今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八子.他们地子孙繁衍成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以后地契丹族.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地柔然部.契丹地语意是镔铁,或者刀剑,也就是坚固地意思,这是一个剽悍勇猛地民族.契丹亦指这个民族所建立地政权.公元年,耶律阿保机称帝,国号契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他们最早可能是匈奴人,一种说法是他们住在匈奴以东,所以被汉人称为东胡.东胡后为匈奴所灭,但是东胡人不是留在原地等待匈奴人地统治,而是举族后退,逃之夭夭,有可能是退到乌桓山(辽时地黑山,现时地罕山)与鲜卑山(现大兴安岭中、北段),在这里,东胡已分成乌桓人,鲜卑人.这二种人地结局是不一样地.汉武帝打败匈奴后,将乌桓南迁,以防匈奴人再回来.结果是匈奴人没回来,乌桓人反了,后在三国时被曹操所破,将之内迁,于是乌桓人顺利移民.随着乌桓人地南迁与内迁,鲜卑人做为其同文同种之同胞,紧随其后,乌桓每次倒出地方来,都由鲜卑人占领,这个紧随乌桓人南进地鲜卑人叫做东鲜,留在鲜卑山附近地,则成为后来地女真,较后地满人.东鲜在北魏时被承认为契丹国,后被北齐高洋所破.后来,在隋朝初年,出现了现在地契丹.唐太宗把契丹地大部队安置在原东鲜人地地盘,而契丹地零散部队,安置在河北河南山西北京天津附近地某些地方.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公元年大贺氏地首领窟哥率部归顺唐王李世民,随后参加了征伐高句丽地战争,窟哥领衔地大贺氏联盟,把契丹人带入汗国时代.诸汗均为大贺部地首领,大贺部成为契丹族地一个强大部落.达斡尔一词就是从大贺氏地音转而来地.源于大兴安领南麓地洮儿河,曾是契丹部大贺氏地发祥地.大贺尔这一当年一个部落地名称,从古延续下来,成为今天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达斡尔民族地族称了.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前后,契丹人地历史中,耶律家族地英雄耶律涅里横空出世,这位大辽国稚形地最初奠基者,是耶律阿保机地七世祖,他亲手摧毁了当年窟哥建立地亲唐政权“松漠都督政权”,终结了“大贺氏联盟”,开启了契丹人走向世界顶峰地遥辇氏时代.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元朝,聚居在大兴安岭西北.明后,分布于西起贝加尔湖,东至牛满河,北自外兴安岭,南到黑龙江流域地广大地区.自世纪中叶起,达斡尔族人民世代居住在南自黑龙江,北达外兴安岭地广大地区.目前,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和新疆.其中以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郊区为主要聚居区.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达斡尔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中地一个独立语言,但没有自己地文字,通用满文,后普遍使用汉文.年有人,目前万人左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达斡尔族人多信仰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地原始宗教,供天神、山神、火神、河神、财畜神、祖神等.原来每个氏族都有自己地萨满主持宗教活动.少数人信仰喇嘛教.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主要节日是春节.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是一年之中最盛大地节日,节日里都着盛装,逐户拜年,妇女们互赠礼物.过年之前家家都要进行充分准备,杀年猪,打年糕.年三十用各种杂物码起一个垛,晚上点燃,老年人要把大块肉和饺子投入火中,祝福人畜兴旺.年三十吃饺子,有地要在一个饺子里放上白线,意味着吃到这只饺子地人可长寿两百岁;有地在一个饺子里放上铜钱,吃到地人意味着今后不缺钱花.初一开始拜年,拜年地人一进门就要打开主人家地锅,抢吃年糕,表示亲密无间,然后吃猪肘子、手把肉.妇女之间要互相赠礼,礼物有烟叶、奶皮、糕点和冻肉.春节一直过到正月十六.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特别是青年人之间要互相往对方地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达斡尔族也过中秋节,吃月饼.达斡尔族禁忌较多,如不许用刀、剪子等锐器指点人;不许踏座门坎和窗台;不准在室内打口哨;忌在鼠日开犁种;在渔场不许拿着鞭子走;不用白桦和榆木盖房子等.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我认为,既然契丹族大部已经被其他民族融合,达斡尔族是契丹族唯一后裔,不如把达斡尔族叫做契丹族或达斡尔契丹族更好些.你觉着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达斡尔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
他们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深受当地人民的热爱和传承。
本文将重点介绍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中有许多独特而有趣的元素。
首先,达斡尔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民歌和舞蹈艺术。
他们以歌颂自然、表达情感的方式来传承祖先的智慧和经验。
达斡尔族的民歌多以牧歌和祈福歌为主题,歌词优美动听,旋律优美悠扬。
而舞蹈则以独特的动作和身姿展示出达斡尔族人民的豪迈和热情。
达斡尔族还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品。
他们擅长制作皮革制品、银饰和木雕等工艺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达斡尔族的皮革制品。
达斡尔族人民将动物的皮毛加工成各种实用的衣物和装饰品,如制作袍子、帽子和鞋子等。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展示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还包括丰富多样的节日和习俗。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达斡尔族的传统年节——“达斡尔族年”。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舞龙舞狮和放烟火等。
此外,达斡尔族还有许多其他的节日和习俗,如婚礼习俗、葬礼习俗和游牧民族的迁徙习俗等。
这些节日和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达斡尔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
在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中,还有许多神话和传说。
这些神话和传说通常讲述了达斡尔族人民的起源、历史和英雄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关于达斡尔族始祖“阿尔都汉”的故事。
据传说,阿尔都汉是一位勇敢而智慧的英雄,他带领达斡尔族人民从西方迁徙到东方,并建立起了繁盛的家园。
这些神话和传说不仅丰富了达斡尔族的文化内涵,也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深受人们喜爱和传承。
无论是民歌和舞蹈、手工艺品、节日和习俗,还是神话和传说,都展示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智慧、勇敢和热爱生活的精神。
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达斡尔族人民将继续保护和发展自己的独特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贡献力量。
达斡尔族民族风俗与文化
谢谢观看!
• 3、丧葬禁忌 人死咽气前,全家人不准入睡,怕死者灵魂将 睡者灵魂带走。忌用铁钉钉棺。有外伤者不能见 尸身或灵枢,以免被“扑着”,即怕伤口发作。 外姓人死后,不得从门出,必须从窗户抬出。严 禁双日殡葬。未出嫁女子,孕妇、无子女的妇女 及小孩死后不准埋入祖坟;孕妇死后必须火葬, 否则起“旱魃”;小孩死后,必须风葬。守丧期 忌打架斗殴,忌剃头号、剪指甲,忌在炕上睡觉, 忌参加婚礼、娱乐活动,禁出远门及嫁女,禁夫 妻同房。
• 4、岁时禁忌 除夕,天黑前必须将门窗糊好。是日, 不许从门外向里叫人,不许照镜,否则群 魔缠身,被魔鬼摄去心神。大年初一自动 起床,忌被人叫醒,否则会懒惰1年。初一 至初五不得打扫室内,否则会扫走福气。
五、吉祥物
• 达斡尔族人视老鹰为 神鸟,吉祥物。在各 种场合歌颂,赞美它。 对猎鹰有非常特殊的 感情,鹰象征着美好, 和睦,进取,顽强。
•
后挂 万 次 人 显 家 允 忌 数 不 不一 一 。 求 卑 主 。 男 年 吉女 顺面 落 迎 ” 贱 贵 以 方 龄 。子 。镜 日 亲 。 , 。 为 求 时 故结 , 后 喜 故 该 若 多 婚 婚 常婚 以 到 车 媒 族 少 次 一 配 择年 代,须人俗次求、。 龄 太 须 在 求 语 求 婚 两 男 、忌 阳在落亲云婚,次无 偶 。 大 日 须 “ 便 方 , 此 、数 否门前多好应显女禁 , 则 西 赶 跑 女 , 女 方 忌 等以 婚 侧 到 几 百 则 儿 应 。 奇为 。
达斡尔族民族风俗与 文化
一、分布
• 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 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 住在新疆塔城。目前约有13.2万人。亦分 布于俄罗斯(石勒喀河与伯力一带),俄 罗斯称相关地区为达斡里亚(Даурия), 即外贝加尔。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传统文化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等地。
达斡尔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包括语言、服饰、生活习俗、音乐舞蹈等方面,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介绍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
一、语言达斡尔族的语言属于蒙古语系,和蒙古族、鄂温克族等有一定的相似性。
达斡尔族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音调和语法结构,是达斡尔族人民交流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在现代社会,虽然汉语已成为主要的交流语言,但达斡尔族人民仍然保留并传承着自己的母语。
二、服饰达斡尔族的传统服饰非常独特,男性常穿长袍、长裤和皮靴,头戴斗笠或毡帽。
女性则穿着彩色长袍、裙子和皮靴,头戴花纹绣花的头巾。
达斡尔族的服饰多以羊毛、马毛、麻布等天然材料制作,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彰显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民族特色。
三、生活习俗达斡尔族人民有着独特的生活习俗。
他们以牧民为主,过着放牧、捕鱼和狩猎的生活。
每年冬季,达斡尔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冬捕活动,用传统的方法捕捞鱼类资源,这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
此外,达斡尔族人民还有丰富多样的婚俗、葬礼等仪式,这些传统习俗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四、音乐舞蹈达斡尔族的音乐舞蹈文化源远流长,多以马头琴、马头琴、手鼓等乐器为伴奏,表达了他们对大自然、生活和爱情的热爱。
达斡尔族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有舞狮、舞龙、舞蹈戏曲等,舞姿翩翩起伏,舞者身着华丽的服饰,给人以美的享受。
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丰富多样,不仅体现在语言、服饰、生活习俗和音乐舞蹈等方面,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元素。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达斡尔族人民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加强对达斡尔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达斡尔族的独特魅力。
同时,也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让年轻一代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传承达斡尔族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多样性和文化繁荣做出贡献。
源于契丹的达斡尔族民俗
源于契丹的达斡尔族民俗达斡尔族为契丹后裔,民俗是民族属性的重要特征,在历史的长河中,达斡尔族除吸纳和融合了我国北方民族习俗外,主要民俗特征仍保留了契丹民俗特征。
标签:契丹达斡尔;民俗源于契丹;民俗保护;文化传承中华民俗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56朵花,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北方4小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人口约12万,黑龙江为达斡尔族的主要聚居地。
集中的生活区域,仍在使用民族语言,传统的民俗习俗,民族文化仍在世代传承。
一、达斡尔族源于契丹契丹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属于我国北方的东胡——鲜卑族系。
契丹,最早见于《魏书·契丹传》,原居于我国北方的大鲜卑山,即今之大兴安岭。
契丹各部,原与宇文、库莫奚两部一起游牧。
公元344年,前燕慕容皝进攻逸豆归,契丹同时被击溃,于是从鲜卑族中分离出来,自号“契丹”。
并逐渐迁徙至潢水、土河流域(今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在辽河以西、大凌河以北一带,修养生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壮大。
契丹的祖源,有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
《辽史·地理志》载:“相传有神人乘白马,自马盂山浮土河而东,有天女驾青牛,由平地松林泛潢而下。
至木叶山,二水合流,相遇为配偶,生八子。
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
”人类社会的早期,神话是一种传承历史的载体。
“白马”部后来以耶律为姓,称为皇族。
“青牛”则冠以萧姓,称为后族。
公元907年,耶律阿保机仿照中原汉地格局,正式建立了大契丹国,也称大辽契丹。
契丹部落联盟时期的大贺氏的一支为契丹贵族,辽亡后成为延续发展的后来的达斡尔族。
明末清初,在黑龙江上中游地区的达斡尔人,常被称为萨哈尔察部(萨哈尔察,满语为“黑色貂皮”之意),或索伦部。
索伦部即鄂温克族,萨哈尔察部主要是达斡尔族。
达斡尔这一族称,在清代1667年才正式被采用。
“达斡尔”,是达斡尔族人的自称。
辽亡后,契丹人又回迁于黑龙江北境(现俄罗斯境内),多数则融入其他各族中。
达斡尔族历史沿革与传统习俗
达斡尔族历史沿革与传统习俗达斡尔族,属于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
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以达斡尔族的历史沿革和传统习俗为主题,探索其丰富多彩的文化。
一、历史沿革达斡尔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东胡、鲜卑、柔然等游牧民族。
在唐代以后,达斡尔进入石堡、草原地区,并逐渐定居发展。
他们始终保持着与土著蒙古族人的良好关系,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征。
在元代,达斡尔族人成为了蒙古帝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形成了独立的部族并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清朝时期,达斡尔族与中国政府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为维护边疆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传统习俗1. 马术文化达斡尔族人是出色的骑手,他们以独特的马术技巧闻名。
他们在游牧生活中密切与马相伴,马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达斡尔族有着丰富的马术比赛和马文化活动,如赛马、驯马、马球等。
2. 藏弓射箭竞赛战争是达斡尔族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他们以勇敢善战著称。
藏弓射箭是其重要的传统竞技活动之一。
这项比赛不仅考验参赛者的射箭技巧,更体现了勇士的荣誉和尊严。
3. 舞蹈和音乐达斡尔族人对舞蹈和音乐有着深厚的热爱。
他们以欢快的舞蹈和鼓乐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情。
其中,勇士鼓舞和活络圈舞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舞蹈。
鼓舞舞蹈展示了战士的英勇和团结精神,而活络圈舞则以其柔和舒展的形态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4. 狩猎和捕鱼达斡尔族人依赖狩猎和捕鱼维持生计。
他们擅长使用草船、鱼网等工具进行捕鱼,而在狩猎中则熟练运用弓箭、陷阱等。
捕鱼和狩猎对他们来说不仅是经济来源,更是传统的生活方式。
5. 传统服饰达斡尔族人的服饰以毛皮和皮革制成,保持了原始的风格。
男性通常穿着皮革外套和裤子,女性则以色彩鲜艳的长袍为主。
他们还佩戴羽毛、珠宝等装饰物,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
结语达斡尔族的历史沿革和传统习俗展示了他们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马术、弓箭、舞蹈、音乐、狩猎和捕鱼以及传统服饰等方面都彰显了他们独特的民俗特点。
达翰尔族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意即“开拓者”。
族源契丹。
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
在浴血奋战了半个世纪之后,离开了世居的黑龙江北岸,南迁到大兴安岭、嫩江流域。
人口12.14万(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达斡尔族有自已的语言,但没有文字;受清朝满族文化影响,通用满文。
辛亥革命后普遍使用汉文,也有人兼用蒙古、维吾尔、哈萨克文。
信仰萨满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
达斡尔族以狩猎和农业为主,渔业也比较发达。
歌舞、体育是达斡尔人喜爱的活动。
传统的曲棍球近年发展很快。
1952年开始建立自治乡,1958年8月1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建立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县。
主要节日是春节。
主要礼仪以敬老、互助和好客为佳风。
对长者,无论是在路上行走,还是出入房门,青年人都要让路;儿女外出归来,要给老人请安;凡有好吃的或是老人喜欢吃的食品,首先要敬给老人或给老人留下一部份。
客人来访,主人要递烟、敬酒、端出奶制品热情招持,若是贵客临门,还要增加“瓦奇”(猪肘子)和“手扒肉”等佳肴,盛情款待。
日常食俗达斡尔族习惯于农忙时日食三餐,农闲时日食两餐。
过去主要种植稷子、荞麦、燕麦、大麦、苏子等农作物,并以粮食为主食。
主食中以稷子米和荞麦面为主。
稷子有两种加工方法,一是把经过蒸煮的稷子烤干磨成米,用来做干饭和鲜牛奶粥,是达斡尔族最常吃的主食;二是不经过蒸煮而磨出的稷米,可以做干饭,但多用来做牛奶稠粥。
达斡尔族也用经过蒸煮后磨出的荞麦米、燕麦米和大麦米做干饭和粥,食用时都要拌以鲜、酸牛奶或野兔、狍子、飞禽肉汤。
用荞麦米或燕麦米做成的狍子肉粥,是达斡尔族老人喜欢的食品。
进入20世纪以来,小米和玉米(米+查)子也成为达斡尔族的主食,过春节也开始打年糕。
达斡尔族的面食以荞面为主,制做荞面食品的种类很多。
有刀削面、刀切短面条、揪面片、手指压柳叶状面条,和用拇指在另一只手掌上碾成的薄卷片等,这些荞面食品都直接在牛奶或兽禽肉汤上煮熟。
达斡尔族
•
• 文字
•
• 民居
一幢幢坐北朝南的高大的“介” 字形草房,内壁和大棚装饰着各种 图案,大方雅观。家家户户的院墙 围绕着红柳条编织的带有各种花纹 的篱笆。 • 达斡尔族的村庄大都依山傍水, 风景十分秀丽。房舍院落修建的十 分整齐。一幢幢高大的“介”字形 草房,给人一种大方粗犷的印象。 家家户户都围着红柳条编织的带有 各种花纹的篱笆。院落布局严谨, 马棚和牛舍一般都修筑在离院子较 远的地方,保持干净清洁。 • 房子一般都坐北朝南,注重采 光,窗户多是达斡尔族房屋的一大 特点。居室的南、北、西三面或南、 东、北三面建有相连的三铺大炕, 俗称“蔓子炕”。蔓子炕保暖性能 好,是达斡尔人冬季不可缺少的取 暖设施。
Questions
• 分布
•
• 种植业
•
他们使用4牛牵引的木架铁铧犁耕地,种植燕麦、大麦、荞 麦、稷(jì )子、谷子、黑豆等大田作物和饕(tāo)苏子、胡 麻等油料作物,在宅旁园田种植白菜、萝卜和瓜果。达斡尔族 人民栽培的黄烟,名列“关东烟”之首。
渔猎业是达斡尔族传统的生产活动。他们生产的貂、狐、 猞狸、灰鼠等细毛皮张和鹿茸、麝(shè)香等贵重药材,畅 销国内市场,尤其是所产的紫貂闻名中外。达斡尔人熟悉许多 种鱼的习性,捕鱼方法多,凿冰为洞,用网或钩捕鱼,尤具特 色。 达斡尔话没有自己的文字,自康熙初年就开始学习使用满文, 清晚期,达斡尔族人开始学习使用汉文,解放后,广大达斡尔 族人民群众大多知晓汉文并能使用。
•
口述 • 1 因为达斡尔族没有文字,只能靠______ 来传承历史. • 2 达斡尔话没有自己的文字,自康熙初年就 满文 开始学习使用______ 坐北朝南 • 3 房子一般都_________,注重采光,窗户 多是达斡尔族房屋的一大特点。 渔猎 • 4 ______业是达斡尔族传统的生产活动。
达斡尔民族
达斡尔民族
达斡尔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鄂温克族自治旗一带;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辽宁省等地。
达斡尔族居住地最早记载为讨浯儿河(今洮儿河),明初迁往黑龙江以北;17世纪中叶因中俄边疆战事,清政府为巩固后方,达斡尔族最初迁往嫩江流域,少部分仍留在今外贝加尔一带。
后因清政府征调青壮年驻防东北和新疆边境城镇,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分布的状况。
达斡尔族有自己的语言,原文字已丢失,现使用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现在达斡尔族基本上通晓汉语并会书写汉文,与蒙古族杂居的达斡尔族,大部份通晓蒙古族语。
达斡尔族能征善战,后金为入关巩固后方,三征索伦,故有俗语“索伦骑射甲天下”。
清朝内外战争均有达斡尔将领参与。
抗日战争时期,为东北地区抗日做出杰出贡献。
达斡尔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音乐有山歌、对口唱和舞词等多种形式。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达斡尔族的人口数为132299人。
关于达斡尔族民风与民俗
关于达斡尔族民风与民俗达斡尔族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民风与民俗。
以下是关于达斡尔族民风与民俗的详细介绍。
一、民风1.勤劳好学:达斡尔族人民勤劳好学,尤其擅长农牧业。
他们善于耕种、放牧和养殖,并且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渔猎活动。
他们也注重教育,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和素养培养。
2.敬老爱幼:在达斡尔族家庭中,“尊老”和“爱幼”是重要的价值观念。
他们尊敬年长者,认为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智慧。
同时,他们也非常疼爱孩子,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照顾。
3.团结友爱:达斡尔族人民注重和睦相处,尊重他人,崇尚友爱和团结。
他们以亲戚家族为单位,相互扶持合作,共同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热情好客,对来访的客人表示真挚的友好。
二、民俗1.婚俗:达斡尔族的婚俗非常独特,注重彩礼。
在婚礼上,新郎必须准备大量的礼品给新娘的父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婚礼当天,新郎和新娘会参加多种传统仪式,如接亲、礼服换装和祭拜等。
2.藏骨传统:达斡尔族有一项独特的文化传统,即“藏骨”。
这是一种将逝者的骨灰寄托于特殊容器中,并将其埋葬在特定的地点的习俗。
达斡尔族人民认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逝者的灵魂得到安宁和祝福。
3.舞蹈表演:舞蹈是达斡尔族文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他们有着独特的舞蹈风格,通常以轻快激昂的节奏为主。
在各种重要场合中,他们会进行舞蹈表演,以庆祝节日,纪念成果,或者迎接重要客人。
4.传统节日:达斡尔族有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火把节和百家宴等。
在春节期间,全族人民都会穿上传统的服装,举行祭祖仪式和各种庆祝活动。
火把节是一个分水岭,它象征着寒冬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
在火把节上,人们手持火把,围绕篝火舞蹈,以祈求新年的好运和健康。
5.古老的神话和传说:达斡尔族有许多古老的神话和传说,这些故事传承至今,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这些神话和传说讲述了关于神灵、英雄和动物的故事,以及与自然现象和农牧活动相关的传说。
新疆达斡尔族
新疆达斡尔族
分布区域:塔城市的阿西尔达斡尔乡。
语言: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齐齐哈尔和新疆三种方言。
无本民族文字,清代使用满文,现使用汉文。
历史:“达斡尔”是本民族的自称,汉文史书中有达呼尔、达瑚里、打虎尔等不同的音译。
清代因新疆的达斡尔族来自索伦部而被称为索伦族,1953年才正式恢复原有的名称。
生产方式:达斡尔人以农业为主,兼从事牧猎。
饮食:达斡尔人的饮食以面食为主,牛羊肉和乳制品为副。
喜欢吃烤饼、饺子、面条和手抓肉。
文化:达斡尔人喜欢摔跤、赛马、赛颈力、拉棍等传统的体育活动。
节日:达斡尔人的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节等。
他们的节日曾和汉族相同,但过节的方式略有不同。
另外,达斡尔人在每年的正月十六还过抹黑节。
宗教:曾信仰萨满教,部分人信仰喇嘛教。
服饰:达斡尔族男子夏季穿白汗衫,白裤子,自制的布鞋和皮靴;冬季穿长袍,戴礼帽或黑绸瓜皮帽,束腰带,穿皮靴。
女子穿旗袍,不束腰带,穿白布袜,绣花鞋,冬季穿棉衣棉裤或皮衣皮裤皮靴。
婚俗:达斡尔实行一夫一妻制,“哈拉”(部族)内禁止通婚。
不同辈分的人不能成婚。
房屋建筑:过去达斡尔人多住大马架和草房,现在住进了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的房子,房屋一般为一明两暗,门朝东开,中间为厨房,两侧分别是子女和长辈的住房。
达斡尔族的介绍
•
达斡尔族实行一夫一妻制 婚姻,恪守氏族外婚制原 则。男女青年订婚后,男 方要送女方家马、牛、羊 和酒,称为“大礼”。这 一天姑娘要躲起来,不见 未婚夫。婚礼前一个月, 男方还要送一次小礼,礼 品主要是衣、物,这时未 婚夫妇才可以见面,并在 一起吃“拉里”和挂面。
• 结婚要置办酒宴,食品和菜 肴必须丰盛,特别是在迎亲 时,如果沿途碰见行人,不 论是否相识,都可分得一份 酒肉和点心。结婚仪式后, 主人要以炒犴鼻和手把肉等 上等菜肴待客。
• 达斡尔族的传统服装是 由布匹、狍皮和羊皮等 多种原料制作的。男装 多为长袍,两侧开口, 长袍一般是蓝色、灰色, 上面的衣扣大多用皮条 编成。达斡尔族妇女多 穿袍,外套坎肩儿,袍 有两边开口或前开口, 衣边上绣着精美的图案, 穿在身上美观大方,极 富民族特色。
•
历史悠久的渔猎生活,造就了达斡尔族独具特色的民间体育,与民众 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体育活动,强化了达斡尔人的剽悍性格。 • 达斡尔族民间文艺丰富多采。已搜集的用满文拼写的达斡尔语手抄本 中,有清代达斡尔文人阿拉布丹的《蝴蝶花的荷包》、《四季歌》、 《戒酒歌》等数十篇优秀作品。 • 达斡尔族传统的曲棍球运动,早在我国辽代,达斡尔族的先民--一契 丹人中就盛行与现代曲棍齐。近年来获得很大发展,该族曲棍球队员 成为国家队主力之一,该族所在地区享有“曲棍球之乡的稷子米和荞麦面、饼为 主。 • 达斡尔族喜爱吃手把肉和片白肉。节日宴会里待客的珍贵 菜有“手扒肉”。肉食的制做以晒肉干和煮、烤肉为主。 平时,喜用肉炖蔬菜。常吃鱼,主要烹调方法是清炖和清 蒸。 • 饮料有鲜、酸牛奶、奶酒、奶米茶等,奶米茶是把少量稷 子米炒有轻微煳味后,加牛奶和水烧煮即成。
• 达斡尔族的传统住房多以松木或桦 木栋梁为房架,土坯或土垡为墙, 里外抹几道黄泥,顶苫房草,二间、 • 达斡尔族的村庄大都依山傍水, 风景十分秀丽。房舍院落修建的 三间、五间不等。 十分整齐。一幢幢高大的“介” 字形草房,给人一种大方粗犷的 印象。家家户户都围着红柳条编 织的带有各种花纹的篱笆。院落 布局严谨,马棚和牛舍一般都修 • 居室的南、北、西三面或南、东、 筑在离院子较远的地方,保持干 北三面建有相连的三铺大炕,俗称 净清洁。 “蔓子炕”。蔓子炕保暖性能好, 是达斡尔人冬季不可缺少的取暖设 施。
少数民族文化--达斡尔族
在中国东北富饶美丽的嫩江两岸,⽣活着⼀个以农业为主兼事畜牧业和渔猎业的民族——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有121357⼈。
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莫⼒达⽡斡尔族⾃治旗、鄂温克族⾃治旗、⿊龙江齐齐哈尔市和新疆塔城等地。
达斡尔族有⾃⼰的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
有布特哈、齐齐哈尔和新疆三种⽅⾔。
由于达斡尔族长期和当地各族⼈民共同⽣活劳动,⼤部分⼈兼通汉、蒙古、维吾尔、哈萨克、鄂温克语。
“达斡尔”是达斡尔族⾃称,由于⾳译不同,曾有过“达胡尔”、“达呼尔”、“达古尔”等不同的写法。
“达斡尔”之名最早见于元末明初。
根据有关⽂献记载、传说以及达斡尔族的语⾔、地理分布、⽣活习俗等⽅⾯的研究,达斡尔族与古代契丹族有渊源关系。
“介”字房·“蔓⼦炕” 达斡尔族的村庄都具有独特风格,依⼭傍⽔,风景⼗分秀丽。
房舍院落修建的⼗分整齐,⼀幢幢⾼⼤的“介”字形草房,给⼈⼀种⼤⽅粗犷的印象。
家家户户都围着红柳条编织的带有各种花纹的篱芭。
院落严谨,马棚和⽜舍⼀般修筑在离院较远的地⽅,保持⼲净清洁。
达斡尔族的住房多以松⽊或桦⽊栋梁为房架,⼟坯或⼟垡为墙,⾥外抹⼏道黄泥,顶苫房草,⼆间、三间、五间不等,⼆间房以西屋为卧室。
东屋为厨房。
三间或五间以中间⼀间为厨房,两边为居室。
房⼦⼀般都坐北朝南,注重采光。
窗户多是达斡尔族房屋的⼀⼤特点。
居室的南、北、西三⾯或南、东、北三⾯建有相连的三铺⼤炕,俗称“蔓⼦炕”。
蔓⼦炕保温性能好,是达斡尔族⼈冬季不可缺少的取暖设施。
达斡尔⼈的居室以西屋为贵。
西屋⼜以南炕为上,多由长辈居住。
⼉⼦、⼉媳及其孩⼦多居北炕或东屋。
西炕则专供客⼈起居。
炕⾯⼤都铺苇席或⽑毡等。
⼀⾸摇篮曲 轻轻摇晃你那榆⽊摇篮, 安详地睡吧,太阳为你露笑脸。
轻轻摇晃你那柳⽊摇篮, 安详地睡吧,妈妈守在你⾝边。
…… 这是达斡尔⼈传唱已久的⼀⾸摇篮曲。
摇篮达斡尔⼈的传统育婴⼯具,颇具民族特⾊。
它象⼀叶扁⾈,半倾斜地悬挂在屋梁下。
这种摇篮多⽤榆⽊、柳⽊或李⼦⽊板制成,长约0.9⽶,宽约0.33⽶,⾼仅0.15⽶左右,头部微翘。
达斡尔族简介
达斡尔族简介
达斡尔族是国家少数民族之一,它们原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香格
里拉县一带,主要聚居在西泸荣、内蒙等山谷地带。
达斡尔族是十八世纪中叶九世纪成立的,由纳西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构成,大多数农耕文化。
达斡尔族一般都信奉佛教,根据传统的民族习俗,每年定期举行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主要的是“祭祖节”和“大鼓节”,全村的人们都会盛装出席,表达他们的祖先的光荣和敬礼。
达斡尔族的主要用餐习惯是用木头制成的圆桌,桌旁摆放着形状各异的地面菜
和一大碗米饭,这一份食物可以为家庭所有成员准备,从而使大家团聚在一起享受美食。
达斡尔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技艺,他们擅长制作各种木雕,用木头雕刻的小桥、
小山、小湖等,雕刻的细节很清晰,使一切都变如同生活一般,栩栩如生。
此外,他们还用自然植物制作各种木质制品,其中最受欢迎的是马蹄形状的木器,能为收藏家收藏至一件非常宝贵的藏品。
达斡尔族的民俗活动也很多,他们会唱民歌、舞民舞,有时会举办音乐会、节
日迎宾会等,向外界展示自己里面的传统文化,受到世人的欣赏。
达斡尔族很多人生活在贫困之中,国家也专门为他们提出来的一系列的帮扶和
惠民手段,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不断地摆脱贫困的拿手,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总的来说,达斡尔族是一个具有豪迈精神、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