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简述李贺诗歌的主要特色

简述李贺诗歌的主要特色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的主要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丰富奇特的想象。
他多以主观的心理感受为线索驰骋想象,时空交错,变幻莫测,完全依据自己心绪的流动,绝妙奇特,独一无二。
②瑰丽幽冷的意境。
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其诗句、诗意、诗境无不带有凄神寒骨的冷意和浓郁的愁情,侬丽之中深蕴着凄冷的情调,构成诡丽幽冷的诗境。
③精妙绝伦的比喻。
无论写景、状物、抒情、摹声,无不广泛运用精巧奇妙的比喻,生动、形象、传神。
④奇峭冷艳的语言。
诗人善用“恨”、“死”、“泣”、“哭”等冷寂之词表达强烈的感情;善用“寒绿”、“酸风”、“冷红”等冷艳色调的语言,表达对事物的强烈印象和内心感受;常常把多种色彩交织起来,构成一副副浓艳班驳、令人目乱神迷的画面。
正因此形成了“长吉体”迥然有趣的一家之风。
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

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那么你想知道这位著名诗人的作品风格是怎样的吗?如果你感兴趣,那么你就更加不能错过这篇文章了!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
典型如李贺的《秋来》诗文。
《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
糟糕的心情、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触发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悲苦哀愁,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李贺把诗歌作为呕心沥血和事业,其母说他“呕出心乃已”。
他刻意追求诗歌语言的瑰美冷峭。
宋代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云中说“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秋来》这首诗中桐风惊心、香魂吊客,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悲冷的意象充分体现了李贺语言的艺术特色。
别具一种魅力。
选词炼句,不落窠臼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
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
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
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一样,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称为"诗鬼"。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
浅论李贺诗歌艺术风格的形成

浅论李贺诗歌艺术风格的形成李贺(约公元8世纪)是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神”,因其诗歌艺术风格独特而备受后世推崇。
李贺的诗歌艺术风格形成得益于其丰富的生活经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自身的个性特点。
本文将就李贺诗歌艺术风格的形成进行简要的分析。
李贺的诗歌艺术风格受到他丰富的生活经历的影响。
据传记记载,李贺少年时代生活在长安城,这座唐代最繁华的都城给他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
在长安,他经常游走于市井之间,观察人们的生活、品味各类艺术,感受着都市的喧嚣与繁华,同时也深刻领悟了世界的变幻无常。
这些生活经历丰富了他的思想感情,促使他的诗歌表现更为生动、深刻、真实。
李贺的诗歌艺术风格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熏陶。
李贺在长安时代曾经受到《汉书》、《史记》、《诗经》、《楚辞》等古代文学作品的熏陶,同时还涉猎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学习了佛教的慈悲和超脱,领悟到了人生苦短和世事无常的道理。
他还受到了古典诗词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李贺的诗歌艺术风格与其个性特点密切相关。
李贺性情放达,豪放不羁,个人主张和情感倾向都富有独特个性。
他反对官方主义,嘲讽权贵,倡导自由奔放的诗歌风格,因而其诗歌多表现为大胆、豪放、奔放、随兴,具有较强的个人色彩。
他追求真挚的情感表达,在诗歌创作中不拘泥于传统格律,反而追求自由奔放的表达方式,注重意境和情感的传达,并力求将个人情感融入诗歌之中,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歌艺术风格。
李贺的诗歌艺术风格的形成得益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其丰富的生活经历、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个性特点。
李贺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了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意境和音韵美,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读李贺的诗

读李贺的诗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其独特的想象力、奇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脍炙人口。
李贺的诗歌风格独树一帜,既有豪放奔放之气,又有婉约柔美之情。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涉及山水田园、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他博大的胸怀和丰富的想象力。
首先,李贺的诗歌具有极强的个性。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律和韵律,敢于突破常规,创造出许多新颖的艺术形象。
他的诗歌中,常常运用夸张、拟人等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生命,使其具有丰富的情感。
这种个性化的风格,使得李贺的诗歌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次,李贺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神奇诡异的意象,如“玉皇大帝”、“蓬莱仙岛”、“凤凰”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场景。
这些意象既体现了他对古代神话传说的热爱,又展示了他丰富的想象力。
他的诗歌中,还有许多描绘自然景物的诗句,如“碧水丹山”、“翠竹黄花”等,这些描绘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使人陶醉其中。
再次,李贺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
他的诗歌中,既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又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如“世间无限伤心事,谁与共长亭”。
这些诗句都表现了他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使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此外,李贺的诗歌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他的诗歌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夜半歌声满野哭,千里愁云惨淡飞”等,这些诗句都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才华。
李贺的诗歌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豪放奔放之气,又有婉约柔美之情。
他的诗歌主题广泛,涉及山水田园、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他博大的胸怀和丰富的想象力。
他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李贺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
浅析李贺诗歌艺术

失落者的苦吟——浅析李贺诗歌艺术中唐诗歌,转向了现实主义的冷静思考,并在短期内呈现出唐代诗歌发展的第二次繁荣。
这一时期,诗坛名家辈出,流派众多,作品丰富。
然而青年诗人李贺,其诗歌形象怪诞,想象奇特,在唐诗乃至中国诗史中都独具特色。
李贺,史称“诗鬼”,其诗歌艺术独特,色彩瑰丽,充满了深沉的苦闷。
因此,可以说李贺的诗歌,无疑是时代折射中失落者无奈的苦吟。
首先,李贺虽出身官府之家,但家境并不富裕,由于父亲名讳之故,失去了考取进士的机会,因而在他的一生中充满着报效家国的理想与难以被重用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于是,在自己的诗作中,流露出的便只有无尽的苦闷。
《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挈玉龙为君死”,一方面是对战士精忠报国的嘉奖,也可以说是诗人自己理想的呈现;但另一方面,诗人仕途无望,报国无门,剩下的便只有“而快乐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的无尽惆怅与苦闷、失望之感。
在《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人家假想无知的铜人在离开故国时尚有无限的悲伤,富有感情的人类更何胜愁苦,从中寄托了诗人辞奉礼部郎离开京城赴洛阳时的去国之情。
而以“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将那种失落之痛、悲凉和无奈跃然纸上。
当然,以上所说,只是其诗作中的一点,然而却足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得出李贺诗歌中的悲吟,与自己的身世、经历息息相关。
其次,李贺的诗歌,色彩瑰丽,有沉厚的唯美主义倾向,但在唯美掩饰之下的,仍是现实与理想冲突之中的无限悲凉。
李贺诗歌,一浓一淡,一明一暗的色彩对比,更增添了其意境中的愁绪。
他善于捕捉瞬息感受的直观形象,描摹主观精神中的幻境,而这些浓郁的色彩却恰好与其黯淡的人生形成了巨大反差,流露出诗人理想的丰满与现实的骨感。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些明写了战争形势的险恶、悲壮,但无疑与自己所处的环境极为相似。
在封建的伦理中,王权的压制下的诗人亦即将崩溃,别人可以以死报国,而他连战死疆场也难以成全,这些自然成为其无限苦吟的暗露。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一、悲冷凄苦的语言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
请看他的《秋来》诗:枫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筒一编书,不遗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
糟糕的心情、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触发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悲苦哀愁,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诗篇起句借“秋”发感,状景传情。
秋风瑟瑟,落木萧萧,残灯衰照,络纬哀鸣,这些景物很容易触动才人志士的感伤情怀。
但是李贺的感受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叹老,“惊心”、“苦”、“寒”、“衰灯”、“啼”、“素”这些强刺激、冷色调的字眼有力地表现出诗人生命之秋的锥心之痛和心灵之旅的绝望挣扎。
秋风落叶而已,于诗人却是魂惊魄悸,无限悲凉;衰灯鸣虫罢了,于诗人却是啼饥号寒,凄神寒骨。
如此冰凉透骨的感受,如此哀哀无望的倾诉,几人能有?谁人能敌?李贺何以这般伤心叫苦,堕泪惊魂?“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这是古往今来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
李贺的不幸身世,惊人才华和科场绝望使他对瑟瑟寒秋风格外敏感,秋天似乎宣判了他人生前途的死刑,秋天似乎戕害了他卓异超绝的艺术心灵。
于秋,除了络纬般呐喊,残灯般挣扎,他还能怎么样?一开始他便用这样的文笔营造了一个悲苦的环境。
接着诗人不禁问道:“在这混乱的年代,有谁肯读我的一编书简,不让那蠹虫蚀蛀,把我的心血化为尘土?”诗人其实是不想只做一介书生,他有着自己执着的追求,从“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南国十三首》),“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等句子中可以看到年轻的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大展宏图。
李贺的诗歌风格是什么

李贺的诗歌风格是什么李贺的诗歌风格是什么李贺的诗作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引人瞩目。
那么,李贺的诗歌风格是什么呢?有着怎样的诗歌体会呢?彰显着怎样的艺术魅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李贺的诗歌风格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贺的诗歌风格是什么1幽冥凄冷是李贺诗歌的主体格调。
杜牧曾以诗人所独有的艺术敏感力,用诗的语言形象指出李贺诗歌的特征:“贺,唐皇诸孙,字长吉。
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
云烟绵连,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墙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陟殿,梗莽丘垅,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鲸嘧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十分鲜明地说出了李贺诗歌奇诡冷艳的特点。
李贺诗歌不屑作平常语,“辞必穷力而追新”审美趣味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只是一味的搬用传统,常常难以创作出优秀的诗篇来。
所以,对前人常表现的题材,李贺不愿步人后尘,而是以新奇取胜。
例如:“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人们习惯上以“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却一空依傍,自铸新词.采用“肠直”的说法,愁思索绕心头,把纤曲百结的心肠牵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可见他用语的新奇。
凭吊之事只见于生者之于死者,他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自己这个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
李贺素以富于想象著称,并且他思路的展开以及想象的衔接处多异于常理,充满错觉与幻觉。
故所写诗歌也常常有奇幻的特色。
如《梦天》中的“老兔寒檐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取奇幻之象,构成包容诗人对月宫,对人世沧桑深沉感慨的意象,实现了尘世与天国的极富生命寓意的时空转换,显得无比奇幻怪谲。
再如他的《天上谣》:“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骊缨。
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 术 论 坛235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宜阳)人。
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室后裔的家庭,少年时才能出众,以远大自期,但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不能应进士试,只做了一个职掌祭祀的小官奉礼郎,死时才27岁。
李贺是一个很富有创造性的诗人。
他在短短的生命中,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在中唐诗坛、乃至整个诗歌史上,他都可以说是一个独树一帜的天才诗人。
这位身体孱弱多病,富于幻想、热情冲动、有远大抱负渴望实现的青年被当时腐朽的政治、官职的卑微给予沉痛的打击,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熔铸到自己的创造中,便形成了独特的“长吉体”诗风。
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
在此,我主要就其艺术特色作一些粗浅的研究。
1 悲冷凄苦的语言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
如《秋来》诗:枫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筒一编书,不遗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
诗人当时的心情很糟糕,再加上寒风萧瑟、冷雨刺骨,心中那无尽的悲苦哀愁一触即发,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诗篇起句借“秋”发感,状景传情。
李贺的感受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叹老,“惊心”“苦”“寒”“衰灯”“啼”“素”这些强刺激、冷色调的字眼有力地表现出诗人生命之秋的锥心之痛和心灵之旅的绝望挣扎。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这是古往今来才智之士的共同感慨。
李贺的不幸身世,惊人才华和科场绝望使他对瑟瑟寒秋风格外敏感,秋天似乎宣判了他人生前途的死刑,秋天似乎戕害了他卓异超绝的艺术心灵。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如下是有关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
唐代的李贺是一个苦吟诗人,他有高度的艺术才华,醉心于浪漫主义,由于刻意的苦吟而追求创新,李贺的诗以奇著称。
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1)在构思与艺术想象上具有独创性
李贺诗歌的想象和构思往往超出常人的智力和自然时空的局限,充满神秘色彩。
如《梦天》诗的前半部分写瑰丽的月宫仙境景色,扑朔迷离,后半部分突然转而俯览人世的沧桑,构思甚为奇特,想象力惊人。
(2)诗歌意象非同寻常
李贺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词汇,别出心裁地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
强烈的主观色彩常表现为意象复合的“通感”,能够化腐朽为神奇、新鲜,化平易为惊险、瑰丽。
鲜明瑰丽的意象和丰富的主观色彩,是李贺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代表作如《李凭箜篌引》。
(3)“冷艳怪丽”的风格特色
他的诗歌是冷、艳、奇、险自成一家,表现出一种悲哀的美。
字词上浓妆重墨,经常选择感情强烈或生新拗折的字眼,使用比较特殊的修辞方法,如喜用“啼”、“泣”、“腥”、“酸”、“冷”、“鬼”、“死”等字,使诗歌充满幽冷哀伤的色彩。
(4)唯美倾向
他的诗是苦闷的象征,其直观幻想和描写,在艺术修辞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地。
总之,李贺诗在构思、意象、遣词、设色等方面都表现出新奇独创的特色,形成瑰丽、冷艳的浪漫风格,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都独树一帜。
第1页共1页。
李贺的诗歌特点是什么

李贺的诗歌特点是什么李贺的诗歌特点是什么每个诗人的诗歌都有自己的特点,那么,李贺的诗歌特点是什么呢?下面就由小编给大家介绍介绍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久不衰的魅力。
总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色:一、李贺诗歌以其丰富特异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把人们带入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
丰富奇特的想象,奇诡的构思是长吉体最为成功的因素。
黑格尔曾经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艺术家的想象。
”马克思把“想像力”称为“十分强烈地促进入类发展的伟大天赋”。
李贺创作诗歌感情炽热,神思驰骋,无论何种题材,经诗人丰富的想象,迥然异趣的艺术构想,画面气象万千,新意叠出。
想象在唐诗中起重要的作用,它和比喻和夸张关系密切,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奇特的夸张都来自诗人丰富的想象。
李白和李贺都是典范。
然而,李贺同李白最大的区别,在于李贺诗作想象十分奇特,并妙用大量通感,使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更加全面、清晰,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
使作品更具艺术的震撼张力,达到袭人心脾的效果。
幽幻神奇、漂渺无端。
如《听颖师弹琴歌》,此诗是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时听颖师弹琴后所作,描摹了颖师美妙绝伦的琴声,赞叹了他的高超的琴艺。
诗中描绘琴声时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以声喻声的“双风语”、“敲水玉”,还有以“挟剑赴长桥”的武艺、“浸发题春竹”的书艺来喻琴艺使人耳目一新。
又有运用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
用“别浦云归”、“芙蓉叶落”、“秋鸾离”来形容琴声的清悠优美,以越王夜游天姥,仙女骑鹿渡河形容琴韵的轻盈飘逸。
更见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通感的运用使诗作灵感激荡,意趣横生,韵味深长。
出神入化,想落天外。
如《梦天》,诗人把月亮的幽光幻想成蟾、兔的泪水,把天空的云层描绘成琼楼玉宇。
如“玉轮轧露湿团光”一句,把明月在云雾中飘过说成是“玉轮轧露”,真是虚幻离奇的奇想。
《梦天》不仅意象奇特,构思也奇特,邀游月宫已是奇诡;突然转问哲理的探索,更是奇之又奇;在艺术构思上,变幻奇谲,与李白的《古风》(十九)有迥异之处。
李贺诗歌风格

李贺诗歌风格李贺诗歌风格李贺诗歌充满奇崛冷艳、幽冥凄冷和荒诞离奇的风格色彩,他笔下的诗歌世界充满了鬼气和阴暗之色,却也不乏明洁的色彩。
一、李贺诗歌的总体特征幽冷、荒诞是李贺诗歌的整体风格。
杜牧在《李长吉诗歌序》中曾用“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概括李贺诗歌总体风格,并高度赞扬了李贺天才般创作才能。
钱钟书先生则认为,李贺的苦心创作,专在修辞设色上用力,不考究命意谋篇,同时指出李贺虽然立意谋篇不能情意贯注,而修辞设色,确实有惊心动魄、爽肌刺骨的力量。
钱钟书先生对于李贺诗歌的品评非常独到,钱先生说:“长吉词诡调激,色浓藻密”,概括出了李贺诗“构思奇特、想象诡异、手法新颖、意象跳跃、语言峭奇、瑰丽”等艺术特点。
二、李贺诗歌的文体风格文体风格的表现总是离不开具体可感的语言形式,用字不仅是语言艺术技巧,同时也是创作主体胸襟、才思的反映。
李贺诗歌的文体风格在“炼字”中得到充分体现。
钱钟书先生《谈艺录》“长吉字法”论李贺诗风虚幻荒诞、词诡调激,凝重险急,指出其用字上的特点。
李贺用字刻意求奇,“无一句不经百炼”。
李贺诗中常常出现创新词,长吉诗中“奇”处处可见。
在《感讽五首・其五》中“蟾光挂空秀”的“蟾光”指月;《贵公子夜澜曲》“腰围白玉冷”的“白玉”指腰带;《南山田中行》“冷红泣露娇啼色”中的“冷红”指秋花;以上所举,正是钱先生论李贺用字中所说“长吉好用代词,不肯直说物名。
如剑曰‘玉龙’酒曰‘琥珀’”,以新奇之物代替常见之物。
李贺诗中的离奇比喻也同样是求新,李贺抓住喻体的特征,淋漓尽致的发挥想象。
以此向读者展示一个迥异的艺术世界。
《大堤曲》中的“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一句,把难得一见的“菖蒲花”与多节的老“枫树”相对,用“菖蒲花”比喻容易流逝的女子的青春年华,用多节的老“枫树”比喻老丑之状,用这两种植物来曰美曰丑,颇具令人震撼的审美效果。
李贺“好取金石硬性物作比喻”,“昆山玉碎凤凰叫”、“荒沟古水光如刀”。
李贺的诗歌特点

丰富奇特的想象,奇特的构思是长吉体成功的因素之一。李贺创作诗歌感情炽热,神思驰骋,无论何种题材,经诗人丰富的想象,迥然异趣的艺术构想,画面气象万千,新意迭出。想象在唐诗中起重要的作用,它与比喻和夸张关系密切,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奇特的夸张都来自诗人丰富的想象。李白
二、李贺诗以幽邃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给人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情趣。
李贺诗境界幽邃朦胧,使人遐思无穷,迷离恍惝,想象空间广漠无垠,意蓄多层。这和李商隐
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李贺诗与李商隐不同之处,是李贺诗构成瑰艳凄冷的意境。李贺诗膜脱美、静穆美、动态美的图景,给人以阅目怕神之感受。朦胧幽奥,如烟浩渺;如《李凭望篌引》诗中一系列的典故,使人读起来如坠五里雾中,一片朦胧。如索解其典故,就可以知道作者技艺的精湛。全诗中心是李凭演技高超,作者处处按演奏的艺术效果来加以描写――云彩为之不流,舜纪素女因此而惆怅,声音如玉碎风鸣,像荷花的露珠那样圆润,又像香兰在微笑……这一切,都得调动读者的想象,完善诗中未讲到的演奏效果。这样用典,既灵活自如,又化为诗魂。同时许多典故又有了“多主性”,表达意蕴更为深奥高远。
出神入化,想落天外。如《梦天》,诗人把月亮的幽光幻想成蟾、兔的泪水,把天空的云层描绘成琼楼玉宇。如“玉轮轧露湿团光”一句,把明月在云雾中飘过说成是“玉轮轧露”,真是虚幻离奇的奇想。《梦天》不仅意象奇特,构思也奇特,邀游月宫已是奇诡;突然转问哲理的探索,更是奇之又奇;在艺术构思上,变幻奇谲。想象奇伟,构思精巧。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这是李贺历来脍炙人口的一首诗。“忆君清泪如铅水”比喻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金铜仙人怀旧、惜别之痛――泪水涔涔,落地有声。“天若有情天亦老”句,想象尤其奇伟,表达历史无情的感慨,它的艺术魅力在于意蓄多层,言外有言,饱含深刻的哲理。
李贺的诗特点

李贺的诗特点 李贺诗受楚辞、 古乐府、 齐梁宫体、 李杜、 韩愈等多方面影响, 经自己熔铸、 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长吉上访天河、游月 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 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
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 “玉轮轧露湿团光” ( 《梦天》 ) 等匪夷所思的奇语, 比比皆是。
可以说, 尚“奇” 是长吉所处的时代、 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
他 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 少年》等。
与“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豪”刘禹锡,“诗魔”白居易 一样,另有四字真言,鬼、泣、血、死,故被称为"诗鬼"。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 写乐府, 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 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
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 古寓今, 或讽或叹, 灵活多变, 涣然有新意。
在同时代的“元白”、 “张 (籍) 、 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
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 《梦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
在唐代,李商隐 、温庭筠的古诗 ,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
宋人贺铸、周邦彦、刘克庄、谢翱、文天祥 ,元人萨都剌、杨维桢,明人汤显祖,清人曹雪芹、黎简、姚燮,都受到李 贺诗的影响。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赞之为“骚之苗裔。
”王夫之(《唐诗 评选》 ) 说: “长吉于讽刺, 直以声情动今古”, “真与供奉 (李白) 为敌。
” 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
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
分析李贺诗的艺术特征

分析李贺诗的艺术特征分析李贺诗的艺术特征李贺诗在中唐诗坛风格独特,他的诗歌有什么特点呢?中唐诗人创新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很高,所以在中唐诗坛上流派很多,风格多样。
但李贺的诗个性很突出,有自己奇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
李贺的诗极富艺术魅力,很多人喜欢他。
但他只活了二十七岁,可以说才高命短,很让人遗憾。
倘若天假其年,相信他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来,那中国文学史就更精彩了。
天妒英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常见的事,虽然让人难受,却也无可奈何。
所以杜甫就说:“魑魅喜人过,文章憎命达。
”也算是看透世事了。
看看历史上的著名诗人,那个不是人生坎坷,命运蹭蹬?屈原忠而被谤,一腔忧愤,自沉汨罗的遭遇成了后世文人永久的感叹唏嘘。
欧阳修说:“非诗能穷人,殆穷而后工也。
”清代的赵翼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说的都是同一道理。
李贺虽然是皇唐旧孙,可也命途多舛。
到他的时代,李唐王朝已经衰落了。
皇帝不思进取,大臣醉生梦死,国势一日不如一日。
可李贺偏偏想有番作为。
不想事与愿违。
先是有人借他父亲名肃,进”同音,阻止他参加科举考试;后来也就做了个太常寺的封礼郎,终生郁郁不得志,在苦闷绝望中度过了短暂的一生。
但李贺的诗却作的很好,在他现存的243首诗中,名篇佳作不少。
连毛泽东也很喜欢他的诗。
李贺的诗确实有很多独特的地方。
李贺喜欢把繁华的事物放在惨淡的意境中,在强烈的反差中体现出一种繁华走向衰败的萧条景象。
这是唐王朝从贞观之治走向安史之乱的真实写照,也是李贺自己家世衰落的真实写照。
李贺的诗歌像一个衣着豪华却已走向末路的王孙,也像一个浓妆艳抹、外表华丽,却躲在阴暗的角落里黯然落泪的女郎。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春天的夜月本来是怡人之景,但一两声鸦啼又凭添出了几分哀伤的情调。
朱络变暗,断石苔藓,玉碗残露,银灯旧纱,无不是繁华过后的凋零,无不体现出一种美人迟暮的凄凉之感。
李贺诗歌的个性化艺术特征

李贺诗歌的个性化艺术特征李贺诗歌的个性化艺术特征李贺的诗歌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关于李贺诗歌的个性化艺术特征是什么呢?李贺的诗以凄艳诡谲的诗风,“惊迈时辈”,在中国古代诗歌长河中独树一帜,其诗歌意象风格独具,体现了诗人独特的美学追求。
关于李贺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超越现实的荒诞险怪艾青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诗”。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贺可以说是最富于想象的诗人之一。
李贺的想象,是一种常人的思维很难进入的、甚至近于病态的天才幻想。
正是这种丰富奇特的想象,使得李贺笔下的诗歌意象“幽深诡谲”、“奇而入怪”。
对李贺诗歌意象的这一美学特点,杜牧在《李长吉歌诗叙》里有非常形象的概括:“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李贺诗歌意象的“奇而入怪”、“虚荒诞幻”首先表现为大量超现实意象的塑造。
李贺深受屈原、李白的影响,为表达其苦闷情怀,总是竭力创设虚幻的、超现实的意象世界,如:“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等。
比如同样是称颂丝织品的精美奇绝,白居易的《缭绫》基本上是从现实存在的事物中提炼出意象来进行比喻:“应似天台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而李贺《罗浮山人与葛篇》却是大量借用让人感到诡异莫测的意象来表达:“博罗老仙时出洞,千载石床啼鬼工。
欲剪湘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李贺诗歌意象的“虚荒诞幻”还表现为在塑造现实意象时,不按照客观事物本来的样式去加以描摹,而是经过移位和变形,重新拼合在一起,带有很大的虚幻和想象的成分。
比如在李贺的笔下,风可以是酸的:“东关酸风射眸子”;鱼能够当坐骑:“放妾骑鱼撇波去”;浮云会发出水声:“银浦流云学水声”……凡此种种,无不给人以新奇的感受。
钱钟书有一段话虽然不是直接评价李贺的,但用它来概括李贺诗歌意象的这种特点,则是再恰当不过的了:“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体质。
李贺诗歌艺术特色

李贺诗歌艺术特色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艺术特色李贺的诗想象力丰富,意境诡异华丽,常用些险韵奇字,作品中出现的“死”字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风格同唐朝其他诗人迥然不同。
他的诗作内容有一部分承袭了屈原《楚辞》中《山鬼》,《国殇》等篇的传统[6],如《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
另一部分则很有现实主义风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贫民生活的艰苦。
〈秋来〉可见其独特的创作风格。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
设色秾妙,而词旨多寓篇外。
刻于撰语﹐浑于用意。
”又引谭友夏云:“诗家变化,盛唐已极。
后又欲别出头地,自不得无东野、长吉一派。
”钱锺书的《谈艺录》辟有八章是专论昌谷诗,说李贺在六朝作家中最近鲍照,除在诗中说鬼外,“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又说“若偶然讽喻,则又明白晓畅,如《马诗》二十三绝,借题抒意,寄托显明。
”钱锺书发现李贺在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符合西方几个著名诗人(如英国的柯勒律治)的风格[7]。
葛瑞汉在《晚唐诗选》中称李贺:“久被漠视之后,最近才被重新发现的诗人。
”思想内容李贺的诗多方面反映中唐时代的社会现实。
其诗歌的思想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六方面:坚持正统,反对藩镇割据,歌颂历史上为国家统一和在中唐平叛乱战争中作出过贡献的英雄人物,揭露并抨击藩镇叛乱、祸国殃民的罪行。
如:《猛虎行》。
反对宦官专权,揭露他们扰乱朝政的祸国罪行和无能懦怯的丑态。
如:《汉唐姬饮酒歌》。
无情揭露贵族官僚集团穷奢极欲、荒淫无耻的腐朽生活。
反映自身和朋友的不幸遭遇,抒写怀才不遇的苦闷,有力地抨击任人唯亲的腐朽政治。
如:《赠陈商》、《崇义里滞雨》。
揭示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对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
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
1.意气昂扬的诗作:“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南园》)。
2.现实的打击使其始终处于极度抑郁、苦闷中,加之早熟、敏感,产生沉重的失落感和屈辱感,呈现早衰的症状和心态:“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
3.人生短暂引起惊惧,怀才不遇的苦痛冲击多病的身心,如《秋来》。
4.带着沉重的悲哀和苦痛,带着对生命和死亡的病态的关切,对人生、命运、生死等问题进行思考。
写鬼怪,死亡,游仙,梦幻,用各种形式抒发苦闷。
艺术特色
他的诗歌称为“长吉体”,主要艺术特色有:
1.在意境上:擅用虚幻奇怪的想象,改造神话传说,将仙境、现实、冥界糅合交织在一起,以心造的幻境,表现现实的思想感情。
2.构思上:以主观的想象思维为建构线索,其想象时空交错,物象频换,境界屡移。
章句之间,忽起忽接,若断若续,起伏跌宕,变幻莫测。
3.修辞上:他苦心为诗,力求石破天惊的艺术效果。
大量运用通感手法比喻、借代,务求新奇。
4.遣词造语上:力求奇峭,多用鬼、泣、死、血、梦、冷、啼、病等词语,并着以冷艳的色彩。
“诗鬼”李贺的诗有什么特点

“诗鬼”李贺的诗有什么特点“诗鬼”李贺的诗有什么特点贺是中唐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虽然只活了27岁,但是他一生在诗词上的造诣却也是不凡的。
李贺的代表诗作有哪些?《高轩过》、《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天上谣》、《梦天》、《帝子歌》、《湘妃》、《罗浮山人与葛篇》等。
李贺的诗歌有什么特点?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
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
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
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
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
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李贺的诗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
李贺的诗也有不少缺点。
一方面由于过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连贯。
另一方面由于李贺仕进无路,体弱多病,尽管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
这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有的诗中也流露生命短促、及时行乐的思想。
唐代诗人李贺(790~816)的个人简介: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字长吉。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
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
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
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贺诗歌的艺术特色【摘要】继孟郊、韩愈之后,元和诗坛又出现一位天才的诗人,世称“诗鬼”的李贺,英年早逝的他创作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审美价值的诗歌,是诗歌苑囿中一朵奇葩。
李贺的诗在语言、构思、主题的表现等方面都惊人耳目,借助外在的语言来折射他苦楚的心,所以他用诗篇并在其中以丰富的想象展示他远大理想抱负的一面,更深层次的反映他多舛的命运与建功立业的欲望之间的猛烈碰撞,这使他的诗具有了历久不衰的魅力。
【关键词】悲冷语言;鬼魅世界;奇特想像;两重性格李贺(790—816),字长吉,唐时河南昌谷(今宜阳)人。
出身于一个没落的皇室后裔的家庭,少年时才能出众,以远大自期,但由于封建礼教的限制,不能应进士试,只做了一个职掌祭祀的小官奉礼郎,死时27岁。
政治的腐朽、卑微的官职乃至孱弱多病的身体都给这位富于幻想、热情冲动、渴望实现远大抱负的青年以沉重的打击,而其独有的早熟敏感的心理又令他比常人加倍的品尝到了人生的苦涩,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在强大生活的重压下,他的作品熔铸了种种早衰的症状和心理,便形成了独特的“长吉体”诗风。
但毋庸置疑,李贺是一个很富有创造性的诗人。
在短短的27年的生涯中,李贺将其卓荦的才华和全部精力投入到了诗歌的创作上,“骑驴觅诗,苦吟成性,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把作诗视为生命所系。
这一方面导致他对社会不能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而时时耽于幻想;另一方面则是他的诗歌融入了极为浓郁的伤感情绪和幽僻怪诞的个性特征,表现重点也从韩愈的粗犷豪横、孟郊的冷峭枯寂转向对主题心灵的权利开掘和虚幻意向的巧妙营造,由此形成了与韩孟颇有差异的凄艳诡激的诗风,为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李贺诗歌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
在此,我主要就其艺术特色作一些粗浅的研究。
一、悲冷凄苦的语言奇特的语言营造悲冷的氛围是李贺诗歌最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长吉体”能在繁花似锦的诗歌苑囿中一枝独俏的关键所在。
请看他的《秋来》诗:枫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筒一编书,不遗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魂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秋来》这首诗大约作于李贺辞官归家的时期。
凄凉的心情、萧瑟的秋风、刺骨的冷雨,触发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悲苦哀愁,诗人主观情思与孤坟野鬼融于一体,托物传情,借“鬼”寄慨,以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来抒发诗人抑郁未伸、怀才不遇的深广忧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语言,读来令人胆颤心惊,毛骨悚然。
诗篇起句借“秋”发感,状景传情。
秋风瑟瑟,落木萧萧,残灯衰照,络纬哀鸣,这些景物很容易触动才人志士的感伤情怀。
但是李贺的感受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叹老,“惊心”、“苦”、“寒”、“衰灯”、“啼”、“素”这些强刺激、冷色调的字眼有力地表现出诗人生命之秋的锥心之痛和心灵之旅的绝望挣扎。
秋风落叶而已,于诗人却是魂惊魄悸,无限悲凉;衰灯鸣虫罢了,于诗人却是啼饥号寒,凄神寒骨。
流年似水,功名不就,除了络纬般呐喊,残灯般挣扎,他还能怎么样?颔联问到:“在这混乱的年代,有谁肯读我的一编书简,不让那蠹虫蚀蛀,把我的心血化为尘土?”诗人虽有病体却心存报国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南国十三首》),“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这些都吟出了他渴望建功立业,大展宏图的胸襟。
然而在无情的现实压迫下,他终于只能成为一个“寻章摘句”的书生,苦心创作的诗歌,却因混乱的时局,无人问津,徒然饱蠹虫之腹,如今即令呕心镂骨,练句锻章,亦有何益?诗人不由自主地怀疑起自己的人生价值起来。
“粉空蠹”三字用的触目惊心,惨不忍睹。
一腔心血付之东流,诗人该是何等失望,何等愤慨!恨血千年,知音何在!奏流水而无高山应,抚凌云而黯然自惜!也许世上只有古诗人的精灵来抚慰自己幽独悲愁的香魂,(香魂:这里是对古代诗人的誉称)可见诗人对现实已经绝望,幻象体恤实体,鬼魂吊慰生者,而且鬼魂幽艳香冷,而且有形有态。
世多有隐屈之才,这些与诗人是如此的相似,“苌弘化碧”呐喊出了自己悲愤抑郁的心情,而鲍参军的悲剧命运更与自己同病相怜,所以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李贺把诗歌作为呕心沥血的事业,其母说他“呕出心乃已”。
他刻意追求诗歌语言的瑰美冷峭。
宋代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云中说“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体不得。
”而《秋来》此诗中桐风惊心、香魂吊客,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悲冷的意象充分体现了李贺语言悲冷凄苦这一艺术特色。
二、借写鬼神表现现实人生李贺,人称“诗鬼”。
其写鬼写神实为表现现实人生。
而他的《苏小小墓》便是这一点上的完美体现: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苏小小是南齐时钱塘著名的歌妓。
然而,沦落风尘以藏哭卖笑为生的她得不到人间的真情温暖,不可能享受过发自内心的欢欣。
在她短短二十几年的人生里,她看透了权力豪富求欢色的本性,深感被人玩弄的屈辱和孤独无依的痛苦。
几百年后,当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天才诗人李贺在阅尽人间冷暖后面对苏小小的一座孤坟,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幽兰露,如啼眼”,幽冷兰花上缀晶莹露,如她美丽而凄然的眼泪。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此为她的心境:生活在幽冥世界的苏小小,并没有“歌吹”欢乐,而只有满腔忧怨。
她生前有所追求,但身死之后,她的追求落空了,死生悬隔,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绾结同心,坟上那迷如烟的野草花,也不堪剪来相赠,一切都成了泡影。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
明写墓地景色,暗喻其人:芊芊绿草,是她的茵褥;亭亭青松,是她的伞盖;春风拂拂,就是她的衣袂飘飘;流水叮咚,就是她的环珮声响。
“油壁车,夕相待。
”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如今还依然等待着她去赴“西陵松柏下”的幽会。
用一“待”字,更加重了景象、气氛的凄凉:车依旧,人无有,再也不能乘其访西陵,结同心了。
物是人非,触景生情,徒增哀怨而已。
诗人以想象起笔,幻想出一个倩丽女鬼的意象,纵横笔意,描绘其生前盛美图景,勾勒出一代名妓的凄苦、无助心理,这种孤寂是李贺心怀戚戚,丛生愁惜同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西陵之下凄风苦雨,翠烛独燃鬼火点点。
本为约会之烛火而无人来嗅青梅,一“冷”一“劳”,说尽心中无限事,,蕴涵着人物无限哀伤的感叹。
期会难志成,平生不得志,翠烛自燃,徒增光彩而一无所用。
至此,诗人成功的塑造了苏小小这个空灵飘渺、有影无形的鬼魂形象。
李贺以鬼写人,鬼魂只是一种形式,表现人生才是李贺创作的初衷。
他要反映人世的内容,要表现人的思想感情。
李贺也曾“少年心事当拿云”,但面对现实却只能空叹“谁念幽寒坐呜呃”!因此,李贺也是“无物结同心”!在苏小小这个满怀缠绵不尽的哀怨在游荡的鬼魂形象上,我们不难看出诗人自己的影子。
三、奇特多彩的想象长吉诗也并不一味都是阴森森的鬼气,也往往有出人意料的想象。
且看《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这首诗开篇便以非凡的气势,对比强烈的色彩征服了读者。
以“黑云”喻叛兵翻腾滚滚压来。
“压”“摧”二字,极言叛兵来势凶猛,势不可挡,一幅大敌压境,危城欲摧的场面,极其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以“甲光”状战士盛威,“开”字,下笔劲拔,雄姿杰出。
“黑云压城”摹敌人压来之势,“甲光向日”传英勇抗敌之神,都在可以感受而不可尽言之间。
诗人的思想如此丰富而怪异,但又自然地合乎事理,韩愈读此也为之震撼。
“黑云”与“金鳞”对比鲜明,相互映衬,有力的渲染了战前紧张的气氛和将士高昂的士气,并透露出诗人的爱憎分明之情。
颔联写悲壮激烈的战斗场面。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此处无正面描绘两军短兵相接的厮杀场面,而借听觉和视觉两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一语不及兵刃交加的情景,只用秋色里角声满天暗示出来,“角声满天”正是催战的鼓角齐鸣,声振天地!壮士流血,血沃大地,仿佛看到胭脂般殷红的血迹,在浓重的夜幕下凝结成了一片紫色。
长城上颜色呈紫色,有紫塞之称,李贺拈来表示血色的凝结,构思新巧,形象鲜明。
这凄惨清冷的塞上寒夜的景物描写,烘托出孤城被困的紧急情势,很自然地过渡到下面对边防战士夜出奇兵的描写。
这种艺术构思,超出常格之外。
从“向日”到“夜紫”还自然地表现出从白昼鏖战到深夜的平静。
这绘声绘色的战斗场面,形成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劲联写被围孤城的戍守边疆将士寒夜突袭敌军的情景。
“半卷红旗”写寒风之大,表现出败阵之后的压抑气氛:“临易水”,则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之壮怀激烈的豪情,暗示出将士们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
“霜重鼓寒”写天气寒冷,说明将士们顶风冒寒作战,可见战斗的艰苦卓绝。
“声不起”,是用鼓声不振写军势已去,流露出浓重的悲剧气氛。
寒秋深夜,霜严风烈,战鼓嘶哑,红旗半卷,边防将士进军易水,夜袭敌军的情意,俨然如画。
“临”字,刻画出将士们突围的威猛气势和必胜信念。
“重”字,把寒冷描摹得好象有千两可称,气氛低沉。
这两句语言凝炼,景象苍凉,可谓荡人肺腑。
这两句不但想象逼真,而且用“红”、“霜”富有色彩的词语,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美的享受。
尾联揭示主题,表明志向:“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人做为唐宗室后裔,尽管平生倍受压抑,壮志未酬,但对于叛乱势力也是切齿痛恨的。
他希望朝廷能像燕昭王那样选贤任能,平定四海。
这种思想反映了人民反对分裂,反对叛乱维护国家统一的愿望,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
这两句浸透着诗人的一种坚强意志,即一旦受到君主知遇,将不惜为国事而献身。
慷慨之词亦用“黄”、“玉”这样带有色彩的词语张显,足见作者的艺术工力。
全诗图景丰富而怪异。
李贺纵横想象,由藩镇叛乱猖獗凶猛的气势,联想到滚滚黑云弥漫整个边城,接着再顺接孤城危急,战事惨烈,可谓涉笔新奇。
诗末一语,诗人臆想一跃而至“黄金台”上,充分表现出他报国感情的强烈。
这种超凡怪异的想象,在突出了诗的主题的同时,又拓宽了诗的境界,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四、悲冷与绚丽共存体现了李贺性格的两重性李贺在《秋来》、《苏小小墓》等诗中所运用的悲冷意象体现了他内心愁苦、孤独的一面,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中唐时期怀才不遇的书生形象;而在他的《雁门太守行》等诗篇中却运用了一些绚丽的意象体现了他积极向上、昂扬的一面,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满腔热血、欲为国立功壮士形象。
这恰恰体现了李贺性格的两重性。
“枫风”、“衰灯”、“寒素”、“雨冷”、“秋魂”、“鬼唱”、“幽兰露”、“冷翠烛”、“风吹雨”冷色调的词汇和“甲光”、“金鳞”、“燕脂”、“红旗”、“玉龙”、“黄金台”等暖色调的词汇交织在一起,构筑了李贺诗歌的艺术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