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 教案设计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高考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考查形式。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增强应对高考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如虚词法、实词法、句式法等。
能够准确判断文言文句子的停顿,理解句子的意思。
2、难点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文言文断句。
对于一些复杂的文言文句子,能够准确分析并做出正确的断句。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让学生有初步的了解。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断句的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一些有争议的断句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咱们来想象这么一个场景。
有一天,你穿越回了古代,参加一场科举考试。
试卷发下来一看,全是文言文,而且还得给这些文言文断句!这要是断错了,那可就麻烦啦。
说不定就名落孙山,没法光宗耀祖啦!所以啊,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学学高考文言文断句这一招,为咱们的高考之路加上一把利器!(二)知识讲解1、什么是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文言文的文意和语法结构,将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句子断开,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使其成为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
比如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正确的断句应该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高考文言文断句的考查形式高考中,文言文断句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让我们从给出的几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断句。
3、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1)虚词法文言文中有很多虚词,它们的用法和位置往往比较固定,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咱们来看个例子,“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这里的“也”就是句中语气词,所以在“也”后面断句。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第一章:文言文断句基本概念1.1 文言文断句的定义1.2 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1.3 文言文断句与现代文断句的异同第二章:文言文断句的原则与方法2.1 断句原则2.1.1 保持语句的完整性2.1.2 遵循语法结构2.1.3 符合逻辑关系2.2 断句方法2.2.1 语义单位划分法2.2.2 标点符号辅助法2.2.3 历史背景了解法第三章:文言文断句技巧与实践3.1 常见断句标志词3.1.1 语气词3.1.2 连词3.1.3 句首词3.2 特殊句式断句3.2.1 省略句3.2.2 倒装句3.2.3 被动句3.3 断句实践练习第四章:文言文断句策略与误区4.1 文言文断句策略4.1.1 抓住关键词4.1.2 分析句子成分4.1.3 推理句子关系4.2 文言文断句误区4.2.1 过度断句4.2.2 忽略标点符号4.2.3 受现代汉语习惯影响第五章: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解析5.1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示例5.2 解析断句方法与思路5.3 断句答案与解析第六章:文言文断句中的特殊现象6.1 名词前置6.2 动词宾语前置6.3 形容词后置6.4 定语后置6.5 补语后置第七章:诗词中的断句技巧7.1 诗词断句的特点7.2 诗词断句的原则7.3 诗词断句的实践案例7.4 高考诗词断句真题解析第八章:文言文断句在实际阅读中的应用8.1 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8.2 文言文断句在阅读中的重要性8.3 断句在文言文翻译中的应用8.4 断句在文言文写作中的作用第九章:文言文断句的练习与提高9.1 断句练习的方法9.2 断句练习的资源9.3 如何评估断句练习的效果9.4 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的策略第十章: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策略10.1 高考文言文断句题型分析10.2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要点10.3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策略10.4 高考文言文断句备考误区与规避第十一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化知识11.1 古代文化知识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11.2 常见古代文化知识举例11.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古代文化知识11.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文化知识分析第十二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学常识12.1 古代文学常识在文言文断句中的重要性12.2 古代文学流派及其特点12.3 著名古代文学家及其作品12.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文学常识分析第十三章:文言文断句与历史事件13.1 历史事件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13.2 重大历史事件举例13.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历史知识13.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历史事件分析第十四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人物14.1 古代人物在文言文断句中的重要性14.2 著名古代人物及其事迹14.3 如何在断句过程中运用古代人物知识14.4 高考文言文断句真题中的古代人物分析第十五章: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与复习策略15.1 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的重要性15.2 高考文言文断句综合训练的方法15.3 高考文言文断句复习策略15.4 高考文言文断句的应试技巧与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围绕高考文言文断句展开,涵盖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概念、原则与方法、技巧与实践、策略与误区、真题解析、特殊现象、诗词中的断句技巧、实际阅读中的应用、练习与提高以及备考策略等内容。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断句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地运用断句规则,提高断句的准确率。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文言文材料。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 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a. 按照句子成分进行断句。
b. 遵循句子结构规律,主谓宾、定状补。
c. 注意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如逗号、句号等。
2. 示范讲解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a. 以具体的文言文句子为例,展示断句的过程。
b. 分析句子中的停顿和语气词,如“也”、“乎”等。
c. 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语境和逻辑关系进行断句。
3. 学生练习断句,教师点评和指导。
a. 提供一组文言文句子,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
b.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断句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c. 针对学生的断句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
五、教学反思与拓展:1. 让学生谈谈自己在断句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2. 教师总结文言文断句的要点和技巧,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运用。
3. 推荐一些文言文断句的练习材料,让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4. 鼓励学生多阅读文言文,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目标:1. 深化学生对文言文断句规则的理解。
2. 提高学生准确识别和应用文言文特殊断句现象的能力。
3. 通过断句实践,增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能力。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特殊文言文断句现象的识别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对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的断句处理。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法。
2.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文言文案例、讨论手册。
九、教学内容与步骤:1. 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断句现象。
a. 列举常见的特殊断句现象,如对仗、排比、设问等。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能够正确进行文言文的断句和文段编排。
二、教学内容1.文言文断句基本概念。
2.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方法。
3.文言文的段落编排和排比技巧。
三、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可以引入句子的长度和长句子的阅读难度,从而引出文言文的断句教学。
通过展示一段复杂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到长句子的繁琐和阅读难度,并引出断句的必要性。
2.呈现将一段文言文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辨别其中的句子和段落。
教师可以进行点拨和提示,让学生逐渐意识到文言文中断句的重要性。
3.讲解(1)文言文断句的概念文言文断句是指对文言文中的长句子进行合理的分割和排版,使其便于阅读和理解。
文言文断句的目的是让读者明了文言文的意思,能够顺畅地阅读。
(2)文言文断句的原则和方法1)依据语法和上下文,进行意义的分隔。
2)避免将句子断成无法理解的词组,或将一个完整的句子断成两个以上的子句。
3)依据语气和情感,进行断句。
例如:停顿、抑扬顿挫等。
4)减少断句的数量,保证整个句子的表达逻辑顺畅。
5)不同的文体和文种,断句方式也不同。
(3)文言文的段落编排和排比技巧进行文言文的段落编排时,一般要保证每个段落的主题清晰明确,分别安排不同的话题,或者以时间、因果、对比等方式进行排比,以突出每个段落的主题和意义。
4.练习将几段文言文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进行断句,并说明断句依据。
可以安排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断句练习。
教师可以检查并进行点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5.总结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提醒学生关注文言文的断句和排版。
并告诉学生,断句不仅是阅读理解的必备技能,也是写作和翻译的关键方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文言文的断句原则和方法,以及文段编排和排比技巧。
2.教学难点: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需要大量实践练习,需要教师进行误导分析和点评。
五、课后作业1.设计一篇文言文,并进行断句练习。
2.整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文言文断句 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如“字句意思完整”“语法结构合理”等。
(2)常见的断句标志,如虚词、对话标志、句式等。
2、难点(1)如何准确判断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语义关系。
(2)在没有明显标志的情况下,根据上下文进行合理断句。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断句技巧。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断句中的疑难问题,共同探究解决方案。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展示一段没有标点的文言文,让学生尝试阅读并理解,从而引出断句的重要性。
(2)讲述一些因为断句错误而导致误解的有趣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介绍文言文断句的定义和作用。
断句是指在阅读文言文时,根据文意和语法结构,在句中恰当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以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2)讲解断句的基本原则①字句意思完整一个句子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断句时要保证每个断句部分都能独立表达一定的含义,不能把一个完整的意思割裂开来。
例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正确的断句应为“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语法结构合理要符合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如主谓宾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等。
比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应断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介绍常见的断句标志①虚词常见的虚词如“乎、也、矣、焉、哉、耳、耶、之”等,往往出现在句尾或句中,表示语气或停顿。
例如:“夫战,勇气也”,“也”字在这里表示判断语气。
②对话标志“曰、云、言”等词后面通常要断开。
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应断为“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③句式排比、对偶、反复等句式,其结构整齐,断句时可以参考。
比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可断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文言文断句教案、听评课、教学反思、学生感悟
文言文断句教学目标:1.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正确断句.3.探索文言文断句的规律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教学方法:ppt展示、练讲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断句导入:清朝末年掌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请一个书法家题扇,那位书法家写了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那位书法家一时疏忽,写时竟漏了个“间”字,慈禧看了大怒,认为是故意欺骗她没有学识,把书法家问成死罪。
那书法家急中生智,忙解释道:“老佛爷息怒,这是用的王之涣诗意填的词。
”并当即又重新断句吟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无言以对,只好赐银压惊。
总结,断句的作用很奇妙,你看由于断句不同,一首好诗可以变成一首好词,或许意思可以迥然不同,甚至天差地别,这就需要我们同学具有一双慧眼,把这纷扰的古文看得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二)考纲分析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高考卷已经连续多年考查这一知识点了。
《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的第3项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
这就要求学生能进行文言诵读,强调熟读成诵心口相应,烂熟于心。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从基础开始学文言文。
(三)经典例题,感悟断句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参考答案: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 以光映书而读之。
1、重要名词断句法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例:(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独立断句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对文言文断句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意义单位、语气词、虚词等。
2.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语法分析、标点符号、语感判断等。
3. 实践练习:对给定的文言文进行断句练习。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断句练习来提高断句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文言文断句教材或教辅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例句和讲解。
3.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意义。
2. 讲解: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举例说明。
3. 练习: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讨论:分组讨论练习中的难点和疑问,共同解决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断句技巧,提醒学生课后巩固练习。
六、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断句练习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断句作业,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让他们进行阅读和断句练习。
2. 比赛活动:组织文言文断句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文化讲解:讲解一些文言文中的文化背景和词汇含义,增加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断句教材或教辅资料。
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文言文断句练习和相关信息。
3. 参考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文言文断句的参考书籍。
九、教学建议:1. 循序渐进:从简单的文言文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逐步掌握断句技巧。
2. 反复练习:断句技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练掌握,鼓励学生多做练习。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第一章:文言文断句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断句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1.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的概念和意义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文言文断句的技巧和方法1.3 教学活动引入文言文断句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举例示范,让学生通过练习初步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1.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二章: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2.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2.2 教学内容语义原则:根据句子的语义关系进行断句语法原则: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断句修辞原则:根据句子的修辞手法进行断句2.3 教学活动讲解语义原则,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句子的语义关系进行断句讲解语法原则,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进行断句讲解修辞原则,举例说明如何根据句子的修辞手法进行断句2.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基本原则进行断句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三章:文言文断句的技巧3.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技巧3.2 教学内容利用虚词进行断句:虚词如“也”、“乎”、“矣”等,常用于表示停顿或语气,可作为断句的参考利用句式结构进行断句:文言文中存在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如“主语+谓语+宾语”等,可根据这些结构进行断句利用上下文进行断句:通过分析上下文的意思和语境,判断句子的断句位置3.3 教学活动讲解利用虚词进行断句的技巧,举例示范讲解利用句式结构进行断句的技巧,举例示范讲解利用上下文进行断句的技巧,举例示范3.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断句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四章:文言文断句实例分析4.1 学习目标学会运用所学原则和技巧进行文言文断句4.2 教学内容分析文言文断句实例,运用所学原则和技巧进行断句4.3 教学活动给出一段文言文,让学生尝试进行断句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断句方法和结果4.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文言文断句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五章:文言文断句的练习与提高5.1 学习目标提高文言文断句的能力5.2 教学内容进行文言文断句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5.3 教学活动给出一段文言文,让学生进行断句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断句心得和方法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5.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继续进行文言文断句练习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六章:文言文断句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6.1 学习目标学会在阅读理解中运用文言文断句技巧6.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6.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断句在阅读理解中的作用举例示范,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6.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运用所学断句技巧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七章:文言文断句在翻译中的应用7.1 学习目标学会在翻译中运用文言文断句技巧7.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翻译准确性7.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断句在翻译中的作用举例示范,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翻译准确性7.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翻译中运用所学断句技巧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八章: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学鉴赏中的应用8.1 学习目标学会在古代文学鉴赏中运用文言文断句技巧8.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学鉴赏中的重要性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古代文学鉴赏能力8.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学鉴赏中的作用举例示范,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古代文学鉴赏能力8.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古代文学鉴赏中运用所学断句技巧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九章:文言文断句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9.1 学习目标学会在学术研究中运用文言文断句技巧9.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学术研究质量9.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断句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举例示范,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如何运用断句技巧提高学术研究质量9.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学术研究中运用所学断句技巧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第十章:文言文断句的综合运用与拓展10.1 学习目标学会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运用文言文断句技巧10.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运用如何拓展文言文断句的学习和应用10.3 教学活动讲解文言文断句在实际应用中的综合运用分享文言文断句的学习资源和拓展方法10.4 作业与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综合运用所学断句技巧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估,给予反馈和建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文言文断句的概念和意义解析: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要理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及说课稿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及说课稿一、三维目标1.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运用文言字词知识,对文段进行断句;⑵过程与方法:通过习题训练,总结断句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按照标志去做题断句;⑶情感与价值:通过正确的断句,使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从而感受文言的独特魅力,进而喜欢文言文阅读,最终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2.教学重点:通过文言断句的指导训练,总结出一般常用的断句方法.3.教学难点:会用断句方法对文言语段进行正确断句.二、教学安排1.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分析归纳;合作探究.2.课时安排:一课时3.教学用具:PPT、图影仪三、教学过程〔一〕导入由韩愈《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导入.〔二〕具体过程1.考纲简介近几年,考题看重对文言断句能力的考查.2014年全国有八套试题考查了断句,其中包含全国课标卷两套试题,都出现了文言断句.〔大多以选择题出现〕2.问题〔学生思考〕你在学习文言文断句时,一般都会用到哪些方法?要求:1、各小组充分交流,将得出的方法写在小卡片上;2、各组派出一名发言人公布;3、限时2分钟.学生在公布时,教师:〔板书“断句方法”〕3.讲解几种断句方法:一、对话标志断句法二、重要名词断句法三、重要虚词断句法四、特殊句式断句法五、修辞方式断句法〔同时,穿插采用识记、诵读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听课学知识的积极性〕4.习题训练:〔运用以上断句方法解决习题〕选取课内文段,以让学生熟悉,激起兴趣:〔一〕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二〕⑴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⑵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⑶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课外片段训练,以提升:〔三〕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 〔《韩非子•说林下》〕高考题目训练,以强化:〔四〕〔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5. 总结断句方法.〔回顾3.几种断句方法〕6. 2014高考真题演练〔巩固方法〕:〔2014湖北卷〕13.请用斜线〔/〕给下文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选自宋濂《吴德基传》〕7.小结.附:板书设计:文言断句方法集锦:一、对话标志断句法二、重要名词断句法三、重要虚词断句法四、特殊句式断句法五、修辞方式断句法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考复习备考中的《文言文阅读—断句》,是近年高考考题中比较热衷的一个考点.下面我将从考纲考点、学情介绍、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部分来进行说课.一、说考点及考题: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考纲里明文要求的“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而断句就是考题考查考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进而提高学生断句能力,成了体现学生阅读文言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2014年在全国十七、八套试题中,有八套试题中考查了文言断句,分值都在3—5分,其中包含全国新课标卷两套,大多以选择题呈现,很少是让考生直接在文段中划分.二、说学情:本届学生基础较差,尤其是文言知识功底薄弱,文言文阅读能力更是低下.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学生害怕做文言文习题,对于文言断句习题更是无法下手,大多学生采用“蒙”、“猜”、“碰”的随意办法.三、说教学目标:针对上面所说的情况,我采取如下教学:1. 三维目标⑴知识与能力:运用文言字词知识,对文段进行断句;⑵过程与方法:通过高考真题的断句,进行总结断句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按照标志去做题断句;⑶情感与价值:通过正确的断句,使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从而感受文言的独特魅力,进而喜欢文言文阅读,最终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2.教学重点:通过文言断句的指导训练,总结出一般常用的断句方法.3.教学难点:会用断句方法对文言语段进行正确断句.四、说教法学法:教学方法主要是讲练结合,分析归纳,合作探究三种.根据课程改革精神,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激情,并结合高三复习备考的教学实际,让学生在讲练中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知识的规律性,经过分析归纳找出解题的方法.五、说教学过程:第一步:导课由韩愈的《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想到“断句”〔PPT打出“文言断句”〕.第二步:考纲考题简介通过简单介绍,让学生想出高中学习文言文以来遇到的断句方法都有哪些?学生小组交流:〔得出断句方法〕有几种,教师板书几种.第三步:习题演练探究教师选取课本上学过的文言篇目中的段落,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断句划分,进行巩固,比较容易,以激起学生的兴趣.接下来,给学生选取一些课外的文言片段,进行练习.同时,教师提示学生:能不能从中再找出其它的断句方法?教师提示:简单讲解〔PPT上打出其它的断句方法作为补充〕.〔断句的方法可以采取诵读方式记忆:口诀、固定句式〕第四步:高考真题实战〔2014年〕第五步:小结.六、板书设计:文言断句方法集锦:一、对话标志断句法二、重要名词断句法三、重要虚词断句法四、特殊句式断句法五、修辞方式断句法······。
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
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共含13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语文复习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文言文断句的常用方法二、教学课时:4课时第1课时(一)找虚词,定句读例如: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分析: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0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总结:文言文中,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二)找名词(代词),定句读例如: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①也。
‘我能为君约与国,战必克之。
’——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分析:句中的名词有“道、俗、天下”等,找出了这几个名词,句子就断开了。
总结: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文言断句专题复习教案
文言断句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2. 能够正确断句并翻译简单的文言文。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断句的原则和技巧,文言文的翻译。
2. 教学难点: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断句和翻译。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断句的原则和技巧,分析实例。
2. 实践法:让学生练习断句和翻译,给予指导和反馈。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断句和翻译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文言断句的原则和技巧,实例分析,练习题。
2. 文言文材料: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文言文进行练习。
3. 断句符号:准备一些断句符号用于指导学生断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文言断句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文言断句的原则和技巧,分析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给出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尝试断句,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断句和翻译中的问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言断句的重要性和技巧。
6. 作业:布置一些文言文断句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其他文学作品:提供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尝试断句和翻译,进一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2. 对比现代汉语: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让学生对比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理解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
七、教学互动1. 问答环节: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小组竞赛:分组进行断句和翻译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3. 分享心得: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断句和翻译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和交流。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包括断句的准确性和翻译的准确性。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包括断句的准确性和翻译的通顺程度。
初中文言文断句教案
初中文言文断句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素养。
3. 通过断句练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韵味。
教学重点:1.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2.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文言文断句的技巧。
2. 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韵味。
教学准备:1. 文言文断句的教材或资料。
2. PPT或黑板,用于展示断句方法和例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文言文的感受。
2. 提问:你们觉得阅读文言文有什么困难?3. 引出本课主题:文言文断句。
二、讲解断句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根据标点符号、根据语义、根据句子结构等进行断句。
2. 介绍一些断句的技巧,如:注意虚词、掌握常见的句式结构、根据修辞手法等。
3. 通过例句,演示断句的过程和方法。
三、断句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资料,要求学生对给定的文言文进行断句。
2. 学生在纸上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讲解,共同讨论断句的正确与否。
四、阅读理解(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已断句的文言文,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文意。
2. 学生阅读文言文,教师巡回指导。
3. 选取部分学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共同讨论文言文的意义和韵味。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对本节课的断句方法和技巧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对一篇文言文进行断句,并写下一段关于文言文阅读的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观点。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阅读理解的培养,让学生通过断句练习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韵味。
在课后,教师要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指导和反馈,以确保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
文言文断句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
教案:
一、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2.训练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断句能力,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
1.提供大量文言文语料,让学生自主断句,然后与同学讨论对比,互相学习。
2.给学生展示一些断句常用的规则和技巧,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断句。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提供一段文言文原文,要求学生自主断句,并与同学讨论对比。
2.展示: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断句常用的规则和技巧,如“对称断句法”、“逻辑断句法”等。
3.实践:教师提供更多的文言文语料,让学生根据所学的断句规则和技巧进行断句,并与同学一起讨论。
4.总结: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学习到的断句规则和技巧,并强调它们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阅读一篇文言文文章,并将其中的长句子进行断句,然后给出自己的断句理由。
九年级文言文断句教案
九年级文言文断句教案第一章:文言文断句简介1.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断句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的定义和作用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1.3 教学活动:引入文言文断句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示例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学生练习断句,教师指导反馈第二章: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2.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2.2 教学内容:音节停顿原则意义单位原则语法结构原则2.3 教学活动:讲解音节停顿原则,举例说明讲解意义单位原则,举例说明讲解语法结构原则,举例说明第三章: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3.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3.2 教学内容:语义分析法语法分析法标点符号法3.3 教学活动:讲解语义分析法,举例说明讲解语法分析法,举例说明讲解标点符号法,举例说明第四章:文言文断句的实践应用4.1 学习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文言文断句4.2 教学内容:练习题设计学生自主断句练习教师点评和指导4.3 教学活动:设计练习题,供学生自主练习断句学生进行自主断句练习教师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学习目标:总结文言文断句的要点和技巧拓展文言文断句的应用领域5.2 教学内容:总结文言文断句的要点和技巧介绍文言文断句在研究和解读古代文献中的应用5.3 教学活动:学生总结文言文断句的要点和技巧介绍文言文断句在研究和解读古代文献中的应用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练习第六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化理解6.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断句与文化理解的关系学会通过断句深入理解古代文献的文化内涵6.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揭示古代文化现象中的应用古代文化词汇的断句解析方法断句与古代文化背景的关联6.3 教学活动:分析实例,说明文言文断句在理解古代文化中的作用学生练习断句,分析古代文献中的文化现象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化第七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学鉴赏7.1 学习目标:掌握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学鉴赏中的作用学会通过断句领会古代文学的美感7.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的应用断句与古代文学修辞、韵律的关联断句在领会古代文学意境中的作用7.3 教学活动:分析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断句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美感学生自主鉴赏古代文学作品,实践断句技巧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欣赏古代文学之美第八章:文言文断句与学术研究8.1 学习目标:理解文言文断句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断句技巧分析古代文献8.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古籍整理、校订工作中的应用断句在古代语言、文学、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断句分析与现代学术研究方法的结合8.3 教学活动:介绍断句在古籍整理等学术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学生尝试对古代文献进行断句分析,模拟学术研究过程教师点评,指导学生进行准确、深入的分析第九章:文言文断句与现代汉语关系9.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断句对现代汉语学习和应用的影响学会运用断句知识提高现代汉语阅读能力9.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与现代汉语词汇、语法的关系断句在提高现代汉语阅读理解能力中的应用断句对现代汉语写作的启示和影响9.3 教学活动:分析文言文断句对现代汉语学习的影响学生练习将文言文断句技巧应用于现代汉语阅读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在现代汉语环境中应用断句知识第十章:文言文断句的综合练习与评估10.1 学习目标:综合运用所学断句知识和技巧提高文言文断句能力,进行自我评估10.2 教学内容:设计综合断句练习题,涵盖本单元所有知识点学生独立完成断句练习,进行自我评估教师点评,总结学习成果10.3 教学活动:发放综合断句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反思学习过程教师点评,总结单元学习成果,提出改进建议第十一章:文言文断句与古代文献解读11.1 学习目标:理解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献解读中的重要性学会运用断句技巧准确解读古代文献11.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献解读中的应用断句与古代文献意义的关联断句在揭示古代文献深层含义中的作用11.3 教学活动:分析古代文献实例,展示断句在文献解读中的作用学生练习解读古代文献,运用断句技巧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古代文献第十二章:文言文断句与学术研究案例分析12.1 学习目标:理解文言文断句在学术研究中的实际应用学会分析学术研究中断句的案例12.2 教学内容:分析实际学术研究中断句的应用案例讨论断句在古代文献研究中的作用断句在学术研究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12.3 教学活动:介绍学术研究中断句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学生尝试分析学术研究中的断句案例教师点评,指导学生理解断句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第十三章:文言文断句与现代语言学关系13.1 学习目标:了解文言文断句与现代语言学的关系学会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分析文言文断句13.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与现代语言学的关联现代语言学理论在文言文断句中的应用断句与现代语言学研究方法的结合13.3 教学活动:分析文言文断句与现代语言学的关系学生练习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进行文言文断句教师点评,指导学生结合现代语言学研究方法进行断句第十四章:文言文断句与跨文化交流14.1 学习目标:理解文言文断句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学会运用断句技巧传播和理解古代文化14.2 教学内容:文言文断句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断句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和理解断句在促进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14.3 教学活动:分析文言文断句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实际案例学生练习运用断句技巧传播和理解古代文化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运用断句促进跨文化交流第十五章:总结与拓展15.1 学习目标:总结文言文断句的主要内容和技巧拓展文言文断句的应用领域和视野15.2 教学内容:总结文言文断句的主要内容和技巧介绍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献研究、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应用15.3 教学活动:学生总结文言文断句的主要内容和技巧介绍文言文断句在古代文献研究、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应用学生进行相关的拓展练习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九年级文言文断句的教案,包括文言文断句的定义、重要性、基本原则、方法和技巧,以及其在古代文化理解、文学鉴赏、学术研究和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应用。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
文言文断句技巧(超实用教案)第一章:文言文断句概述1.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1.2 文言文断句的意义1.3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第二章:句首发语词和句尾语气词2.1 句首发语词的作用和识别2.2 句尾语气词的种类和作用2.3 实例分析:句首发语词和句尾语气词的运用第三章:名词和代词3.1 名词的指代作用3.2 代词的种类和指代范围3.3 实例分析:名词和代词的断句应用第四章:虚词4.1 虚词的分类和用法4.2 常见虚词的断句功能4.3 实例分析:虚词在文言文断句中的应用第五章:固定结构5.1 固定结构的类型和特点5.2 固定结构的断句方法5.3 实例分析:固定结构在文言文断句中的识别与应用第六章:动词和形容词6.1 动词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断句6.2 形容词的作用和断句技巧6.3 实例分析:动词和形容词在文言文断句中的应用第七章:数量词和名词短语7.1 数量词的用法和断句7.2 名词短语的类型和断句技巧7.3 实例分析:数量词和名词短语在文言文断句中的作用第八章:疑问句和反问句8.1 疑问句的种类和断句特点8.2 反问句的形式和断句技巧8.3 实例分析:疑问句和反问句在文言文断句中的识别与应用第九章:并列句和复句9.1 并列句的类型和断句方法9.2 复句的结构和断句技巧9.3 实例分析:并列句和复句在文言文断句中的断句策略第十章:特殊句式10.1 倒装句的种类和断句10.2 被动句的用法和断句技巧10.3 实例分析:特殊句式在文言文断句中的识别和应用第十一章:文言文断句实践(一)11.1 短文断句练习11.2 长文断句练习11.3 实例分析与讲解第十二章:文言文断句实践(二)12.1 诗歌断句练习12.2 散文断句练习12.3 实例分析与讲解第十三章:文言文断句实践(三)13.1 经典文献断句练习13.2 历史文献断句练习13.3 实例分析与讲解第十四章:文言文断句的考核与评估14.1 断句能力的考核方式14.2 断句成果的评估标准14.3 提高断句能力的建议第十五章:文言文断句技巧的应用15.1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15.2 文言文研究的应用领域15.3 实例分析:文言文断句技巧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文言文断句技巧展开,涵盖了从断句概述到断句实践的各个阶段。
【高中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说课稿
【高中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说课稿【高中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断句》教案+说课稿阅读文言文句子+课堂讲稿的教学计划I.三维目标1.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利用文言文单词的知识将句子分段;(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总结句子突破的方法,使学生有规律可循阅读-段举教学计划+说课稿一、三维目标1.教学目标⑴知识和能力:运用文言文知识,在段落中断句;⑵过程与方法:通过习题训练,总结破句方法,使学生遵循规律,根据符号进行提问和破句;⑶情感与价值:通过正确的断句,学生可以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从而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进而喜欢文言文阅读,最终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教学重点:通过对文言句型的指导和训练,总结常用句型句方法。
三教学难点:会用断句方法对文言语段进行正确断句。
二、教学安排1.教学方法: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分析归纳;合作调查。
2.课程安排:一节课3.教学设备:ppt、图影仪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它是从韩愈的“教师论”中引入的“句子是未知的、混乱的”。
(二)具体过程一考纲简介近年来,文言文断句能力的考试越来越受到重视。
全国有八套试题考查了断句,其中包含全国课标卷两套试题,都出现了文言断句。
(大多以选择题出现)二问题(学生思考)学习文言文句子时,你通常使用什么方法?要求:一、各小组充分交流,将得出的方法写在小卡片上;二、各组派出一名发言人公布;三、限时2一分钟。
学生在公布时,教师:(黑板上写着“破句法”)3.解释几种断句方法:一、对话标记语法二、重要名词连字三、重要虚词的断字四、特殊句型五、修辞手法与句子中断(同时,穿插采用识记、诵读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听课学知识的积极性)四习题训练:(运用以上断句方法解决习题)选择课堂上的短文,让学生熟悉并激发兴趣:(一)(1)时不时地学习不仅仅是说有朋自远方来很有趣。
人们不知道,但不要生气。
他不也是个绅士吗?⑵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二)⑴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
高考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基本原则。
2、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如虚词法、实词法、句式法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准确断句的能力。
2、难点(1)理解一些特殊句式和文言词汇对断句的影响。
(2)在具体语境中灵活运用断句方法,准确把握文意。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言文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疑难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因为断句错误而产生歧义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想请一位先生教他儿子读书。
他与先生商定:“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
”先生理解为“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
”欣然答应。
但到了吃饭时,财主却只给先生一盘青菜。
先生很生气,财主却振振有词地说:“我写的是‘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青菜一碟足矣。
’”可见,断句不同,意思大不相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2、知识讲解(1)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a 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在断句之前,要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题,这是正确断句的基础。
b 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
可以先从容易判断的地方入手,如标志性的虚词、句式等,然后再逐步解决较难的部分。
c 结合上下文,尊重原文语境。
断句时要考虑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言环境,不能孤立地看待某一句。
(2)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a 虚词法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其固定的用法和位置,如“夫、盖、唯、若夫、且夫”等常用于句首;“也、矣、乎、哉、焉、耳”等常用于句尾;“以、于、为、而、则”等常用于句中。
根据这些虚词的位置,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例如:“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句首的“夫”字是发语词,应在此断句。
文言文断句 教案
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如虚词法、实词法、句式法等。
能够准确断句,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2、难点如何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语法结构进行合理断句。
应对一些特殊句式和复杂的语言现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咱们来玩一个小游戏。
我这里有一段没有标点的文言文,看看谁能最快读通顺。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大家是不是读得磕磕绊绊,甚至不知道从哪里断句呀?这就是因为没有标点,咱们读起来就很困难。
其实在古代呀,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得靠咱们自己去断句。
今天咱们就来学学这神奇的文言文断句技巧!(二)知识讲解1、虚词法咱们先来说说虚词法。
就像咱们平时说话会用“啊”“呀”“呢”这些词一样,文言文中也有一些常见的虚词,比如“之”“乎”“者”“也”等等。
这些虚词通常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说“夫环而攻之而不胜”,这里的“夫”就是一个发语词,一般在它前面断句。
再比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也”字后面通常要断句。
2、实词法实词就是有实际意义的词,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
通过找这些实词,我们也能断句。
举个例子,“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咱们可以先找到“君子”“食”“居”“事”“言”这些实词,然后根据它们来断句。
3、句式法文言文中有很多固定的句式,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等。
掌握这些句式的特点,也能帮助我们断句。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为……所……”是被动句,“何……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三)练习巩固好啦,咱们学了这么多方法,现在来练练手。
给大家一段文言文:“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大家先用刚刚学的方法试着断句,然后咱们一起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
2.通过练习,归纳总结断句的方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培养探索精神和自信,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消除畏难心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
2.学会通过审读主干和参照虚词断句。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走近高考,感知题型:(2017年全国Ⅰ卷)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恩,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10.D(2006年北京卷)(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三】尝试断句,探究方法:用斜线(/)给下面的文字断句并总结规律与方法:1.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
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3.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4.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5.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6.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ìng显现)于前不可类(虚构)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小结:通过找名词、虚词、特殊句式、修辞、总分、对话、引文等可以来确定句读。
衡量断句正确与否的方法:(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四】迁移训练,学以致用:用斜线(/)给下面的文字断句。
1.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2.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3.(2012年湖南卷)下列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於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B.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C.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D.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4.(2017年浙江卷)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
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
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句意。
本题需要注意“假使”,“足下之美”“足下之教”的对称等。
我自己知道我愚妄固执,不能用心学习,假如能够用心学习,也不能有所成就,殷切想要领略您的美德,他日一定接受您的教诲,为官处事中不再有过失,自古以来,没有不学习能够名垂于后世的人,希望您努力。
【五】课堂总结,反思领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可以通过找名词、虚词、特殊句式、修辞、总分、对话、引文等来确定句读。
当然,良好的语感也能帮助我们准确断句,希望大家课后多多积累、多多练习。
【六】课后作业,巩固夯实。
(一).(2017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
(10分)宋政和间官局编书,诸臣之文,独《临川集》得预其列。
靖康之祸,官书散失,私集竟无完善之本,弗如欧集、曾集、老苏大苏集之盛行于时也。
公绝类之英,间气所生。
同时文人,虽或意见素异,尚且推崇公文,口许心服,每极其至。
而后来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因并废其文此公生平所谓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节选自吴澄《临川王文公集》序)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22.文中的老苏、大苏是指____▲___、____▲___。
(2分)23.根据材料,概括王安石《临川集》在不同时期的命运。
(4分)【答案】21.而后来卑陋之士/不满其相业/因并废其文/此公生平所谓流俗/胡于公死后而犹然也?22.苏洵、苏轼23.政和间,列于官书;靖康后,不再盛行。
(二).(2017年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谢贞,字元正,陈郡阳夏人,晋太傅安九世孙也.。
父蔺,正员外郎,兼散骑常侍。
贞幼聪敏,有至性。
祖母阮氏先苦风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
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贞亦不食,亲族莫不奇之。
母王氏,授贞《论语》《孝经》,读讫便诵。
八岁,尝为《春日闲居》五言诗,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谓所亲曰:“此儿方可大成,至如‘风定花犹落’,乃追步惠连【注】矣。
”年十三,略通《五经》大旨,尤善《左氏传》,工.草隶虫篆。
十四,丁父艰,号顿于地,绝而复苏者数矣。
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
乃谓贞曰:“孝子既无兄弟,极须自爱,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自后少进粥。
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
及高祖受禅,暠还乡里,供养贞母,将二十年。
太建五年,贞乃.还朝。
及始兴王叔陵为扬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为记室,辟贞为主簿。
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辄辞以疾,未尝参预,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连逮,唯贞与卓独不坐.。
后主乃诏贞入掌中宫管记,迁南平王友。
府长史汝南周确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后主览而奇之。
尝因宴席问确曰:“卿表自制邪?” 确对曰:“臣表谢贞所作。
”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至德三年,以母忧去职。
顷之,敕起还府。
贞累启.固辞,敕报曰:“虽知哀茕在疚,而官俟得才,可便力疾还府也。
”贞哀毁羸瘠,终不能之官舍。
时尚书右丞徐祚、尚书左丞沈客卿俱来候贞,见其形体骨立,祚等怆然叹息。
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贞曰:“弱儿年甫六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为托耳。
”是夜卒。
后主问察曰:“谢贞有何亲属?”察因启曰:“贞有一子年六岁。
”即有敕长给衣粮。
(节选自《陈书·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注】惠连:谢惠连,南朝宋文学家。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舅尚书王筠奇.其有佳致奇:稀奇B.工.草隶虫篆工:擅长C.唯贞与卓独不坐.坐:受株连而获罪D.贞累启.固辞启:禀告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晋太傅安九世孙也.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B.若.忧毁灭性,谁养母邪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C.太建五年,贞乃.还朝良乃.入,具告沛公D.后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B.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C.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D.父蔺居母阮氏忧/不食泣血而卒/家人宾客惧贞复然/从父洽/族兄暠乃共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为贞说法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贞天性聪慧,小时候读过不少典籍,有的读过就能背诵,有的粗通大意;他八岁时写的诗就深得长辈称赞。
B.谢贞受府长史周确委托,为他撰写辞让都官尚书的表文。
陈后主读过之后,怀疑该表文不是周确亲笔所作。
C.谢贞非常孝顺,小时候祖母因病难以进食,他便也不进食;父亲去世他悲痛欲绝,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
D.母亲去世后,谢贞一心守丧,极度悲痛,骨瘦如柴,令人叹息。
他忧病而死后,后主下令长期供他儿子吃穿。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贞度叔陵将有异志,因与卓自疏于叔陵,每有宴游,辙辞以疾,未尝参预。
叔陵雅钦重之,弗之罪也。
(6分)(2)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及贞病笃,察往省之,问以后事。
(4分)【答案】9.A 10.B 11.B 12.C13.(1)谢贞猜度叔陵会有叛逆之心,就和阮卓自行疏远叔陵,每当有宴饮游乐,总是称病推辞,不曾参与。
叔陵一向(或非常)钦敬他,不怪罪他。
(2)吏部尚书姚察和谢贞交好,到谢贞病重的时候,姚察去探望他,问他身后之事。
【解析】10.B项,都是“假如”“如果”的意思;A项,前一个表判断,后一个是句末语气词;C项“乃”,前一个是“才”的意思,后一个是“于是、就”的意思。
D项,前一个:于是,后一个:凭借、依靠。
11.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句意,本句意思为:父亲谢蔺因母亲阮氏去世,不吃饭哭泣到眼中出血而死。
家人宾客害怕谢贞也会这样,叔父前往华严寺,请禅师来为谢贞说法。
然后寻找句子一些特定的名词、动词进行推断。
12.C项,“之后,奉养母亲未曾间断”不正确。
文中“太清之乱,亲属散亡,贞于江陵陷没,暠逃难番禺,贞母出家于宣明寺”,这一时期未能孝顺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