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社会总资本的运行(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金审学院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金审学院政治经济学练习题

期末考试试卷形式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30分。

)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只判断不改正。

)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满分14分。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资本有机构成;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总周转;年剩余价值,年剩余价值率;年产品价值总额;成本价格,利润,利润率;平均利润率。

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0分。

)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满分16分)第1章 政治经济学导论二、单项选择题1.构成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A 劳动者、劳动对象、生产工具B 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C 劳动者、科学技术、经营管理D 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经济信息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 物质资料生产B 生产力C 生产关系D 商品3.矿藏和原始森林属于( )。

A 劳动对象B 劳动资料C 生产工具D 人们劳动的生产物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 )。

A 古典政治经济学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 唯物辩证法D 数学方法和系统分析方法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 )。

A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 马克思主义哲学C 重商主义经济思想D 重农学派经济思想6.经济规律就是( )。

A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 经济现象的客观性C 经济行为中的主观能动性D 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的相互联系第2章 商品与货币二、单项选择题1.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D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2.体现在商品中劳动的二重性是(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D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3.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是( )。

A 商品B 货币C 使用价值D 价值4.商品的本质属性是( )。

A 使用价值B 交换价值C 价值D 价格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6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6章)

B.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D.生产过程的使用过程的统一)B•最初的起始阶段D.最后的终结阶段C•生产阶段D•销售阶段)B•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D.生产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A.产业资本的循环C•生产资本的循环6.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是(CA.三种独立的资本形态C.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7.流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A)A.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总称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称8.能够发生价值增殖的资本是(C)A.生产资本B.货币资本9.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C)A.劳动时间和产品售卖时间C•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10.资本的周转速度与(B)B.货币资本的循环D.商品资本的循环)B.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D.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总称D.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总称C.生息资本D.流通资本B.购买时间和劳动时间D.购买时间和售卖时间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6章)一、名词解释资本循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生产时间流通时间资本周转资本周转时间资本周转次数固定资本流动资本有形磨损无形磨损折旧折旧率固定资本更新年剩余价值年剩余价值率社会总资本社会总产品第一部类第二部类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资本循环是(B)A.生产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统一C.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的统一2.生产阶段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AA.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C.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3.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是(C)A.流通阶段B.购买阶段4.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个阶段的内容是(CA.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5.鲜明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剩余价值的资本循环形式是(B)11.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为(B)A.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B.资本的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的方式不同C.资本的职能不同D.资本磨损的形式不同12.能够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C)A.货币资本B.借贷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可以把生产资本区分为(C )B .流动资本与不变资本 D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B .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D .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缩短资本流通时间的最主要的方法是A.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性库存C. 尽力减少停工时间资本家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主要是通过A. 保持资本正常循环而实现的C.社会总产品的补偿而实现的资本家加速资本周转的目的是(CA. 提高剥削程度•提高年剩余价值率资本周转时间D ) B.用新科技、新工艺D.展交通运输业 D )B.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是指(B )A.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平均周转速度B.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平均周转速度C. 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D. 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 根据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A. 固定资本与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包括(C )A. 生产时间和购买时间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在资本周转的生产时间中,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时间是(A ) A.劳动时间B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C •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D •必要的停工时间 A. 生产资料储备时间、劳动时间、正常停工时间总和 B. 米购时间和销售时间的总和 C. 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的总和D.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根据是(D ) A. 资本的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使用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C.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职能不同D.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在资本周转过程中,价值一次性周转的资本是(C)A.不变资本B.固定资本C.流动资本D.流通资本每年平均提取的折旧费等于(D)A.生产资本原值比生产资本使用年限B.生产资本原值比固定资本使用年限C.固定资本原值比生产资本使用年限D.固定资本原值比固定资本使用年限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B)A.与固定资本比重成正比,与固定资本周转速度成反比B.与固定资本比重成反比,与固定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C.与流动资本比重成正比,与流动资本周转速度成反比D.与流动资本比重成反比,与流动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某企业固定资本1000万元,年平均周转1/5次,流动资本3000万元,年周转4次该企业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为每年(BB .社会总产品作为出发点 D .资本周转作为出发点 B )A •生活资料B •生产资料C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BA .I(c+v )=II m C .II(c+v )=I mI(v+Av+m /x )=II(c+Ac )是(C )A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C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B )剩余产品D .国民收入 )B .I(v+m )=I cD .I(v+m )=I cB.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前提条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A )A. 社会总产品的各部分的价值实现和物质补偿B. 社会总产品由消费者购买C. 社会总产品能够流通D. 社会总产品能够进入生产过程考察社会资本运动必须以(B ) A .社会总资本作为出发点C. 剩余价值作为出发点 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考察( A .社会总资本的补偿问题 C. 预付资本价值的实现问题II 部类的lie 在本部类产品的实物形态上体现的是(A )A .I(c +v +m )=I(c +^c )+II(c 十厶c )B .I(v +m )>II cC .I(v +m )=II cD .I(v +m )VlI c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时,第二部类生产规模扩大程度主要依赖于(D )A. 第二部类剩余价值总量中用作生产消费的量B. 社会需要第二部类产品的程度C. 自由竞争和追求剩余价值的目的D. 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所能提供的追加生产资料的程度A .2.5次B .3.5次C .4次D .5次 年剩余价值率表示(C )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B .预付不变资本的年增殖程度 C .预付可变资本的年增殖程度 D .预付总资本的年增殖程度社会资本是(D )A .独立追求剩余价值的资本B .全部生产资本C .全部商品资本D .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社会资本运动(C ) A. 只包括生产消费,而不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生活消费 B. 只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生活消费,而不包括生产消费 C. 既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生活消费,又包括生产消费 D. 既不包括工人和资本家的个人生活消费,也不包括生产消费 26.272829 30 31 3233 34 35 36.37.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B)A.I(c+Ac+m/x)=II(v+Av)B.I(v+Av+m/x)=II(c+Ac)C.II(c+Ac+m/x)=I(v+Av)D.II (v+Av+m/x)=I(c+Ac)三、多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错选,多或少选均不得分。

第六章习题

第六章习题

概念题1.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2.社会总产品3.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4.竞争性行业和非竞争性行业5.幼稚性产业、传统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6.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概念题答案1.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个别资本指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社会资本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所组成的总和。

2.社会总产品:又称社会总商品资本,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年内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3.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价值补偿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出售以货币形式回流,用于补偿在生产中预付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且还要取得剩余价值;实物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转化为货币以后,如何再进一步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产品。

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是社会总产品再生产运动过程中需要补偿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4.竞争性行业和非竞争性行业:竞争性行业是指供求完全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产业;非竞争性行业是指包括提供公共产品的行业和基础产业。

竞争性行业和非竞争性行业是按照市场机制作用程度的不同对全部产业的一种划分。

5.幼稚性产业、传统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幼稚性产业是指发展时间不长,还没有成熟,需要政府扶植的产业;传统性产业是指曾经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将逐步弱化或需要用新技术加以改造,或被新兴产业所部分取代的产业;支柱性产业是指支撑一个国家国民经济规模和增长的主要经济生产部门,是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向前、向后和旁侧关联效应较大的产业,其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最终需求诱发系数都比较高。

幼稚性产业、传统性产业和支柱性产业是按照产业的成长阶段和竞争力对全部产业的一种划分。

6.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在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内社会的产品、产值和劳务总量的持续增加;经济发展是指以经济增长为基础,还包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经济结构的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态平衡、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质的变化。

第6章 社会总资本的运行(习题及答案)

第6章  社会总资本的运行(习题及答案)

第6章社会总资本的运行一、单选题1.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的基本公式是:AA。

I(v +mx+△v)=II(c+△c)B。

I(v+m)=II cC。

II(c+m—mx)>I(v+mx) D。

I(c+v+m)=II c+I c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B。

两大部类的平衡关系C.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D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BA。

生产绝对过剩B。

生产相对过剩C。

产品供过于求的危机 D.资金不足的危机4.经济危机的根源是:BA。

“有效需求”不足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

产销脱节D。

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失调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AA.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

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D。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D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

生产绝对过剩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D。

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7.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BA。

萧条B。

危机 C.复苏D。

高涨二、多选题1.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态上分为:ABA。

生产资料B。

消费资料 C.发展资料D。

享受资料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BCA。

I(v+m)<II c B.I(v+m)>II cC.II(c+m—mx)>I(v+mx)D.II(c+v)>I(v+m)3.在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公式I(v+m)=II c中,其中的II c:ACA.其实物形式是消费资料B.其实物形式是生产资料C。

是与第I部类交换实现的 D.是与第II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4.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BCA。

I(v+m)=II c B。

I(c+v+m)=I c+II cC。

II(c+v+m)=I(v+m)+II(v+m) D.II(v+m)=I c5.马克思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分析,阐述了反映社会再生产的一般原理是:ABCDA.关于剩余产品是积累的唯一源泉的原理B。

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习题:一、判断题1.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T 2.不同制度的社会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方法是相同的。

F3.规范分析以研究者的阶级地位和社会伦理观为基础,不同的研究者对同样的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T4.资源丰富的国家不需要研究资源配置和利用,只有资源贫乏的国家才必须面临这些问题。

F5.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和消费者的决策。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

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T6.宏观经济学研究决定国民收入的因素等。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T 7.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们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

T 8.某年某国经济增长率是3%,失业率是4%,这是实证表述(实证表述: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最低工资引起了失业规范表述,应该是什么样子。

如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

T9.我国现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F10.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稀缺性和经济人假设。

T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何者说明了稀缺性?da 某些国家总是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之内进行生产;b 尽管资源是有限的,但是资源浪费大量存在;c 资源的数量总是能保证生产出足够多的产品;d 资源是有限的,而欲望却是无限的。

2.实证表述是关于(c)的表述。

a 价格;b 数量;c 是什么;d 应该是什么。

3.在经济学领域中,研究单个市场的经济学分支被称为:ba 宏观经济学;b 微观经济学;c 个体经济学;d 市场经济。

4.当经济学家们研究是否该采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刺激经济时,他们所采用的是aa规范分析方法b实证分析方法c既有实证分析法又有规范分析法d不确定。

(实证分析研究的是“是什么”,是对事实的客观反映,不加入价值判断。

政治经济选择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选择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综合选择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方式C.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D.物质资料生产2.反映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生产工具B.劳动对象C.生活资料D.科学技术3.政治经济学如何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A.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来研究B.联系必然的社会经济基础来研究C.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来研究D.从生产、分派、互换和消费环节研究4.生产关系必然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A.一切私有制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C.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 C.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5.物质资料的生产是:A.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C.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起点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关系包括: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变革B.社会生产方式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D.生产关系自身发展规律7.从社会再生产进程看,生产关系包括下列环节:A.生产B.分派C.互换D.消费8.人类社会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必需具有以下简单要素: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劳动态度三、分析判断1.生产资料与劳动资料都是物质资料,因此,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2.生产要素与生产力要素二者没有什么区别。

3.既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增进作用,所以,只要不断变革生产关系,就可以够增进生产力发展.4.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就必然要否定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四、问题解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有什么特点?二、如何把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和演变规律?答案(第一章)一、综合选择二、名词解释1. 劳动对象是指人们在生产进程中,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它包括两类:一是没有通过劳动加工的自然物,如原始丛林、地下矿藏等;二是通过劳动加工的原材料。

2.劳动资料是指人们在劳动进程顶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

06第六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06第六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3)第二年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结果,两大部类生 产的发展速度各为多少?
题解
3、先求Ⅰc和 m, Ⅱ c和 m? Ⅰc =[(24,000c+1650 △c )×50%] × (1+1/5) =12825 ×6/5=15390 Ⅱ c =[(6,000c+ 750 △c )×50%]+(1+1/5) =3375 × 6/5=4050 Ⅰm=Ⅰ(3000v+150△v)×100%=3150 Ⅱm= Ⅱ (1500v+150△v)×100%)=165 ∴ Ⅰ 发展速度=15390c+3150v+3150 m =106· 32% 14400c+3000v+3000 m Ⅱ发展速度=4050c+1650v+1650 m =111· 36% 3600c+1500v+1500 m
部门在一定时间内(1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价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成 c+v+m
实物 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部类 Ⅰ Ⅱ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实现 社会总产品实现:价值补偿、实物补偿 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A 价值:c+v+m B 实物: Ⅰ生产资料和Ⅱ生活资料
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
基本实现条件
Ⅰ(v+m)=Ⅱc 表明: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 存在互为条件、密切联系的内在关系 派生实现条件
Ⅰ(c+v+m)= Ⅰ c+Ⅱc
表明:Ⅰ生产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 的需求必须保持平衡 Ⅱ (c+v+m)= Ⅰ(v+m) +Ⅱ(v+m) 表明: Ⅱ消费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消费资 料的需求必须保持平衡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课后习题及答案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篇导论(P1~P4)第一章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性(P1~P2)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2~P4)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P4)第二篇利益主体(P4~P11)第四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利益主体(P4~P7)第五章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P7~P8)第六章公有制的实现形式(P8~P9)第七章劳动者的社会主义经济权益(P9~P11)第三篇市场环境(P11~P15)第八章现代市场体系(P11~P12)第九章现代市场的培育与管理(P12~P14)第十章国内市场国际化与国际竞争(P14~P15)第四篇增长与发展(P15~P23)第十一章经济增长和科学发展方式(P15~P17)第十二章推进经济现代化(P17~P18)第十三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P19)第十四章经济国际化(P19~P20)第十五章公有制企业及其发展(P20~P21)第十六章繁荣农村经济(P21~P23)第五篇分配与消费(P23~P27)第十七章国民收入的分配(P23~P24)第十八章贯彻按劳分配原则(P24~P25)第十九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按要素分配”(P25~P26)第二十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P26~27)第六篇宏观调控(P27~P30)第二十一章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P27~P28)第二十二章宏观调控的主体与基本手段(P28~P29)第二十三章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P29~P30)第七篇前景(P30~P32)第二十四章努力实现光辉的前景(P30~P32)第一篇导论第一章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性一、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历史证明,在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

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彻底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走上独立自主、民主自由、文明富强的道路。

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必然性。

从国内看:到二十世纪上半叶,首先,在经济条件方面,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已经有了矿山、铁路、航运、制造、轻工、供电、供水、邮政、金融等大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形式的产业,初步具备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力物质条件。

第6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第6章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政治经济学》
一、社会总资本实现的条件
社会总产品就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必须确立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第一,社会 总产品的实物构成,按其最终经济用途划分为生 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从而社会总生产也划分为生 产生产资料的第Ⅰ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 类。第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跟单个商品的价值 一样,也分为C、V和M三部分。
《政治经济学》
一、社会总资本实现的条件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总 资本的顺利运行以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为基本前提;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就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得到补偿的问题。补偿有两个方面:一 是价值补偿,即社会总产品中代表C、V和M三部分价值的商品都能够 卖出去,使其在价值上得到补偿,从商品形态实现为货币形态;二是 实物补偿,即社会总产品生产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质资料,又从市场上 买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从而在实物上得到补偿。 社会总产品的这两种补偿“既要受社会产品的价值组成部分相互之间 的比例的制约,又要受它们的使用价值,它们的物质形式的制约”。 所以,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问题或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归根到底是社 会生产按比例发展问题。
在这三个基本规律中,第一个是简单再生产最基本 的实现条件,它反映了简单再生产条件下两大部类 之间最基本的比例关系,用最概括的形式表明了两 大部类之间相互依赖、互相制约、互为条件、互为 市场的关系。后两个规律是从第一个规律中派生出 来的,它们分别反映了消费资料的生产和个人消费 、生产资料的生产同生产消费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 系。只有在遵守这些基本规律的条件下,简单再生 产才顺利进行。
Ⅰ(v+m)=Ⅱc。其经济含义是:第Ⅰ部类必须提 供价值上恰好等于第Ⅱ部类需要补偿的生产资料; 第Ⅱ部类必须提供价值上恰好等于第Ⅰ部类工人和 资本家需要的消费资料。这一关系表明了社会生产 两大部类之间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的内在联系,也 表明了两大部类互相提出需求、互相提供产品的互 为市场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6章习题(有答案)

政治经济学6章习题(有答案)

6章资本循环和周转一、单项选择题1、货币资本循环用公式表示是( A )A、G—W(PM、A)。

P。

W,—G. △GB、P---W,—G. △G —W(PM、A)---PC、W,—G. △G —W(PM、A)---P---W,D、G—W(PM、A)---P---W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依次是( A )A.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售卖阶段 B.生产阶段、售卖阶段、购买阶段C.售卖阶段、生产阶段、购买阶段 D.购买阶段、售卖阶段、生产阶段3、产业资本循环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是( B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售卖阶段 D.所有三个阶段4、产业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回到原点的运动。

其三种职能形式是( C )A.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5、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D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6、产业资本循环是( C )的统一A.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 D.购买过程和销售过程7、把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资本不同部分( B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8、资本周转速度( B )A、与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反比B、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C、与资本周转时间成正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D、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反比9、原料、燃料、辅助材料,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划分,属于( B )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10、原料、燃料、辅助材料,按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划分,属于( C )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11、工资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划分,属于( B )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12、工资按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划分,属于( D )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13、构成资本周转时间的是( C )A、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B、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C、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D、销售时间和生产时间14、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的标志是( D )A、周转时间B、生产时间C、流通时间D、周转次数15、根据在剩余价值中的不同作用,可把资本划分为( B )A、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和流通资本D、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16、一台机器价值100万,其折旧率为15%,每年应提取的折旧费是( B )A、10万B、15万C、20万D、30万17、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D )A、劳动时间和产品售卖时间B、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C、资本周转时间D、劳动时间和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18、可变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与年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B )A.成反比变化B.成正比变化C.没有任何联系D.二者此消彼长19、商业资本的职能是( B )A.销售商品和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B.销售商品和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C.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作准备D.补偿流通领域中各项流通费用的支出20、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 C )A、G-W…P…W'-G'B、W…P…W'-G'·G-WC、P…W'-G'·G-W…PD、W'-G'·G'-W…P…W'21、一个企业投资25万元购置机器,其使用期为5年,50万元购置厂房,其使用期为20年,5万元购置工具,其使用期为5年,10万元用于购买原材料,10万元用于支付工资,已知其流动资本一年可周转5次,不考虑固定资本精神磨损,这个企业的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为( C )A、3.807次B、1次C、1.085次D、0.125次22、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总公式是【 D 】A.W —G —WB.G —W —GC.G —G′D.G —W —G′23、资本循环所经历的时间包括【 B 】A.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24、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用于购买【 D 】A.厂房、机器设备的资本B.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C.劳动对象的资本D.劳动力的资本25、固定资本无形磨损是由【 C 】A.自然力对机器设备腐蚀造成的B.人为破坏机器设备造成的C.机器设备贬值造成的D.机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磨损造成的26、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D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27、产业资本循环中属于流通领域的阶段是【 D 】A.购买阶段和生产阶段B.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C.销售阶段和消费阶段D.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28、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D 】A.固定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B.流动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C.流通资本不同部分的平均周转D.预付资本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29、根据资本的不同部分周转方式的不同可将生产资本划分为( A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C、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D、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30、固定资本无形磨损是由(C )A.自然力对机器设备腐蚀造成的B.人为破坏机器设备造成的C.机器设备贬值造成的D.机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磨损造成的31、由于技术进步,生产出了更加便宜的生产设备,从而使原有设备贬值,这属于固定资本的( C )A.有形磨损 B.物质磨损 C.无形磨损 D.价值磨损二、多项选择题1、产业资本正常运动的基本条件有( AB )A.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B.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性C.必须满足资本家对高额利润的追求D.全社会必须有足够的劳动力供给 E.必须有充足的社会需求2、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ABCD )A.流通时间 B.原材料储备时间 C.劳动时间D.自然力独立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E.产品仓储保管时间3、钢铁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铁矿石属于(ADE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E.生产资本4、影响资本周转快慢的因素有( AC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 B.预付资本总额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构成 D.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构成E.剩余价值率的高低5、资本的生产时间包括( BCD )A、购买时间B、原材料储备时间C、劳动时间D、自然力作用时间E、销售时间6、资本的流通时间包括( AE )A、购买时间B、原材料储备时间C、劳动时间D、自然力作用时间E、销售时间7、按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 AC )A、固定资本B、不变资本C、流动资本D、可变资本E、剩余资本8、按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作用不同,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 BD )A、固定资本B、不变资本C、流动资本D、可变资本E、剩余资本9、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别主要是( BCDE )A、划分目的B、价值周转方式C、周转时间D、价值回收方式E、实物更新方法10、资本周转速度可以由( CD )来表示。

政治经济学 第六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政治经济学 第六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
第六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
第四节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四节 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第六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二、社会总产品及其构成
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
A 价值:c+v+m B 实物: Ⅰ生产资料和Ⅱ生活资料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第六章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第四节 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经济危机
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每隔若干年发生 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第四节 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现象。这种 过剩指的是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对于劳动 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是过剩的。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
二、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假定图示
1、Ⅰ:(m-m/x)`=50% c:v=4:1 假 定 2、Ⅱ:根据Ⅰ确定c, c:v不变 3、m`=100%
图 式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1500c+ 750v+7 50m =3000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答案和笔记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课后习题答案和笔记

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简介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第1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编写,遵循教材第12版的章目编排,共分24章,每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章)后习题详解,对第12版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

目录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国民收入核算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增长与积累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增长与政策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总供给与总需求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总供给和菲利普斯曲线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失业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通货膨胀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政策预览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收入与支出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货币、利息与收入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国际联系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消费与储蓄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投资支出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货币需求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联邦储备、货币与信用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政策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金融市场与资产价格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第20章国家债务20.1 复习笔记20.2 课后习题详解第21章衰退与萧条21.1 复习笔记2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2章通货膨胀与恶性通货膨胀22.1 复习笔记22.2 课后习题详解第23章国际调整与相互依存23.1 复习笔记23.2 课后习题详解第24章前沿课题24.1 复习笔记24.2 课后习题详解内容第1章导论1.1 复习笔记1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主要讨论总体经济的运行,具体包括:经济增长问题——收入、就业机会的变化;经济波动问题——失业问题,通货膨胀问题;经济政策——政府能否、以及如何干预经济,改善经济的运行。

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

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1.社会总资本的运动(1)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每个企业的资本都是独立发挥作用和实现剩余价值的。

这些独立经营、发挥着资本职能的资本叫做单个资本或个别资本。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发达的分工协作体系中,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为市场,互相提供需求和供给,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资本或者是社会总资本。

(2)社会总资本的运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单个资本的总和构成社会资本或者说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2.社会总产品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度为单位)所生产的全部物质生产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也就是社会商品资本的总和。

考察社会资本运动,必须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

因为社会总产品,包括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按价值形式分为c、v、m,按物质形式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3.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社会总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1]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品不断实现以及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断得到补偿的问题。

社会总产品的补偿包括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

价值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出售以货币的形式收回,用以补偿生产过程消耗的预付的不可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并且还要获得剩余价值,以便继续预付资本进行生产。

实物补偿是指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通过出售转化为货币形式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资料。

价值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正常进行的前提,实物补偿是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正常进行的关键。

如果消耗掉的预付资本价值不能收回,或者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不能买到新的事物加以补偿和替换,社会再生产就无法正常进行,就会发生中断和萎缩。

(二)分析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2]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和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由c+v+m三部分构成,是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理论前提,它指明了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基本途径和规律。

(马工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概论 第六章+习题

(马工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概论 第六章+习题

第六章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一、名词解释1.个别资本2.社会资本3.社会总产品4.社会总产品的实现5.经济危机6.实物补偿7.价值补偿8.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9.固定资本的更新二、单项选择题1.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①社会总商品资本②货币资本③生产资本④一般商品流通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指()。

①社会总产品的各部分价值补偿问题②社会总产品的各部分物质补偿问题③社会总商品资本的运动问题④社会总产品各部分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问题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①社会生产的速度问题②两大部类互相提供产品的问题③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连续性问题④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4.社会总产品分为两大类的主要依据是按照()。

①价值形态②货币形态③实物的自然形态④实物的最终用途5.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①剩余价值的来源②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③剩余价值率怎样才能提高④个别资本循环所必需的内部条件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是( )。

① C m v =+I )( ②C m v )(+I③C m v )(+I ④m v c =+I )(7.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要求( )。

①第一部类的产品要有剩余,第二部类的产品可以没有剩余②第二部类的产品要有剩余,第一部类的产品可以没有剩余③两大部类的产品都要有剩余④两大部类的产品都不必有剩余8.资本主义的积累率是( )。

①全部剩余价值占资本化的剩余价值的比重②全部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③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占全部剩余价值的比重④全部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9.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①C C m v c +I =++I )(②)()()(m v m v m v c +++I =++③)()/(C c x m v v ∆+=+∆+I④C m v =+I )(10.C m v )(+I 是( )。

①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②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③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④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1.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从实质上看是( )。

二节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条件教学文案

二节社会总资本正常运行条件教学文案

规模不变: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数量不变(投入);产量和产
值不变(产出)。
➢ 考察社会 总资本再 生产实现 的假定条 件:
1.只存在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集团; 2.不变资本周转时间为一年;全部资本一次性耗费 3.市场供求平衡;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4.封闭经济,不存在对外贸易; 5.不存在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不变 6.剩余价值率为100%.
表明:Ⅱ消费资料的生产同两大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求必须 保持平衡
一、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
➢ 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规律性:
社会生产与社会消费之间、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生 产资料生产与生产消费之间、消费资料生产与生活消费 之间、供给与需求之间,在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都必 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社会生产和社会生 活才能得以正常进行。这正是马克思再生产理论所揭示 的基本内容。
m1 1.Ⅰ内部交换
2.Ⅱ内部的交换
Ⅱ: c2
v2
m2 3.ⅠⅡ之间交换
一、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
例如: 1.Ⅰ内部交换:Ⅰ4000c(生产资料)本部类各企业之间交换实现 2.Ⅱ内部的交换:Ⅱ500v+500m(消费资料),通过Ⅱ内部各企业 的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交换实现 3.ⅠⅡ之间交换:Ⅰ1000v+1000m ,Ⅱ2000c 两大部类间交换实现 Ⅰ:4000c + 1000v+1000m =6000
Ⅱ:2000c + 500v+ 500m =3000
实现条件: Ⅰ1000v+1000m =Ⅱ2000c
一、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条件
➢ 基本实现条件: Ⅰ(v + m) = Ⅱc
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 需要消费资料进行补偿

第六章 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第六章  社会总资本的运行



二、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中心问题
1.社会总资本运行的中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因为社会总产品再生产和流通的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社会总产品必须全部售出,即实现价值补偿,使全部预付资 本价值和剩余价值都能得到实现,换回相应的货币,才能重新购 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开始新一轮再生产过程; 二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耗费掉的(包括需要追加的)全部生产资 料和工人资本家需要补偿的全部生活资料,必须能从社会总产品 的购买中,得到物质补偿,新的生产才能开始。 上述两种形式的补偿,是交错进行、互相制约的过程。 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要求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 双重构成上保持一定比例。



由上式基本条件,可以派生出另外两个实现条件。
Ⅰ(c+v+m)=Ⅰ(c+△c)+Ⅱ(c+△c) (派生条件1) 第一部类的全部产品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加上追加的不变 资本之和。即: Ⅰ (4000c+400△c)+ Ⅱ (1500c+100△c)=6000
Ⅱ(c+v+m)= Ⅰ(v+mx+ △v) +Ⅱ(v+mx+ △v) (派生条件2) 第二部类的全部产品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 的可变资本,再加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即: (1000v+100△v+500mx)+(750v+50 △v)+600mx=3000 小结:两大部类互相制约、互为条件。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提供追加的 生产资料,规定着第二部类的扩大和积累率。同样,第二部类为第一 部类提供追加的消费资料,制约着第一部类的积累规模。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政治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1)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2)劳动的两重性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3)具体劳动创造物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物品的价值,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①从一定时间内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来看:相同时间内生产的全部价值总量相等;②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来看:劳动生产力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商品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3 ①社会分工;②排它性占有关系。

4(1)价值形式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或交换价值关系;(2)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要求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一种商品来充当。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功能被固定在某种特殊的商品上,这种商品就变成了货币。

5(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作用:①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各部门间的分配;②促进生产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优胜劣汰,促进社会发展;③拉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两极分化。

6(1)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统称;(2)市场经济:以市场机制的作用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的经济形式,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态,是近代以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3)见书。

7(1)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也有私有制经济。

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2)体现:①公有制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多种形式劳动者合作经济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充分发展;③体现在社会生产关系方面。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1(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在流通中实现了价值增值通价值规律要求等价交换之间的矛盾;(2)增值发生在特殊商品W的自行运动中,这种特殊的商品即是劳动力;(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①劳动者拥有个人劳动力的所有权;②劳动者不拥有使自身劳动力得以实现的所必须的生产资料,也没有足以维持自身与家庭成员物质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4)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取得自主择业、自主处置自身劳动能力的充分权利;另一方面劳动者个人并不拥有公有生产资料的占有权、使用权和处置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6~7章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6~7章习题

第六章第一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具备A.科学的品格B.实践的力量C.现实的意义D.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2.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超越空想社会主义,是因为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A.科学的思想体系上B.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C.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上D.共产主义者同盟上3.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资本论》的出版C.唯物史观的形成D.私有制的消失4. 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形式是:A.人民民主专政B.暴力革命C.和平过渡D.局部战争5.“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

”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A.社会主义很难实现B.社会主义必须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C.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D.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6.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A.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B.资本主义加速其帝国主义进程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D.世界共产主义进程7.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A.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进行B.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C.社会主义不断地同资本主义做斗争D.社会主义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8.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人民民主专政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D.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9.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建立工农联盟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10.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人民当家作主B.绝大多数人的民主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比资本主义民主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D 2B 3A 4B 5C 6C 7B 8C 9D 10A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C.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D.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2.十月革命的胜利说明:A.暴力革命的伟大历史作用B.证实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在一国或几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科学论断C.向世界表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率先建立起先进的社会制度D.自由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了垄断资本主义3.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着A.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了实践B.资本主义必然灭亡C.巩固政权的任务D.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4.列宁领导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经历了哪几个时期:A.和平发展时期B.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C.战时共产主义时期D.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5.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是:A.镇压阶级敌人的反抗和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B.变革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和发展公有制C.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多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A.B.C 2A.B.C 3C.D 4B.C.D 5A.B.C.D三、辨析题:苏联模式可以看做是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社会总资本的运行一、单选题1.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的基本公式是:AA.I(v +mx+△v)=II(c+△c)B.I(v+m)=II cC.II(c+m-mx)>I(v+mx)D.I(c+v+m)=II c+I c2.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A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B.两大部类的平衡关系C.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D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BA.生产绝对过剩B.生产相对过剩C.产品供过于求的危机D.资金不足的危机4.经济危机的根源是:BA.“有效需求”不足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产销脱节D.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失调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AA.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D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生产绝对过剩C.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D.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7.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BA.萧条B.危机C.复苏D.高涨二、多选题1.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态上分为:ABA.生产资料B.消费资料C.发展资料D.享受资料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BCA.I(v+m)<II cB.I(v+m)>II cC.II(c+m-mx)>I(v+mx)D.II(c+v)>I(v+m)3.在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公式I(v+m)=II c中,其中的II c:ACA.其实物形式是消费资料B.其实物形式是生产资料C.是与第I部类交换实现的D.是与第II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4.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ABCA.I(v+m)=II cB.I(c+v+m)=I c+II cC.II(c+v+m)=I(v+m)+II(v+m)D.II(v+m)=I c5.马克思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分析,阐述了反映社会再生产的一般原理是:ABCDA.关于剩余产品是积累的唯一源泉的原理B.关于社会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的原理C.关于第I部类和第II部类之间的比例关系的原理D.关于在技术进步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原理6.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是:ABCA.生产上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cB.补偿预付可变资本价值vC.剩余产品价值mD.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G7.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产品各个部分的交换关系是:ABCA.第I部类内部的交换B.第II部类内部的交换C.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D.I(c+v)与II(c+v)的交换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矛盾,其作用是:ACDA.促进生产的盲目扩大B.加剧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C.再生产比例的失调D.周期性经济危机9.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是:ABCDA.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C.生产与流通之间的矛盾D.商品的出卖与商品的购买之间的矛盾10.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促使:ABA.生产和消费不平衡加剧B.生产相对过剩越来越严重C.工人就业人数增加D.生产和消费趋于协调11.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带来的后果是:ABCDA.加快资本集中B.社会生产力遭到巨大的破坏C.大量工人失业D.促使资本主义各种矛盾尖锐化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有力地表明了:ABD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存在着深刻的矛盾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基本适合D.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三、名词解释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3.社会总资本运动4.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5.经济危机四、分析判断1.既然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一个客观规律,因此,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发展。

2. 个别资本的循环运动与社会资本的循环运动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劳动群众消费不足。

4.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出现经济危机,是由于物质资料的生产绝对地超过了社会实际需要。

五、问题解答1.怎样理解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2.试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产生的原因?3.为什么说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而不是原因?六、计算题1.社会生产两大部类预付资本情况是:I24000c+3000v,II6000c+1500v。

两大部类不变资本中固定资本都各占50%,使用年限都是5年,当年更新1/5,剩余价值率是100%。

求当年两大部类产品价值各是多少?习题答案(第6章)一、单选题1.A2.A3.B4.B5.A6.D7.B二、多选题1.AB2.BC3.AC4.ABC5.ABCD6.ABC7.ABC8.ABCD9.AB 10.AB 11.ABCD 12.ABD三、名词解释1.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不变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其基本特点是资本家将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而没有资本积累。

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是指生产规模扩大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其基本特点是资本家把部分剩余价值积累起来,作为追加资本投入生产。

3.社会总资本运动是指整个社会所有个别资本互相交错的循环运动。

它包括资本流通和一般商品流通。

用公式表示:W—{G—W…P…W{g—w4.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是指在以技术进步为特征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社会总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的比重提高,在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条件下,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最后是消费资料的生产。

5.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即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比较显得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

四、分析判断1.既然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一个客观规律,因此,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发展。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①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是在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条件下的客观规律。

但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归根到底要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并受它的制约。

因为生产资料生产部门所需追加的消费资料,必须有消费资料生产部门来提供,否则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工人买不到必要的生活资料,就会影响本部类的发展。

②同时,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产品有很大一部分是为消费资料部门提供生产资料,如果消费资料生产不能相应扩大,生产资料部门迅速增加的产品就会找不到市场,所以,生产资料生产是不能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发展的,它只能在社会资本再生产两大部类按比例发展的基础上实现。

2.个别资本的循环运动与社会资本的循环运动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

这种观点正确。

因为:(1)个别资本运动与社会资本运动的共同点是:运动内容部分相同,都是包含生产剩余价值的生产耗费;运动形式相同,都是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完成各自的循环;运动过程相同,都要经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运动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实现价值增值。

(2)两者的区别是:①运动所包括的消费内容不同。

个别资本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不包括个人生活消费;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而且还包括资本家和工人的个人生活消费。

②运动所包括的流通内容不同。

个别资本运动只包括资本流通,不包括一般商品流通;社会资本运动既包括资本流通,又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③运动所包括的补偿途径不同。

个别资本运动的价值补偿只限于本企业内部的产品来实现,而实物补偿则要借助于外部其他企业的产品来实现;社会资本运动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只能从它本身的产品中实现。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劳动群众消费不足。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①劳动群众的消费不足是阶级社会中的普遍现象,在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以前,它并没有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群众的消费不足同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之间的矛盾成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时,才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4.资本主义社会之所以出现经济危机,是由于物质资料的生产绝对地超过了社会实际需要。

这种观点不正确。

因为: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的相对过剩,但不是绝对过剩。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当这两对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爆发经济危机。

所以,经济危机的爆发并不意味着物质资料生产绝对超过了社会的需求,而是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五、问题解答1.怎样理解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及其实现条件?(1)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就是生产规模扩大的社会资本再生产。

其特点是资本家不把全部剩余价值都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的一部分积累起来,作为追加的资本投入生产。

资本积累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2)为了保证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必须首先具备下述前提条件:①要有多余的生产资料可供追加,即第I部类产品价值的总和必须大于第I部类和第II部类所消耗的不变资本的总和,用公式表示:I(c+v+m)>I c+II c。

只有在此条件下,两大部类才有可能除了补偿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以外,还能购买更多的生产资料,以实现两大部类的扩大再生产。

②要有多余的消费资料可供追加,即第II部类产品价值的总和必须大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部分的剩余价值的总和,用公式表示:II(c+v+m)>I(v+mx)+II(v+mx)。

以此为条件;两大部类才有可能追加更多的劳动力来实现扩大再生产。

但是,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必须具备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就是第I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和追加的可变资本及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的总和,必须等于第II部类原有不变资本和追加不变资本之和,用公式表示:I(v+△v+mx)=II(c+△c)。

如果把两大部类内部各自补偿的关系考虑在内,从上述基本实现条件公式中就能引申出下面两个公式:I(c+v+m)=I(c+△c)+II(c+△c)II(c+v+m)=I(v+△v+mx)+II(v+△v+mx)这两个派生公式表明了在扩大再生产的条件下,第I部类和第II部类应该分别保持相应的生产规模,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才能顺利地进行。

这些实现条件既不能大于、也不能小于、只能是相等,否则就会出现比例失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