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平时作业一

合集下载

生态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态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态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二、课程设置。

1. 基础课程。

农业基础概论:这就像是一把打开农业大门的钥匙,让同学们先对农业有个大概的了解,知道农业都包含啥,从古到今是怎么发展的。

就像先给你看个地图,然后再带你去各个地方探险一样。

生态学基础:这门课可重要啦!它能让同学们明白大自然里的那些小秘密,比如生物之间是怎么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

这就好比是让你知道邻居家的小猫为啥有时候跟小狗玩得好,有时候又互相瞪眼一样。

植物学和动物学:这是让同学们认识咱们生态农业里的主角们——植物和动物。

知道植物是怎么长的,动物是怎么生活的,这样以后才能好好照顾它们。

2. 专业核心课程。

生态农业原理与技术:这可是这个专业的核心中的核心啊!在这里,同学们要学习如何把生态学的原理用到农业生产里,比如说怎么利用生物之间的关系来防治害虫,而不是一看到虫子就打农药。

这就像在玩一个很复杂的拼图游戏,要把各个生态元素巧妙地组合起来。

土壤学与肥料学:土壤就像妈妈的怀抱一样,是农作物生长的摇篮。

同学们要学习土壤的各种脾气,知道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什么,还有怎么给土壤施肥才能让它一直保持肥沃。

这就跟给人做饭一样,得知道人家爱吃啥,营养怎么搭配。

农业生态工程:这门课就是教同学们怎么设计和建设生态农业的项目。

就像是搭积木一样,不过搭的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农业乐园,里面有农田、有池塘、有树林,而且每个部分都相互关联,相互促进。

3. 拓展课程。

农产品市场营销:种出好东西可不够,还得能卖出去啊。

这门课就是告诉同学们怎么把那些绿色、健康的农产品推广出去,让大家都知道它们的好。

就像把一个漂亮的小姑娘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然后带她去参加舞会,让大家都喜欢她一样。

农业政策与法规:在生态农业的世界里,可不能不懂法。

这门课就是让同学们知道国家对农业有哪些政策支持,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这就好比是在游戏里要知道游戏规则一样,不然就容易犯规出局啦。

三、实践教学。

1. 实验课程。

为什么要营造农田防护林营造农田防护林就是利用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

为什么要营造农田防护林营造农田防护林就是利用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

为什么要营造农田防护林营造农田防护林,就是利用森林的生态防护功能,改善农事活动的生态环境,以保证农业的稳产、高产。

30年来,东北西部防护林,已经充分地显示了它的巨大作用。

1.防止风沙灾害。

农田防护林的防护作用主要是通过林带的防风作用来改善农田小气候,所以防风沙的作用显著。

它通过降低风速和改变气流的涡动性质,从而改变了气流结构和降低了气流功能。

据观测,林带的有效防护距离通常只有15~30倍树高。

降低风速的范围,一般在林带的背风面最远可达树高50倍距离;在迎风面最远可达树高的10倍。

林带的防风作用大小决定于气流经过林带的方向和动力特征,不同结构的林带防风作用大小和防护性质是有差异的。

林带结构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通风结构的林带,防风距离最远;疏透结构次之;最差的是紧密结构的林带。

2.改善生态环境,由于林带降低了风速,从而改善了林带间的农田小气候,调节了气温,增加了空气湿度、减少蒸发量。

这样便提高了水分在植物体内的有效生理作用和对于热灾害的抵抗力。

同时,由于林带背风面风速变小,随风飘来的有机质土粒降落下来,使林带庇护范围内耕作层土壤物理粘粒增多,改良了土壤质地作用。

据测定在树高5~20倍处,物理粘粒增加59~79%,有机质含量提高15~36%,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情况明显地好于空旷区。

3.保持水土,固定基本田块,扩大耕地面积。

由于采取营造农防林和水土保持林相结合的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以及乔灌木相结合的防治措施,产生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4.生产木材,增加了收入。

农田防护林的各种有益作用,综合反映在粮食增产上,它不仅能保证农业稳产丰产,还可以生产木材,增加收入。

各地还通过修枝、打杈,解决了部分烧柴,增加了收入。

由于东北西部的农田防护林所处地区位置重要,平时可起重大的防护作用,战时还是天然的掩体呢!为什么农业生产需要农田小气候农田小气候,就是指作物与靠近地面的空气层和土壤层之间,形成的一种局部气候。

它包括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变化状况、农作物上方和农作物层中光照与辐射、气温与湿度、风速和风向、以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状况,还有其他一些物理特征。

农业生态工程课程设计

农业生态工程课程设计

农业生态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原理和关键技术。

2. 学生能描述不同类型的农业生态系统,了解其结构和功能。

3. 学生能解释农业生态工程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产量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农业生态工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农业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设计简单的农业生态工程方案,并进行初步评估。

3. 学生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表达农业生态工程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绿色农业观念。

2. 学生形成科学的农业发展观,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学生培养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和解决农业生态工程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农业科学领域的专业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和农业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课程目标需具备实用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学习成果,以便进行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农业生态工程概述- 农业生态工程的定义、原理与作用- 农业生态工程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2.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与信息传递3. 农业生态工程关键技术- 生物技术在农业生态工程中的应用- 生态农业模式设计与实践-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4. 农业生态工程案例分析与评价- 国内外典型农业生态工程案例介绍- 农业生态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评价5. 农业生态工程与可持续发展- 农业生态工程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绿色农业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农业生态工程概述第二周: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三周:农业生态工程关键技术(一)第四周:农业生态工程关键技术(二)第五周:农业生态工程案例分析与评价第六周:农业生态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基于教材中关于农业生态工程的相关章节,结合课程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拓展,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作业二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作业二
题目11
题干
下列措施中,属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事( )。
选择一项:
A. 农作物秸秆的“过腹还田”
B. 矿山废弃地的恢复
C. 治坡、治沟、修梯田,发展林业
D. 利用废弃的糖蜜酒精
解析: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强调,在治理恢复小流域生态的基础上,可持续利用小流域自然资源,将治坡、治沟、修梯田与发展草业、牧业、林业结合起来。
正确答案是: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题目5
题干
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是( )。
①发展鱼塘—台田模式②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③发展立体农业④小流域综合治理
选择一项: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解析:鱼塘—台田模式主要是对治理低湿涝洼地有良好效果,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B. 生物必须适应其生存环境,适应环境的过程就是基因频率定向变化的过程
C.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增加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种类肯定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D. 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影响其生存环境,对人类来说可能有利也有弊
解析:生物对于环境首先是要适应;环境可以选择生物;其三,生物可影响环境;生物和环境只有和谐相处并保持生物多样性,两者才能稳定处于一个平衡态,这也是目前我们所倡导的和谐、低碳的目标。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4
题干
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空间和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称之为立体种植。
选择一项:


解析:凡是立体种植都有多物种、多层次的立体利用资源进行种植的特点,都构成复合群体。
正确的答案是“对”。

智慧农业规划教学大纲

智慧农业规划教学大纲

智慧农业规划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智慧农业规划是一门融合了农业科学、信息技术、工程学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智慧农业规划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

二、课程目标1、使学生了解智慧农业的基本概念、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2、掌握智慧农业规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流程。

3、培养学生运用相关技术和工具进行智慧农业系统设计和规划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一)智慧农业概述1、智慧农业的定义和内涵2、智慧农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智慧农业的关键技术和应用领域(二)智慧农业规划基础1、农业系统工程理论2、农业生态学原理3、农业经济学基础(三)智慧农业规划的原则与方法1、规划的基本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创新性原则2、规划的方法和流程需求分析目标设定方案设计评估与优化(四)智慧农业生产系统规划1、精准种植规划土壤监测与分析作物生长模型建立精准灌溉与施肥规划2、智能养殖规划环境监测与控制动物行为监测与管理饲料精准配送规划(五)智慧农业经营管理系统规划1、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规划信息采集与标识技术数据管理与分析追溯平台设计2、农业电子商务规划平台架构与功能设计物流配送规划客户关系管理(六)智慧农业服务系统规划1、农业信息服务规划信息采集与发布专家咨询系统远程培训服务2、农业金融服务规划信贷服务规划保险服务规划(七)智慧农业园区规划案例分析1、国内外智慧农业园区案例介绍2、案例的规划思路、特点和成效分析(八)实践教学环节1、实地调研与需求分析2、智慧农业规划方案设计3、方案展示与交流四、课程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智慧农业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规划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团队合作。

土地利用规划-平时作业123

土地利用规划-平时作业123

平时作业一标记题目信息文本一、单选题题目1正确获得0.50分中的0.50分标记题目题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措施包括()。

选择一项:A. 法律措施B. 行政措施C. 经济与技术措施D. 以上三项都是反馈你的回答正确解析:要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有相应的政策措施作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要根据实现土地利用目标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要求,提出相应的实施政策和措施,包括法规、行政、经济和技术措施等。

正确答案是:以上三项都是题目2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核心是()。

选择一项:A. 土地评价B. 社会分析C. 环境分析D. 经济分析反馈你的回答正确解析: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是科学地评价土地质量是编制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在编制规划时应当充分运用土地质量评价资料。

正确答案是:土地评价题目3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基本农田的保护措施有()。

选择一项:A. 规定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手续和权限B. 建立基本农田登记、损失补偿、地力保养、环境保护及监督检查制度C. 确立政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直到村委会D. 以上三项都是反馈你的回答正确解析: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核心是对基本保护区内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其保护措施有规定占用基本农田的审批手续和权限;建立基本农田登记、损失补偿、地力保养、环境保护及监督检查制度;确立政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责任,逐级签订责任书直到村委会。

正确答案是:以上三项都是题目4正确获得1.00分中的1.00分标记题目题干县级和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

选择一项:A. 属于管理性和实施性规划B. 制定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C. 属于战略性规划D. 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反馈你的回答正确解析: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管理型规划,是土地利用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保证省级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现的关键。

农业生态创新项目研学主题课程规划方案

农业生态创新项目研学主题课程规划方案

农业生态创新项目研学主题课程规划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划一门农业生态创新项目研学主题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研究体验和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农业生态创新的兴趣和理解。

-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能力。

3. 课程内容安排- 第一周:农业生态创新概述- 理解农业生态创新的概念和意义。

- 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和组成部分。

- 第二周:农业生态技术应用- 探讨农业生态技术的种类和应用领域。

- 研究农业生态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护环境中的作用。

- 第三周:农业生态实验设计- 研究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设计并执行与农业生态创新相关的实验。

- 第四周:农业生态创新案例分析- 分析和评估已有的农业生态创新案例。

- 讨论案例中涉及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 第五周:农业生态创新团队合作项目- 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和实施一个农业生态创新项目。

- 汇报项目成果和经验。

4. 课程评估方式- 平时表现:包括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科学实验报告的格式撰写实验报告。

- 项目汇报:要求学生展示团队合作项目的成果和经验。

5. 师资配备- 本课程将由农业生态创新领域的专业教师担任授课教师。

- 辅导教师将提供研究指导和实践支持。

6. 培训场地和设施需求- 课程需要配备实验室或农业示范场地,以支持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设计。

- 课程还需要提供音视频设备,以便展示案例和项目成果。

7. 结语本课程将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农业生态创新能力和研究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以上是农业生态创新项目研学主题课程的规划方案。

农业推广学论述题

农业推广学论述题

农业推广学论述题农业推广学考试+平时作业题目1如何全面理解农业推广的概念和作用?狭义的农业推广起于英国剑桥的“推广教育”和早期美国大学的“农业推广” 。

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通过适当的方式、方法介绍给农民,使农民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在生产中应用,从而增加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活动。

广义的农业推广:在改进耕作方法和技术、增加产品效益和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农村社会教育水平方面,主要通过教育来帮助农民的一种服务或体系.现代农业推广学: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农民(传播过程),然后帮助其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观点,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过程(FAO,1984)。

现代农业推广是在一个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以后,农业商品生产高度发达,往往是非技术因素(如市场供求等)成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限制因素,而技术因素则退于次要地位情况下的产物。

现代农业推广是以“咨询” 为主要特征。

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是应用农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采取教育、咨询、开发、服务等形式,采用示范、培训、技术指导等方法,将农业新成果、新知识、新信息,扩散、普及、应用到“三农”中去,把潜在生产力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农业“三态”效益和人们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的一种专门活动。

1、农业推广是农业科技成果质的再完善农业科技成果不是“万能”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风险性。

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的推广应用,需要做大量的适应性试验,探讨摸索出适合当地自然生产条件被改进了的成果。

2、农业推广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3 、农业推广是联系科研、教育及农业生产的纽带2举例说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

3结合十八大报告,论述如何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推广所发挥的作用?十八大报告:“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2020农村环境保护平时作业

2020农村环境保护平时作业
选择一项:
A、燃烧
B、呼吸作用
C、海洋中沉积物得风化
D、光合作用
解析:释放碳进入碳循环实质就是指能产生二氧化碳得过程,燃烧、呼吸作用与海洋中沉积物得风化都会产生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不会释放碳进入碳循环得就就是光合作用。
正确答案就是:光合作用
题目13
下面能构成食物链得就是()。
选择一项:
正确答案就是:煤
题目6
一般表层()cm土壤含盐量0~0、6%称为盐化土,含盐量0、6~2、0%或以上得称盐土。
选择一项:
A、25
B、20
C、15
D、30
正确答案就是:20
题目7
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占地球表面得()%,陆地占( )%。
选择一项:
A、69,31
B、65,35
C、71,29
D、79,21
正确答案就是“错”。
题目22
我国现在油菜种植面积、总产居世界第一位。
选择一项:


随着我国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油菜生产快速发展。现在油菜种植面积、总产居世界第一位。
正确答案就是“对”。
题目23
生态系统中得营养级一般只有四、五级,很少有超过六级得。
选择一项:


生态系统中得能流就是单向得,通过各个营养级得能量就是逐级急剧减少得,所以食物链就不可能太长,生态系统中得营养级一般只有四、五级,很少有超过六级得。
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面积占据了大部分。
正确答案就是:71,29
题目8
下面哪一个就是人工生态系统()。
选择一项:
A、城市
B、湖泊
C、农田
D、森林
因为城市就是依赖人类建立起来得生态系统。

《农业生态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工程》课程教学大纲Agriculture ecological engineering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学习农业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对当前生产中的各种农业模式进行认知、分析。

(二)能力目标。

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能根据实际现状构建合适的农业工程模式,并分析不同模式间的差异和优缺点。

— 1 —(三)素质目标。

能综合所学的生态学、环境学、景观生态学及生物学知识,结合工程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和模式。

三、基本要求(一)了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当前常用农业生态工程技术。

(二)理解农业生态工程相关技术和模式,并能根据现状和要求构建合适的农业生态工程模式。

(三)掌握各类农业生态工程技术的特点,学会针对不同农业生产确立合适的农业生产模式。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生态农业工程理论2学时第一节生态学与农业生态系统第二节生态农业工程的生态学原理第三节生态农业工程的工程学原理第四节生态农业工程经济学原理本章小结重点: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工程的生态学、工程学和经济学原理难点:生态农业工程的生态学、工程学和经济学原理思考题:如何理解生态农业工程?及本学科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作业:举例分析某一种生态农业工程的特点。

建议教学方法:板书第二章农学概论2学时第一节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知识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构成与品种特征第二节种植制度知识点:轮作、套作、间作、免耕栽培等本章小结— 2 —重点:学习基本的农学概念,了解相关农艺措施。

难点:作物产量构成、种植制度第三章区域生态农业工程模式与技术2学时第一节不同层次生态农业工程模式与技术知识点:庭院、农场、村镇及区域生态农业工程模式与技术第二节生态农业工程与组装技术知识点:相关技术组装第三节农业区划及其资源、环境利用的生态模式知识点:农业生产与环境、资源的关系本章小结重点:不同层次下的工程模式与技术、技术的组装、环境和资源对技术的影响难点:技术的组装思考题:如何在一定的条件下确立相关的技术进行组装?作业:举例说明你所了解的某一层次上的技术模式。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08英文名称:Agriculture Ecology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农学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必修3. 课程目的(1)学习、理解和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为学习农业生态系统部分内容及为农学专业的相关专业课打下坚实的生态学理论基础。

(2)了解和掌握生态学原理在农业生态系统能流、物流调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及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合理结构的建立及管理,农业生态建设及生态农业模式的设计、规划等方面的具体应用。

(3)学生能够应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方法,指导农业生产,规划设计生态农业模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2.5,学时为405. 建议先修课程《生态学》、《农业系统工程》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农业生态学》(第二版)。

廖允成,林文雄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参考书目:(1)骆世明. 农业生态学(第二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2)陈阜. 农业生态学(第二版).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3)沈亨理. 农业生态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8(4)王兆骞. 农业生态系统管理.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7. 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授与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专题讨论相结合。

(2)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考试课(1)平时成绩占10 % ,形式有:考勤、课程作业(2)考试成绩占90 %,形式有:实验实习成绩、笔试成绩9. 课外自学要求(1)按时通过完成课程作业和实验。

(2)学生通过自学阅读相关参考书目,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要求1. 了解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的概念、产生与发展。

3. 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学科特点、研究内容与任务。

3. 了解农业生态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基本要求1.了解光、热、水、土等的生态作用及划分生态类型。

生态学绪论

生态学绪论
• 1855年Al.de.Cadolle将积温的概念引入植物生态学,为现代积温 理论打下基础。
• 1840年: liebig提出了“最小因子定律”。
• 1844年在种群生态学方面,P. F. Verhust发 表著名的Logistic方程。
• 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促进了生 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A.无土栽培环境 B.大棚温室环境 C.集约化养殖环境
农业生态学基础问题
Res资ou源rces
Soc社ial 会Ec经on济om体ic 系Environment m认or识al, 、co价gn值itio观n, 、an行d r为egu调la节tion
H农u业ma经n d营ire者ct的ac行tio为ns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学
农业供给侧改革
➢ 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 发展。 ➢ 调整种植结构,多生产绿色有机食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来提升经济效益。
现代农业生态学
生态学
六十年代后,生态学面 临需要解决一系列实际 的生态环境问题;
七十年代后,传统农业 和工业化农业都遇到了 资源、环境、人口压力 ,需要寻找新的出路
过程 process
格局 pattern
尺度 scale
等级 hierarchy
空间尺度
大尺度:遥感观测 中尺度:大田试验 小尺度:盆栽试验
时间尺度
大尺度:定位观测




格局
物种空间分布
生境异质性
过程
生态学研究问题的步骤
Explanation
Natural history observations
系统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平时作业-二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平时作业-二

一、单选题题目1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是()。

①发展鱼塘—台田模式②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③发展立体农业④小流域综合治理选择一项: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②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解析: 鱼塘—台田模式主要是对治理低湿涝洼地有良好效果,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是: ②③题目2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是( )。

选择一项:A.大力植树造林B.环境污染C.自然资源危机D.人口的急剧增长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解析: 大力植树造林属于防治温室效应等环境危机的措施。

正确答案是: 大力植树造林题目3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

其中, 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 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 促进水稻生长。

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选择一项:A.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B.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 能提高光能利用率C.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 又是次级消费者D.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解析: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故A正确;鸭子吃红萍为初级消费者, 鸭子又吃有害昆虫为次级消费者, 故B正确;水稻和红萍占据不同空间, 分层分布, 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故D正确;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一般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除水稻、红萍、鸭子和昆虫外, 还应包括多种微生物等分解者, 故错误。

正确答案是: 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题目4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 错误的是( )。

选择一项:A.生物必须适应其生存环境, 适应环境的过程就是基因频率定向变化的过程B.在深海火山口附近存在的复杂生态系统, 其生产者是一些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C.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增加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种类肯定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D.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影响其生存环境,对人类来说可能有利也有弊你的回答不正确解析: 生物对于环境首先是要适应;环境可以选择生物;其三,生物可影响环境;生物和环境只有和谐相处并保持生物多样性, 两者才能稳定处于一个平衡态, 这也是目前我们所倡导的和谐、低碳的目标。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平时作业 二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平时作业 二

一、单选题题目1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是()。

①发展鱼塘—台田模式②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③发展立体农业④小流域综合治理选择一项:A. ①④B. ③④C. ②③D. ①②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解析:鱼塘—台田模式主要是对治理低湿涝洼地有良好效果,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是:②③题目2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是( )。

选择一项:A. 大力植树造林B. 环境污染C. 自然资源危机D. 人口的急剧增长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解析:大力植树造林属于防治温室效应等环境危机的措施。

正确答案是:大力植树造林题目3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

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

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选择一项:A. 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B.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C. 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D.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故A正确;鸭子吃红萍为初级消费者,鸭子又吃有害昆虫为次级消费者,故B正确;水稻和红萍占据不同空间,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故D正确;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一般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除水稻、红萍、鸭子和昆虫外,还应包括多种微生物等分解者,故错误。

正确答案是: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题目4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择一项:A. 生物必须适应其生存环境,适应环境的过程就是基因频率定向变化的过程B.在深海火山口附近存在的复杂生态系统,其生产者是一些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C.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增加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种类肯定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D. 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影响其生存环境,对人类来说可能有利也有弊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解析:生物对于环境首先是要适应;环境可以选择生物;其三,生物可影响环境;生物和环境只有和谐相处并保持生物多样性,两者才能稳定处于一个平衡态,这也是目前我们所倡导的和谐、低碳的目标。

农业生态学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教学大纲

农业生态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农业生态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变和优化管理等问题。

本教学大纲将以此为主线,全面介绍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知识、相关原理和应用技术。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农业生态学的发展背景和意义;2. 理解农业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3. 掌握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其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4. 熟悉农业生态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5.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农业生态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农业生态学基本概念与范畴1.1 农业生态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农业生态系统与其特征1.3 农业生态过程与界面效应2. 农业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技术2.1 调查与观测方法2.2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2.3 模型建立与模拟3. 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1 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3.2 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3.3 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稳定性4. 农业生态系统对农作物生产的影响4.1 土壤生态与农作物生长4.2 水资源与农业灌溉4.3 气候与农作物分布5. 农业生态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5.1 优化农田生态环境的手段与措施5.2 农业生态工程与农业生态系统调控5.3 农业生态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6. 农业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6.1 农业生态环境评价与监测6.2 农业污染防治与农业废弃物处理6.3 农药与农业生态安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解、示范、图表等方式,系统介绍相关理论知识;2.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实验、观测和数据处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3. 讨论与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分析典型案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4. 网络资源利用:指导学生查找和利用相关的网络资源,扩展学习内容。

五、考核要求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情况、实验操作能力、课堂作业完成情况等;2. 课程论文:针对某一农业生态学相关问题进行论文写作,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3. 实验报告:根据实验内容和数据结果,撰写实验报告,体现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农业生态学的理论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国家开放大学《农村社区管理》形考作业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农村社区管理》形考作业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农村社区管理》农村社区管理模块一农村社区管理概论1. 根据农村社区的农经类型,农村社区可以分为:()A. 牧业社区B. 林业社区C. 农业社区D. 渔业社区E.高原社区2.农村社区以()为纽带。

A. 血缘关系B. 村规民俗C. 情感逻辑D. 农村文化模块二农村社区生态环境1.环保组织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包括()。

A. 教育B. 执法C. 倡导D. 监督E. 宣传2.农村社区环境问题产生的外在原因包括()。

A. 机制原因B. 生产方式变迁C. 体制因素D. 生活方式变迁E. 社会结构变迁模块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社区教育1.以下哪项不是我国农村社区教育的内容?()A. 学历教育B. 农业科技教育C. 职业技能教育D. 科学文化知识教育2.社区教育一词最早源于20世纪初美国学者()。

A. 杰明·布卢姆B.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C. 杜威D. 斯宾塞模块四农村社区文化1.饮食衣着、待人接物、婚丧嫁娶、宗教信仰这类属于农村社区的()。

A. 环境文化B. 民俗文化C.观念文化D. 文艺文化2.农村社区文化不同于城市社区文化,有其在长久的社会文化发展中形成的特点()。

A. 开放性B. 乡土性C. 地域性D. 实用性E. 群众性模块五农村社区经济1.农村社区经济发展应当立足自身实际,认真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在选择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哪些原则?()A. 以人为本原则B. 整体效应原则C. 实事求是原则D. 宜因地制原则E. 发挥优势原则2.新型的农村社区经济组织主要包括()。

A. 专业大户B. 家庭农场C. 农业研究所D.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E. 农民专业合作社3.城市依附型发展模式应以()为主。

A. 服务业B. 知识产业C. 工业D. 农业模块六农村社区服务1.我国农村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可分为()。

A. 政府—社区—社会互助型B. 政府—社区互助型C. 企业主导型D. 民间组织型E. 政府主导型2.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内容包括以下哪些?()A. 构建完善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的政策服务体系B. 积极培育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人才C. 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供给D. 促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组织体系的建设与完善E. 建立公开透明的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网络模块七农村社区治安1.在社区,依据一定的程序,由专人负责,针对特定的违法犯罪这群体开展的综合性帮教工作称之为()。

农村环境保护平时作业一

农村环境保护平时作业一

平时作业一一、单选题题目1要改变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现状,()是重要的方法。

选择一项:A. 减缓土壤退化B. 减少污水灌溉C. 减少化肥施用量D. 减少乡镇企业污染解析: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以秸秆和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为原料,可以生产生物有机肥和有机复合肥。

它可作为基肥和追肥施用,从而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并培肥土壤。

要改变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现状,减少化肥施用量是重要的方法。

正确答案是:减少化肥施用量题目2大气环境只是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95%的空气都汇集在距地球表面的()空间,即“对流层”空间。

选择一项:A. 5kmB. 20kmC. 15kmD. 10km解析: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低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的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

正确答案是:10km题目3因为缺水,每年给我国工业造成的损失达()亿元,给农业造成的损失达()亿元。

选择一项:A. 1500 1800B. 2000 1500C. 2000 1800D. 1500 2000正确答案是:2000 1500题目4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占地球表面的()%,陆地占()%。

选择一项:A. 65,35B. 71,29C. 69,31D. 79,21地球表面水域很大,海域面积占据了大部分。

正确答案是:71,29题目5根据1997年人口、耕地计算,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200m ,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选择一项:A. 1/2B. 1/3C. 1/4D. 1/5我国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正确答案是:1/4题目6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因缺水减产粮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

选择一项:A. 500亿B. 600亿C. 800亿D. 700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因缺水减产粮食造成的经济损失约500亿元。

正确答案是:500亿题目7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选择一项:A. 石油B. 煤C. 汽油D. 太阳能解析:太阳能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平时作业三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平时作业三

一、单选题题目1 窦店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作为我国农村生态工程的样板,在全国推广,这主要是由于该生态工程()。

选择一项:A. 创造了较多的劳动力就业机会B. 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程序C. 以实施沼气工程为中心D. 最早推出“无公害蔬菜”解析:窦店村的生态工程建设,既有专家指导,又有传统农业的影响和农民的创新,它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

实施沼气工程是整个生态工程的中心工程,使多个生产和生活环节产生的废物被充分利用,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效益好又无污染。

因此,实施沼气工程是手段,实现物质多级循环利用是目标,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必然结果。

作为样板推广,这个生态工程有科学的操作原理是根本。

正确答案是:建立了良好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程序题目2“猪--沼--茶”是华南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的生态农业模式,由种植(茶树)、养殖(猪)、农户(人)和沼气生产(微生物)四个子系统构成。

该生态农业模式()。

选择一项:A. 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B. 是由茶树、猪、人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C.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D. 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解析:“猪--沼--茶”生态农业模式中,猪粪及秸秆经发酵产生沼气和渣水,沼气可作燃料,渣水可为茶林和农作物施肥。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能分解植物的残枝落叶、动物的尸体及粪便的主要是细菌、真菌等这些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它们会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食物链必须都是以绿色植物开始的,该模式是属于生态农业,其特点是: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资源高效利用,内部良性循环,稳定持续发展。

正确答案是: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题目3 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农业系统课程设计

农业系统课程设计

农业系统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农业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农业问题的能力。

1.掌握农业系统的定义、组成和功能。

2.了解农业生产的类型、特点和分布。

3.熟悉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农业环境问题。

4.了解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和现代农业技术。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农业问题。

6.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农业实验和。

7.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和处理农业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关爱农业环境、珍惜农业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关注农业科技发展、服务农业社会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农业系统的基本概念:农业系统的定义、组成、功能和农业生产的特点。

2.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农业环境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3.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技术的类型、特点和分布,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

4.农业科技与农业发展: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业科技发展对农业产业的影响。

5.农业实验和:农业实验方法、技巧,以及如何撰写实验报告和报告。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农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农业案例,使学生了解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特点。

3.实验法:学生进行农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讨论法: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5.实地考察:学生参观农业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农业系统导论》等国内外优秀教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供学生自主学习。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农业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答案是: 优势种发生改变
题目22
题目 生产中常常采用作物套种来弥补生育期的不足,这主要是体现生物群落的( )。 选择一项:
A.时间结构
B.水平结构C.营养结构
D.垂直结构 解析:不同植物种类的生命活动在时间上的差异,就导致了结构部分在时间上的相互配置, 形成了群落的时间结构。 在某一时期, 某些植物种类在群落生命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而在另 一时期,则是另一些植物种类在群落生命活动中起主要作用。
正确答案是: 谷物喂鸡、鸡粪还田
题目11下列有关物种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
B.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物种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C.丰富度是指
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D.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的丰富度一定越高 解析: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一般来说,某区域物种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生态系统
正确答案是: 逐级递减,单向的
题目13
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最终目的是( )。
选择一项:
A.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
B.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效率C.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D.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方向
解析: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 使能量尽可能地流向对人类 最有益的部分。
用率最高的国家。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5
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和相对紧缺的资金投入要求大力发展可持续的生态农业,是发展我国生
态农业
必要性之一。
选择一项: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6我国农业科技队伍不稳定,人才流失和断层现象严重。
选择一项:


反馈 解析:我国现有机制还没有把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者的利益结合起来, 导致很多地方出现因 收益微薄导致农业科技人才流失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7生态农业具有综合性特点。
选择一项:


反馈
解析: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以大农业为出发点, 按“整体、 协调、 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 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8生态农业具有高效性特点。
选择一项:


反馈
解析: 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 实行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降低农业成本, 提高效益, 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 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9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平时作业一
一、单选题
题目1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境划分为( )和陆地生态学。
选择一项:
A.海洋生态学
B.普通生态学
C.陆地生态学
D.理论生态学 解析:生态学按研究对象的生境划分为海洋生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和陆地生态学。
正确答案是: 海洋生态学
题目2
( )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 研究农业生物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相互 关系的应用性科学。
很少有超过6个环节的。
正确答案是: 十分之一定律
题目8
下列那种情况不会释放碳进入碳循环中()。
选择一项: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C.海洋中沉积物的风化
D.燃烧
解析: 释放碳进入碳循环实质是指能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 燃烧、 呼吸作用和海洋中沉积物 的风化都会产生二氧化碳, 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因此不会释放碳进入碳循环的就是光
正确答案是: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题目10以下属于食物链原理应用的是( )。
选择一项:
A.谷物喂鸡、鸡粪还田
B.稻田养鱼技术C.立体种养技术
D.生物农药技术
解析:谷物喂鸡、 鸡粪还田是组建起食物链, 将各营养级上因食物选择所废弃的物质作为营 养源, 通过混合食物链中的相应生物进一步转化利用, 使生物能的有效利用率得到提高。 符合食物链原理。
态系统稳定存在所必不可少的成分;动物的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而不是CO2。
正确答案是: 初级消费者用消化系统摄入生产者合成的含碳有机物
题目7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不符合下列哪条定律()。
选择一项:
A.热力学第一定律
B.十分之一定律C.热力学第二定律
D.限制因子定律 解析:能量在生态系统内的传递和转化规律服从热力学的两个定律。 能量从太阳开始沿着捕 食食物链传递几次以后就所剩无几了,所以食物链一般都很短, 通常只由4〜5个环节构成,
选择一项:
A.森林
B.草地C农业
D.农田
解析: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 研究农业生物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 相互关系的应用性科学。
正确答案是: 农业
题目3
1.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
B.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C.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生态 系统高
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正确答案是: 一般来说,某个区域物种丰富度越高,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题目12能量流经生态系统的各个营养级的特点是( )。
选择一项:
A.逐级递减,单向的
B.逐级递增,循环的C.逐级递增,单向的
D.逐级递减,循环的
解析: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单向流动: 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只能 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 再依次流向后面的各个营养级。 一般不能逆向流动。 如狼捕 食羊,但羊不能捕食狼。 逐级递减是指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后一 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
选择一项:
A.较弱,较高
B.较强,较少C.较弱,较少
D.较强,较高 解析:养分保持能力较弱,流失率较高是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之一。
正确答案是: 较弱,较高
题目26
题目 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 )。
选择一项:
A.大气中二氧化碳中的碳
B.燃料中的碳C.非生物界中循环的碳
题目29
未回答
满分1.00
题目 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是( )。
选择一项:
A.逐级递增的
B.反复循环的C.逐级递减的
D.单向运动的
解析:碳的主要循环形式是从大气的二氧化碳蓄库开始, 经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把碳固定, 生成糖类,然后经过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呼吸和残体腐败分解后,再回到大气蓄库中。
正确答案是: 反复循环的
正确答案是: 开放
题目24
题目 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是( )农业的基本原理之一。
选择一项:
A.有机
B.持续C.生态
D.生物
解析: 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包括整体效应原理、生态位原理、 食物链原理、 物质循环与再生 原理、生物种群相生互克原理、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原理。
正确答案是: 生态
题目25
题目 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保持能力( ),流失率( )。
选择一项:
A.群落
B.生态系统C.景观
D.种群
解析:一块农田、 一片草地或一片森林都是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体。
正确答案是: 群落
题目28
未回答
满分1.00
题目
稻田养鱼利用了生态位原理。
选择一项:


反馈 解析:稻田养鱼是把适宜的、价值高较的物种引入农业生态系统,以填补空白生态位。 正确的答案是“对”。
选择一项:
A.森林中的全部松树
B.池塘中的全部鲤鱼C.池塘中的全部水草
D.森林中的全部蛇 解析:森林中的全部松树表现出性状上的相似, 而且它们之间能相互交配并将其性状遗传给 后代个体,符合种群的定义。
正确答案是: 森林中的全部松树
题目20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群落内的生物种类愈多,群落愈稳定
D.生态农业使废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 解析: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低,因为物种少,食物网简单。 正确答案是: 农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高
题目4
农业生态系统的( )系指农、林、牧、渔、副(加工)各业之间的量比关系,以及各业内 部的物种组成及量比关系。
选择一项:
A.空间结构
B.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C.食物链和食物网对维持群 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D.群落发生演替时,生态组成和功能都发生变化 解析: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土壤环境等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正确答案是: 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题目21
在自然状态下, 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 高度超过桦树。桦树不如云杉 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该过程中( )。
正确答案是: 时间结构
题目23
题目 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 )系统。
选择一项:
A.隔离
B.开放C.封闭
D.孤立
解析: 所谓的开放其实针对的是非生物因素来说, 最主要的是阳光。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的最 终能量来源都是太阳能, 如果一个空间封闭的话, 那么这个生态系统很难维持多久, 这就是 所谓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的原因所在。
题目30
未回答
满分1.00
题目 农场中种植着粮食作物、 果树饲养着家禽、 家畜等。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运用生态系统信息传 递原理来提高农畜产品产量的措施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