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发展》学案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ppt

社会经济条件
• 1 东北工业基础:重要的工业基地,基础良 好。
影响:①为农业提供生产资料 ②为农产品提供市场
2 东北地区交通:交通发达 影响:对外联系便利,利于发展商品农业 3 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低 影响:①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商品率高。
活动:
• 珠三角大力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
自然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充足,地势平坦 社会经济条件 1.市场广阔:临近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2.海陆空交通便利. 3.劳动力充足. 4.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高
河流水文特点
⑴ 水量及其季节变化 ⑵汛期出现时间 ⑶结冰期(有无或者长短) ⑷含沙量大小 ⑸ 其它:如凌汛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1范围
黑、吉、 辽三省和 内蒙古东 部 2 位置 纬度大约 40︒— 50︒N, 经度大约 120︒— 130︒ E
回忆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农业布局特点 • 林业和特产区
⑴分布:大小兴安岭 长白山区 ⑵林业:我国最大的 天然林区
⑶特产:药材,苹果 梨,柞蚕茧,苹果
农业布局特点
畜牧业区
1放牧畜牧业 放牧牲畜:羊、 牛、马 2舍饲养畜业
优良畜种:三 河牛、三河马, 红牛
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 区草地。
活动:1
耕作业 林业
(3)土壤条件 黑土耕层 有机质含量 为2.5%~ 7.5%,全氮 含量为0.15 %~0.35%, 是我国耕层 有机质含量 和氮素含量 最高的土壤。 肥沃的耕地 集中连片分 布。利于农 业生产
⑴ ⑵ ⑶ ⑷ ⑸
水源
• 水源比较充足 • 春节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土壤水分, 所以 没有春旱.(华北有春旱)
4.1 区域农业发展学案

地理必修三学案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 以东北地区为例,利用图表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2.根据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分析、评价其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布局特点;3.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知识链接】(第一课时)一、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各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1. 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最难以改造)——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农事活动等地形——农业生产类型(平原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宜发展林果业)土壤(质量、类型)——农作物的品种和产量2.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劳动力(数量、素质)——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技术——农业科技水平交通——市场区域的范围二、东北地区的地理背景东北地区包括、、三省和。
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1、气候条件:东北地区大部分属于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冬季,夏季,降水集中于,。
思考:(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利:弊:(2)读图4.4总结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其自然条件东西向和南北向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2、地形土壤条件:东北地区包括、和三大平原地形区。
平原地区适宜发展,山地丘陵适宜发展;东北地区广泛分布,高, 有利于农业生产。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基地3、社会经济条件东北地区发达,对外联系方便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密度(第二课时)三、农业布局特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地域差异显著,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突出。
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
在地理条件内部分异的基础上,东北商品粮基地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高中地理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第2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学案3

第二课时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农业发展方向『自主学习』一、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其中错误!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两大特点(1)错误!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自我探究]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高的原因是什么?提示平原广阔,人均耕地面积广大,有利于机械的运作和推广。
东北地区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二、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1)产生原因:错误!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
(2)问题表现:农业错误!生态环境退化.例如错误!水土流失和黑土地退化严重,土地沙化、错误!盐碱化和错误!草场退化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2.发展方向与重点[自我探究]分析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发展模式的优势.提示有效保护了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使中部产粮区的粮食就地转化,中西部地区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形成了有机联系的产业链条,各自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自我反馈』1.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最大的特点是()A.以水稻种植为主B.机械化程度高C.水利设施完善D.科技水平高答案B解析三江平原农业生产最大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2.松嫩平原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A.冬季严寒,病虫害少B.春季积雪和冻土融化,土壤墒情好C.夏季白昼长,日照时间长D.地形平坦、地广人稀,耕地集中连片答案D解析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有利于机械化的普及;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商品率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第3题。
3.甲地区的主要农业部门是()A.种植业B.畜牧业C.林业D.养殖业答案A解析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可知,甲地区位于东北平原,其主要农业部门是种植业.『活动点拨』[教材P66活动]1.东北地区耕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2.有道理.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农业区位与农业发展

考点一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一、自然因素:土、地、气、水、耕地(土地)面积---五大要素1、土---土壤土壤肥力--制约产量和品质土壤类型---农作物种类土壤厚度、疏松状况---根系发育土壤肥力高的主要原因(1)植被覆盖率高,积累腐殖质多,养分多;(2)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慢,土壤积累养分多;(3)降水较少,或风力弱,土壤侵蚀作用小;(4)河流沿岸长期流水堆积,形成肥沃土壤;(5)火山灰,含大量氮和磷,肥力高;2、气---气候热量、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生长期、生长周期、病虫害、气象灾害等生长期是指适宜作物生长的时间,纬度越高,生长期就越短;纬度越低,生长期就越长。
生长周期是指某一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热的地方,作物生长快,生长周期就短;冷的地方,作物生长慢,生长周期就长。
3、地---地形地形平坦,利于耕作,且利于发展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地形类型多样,利于发展多种经营(立体农业);坡度适中,便于排水;海拔低(地形封闭、山地阻挡冷空气等),气温较高;海拔高,大气稀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迎风坡,降水较多;阳坡,光照充足。
4、水---水源灌溉水源的量---影响产量水源的水质--影响品质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历史和经验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劳动力的丰富程度或素质影响农业发展科技包括机械、良种、冷藏保鲜技术等方面注意1:市场条件市场条件是影响商品农业、现代农业的关键因素。
在近几年高考题中也频频出现。
市场因素可细化为:①市场需求量→供需关系→销售价格。
②市场的时空差异:时间上→上市时间(反季节上市或错峰上市),空间上→市场距离。
③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产品产量、品质、品牌(知名度)、销售价格(受生产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冷藏保鲜成本、营销成本等影响)等。
三、方法归纳1、在分析农业的区位条件时,在众多因素中要着重分析自然条件,即土、地、气、水四个方面,特别是自然条件中的气候条件(气候中包括了热量、光照、降水、昼夜温差、生长期、气象灾害等)2、主要区位因素:某一区域某农业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条件)。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编号: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编号:9(1)该省是我国煤炭第一大省,但目前外运能力仍显不足,除修建有关铁路外,最有效的措施是( )A .建坑口电站B .大力发展钢铁工业C .加强水运D .全面推广煤炭液化技术 (2)该省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源是( )A .煤炭的露天开采B .矿区道路的铺设排弃大量土石C .开矿井巷道的建设D .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3)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 )A .说明能源输出中煤炭的比重逐渐下降,提高了经济效益B .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C .减轻当地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D .减少水资源用量,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探究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生态环境建设:在煤田的露天开采区、居民点、主要交通现建设区实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土地复垦等工作,简历集约经营的搞笑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3、调整产业结构 4、治理“三废”【典型例题2】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是( )A.原料工业B.加工工业C.采煤业D.冶金业 (2)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班级: 姓名: 考号:高二地理教学案 编号:9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编写人:郭竹青 审核人:高强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使用时间:10月6日【课前预习案】【预习目标】1、看课本找到以下问题,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概况2、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状况和面临问题与解决措施【回顾知识】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对农业的影响:(1)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差异、雨热配合)—决定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地形、土壤、水源—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类型 (2)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科技 2、商品粮基地基本条件:(1)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商品率高;(2)地形平坦,集中连片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生产3、农业专业化生产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技,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农业商品率。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3课时) —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1.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能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配合较好地形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水源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水源2.社会经济条件(1)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2)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了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
(3)国家政策与法规等。
总结:二.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何为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2.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目的是什么?3.美国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意义是什么?1、课本52页活动问题。
2、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成为美国最大蔬菜、水果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1.下列叙述中属于美国发展农业生产有利条件的是()①本土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较好②中部的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③交通运输便利④工业发达,科技力量雄厚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的农业生产地区分布类型是()A.乳畜带B.小麦带C.玉米带D.棉花带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据此回答3-4题。
3.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A.黄河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珠江三角洲D.太湖平原4.该农业的好处是()A.可以少占耕地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C.可实现农产品的自给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1、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异同比较我国东北中部的松辽平原、美国中部平原都是玉米的集中产区,两者比较如下:(1)相同点。
我国的“玉米带”和美国的“玉米带”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于玉米的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在50%以上;玉米单产都较高。
(学案)第四章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含答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概况:(1)范围。
A黑龙江、B吉林、C辽宁三省和D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自然地域完整、农业生态类型多样,生产部门齐全。
(3)地位:2.自然条件:自然要素表现影响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冬季寒冷,雨热同季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冬季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包括高原、平原和山地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土壤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东北地区的低温对于农业发展是否“百害而无一利”呢?提示:不是。
例如,气候寒冷,形成冻害导致农作物减产,但同时低温使作物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农产品的品质比较高。
3.社会、经济条件:(1)重要的工业基地。
(2)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3)开发较晚,人口密度较低。
二、农业布局特点1.农业生产:区域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
2.三大农业生产区域: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 C辽河平原, 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 F长白山。
[连一连]将三大区域与对应的分布地区连线。
[辨一辨] 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有着各自不同的农产品,判断下列有关说法的正误。
(1)耕作农业区的农作物主要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2)兴安落叶松、红松、荔枝、鹿茸等是林业和特产区的主要农产品。
(×)(3)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是畜牧业区的主要农产品。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1)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2)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有哪些有利条件?提示:粮食商品率高,生产条件好,农业生产基础好,运输方便。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案

知识要点2美国的农业生产专业化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农
业
生
产
地
区
专业Βιβλιοθήκη 化含义依据
目的
意义
美国的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
知识要点3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实施背景:
2、目的:
3、方式:
“处方农业”: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班级姓名
学习重点
1.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2.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3.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学习提纲:
知识要点1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气候
地形
美国本土地形
美国本土气候类型
2、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对农业的影响
经济效益(首要)
交通法规
必修3第2章第4节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对策部分学案

必修3第2章第4节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对策部分学案【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学习目标】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学习重点】美国农业生产的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课本54—56页全部内容,自主学习并思考下列问题:1.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对农业资源是怎样开发的?引发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怎么产生的?2.美国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为了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美国采取了哪些措施?4.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包括哪些内容?5.什么是保护性耕作?施行该耕作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保护性耕作方式?【合作探究】1.黑龙江省决定不再开垦“北大荒”,并对已开垦的荒地逐渐还林、还草、还湿地,这样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吗?今后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2.根据所学知识,试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试分析我国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巩固训练】下图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
参考下图,回答1~3题。
1.处于阶段Ⅲ农业的显著特征是()A.大农场生产B.生产专业化C.集中于温带草原地区D.主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2.有助于促进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拓的最重要措施是()A.进行农业区划 B.加强水利建设 C.建立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D.退耕还林还草3.在市场开拓过程中,与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没有直接关系的措施是()A.加大技术投入 B.加强市场营销 C.改善交通条件 D.大量使用农药一些地方在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时,不顾实际情况,一哄而上,你种梨,我也种梨,你种橘,我也种橘……丰收了,却出现了种什么,什么让人“伤心”,不调整让人“伤心”,调整也让人“伤心”的怪圈。
据此回答4~5题。
4.下列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如何走出“伤心”怪圈的措施,你认为正确的是()①面向市场,全面地把握市场信息②依靠科技,发展“两高一优”农业③规模经营,走产业化经营之路④增加农业投入,增加农民收人A.①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5.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广生态农业。
区域农业发展

1.熟练掌握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能够分 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积极讨论、踊跃展示、大胆质疑,探究区域农业 发展的方向; 3.激情投入、享受成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自主学习
自学成果展示:
1.解释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特点; 2.东北地区在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 要求:
整理小结 当堂落实
要求: 1.继续巩固落实基础知识。 (清出底子) 2.整理笔记,回扣课本,形成的知 识体系。(注重高度和深度) 3.掌握重难点问题。 (注重突破和提高)
4.2答案
• 预习自测:1.B 2.C 3.D • 当堂检测:1.B 2.A • 3.(1)水稻,小麦(2)小麦:从原有广泛分布 到仅集中在北部地区;玉米:逐步向北部迁移; 水稻:从原有与玉米混作到东部、南部大面积分 布(由中部地区向东部、南部扩展)。(3)热量; 全球气候变暖,使一直制约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 热量条件有明显改善。(4) ①人均耕地多;②地势 平坦,连片分布,利于机械化耕作;③黑土分布, 土地肥沃④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⑤交通便利 ⑥国家政策的支持。
1、认真查找导学案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用红笔纠 错,准备预习成果展示。 2、记录自己的疑惑和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为下步讨论 做好准备
合作探究 探究一:课本P66活动题1、2小题 1234组前黑板展示 探究二:读材料思考问题 3组A1点评
材料1:人们常说的“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嫩江流域、黑龙江流域和 三江平原的广大荒芜地区。半个多世纪以前,这里荒野茫茫,人烟稀 少,森林茂密,沼泽遍布,野兽出没,低空百鸟飞翔。“棒打狍子瓢 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曾是这里生态环境的真实写照。 材料2:新中国成立后,半个世纪的开垦,使北大荒成为年产70亿千克的 重要商品粮基地。其中,大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7%,玉米产量占 全国的53%,在我国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也是“北大荒”又名“北 大仓”的原因所在。
初中地理农业的发展教案

初中地理农业的发展教案初中地理农业的发展教案篇一:新版人教地理八年级上册《农业》教案《农业》教案教学设想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了解农业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前提,本课重点是我国农业分布的地区差异,并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本设计试图通过“设计地图”、“读图分析”、“分组讨论”、“成果展示”等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的概念及分类,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的重要性。
2.学会使用地图及图表资料,运用已学过的我国地形、气候等方面的知识,分析理解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关注家乡农业生产的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知识的初步方法,具有一定读图、识图能力,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地理表象探究规律和成因的能力尚待提高。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谈话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板书:第二节农业一、农业及其重要性(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请同学们闭目欣赏,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粱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西村纺花那个东岗撒网北疆哟播种南国打场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为她幸福为她争光2.同学发言,老师总结:小麦、高粱(种植业);果香(林业);荷塘(渔业);牛羊(牧业)。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农业情况。
(二)小组合作,探究原因1.学生活动一:搜集资料,感知农业与我们的联系(1)农业与生活、生产以及国民经济建设有什么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分组阅读教材、上网查资料、(本文来自: 教师联盟网:初中地理农业的发展教案)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行程与发展(人教版)3.2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1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读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2.归纳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分析对比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教学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地区教学难点: 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特点的形成条件分析教具准备:亚洲政区图、美国挂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学过程:一、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
2、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3、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中国(阅读P47图3.10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重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完成P48读图思考题。
)4、本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条件:1.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这里的地形和气候有什么关系?2.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条件吗?3.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1、2引导学生分析图3.10,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是水稻生长的基础,丰富的劳动力等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水稻种植业的经营和发展。
).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区的地势平坦地区。
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地势平坦便于水田管理。
2.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这里劳动力丰富。
3.亚洲季风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水稻单产高。
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本地区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约有7000年),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5、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小农经营——人均耕地少,以家庭为单位,每户耕种的田地少。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农民精耕细作,使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每户耕种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大的一部分留作全家的口粮以及家畜、家禽的饲料用粮,到市场出售的很少。
《农业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鲁教版五四学制》

《农业》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农业的定义和进步历史;2. 精通农业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3. 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因素和生产方式;4. 了解农业摩登化进步的趋势和挑战。
导学内容:一、农业的定义和进步历史1. 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进行生产的经济活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
2.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之一。
3. 农业的进步历史可以分为原始农业、古代农业、中世纪农业、近代农业和摩登农业等阶段。
二、农业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1.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进步的基础,为人类提供粮食、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国家经济进步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3. 农业是农夫的生计来源,干系着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农夫的生活水平。
三、农业生产的基本因素和生产方式1. 农业生产的基本因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
2. 农业生产方式包括传统农业、集约化农业、有机农业、摩登农业等。
3. 农业生产方式的选择取决于土地资源、劳动力水平、技术水对等因素。
四、农业摩登化进步的趋势和挑战1. 农业摩登化是农业进步的必定趋势,包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质量、保卫环境等方面。
2. 农业摩登化面临的挑战包括土地资源短缺、气候变化、市场波动等问题。
3. 农业摩登化需要政府、企业、农夫等各方共同尽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可持续进步。
导学活动: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农业的定义和进步历史,做简要介绍。
2. 分组谈论农业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总结并汇报。
3. 观看农业生产的视频,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因素和生产方式。
4. 小组展开谈论,探讨农业摩登化的趋势和挑战,提出解决方案。
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们对农业有了更深度的了解,明白了农业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农业摩登化的进步趋势和挑战。
期望同砚们能够关注农业问题,乐观参与农业摩登化建设,为实现农业可持续进步贡献自己的力气。
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2章第4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开展——以美国为例[生活链接]位于中东地区的以色列被称为“沙漠之国〞,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国家。
很多人都知道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和智能水肥一体化非常厉害,而且在世界农业领域都是屈指可数。
除此之外,以色列的新品种培育和创造水平也很高。
以色列设施农业是标准化生产车间,顺应气候,做欧洲市场的“反季节〞,以此占据了40%的欧洲瓜果、蔬菜市场,并成为仅次于荷兰的第二大花卉供给国。
主干引导夯基固本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1)首要因素:高度兴旺的商品经济定性作用。
(2)[自我探究]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有哪些劣势?[答案]美国外乡大局部处于温带和亚热带,因此热量条件难以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由于地形南北纵列分布,冬季北方冷空气极易南下,甚至侵袭到墨西哥湾沿岸,使农作物遭受低温冻害影响。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业生产区。
(2)要求。
(3)(4)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2.美国外乡主要农业带①②③:小麦带④:混合农业带⑤:棉花带⑥:亚热带作物带⑦⑧:水果和灌溉农业带[自我探究]美国的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答案]农业现代化水平高,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生产率最高的农业国;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畜牧业兴旺;农业生产实行地区专门化。
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开展的对策1发,引发了一系列严重恶果。
2的平安,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开展。
[自我探究]美国农业的开展政策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答案]我国开展农业生产,也必须制定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新政策,采取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对策,以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开展。
1.美国农业生产的优越条件是()A.美国外乡大局部属于热带和温带,水热条件适宜于栽培多种农作物B.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地区属平原,地势平坦,土地广阔C.中部为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区之一,土壤肥沃D.平原地区人口众多,为农业开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答案 C解析美国外乡地处北纬25°~49°,大局部属温带和亚热带。
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基础梳理 考点再现 方法指导 练出高分
夯实基础· 整合体系
优化整合
有序识记
考点一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
考点剖析
(1)自然条件
地理条件 气候条件 特征 温带湿润、半湿润 季风气候 影响 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 制度和生产季节等,水热条件基本可满 足作物一年一熟;农作物易受到低温冷 害的影响 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条件;山地丰富的 森林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东北平原面 积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西部高原地势 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使东北地 区粮食单产较高,是东北地区成为全国 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沼泽与沼泽化土地 面积约240万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广阔低平的地貌,降 水集中夏秋的冷湿气候,径流缓慢、洪峰突发的河流,以及季节性冻融的黏 重土质,促使地表长期过湿,积水过多,形成大面积沼泽水体和沼泽化植被、 土壤,构成了独特的沼泽景观。土壤类型主要有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沼 泽土等;而以草甸土和沼泽土分布最广。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 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 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农场,如今“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 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东北黑土广布,在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2)根据材料分析三江平原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有利自 然条件。 (3)停止围垦后,采取哪些措施调整三江平原农业经 济结构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本地区农业可 持续发展?
基础梳理
考点再现
方法指导
练出高分
夯实基础· 整合体系
优化整合
有序识记
1030 高三地理一轮学案-区域农业发展 √

30 区域农业发展【学习目标】1.能说出某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存在问题2.能说出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知识框架】【基础回顾】1.地理条件(1)东北地区的范围:包括________省、________省、________省和_______________东部。
(2)自然条件①气候:大部分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风气候区;_________,水热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____熟作物的需求,易受________影响②地形:高原、平原、山地等地形,利于农业进行____________。
③土壤:______________广泛分布,土层深厚,_________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①重要的工业基地,__________好。
(A工业为农业提供了农业机械、化肥、农药;B工业对农业原料的需求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②______发达,利于______型农业发展。
③开发晚,人口密度低。
(开发晚,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较好;人口密度低,必修提高机械化水平)2.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东北地区根据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①分布: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
②主要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D__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__。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降水偏少的草原区)具体分布区有: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3.商品粮基地建设(1)重要地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_______基地。
其中,_______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生产的突出特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3第2章第4节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和特点部分学案

必修3第2章第4节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和特点部分学案【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
【学习目标】1.了解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2.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学习重点】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特点。
【学习难点】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美国主要农业带的空间分布。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课本51—53页全部内容,自主学习并思考下列问题:1.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有哪些?2.美国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哪些?3.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的特征是什么?4.美国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位置和发展条件是什么?【合作探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东北中部的松辽平原是玉米的集中产区,其自然条件可以与美国的玉米带相媲美,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吉林省是输出玉米最多的省。
分析东北地区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的异同点。
2.对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区位条件进行比较,两者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
4.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
5.与我国相比,美国的小麦在国际市场上更有价格优势,为什么?【巩固训练】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农业带①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科学技术 B.自然条件 C.劳动力 D.消费市场2.农业带②具有的特点是( )A.生产结构单一,效率高 B.农场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小C.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D.土地租金很低,农场规模大读图“美国农业带”,回答3~4题。
3.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域中,属于冬小麦区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4.该区域的商品谷物生产比欧洲具有竞争的优势体现在()A.交通运输便利 B.地广人稀 C.工业发达 D.科技先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许多业内人士分析,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应该具有较强的优势。
然而在我国的一些农产品出口大省发现,不少农产品频遭主要进口国的“绿色壁垒”,农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评课稿】《区域农业的发展》评课稿

《区域农业的发展》评课稿一、从教学目标上分析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能从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几个方面来把握,知识目标、能力、思想情感目标都能体现其要求,体现地理学科特点;能以新课程的大纲为指导,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关注学生分析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和新课程要求的教学目的相符。
2、从目标达成来看:教学目标能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紧紧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课堂上能较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和强化。
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提问到练习,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
二、从处理教材上分析对该节课知识内容的传授较准确,在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方面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三、从教学程序上分析1、从教学思路设计看: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思路,教学思路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清晰。
课堂导入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侧击点,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很快融入到学习当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而是通过学生讨论分析总结得出。
实践图示教学法,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特点。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周和玲老师对农业类型的分布与产品的特点描述风趣幽默,驾驭课堂,使课堂达到“三动”动口、动手、动脑;“四活”用活教材、盘活课堂、激活思维、学活知识。
高质的学案,优秀的课件,科学的程序,熟练的操作,使课堂“起点学案化,过程探究化,知识图象化,学生愉悦化,小结纲要化。
”四、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1、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有效结合:在课堂上教师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互补充:为学生形象直观的展示知识内容。
4.1区域农业发展 学案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学案---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本特点。
2.依据东北地区的布局状况,掌握该区的各类农业区的分布状况。
3.学会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的基本方法。
【自主学习】1.范围:、、三省和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基地、基地和生产基地。
二、农业布局特点——三大农业生产区域原理:因地制宜,根据、、和等农业生产1.目前是全国、比较稳定的基地2.商品率:商品率达以上,其中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与我国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生产的突出特点。
⑴⑵1.存在问题:(1)产生原因自20世纪以来,东北地区人口激增。
高强度的,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退化。
(2问题表现:和黑土退化严重,、盐碱化和加剧,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环境污染等。
2.发展治理(1)原则:从改善农业人手,坚持、与、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问题探究】完成课本的活动及思考题【习题演练】1.下列有关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水稻主要分布在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B.小麦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以冬小麦为主C.玉米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 D.小麦分布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为集中。
2.易使东北农作物生长受到影响的是AA.低温冷害 B.春早 C.伏早 D.洪水3.“北大仓”的耕作方式应为BA.精耕细作,小农机具作业B.国营农场,大型机械化作业C.小农经营D.粗放经营4.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CA.东北区域就是指东北三省 B.东北区域跨三个温度带,四个干湿带C.三面环山,是我国最大林区 D.耕地面积广大,但人均耕地少5.针对东北地区的土地、森林、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东北地区将建成全国性的D①商品粮基地②商品棉基地③林业基地④畜牧业基地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6-9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区域农业发展》第一课时学案
我参与,我快乐;我合作,我进步!
【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北地区的范围以及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2.理解东北地区因地制宜组织生产,形成不同特色的农业布局。
3.以在学习“东北地区农业”中所掌握的分析方法对其它区域实行分析,学会实行知识、水平的迁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东北地区的位置、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2.设置问题情境,讨论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与农业布局的关系。
3.学生使用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尝试小组合作分析其他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升地理审美情趣。
2.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合作探究的水平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
3、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一、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二、地理条件
1、东北主要范围:(行政区)、、、
2、东北成为我国主要、、生产基地的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对照书本P60页,讨论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东北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有利:绝大部分属于气候,同季,基本满足一年一熟需求。
不利:农作物易受的影响。
(2)地形:东北地区包括、、三类地形区,从而为农业经营提供了条件。
(3)土壤:土广布,土层,含量高。
(4)东北主要的社会经济条件:
●我国重要的,(工业提供设备、等,又从农业获取原料。
)
●发达,拉动本区的外向型经济。
●开发晚、低。
(机械化水平、良好的生态和资源决定其可发展、农业。
)(小组学习成果展示)评价东北发展农业的条件。
(小结)区域农业发展分析思路。
四、学以致用
(讨论环节)结合下列给出的相关襄阳的资料,谈一谈你对襄阳地区农业的理解和建议
材料一:襄阳地形襄阳属于中国地形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武当山余脉的山区,中部为较开阔岗地平原,东部为大洪山和桐柏山之间的低山丘陵区,
材料二:襄阳气候襄阳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具有明显的南北过渡性。
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适中,雨热同季等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越的气候条件。
材料三:襄阳土壤襄阳市地形复杂,植被类型多样,受气候及人类长期生产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多种类型的土壤。
耕地土壤尤其是水稻土比重较大。
材料四:襄阳交通襄阳自古为交通要塞,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
如今的襄阳更是交通优势突出,以襄阳为中心的高速公路呈双十字形与周边城市相联。
材料五:襄阳人口截止2009年末,襄阳全市户籍总人口为588.88万人。
其中农人口331万人。
材料六:襄阳工业襄阳市是全国十大工业明星城市之一,是中央、省属三线军工企事业集中的城市,工业总产值仅次于武汉市,居湖北省第二位。
纺织工业是全国39个重点城市之一,全市工业已发展形成以轻工、纺织、机械、汽车制造、电子、医药、建材、冶金、化工、食品为主要产业支柱的工业体系。
材料七:襄阳是农业大市,农业基础较好,先后被确定为全国20个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十大夏粮主产区之一、三大芝麻产区之一、全国商品肉牛生产基地、秦巴山高香茶种植基地。
初步形成了以粮食、油料、茶叶、棉花、水果、畜牧、蔬菜、林特为主的8大主导产业。
【课后练习】
1、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准确的是()
A.东北区域就是指东北三省B.东北区域跨三个温度带,四个干湿带
C.三面环山,是我国最大林区D.耕地面积广大,但人均耕地少
2、三江平原土地肥沃,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开垦,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A.东北地区粮食过多,出售困难B.将剩下的荒地作为今后发展用地
C.近些年气候干旱,土壤肥力降低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3、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地区的优越条件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地广人稀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
4.关于东北地区资源的优势,叙述准确的是()
A.绝大部分平原地区是黑钙土,其有机质含量全国最高B.山环水绕;平原相间分布,不利于农业大规模机械化
C.可耕荒地多,自然肥力高D.人多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高
5. 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 东北地区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地区
B 东北地区气温低的原因主要是海拔较高
C 热量是限制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气象因素
D 东北地区的气候要素中,水热配合不佳
6 我国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是()
A.江淮地区B.三江平原C.江汉平原D.东北平原
谢谢同学们的参与,我参与,我快乐;我合作,我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