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第三册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139bb8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d9.png)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4.运用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方式,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分析历史问题,提高他们的历史实证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如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过程等。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4.通过问题驱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原因、过程及影响。
(二)讲授新知
1.运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场景,生动形象地讲述历史事件,如通过视频展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过程。
2.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如介绍垄断组织出现背景下的企业家事迹。
3.通过时间轴或流程图,展示历史事件的进程,如以图解形式展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及完善过程。
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及影响,如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主要内容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包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垄断组织的出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及完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等。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认识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
5. 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节课的讲授新知环节运用了多媒体展示、讲故事、时间轴等多种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历史事件。同时,本节课还注重联系现实,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这种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时空观念和应用能力。
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四川省遂宁市蓬南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四川省遂宁市蓬南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三](https://img.taocdn.com/s3/m/9bffcb00f121dd36a22d829f.png)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个主题: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挽救民族危机(救亡图存)
一个方向: 向西方学习(走向近代化)
三个阶段: 抵抗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器物
地主阶级 洋务派: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资产阶级 维新派: 戊戌变法 君主立宪
革命派: 辛亥革命 民主共和 激进派:新文化运动 民主和科学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崇厚 张之洞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最早)
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
福州船政局 天津机器制造局
民用(辅助军事工业)
天津开平煤矿、上海 轮船招商局(最早)
汉阳铁厂
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局限在于没有涉及制度层面。
材料一: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 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夷 也。……惟皇上振刷纲纪,一转移间耳,此无待于夷者也。至于 军旅之事,船坚炮利不如夷,有进无退不如夷。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形势 2、代表: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等 3、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4、主张(或口号): 师夷长技以自强 5、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6、主要活动: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军、新式学堂 7、根本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8、结果: 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
19世纪以前东西方主流思想的演进
中国主流思想演变
百家争鸣 儒学低潮 儒学正统 儒学困境
儒学复兴 理学形成
反正统 新思想
春秋 秦朝 西汉 智者运动
东汉
北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欧洲思想解放潮流
导言 伴随着列强的炮火、西学的浪潮和传统文化的衰微,中 国文化同其政治、经济一样,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 在长达100多年的探索过程中,人们每前进一步,都会 经历新旧文化的激烈交锋。鸦片战争之后,在西方列强坚船 利炮和西学东渐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文 化交汇、碰撞。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摆脱隔绝状况,逐 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思想文化历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22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bbc84870029bd64783e2c91.png)
材料二:洋务运动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 因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于挣脱传统。结果是“ 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 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 支离斑驳之。……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 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 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请回答: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具体说明洋务运动如何“异于传统 ”又“难于挣脱传统”。 异于传统: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 创办近代海军;开办一批近代新式学堂。 难于挣脱传统: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 先进的技术。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 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
林则徐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顺乎世界之潮流
学生学习目标:
1、林则徐与魏源的主张;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严复、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思想; 4、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 [复习方法指导]
回归教材,整合知识——聚焦重点——对接高考
近代中国社会黑暗笼罩, 但却始终存在希望, 因为, 我们一代代的思想先驱前赴后继, 掏出他们燃烧的心,举过头顶, 拆下肋骨当火把, 照亮近代中国前行的路。 ——结语
感谢您的参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材料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维新派内部思想不统一; 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存在策略问题
材料三:没有戊戌维新的政治改革和思想解放,就 不可能有辛亥革命;没有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 建立共和,也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党所领 导的革命,也就无从谈起新中国的建立。 ——王毅《戊戌维新与晚清社会变革》 材料四:一批一批的中国人接受了进化论;一批一 批的传统士人在洗了脑子之后转化为或多或少具有 近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就其历史意义而言,这种场 面,要比千军万马的厮杀更加惊心动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探讨维新思想对中 国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43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373f6082b160b4e767fcf77.png)
假设你是当时一位资产阶级爱国者, 你会为改变中国的命运做些什么?
二、维新变法 思想解放潮流
2、资产阶级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人 物核心思想(政治主思张想):主 张
康有为主P5打变张0着法维孔理子论新的,变旗并号积法宣极,扬推动维实维新行①②君1188主9958年年立“《宪公孔车子制上改,书制”考发》 介 展新工变商法运业动,。(托走古资改本制)主③义戊道戌变路法。期间。
康有为( 1858~1927)
梁启超的著作
变法之本,在育人 才,人才之兴,在 开学校;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而一切 要其大成,在变官 制。——梁启超 《变法通议》
梁启超诗手稿,康有为眉批
【历史现场 】 谭嗣同的“求死”
(维新变法失败后)日 本使馆派人表示可以为他 提供保护,他毅然回绝说: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 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 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 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 始。”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 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 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
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 广书院……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 下一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 电线,此其用也。”——郑观应
民族资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历史现场】 《海国图志》的影响
左宗棠饱读魏源著作,称赞《海国图志》“非山 经海志徒恢可比”。左宗棠为了抵抗外国侵略,迫切 地希望把魏源的外交思想付诸实践,他大声疾呼: “策士之言曰:‘师其长以制之’是矣!”
李鸿章也把魏源“资取洋人长技”的思想说成是 “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 (17)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教案 (17)](https://img.taocdn.com/s3/m/d6b9c7c1c8d376eeaeaa31cd.png)
《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在鸦片战争之后,面对着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思想界发生的新变化。
所谓的新变化,就是不断地改变对西方的看法、向西方学习的这样一个过程,这是一个短暂而又痛苦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即分别从器物—制度—文化三个方面学习西方。
第一课主要讲述前面两个阶段,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从器物(武器)层面上学习西方的开始,而维新思想则开始从制度层面学习西方。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进而归纳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
2.通过对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历程的梳理,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心。
学习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敢于面对现实、冲破樊篱、放眼全球、探索救国之路的开拓精神与创新勇气。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洋务派、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难点: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巴尔扎克说:“一个有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有力量的人”;拿破仑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宝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宝剑更有力量”。
思想解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实践的先导。
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为谋求民族独立,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思想主张。
他们到底提出哪些思想?这些思想又有何影响。
让我们一起走进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同探讨这一问题。
我把这课设计为两大部分:一是有力量的思想(即过程),二是思想的力量(即影响)。
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自主学习感受史实】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48-51,完成下列问题。
一、师夷长技的制夷思想(背景、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学习内容)1.背景:(1)国际:欧美崛起,侵略扩张(2)国内:封建危机,妄自尊大(3)直接:鸦片战争,惊醒志士2.代表人物: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3.思想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手段(师夷)——向西方学习;内容(夷计)——军事科学技术;目的(制夷)——抵制侵略,维护统治。
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三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4767e2b240c844768eaee09.png)
第十七页,共34页。
(2) 该观念冲击了保守的传统思想,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 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但其用西方(xīfāng)先进科技来维护清王 朝腐朽、没落的旧制度,注定了以此思想为指导的洋务运动 最终以失败告终。
第十八页,共34页。
材料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 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hǎi ɡuó)图志·序》
第二十页,共34页。
歌诀法记忆新思潮的萌发 昏睡百年,睁开双眼。学习西方,抛弃旧观。 师夷长技,则徐魏源。寻求真理,《资政新篇》。 介绍世界,《瀛环志略》。举办洋务,为解忧患。 中体西用,制度不变。自强求(qiǎngqiú)富,企业创办。 筹划海防,南(洋)北(洋)福建。甲午战败,洋务破产。
第二十一页,共34页。
第二十六页,共34页。
“ 一 、 二 、 一 ” 数 字 法 记 忆 维 新 思 想 (sīxiǎng) 与 共 和 思 想 (sīxiǎng) 一个阶级:资产阶级。 两大派别:维新派和革命派。 一个转变:“器物”到“制度”。
第二十七页,共34页。
【学习思考】 1.(P48)许多西方学者(xuézhě)认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是 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的。结合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评价一下 这种说法。
主共和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
第十三页,共34页。
[易混易错] 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主张和实践都无法改 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地主阶级(dì zhǔ jiē jí)、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中国革 命需要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科学思想的指导。
第十四页,共34页。
主题一 地主阶级的“师夷长技”思想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新”在哪里?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三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专题三一“顺乎世界之潮流”](https://img.taocdn.com/s3/m/d96db9a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2.png)
3.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一场维新变法运动,高潮是 “百日维新”。
4.意义 (1)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了强烈的 _爱__国__主__义___激情。 (2)要求建立 君主立宪制 ,力图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顺 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宣传 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地冲 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的传播。
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向西方学习的内容、 作用、特点
全面评价维新思想的历史意义 1.维新思想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一次爱国运动,也是一 场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开阔了知识分子的视野,提高了他 们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 2.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也有利于资产阶级 革命思想的传播。
[材料三]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 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3)与材料二相比较,材料三中孙中山的思想较之康有为的思 想有什么显著的变化? [教你读史] 材料是孙中山的演说,把握关键词:“革命”“共和”。 [提示] 康有为主张采用温和的方式进行改良,孙中山主张进 行暴力革命;康有为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孙中山主张在 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
[材料二] 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 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 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 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
——康有为《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 纪年而废淫祀折》(1898年6月)
[材料三]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 人,自可避祸。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三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三 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https://img.taocdn.com/s3/m/65d1b373650e52ea551898fb.png)
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势日衰,但统治者依然盲目自大,麻木不仁。
(2)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惊醒了一批爱国知识分子。
2.代表人物及思想(1)林则徐: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这是当时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3)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
二、维新变法1.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原因: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一些有识之士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2)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
2.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发展(1)时间:19世纪90年代。
(2)代表人物及主张:代表地位主要思想康有为维新变法第一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出版《孔子改制考》,认为君主立宪制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梁启超维新思想主要宣传者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废科举,变官制谭嗣同维新派中的激进派对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大胆批判;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严复理论宣传贡献巨大《天演论》中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3.实践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一场维新变法运动,高潮是“百日维新”。
4.意义(1)具有爱国性:维新派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爱国主义激情。
(2)具有进步性:维新派要求改革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3)具有启蒙性: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具有启蒙意义。
(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44张PPT)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共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69e95f2102de2bd960588cf.png)
洋务运动失败
2、代表: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康有为——“火山”“飓风” “距今(1984年)九十年前, 几乎中国所有赞成维新的人, 都把康有为当作自己思想上 的领袖和导师;也几乎所有 主张守旧的人,都把他骂作 洪水猛兽,乱臣贼子。”
——钟书河《走向世界:中国人考察 西方的历史》
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一、新思想的萌发(鸦片战争前后)
1、背景:
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 西方的侵略
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2、代表人物及思想
①林则徐: 《四洲志》、《华事夷言》 ——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②魏源: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3、影响
•先进中国人… •向西方… •维护… •局限…
4、影响
推动维新变法 爱国救亡
顺应历史潮流,进步的
思想启蒙,客观推动资级革命思想传播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 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 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amp;&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
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 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 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 国思想界起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 想武器 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
《法意》——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原富》——亚当·斯密《国富论》 《群己权界论》——密尔《论自由》 《天演论》——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 及其他论文》
3、主要思想:
托古改制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变法通议》 激进 《天演论》等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共19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三1“顺乎世界之潮流”(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447f74480242a8956aece401.png)
——制度层面
革命派
16
[小结]顺乎世界潮流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17
林则徐 康有为
连连看 雾里看花 移花接木 昙花一现 柳暗花明
曾国藩
孙中山 18
谢谢
19
想一想:1.“亡灵”指什么? 2.这说明了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议一议: 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1.“亡灵”指孔子
2.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相结合(托古改制)
3.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
弱小;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个人经历、学问素养等
——柏杨《中国人史纲》
结合材料和教材自主学习,解决学案的第一个知识点3
一、睁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学习 西方技术、器物
1、背景(原因):? 2、代表人物: 3、评价
想一想:为什么说林则 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 世界第一人”?
①《海国图志》的历史地位? ②该书核心思想是?这一思想含义、目的、 意 义?
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 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 四少无难也……故议院者,大用之则大效,小用之则 小效者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实施
政治上: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度 : 君 主 立 宪
胜于今”
11
练一练 以下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 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
B.“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 理。”
C.“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 万民之恨。”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22b808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a.png)
4.结合课本内容,详细讲解我国在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当前世界格局中我国的地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一个历史事件或我国在其中的地位进行讨论。
2.提供相关资料和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如:“工业革命对我国的影响有哪些?”“两次世界大战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与世界历史发展相关的图片,如工业革命时期的机器、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场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背后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2.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近代史知识,如:“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复习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难点:引导学生从全球视野出发,关注国际事务,树立正确的国际观念。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运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采用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三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为“顺乎世界之潮流”,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近代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认识我国在其中的角色和地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以下知识与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三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人民版历史必修3专题三第一节“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537d872453610661ed9f477.png)
材料中“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的思想家是谁? 他在这方面的代表作是什么?概述严复在宣传维新理论 上的贡献。
康有为。
《孔子改制考》。
翻译《天演论》;宣传、提倡进化论、成为维新派 的理论武器
(2012·山东文综卷·28)(20分)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 (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2为严复早期经历简表
资 产 阶
康有为
的旗号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借用 进化论的观点,论证君主立宪制
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
级
梁启超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抨 击君主专制制度。
政 治 制 度 :
维
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
君
新 谭嗣同 纲常名教
主派严复源自翻译《天演论》 ; 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立 宪
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 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 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倡 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 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
❖民族资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4.影响: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 使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 思想解放运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 传播。这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 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在社会上起 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 了一条新的道路。
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43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 专题三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2b2317eff00bed5b9f31dc8.png)
鸦片战争期间一些民众向英军出售粮食、畜禽、淡水,以图获 利,另一些民众为他们充当苦力,从事运输,以求工值。至 于英军在行进甚至开战之时,成群的民众躲在远处观看这难 得一见的“西洋景”,更是在英方文献中屡见不鲜。
面对此变局,先进的中国人有何思考、行动?
近现代中华民族奋斗的主题 是什么?
民族独立;民族复兴!
他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什么?
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近代中国的思想 解放,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一、天朝【迷梦】——惟愿长醉不复醒
《利玛窦中国札记》(16世纪后期):
他们把自己的国家夸耀成整个世界,并把它叫做天下。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民族危 机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2)读书人大多埋头在经书中,远离社会现实。统治者也沉浸在 “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3)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一批满怀爱国热忱和经世之志 的先进中国人开始冲破传统的“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 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复兴之路》解说词
日薄西山下的残垣断壁
(二)、师夷长技之移花接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861年曾国藩的学生冯桂芬《校邠(bīn) 庐抗议》:以中国之纲常名教为原本,辅以 诸国富强之术。 1898年张之洞《劝学篇》:新旧兼学,四 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 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 用......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 心,西学应世事。
3.1 专题三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
![3.1 专题三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https://img.taocdn.com/s3/m/0312841aba1aa8114431d9db.png)
②只学技术不学制度,注定了它的破产,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 蛤蟆代表法国、国旗代表德国、鹰 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中部酣 睡,寻欢作乐,搜括民财的是清政 府 社会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2.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 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C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3.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 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 D ) A.魏源 B.林则徐 C.洪仁玕 D.严复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挖掘拓展
维新派、革命派与洋务派、抵抗派的思想有何异同?
地主阶级 抵抗派、洋务派 资产阶级 维新派、革命派
同
根本目的
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 维护封建制度 发展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 民族资产阶级
不同
侧重点
性质不同
技术
地主阶级
【知识突破】:认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派别 地主阶级抵抗 派
代表人物 林则徐 魏源
主要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历史影响 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 用,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地主阶级洋务 派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实践结果:进行百日维新,因慈禧太后发 动“戊戌政变”而失败。
光绪帝被囚禁之地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林 旭、杨
锐、 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
4、维新变法思想在 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具有爱国性:以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 动员和指导了爱国救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进步性:改革封建制度,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 主义; 启蒙意义: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 世界,追求新思想,倡西学,特别是进化论和资 产阶级民权平等学说传播,促进人民觉醒,是近 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客观上有利于革命 思想传播。
二、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清政府在面临内忧外患(列强侵略 和太平天国运动) 2、主要思想: 中学为体:坚持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儒家纲常名教 作为国家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近代科技,维护清王朝统 治。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挽救清政府统 治。 3、实践结果: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甲午战争失败,宣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思想破产。原因:其学习只是局限于西方器物 文化。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
三.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背景:维新思想发展原因
(1)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深重。 (2)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维新:
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
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代 表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主 张 共同点
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 康有为 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 君主立宪制符合潮流。
⒈反对君主 专制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 ⒉主张君主 梁启超 必然,宣传民权学说。 立宪制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 ⒊变法图存 谭嗣同 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⒋发展资本 主义
严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康有为
革命军
刊物
1905年
日本东京
《民报》
5、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1)双方: 革命派(孙)和改良派(康、梁)
2)阵地:
要不要 推翻清政府
《民报》和《新民丛报》
要不要 建立共和政体 要不要 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3)内容:三个“要不要”:
4)实质:通过什么途径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5)影响: 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
鸦片战争中英交战两年 了,道光皇帝派人审问 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 的问题:“究竟该国地 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 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 俄罗斯是否接壤?” 两江总督牛鉴对英 国火轮船,开始“疑其 轮系用牛拉”,而有人 将实情相告,仍然“疑 信未决”。
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林则徐
康有为
孙中山
引领思想解放潮流的先驱者
林则徐尚且如此,更多传统守旧的中国官员对西方 的认识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当时的统治者又是如何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呢?
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 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 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 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 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上述史实反映了 什么现象? 鸦片战争前,中国虚骄自大,闭目塞听, 对世界一无所知。
难点探究: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 扬维新变法理论?
1)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 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3)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关系。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 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 核心: 推翻封建政府, 实现民主共和。
6、实践结果: 指导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制定颁布,民主共和国方案初步实现。
真题练兵: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 革新开国之思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D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 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 法图存 (09年浙江卷)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是在( C ) 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 的孔子 C.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习
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千年未有之变局 道光二十年,英国人已经出 兵,鸦片战争马上就要开始,林 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个奏 折: 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 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 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 平民竟足以致其死命。况夷人异 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 吾民齐心协力,歼除非种,断不 至于误杀。
2.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1)重视收集西方信息, (2)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 如《四洲志》、《华事夷言》 等。
林则徐(1785 年—1850年)
(3)仿制西方战舰; (4)最先冲破“贵华夏、 贱夷狄”的思想藩篱;
3.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 养兵练兵之法”;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序》 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探究活动:地主阶级抵抗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异同
抵抗、洋务派
领 导 人 物
维新派
相 阶级本质 封建地主阶级 同 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不 学习内容 西方先进科技 同 失败标志 鸦片、甲午战争 失败原因 封建制度的腐败
民族资产阶级 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发展资本主义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一个主题
一个方向
三个阶段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 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 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 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 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一个方向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维新变法第一人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的重要著作, 1898年刊行。该书指出孔子以前的历 史都无据可考,孔子遂假托尧舜等古 圣先贤的言论行事而作“六经”,其 目的是为“托古改制”。康有为把孔 子奉为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难点探究: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什么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宣传维新变法。 (康有为思想=西方政治学说+儒家思想+进化论)
3、(09年广东卷)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 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家 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 张
A.民主共和 C.暴力革命 B.改良维新 D.君主专制
4、(2010.贵州省)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梁等维新派在 探索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特点是( ) A.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B.主张振兴工商业,同西方进行“商战” C.确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 D.倡导民权、平等和“科学与人权并重”的思想 5、(2010.河北)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严 重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 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1、背景:
外部因素:欧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加紧对外 扩张;
⑴清朝国势日渐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 族危机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⑵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3)西学东渐的影响; (4)在与西方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改变了对西方 的看法; (5)读书人大多数埋首经卷与统治者一样沉浸 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时间 1894年 组织 兴中会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 国,创立合众政府 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建立民国,平 均地权 备注 中国资产阶 级第一个革 命团体 第一个全国 统一的资产 阶级革命政 党
1905年
同盟会
4、刊物、文章: 作者 章炳麟 邹容 文章
《驳康有为 论革命书》
主要内容 批判保皇立 宪主张革命 反清革命
5、对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的评价:
①进步性: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清朝抵抗派所提出 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成为近代中国人认 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对后人探索救国之路 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它首开“向西方学习”、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风气,为后来洋务派、维新 派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②局限性: 他们都是地主阶级识分子,有着深刻的时代 和阶级局限,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 的封建思想体系;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思 想主张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戊戌政变 阶级局限性
三、走向共和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产生和传播 1、背景: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改良道路受挫; 《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工具;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一些知识分子思想的转变; 2、传播方式和途径: 创办刊物、编印 小册子、组织团体等。 与改良派进行论战。
3、资产阶级团体和组织:
6.新思潮萌发特点
萌发新思潮的人( 林则徐、魏源等 人)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因 此,他们的思想一方面带有鲜明的时 代变化的印记,另一方面又保留着浓 重的封建纲常色彩。 没有也不可能冲 破封建主义的藩篱;向西方学习是肤 浅的只停留在“器物”层次。
成为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 对于后人探索救国之路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
1、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 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