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生产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环境监测是指对某一区域内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检测和监测的活动,旨在评估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变化并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本指导书旨在为环境监测作业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要求,确保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二、监测计划1. 监测目标环境监测的目标是评估特定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并了解环境变化趋势,既可以关注单一环境要素,也可以综合多个环境要素。

监测目标应明确,可操作,并与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需要相对应。

2. 监测方案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建立详细的监测方案。

包括但不限于监测频率、监测方法、监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样品采集和保存等内容。

在编制监测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监测的可行性、精确性和经济性。

3.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能够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质量保证和质量评价。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培训,并执行质控程序,记录和报告质量控制的结果。

三、监测实施1. 采样方法选择适当的采样方法是保证样品质量的关键步骤。

在环境监测中,采样方法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监测人员应了解各类样品的采样方法,并根据监测目标和要求进行选择。

2. 采样设备和仪器根据监测方案的要求,合理选择和使用采样设备和仪器。

在采样设备的选择中,应考虑到设备的精确度、灵敏度和稳定性等因素。

同时,仪器的校准和维护也是保证监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3. 样品采集和保存监测人员应按照采样方案的要求进行样品采集,并注意采样过程中的卫生和安全。

采样结束后,应妥善保存样品,避免污染和损坏。

四、数据处理和分析1. 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应进行及时、准确的录入和处理。

监测人员应熟悉相关数据处理软件,并按照质量控制程序对数据进行筛选、去除异常值、归一化等处理。

2. 数据分析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趋势分析、空间分析等。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数据分析技能,并能够合理解读监测数据,为环境评价和决策提供依据。

化妆品生产作业指导书

化妆品生产作业指导书

化妆品生产作业指导书一、产品概述本指导书旨在为化妆品生产过程中的操作人员提供准确、规范的作业指导,从而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化妆品生产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原料准备、配方调配、制备工艺、包装等,每个环节都需要按照严格的操作规程进行。

二、原料准备1. 原料采购:1.1 请核对原料种类、规格、数量与采购订单一致;1.2 原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无任何质量问题。

2. 原料检验:2.1 按照企业质量检验流程,对每批原料进行合格检验;2.2 未通过检验的原料不得使用,应及时与供应商协商处理。

三、配方调配1. 配方准备:1.1 参照标准配方或相关规范准备所需原料;1.2 仔细核对原料种类、规格、数量,确保与配方一致。

2. 配方操作:2.1 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配方调配,确保每种原料按照配方比例添加;2.2 配方调配过程中应保持操作台面清洁,避免混入杂质。

四、制备工艺1. 操作准备:1.1 预先准备好所需操作工具及设备;1.2 检查设备工作状态,确保正常运行。

2. 制备步骤:2.1 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化妆品制备,严格控制操作时间和温度;2.2 各个步骤之间应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污染。

3. 生产记录:3.1 每批次制备过程需要记录重要参数,如温度、时间、原料批号等;3.2 进行记录时应使用规定的记录表格,确保记录完整、准确。

五、包装1. 包材准备:1.1 包材按照质检要求进行入库检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1.2 包材应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的仓储条件下,避免受潮或污染。

2. 包装操作:2.1 包装操作人员应穿戴符合要求的工作服及防护用品;2.2 包装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包装质量和卫生安全。

六、质量控制1. 质量检测:1.1 按照质检要求对化妆品成品进行检验;1.2 检测项目应包括外观、颜色、气味、PH值、稳定性等指标。

2. 不合格品处理:2.1 如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相关操作,并通知质检部门进行处理;2.2 不合格品应妥善存放,并按照企业规定进行处理或返工。

化妆品生产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化妆品生产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化妆品生产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德信诚培训网化妆品生产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1.1. 为车间(配料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提供微生物控制检测依据,最终保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2.1. 适用于车间(配料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的微生物控制和检测。

3.职责3.1. 品管部:负责本标准的制定、修改、解释,对规定内容进行检测。

3.2. 生产部:负责车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的微生物控制。

3.3. 储运部:负责配料间的微生物控制。

4.作业内容4.1. 车间(配料间)空气菌落总数内控标准 4.1.1. 制作间<1200cfu/m3,即<8cfu/平皿。

4.1.2. 预处理间、配料间(配料中转间)<1000cfu/m3,即<7cfu/平皿。

4.1.3. 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含液洗库)、分装走廊、分装间、冷配间、净瓶储存室<800cfu/m3,即<5cfu/平皿。

4.1.4. 抽检频率:制作间、预处理间、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分装间走廊、分装间、冷配间、净瓶储存室、配料间(配料中转间)每周至少抽检一次。

4.1.5. 包装间每周抽检一次,不作为判定依据,只作为空气质量跟踪和检查的参考依据。

4.1.6. 取样数量:制作间6个,冷配间3个,包装间5个,预处理间3个,净瓶储存室3个,膏霜半成品库3个,液洗半成品库3个,半成品中转间2个,分装走廊3个、分装间5个,配料间4个,配料中转间2个。

4.1.7. 取样方式:取样皿按取样区域面积均衡放置(不得放于风口处或进出口处),暴露时好好学习社区德信诚培训网间5分钟,离地面不得低于40cm,不得高于1.5m。

4.1.8. 检测方法:按照《车间洁净度检测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

4.1.9. 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2. 车间(配料间)空气霉菌内控标准4.2.1. 分装间、分装走廊、净瓶储存间、冷配间、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500 cfu/m3 ,即<3cfu/平皿。

化妆品行业生产技术作业指导书

化妆品行业生产技术作业指导书

化妆品行业生产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生产设备与工艺流程 (4)1.1 设备选型与布局 (4)1.1.1 设备选型原则 (4)1.1.2 设备布局 (4)1.2 工艺流程设计 (4)1.2.1 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4)1.2.2 工艺流程设计内容 (5)第2章原料采购与储存 (5)2.1 原料采购标准 (5)2.1.1 采购原则 (5)2.1.2 供应商选择 (5)2.1.3 原料质量要求 (6)2.2 原料储存与管理 (6)2.2.1 储存条件 (6)2.2.2 储存管理 (6)2.2.3 原料使用管理 (6)第3章配方研发与优化 (7)3.1 配方设计原则 (7)3.1.1 安全性原则 (7)3.1.2 功能性原则 (7)3.1.3 稳定性原则 (7)3.1.4 经济性原则 (7)3.2 配方优化与评价 (7)3.2.1 原料筛选与评估 (7)3.2.2 配方调整与优化 (7)3.2.3 产品评价 (8)第4章制造过程控制 (8)4.1 生产准备 (8)4.1.1 原材料检验 (8)4.1.2 设备调试与验证 (8)4.1.3 人员培训 (8)4.1.4 生产计划制定 (8)4.2 生产过程监控 (8)4.2.1 生产参数控制 (8)4.2.2 在线检测 (8)4.2.3 工艺纪律 (9)4.2.4 记录与追溯 (9)4.3 成品质量检验 (9)4.3.1 外观检验 (9)4.3.2 理化指标检验 (9)4.3.3 微生物指标检验 (9)4.3.5 包装检验 (9)第5章生产安全与环境保护 (9)5.1 安全生产措施 (9)5.1.1 基本要求 (9)5.1.2 安全生产制度 (9)5.1.3 安全生产措施 (10)5.2 环保与废弃物处理 (10)5.2.1 环保要求 (10)5.2.2 环保措施 (10)5.2.3 废弃物处理 (10)5.2.4 环保设施管理 (10)第6章产品包装与标识 (11)6.1 包装设计原则 (11)6.1.1 安全性原则:包装设计需保证产品在运输、存储、销售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防止产品泄露、污染、破损等,保障消费者使用安全。

化妆品毒理学检测项目作业指导书

化妆品毒理学检测项目作业指导书

化妆品毒理学检测项目作业指导书化妆品毒理学检测项目作业指导书一、目的化妆品毒理学检测项目的目的是评估化妆品中的毒性风险,保障用户的安全和健康。

本指导书旨在指导化妆品毒理学检测项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确保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相关法规和标准1.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化妆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2.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3.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报告与处理机制》4. 国际化妆品行业协会发布的《化妆品毒性学指南》三、实验室设备本项目需要以下实验室设备:1. 细胞培养试验设备:培养箱、无菌工作台、CO2培养箱等。

2. 动物试验设备:动物饲养设备、注射器、动物实验笼等。

3. 化学试剂和样本处理设备:溶液制备设备、离心机、超高速离心机等。

4. 仪器设备:高压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质谱仪等。

四、实验流程1. 收集样品:从市场上采集化妆品样品,注意保存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标识。

2. 样品处理:按照标准方法处理样品,如稀释、提取等。

3. 细胞毒性实验:将样品暴露于人体细胞系中,观察细胞形态和存活率变化。

4. 基因毒性实验:使用标准试剂箱检测样品对基因的影响,如突变频率、染色质畸变等。

5. 动物试验:将样品应用于动物模型中,观察动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变化。

6. 化学成分分析:使用色谱等仪器分析样品的化学成分,检测是否存在有害成分。

7. 毒性评价:根据实验结果评估样品的毒性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设备和仪器应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其正常运行。

2. 样品处理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

3. 实验操作人员应具备化学和生物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 动物试验应符合相关伦理和法规要求,确保动物的福利和权益。

5. 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性。

六、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对化妆品样品的毒性进行评估。

化妆品生产作业指导书

化妆品生产作业指导书

化妆品生产作业指导书第1章原材料采购与储存 (3)1.1 原材料的选择与采购 (4)1.1.1 选择原则 (4)1.1.2 采购流程 (4)1.2 原材料储存与管理 (4)1.2.1 储存条件 (4)1.2.2 管理制度 (4)1.3 原材料检验与质量控制 (4)1.3.1 检验流程 (4)1.3.2 质量控制 (5)第2章生产设备与工艺流程 (5)2.1 生产设备的选型与维护 (5)2.1.1 设备选型原则 (5)2.1.2 设备选型要求 (5)2.1.3 设备维护与管理 (5)2.2 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5)2.2.1 工艺流程设计原则 (5)2.2.2 工艺流程设计要求 (5)2.2.3 工艺流程设计内容 (6)2.3 生产过程中的卫生与消毒 (6)2.3.1 卫生管理要求 (6)2.3.2 消毒管理要求 (6)2.3.3 人员卫生管理 (6)第3章配方研发与试验 (6)3.1 配方设计原则与方法 (6)3.1.1 设计原则 (6)3.1.2 设计方法 (7)3.2 配方试验与调整 (7)3.2.1 试验方法 (7)3.2.2 调整方法 (7)3.3 稳定性测试与保质期评估 (7)3.3.1 稳定性测试 (7)3.3.2 保质期评估 (7)第4章生产准备与质量控制 (7)4.1 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8)4.1.1 原材料检验 (8)4.1.2 设备与工具的准备 (8)4.1.3 人员培训与分工 (8)4.1.4 生产环境控制 (8)4.1.5 物料准备 (8)4.2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8)4.2.2 在线检测 (8)4.2.3 检验与记录 (8)4.2.4 清洁与卫生 (8)4.3 成品检验与判定 (8)4.3.1 外观检验 (9)4.3.2 理化指标检验 (9)4.3.3 微生物检验 (9)4.3.4 成品判定 (9)4.3.5 成品贮存与运输 (9)第5章乳化工艺与设备 (9)5.1 乳化原理与乳化剂选择 (9)5.1.1 乳化原理 (9)5.1.2 乳化剂选择 (9)5.2 乳化设备操作与维护 (9)5.2.1 乳化设备操作 (9)5.2.2 乳化设备维护 (10)5.3 乳化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10)5.3.1 乳化效果不佳 (10)5.3.2 乳液稳定性差 (10)5.3.3 乳液分层 (10)5.3.4 乳液粒度不均 (10)第6章灌装与包装 (10)6.1 灌装设备的选择与操作 (10)6.1.1 灌装设备的选择 (10)6.1.2 灌装设备的操作 (11)6.2 包装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11)6.2.1 包装材料的选择 (11)6.2.2 包装材料的应用 (11)6.3 灌装与包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2)6.3.1 灌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2)6.3.2 包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2)第7章常见化妆品类型与生产工艺 (12)7.1 乳液类化妆品生产工艺 (12)7.1.1 乳化原理 (12)7.1.2 生产工艺流程 (12)7.1.3 注意事项 (12)7.2 液态类化妆品生产工艺 (13)7.2.1 溶液型化妆品 (13)7.2.2 生产工艺流程 (13)7.2.3 注意事项 (13)7.3 固态类化妆品生产工艺 (13)7.3.1 膏体类化妆品 (13)7.3.2 生产工艺流程 (13)第8章生产环境与人员管理 (14)8.1 生产环境的卫生与控制 (14)8.1.1 环境卫生要求 (14)8.1.2 环境卫生管理 (14)8.1.3 空气质量管理 (14)8.1.4 工艺流程卫生控制 (14)8.2 生产人员培训与管理 (14)8.2.1 人员培训 (14)8.2.2 人员健康管理 (14)8.2.3 人员行为规范 (14)8.2.4 人员激励机制 (15)8.3 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15)8.3.1 安全管理制度 (15)8.3.2 安全设施 (15)8.3.3 安全操作规程 (15)8.3.4 处理 (15)第9章质量检验与质量控制 (15)9.1 检验方法与仪器设备 (15)9.1.1 检验方法 (15)9.1.2 仪器设备 (15)9.2 化妆品质量标准制定 (15)9.2.1 质量标准制定原则 (16)9.2.2 质量标准制定流程 (16)9.3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与运行 (16)9.3.1 质量控制体系概述 (16)9.3.2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 (16)9.3.3 质量控制体系运行 (16)9.3.4 质量控制体系改进 (16)第10章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 (16)10.1 生产废弃物的分类与处理 (16)10.1.1 废弃物分类 (16)10.1.2 废弃物处理方法 (17)10.2 环保法规与环保设施 (17)10.2.1 环保法规 (17)10.2.2 环保设施 (17)10.3 绿色生产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17)10.3.1 绿色生产 (17)10.3.2 可持续发展策略 (18)第1章原材料采购与储存1.1 原材料的选择与采购1.1.1 选择原则在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选择。

化妆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

化妆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

化妆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一、检查组建1.选取了解化妆品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要求的专业人员组成检查组。

2.明确各专业人员的职责,确保工作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3.检查组成员应佩戴检查证件,并保持良好的形象和礼貌。

二、检查前准备1.审查企业的化妆品生产许可证、产品检验报告、质量管理制度等相关文件。

2.研究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并了解所检查化妆品的具体产品特点。

三、现场检查1.检查工艺环节:a.检查原材料的进货环节,包括进货渠道、原材料的质量检验等。

b.检查生产工艺流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包括原料处理、混合、加热、制备、灌装等环节。

c.检查生产和操作人员是否按照标准操作规程操作,是否穿戴符合卫生标准的工作服和手套。

d.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维护情况,包括设备的清洗、消毒、维修等。

e.检查可疑产品的取样并送检实验室进行检测。

2.检查质量管理:a.检查企业是否建立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有效实施。

b.检查产品是否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并保留相关记录。

d.检查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流程,包括产品的追溯和召回。

e.检查企业是否进行了产品质量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

3.检查环境卫生和安全:a.检查生产车间的卫生状况,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等的清洁情况。

b.检查生产车间的温湿度、通风设备和照明设施是否符合卫生标准。

c.检查生产车间的安全设施,包括防爆设备、消防器材等是否落实。

d.检查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废水的处理情况,是否符合环保要求。

四、检查结束1.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汇总,并向企业发放检查报告。

2.根据检查结果,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议,并要求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

3.对企业整改的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以上是化妆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的指南。

通过严格的检查和监督,可以确保化妆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同时,化妆品生产企业也应加强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生产过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确保生产的化妆品质量安全。

2018年作业指导书化妆品-推荐word版 (12页)

2018年作业指导书化妆品-推荐word版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作业指导书化妆品篇一:化妆品生产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化妆品生产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1. 目的1.1. 为车间(配料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提供微生物控制检测依据,最终保证产品质量。

2. 适用范围2.1. 适用于车间(配料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的微生物控制和检测。

3. 职责3.1. 品管部:负责本标准的制定、修改、解释,对规定内容进行检测。

3.2. 生产部:负责车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的微生物控制。

3.3. 储运部:负责配料间的微生物控制。

4. 作业内容4.1. 车间(配料间)空气菌落总数内控标准4.1.1. 制作间<1200cfu/m3,即<8cfu/平皿。

4.1.2. 预处理间、配料间(配料中转间)<1000cfu/m3,即<7cfu/平皿。

4.1.3. 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含液洗库)、分装走廊、分装间、冷配间、净瓶储存室<800cfu/m3,即<5cfu/平皿。

4.1.4. 抽检频率:制作间、预处理间、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分装间走廊、分装间、冷配间、净瓶储存室、配料间(配料中转间)每周至少抽检一次。

4.1.5. 包装间每周抽检一次,不作为判定依据,只作为空气质量跟踪和检查的参考依据。

4.1.6. 取样数量:制作间6个,冷配间3个,包装间5个,预处理间3个,净瓶储存室3个,膏霜半成品库3个,液洗半成品库3个,半成品中转间2个,分装走廊3个、分装间5个,配料间4个,配料中转间2个。

4.1.7. 取样方式:取样皿按取样区域面积均衡放置(不得放于风口处或进出口处),暴露时间5分钟,离地面不得低于40cm,不得高于1.5m。

4.1.8. 检测方法:按照《车间洁净度检测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

4.1.9. 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化妆品安全性监测工作计划

化妆品安全性监测工作计划

化妆品安全性监测工作计划一、背景和目的化妆品是指应用于人体表面,包括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组织,用于清洁、美容、修饰、香氛等目的的物质或制品。

化妆品作为与人体直接接触的产品,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确保化妆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达到国家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化妆品进行安全性监测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本计划旨在制定化妆品安全性监测的具体工作方案,包括监测项目的选择、监测方法的规定以及监测结果的分析和处理等方面。

二、监测项目的选择1. 合法经营单位的产品监测:选择一定数量的化妆品生产企业进行抽样测试,以验证其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2. 不合法经营单位的产品监测:针对一些非法生产和销售化妆品的小作坊或网络店进行监测,以确保市场上的化妆品符合安全性要求。

3. 市场上常见的化妆品监测:选择市场上常见的化妆品进行监测,包括洗面奶、面膜、化妆水等常见产品,以了解其安全性能。

三、监测方法的规定1. 采样方法:从市场上购买化妆品样品,确保样品的来源真实可靠。

2. 监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重金属含量检测、致敏物质检测、致痘物质检测、防腐剂含量检测等。

3. 测试方法:使用国家标准或相关行业标准规定的测试方法进行样品的化学分析、生物学评估和物理性能测试等。

四、监测结果的分析和处理1. 根据监测结果,对合法经营单位产品的合规率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向国家相关部门进行汇报。

2. 对不合法经营单位的产品进行立案追查,依法予以处理。

3. 对市场上存在的常见化妆品安全性问题进行定期公布,向消费者发出警示。

五、监测工作的实施1. 建立化妆品安全性监测工作组织机构,明确各职责和工作流程。

2. 确定化妆品监测的时间和地点,并制定详细的调查表格和样品收集标识。

3. 联系化妆品生产企业,征求其合作配合,提供产品样品进行监测。

4. 购买市场上常见化妆品样品,确保样品的随机性和真实性。

5. 实施化妆品样品的监测,确保测试过程的科学性和对象性。

化妆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8页word

化妆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8页word

附件1:化妆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工作指南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已取得《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的化妆品生产企业,按照《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化妆品相关规定进行的现场监督检查。

二、检查依据本指南依据现行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编写。

当上述文件发生变化时,应适时修订本指南。

三、检查人员(一)现场检查人员至少2名,对所承担的检查负责。

(二)检查人员应符合以下要求:1. 遵纪守法,廉洁正派,实事求是;2.熟悉并掌握国家有关化妆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定;3.熟悉化妆品生产工艺流程、卫生质量标准等基本常识;4.理解和掌握《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化妆品卫生规范》并准确运用于检查工作;5.具有较强的沟通和理解能力,在检查中能够正确表达检查要求,较准确理解对方所表达的意见;6.具有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客观分析,并做出正确判断。

(三)注意事项1.尊重企业权利,遇到争议问题要认真听取其陈述,允许其申辩;2.对企业的秘密应予保密,如非取证需要,不得复制企业文件;3.廉洁自律。

四、检查计划及准备(一)实施监督检查前,应当制订检查方案,检查方案包括检查目的、检查范围、检查方式(如事先通知或事先不通知)、检查重点、检查时间、检查分工、检查进度等。

检查重点可以是许可情况、原料控制、生产过程、出厂检验控制等项目。

(二)准备《现场检查笔录》、《现场监督检查意见书》等相关检查文书以及必要的现场记录设备。

(三)根据既往检查情况和企业报送资料情况,了解企业近期生产状况,主要包括:1.企业相应证照取得或变化情况(如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2.产品备案情况;3.企业过往存在缺陷项目和整改落实情况;4.产品抽验情况。

五、实施检查(一)进入企业现场后,应先向企业出示行政执法证件,告知企业检查目的,介绍检查组成员、检查依据、检查内容、检查程序及检查纪律,确定企业的检查陪同人员。

产品环境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产品环境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

河南新能光伏有限公司编号:XN/WI027-ZG-2009第1 页共7页生效日期:2009.08.01版本号:A产品环境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1作业前的准备1.1准备好试验需要的测量量具及劳保用品。

1.2按照附表中要求进行成品抽样。

1.3根据设备使用要求校准检测设备,保证检测设备正常运行。

1.4对测试设备进行必要的预热2.作业方法和要求2.1根据附表中的检验方法和步骤对产品进行环境试验检测,并填写《分析测试报告单》,对产品做出判定。

2.2产品出现不合格时,在产品上做特别标识,记录清异常原因、异常数据等。

2.3保持实验现场保持整洁。

3作业后续工作3.1将《分析测试报告单》情况反馈到相关生产工序,跟踪车间对不合格项进行对策整改。

3.2对设备仪器进行日常检查,填写《实验室设备周点检表》。

拟制: 审核: 批准:编号:XN/WI027-ZG-2009第2 页共7页生效日期:2009.08.01版本号:A产品环境试验检测作业指导书附表(一):编号:XN/MI028-ZG-2009第3 页共7页产品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附表(二):编号:XN/MI028-ZG-2009第4 页共7页产品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附表(三):编号:XN/MI028-ZG-2009第5 页共7页产品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附表(四):编号:XN/MI028-ZG-2009第6 页共7页产品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附表(五):编号:XN/MI028-ZG-2009第7 页共7页产品性能检测作业指导书附表(六):。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环境监测实验作业指导书】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环境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1. 环境监测设备:包括空气质量检测仪、水质监测仪等。

2. 采样容器:例如空气样品采集瓶、水样采集瓶等。

3. 标准物质:包括空气标准物质、水质标准物质等。

4. 实验仪器:如pH计、电导率仪等。

5. 其他辅助器材和试剂。

三、实验步骤1. 确定实验目的并选择适当的环境监测设备,如需要监测空气质量,则选择空气质量检测仪。

2. 准备好采样容器,并清洗干净,确保无杂质的干扰。

3. 校准实验仪器,例如使用标准气体校准空气质量检测仪,校准pH计等。

4.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取样点位,并进行采样。

如需要监测室内空气质量,则在不同房间进行采样。

a) 空气采样:打开空气质量检测仪,根据仪器指示进行采样,将样品采集瓶置于适当位置。

b) 水样采样:使用水样采集瓶,将待测水样采集到瓶中。

5. 将采样容器密封并标记好采样点位、时间等信息,确保样品不受污染。

6. 将采集到的样品送至实验室,或者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现场分析。

7. 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各项分析,如使用pH计测试水样的酸碱度,使用电导率仪测试水样的电导率等。

8. 记录实验结果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后续可以制作相关数学图表进行展示。

9. 按照实验要求对实验器材和试剂进行清洗和储存。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并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眼镜等。

2. 操作时注意不要弄破采样容器,以免造成污染。

3. 使用实验仪器时,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4. 样品采集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因素的干扰,如风力、温度等。

5. 实验结束后,要妥善处理并储存实验器材和试剂,保持实验室的整洁和安全。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可以比较不同样品的环境参数,例如不同地点的空气质量、水体的酸碱度等。

利用统计和图表分析,可以得出对环境质量的评价和建议。

环境监测技术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技术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技术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环境监测技术是一门关于环境状况、污染物浓度和环境影响的监测、分析和评估的学科。

随着人类对环境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环境监测技术在实践中起到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环境监测技术,特编写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清晰的指导和实践要求。

二、作业概述本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掌握环境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仪器设备,并能够独立设计和实施一个环境监测项目。

具体要求如下:1. 调查研究: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环境监测领域的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可以选择大气环境、水环境或土壤环境等方面的课题。

通过文献查阅和现地调研,了解该领域的监测方法、仪器设备和数据处理技术。

2. 实验设计:学生需要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设计一个完整的环境监测实验。

实验要求包括监测目标、监测方法、采样点布设、仪器设备选择和实验操作步骤等。

3. 实验实施:学生按照实验设计,开展实际的环境监测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数据准确性和安全问题。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需要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图表绘制等手段,得出合理的结论和推断。

5.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编写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包括调查研究、实验设计、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报告要求格式整洁,语句通顺,逻辑清晰。

三、作业要求和评分标准作业要求和评分标准如下:1. 调查研究(25%):对所选环境监测课题的调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 实验设计(25%):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完整性和创新性。

3. 实验实施(20%):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数据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数据处理与分析(20%):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5. 实验报告(10%):实验报告的格式、语言表达和逻辑结构。

四、作业流程1. 学生选择环境监测领域的课题,并完成调查研究。

2. 学生设计环境监测实验,并得到指导教师的确认。

3.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化妆品质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化妆品质量检测作业指导书

化妆品质量检测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化妆品质量检测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帮助化妆品质量检测员正确开展检测工作,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以下将从化妆品检测方法、检测项目及检测标准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化妆品检测方法1. 采样方法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代表性,采样是化妆品检测的首要步骤。

常用的采样方法有以下几种:a) 抽样采样:从市场上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检测;b) 持续采样:在一段时间内采集不同批次的样品进行检测,以了解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c) 整批采样:将同一批次的化妆品样品合并,形成一个整体样本进行检测。

2. 检测方法选择根据不同的化妆品类型和检测项目,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a) 物理性能检测:使用常规的物理测量设备和测试仪器,如密度计、颜色测量仪等;b) 化学成分检测:使用色谱、质谱等仪器,对化妆品中的各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确定其含量和是否符合标准;c) 微生物污染检测:通过微生物培养及分离技术,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细菌、霉菌等微生物。

三、常见检测项目及标准1. 化学成分检测化妆品中的化学成分是保证产品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常见的化学成分检测项目及标准:a) 防腐剂:根据国家标准要求,化妆品中添加的防腐剂应符合安全使用要求,如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二丙酯等;b) 香精和香料:测试产品中香精和香料的成分及浓度,确保不含有禁用成分或超标成分;c) 防晒指数:对防晒类化妆品进行SPF(防晒指数)的测定,确保产品对紫外线的防护能力符合标准。

2. 微生物污染检测由于化妆品的使用涉及到人体,微生物污染是影响产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以下是常见的微生物污染检测项目及标准:a) 细菌总数:以菌落计数形式检测样品中的细菌总数,确保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限度;b) 霉菌和酵母菌数:使用培养基对样品中的霉菌和酵母菌进行定量分析;c) 大肠埃希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产品中是否存在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

化妆品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化妆品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化妆品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1. 概述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指导化妆品产品检验的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检验准备
在进行化妆品产品检验之前,需准备以下材料和设备:
- 检验样品的代表性样本
- 化妆品产品检验表格
- 所有必要的检验仪器和设备
3. 检验步骤
3.1 取样
- 根据产品批次,取样一定数量的产品作为代表性样本。

- 确保取样的样本数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3.2 检验外观
- 对每个样本进行外观检验,包括包装完整性、标签正确性等。

- 记录每个样本的检验结果和任何缺陷。

3.3 检验成分
- 使用合适的检验方法对每个样本进行成分分析。

- 确保成分符合产品规格要求。

- 记录每个样本的检验结果和任何异常情况。

3.4 检验性能
- 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对每个样本进行相应的性能检验。

- 确保产品的性能指标符合要求。

- 记录每个样本的检验结果和任何不合格情况。

4. 检验记录与报告
- 对每个样本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检验日期、样品编号、检验结果等。

- 根据需要,生成检验报告并适时提供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5. 质量控制与改进
- 定期对检验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针对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总结
本作业指导书提供了化妆品产品检验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供相关人员参考。

通过严格按照本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检验,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

化妆品厂检验标准、相关作业指引(三阶文件)一整套文件

化妆品厂检验标准、相关作业指引(三阶文件)一整套文件

化妆品厂检验标准、相关作业指引(三阶文件)一整套文件1. 检验标准文件1.1 产品质量标准化要求该文件旨在为化妆品厂制定产品质量标准提供指导。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化妆品成分要求:详细规定了化妆品原料和成分的使用限制、禁用成分以及安全性要求等。

- 化妆品性能要求:描述了产品的外观、气味、质地、稳定性等性能指标。

- 化妆品功能要求:包括产品的功效、效果、保质期等要求。

- 化妆品安全要求:说明了化妆品的无刺激性、无远红外线、无放射性等安全性要求。

1.2 生产过程控制标准该文件旨在规范化妆品厂的生产过程控制。

具体内容如下:- 原材料采购与验收:明确了原材料的采购要求,包括供应商选择、样品留样、检验要求等。

- 生产工艺与操作规范:详细描述了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

- 设备和设施管理要求:规定了生产设备和设施的选用、维护、保养和清洁等要求。

- 质量控制和检测要求:确定了化妆品质控和检测的要求,包括抽样检验、试验方法和检测指标等。

2. 作业指引文件2.1 生产过程作业指引该文件旨在指导化妆品厂的生产过程作业。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原材料配方和混合方式:详细说明了原材料的配方比例和混合方式,确保生产过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 生产计划和排程:指导生产过程的计划和排程,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 生产设备和工具操作指引:描述了生产设备和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确保安全和高效的生产环境。

- 生产记录和数据分析:规定了生产记录的填写要求,以及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的方法。

2.2 质量控制作业指引该文件旨在规范化妆品厂的质量控制作业。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原材料质量控制:详细说明了对原材料的质检要求和方法,确保原材料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 生产过程监控和调整:指导生产过程中的监控和调整,确保产品达到预期质量要求。

- 产品检验和验收:规定了对成品产品进行检验和验收的方法和标准,确保产品的合格率。

- 不良品处理和追溯:描述了对不良品的处理方式和追溯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管理的连续性。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第一篇: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编写要点环境监测作业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它能够全面评估环境质量,并提供数据基础,以支持环境保护与管理。

为了有效指导环境监测作业的开展,下面将提供一份作业指导书的编写要点。

一、引言作业指导书的引言部分应简明扼要地介绍环境监测的背景和意义,包括环境质量对人类生活和健康的重要性,环境监测对环境保护与改善的作用等。

此外,还可以简要介绍环境监测的目的和任务,为后续的作业指导做好铺垫。

二、作业指导原则在作业指导原则中,应明确环境监测作业的总体目标和指导原则。

要求作业人员在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时要遵循科学准确、客观公正、规范统一的原则。

此外,还可以强调作业人员的责任与义务,比如做好安全防护、保护环境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等。

三、作业流程作业流程是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最关键的部分,它详细描述了作业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要点。

在编写作业流程时,需要尽量具体、明确地描述每个步骤和操作流程,以保证作业人员能够正确、高效地进行环境监测。

作业流程应包括以下要点:1. 环境监测计划编制:描述环境监测计划的编制要求和步骤,包括监测内容、样品收集方法、监测点位布设、监测频次等。

2. 仪器设备校准与准备:说明作业人员应如何进行仪器设备的校准和准备工作,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3. 样品采集和保存:详细描述样品采集的方法、采样器具的选择与处理以及样品保存的要求。

4. 数据记录与处理:阐述数据记录的方式和要求,包括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相关信息的记录。

强调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标准,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5. 报告编写与分析:指导作业人员如何撰写监测报告,包括报告的结构、格式以及数据分析和评估方法等。

四、作业安全与质量控制考虑到环境监测作业的特殊性,作业指导书还需要对作业安全与质量控制进行相关要求与说明。

这部分可以明确要求作业人员执行标准操作程序、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提供应急措施和风险评估等内容。

五、作业评价与改进作业指导书的最后一部分是作业评价与改进,它可以用于总结和评估监测作业的质量和效果,并提出改进措施。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引言环境监测是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环境中的各种要素进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环境质量状况,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并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了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规范性,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对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环境要素的监测工作。

三、监测人员要求(一)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标准。

(二)监测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证书。

(三)监测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监测设备和仪器(一)监测设备和仪器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性能符合监测要求。

(二)在使用前,应对监测设备和仪器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对设备和仪器的校准、维护和检查应做好记录。

五、大气环境监测(一)监测项目常见的大气监测项目包括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₁₀、PM₂₅)等。

(二)监测方法1、采样方法根据监测项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如直接采样法、富集采样法等。

2、分析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认可的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等。

(三)监测频率根据不同的区域和污染源,确定合理的监测频率。

一般来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为每日或每周进行。

(四)数据处理与报告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量。

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地点、时间、监测项目、监测结果等内容。

六、水环境监测(一)监测项目主要监测项目有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总磷、总氮等。

(二)监测方法1、水样采集按照规定的采样点和采样方法采集水样,保证水样的代表性。

2、分析测试运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方法进行测定。

(三)监测频率对于河流、湖泊等水体,监测频率根据其功能和水质状况确定。

(四)数据处理与报告对水样分析结果进行处理,评价水体的水质状况,并编制监测报告。

化妆品工厂作业指导书,化妆品生产与管理各岗位操作指南

化妆品工厂作业指导书,化妆品生产与管理各岗位操作指南

配料员作业指导书1职责1.1 在班(组)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1.2 根据生产计划完成本班产量目标,做好原始记录;1.3 负责本岗位各种计量器具、容器、取料工具的日常维护保养、消毒;1.4 负责本岗位现场环境的清理、清洁工作,确保物料摆放整齐、货架无灰尘、墙壁无蜘蛛网;1.5 负责落实产品品质控制措施,完成质量控制目标;1.6 负责投料单的接收并按投料单的规定进行配料操作;1.7 负责技术部打样板所需原料的发放;1.8 与仓管员一起做好安全消防工作,消除安全隐患;1.9 协助仓管员进行物料进仓工作;1.10 协助仓管员做好月终物料盘点工作;1.11 及时向仓管员提出物料申购计划;1.12 做好保密工作;1.13 有权阻止非本岗位员工进入配料间。

2.生产操作规程2.1 岗前准备2.1.1 穿戴好相关劳保用品,厂牌放置于工衣柜中,上衣口袋不准装放物品;2.1.2 进入车间前关闭消毒灯;2.1.3 检查计量器具是否准确并进行校验,容器、取料工具是否干净;2.1.4 搞好本岗位现场环境的卫生;2.1.5 准时参加班前会议;2.2 配料操作2.2.1 配料员接到《工艺配方单》后,根据《工艺配方单》所需物料品种、数量先检查是否齐全、足够,然后才进行配料;如果品种不齐全或数量不足,应立即向仓管员提出申购,同时向班(组)长汇报。

2.2.2 称料前,应检查取料工具和装料容器是否干净,否则清洗干净并消毒。

2.2.3 称料时,严格按照投料单代码、数量逐一分开称料,做到准确无误。

2.2.4 每称一种物料,应在桶上贴一标签。

标签上注明配方号、代码、数量。

2.2.5 称料时一人称料,一人复核、登记、标识。

2.2.6 称料数量大于1kg电子台秤称取;小于1kg用电子秤称取;确保计量准确性。

2.2.7 袋装原料在拆袋前对包装外表进行清洁处理,拆袋时不要割破包装袋,称料完毕应将袋口卷起扎紧,最好用桶放置。

2.2.8 桶装原料,开盖前应将外表抹干净;称料完毕,将盖盖好拧紧。

化妆品生产环境卫生与质量控制手册

化妆品生产环境卫生与质量控制手册

化妆品生产环境卫生与质量控制手册第一章绪论 (3)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1.1 研究目的 (3)1.1.2 研究意义 (3)1.2 化妆品生产环境卫生与质量控制概述 (4)第二章生产环境布局与设计 (4)2.1 生产环境布局原则 (4)2.2 生产车间设计要求 (5)2.3 生产环境绿化与美化 (5)第三章生产环境空气质量管理 (5)3.1 空气质量标准与检测 (5)3.1.1 空气质量标准概述 (5)3.1.2 空气质量检测方法 (6)3.1.3 空气质量监测 (6)3.2 空气净化与消毒 (6)3.2.1 空气净化技术 (6)3.2.2 空气消毒方法 (6)3.2.3 空气净化与消毒设备 (6)3.3 空气质量管理措施 (6)3.3.1 完善空气质量管理制度 (6)3.3.2 加强通风换气 (7)3.3.3 控制污染源 (7)3.3.4 定期监测与维护 (7)3.3.5 培训与宣传 (7)第四章生产环境湿度与温度控制 (7)4.1 湿度与温度对化妆品生产的影响 (7)4.2 湿度与温度控制方法 (7)4.3 湿度与温度监测与调整 (8)第五章生产环境微生物控制 (8)5.1 微生物对化妆品生产的影响 (8)5.2 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方法 (9)5.3 微生物预防与控制措施 (9)第六章原材料与包装材料卫生管理 (9)6.1 原材料卫生要求 (9)6.1.1 原材料来源 (9)6.1.2 原材料质量要求 (10)6.1.3 原材料储存与运输 (10)6.2 包装材料卫生要求 (10)6.2.1 包装材料来源 (10)6.2.2 包装材料质量要求 (10)6.2.3 包装材料储存与运输 (10)6.3 原材料与包装材料检验与控制 (11)6.3.1 检验方法 (11)6.3.2 检验频率 (11)6.3.3 检验结果处理 (11)6.3.4 持续改进 (11)第七章生产设备卫生管理 (11)7.1 生产设备清洁与消毒 (11)7.2 生产设备维护与保养 (12)7.3 生产设备卫生检验与控制 (12)第八章生产过程卫生管理 (12)8.1 生产工艺卫生要求 (12)8.1.1 原材料卫生要求 (12)8.1.2 设备卫生要求 (13)8.1.3 环境卫生要求 (13)8.1.4 人员卫生要求 (13)8.2 生产过程卫生操作规程 (13)8.2.1 原材料验收与储存 (13)8.2.2 生产设备清洁与消毒 (13)8.2.3 生产环境管理 (13)8.2.4 人员卫生管理 (13)8.3 生产过程卫生监测与控制 (13)8.3.1 原材料监测与控制 (13)8.3.2 设备监测与控制 (14)8.3.3 环境监测与控制 (14)8.3.4 人员监测与控制 (14)第九章员工卫生培训与管理 (14)9.1 员工卫生培训内容 (14)9.2 员工卫生操作规程 (14)9.3 员工卫生考核与监督 (15)第十章质量控制基本概念 (15)10.1 质量控制定义与原则 (15)10.1.1 质量控制定义 (15)10.1.2 质量控制原则 (15)10.2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 (16)10.2.1 质量管理体系 (16)10.2.2 质量保证体系 (16)10.3 质量控制常用方法 (16)10.3.1 统计质量控制 (16)10.3.2 全面质量管理 (17)第十一章化妆品质量控制 (17)11.1 化妆品质量标准 (17)11.2 化妆品质量检验方法 (17)11.3 化妆品质量改进与优化 (18)第十二章质量保证与监督 (18)12.1 质量保证体系 (18)12.1.1 质量方针与目标 (19)12.1.2 组织结构 (19)12.1.4 质量控制 (19)12.1.5 质量改进 (19)12.2 质量监督与检查 (19)12.2.1 监督机制 (19)12.2.2 检查与评价 (19)12.2.3 质量奖惩制度 (19)12.3 质量问题处理与改进 (20)12.3.1 质量问题分类 (20)12.3.2 质量问题调查 (20)12.3.3 质量问题处理 (20)12.3.4 质量改进措施 (20)12.3.5 持续改进 (20)第一章绪论化妆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妆品生产环境监测作业指导书
1.目的
1.1.为车间(配料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提供微生物控制检测依据,最
终保证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
2.1.适用于车间(配料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的微生物控制和检测。

3.职责
3.1.品管部:负责本标准的制定、修改、解释,对规定内容进行检测。

3.2.生产部:负责车间空气、人员、器具、纯水、包材消毒的微生物控制。

3.3.储运部:负责配料间的微生物控制。

4.作业内容
4.1.车间(配料间)空气菌落总数内控标准
4.1.1.制作间<1200cfu/m3,即<8cfu/平皿。

4.1.2.预处理间、配料间(配料中转间)<1000cfu/m3,即<7cfu/平皿。

4.1.3.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含液洗库)、分装走廊、分装间、冷配间、净瓶储存室<
800cfu/m3,即<5cfu/平皿。

4.1.4.抽检频率:制作间、预处理间、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分装间走廊、分装间、
冷配间、净瓶储存室、配料间(配料中转间)每周至少抽检一次。

4.1.
5.包装间每周抽检一次,不作为判定依据,只作为空气质量跟踪和检查的参考依据。

4.1.6.取样数量:制作间6个,冷配间3个,包装间5个,预处理间3个,净瓶储存室3个,膏
霜半成品库3个,液洗半成品库3个,半成品中转间2个,分装走廊3个、分装间5个,配料间4个,配料中转间2个。

4.1.7.取样方式:取样皿按取样区域面积均衡放置(不得放于风口处或进出口处),暴露时
间5分钟,离地面不得低于40cm,不得高于1.5m。

4.1.8.检测方法:按照《车间洁净度检测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

4.1.9.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2.车间(配料间)空气霉菌内控标准
4.2.1.分装间、分装走廊、净瓶储存间、冷配间、半成品中转间、半成品库<500 cfu/m3 ,
即<3cfu/平皿。

4.2.2.制作间<1000cfu/m3 ,即<7cfu/平皿。

4.2.3.预处理间、配料间(配料中转间)<800cfu/m3,即<5cfu/平皿。

4.2.4.每月至少抽检一次。

4.2.
5.取样数量同4.1.6;取样方式同4.1.7;检测方法:同4.1.8。

4.2.6.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3.纯水菌检内控标准。

4.3.1.纯水每天生产前抽检一次,内控标准<100cfu/ml。

4.3.2.取样:每天生产第一料加水前从出水口取样,分成两份作平行样,取平均值。

4.3.3.检测方法:同4.1.8。

4.3.4.判定: 根据检测结果取平均值,如不符合上述标准则判定为不合格。

4.4.器具菌检内控标准
4.4.1.准灌装机料斗、输料管道、勺子(或铲子)、半成品桶内壁、导流槽等与膏体接触的
器具每周至少抽检一次,内控标准:≤0.5cfu/cm2,即≤2.5cfu/平皿。

灌装间抹布每周至少抽检一次,内控标准≤2cfu/cm2 ,即≤10cfu/皿。

4.4.2.取样方法:见《车间洁净度检测作业指导书》。

4.4.3.检测方法:同4.1.8.
4.4.4.每个样作两个平行样,取平均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