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师-心理健康讲义及练习(202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心理健康与心理发展

·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常见心理障碍

第一节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一、心理学基础

(一)心理现象概述

1.脑是心理的活动器官

三大基本功能系统:

(1)感觉功能系统

特异性传入系统:传入到大脑特定皮层投射区引起特定感觉;

非特异性传入系统:投射到大脑皮层非特定区域,不产生特定感觉。

(2)运动功能系统

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的皮层代表区、随意运动。

(3)联络功能系统

感觉联络区:解析进入感觉区的神经冲动,获得精确信息;

运动联络区:控制和协调动作的精细化程度;

前额联络区:意向形成、运筹规划、调节和监督行动等。

2.心理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大脑提供物质基础。

心理活动依赖于客观现实而存在。

(二)心理学基础及其基本概念

1.认知过程

信息加工过程

(1)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机体的感觉器官对环境变化(刺激)

的反应,是个体对刺激的基本反映和体验形式。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

(2)知觉

知觉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在头脑中的反映。

空间知觉:个体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

距离、形状、大小、方位、深度;

时间知觉:个体对客观事物时间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个体对物体空间移动速度的反映。

(3)记忆

指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信息进行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信息加工理论来看,记忆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回忆)三个过程。

(4)遗忘

指识记的材料不能再认和回忆或错误的再认和回忆。

部分遗忘/完全遗忘;暂时遗忘/永久遗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5)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6)想象

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过程。

表象:过去感知的事物在个体记忆中保留下来的印象。

(7)注意

是心理活动对外界某种事物或自身的指向和集中。

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功能:选择、保持和调节、监督。

2.情感过程

这种带有主观态度的内心体验活动过程称为情感过程。

(1)情感和情绪

都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情感:人的社会性需要,稳定性、持久性。

情绪:人的自然性需要,情境性、暂时性。

(2)心境

指一种较为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一段时间内心理活动的基本背景。

情绪与健康关系密切,情绪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成分。

情绪的生理作用有以下三种途径:

①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影响全身各系统的生理功能;

②通过边缘系统影响内分泌代谢功能;

③通过激素作用于免疫细胞相应受体,影响人体免疫功能。

3.意志过程

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人类特有心理现象,成才成事的内在动力。

4.人格(个性心理)

人格指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1)人格倾向性:人格中的动力结构,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

(2)人格特征

指在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人格的塑造是先天与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遗传与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

二、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上各个方面的活动过程均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包括合理的认知活动、适度的情感反应、恰当的意志行为、积极的生活状态、良好的适应状态等。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马斯洛和米特尔曼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地了解自我,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我国学者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

1.智力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并能正确客观地反映事物;

2.心理与行为特点和生理年龄相匹配;

3.情绪稳定,积极与情境相适应;

4.心理与行为协调一致;

5.社会适应良好,人际关系和谐;

6.行为反应适度,不过敏,不迟钝;

7.在遵循基本社会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能实现个人动机,满足个人合理要求;

8.自我意识与自我实际基本相符,“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基本保持一致。

(三)心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1.心理社会因素对个体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现代社会中多数慢性疾病和精神障碍都与心理健康水平降低有关。

2.心理健康因素不仅直接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与发展,还影响到躯体疾病的转归,积极乐观情绪体验。

3.躯体疾病本身也会对个体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

三、心理卫生概述

(一)心理卫生的定义

心理卫生是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健康的心理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使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都保持良好或完美状态。

(二)心理卫生的范畴

1.从优生学的角度指导婚姻、配偶、受孕等过程,提高个体的心理卫生素质。

2.研究各年龄阶段(如儿童、少年、青年、中年)的心理卫生特点与规律,指导各年龄阶段的人们搞好心理卫生。

3.研究各社会群体中的心理卫生问题,使人们在家庭、学校、工作单位、业余团体中能良好的适应环境,搞好人际关系,以便心情舒畅地工作、学习与生活。

4.研究个体主动积极讲究心理卫生的机制与措施,指导人们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做情绪调节控制的主人,改正不良行为与性格特征,掌握一至几种身心放松技术,以便随时调节身心平衡,讲究心理卫生。

【小结】心理现象概述

【小结】心理健康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上各个方面的活动过程均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包括合理的认知活动、适度的情感反应、恰当的意志行为、积极的生活状态、良好的适应状态等。

【小结】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的关系

1.心理社会因素对个体的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现代社会中多数慢性疾病和精神障碍都与心理健康水平降低有关。

2.心理健康因素不仅直接导致精神障碍的发生与发展,还影响到躯体疾病的转归,积极乐观情绪体验。

3.躯体疾病本身也会对个体的心理活动产生影响。

【小结】心理卫生定义

心理卫生是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措施,维护和改进健康的心理以适应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使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都保持良好或完美状态。

【小结】心理卫生的范畴

1.从优生学的角度指导婚姻、配偶、受孕等过程,提高个体的心理卫生素质。(遗传角度)

2.研究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卫生特点与规律,指导各年龄阶段的人们搞好心理卫生。(发展角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