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力学行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外力超过材料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后,引起材料部 分结构或构造的破坏,造成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
13
圣维南固体模型
σ
下屈服点
τ
上屈服点 静摩擦
动摩擦 ε
A
B
塑性变形曲线
O
b
变形
14
塑性变形
▪ 脆性材料:破坏前无显著变形而突然破坏
➢ 砖瓦、生铁
▪ 塑性材料:破坏前有显著塑性变形
➢ 沥青、低碳钢
▪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一种弹、塑、粘性混合 的材料
滑移带 滑移台阶 滑移线
对滑移线的观察也表明了晶体塑性变 形的不均匀性,滑移只是集中发生在 一些晶面上,而滑移带或滑移线之间 的晶体层片则未产生变形,只是彼此 之间作相对位移而已。
18
单晶体的塑性流动
▪ 滑移总是沿着晶体中原子排列密度最大的晶面 进行
➢ 最密排晶面间距最大,结合力最弱,滑移阻力最小 ➢ 发生滑移的晶面和晶向称为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 一个滑移面和这个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滑移系
2
一、弹性和弹性变形
▪ 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 力除去后,变形随即消失,材料恢复至原 来的形状。
▪ 弹性变形(瞬时变形、可恢复变形):即源自文库刻恢复的变形。
3
虎克固体模型
l σ
E
Hooke定律 =E·
4
二、弹性模量
弹性变形的 力学特点: 小形变、可回复
5
二、弹性模量
▪ 拉应力或压应力:
20
2、孪生
➢ 孪晶(带):发生切变的晶体部分。
每层原子面相对于相邻原子面的移动量相同,移动距离和离 孪生面的距离成正比,且不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孪生变形部分晶体与未变形部分晶体在孪生面两侧呈镜面对 称。
➢ 产生孪生所需要的切应力一般高于滑移所需,即是否 产生孪生与晶体是否产生滑移有关。
➢ 孪生变形会引起晶格畸变,因此产生的塑性变形量不 大(≤10%),但速度很快(接近于声速) 。
21
孪生与滑移的主要区别
▪ 1、孪生使晶格位向改变,造成变形晶体与未变 形晶体的对称分布;滑移不引起晶格变化。
▪ 2、孪生时原子沿孪生方向的相对位移是原子间 距的分数;滑移时原子在滑移方向的相对位移 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 3、孪生变形所需切应力比滑移大。
➢ 孪生一般在不易滑移的条件下发生。
▪ 4、孪生产生的塑性变形量比滑移小得多。
▪ 塑性和脆性随温度、含水率、加荷速度而改变
➢ 沥青:低温脆性,高温塑性
15
塑性变形
▪ 屈服强度
➢ 材料由弹性行为转变为塑性行为时所承受的应力。
σ 塑性变形
屈服强度 σb
破坏
弹性变形 ε
a’— 比例极限
a— 弹性极限 b— 屈服上限 c— 屈服下限 e— 极限强度
16
二、塑性变形机理
▪ 亚微观和微观看,永久变形是结构发生了流动
➢ 特点:弹性变形大,弹性模量小,且弹模随温度升高 而增大
▪ 橡胶弹性:
➢ 可耐非常大的变形而不被破坏
➢ 除去外力后可恢复到原来长度
➢ 要求分子链长,易于变形,具有交联点
12
第二节 材料的塑性
▪ 一、塑性变形
➢ 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除去后不 能完全恢复原有形状。
➢ 塑性变形(永久变形、残余变形):不可恢复的变形 ➢ 与弹性变形不同:外力所做的功没有全部变成内功,
滞性迥线(滞 后迥线)
迥线包围的面积表示输入的能量,即单位体积的材料在每一周期所 消耗的能量(消耗于加热材料和周围的环境)。
原子移动消耗部分机械能为热能而消散
滞弹性对振动过程起阻尼作用
11
四、高弹性
▪ 一般弹性变形不能超过某一个范围。
➢ 如:结晶态物质
▪ 弹性体:可逆弹性变形范围大的材料。
➢ 如:橡胶→100%以上
8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9
三、滞弹性
——无机固体和金属的与时间有关的弹性
▪ 理想的弹性固体→弹性变形→马上恢复 ▪ 实际材料,尽管弹性变形可逆且呈线性关系,
但存在变形和回复在时间上的滞后。这种与时 间有关的弹性行为称为滞弹性。 ▪ 滞弹性本质:交变应力导致原子不断换位,而 位移的往返需要一定的时间。
10
E 2 G (1 ) 3 K (1 )
泊松比 E2G3KE
2G 6K
横向收缩系数,固体弹性伸长一定量时其横截面的减少量, 为缩短应变与伸长应变的比值。 上述公式适用于各向同性材料。
7
二、弹性模量
▪ E、G、K表示材料的弹性变形阻力,即材料的刚度。 ▪ 材料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结合键的本性和原子间的
结合力,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对它的影响不大。改变 材料的成分和组织会对材料的强度(如屈服强度、抗拉 强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材料的刚度影响不大。共价键 结合的材料弹性模量最高,而主要依靠分子键结合的 高分子,由于键力弱其弹性模量最低。弹性模量是和 材料的熔点成正比的,越是难熔的材料弹性模量也越 高。 ▪ 温度的升高导致晶格热运动增强,原子键合刚度下降 →弹性模量随温度上升而稍有降低。
E
▪ 剪切应力:
G
▪ 静水压应力:
m KV
σ-垂直应力; ε-垂直应变; E -弹性模量(杨氏模量或纵向弹性模量) τ -剪切应力; γ -剪切应变; G -剪切模量(刚性模量或横向弹性模量) σm-静水压应力; εV-体积应变; K -体积弹性模量(压缩模量)
6
二、弹性模量
▪ E、G、K关系:
第三章 材料的力学行为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 抵抗力(即强度)及破坏等,又称
为力学性能。
1
第一节 材料的弹性
▪ 一、弹性和弹性变形
➢ 材料变形的实质:内部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偏 离或改变了原来的平衡位置,产生了相对位移。
➢ 应力:单位面积上材料内部产生的平衡外力的 抵抗力。
➢ 应变:材料相对变形的大小。
➢ 流动:材料内部质点调换其相邻质点的切变过程 ➢ 固体材料的塑性变形→晶体的塑性流动
原子面按照晶体学规律相互滑动
17
(一)单晶体的塑性流动
▪ 1、滑移(主要原因)
➢ 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晶面(滑移面)的一定方向 (滑移方向)相对于晶体的另一部分发生滑动。
➢ 结果:在晶体表面造成相对位移,形成滑移台阶
滑移系数量=滑移面数×滑移方向数 滑移系越多,滑移的可能性越大,塑性越好。 温度影响:温度较高时,滑移系增加。
➢ 滑移与位错运动密切相关
位错使屈服强度降低很多。位错运动的结果产生了滑移变形 19
单晶体的塑性流动
▪ 2、孪生
➢ 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晶面(孪生面)沿一定方向 (孪生方向)发生切变。
13
圣维南固体模型
σ
下屈服点
τ
上屈服点 静摩擦
动摩擦 ε
A
B
塑性变形曲线
O
b
变形
14
塑性变形
▪ 脆性材料:破坏前无显著变形而突然破坏
➢ 砖瓦、生铁
▪ 塑性材料:破坏前有显著塑性变形
➢ 沥青、低碳钢
▪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一种弹、塑、粘性混合 的材料
滑移带 滑移台阶 滑移线
对滑移线的观察也表明了晶体塑性变 形的不均匀性,滑移只是集中发生在 一些晶面上,而滑移带或滑移线之间 的晶体层片则未产生变形,只是彼此 之间作相对位移而已。
18
单晶体的塑性流动
▪ 滑移总是沿着晶体中原子排列密度最大的晶面 进行
➢ 最密排晶面间距最大,结合力最弱,滑移阻力最小 ➢ 发生滑移的晶面和晶向称为滑移面和滑移方向 ➢ 一个滑移面和这个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组成滑移系
2
一、弹性和弹性变形
▪ 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 力除去后,变形随即消失,材料恢复至原 来的形状。
▪ 弹性变形(瞬时变形、可恢复变形):即源自文库刻恢复的变形。
3
虎克固体模型
l σ
E
Hooke定律 =E·
4
二、弹性模量
弹性变形的 力学特点: 小形变、可回复
5
二、弹性模量
▪ 拉应力或压应力:
20
2、孪生
➢ 孪晶(带):发生切变的晶体部分。
每层原子面相对于相邻原子面的移动量相同,移动距离和离 孪生面的距离成正比,且不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孪生变形部分晶体与未变形部分晶体在孪生面两侧呈镜面对 称。
➢ 产生孪生所需要的切应力一般高于滑移所需,即是否 产生孪生与晶体是否产生滑移有关。
➢ 孪生变形会引起晶格畸变,因此产生的塑性变形量不 大(≤10%),但速度很快(接近于声速) 。
21
孪生与滑移的主要区别
▪ 1、孪生使晶格位向改变,造成变形晶体与未变 形晶体的对称分布;滑移不引起晶格变化。
▪ 2、孪生时原子沿孪生方向的相对位移是原子间 距的分数;滑移时原子在滑移方向的相对位移 是原子间距的整数倍。
▪ 3、孪生变形所需切应力比滑移大。
➢ 孪生一般在不易滑移的条件下发生。
▪ 4、孪生产生的塑性变形量比滑移小得多。
▪ 塑性和脆性随温度、含水率、加荷速度而改变
➢ 沥青:低温脆性,高温塑性
15
塑性变形
▪ 屈服强度
➢ 材料由弹性行为转变为塑性行为时所承受的应力。
σ 塑性变形
屈服强度 σb
破坏
弹性变形 ε
a’— 比例极限
a— 弹性极限 b— 屈服上限 c— 屈服下限 e— 极限强度
16
二、塑性变形机理
▪ 亚微观和微观看,永久变形是结构发生了流动
➢ 特点:弹性变形大,弹性模量小,且弹模随温度升高 而增大
▪ 橡胶弹性:
➢ 可耐非常大的变形而不被破坏
➢ 除去外力后可恢复到原来长度
➢ 要求分子链长,易于变形,具有交联点
12
第二节 材料的塑性
▪ 一、塑性变形
➢ 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除去后不 能完全恢复原有形状。
➢ 塑性变形(永久变形、残余变形):不可恢复的变形 ➢ 与弹性变形不同:外力所做的功没有全部变成内功,
滞性迥线(滞 后迥线)
迥线包围的面积表示输入的能量,即单位体积的材料在每一周期所 消耗的能量(消耗于加热材料和周围的环境)。
原子移动消耗部分机械能为热能而消散
滞弹性对振动过程起阻尼作用
11
四、高弹性
▪ 一般弹性变形不能超过某一个范围。
➢ 如:结晶态物质
▪ 弹性体:可逆弹性变形范围大的材料。
➢ 如:橡胶→100%以上
8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9
三、滞弹性
——无机固体和金属的与时间有关的弹性
▪ 理想的弹性固体→弹性变形→马上恢复 ▪ 实际材料,尽管弹性变形可逆且呈线性关系,
但存在变形和回复在时间上的滞后。这种与时 间有关的弹性行为称为滞弹性。 ▪ 滞弹性本质:交变应力导致原子不断换位,而 位移的往返需要一定的时间。
10
E 2 G (1 ) 3 K (1 )
泊松比 E2G3KE
2G 6K
横向收缩系数,固体弹性伸长一定量时其横截面的减少量, 为缩短应变与伸长应变的比值。 上述公式适用于各向同性材料。
7
二、弹性模量
▪ E、G、K表示材料的弹性变形阻力,即材料的刚度。 ▪ 材料的弹性模量主要取决于结合键的本性和原子间的
结合力,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对它的影响不大。改变 材料的成分和组织会对材料的强度(如屈服强度、抗拉 强度)有显著影响,但对材料的刚度影响不大。共价键 结合的材料弹性模量最高,而主要依靠分子键结合的 高分子,由于键力弱其弹性模量最低。弹性模量是和 材料的熔点成正比的,越是难熔的材料弹性模量也越 高。 ▪ 温度的升高导致晶格热运动增强,原子键合刚度下降 →弹性模量随温度上升而稍有降低。
E
▪ 剪切应力:
G
▪ 静水压应力:
m KV
σ-垂直应力; ε-垂直应变; E -弹性模量(杨氏模量或纵向弹性模量) τ -剪切应力; γ -剪切应变; G -剪切模量(刚性模量或横向弹性模量) σm-静水压应力; εV-体积应变; K -体积弹性模量(压缩模量)
6
二、弹性模量
▪ E、G、K关系:
第三章 材料的力学行为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形、 抵抗力(即强度)及破坏等,又称
为力学性能。
1
第一节 材料的弹性
▪ 一、弹性和弹性变形
➢ 材料变形的实质:内部质点在外力作用下,偏 离或改变了原来的平衡位置,产生了相对位移。
➢ 应力:单位面积上材料内部产生的平衡外力的 抵抗力。
➢ 应变:材料相对变形的大小。
➢ 流动:材料内部质点调换其相邻质点的切变过程 ➢ 固体材料的塑性变形→晶体的塑性流动
原子面按照晶体学规律相互滑动
17
(一)单晶体的塑性流动
▪ 1、滑移(主要原因)
➢ 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晶面(滑移面)的一定方向 (滑移方向)相对于晶体的另一部分发生滑动。
➢ 结果:在晶体表面造成相对位移,形成滑移台阶
滑移系数量=滑移面数×滑移方向数 滑移系越多,滑移的可能性越大,塑性越好。 温度影响:温度较高时,滑移系增加。
➢ 滑移与位错运动密切相关
位错使屈服强度降低很多。位错运动的结果产生了滑移变形 19
单晶体的塑性流动
▪ 2、孪生
➢ 晶体的一部分沿着一定晶面(孪生面)沿一定方向 (孪生方向)发生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