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最新整理古诗两首(课堂实录:《游园不值》)

古诗两首〔课堂实录:游园不值〕片段一:复习导入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同学们还记得学习古诗的四步法吗生:释诗题生:知诗人生:明诗意生:悟诗情师:今天,我们就用学习古诗的四步法来一起学习游园不值和宿新市徐公店这两首古诗。
片段二:学习古诗1、复习韵律师:请大家自己读一读古诗游园不值,想一想七言的古诗应该怎么读,用笔标出停顿。
生: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释诗题师:游园不值的游就是生:游玩生:游览师:我们以前曾经学习过寻隐者不遇这首诗,这里值和遇的意思一样,值就是生:遇到,碰到师:游园不值就是生:游园没有遇到主人3、知诗人这首师的作者是南宋大诗人叶绍翁,哪位同学知道叶绍翁的有关情况生: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
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
生:他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正确,代表作有游园不值、夜书所见、嘉兴界、田家三咏、汉武帝等。
生: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
他别著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缺乏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师:你还知道南宋时期还有哪些著名的诗人和作品生:辛弃疾,我读过他写的词清平乐middot;村居、西江月middot;夜行黄沙道中生:陆游,我学过他写的诗示儿生:杨万里,我学过他写的诗小池生:林升,我学过他写的题临安邸生:苏轼,我学过他写的水调歌头middot;中秋师:大家知道的还真不少呀,能够把以前学过的知识牢记在脑海里,用的时候能拿得出来,真不错。
4、明诗意师:应在这里读yīng,组个词是生:应该,应当,〔在这里,应就是应该的意思。
〕师:怜,用怜打头组个词语生:怜惜生:怜爱〔对,怜,在这里就当怜惜、爱惜讲〕师:屐就是古人穿的木底鞋,下面有两个齿。
师:印,当动作讲,就是踏坏。
苍是什么颜色师:绿色〔苍苔,就是绿色的苔藓。
谁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说完整〕生:应该爱惜屐齿印,踏坏翠绿的苔藓。
最新古诗《游园不值》课堂实录-word文档

古诗《游园不值》课堂实录今天,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古诗《游园不值》课堂实录,叶绍翁《游园不值》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古诗《游园不值》课堂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一起来看看吧!古诗《游园不值》课堂实录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上课之前,窦老师已把诗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就座。
在主持人的邀请下,窦老师来到台上。
学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师:课前同学们背了那么多的诗。
有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
这便让我想起一个诗人,谁啊?生齐答:贾岛《题李凝幽居》师出示:闲居少……师:读过这首诗吗?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个别读师:诗要读得字正腔圆。
所以我们可以象刚才这位同学一样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里面有停顿。
我们也还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闲”是第几声?生:第二声。
师范读:闲——居——少(短促,有点夸张)邻——并——师:好,下面我不说了。
看看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一学生读,读得很好笑。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很短)僧——敲——月下门——。
师:给他掌声。
师:刚才他“敲”字读得特别重。
有同学知道推敲这里的故事吗?生:当时贾岛不知道用敲还是用推好,所以……师:他的灵感来自一个人的建议,他是谁啊?生:韩愈师:这个同学课外知识了解的这么多,给他掌声。
于是“推敲”这个词出来了,于是它成了韩愈和贾岛的典故,于是……师:再给大家一首贾岛的诗,出示《寻隐者不遇》。
这回要读出五言的韵味来啊!师生齐读:松下问童子……(窦老师把平声读得特别强调并辅以手势)。
师:有意思。
谢谢亲爱的同学们。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是寻——隐者不遇。
刚才是……都是找隐者的。
都是没有见到,贾岛却偏偏把他写下来。
想必推敲出来的字句一定很多很多,他一定会引发大家的思考,那么他为什么把不遇记下来呢?于是窦教师读了一些诗,这些诗里都有不遇。
《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游园不值教学实录导语《游园不值》是元代文学家袁枚的代表作之一,它深刻地反映出了元代社会的种种弊病,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篇教学实录将介绍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对《游园不值》的教学。
教学目标1.熟悉《游园不值》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2.理解袁枚通过《游园不值》所表现的人性思考和社会现实;3.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能够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教学更好地深入到学生心灵深处。
教学过程本次教学过程采用ICT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第一步:知识背景介绍为了更好地投入到《游园不值》的学习中,先于普及知识背景,包括元代文学,历代文化思潮,袁枚及其时代等。
在此步骤中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资源,使学生感受到多元化的知识世界。
第二步:学习文本学生在课前阅读《游园不值》全文,并针对文本难点进行精读。
在主题讲解过程中提醒学生重点把握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文学意义等关键点。
课堂互动活动如该段情节的细节童话、造型、对话像等,让学生深入理解意义,“以文会友”。
第三步:文学批评为了加深学生对《游园不值》的理解,本步骤中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文学批评中,从文本分析到比较文学真正的主题、艺术手法和批评作家的态度与价值取向。
运用小组讨论、辩论和文学社区等模式,启示学生分析思考,多角度比较并形成对文学的独立评价力。
第四步:文学作品创作教学作品创造环节是学习的一个高潮。
它是鼓励学生发挥个人的才华创造性地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来创作、或是写作分析文学作品的过程。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具体写作课程来渐进的介绍写作技术。
同时可以通过提供学习材料来让学生有选择的学习。
第五步:作品分享会学生會在小组和全班范围内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通过课程与学生的互动来得到针对性的分享或是反馈,从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教学总结《游园不值》是一部元代优秀的文学作品,刻画了元代社会的种种弊病,也反映了袁枚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人性思考。
教学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够让文化传统的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用“一枝红杏出墙来”形 容园中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 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意境理解
诗人通过对园中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 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生中的遗憾和失 落。
诗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表达了美好事物的 生命力是顽强的,无法被封闭锁住,也暗示了人生 中的美好和希望是永恒的。
深入阶段
总结词:主题探讨
01
输标02入题
详细描述: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游园不值》的主题和 情感,让他们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他们的思维 能力和表达能力。
03
详细描述:教师选取与《游园不值》主题相关的其他 诗歌,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让他们发现不同诗歌
的异同点,加深对主题的理解。
04
总结词:对比阅读
讨论法
总结词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对诗歌 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诗歌主题和意 境的认识。
详细描述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如“诗人为什么 不能进入园子”、“诗人看到什么景 色”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鼓励他 们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看法。
情境模拟法
总结词
通过情境模拟,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诗歌中的场景和人物,增强对诗歌的感 知和理解。
总结阶段
详细描述: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强调《游园不值》的主题和情感,帮助学生巩
固所学知识。
详细描述: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游园 不值》,并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的短文,进一步巩固
和拓展所学知识。
总结词:总结回顾 总结词:作业布置
05
学生反馈
学生提问
学生对“小扣柴扉久不开”中的“扣”字的意义和用法产生疑问 ,询问是否可以理解为“敲”。
100%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7《游园不值》教学实录参考五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7《游园不值》教学实录参考五篇第一篇:用引读法教学《游园不值》引读法,即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说明、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填补课文内容跳跃中情与景的空白,然后引出学生对课文的接续。
我运用引读法教学《游园不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师:有一天,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南宋诗人叶绍翁禁不住春色诱惑,终于合上书,想到一位朋友家中去欣赏他家园子里的春景。
他独自缓缓而行,来到朋友家的门前。
可是——生:(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结合诗意理解“小扣”、“柴扉”的词义)师:这是怎么回事扣了这么久还不来开门是主人不在家吗不会吧,他是很少出门的呀!噢,他家园子里满地长着青苔,绿得像铺开的地毯,美丽极了。
看来园主人是很爱惜春色的,可我穿着一双水底鞋。
哦,主人大概——生:(读)应怜唇齿印苍苔。
(引导理解“应”、“展齿”的词义)师:大概主人爱惜苍苔,怕外人的木底鞋在上面踩上印子,破坏了他家园子里的春景。
可是我也不虚此行,你园子里的春色怎么关得住呢——生:(读)春色满园关不住。
师:是啊,满园春色是关不住的呀,你看——生:(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引读法特别适合于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了解写作方法,指导朗读、背诵等。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宜经常运用。
第二篇:古诗《游园不值》的教学设想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
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
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兴趣、发展想象,让学生乐学会学呢?我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初步懂诗句的基础上,紧紧扣住诗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推敲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掌握学习方法。
一、抓住“小扣柴扉久不开”让学生追究久不开的原因。
让学生议论后再引导学生细读第一句“应怜屐齿印苍苔”,从而弄清“久不开”的真正原因,体会上下句倒装的关系。
再让学生口头练习把诗句中的倒装句改为直叙:“让我轻轻敲门很久也不开门,大概是园林的主人害怕客人的木屐踏坏那些青翠的青苔吧!”而让学生掌握作者的逆向思维方法,也就是联系上下句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
《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游园不值》教学实录教学要求: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赞美春天以及朋友之间的惜别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展示出一片春色满园的景象,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重点:认知诗句,介绍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解题: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2、了解作者(用投影片将作者情况模拟出)。
3、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4、听到录音,听到示范点朗诵。
5、随录音磁带播放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6、王莎莎念,其他同学想要句子的意思,勾画出稀奇古怪的词语。
7、用投影仪演示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字的意思。
①应当:原意"必须",这里当"大概"、"可能将"谈。
怜:爱惜。
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长:很长时间。
②指名逐句理解,每句诗的大意是: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
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院的。
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8、存有感情地念,念出诗的韵味去。
①老师范读,指导有节奏,读出重音。
应怜/屐齿/绣/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斑斑,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出具插画,鼓励学生步入情境。
9、启发想象:①诗人并没进园,他怎么晓得园中早已就是满园春色呢?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a、存有柳树,存有美丽的,各色的花。
b、有蝴蝶,有蜜蜂。
c、存有浓烈的花香。
10、学生讲完后,自己动手设计,画画。
11、将满园的春色展现出出(踢在投影仪上)。
12、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来描写园中的春景。
编成儿歌或诗:老师示范点春色满园绿青苔,鸟语花香蝶蜂绑,花红柳绿笑开怀,红杏出墙引客去。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游园不值》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实录—《游园不值》(部编版)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跟着叶绍翁一起来游园。
在游园的路上我们也来推敲推敲这个“不值”。
其实教材里已经很清楚地写到,这个“值”的意思就是——生:相遇。
师:不值呢?生:不值的意思就是没有相遇。
生:不遇。
师: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不遇,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先读读这首诗,再来聊一聊。
(一生读得很精彩。
众鼓掌)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尽管我们才读了几遍,现在我们来聊聊吧。
我们跟着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遇到的有——生:苍苔。
生:柴扉。
生:红杏。
师:是啊,请同学们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你对它们的了解,想谈什么都可以。
生:柴扉是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
师:哦,这样的门显得怎样?生:显得穷困。
生:显得简陋。
师:简陋,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古时候就管这样用竹子、木棍支起来的门叫柴扉。
可见这样的门是太简陋了。
但是我们会发现这样的门没有半点的人为雕琢,非常贴近大自然的本色。
还有吗?生:我知道苍苔是一种绿色的植物,它因为长期晒不到太阳,所以它长在背着太阳的石头上。
师:那也就是空气潮湿的时候它就会长出来,春雨过后它就会贴着地皮长出来。
生命力就是那么旺盛。
所以这个贴着地皮的小植物沿着园门接到了那台阶里面隐隐约约的一点绿,所以苍就是绿,苔就是刚才同学们说的沿阶而上的贴着地皮的青苔。
给你什么样的感觉?生:我觉得春天的时候,生命力很旺盛的青苔长在大自然中让我们感觉很舒服。
师:所以,发现那么普通的小植物都会让你感觉到它将春天唤醒了,于是你才发出这样的感慨。
生:春天多美呀!师:那就把你的这份感受传达给我们大家,让我们的眼前也能看到这样的苍苔,这是多么舒服啊!师:我们继续聊,还有谁要说吗?生:有,红杏。
生:红杏是一种美丽的花。
师:那当然,你知道红杏是什么时候开花吗?生:我知道红杏是春天开花的。
师:红杏二月就开,开得早不早啊?生:早。
师:孔子当年就在四棵杏树下给他的学生讲课,那可是春秋时代,到现在有多少年了,每当二月早春之际,学子们便进京赶考去了,抬头望去,那红红的杏花给他们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游园不值教学实录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游园教育的方式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
然而,在实践中,游园教育却并非完美无缺。
本文将从教学实录的角度,探讨游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学实录1:缺乏目的性在一次游园教育活动中,教师组织了学生前往一个大型主题公园进行观察学习。
然而,从活动开始到结束,教师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学生们只是跟着教师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没有系统地了解和探究相关知识和技能,缺乏收获感。
解决方案:游园教育应该明确目标和任务,让学生有所准备,有重点地进行观察和探究。
例如,在前往主题公园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相关主题阅读,了解游园的背景和历史,然后布置相关任务,例如寻找游园中的特色建筑或游乐设施,学习游园中的物理原理等等。
教学实录2:缺乏知识讲解在另一次游园教育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前往一个科技博物馆进行学习探究。
然而,当学生在博物馆内观察科技展品时,教师仅仅是站在一旁,没有进行相应的知识讲解和引导,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学习。
解决方案:游园教育应该结合讲解和引导,让学生在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得到有效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博物馆内,教师可以讲解各种科技展品的原理和作用,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教学实录3:缺乏个性化教育在一次游园教育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前往一个花园进行学习和体验。
然而,当学生进入花园后,教师并没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让他们自行游玩,学生们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指导。
解决方案:游园教育应该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让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不同园区和花卉进行学习和体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
综上所述,游园教育虽然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但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教育工作者应该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通过有效的教育管理措施,让游园教育真正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薛法根《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薛法根《游园不值》教学实录一、激趣导入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生:春天来了,小鸟在空中飞舞,小草发芽了,小孩子在树下玩耍。
生:春天非常美丽。
师:是呀,可是春天美在哪里呢生:小鸟在枝头在叽叽地歌唱。
生:春天来了,鲜花盛开,绿草如茵。
生;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
生:柳树发芽了,露出嫩绿的叶子,看着这碧绿的柳枝,不禁让人想起贺知章的诗《咏柳》。
师: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他的诗,感受一下春天的美。
生齐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春天是美丽的,是诱人的,令人陶醉。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文来赞美春天。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
生读题。
二、自读诗文。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
有谁了解他生:我知道叶绍翁是南宋时期的诗人,字嗣中,号清逸。
生:我来补充,叶绍翁最擅长七绝,著有《四朝闻见录》。
师:自由朗读全诗,能不能做到通顺流畅。
生朗读后指名读。
(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第一位读后,评价:生:老师,总体上他读得不错,但刚才他读错了一个字,“扉”读第一声,不读作第三声。
第二位读后,再评:生:他读得字音正确,也比较流利。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读得太平淡了。
我想把作者的感情给读出来,行吗师:好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生读。
师:读得真好,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抑扬顿挫,很有韵味。
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好生比赛。
师:听你们读得这么热烈,老师也想读一读。
师读。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情绪饱满。
师:谢谢夸奖,不过,老师的声音有点沙哑,没有你们的声音好听。
我相信,你们中一定有比老师读得还要好的。
有信心超过老师吗生挑战。
三、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比老师要棒多了。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从诗文中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游园不值_苏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游园不值_苏教版《游园不值》教学实录课前预热——(学生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古诗。
接着,师生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
随后,教师出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引导学生有节奏地诵读,并引出“推敲”的典故。
)师:我们还学过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请读读,注意读出古诗的味道啊。
生:“松下问童子……”(老师辅以手势,学生读得很有味道)师:像这样“不遇”的诗很多,比如邱为的《寻西山隐者不遇》、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李白的《访戴天道士不遇》。
(课件出示这几首诗)除了古诗,还有古文《雪夜访戴不遇》。
读读题目,你发现了什么?生:题目都含“不遇”这两个字。
师:有意思。
谢谢同学们的发现。
人生有多少个不遇啊,为什么他们要把“不遇”记下来呢?看来这“不遇”中有值得我们回味的东西。
师:然而,我和同学们却在这里相遇了。
这也是人生难得的。
愿我们的相遇能够留下些什么——上课。
一、与文字相遇师:同学,你好!生:老师,您好!师:多么有节奏的问候,像音乐一样动听。
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觉,跟着叶绍翁一起——(学生答“游园”)师:在游园的路上推敲推敲这——(学生答“不值”)师:“值”,按教材中的解释。
意思是——(学生答“相遇”)师:“不值”呢?(学生答“不相遇”)师:用两个字概括?(学生齐说“不遇”。
老师板书)师:雨过天晴,咱们和叶绍翁一起乘兴游园,在“不遇”中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先读读,再聊一聊。
师:提个小要求:刚才是五言,现在是七言,理儿是一样的,该怎么读?(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节奏地读)师:“诗”读百遍,其义自见。
游园的路上,遇到了——生:苍苔、柴扉,还有红杏。
(学生依次说出,教师让他们再把这几个词读一下) 师:同学们有一双慧眼,发现了这些景物。
结合生活,谈谈你对它们的了解。
生1:“柴扉”,就是柴门,是用木棍和树枝编成的一种门。
(学生答完想坐下去) 师:喔,请你站起来,判断一下,是这样的门吗?(课件出示四扇门:第一、二扇现代风格的门,第三、四扇是柴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7游园不值 教学实录参考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7游园不值教学实录参考及教学反思表演诗意[案例]在《游园不值》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表演诗意这一环节。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游园不值》,并想象了当时的情景。
谁愿意做叶绍翁来表演一下?(要求一提出,学生跃跃欲试,生A 上台表演。
)师:请大家评判一下这位是不是诗人叶绍翁。
生B:这位同学表演得还不错,基本上像诗人叶绍翁。
但是他敲门的动作太重,另外他只敲了两次,而且声音越敲越响,与“久不开”“小扣”的意思不相符。
诗人一定是希望找到朋友的,因此我认为至少也得敲三次,而且一直是轻轻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更可贵的是你能把自己的感受谈出来。
你来敲一敲。
(生轻轻地、耐心地反复了几次。
)师:(问生A)你为什么敲得那么使劲?生A:我认为是柴门,声音小了怎么会听见?老师,您看看书中的插图,这样的柴门轻轻敲怎么能听得见?(学生们议论纷纷,两种意见争持不下。
)师:大家来看这几组表示声音的词语,想想看应当怎样用这些词语表示你的意见,还可以加上其他你认为合适的词语和不同的标点符号来表达你的理解。
在桌子上轻轻地试一试,四人小组可以商量商量。
(黑板上出示:笃笃、哒哒、砰砰、当当、啪啪、哐哐……学生兴致盎然,认真揣摩着诗的意境。
一遍遍、一次次,在反复的“实验”中得出结论。
学生各持己见,不同的结论各有道理。
)师:(小结)经过大家的讨论,既不能一直笃、笃、笃地敲,更不能哐哐哐地敲!而是先轻再略重,先慢再快一点:笃、笃、笃,笃笃笃笃!哒哒哒哒!(学生们安静极了,似乎在静静地等待主人开门。
)师:以上的讨论棒极了!“小扣”既是诗中格律的需要,更反映出诗人的儒雅。
好,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
生C:我认为这位同学表演最出色的地方是,把诗人没有遇到朋友十分扫兴,却突然看到美丽的杏花时惊讶的表情表演了出来。
他张大嘴巴,瞪大眼睛,然后又摇头赞叹,深深吮吸杏花的芳香,简直太棒了。
生D:我对这位同学的表演提点不同的意见。
“怜”,应该是爱惜穿着木底鞋,走得这么快,还不把软绵绵、绿茸茸的苍苔踩坏了!师:那你能不能到台前表演?(生上台表演:轻手轻脚,小心翼翼,眼睛盯着地面,好象真怕踩坏了地上的“苍苔”。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游园不值_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游园不值_北师大版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材4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词,明白得“应怜”、“小扣”等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2.明白得诗句的含义,体会古诗所描画的意境,感受春天、大自然的漂亮景色,观赏美,感受美,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吟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明白得诗意,体会诗人游园时的情感变化。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春天1.春天是一个繁荣昌盛、万物复苏的季节,许多文人墨客都为它写下了颂扬的诗篇,现在也让我们一同走进漂亮的大自然。
(课件播放大自然的风光。
学生交流感受。
)2.这节语文课,就让我们和宋朝诗人叶绍翁一同游园,感受春日独有的魅力。
(板书课题。
齐读诗题。
)二、总结学法,带领学生走近作者、走进古诗1.通过预习,你对叶绍翁有如何样的了解?2.还记得我们往常是如何样学习古诗的吗?3.按照你们总结出来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你们一定能自己学好这首古诗。
请你自己先来读一读,要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能够查查字典,也能够请教别人。
(生练读,提示“苍、柴、应”字的读音。
)4.再读古诗,要求注意停顿,读出古诗的节拍。
5.读准字音只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我们还要读明白诗意。
还记得往常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明白得诗意的好方法?6.选择你喜爱的方法和小组同学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假如小组内有解决不了的字词一定记录下来,一会我们全班交流。
(1)明白得“柴扉”。
生:我想问大伙儿“柴扉”是什么意思。
生:确实是柴草做成的门。
师:的确,“扉”确实是门的意思。
你是如何明白的?生:我通过看插图明白的。
师:看插图也是明白得古诗意思的一个好方法。
(2)明白得“小扣”。
生:我们组想请教大伙儿“小扣”是什么意思。
师:能用你们的动作来回答他的疑问吗?(生做敲门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桌面当作柴扉,我们一起来“小扣柴扉”。
师:你什么缘故如此轻轻地“敲”?生:因为诗中是“小扣”。
(3)明白得“应怜”。
生:我想请问大伙儿“怜”是什么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薛法根《游园不值》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的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生:春天来了,小鸟在空中飞舞,小草发芽了,小孩子在树下玩耍。
生:春天非常美丽。
师:是呀,可是春天美在哪里呢?
生:小鸟在枝头在叽叽地歌唱。
生:春天来了,鲜花盛开,绿草如茵。
生;小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着。
生:柳树发芽了,露出嫩绿的叶子,看着这碧绿的柳枝,不禁让人想起贺知章的诗《咏柳》。
师: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他的诗,感受一下春天的美。
生齐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春天是美丽的,是诱人的,令人陶醉。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用诗文来赞美春天。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游园不值》。
生读题。
二、自读诗文。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
有谁了解他?
生:我知道叶绍翁是南宋时期的诗人,字嗣中,号清逸。
生:我来补充,叶绍翁最擅长七绝,著有《四朝闻见录》。
师:自由朗读全诗,能不能做到通顺流畅。
生朗读后指名读。
(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第一位读后,评价:
生:老师,总体上他读得不错,但刚才他读错了一个字,“扉”读第一声,不读作第三声。
第二位读后,再评:
生:他读得字音正确,也比较流利。
生:老师,我觉得他们读得太平淡了。
我想把作者的感情给读出来,行吗?
师:好呀,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生读。
师:读得真好,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抑扬顿挫,很有韵味。
同学们,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生比赛。
师:听你们读得这么热烈,老师也想读一读。
师读。
师:老师读得怎么样?
生:老师读得很有感情,情绪饱满。
师:谢谢夸奖,不过,老师的声音有点沙哑,没有你们的声音好听。
我相信,你们中一定有比老师读得还要好的。
有信心超过老师吗?
生挑战。
三、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比老师要棒多了。
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从诗文中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
就是说,有一枝红杏从墙里伸到墙外来了。
师:对,大家一起来看一下课文中的插图,画中的杏花开得多艳哪,它已经越过墙头。
生:我读懂了“春色满园关不住”,这句说这满园子里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
师:对,这句浅显易懂,表述方式和现在的一样。
生:我懂了“小扣柴扉久不开”中的“小扣”一词,它指的是轻轻地敲打柴门。
生:我知道“柴扉”就是指柴门。
生:我懂了“久不开”的意思,是说很久也没有人来开门。
师:为什么很久没有来人来开门呢?
生:可能是主人不在家吧。
生:因为他轻轻地敲打柴门,所以主人听不见呀。
生:也许是因为主人在睡觉,没有听见敲门声。
生:也许是主人在园子里欣赏春色,被园的花草树木陶醉了,因而没有听到敲门声。
师:你们的想象可真丰富,那么诗人心中是怎么想的呢?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句诗。
生读。
生:老师,什么是屐齿?
生:我知道,屐齿是指木头做的鞋子下面的横条。
生:我想大概是鞋子底下的纹路吧,(抬起脚,演示给同学看。
)
师:对,不过诗人穿得不是我们这样的鞋子,他穿的是一种木头鞋。
请大家观察一下插图。
生:我知道这句是“苍苔”指的是青苔,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苔藓。
可是我不知道这句中“应怜”是什么意思?
生:我查了资料,我知道这里的“怜”不是指现在的可怜,而应该解释为“爱惜”。
师:对,你能通过查阅资料来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这里的“怜”是喜爱,舍不得的意思。
因为是诗人自己的猜想,所以他用了“应”字,这里解释为大概、可能。
谁能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生;主人舍不得屐齿印在他的青苔上。
生:大概是主人舍不得我的屐齿在他的青苔上留下印迹。
生:他们说得还不完整。
应该解释为:大概是因为主人爱情自己的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
师: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这句诗。
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了吧,你们能用“因为——所以——”或者“之所以——是因为——”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吗?
生:大概是因为主人爱惜自己的青苔,怕我的鞋子踩坏吧,所以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很久也没有人来开。
生:之所以我轻轻地敲打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门,也许是因为主人怕我的木底鞋在他的青苔上
四、领悟诗情。
师:诗人满怀喜悦去朋友家观赏美景,结果却没有见到主人。
现在你知道《游园不值》的意思了吗?
生:游园不值就是指想去朋友花园游玩,结果没有碰到主人,扑了个空。
生:没有遇到主人,吃了个闭门羹。
(学生大笑)
师:对,说得很形象,诗人兴致勃勃地来,却碰了个钉子。
你们想,他此时的心情怎样?
生:他肯定是非常失望。
生:他感到非常的扫兴。
生:他的心里肯定在埋怨,这个朋友真不讲交情,不够义气。
生:我觉得他朋友真够小气的,美景是让人欣赏的,何必自己一个人独占呢?
师:诗人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本来十分扫兴,无意间抬起头,却发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枝红杏带给了诗人意外的惊喜,不由发出感叹。
生齐答: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一起再读全诗。
学生朗读全诗。
五、品评诗文
师:诗人叶绍翁很巧妙地把自己一次游春的经历用凝炼的诗句描绘出来,表达了他对春天美景的喜欢之情。
读了这首诗,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说原因。
生:我喜欢“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这句话告诉我们春天已经到来了,红杏已经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向人们报告喜讯呢。
生:我喜欢“春色满园关不住”一句,这句告诉我们,春天的到来不会因为你的吝啬小气而推迟到来的脚步。
生:我也喜欢这句,春天的美景是关不住的,季节的轮换也是谁也挡不住的。
六、拓展学习
师:刚才,我们一边学习读书,一边揣摩;一边读书,一边体会,不仅学懂了古诗,而且还把古诗读得有滋有味。
大家愿意试着用这种方法再学习一首描写明媚春光的古诗吗?
生齐:愿意。
师出示朱熹的《春日》。
生齐读: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师:同学们可以通过多读、多揣摩的方法,反复练习读古诗,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学会它。
生读诗,小组讨论交流。
师: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需要老师帮助吗?
生:我有个问题,我不知道“泗水”的意思。
生:泗水是一条河。
生:为什么识得东风面,不是西风面或者南风面?
师:你很会动脑筋,学习贵在有疑。
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我觉得随便什么风都可以,诗人写了东风那么就东风了。
生:我不同意,古人写诗很讲究的,不会随随便便写。
师:你们知道一年四季都吹什么样的风吗?
生:冬天一般刮西北风,夏天时东南风较多。
生:我明白了,作者写东风是因为春天,现在的季节刚好是春天,你们看刮的是东风,红旗往西面飘。
师:对,你能结合生活实际来理解非常好。
作者能准确抓住春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所感。
解决了诗中的难点,谁把诗意给大家描绘一下。
生::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到泗水河畔观赏景物。
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的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是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师:诗人所见,满目无限风光。
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感情读出来?
生有感情地诵读《春日》
师:在诗歌的百花园中,描写春光的诗歌还有许多许多。
下面就请大家边听音乐,边欣赏着美丽的春光,想想:你还能回忆起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或者是想说哪些赞美春天的话?
生回答:杜甫的《绝句》,白居易的《忆江南》,杜牧的《江南春》(千里黄莺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贺知章的《咏柳》
师:现在,你最想朗诵的是哪一首古诗?就请你站起来背诵!
生背诵。
七、语文实践。
师:今天我们赏析了古代诗人笔下描写春光的佳句,使得我们大家顿时觉得我们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课下请大家继续收集有关古诗或者创作赞美春天的诗歌,下次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就是召开《春之歌——诗歌朗诵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