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第三册专题三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点探究: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 扬维新变法理论?
1)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 族资产阶级力量始终弱小; 3)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关系。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 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探究活动:地主阶级抵抗派与资产阶级维新派异同
抵抗、洋务派
领 导 人 物
维新派
相 阶级本质 封建地主阶级 同 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 不 学习内容 西方先进科技 同 失败标志 鸦片、甲午战争 失败原因 封建制度的腐败
民族资产阶级 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发展资本主义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三.维新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背景:维新思想发展原因
(1)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深重。 (2)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维新:
提倡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特指政治上的改革运动。
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代 表 资 产 阶 级 维 新 派 主 张 共同点
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 内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魏源
以抵御外侮,使国家富 强。
“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同 时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4.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认识 (1)、涵义: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以 抵御外侮,使国家富强。 (2)、出现的 原因:中国人看到了西方的 长处;民族危机加深后探寻救国之路。 (3)、评价 进步性:以师夷为手段,以“制夷”为直接 目的,具有爱国心。 局限性----对西方的学习是肤浅的,最终不能 实现救国的愿望。 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有阶级 的局限性。
林则徐尚且如此,更多传统守旧的中国官员对西方 的认识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当时的统治者又是如何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呢?
乾隆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 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 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需之物,是 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使) 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上述史实反映了 什么现象? 鸦片战争前,中国虚骄自大,闭目塞听, 对世界一无所知。
二、地主阶级改革派(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背景:清政府在面临内忧外患(列强侵略 和太平天国运动) 2、主要思想: 中学为体:坚持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儒家纲常名教 作为国家的根本。 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近代科技,维护清王朝统 治。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挽救清政府统 治。 3、实践结果: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甲午战争失败,宣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思想破产。原因:其学习只是局限于西方器物 文化。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
1、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 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2、(09年山东卷)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 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 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B.科学 C.西学 D.民权
3、(09年广东卷)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 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家 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主 张
A.民主共和 C.暴力革命 B.改良维新 D.君主专制
4、(2010.贵州省)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梁等维新派在 探索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特点是( ) A.将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B.主张振兴工商业,同西方进行“商战” C.确定“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 D.倡导民权、平等和“科学与人权并重”的思想 5、(2010.河北)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严 重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 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时间 1894年 组织 兴中会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 国,创立合众政府 驱除鞑虏,恢复中 华,建立民国,平 均地权 备注 中国资产阶 级第一个革 命团体 第一个全国 统一的资产 阶级革命政 党
1905年
同盟会
4、刊物、文章: 作者 章炳麟 邹容 文章
《驳康有为 论革命书》
主要内容 批判保皇立 宪主张革命 反清革命
6.新思潮萌发特点
萌发新思潮的人( 林则徐、魏源等 人)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因 此,他们的思想一方面带有鲜明的时 代变化的印记,另一方面又保留着浓 重的封建纲常色彩。 没有也不可能冲 破封建主义的藩篱;向西方学习是肤 浅的只停留在“器物”层次。
成为近代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 对于后人探索救国之路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
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民主义: 核心: 推翻封建政府, 实现民主共和。
6、实践结果: 指导辛亥革命,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制定颁布,民主共和国方案初步实现。
真题练兵:
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 革新开国之思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D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 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 法图存 (09年浙江卷)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 “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是在( C ) 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 的孔子 C.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D.于丹笔下的孔 子
维新变法第一人
《孔子改制考》:康有为的重要著作, 1898年刊行。该书指出孔子以前的历 史都无据可考,孔子遂假托尧舜等古 圣先贤的言论行事而作“六经”,其 目的是为“托古改制”。康有为把孔 子奉为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
难点探究: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什么特点?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宣传维新变法。 (康有为思想=西方政治学说+儒家思想+进化论)
3、实践结果:进行百日维新,因慈禧太后发 动“戊戌政变”而失败。
光绪帝被囚禁之地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林 旭、杨
锐、 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
4、维新变法思想在 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具有爱国性:以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 动员和指导了爱国救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进步性:改革封建制度,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 主义; 启蒙意义:开始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放眼 世界,追求新思想,倡西学,特别是进化论和资 产阶级民权平等学说传播,促进人民觉醒,是近 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客观上有利于革命 思想传播。
鸦片战争中英交战两年 了,道光皇帝派人审问 英俘,竟提出这样可笑 的问题:“究竟该国地 方周围几许?英吉利到 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与 俄罗斯是否接壤?” 两江总督牛鉴对英 国火轮船,开始“疑其 轮系用牛拉”,而有人 将实情相告,仍然“疑 信未决”。
第一课顺乎世界之潮流
林则徐
康有为
孙中山
引领思想解放潮流的先驱者
借孔子宣传维新变法理 康有为 论,用进化论观点论证 君主立宪制符合潮流。
⒈反对君主 专制 指出变法是历史发展的 ⒉主张君主 梁启超 必然,宣传民权学说。 立宪制 维新派中的激进派,批判 ⒊变法图存 谭嗣同 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 ⒋发展资本 主义
严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康有为
5、对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的评价:
①进步性: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清朝抵抗派所提出 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成为近代中国人认 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对后人探索救国之路 具有重大的启迪作用;它首开“向西方学习”、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风气,为后来洋务派、维新 派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②局限性: 他们都是地主阶级识分子,有着深刻的时代 和阶级局限,其思想从总体上仍属“经世致用” 的封建思想体系;他们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其思 想主张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一个主题
一个方向
三个阶段
一个主题
中国向何处去?
自鸦片战争以来到20世纪初期 这一历史阶段中,先进的中国知识 分子,为了追求民族的解放和国家 的富强与繁荣,向西方学习,寻求 思想变革的心路历程。
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的紧密结合
一个方向
“师夷长技以制夷”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传播
2.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 “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1)重视收集西方信息, (2)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 如《四洲志》、《华事夷言》 等。
林则徐(1785 年—1850年)
(3)仿制西方战舰; (4)最先冲破“贵华夏、 贱夷狄”的思想藩篱;
3.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 养兵练兵之法”;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序》 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
戊戌政变 阶级局限性
三、走向共和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的产生和传播 1、背景: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改良道路受挫; 《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工具;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一些知识分子思想的转变; 2、传播方式和途径: 创办刊物、编印 小册子、组织团体等。 与改良派进行论战。
3、资产阶级团体和组织: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
1、背景:
外部因素:欧美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加紧对外 扩张;
⑴清朝国势日渐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民 族危机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⑵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3)西学东渐的影响; (4)在与西方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改变了对西方 的看法; (5)读书人大多数埋首经卷与统治者一样沉浸 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不能自拔。
“西学东渐”
向西方学习
耐人寻味的历史细节——千年未有之变局 道光二十年,英国人已经出 兵,鸦片战争马上就要开始,林 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个奏 折: 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 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 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即乡勇 平民竟足以致其死命。况夷人异 言异服,眼鼻毛发皆与华人迥殊, 吾民齐心协力,歼除非种,断不 至于误杀。
革命军
刊物
1905年
日本东京
《民报》
5、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1)双方: 革命派(孙)和改良派(康、梁)
2)阵地:
要不要 推翻清政府
《民报》和《新民丛报》
要不要 建立共和政体 要不要 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3)内容:三个“要不要”:
4)实质:通过什么途径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5)影响: 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