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迢迢牵牛星》。

(2)理解《迢迢牵牛星》的创作背景、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迢迢牵牛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高雅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1. 《迢迢牵牛星》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

2. 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相关参考资料。

3. 诗歌全文及其注释。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迢迢牵牛星》的创作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意象,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等。

(2)解读诗歌中的情感,如相思、离别等。

(3)探讨诗歌的哲理,如人生、命运等。

5. 艺术特色分析(1)分析诗歌的语言美,如对仗、比喻等。

(2)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如平仄、押韵等。

6.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所表达的美感。

7.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背诵《迢迢牵牛星》。

8. 板书设计《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解析、艺术特色分析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了《迢迢牵牛星》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迢迢牵牛星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迢迢牵牛星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迢迢牵牛星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迢迢牵牛星》篇一一、迢迢牵牛星朝代:两汉作者:佚名原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二、译文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

三、注释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2、《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卷二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3、迢迢(tiáo):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南。

4、皎皎:明亮。

河汉:即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北。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河相对。

5、河汉女:银河边上的那个女子,指织女星。

6、擢(zhuó):伸出,拔出,抽出。

这句是说,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

7、札(zhá)札弄机杼:正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弄:摆弄8、杼(zhù):织机的梭子9、终日不成章:是用《诗经·大东》语意,说织女终日也织不成布。

《诗经》原意是织女徒有虚名,不会织布;这里则是说织女因害相思,而无心织布。

10、零:落。

11、几许:多少。

这两句是说,织女和牵牛二星彼此只隔着一条银河,相距才有多远!12、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13、脉脉(mò mò):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

14、素:白皙。

15、涕:眼泪。

16、章:指布帛上的经纬纹理,这里指布帛。

17 。

间:相隔。

《迢迢牵牛星》篇二迢迢(tiáo)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zhuó)素手,札札(zhá)弄机杼。

中学语文《迢迢牵牛星》优质教学设计 4篇

中学语文《迢迢牵牛星》优质教学设计 4篇

中学语文《迢迢牵牛星》优质教学设计篇4教学设想:对比阅读这两首同题材的爱情诗教学步骤:一、导入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我们都很熟悉。

它不仅充实、滋润了我们天真烂漫的孩童时代,满足了我们对浩瀚星空的好奇心;而且是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对象,丰富了中国文学宝库。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两首以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传说为题材的诗词,比较一下它们有何异同。

二、熟悉课文,对比阅读1、学生熟悉乃至背诵两首诗词。

2、思考异同,提示学生试从以下方面比较:内容方面主要从主题、感情基调去比较;形式方面从行文思路、艺术手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入手比较。

3、让学生自由朗读,谈对主题的理解。

4、听朗读磁带,初步把握感情基调。

(教师点拨:注意两首诗所配乐器及其特点。

)学生讨论后明确:《迢迢牵牛星》选的是洞萧,萧声特适合演奏悲凉哀怨之曲,而《迢迢牵牛星》抒发的是织女的相思愁苦,感情基调哀怨动人。

《鹊桥仙》选的是古筝,声音清脆,悠扬婉转,写牛郎织女相聚的情景及感受,歌颂其高贵、纯洁的爱情。

感情基调轻柔婉转。

5、比较行文思路的异同。

《迢迢牵牛星》先写牛郎织女相距遥远之景,再写织女及其活动,最后写织女愁苦的心情。

行文思路可以说是由景到人到事,再到情。

《鹊桥仙》6、艺术手法的异同《迢迢牵牛星》以描写为主,多用叠字、白描手法,寓情于景。

《鹊桥仙》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以象征、对比为主,也用了叠字、叠词,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理融为一体。

7、语言风格的异同《迢迢牵牛星》出自《古诗十九首》,虽属于文人五言诗,但仍带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故语言兼有民歌和文人诗的特点,既显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又含蓄深沉。

《鹊桥仙》出自婉约派名家秦观之手,体现了他一贯的语言风格,婉约清丽,饶有情趣。

三、教师总结同一个神话传说,两位诗人写出了不同的诗篇。

真可谓“一个传说,两种风情”。

《迢迢牵牛星》采用常规思维,写牛郎织女的离愁别绪,哀切动人。

《鹊桥仙》则一反前人俗套,自出机杼,歌颂牛郎织女高贵、纯洁的爱情,立意新颖,境界高绝,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吟来则韵味隽永。

《迢迢牵牛星》教学方案设计

《迢迢牵牛星》教学方案设计

《迢迢牵牛星》教学方案设计《<迢迢牵牛星>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迢迢牵牛星》这首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诗歌体裁。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3、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5、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牛郎织女的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情感。

(2)掌握诗歌中的叠词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2、难点(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相思之苦和哀怨之情。

(2)理解诗歌借助神话传说抒发人间真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氛围。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讲述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这个故事的感受,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迢迢牵牛星》。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作者佚名的情况。

(2)讲述这首诗产生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诗歌讲解(1)逐句讲解诗歌的意思,重点解释“迢迢”“皎皎”“擢”“札札”等字词。

(2)分析诗歌中牛郎织女的形象,引导学生思考他们的遭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5、情感体会(1)组织学生讨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如相思之苦、哀怨之情等。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类似的情感体验,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6、艺术特色分析(1)探讨诗歌中叠词的运用,如“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等,体会其增强韵律、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作用。

《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迢迢牵牛星》。

(2)理解《迢迢牵牛星》的内容,把握其主题思想。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迢迢牵牛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迢迢牵牛星》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难点:1. 诗歌中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把握。

2. 古典诗歌的鉴赏方法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迢迢牵牛星》的背景信息。

1.2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探讨题目中的“迢迢”和“牵牛星”的含义。

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2 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中的生词和难点。

3. 合作探讨3.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4.1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介绍其鉴赏方法。

4.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鉴赏方法,深入解读《迢迢牵牛星》。

5. 情感体验5.1 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教师点评并总结。

6. 课堂小结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6.2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迢迢牵牛星》。

2. 结合课内学到的知识,分析自己喜欢的古典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1. 过程性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迢迢牵牛星教案[合集五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合集五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合集五篇]第一篇:迢迢牵牛星教案迢迢牵牛星教案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古诗十九首》,了解五言诗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迢迢牵牛星》中叠词使用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难点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来欣赏诗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欣赏图片让学生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作品介绍,写作背景介绍。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

诗作表现了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抒发了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艺术风格含蓄动人,朴素凝练。

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赞颂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古诗已形成一种特定含义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后人有不少拟古作品。

(四)了解五言诗。

(五)听示范朗读。

(六)全班读书,自学下列问题:1请同学们自行鉴赏诗歌、展开联想、说说你喜欢的诗句。

(词、句、艺术手法)2分析诗中的叠字的作用。

《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达到的?4本诗的创作目的是什么?(主旨)(七)学生讨论,互助答疑(8分钟)(八)师生合作探究。

迢迢: 写星空的距离,远皎皎: 写星的光辉,亮纤纤: 写手的形状,秀美札札: 写织机的声音,(织布繁忙)盈盈: 写水的形态,清且浅脉脉: 写人的神情,含情诗作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

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布机上却织不出布匹,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上机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排遣苦闷。

《迢迢牵牛星》优秀设计教案

《迢迢牵牛星》优秀设计教案

《迢迢牵牛星》优秀设计教案《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迢迢牵牛星》优秀设计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迢迢牵牛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地位。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并掌握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通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欣赏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

教学重点: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理解其思想内容,品味牛郎织女的爱情的凄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爱情题材的诗歌,比如说《静女》,它描述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的甜蜜;《氓》叙述了女主公不幸的婚姻。

而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篇爱情题材的诗歌——《迢迢牵牛星》,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又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好,大家把书拿出来,翻开101页,结合注释自读《汉魏晋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

(学生自读、教师板书题目)二、解题以及介绍文学常识《迢迢牵牛星》选自《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这十九首古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古诗十九首》 (是专有名称)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

《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

《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迢迢牵牛星教案(精选10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精选10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精选10篇)迢迢牵牛星教案(精选10篇)迢迢牵牛星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诗十九首》有关常识。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3)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1)认识叠音词的作用,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完成训练学生朗诵的技能这一教学目的。

(2)经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本诗女主人公因感情受阻的痛苦和哀怨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互助合作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1.本课重点(1)理解诗歌主旨和情感,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2)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本课难点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本诗的情感,并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1.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2.诵读欣赏法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课前播放黄梅戏《》选段《春潮涌》。

师:大家刚才欣赏了一段戏曲,这是关于谁的那么,谁给大家讲一讲的故事生叙述故事,师进行补充。

师:好,故事很精彩,我们来看看星的所在位置(PPT展示星座图)。

看,咱们中国人多浪漫啊!(指屏幕上银河星空图)就这样一条明亮的银河,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咱们的祖先就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感情故事。

那人们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呢让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美文。

(板书课题)2.古诗简介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选自《古诗十九首》,那你们了解《古诗十九首》吗它是东汉中下层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标题为诗歌的第一句,作者多为无名氏。

(出示课件)时间:东汉末年。

(战乱年代)思想资料:一是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二是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特点:语言朴素自然,描述生动真切。

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占关键性的地位。

类别:游子诗和思妇诗。

艺术风格:融情入景和运用比兴。

称誉:刘勰《文心雕龙》说古诗是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更称其为一字千金。

3.朗读感知先请同学们自读全诗(出示全诗),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出示字音)。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集体备课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集体备课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集体备课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迢迢牵牛星集体备课第【1】篇〗《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朗读诗歌《迢迢牵牛星》并能背诵默写。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3、抓住重点诗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意境,理解内涵。

教学过程:《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一、导入,了解背景1、出示,重温牛郎织女民间故事。

星空广阔而神秘,关于星空,也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这个民间故事。

今天我们将以诗歌的形式重温这动人的传说,学习古诗《迢迢牵牛星》。

2、了解出处《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

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评价为”五言之冠冕。

”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读,读流利读正确,读出节奏。

3、点拨字音。

(课件出示)纤纤擢素手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纤(xiān):细小脉(mò):含情脉脉间(jiān):中间纤(qiàn):纤夫脉(mài):脉搏间(jiàn):间隔。

三、结合注释,疏通诗意1、结合注释和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理解诗意。

2、交流诗歌大意。

课件出示:牵牛星在遥远的银河对岸,织女星明亮而皎洁。

织女摆动着纤细雪白的手,织机“札札”作响。

一整天也织不成布帛,哭得泪如雨下。

银河既清且浅,他俩相距也没有多远。

仅有银河相隔,却只能含情脉脉相望而不能互诉衷肠。

3、再读诗歌(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四、理解诗歌,品析感悟1、这首诗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织女对牛郎的相思之苦)2、全文没有一个思字,诗歌借助哪些词句传递了这份相思的哀怨与痛苦呢?(1)迢迢“迢迢”指遥远的地方。

这与诗中的哪句话矛盾?“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迢迢牵牛星教案(精选10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精选10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精选10篇)m)2.重点指导书写素、章、盈、脉四个生字,注意字的占格和笔顺。

3.熟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三、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

①汇报词语意思。

迢迢:遥远。

牵牛星:隔银河和织女星相对,俗称牛郎星,是天鹰星座的主星,在银河东。

皎皎:明亮的样貌。

河汉:银河。

河汉女:指织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银河西。

织女星与牵牛星隔银河相对。

擢:伸出,抽出。

素:白皙的。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的梭子。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那里指整幅的布帛。

零:落下。

几许:多少。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貌。

②连词成句,交流每句诗的意思。

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正摆弄着织机,发出札札的织布声。

,所以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整幅布帛,眼泪像下雨一样落下来。

银河又清又浅,相隔又有多远呢虽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用话语交谈。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再读古诗,与同学交流诗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织女的哀伤与不幸的情感五、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熟读成诵,小组交流:诗中的织女给你留下什么印象2.推荐阅读《牛郎和织女》。

板书设计迢迢牵牛星牵牛星8596;织女星美丽、勤劳、孤独、哀怨第三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贴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2.导入新课: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另一首关于月亮的诗《十五夜望月》。

二、释题意,明作者。

1.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2.王建,字仲初,许州人,唐进士,曾任昭应丞、渭南尉。

一生困顿,晚景尤其凄凉。

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

《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迢迢牵牛星》。

(2)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创作年代、文学流派等。

(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歌中的浪漫主义精神,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自然,提升人生境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诗歌主题的深入理解。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古代文化背景的理解。

(2)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诗歌情感的把握和传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星空美景。

(2)简要介绍七夕节的来历和民间传说,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2)全班交流,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 诗歌解析:(1)详细讲解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深入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解读诗歌情感。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体会诗歌的美感。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诗人产生共鸣。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迢迢牵牛星》。

2. 写一篇关于《迢迢牵牛星》的读后感。

3. 选择一首类似的古典诗歌,进行自主学习和解说。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迢迢牵牛星》教案名师选编(六篇)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迢迢牵牛星》教案名师选编(六篇)

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迢迢牵牛星》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的一首古诗。

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开篇先写织女隔着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迢迢”是她心里的感觉。

第二句正面写织女,既是写景也是写人。

“皎皎”不仅写出了银河的清亮,也为后文的“清且浅”做了铺垫,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的娇美姿态。

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这首诗感情浓郁,真切动人。

全诗以物喻人,构思精巧。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

教学目标.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皎、章、泣、盈、脉” 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1.了解牛郎织女的故事,并能结合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2.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意境,掌握鉴赏此类诗歌的技巧。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知识迁移,懂得古情今懂,古为今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L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中人们的浅唱,你们诵读过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这是《汉乐府》中人们的乐歌,你们都诵读过的。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取法于《诗经》和乐府,更有它的独特魅力。

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一一《迢迢牵牛星》。

3.出示课件板书:迢迢牵牛星.出示课件简介《古诗十九首》,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千古五言之祖”,它就是《古诗十九首》,作者不详,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

迢迢牵牛星教案《迢迢牵牛星》优秀教案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体会《迢》诗的叠词妙用,2.探究《迢》诗的意境。

二、重点难点:诗词的意境。

三、教学方式:鉴赏课形式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在《孔雀东南飞》一诗中,我们学过“初七及下九”这个文化知识,其中“初七”是指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之为“七夕”。

“七夕”是一个美好而又充满神话色彩的节日。

那么为什么说“七夕”是一个美好而又充满神话色彩的节日呢?因为这牵涉到一个美丽传说,大家知道吗?(对,是牛郎织女的故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B提问学生哪位同学能自告奋勇给大家介绍一下牛郎织女的故事呢?故事: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结茅而居。

一面垦荒,一面哭泣,泪珠点点滴滴落地上,不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艳丽的牵牛花来。

继而,有粉蝶双双在上面飞舞,小鸟在枝头碉啾和呜,叫个不停,田地里也长出了茂盛的庄稼。

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合一段美满的良缘。

终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边山谷中的明镜湖里沐浴。

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来,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做妻子。

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岭,在晓雾弥漫中,果然瞥见七个绝色美女在湖中嬉戏,粉装玉饰,云鬓花颜,不觉为之心神荡漾;旋即抱起矮树上一件粉红衣衫,飞奔而回。

这个被抢走衣衫而无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夜里,她趁着夜幕的掩护,轻敲牛郎的柴扉。

在微明的灯影里,一个是诚实憨厚,壮硕俊朗的少年农夫,一个是美艳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两人一见钟情。

《迢迢牵牛星》设计教案

《迢迢牵牛星》设计教案

《迢迢牵牛星》优秀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迢迢牵牛星》。

(2)理解《迢迢牵牛星》的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美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迢迢牵牛星》。

(2)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2)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通过学习《迢迢牵牛星》,让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和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迢迢牵牛星》。

(2)理解《迢迢牵牛星》的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歌的美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寓意。

(2)掌握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牛郎织女传说。

(2)引出《迢迢牵牛星》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迢迢牵牛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让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迢迢牵牛星》的意象和寓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5. 小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给予评价。

3. 学习成果:通过测试或提问,检验学生对《迢迢牵牛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展示牵牛星和织女星的图片,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迢迢牵牛星优秀教案设计优秀13篇

迢迢牵牛星优秀教案设计优秀13篇

迢迢牵牛星优秀教案设计优秀13篇六年级下册语文《迢迢牵牛星》精品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特点。

2、学习诗歌的艺术效果和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牛郎织女相思之苦及委婉动人的别离之感。

2、鉴赏叠字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对诗意的理解2、点拨法:以点带面,抓住关键诗句进行点拨3、联系法:以题为纲,联系课内课外拓展延伸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同学们知道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吗?关于七夕节有什么传说呢?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学生)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补充资料: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牛郎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与范喜良、白素贞与许仙)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较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较为重视的日子。

它又被称为乞巧节,相传七夕的夜晚天上牛郎织女相会,妇女于当晚陈列瓜果于庭中,在月下穿针,向织女乞求智巧。

20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看,我们的祖先多浪漫啊,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就能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其实,牛郎织女星起初只是自然界的星星,随着岁月的演变才有了一些情节,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迢迢牵牛星》,对这个爱情故事的情节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二、介绍《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男子从征服役,家庭破裂、夫妻分别,那些有抱负的文人也因混乱的时世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所以《古诗十九首》主要内容就是抒写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游子诗)以及离别相思之情(思妇诗),主题主要是感叹生命短促、坎坷和向往爱情的忠贞,希望夫妻团聚,怨恨虚度青春。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

《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

《迢迢牵牛星》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迢迢牵牛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迢迢牵牛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迢迢牵牛星》教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了解中国古代的传说故事,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创作。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阅读技巧,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提高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二、教学准备1、课件、PPT、图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课件的制作、打印、投影与控制设备。

3、社会历史资料和文化背景分析,便于课文阅读和教学解析。

三、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通过展示几张迢迢牵牛星、织女星的图片,向学生介绍这个神话故事的巨大影响力和中国传统文化来源流,让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一定的了解和感受。

2、阅读教学先请学生快速熟悉相关生词并标注翻译,随后请学生阅读故事。

教师可以对文章进行点拨、解释和灵活引导,这样让学生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和探究能力。

实际上,讲解迢迢牵牛星这个故事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关注的点有很多:比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也可以通过讲解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等等,帮助学生提升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教学讨论在课文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就相关话题进行讨论和更进一步的探究:比如,对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教师可以组织班级或者小组进行探究和讨论,了解传说故事的来历、脉络和深度,发掘其中的人文元素和哲理思考,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4、创作实践通过上述教学讨论,引导学生了解迢迢牵牛星这个故事,让他们运用课上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思考方式去进行文学创作、写作和绘画设计等各种形式的表现和呈现。

教师还可以给学生一些参考——如何细节化、通俗化和美化这个古老而优美的传说。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创作与交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方式与形式来让这个传统神话变得更加丰富、多样和生动。

五、教学总结在教学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对课堂进行总结与评价:比如,要夸奖那些优秀的作品,指出其中的创新点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给学生建议以便下一次更好的课堂教学。

《迢迢牵牛星》设计教案2

《迢迢牵牛星》设计教案2

《迢迢牵牛星》优秀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迢迢牵牛星》。

(2)理解《迢迢牵牛星》的诗意,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迢迢牵牛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分析。

2. 诗歌的修辞手法鉴赏。

3. 诗歌的情感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古代文化背景理解。

2. 诗歌的深层含义解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迢迢牵牛星》的原文、注释、译文和相关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迢迢牵牛星》,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迢迢牵牛星》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的情感。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的爱情观。

(2)联系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背诵《迢迢牵牛星》。

(2)写一篇关于《迢迢牵牛星》的感悟文章。

(3)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提交的作业,包括背诵情况、文章内容和预习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情况。

《迢迢牵牛星》设计教案

《迢迢牵牛星》设计教案

《迢迢牵牛星》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迢迢牵牛星》的背景和意义,掌握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解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迢迢牵牛星》,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迢迢牵牛星》的诗意、诗境和文化背景。

2.2 教学难点:诗中象征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对《迢迢牵牛星》的深入研究,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

3.2 学生准备:预习《迢迢牵牛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介绍牵牛星和织女星的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讲解:详细讲解《迢迢牵牛星》的背景、意义和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4.3 分析: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如牵牛星和织女星的象征意义,以及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4 解读:引导学生对诗进行解读,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4.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迢迢牵牛星》的作文,表达对诗的理解和感受。

5.2 评价:通过学生的作文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迢迢牵牛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6.2 案例分析:选取相关的诗歌或传说,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迢迢牵牛星》。

七、课堂活动7.1 诗歌朗诵: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7.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诗中的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深入理解诗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八、拓展与延伸8.1 相关作品欣赏: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古典诗词,如《长恨歌》、《庐山谣》等,扩大他们的阅读面。

8.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九、教学反思9.1 教学效果评估:通过学生的作业、测试和课堂表现,评估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迢迢牵牛星》优秀教案设计(通用5篇)

《迢迢牵牛星》优秀教案设计(通用5篇)

《迢迢牵牛星》优秀教案设计(通用5篇)《迢迢牵牛星》优秀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内容及地位。

2、学生通过反复朗诵,了解五言律诗的节奏及其韵味,并掌握诗中叠音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通过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其思想内容,欣赏牛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

教学重点:掌握叠词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理解其思想内容,品味牛郎织女的爱情的凄美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爱情题材的诗歌,比如说《静女》,它描述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的甜蜜;《氓》叙述了女主公不幸的婚姻。

而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篇爱情题材的诗歌——《迢迢牵牛星》,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又给我们描述了一个怎样的爱情故事。

好,大家把书拿出来,翻开101页,结合注释自读《汉魏晋诗三首》之《迢迢牵牛星》。

(学生自读、教师板书题目)二、解题以及介绍文学常识《迢迢牵牛星》选自《文选》中《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这十九首古诗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作为题目。

《古诗十九首》(是专有名称)都是五言诗,全篇由五字句构成。

东汉末年,社会不稳定,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继承了《诗经》、《楚辞》的传统,吸取了乐府民歌的营养。

《诗经》的赋、比、兴表现手法,在“古诗”中得到广泛运用。

《迢迢牵牛星》是其中艺术成就颇高的一首,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钟嵘在《诗品》中说它是“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三、朗读感知,了解大意1、请学生起来朗读,正音他读得怎么样?好不好?点拨字音:纤:xiān 纤维素qiàn 纤夫(板书) 札zhá问题设计:五言诗的节奏有何特点?点拨:五言诗的诵读节奏,一般是三个节拍,即二二一或二一二,由不同字数成的两个节拍交错起来而组成一句的五言诗,在节奏上就远胜于板滞的四言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迢迢牵牛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诗十九首》有关常识。

(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3)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叠音词的作用,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完成“训练学生朗诵的技能”这一教学目的。

(2)通过朗读、背诵诗歌,加强对诗歌的鉴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本诗女主人公因爱情受阻的痛苦和哀怨的情感。

(2)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互助合作的精神。

二、教材分析
1.本课重点
(1)理解诗歌主旨和情感,体会叠音词的用法。

(2)训练学生诗歌朗诵的技能。

2.本课难点
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本诗的情感,并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把这种情感表现出来。

三、教学方法
1.采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
2.诵读欣赏法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黄梅戏《牛郎织女》选段《春潮涌》。

师:大家刚才欣赏了一段戏曲,这是关于谁的?
那么,谁给大家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
生叙述故事,师进行补充。

师:好,故事很精彩,我们来看看牛郎织女星的所在位置(ppt展示星座图)。

看,咱们中国人多浪漫啊!(指屏幕上银河星空图)就这样一条明亮的银河,两颗不相关的星星,咱们的祖先就创造出这么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那人们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美文。

(板书课题)
2.古诗简介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选自《古诗十九首》,那你们了解《古诗十九首》吗?它是东汉中下层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标题为诗歌的第一句,作者多为无名氏。

(出示课件)
时间:东汉末年。

(战乱年代)
思想内容:一是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二是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特点: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

地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在五言诗发展史上占关键性的地位。

类别:游子诗和思妇诗。

艺术风格:融情入景和运用比兴。

称誉:刘勰《文心雕龙》说“古诗”是“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更称其为“一字千金”。

3.朗读感知
先请同学们自读全诗(出示全诗),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出示字音)。

再请学生自读诗歌,请一生朗读,学生评点。

再请一生读,师多鼓励。

欣赏配乐朗读,注意语气、语调、语速。

(ppt展示)
ppt展示:五言诗的朗读一般是两个节拍或三个节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纤纤/擢/素手。

再次朗读全文,看看能否品出美感。

4.诗歌赏析
再读诗歌,体会这首诗的情感。

从诗中哪里读出这样的情感的?小组讨论交流,并在书上做记号。

品析字词句,说说叠词的效果。

师:此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何以看出?
生:“相思”。

(学生异口同声)(板书:相思)
师:全文哪里写相思了?我没有看到“相思”二字啊!
师:请同学们按小组讨论交流,总结观点。

师:提问和分享的时间到了。

时间有限,机会难得,大家可要抓紧啊。

哪个小组先来回答?
生:从“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中可以看出,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织布时动作的娴熟,织女的姿态之美,更写出了织女因牛郎不在身边的孤寂苦闷。

师:织女的动作娴熟?“擢”什么意思?“弄”又是什么意思?生:“擢”举起,“弄”是摆弄。

师:那她有没有全身心地织布呢?
生:没有,正是因为思念而不能认真工作!
师:是啊,也可以说她以工作来排遣心中的苦闷啊!
生:从“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和“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句也可以看出,她因为思念,一整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而“泣涕零如雨”更是直接写出了她相思的神态,后面“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是说,他们两人一水之隔,却不能互诉衷肠,表达了那种相思之情。

师:读最后一句,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想象描绘出来。

讨论交流:
一位女子泪光盈盈地站在水边,含怨带愁、凝眸深情地远视牛郎,却不能与他对话。

师:说得很好,特别是最后一句,一水之隔,不能共语,多痛苦啊!还有吗,除了这几句?
生:“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也是!诗中揭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河汉“清”且“浅”,人近在咫尺却不得相见,更让人觉得
悲怜。

师:“河汉清且浅”,是啊,让人有咫尺天涯之感!
师:噢!全文共十句,八句都已写到了相思了,那么开头“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句含有相思吗?
生:也有啊!“迢迢”,遥远的样子。

牛郎织女相隔天涯,这里正是以织女的口吻表达对牛郎的思念。

师:“迢迢、皎皎”就是从环境上渲染了星空广阔、相爱之人远隔天涯的悲凉气氛,让人联想起男女相思之情。

师:看,这首诗,可以说用“环境渲染,情感刻画,动作描摹”这些手法达到了没有一句直写相思,却——
生:句句写相思!(板书:环境渲染,动作描摹,情感刻画)
师:要达到这种“不直写相思却句句含思”的效果,在语言上定有它的独到之处,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在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生:叠词的运用,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师:很好!(多媒体展示,这几组叠词)谁能说出它们的作用?生:叠词使得诗歌质朴清丽,情趣盎然,增强了节奏感。

师:很好,从总体上说的。

还有吗?
生:叠词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显得感情凄美,婉转缠绵。

师:这位同学也是提纲挈领地从总体上说出了叠词的作用,那么谁能分别具体说出叠词的作用?
生:比如“脉脉”,让人联想到织女脉脉哀婉的眼神,咫尺天涯不能共诉衷肠。

师:再如?
生:还有“迢迢、皎皎”让人想起星空浩瀚,相思之人远隔天涯。

师:很好!当然,还有“纤纤”让人联想到织女的柔弱,“札札”写出声音,环境单调,气氛凄凉,突出了织女内心的凄苦。

师:咫尺天涯,深情难诉。

人人都说——
生:相思苦啊!
师:是,相思苦啊!
5.朗读升华:赛读(展示幻灯片)
同学们,刚才已入情入境地研读了诗篇,接下来请你们根据所学的方法和诗中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展示你们的学习成果。

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读得更好。

6.拓展训练
牛郎和织女的相思是如此之苦,他们最盼望的莫过于一见啊。

假设我们此刻就是牛郎或织女,七夕前夜,牛郎、织女感慨万千。

用第一人称描写牛郎或织女的心理活动。

推荐写得最好的,我们共同分享!(巡视,询问哪位同学写得好,同学推荐)
7.作业
(1)背诵全诗。

(2)想象牛郎织女相见时的场景,写一段描写当时场景的文字。

8.教师寄语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希望大家在欣赏诗歌精练含蓄的语言的同时,运用你们新奇美妙的想象,冥想诗歌图画般美丽的意境,感悟诗人真挚动人的情感。

在慢慢品味、细细咀嚼的同时,收获美丽的诗意,收获精彩的语言,收获或浅或深的感动,从而提升我们的人格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