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模拟试卷带答案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模拟试题(带答案)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模拟试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88584984b35eefdc9d33314.png)
一、选择题1.“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
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以上材料是在谈论()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辛丑条约》D.《中美联合公告》2.“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
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卡德纳斯改革B.印度独立C.凯末尔革命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
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A.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B.赫鲁晓夫的改革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4.阅读下表,分析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A.农奴制的废除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5.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加速了农业的发展D.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6.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C.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7.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
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
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B.苏联模式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C.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D.苏联的改革解决了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8.“三巨头操控世界,德国成待宰羔羊,中国战胜却受害,学生掀起爱国潮。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模拟试卷(及答案)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模拟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775846770bf78a64295415.png)
一、选择题1.《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A.慕尼黑会议的召开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3.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愤怒地说:“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律撒冷一样。
”这次“国际会议”是指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开罗会议”D.雅尔塔会议4.1921年,苏俄农民在交了粮食税后,将自己家里的余粮拿到市场上出售。
美国青年哈默来到了莫斯科,并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这些事发生于A.彼得格勒起义时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C.新经济政策实施时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后5.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布尔什维克党在斗争中起了领导作用B.目的在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C.工人阶级领导建立了全国性苏维埃政权D.经历了和平到暴力的斗争过程6.下图是1947年美国人画的一幅漫画。
“?”处对应的正确选项是()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两极格局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7.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B.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C.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稳定新秩序D.维护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8.《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9.好莱坞影片《圣雄甘地》中有这样一幅情景:20世纪20年代,甘地号召民众自己纺纱织布,并身体力行,穿戴土布缝制的白衫白帽,一时间,这种打扮成为印度人的流行服饰。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卷含答案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6638d5011ca300a7c39014.png)
一、选择题1.“核心是肯定美国提出的在华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日本独占中国的野心遭到挫折。
实质上是在美国占优势的基础上,帝国主义列强建立的对中国的联合统治,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
”以上材料是在谈论()A.《凡尔赛和约》B.《九国公约》C.《辛丑条约》D.《中美联合公告》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关于这次战争的描述,正确的是①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②战争爆发后意大利参加了同盟国集团作战③著名战役有凡尔登战役④1918年德国投降,标志着大战的结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的政策规定:“实行积食税,衣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在一定范图进行自由贸易。
”这一政策是:A.废除农奴制法令B.明治维新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新经济改策4.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德国不可能长期忍受条约的压制与束缚,一旦恢复过来,它必然会摆脱条约对它的种种束缚。
“束缚”德国的条约是A.《凡尔赛条约》B.《国际联盟盟约》C.《九国公约》D.《北大西洋公约》5.“阿芙乐尔”在俄文中的意思是“曙光”或“朝霞",在古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的女神,她唤醒人们,送走黑暗,迎来光明。
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是A.第一国际成立B.二月革命的胜利C.巴黎公社革命D.十月革命胜利6.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B.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C.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D.顾及到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7.“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
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试卷含答案(1)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试卷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a6dc58b81c758f5f71f671f.png)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一战后为了调整新秩序召开的会议,都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都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ABD三项的内容是相同点,巴黎和会是为了处置战败国德国召开的会议,是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华盛顿会议不是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C项符合题意;故选C。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列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故答案选D。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和日本争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1921年一1922年间以美国为首的九个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1922年2月与会九个签订《九国公约》,从而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故此题选B。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斯大林模式形成。斯大林模式。经济上,斯大林模式表现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工业化的同时忽视了民生。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8.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直接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A.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B.人类的一场浩劫和深重的灾难
C.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十月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
19.“俄国苏联”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崛起为强大的工业国,主要得益于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含答案(3)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含答案(3)](https://img.taocdn.com/s3/m/b4b41c4c2af90242a995e519.png)
C.工人阶级领导建立了全国性苏维埃政权
D.经历了和平到暴力的斗争过程
8.法国作家巴比斯的《战火》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该场面应发生在100多年前的( )
A.战后形成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B.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短暂繁荣
C.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D.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25.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致使印度实现了民族自治
21.有历史学家说:“威尔逊主义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安抚德国,克里孟梭的成分太少,不足以威慑德国;威尔逊的成分足以招人轻视,克列孟梭的成分又足以激发仇恨”。这反映了《凡尔赛条约》( )
A.稳定了战后世界秩序B.有利于各国均衡发展
C.存在不安定的因素D.彻底削弱了德国势力
一、选择题
1.如下图这张拍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新闻照片可以用来直接佐证
凡尔登战役中戴着防毒面具的法国士兵
A.凡尔登战役因惨烈被称为“绞肉机”
B.防毒面具使法军赢得了凡尔登战役的胜利
C.凡尔登战役中使用了化学武器
D.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法国官员称:当时西方列强屈从与日本的压力,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是不公平的,损害了中国的权益。这是法国官方第一次对外承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公正对待了中国。造成这一“不公正”的国际会议是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试题含答案(1)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试题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faaa4f7714791711cd79171f.png)
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国内国际”互动事件。
如下史实中属于“国际”的是A.萨拉热窝事件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苏联成立2.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
英、美态度发生转变主要是因为A.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C.要防止战争再次爆发D.要遏制日本独霸中国3.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愤怒地说:“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律撒冷一样。
”这次“国际会议”是指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开罗会议”D.雅尔塔会议4.阅读下表,分析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1913年1928年1937年世界第5位世界第5位世界第2位A.农奴制的废除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5.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见风使舵”对原盟友作战。
这最能说明“一战”的A.原因B.性质C.特点D.影响6.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B.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7.有人评价俄国在经历一次重大变革后,便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历史的引领者”。
这里的“重大变革”指()A.彼得一世改革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
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A.苏联的工业化建议B.农业集体化C.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9.“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卷含答案(1)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卷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497baf1f7ec4afe05a1df15.png)
一、选择题1.1921年俄国粮食产量是22.13亿普特,1923年达到34.55亿普特。
这得益于实行了A.工业化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D.“五年计划”2.“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
”《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显示了斯大林模式()A.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C.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建设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B.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C.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D.顾及到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4.阅读下表,分析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A.农奴制的废除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5.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C.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6.“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
”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A.夺取十月革命胜利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C.推动工业化建设D.对付美国的“冷战”7.下表反映了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年份1966—19701971—19751976—19801981—1985社会总产值7.4% 6.4% 4.2% 3.3%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赫鲁晓夫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苏联解体8.甘地在《印度自治》中说:“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模拟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bd55a510a6f524cdbf8511.png)
一、选择题1.“对于他来说,道德价值观总是高于物质价值观,而且人类灵魂的进步是印度进步的重要条件。
他信奉非暴力和非暴力反抗,并证明理想可以将不同国家的人民团结起来并实现长足的进步。
”此材料中的“他”是( )A.章西女王B.扎格鲁尔C.甘地D.玻利瓦尔2.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德国不可能长期忍受条约的压制与束缚,一旦恢复过来,它必然会摆脱条约对它的种种束缚。
“束缚”德国的条约是A.《凡尔赛条约》B.《国际联盟盟约》C.《九国公约》D.《北大西洋公约》3.阅读下表,分析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A.农奴制的废除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4.法国官员称:当时西方列强屈从与日本的压力,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是不公平的,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这是法国官方第一次对外承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公正对待了中国。
造成这一“不公正”的国际会议是A.慕尼黑会议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雅尔塔会议5.下表反映了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赫鲁晓夫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苏联解体6.《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7.19世纪末,德国声称:我们过去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为与邻国争夺“日光下的地盘”,德国缔结的军事集团是A.三国协约B.三国同盟C.轴心国集团D.法西斯党8.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
“有肉吗?…‘没有。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卷带答案(3)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卷带答案(3)](https://img.taocdn.com/s3/m/39aa03ffa8956bec0875e315.png)
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国内国际”互动事件。
如下史实中属于“国际”的是A.萨拉热窝事件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苏联成立2.法国官员称:当时西方列强屈从与日本的压力,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是不公平的,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这是法国官方第一次对外承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公正对待了中国。
造成这一“不公正”的国际会议是A.慕尼黑会议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雅尔塔会议3.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见风使舵”对原盟友作战。
这最能说明“一战”的A.原因B.性质C.特点D.影响4.1921年,苏俄农民在交了粮食税后,将自己家里的余粮拿到市场上出售。
美国青年哈默来到了莫斯科,并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这些事发生于A.彼得格勒起义时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C.新经济政策实施时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后5.“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
”苏俄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A.夺取十月革命胜利B.恢复发展国民经济C.推动工业化建设D.对付美国的“冷战”6.下表反映了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赫鲁晓夫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苏联解体7.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宣称:“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力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日本寻求摆脱美国控制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C.日本已经是经济大国 D.日美关系彻底破裂8.《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9.斯大林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附答案(4)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附答案(4)](https://img.taocdn.com/s3/m/eca72fe0e53a580217fcfe19.png)
一、选择题1.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在一战爆发后没有参加德奥集团,反而参加了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A.原因B.特征C.性质D.结果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3.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的政策规定:“实行积食税,衣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在一定范图进行自由贸易。
”这一政策是:A.废除农奴制法令B.明治维新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新经济改策4.“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
”《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显示了斯大林模式()A.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C.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建设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
英、美态度发生转变主要是因为A.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C.要防止战争再次爆发D.要遏制日本独霸中国6.当地时间2018年3月5日,俄罗斯莫斯科,民众聚集在莫斯科红场,向斯大林墓献花,纪念斯大林逝世65周年。
以下史实与斯大林无关的是()A.新经济政策B.完成两个五年计划C.实现农业集体化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7.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
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
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B.苏联模式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C.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D.苏联的改革解决了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8.有人评价俄国在经历一次重大变革后,便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历史的引领者”。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带答案)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ebf09cdd36a32d72758114.png)
解析: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律撒冷一样。”可知,此内容与巴黎和会有关。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规定德国的在山东的权利转让给日本,故A符合题意;华盛顿会议、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一、选择题
1.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在一战爆发后没有参加德奥集团,反而参加了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A.原因B.特征
C.性质D.结果
2.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英、美态度发生转变主要是因为
6.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
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
C.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7.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中的“一个公约”指什么?
A.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17.下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介绍,不正确的最
A.萨拉热窝事件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B.这是一场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
C.美国的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D.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
18.《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实质的是
4.A
解析: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28年到1937年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相继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迅速的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B项赫鲁晓夫改革是在20世纪50年代,改革没有消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D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列宁在1921年到1925年采取的经济政策。A项符合题意,故选A。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试题(附答案)(1)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试题(附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f350fdf2fe4733687f21aa09.png)
一、选择题1.20世纪上半期召开的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产生了深远影响。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相似之处不包括( )A.由少数帝国主义大国操纵B.均有损中国主权C.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D.都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2.“阿芙乐尔”在俄文中的意思是“曙光”或“朝霞",在古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的女神,她唤醒人们,送走黑暗,迎来光明。
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是A.第一国际成立B.二月革命的胜利C.巴黎公社革命D.十月革命胜利3.“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
”《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显示了斯大林模式()A.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C.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建设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愤怒地说:“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律撒冷一样。
”这次“国际会议”是指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开罗会议”D.雅尔塔会议5.“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
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卡德纳斯改革B.印度独立C.凯末尔革命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6.阅读下表,分析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1913年1928年1937年世界第5位世界第5位世界第2位A.农奴制的废除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7.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C.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8.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B.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9.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卷附答案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4a23c4168884868662d615.png)
一、选择题1.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B.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C.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稳定新秩序D.维护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3.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的政策规定:“实行积食税,衣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在一定范图进行自由贸易。
”这一政策是:A.废除农奴制法令B.明治维新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新经济改策4.“阿芙乐尔”在俄文中的意思是“曙光”或“朝霞",在古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的女神,她唤醒人们,送走黑暗,迎来光明。
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是A.第一国际成立B.二月革命的胜利C.巴黎公社革命D.十月革命胜利5.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
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A.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B.赫鲁晓夫的改革C.戈尔巴乔夫的改革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6.阅读下表,分析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世界中的地位1913年1928年1937年A.农奴制的废除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7.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的是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C.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8.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见风使舵”对原盟友作战。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卷附答案(1)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卷附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3e5f85fa69eae009591bec15.png)
一、选择题1.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在一战爆发后没有参加德奥集团,反而参加了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A.原因B.特征C.性质D.结果2.“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
”《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显示了斯大林模式()A.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C.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建设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
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卡德纳斯改革B.印度独立C.凯末尔革命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4.法国官员称:当时西方列强屈从与日本的压力,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这是不公平的,损害了中国的权益。
这是法国官方第一次对外承认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公正对待了中国。
造成这一“不公正”的国际会议是A.慕尼黑会议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雅尔塔会议5.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
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
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B.苏联模式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C.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D.苏联的改革解决了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6.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美国人的关注。
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人《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等。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新经济政策深得人心B.农业集体化推进C.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D.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场战役结束已经百年,被炸过的地表仍旧凹凸不平。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
![【必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b775286bec0975f565e2b6.png)
一、选择题1.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一个典型的“国内国际”互动事件。
如下史实中属于“国际”的是A.萨拉热窝事件B.巴黎和会C.华盛顿会议D.苏联成立2.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A.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D.英国“光荣革命”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3.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
英、美态度发生转变主要是因为A.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C.要防止战争再次爆发D.要遏制日本独霸中国4.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
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
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B.苏联模式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C.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D.苏联的改革解决了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5.有人评价俄国在经历一次重大变革后,便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历史的引领者”。
这里的“重大变革”指()A.彼得一世改革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6.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
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A.苏联的工业化建议B.农业集体化C.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7.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A.布尔什维克党在斗争中起了领导作用B.目的在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C.工人阶级领导建立了全国性苏维埃政权D.经历了和平到暴力的斗争过程8.《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9.斯大林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卷含答案(2)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模拟试卷含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1f81e62d2e3f5727a4e9621c.png)
一、选择题1.意大利作为德奥战前的盟友,在一战爆发后没有参加德奥集团,反而参加了协约国对原来的“盟友”作战,这最能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A.原因B.特征C.性质D.结果2.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3.1921年苏俄政府开始实行的政策规定:“实行积食税,衣民纳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在一定范图进行自由贸易。
”这一政策是:A.废除农奴制法令B.明治维新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新经济改策4.下列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叙述,错误的是A.战前在欧洲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B.萨拉热窝事件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C.凡尔登战役是大战中最惨烈的战役之一D.英国“光荣革命”是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5.当地时间2018年3月5日,俄罗斯莫斯科,民众聚集在莫斯科红场,向斯大林墓献花,纪念斯大林逝世65周年。
以下史实与斯大林无关的是()A.新经济政策B.完成两个五年计划C.实现农业集体化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6.历史是一面镜子。
“萨拉热窝事件”这面镜子给我们的正确启示是A.只要出于爱国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B.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C.只有暴力恐怖手段才能解决国家争端D.突发事件会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威胁7.1921年,苏俄农民在交了粮食税后,将自己家里的余粮拿到市场上出售。
美国青年哈默来到了莫斯科,并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这些事发生于A.彼得格勒起义时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C.新经济政策实施时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后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
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A.苏联的工业化建议B.农业集体化C.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9.下表反映了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赫鲁晓夫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苏联解体10.法国作家巴比斯的《战火》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附答案(2)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附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bebbaf17d1f34693dbef3e17.png)
一、选择题1.“……瓜分德国殖民地。
条约规定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托统治’形式予以瓜分……”此条约内容出自A.《九国公约》B.《国际联盟盟约》C.《五国条约》D.《凡尔赛和约》2.1917年,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标志着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它是下列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结果()A.俄国二月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C.中国辛亥革命D.新中国的成立3.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德国不可能长期忍受条约的压制与束缚,一旦恢复过来,它必然会摆脱条约对它的种种束缚。
“束缚”德国的条约是A.《凡尔赛条约》B.《国际联盟盟约》C.《九国公约》D.《北大西洋公约》4.“阿芙乐尔”在俄文中的意思是“曙光”或“朝霞",在古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的女神,她唤醒人们,送走黑暗,迎来光明。
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迎来的“光明”是A.第一国际成立B.二月革命的胜利C.巴黎公社革命D.十月革命胜利5.“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
”《全球通史》中的这段话显示了斯大林模式()A.采用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B.有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C.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忽视民生建设D.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顾维钧愤怒地说:“日本在全世界面前偷了整个山东省……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律撒冷一样。
”这次“国际会议”是指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开罗会议”D.雅尔塔会议7.“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
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人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A.卡德纳斯改革B.印度独立C.凯末尔革命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含答案)(2)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含答案)(2)](https://img.taocdn.com/s3/m/5c9ca654eefdc8d377ee321e.png)
题干以二战中苏联取得胜利为切入点,考查苏联模式的积极作用。掌握,苏联模式的形成重点发展重工业,为以后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青年哈默能够在苏俄投资经商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的余粮收集制,实现粮食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由1913年的42%升到77%,工业生产水平由1913年的世界第5位、欧洲第4位上升为世界第2位、欧洲第1位。苏联取得这一成就的原因是
A.苏联的工业化建议B.农业集体化
C.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9.“三巨头操控世界,德国成待宰羔羊,中国战胜却受害,学生掀起爱国潮。”歌谣描述的会议
C.对战败国进行了掠夺D.都确立了新的国际秩序
17.当两万多名武装工人和水兵冲向不足两千人把守的临时政府在彼得格勒的最后一个堡垒冬宫的时候,政权的更迭就像街头换岗一样,波澜不惊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可见,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在于布尔什维克
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掌握了优势力量
C.建立了苏维埃政府D.得到了外国革命者的支援
A.《凡尔登条约》B.《凡尔赛条约》
C.《九国公约》D.《联合国家宣言》
6.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这表明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及答案(3)
![【易错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模试题及答案(3)](https://img.taocdn.com/s3/m/e69022a689eb172dec63b719.png)
一、选择题1.20世纪30年代,当有人质疑在五年计划的指导下,苏联却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利用美国的先进技术建成,会造成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时,斯大林表示:“以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这就是愚蠢之至”。
据此可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重视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2.在巴黎和会上,为了拉拢日本,英、法、美无视中国的反对和抗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
英、美态度发生转变主要是因为A.尊重和维护中国主权B.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C.要防止战争再次爆发D.要遏制日本独霸中国3.一战爆发后,意大利“见风使舵”对原盟友作战。
这最能说明“一战”的A.原因B.性质C.特点D.影响4.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B.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5.1921年,苏俄农民在交了粮食税后,将自己家里的余粮拿到市场上出售。
美国青年哈默来到了莫斯科,并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这些事发生于A.彼得格勒起义时B.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C.新经济政策实施时D.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后6.“三巨头操控世界,德国成待宰羔羊,中国战胜却受害,学生掀起爱国潮。
”歌谣描述的会议A.巴黎和会B.华盛顿会议C.三级会议D.制宪会议7.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场战役结束已经百年,被炸过的地表仍旧凹凸不平。
据统计,双方总共投射了至少2000万发炮弹,损失近百万人,因此这场战役有“绞肉机”、“地狱”之称。
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史实是A.来克星顿的枪声B.攻占巴士底狱C.凡尔登战役D.诺曼底登陆8.下表反映了苏联1966—1985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源是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赫鲁晓夫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苏联解体9.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1.“……瓜分德国殖民地。
条约规定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托统治’形式予以瓜分……”此条约内容出自A.《九国公约》B.《国际联盟盟约》C.《五国条约》D.《凡尔赛和约》2.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德国不可能长期忍受条约的压制与束缚,一旦恢复过来,它必然会摆脱条约对它的种种束缚。
“束缚”德国的条约是A.《凡尔赛条约》B.《国际联盟盟约》C.《九国公约》D.《北大西洋公约》3.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B.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加速了农业的发展D.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4.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材料中的“一个公约”指什么?A.《凡尔登条约》B.《凡尔赛条约》C.《九国公约》D.《联合国家宣言》5.苏德战争初期,德国的闪击战使苏联陷入不利局面。
但苏联每年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最终扭转劣势取得战争胜利。
这表明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B.苏联模式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C.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D.苏联的改革解决了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6.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美国人的关注。
四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人《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等。
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新经济政策深得人心B.农业集体化推进C.工业化取得显著成效D.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7.法国作家巴比斯的《战火》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
”该场面应发生在100多年前的()A.凡尔登战役B.莫斯科保卫战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战8.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新体系B.彻底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C.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稳定新秩序D.维护了中国等弱小战胜国的利益9.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先后结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他们结盟的目的是()A.维护世界和平B.维护欧洲和平C.维护本国和平D.维护自身利益10.19世纪末,德国声称:我们过去把土地让给一个邻国,把海上让给另一个邻国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为自己要求在日光下的地盘,为与邻国争夺“日光下的地盘”,德国缔结的军事集团是A.三国协约B.三国同盟C.轴心国集团D.法西斯党11.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
“有肉吗?…‘没有。
…’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
”这则笑话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12.绘制历史示意图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历史。
下面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学习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B.凡尔赛体系下蕴含的矛盾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D.两极格局下的对抗和冲突13.如下图这张拍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新闻照片可以用来直接佐证凡尔登战役中戴着防毒面具的法国士兵A.凡尔登战役因惨烈被称为“绞肉机”B.防毒面具使法军赢得了凡尔登战役的胜利C.凡尔登战役中使用了化学武器D.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4.下图为某次会议签订的和约文本的影印,该和约中最能体现这次会议实质的是()A.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B.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C.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D.德国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15.“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
全国只有不到3万辆拖拉机99%的耕地靠畜力、人力完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苏联A.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了新经济政策C.进行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D.进行了政治经济改革16.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
4年以后,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
美国对苏联的关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新经济政策取得成效B.苏联工业化成就显著C.农业集体化存在问题D.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7.下面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介绍,不正确的最A.萨拉热窝事件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线B.这是一场塞尔维亚的民族解放战争C.美国的参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D.交战双方是同盟国和协约国18.1928~1940年苏联国民经济增长表表格反映了当时苏联经济发展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A.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B.重工业发展迅速C.农业发展落后D.轻工业落后19.哈默作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还劝说大资本家亨利•福特到俄国开办企业。
这个坚决反共的老头子,终于听从了哈默的建议,成了在苏俄经销福特汽车和拖拉机的唯一代理人。
福特一开先例,其他的公司也一拥而上。
哈默、福特之所以能在苏俄开设工厂,主要是因为()A.苏维埃政府颁发《和平法令》B.苏维埃政府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苏俄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D.苏联推行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经济模式20.第一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其具体表现不包括()A.印度民族大起义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B.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诞生C.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殖民统治D.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奠定了基础21.20世纪9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大力推行新经济改革,他引用当年罗斯福总统的话来阐述自己改革的用意:“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
”这表明了他们两位都( )A.没有对资本主义做任何调整B.只维护资产阶级私人利益C.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D.与法西斯专制实质相同22.《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实质的是A.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取消义务兵役制B.重划德国疆界,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C.德国支付大量赔款D.瓜分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23.毛泽东认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由于十月革命A.废除了俄国农奴制B.诞生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D.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24.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重要方法。
下列表述属于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的是()A.1914 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B.1917 年,美国对德宣战C.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D.1918 年 11 月,德国投降25.“这次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
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这项改革”是指A.法国大革命B.拿破仑帝国建立C.美国独立战争D.俄国废除农奴制【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在领土方面规定: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在殖民地方面规定: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在军事方面规定:德国取消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以东50千米不许设防;在赔款方面规定:德国须支付大量赔款,所以此条约内容出自《凡尔赛和约》,D项符合题意。
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以及美国总统威尔逊是操纵巴黎和会的三巨头。
巴黎和会上制定惩治德国的条约是《凡尔赛条约》,A符合题意;国际联盟成立的宗旨不是惩罚德国,B不符合题意;《九国公约》主要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C不符合题意;《北大西洋公约》是二战后冷战在军事方面的表现,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斯大林模式片面发展重工业,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长期停滞不前,故选D。
4.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到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签定了《九国公约》,美国成为最大受益国,条约在维护中国领土完整的幌子下,使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故C符合题意。
843年的《凡尔登条约》使查里曼帝国分裂,1919的《凡尔赛条约》严厉制裁德国,1942年的《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36年,苏联新宪法宣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它重点发展重工业,为以后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符合题意。
一五、二五计划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日益僵化,工农业生产比例失调,这是苏联模式的弊端;苏联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了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
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题干以二战中苏联取得胜利为切入点,考查苏联模式的积极作用。
掌握,苏联模式的形成重点发展重工业,为以后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6.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选项“1928年、四年以后”,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把苏联建设成一个工业化强国,苏联从1928年至1932年,苏联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苏联摆脱工业国落后的面貌;而此时,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苏联的成就引起了它们的注意,故C符合题意;新经济政策深得人心、农业集体化推进、文学和艺术空前繁荣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7.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发生在100年前,即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场面惨烈,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A项符合题意;莫斯科保卫战发生在1941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发生在1942年---1943年;1944年英美联军诺曼底登陆战。
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8.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为重新分割世界,分别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