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五色观简述
中国传统色彩观念

中国传统色彩观念:五行观念与象征意义的交织
中国传统色彩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五行观念的影响,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根据五行观念,青、赤、黄、白、黑五色被视为正色,与五行相匹配,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1.青色:代表东方,象征着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和清新宁静的气质。
2.赤色:代表南方,象征着热情、活力、能量和勇气。
3.黄色:代表中央,象征着大地的丰饶、中和和和谐,也常被用作皇家的象
征。
4.白色:代表西方,象征着纯洁、高贵和优雅。
5.黑色:代表北方,象征着神秘、庄重和力量。
这些颜色不仅具有地域性的象征意义,还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绘画、建筑、服饰等。
在传统绘画中,颜色的选择和使用并不是单纯地模仿客观事物,而是根据画面的需求和主题来规划颜色。
此外,传统中医里也有“色脉诊”,认为五色微诊可以用来目察疾病。
对于颜色的命名,一种方法是以具有这种颜色的典型物名来作为颜色名,例如酱色、藕色、赭石、咖啡色等;另一种方法是在颜色名前前缀表示程度的附加语,例如深红、浅红、浓绿、淡绿等。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色彩观念是一个复杂而富有象征意义的体系,它深深植根于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中,并影响了中国艺术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五色观的色彩体系

五色观的色彩体系五色观是一种源于古代中国的色彩体系,被广泛应用于艺术、文化和哲学领域。
它将颜色分为五种:金、木、水、火、土。
首先是金色,代表着贵族、富贵和权力。
在中国古代,黄色常被用作皇室标志,表示皇权至高无上。
这种颜色的特性是光亮、瑰丽、耀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金色象征着富贵、光明和祥瑞。
在艺术创作中,常用于装饰华丽的建筑、绘制富丽堂皇的画作等。
其次是木色,代表着生命力和健康。
这种颜色的特性是温暖、舒缓、自然。
在中国文化中,木色常被用于形容春天的万物复苏,是一种充满希望和生机的颜色。
在设计中,木色往往被应用在与自然有关的场合,如装饰花园、庭院等。
第三种颜色是水色,代表着清澈和纯净。
这种颜色的特性是晶莹透亮、儒雅清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水色常被用于象征着洁净、纯洁和悠远。
在艺术创作中,这种颜色常常被用于描绘清泉、池塘、湖泊等水体场景。
第四种是火色,代表着热情和活力。
这种颜色的特性是鲜艳、热烈、有力度。
在中国文化中,火色常被用于表达对生命和努力的热情追求。
在艺术中,火色经常被用于描绘耀眼炽热的太阳、风景中的红花等。
最后是土色,代表着安稳和可靠。
这种颜色的特性是实在、厚重、稳固,与大地的稳定性紧密相连。
在中国的古代文化中,土色象征着坚实、落实和安全。
在设计中,土色可用于营造稳重、务实的氛围,如用于家具、建筑等场合。
五色观的五种颜色,除了其本身的特性,还代表着五行理论。
在中医、风水等方面,五行理论被广泛应用,如金色属于金行,木色属于木行,水色属于水行,火色属于火行,土色属于土行。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种哲学思想,对于影响人们的生活新颖的理解和把握意义重大。
解读中华五色审美观

中华五色审美观是指中国古代对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的审美观念。
这五种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象征作用,被广泛运用于艺术、设计、建筑等领域。
青色在中华五色审美观中代表着生命初发之色和东方之始。
它象征着正派、吉祥与和谐,同时也体现了很强的存在感,给人一种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的感觉。
赤色在中华五色审美观中代表着盛阳之色和热情奔放。
它象征着火与太阳,是先民最早膜拜的颜色。
在中国,红色寓意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和革命。
黄色在中华五色审美观中代表着尊贵和皇权。
它是“地之色”、“土之色”、“中央之色”、“中和之色”,同时也是皇帝的专用颜色,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白色在中华五色审美观中代表着纯洁和高雅。
它象征着清新、明亮、简洁和素雅,同时也体现了对和平、宁静的追求。
黑色在中华五色审美观中代表着神秘和深邃。
它象征着夜晚、宇宙和深不可测的事物,同时也体现了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总的来说,中华五色审美观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和宇宙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五方五色 的世界观

五方五色的世界观
"五方五色"通常是指五行五色的概念,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的五行理论有关。
五行理论是古代中国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分别是木、火、土、金、水,每一种元素都与五种颜色相对应。
以下是五行与五色的对应关系:
1.木:对应颜色为绿色。
2.火:对应颜色为红色。
3.土:对应颜色为黄色。
4.金:对应颜色为白色。
5.水:对应颜色为黑色。
这种五行五色的概念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哲学,还在中国传统医学、风水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这个观念中,每个元素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相互关系,它们在宇宙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
这种五行五色的观念也常常被应用于艺术、文学、建筑等领域,以表达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和敬畏。
这些元素和颜色的概念被认为不仅体现了物质世界的构成,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中华传统五色

中华传统五色
黄色
黄色,象征着中央,是皇帝的专属色彩。 在五行中,黄色属土,代表稳定和丰饶。 在中国古代,黄色是皇家的象征,普通百 姓不得使用黄色。黄色也常被用于建筑、 服饰等领域,展现出皇家的尊贵和权威
中华传统五色
白色
白色,象征着西方,秋天的颜色。在五行中 ,白色属金,代表纯净和刚强。在中国文化 中,白色常常与纯洁、高尚相联系。比如, 在中国传统婚礼中,新娘的婚纱通常为白色 ,寓意着纯洁和美好。此外,白色也常被用 于绘画、陶瓷等艺术创作中,展现出清新、 雅致的美感
-
Thanks 谢谢观看
中华传统五色
黑色
黑色,象征着北方,冬天的颜色。在五行中 ,黑色属水,代表深沉和神秘。在中国文化 中,黑色常常与神秘、庄重相联系。比如, 在古代中国的戏剧表演中,黑色常被用于扮 演阴险狡诈的角色;在书法艺术中,黑色则 代表了笔墨的厚重和力度。此外,黑色也常 被用于服饰、建筑等领域,展现出沉稳、大 气之美
中华传统五色
青色
青色,象征着东方,春天的颜色。在五行中 ,青色属木,代表生长的力量。在古代中国 ,青色被广泛运用于服饰、建筑、绘画等领 域。比如,古代官员的服饰中,青色是尊贵 的象征;在绘画中,青色常被用来描绘山水 、草木等自然景象
中华传统五色
赤色
赤色,象征着南方,夏天的颜色。在五行中 ,赤色属火,代表热情和活力。在中国文化 中,赤色常常与吉祥、繁荣相联系。比如, 春节时,人们会在家中悬挂红色的对联和灯 笼,寓意着吉祥如意。此外,赤色也常被用 于祭祀、朝拜等庄重场合,表达对神明的敬 意
中华传统五色
五色的文化意义
五色在中国文化中不仅仅是一种色彩的分类,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象征。每一种 颜色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例如,黄色代表皇家的尊贵和权威,而红色则常 常与喜庆和吉祥相联系。了解五色的文化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和历史
中国传统色彩观

第八章中西设计美学观念比较中西方的设计美学观念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上,不仅体现在我们之前讲过的图案造型观、器具造型观、空间设计观念上,也体现在各自不同的色彩观上。
第四节中西色彩观比较一、中国传统色彩观1.五色观中国传统色彩观中影响最深远的是“五色观”,它形成于先民们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推动下,逐步完善成一套以自然观和社会观相结合的色彩理念——“五色体系”。
通过五种单色即“青,赤,黄,白,黑”来传达人们的情感和意志。
“五色”一词出现时,只有“五色”总称,而未一一列出五色之名。
最早说明具体哪五色的,是在《周礼·考工记》。
其中记载道:“画缋[huì]之事:杂五色。
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将五色崇拜同方位观念相联系,这里所体现出来的色彩具有了特定的象征意义,每个色相各对应了天地东西南北。
而后又发展出了“五色与五行论”。
使五色不仅与五方相对,又分别指五行和四时,五方是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东方谓之青(青龙)为木主春(青风(春风);青阳(春天;青帝(春神);青宫是指太子居东宫),南方谓之赤(朱雀)为火主夏,西方谓之白(白虎)为金主秋,北方谓之黑(玄武)为水主冬,中央为土,黄色。
解释起来就是:青色,相当于温和之春,为木叶萌芽之色;赤色,相当于炎热之夏,为火焰燃烧之色;白色,等于清凉之秋(金秋、金风),为金属光泽之色;黑色等于寒冷之冬,为水,为深渊无垠之色;黄色,相当于土,为地气勃发之色。
简化就是,木为青色,火为赤色,金为白色,水为黑色,土为黄色。
阴阳五行说将五行与五色相匹配,金、木、水、火、土与白、青、黑、赤、黄相对应,并将色彩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色彩观在广告设计中的使用_五行五色说与中国传统色彩观探究

中国传统色彩观在广告设计中的使用_五行五色说与中国传统色彩观探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色彩观。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中国传统色彩具有深厚的人文背景,具备了完整的色彩架构和系统的色彩命名,产生了成熟的色彩技法,取得了辉煌的色彩成就。
中国传统色彩的特征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可以叫做“五色观”,即青(蓝加绿)、红、黄、白、黑。
至今我们称颜色多仍用“五彩缤纷”、“五色斑斓”。
黑、白是色彩的两极,“有”极归于黑,“元”极归于白,有之极和无之极奠定了以黑白代替一切色彩的水墨画基础。
同时五行色也形成了民间美术的基本观。
在民间社火、戏曲、脸谱及地戏、傩戏面具中,五色成为身份性格品质的象征。
如中国京剧是将色彩高度程式化和象征化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在京剧脸谱的用色上。
红色代表忠义、果断,黑色代表刚直、鲁莽,黄色代表凶狠、残暴,白色代表奸诈、伪善。
金银代表神仙、鬼怪等。
民间木版年画大多用五色套印,强烈的色彩并置效果。
响亮明确。
民间刺绣、泥塑也多用五色。
中国的传统色彩文化五色观把青、红、黄、白、黑视为正色,也叫上五色,象征尊贵。
联系木、火、土、金、水五行,把五色、五行、五方、五德等自然的、宇宙的、伦理的、哲学的多种观念糅合在一起,在感情的实用色彩中渗入思辨的哲理生命,形成别具特色的中国色彩文化。
具体说来:青:在中国阴阳五行说中,青代表木,是与春天、东方及人体肝脏部位相对应的色彩,中国传统及民间俗称为蓝色。
传统工艺中提炼靛青染料,因而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成语。
中国的青花瓷,以它典雅、高贵的色感而闻名世界。
青色在古代中国有较广泛的色域,例如:青发和黑发、青云和白云、青眼和黑眼、青马和黑马、青房和绿房,总之青色是一种可以理解成包含着黑、白、绿的色彩,它也是一种吉祥之色。
青灰是一种吉兆,中国刀也曾被称为青龙刀。
青天白日意味着晴朗无云。
赤:在中国阴阳五行说中,赤代表火,是大火的火光色彩,也称为红色,是吉祥之色。
我国是尚红韵民族,红色被赋予了祛魔辟邪的功用。
蚂蚁庄园 古代的色彩体系

中国古代的色彩体系是五色体系,包括白、青、黑、赤、黄,分别对应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也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以及一年的不同时节:春青(蓝)、夏朱(红)、季夏黄、秋白、冬黑。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的。
中国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铁矿粉末,后来有用朱砂(硫化汞)。
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
周代开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媒染剂可染出红色。
黄色,早期主要用栀子。
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
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
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五倍子、柿叶、冬青叶、栗壳、莲子壳、鼠尾叶、乌柏叶等。
这种色彩体系不仅代表了古代中国人民对自然界的认知,也承载了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传统。
此外,儒家的色彩观和道家的色彩观也对这一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需更多中国古代色彩体系的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或咨询历史学家。
中国传统五色观简述

中国传统五色观简述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源远流长,如果从颜色方面剖析的话最经典的要数中国的传统五色观。
古人把蓝,红,黄,白,黑(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丰富的体现,五色观系统的反应了古人的思维结构,文化内涵以及经济领域,是中国古代色彩学科方面的重要成果之一。
可以说是非常有研究意义的,作为一个现代的设计师或者说是中国人都需要对中国的古代文化,尤其是色彩观作一个大概的了解,在今后的设计才能把色彩运用的更加恰当,避免发生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失误,这样对以后的设计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阴阳五行观下的“五行论”是构成中国传统五色学说的重要思想基础,中国古代五行论认为世界由火、土、金、木、水这五种原初物质组成。
关于中国传统五色观的最早的记载是在《尚书·洪范》中这样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墙。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墙作甘……”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随着时间发展,五数之说开始形成,并且日益丰富它的内容,五数中的色彩就是五色。
五色对应五个方位。
周礼•考工记》曰:“画缋之事:杂五色。
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
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
“对于这个说法后人也相应的解释,“绘画的事,调配五色。
象征东方叫做青色,象征南方叫做赤色,象征西方叫做白色,象征北方叫做黑色,象征天叫做玄色,象征地叫做黄色。
青与白是顺次排列的两种颜色,赤与黑是顺次排列的两种颜色,玄与黄是顺次排列的两种颜色。
”所以现在人们也习惯将北方叫作黑土地。
战国末年阴阳学家提出了“五行相胜”的观点。
认为五行五色相生即又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相生观念和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相克观念,生克循环,维持了世间事物的总体平衡。
浅析中国传统五色观

浅析中国传统五色观作者:朱安妮来源:《参花·下半月》2016年第10期摘要:中国五色观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对色彩的崇尚,它萌芽于奴隶社会殷商时期,形成于先秦时期,完善发展于秦汉时期,它是我国古代人民哲学思想观念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色彩美学的基础。
关键词:五色五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五色观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对色彩的崇尚,它萌芽于奴隶社会殷商时期,形成于先秦时期,完善发展于秦汉时期,它是我国古代人民哲学思想观念和智慧的结晶,成为华夏民族色彩审美的最高标准。
五色指“赤、青、黄、黑、白”五种颜色。
先民们从自然万象中获得了这五种基本的颜色,“赤,赫也,太阳之色也” ,“青,生也,象征物生时之色”,“黄,晃也,晃晃日光之色也”,“黑,晦也,如晦冥之色也”,“白,启也,如冰启时之色也”。
《左传》中有这样的记录:“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
”相关学家认为这段文字就是“五色说”真正登上中国古代色彩审美的历史舞台的见证。
而五色体系在时间上比西方的色彩体系早千年以上,可以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色彩体系。
五色从诞生一开始,就不仅仅是指代五种颜色,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从周朝开始,统治阶级就开始从礼仪等级观念出发,把代表五行的五色定为正色,象征尊贵,而其他间色被贬为卑贱之色。
“尊尊贵贵,不得相逾”,在宗教礼仪活动中或是社会人士的服饰用色中,有着严格的色彩规范,不得混淆颠倒。
五色审美观至今仍鲜活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美术创作中,是中华民族牢固的审美观,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一、五色与五行“五行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为广泛而深刻学说之一,庞朴先生称它为“中国文化的骨架”。
要理解这一“中国文化的骨架”,首先就要了解五行说的来龙去脉和精神实质。
古往今来,对“五行说”起源的解说可谓不胜枚举。
其起源,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一种是认为其起源于占星术,认为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之号;二是说来源于殷商占卜术,甲骨卜辞的“五方说”为五行之起源,根据甲骨文卜辞的记载,五方说把殷商所在的地域称作“中商”,而与“东土”“南土”“西土”“北土”并列,说明当时已经有了东、西、南、北、中五个空间方位的观念;三是“五材说”,认为“五行”起源于构成世界的物质材料金、木、水、火、土,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这五种元素构成的,自然界的各个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传统色彩 知识

中国传统色彩知识
中国传统色彩知识主要基于五色体系,即黑、赤、青、白、黄这五种颜色被视为正色。
这些颜色在古代中国的色彩观念中具有深远的影响。
黑色在《易经》中被认为是天的颜色。
古人感觉到的北方天空长时间都显现神秘的黑色,因此黑色在古代中国是众色之王,也是中国古代史上单色崇拜最长的色系。
赤色在民间象征吉祥喜庆,而在周代被崇尚。
黄色是中心色,象征大地的颜色。
在中国有“黄生阴阳”的说法,把黄色奉为彩色之主,是居中位的正统颜色,为中和之色,居于诸色之上,被认为是最美的颜色。
青色(含绿)象征着生机勃发的春天。
白色在中国古代色彩观念中,具有多义性。
“五行”说把白色与金色相对应,证明中国古人感觉到白色象征着光明,列入正色,表示纯洁、光明、充盈的本质。
此外,中国古代的色彩命名非常诗意化,如“暮山紫”、“青梅煮酒”、“明月珰”、“天水碧”等。
这些颜色名称不仅是一种颜色描述,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例如,“青梅煮酒”不仅指一种青色梅子酒,还让人联想到春日踏青和诗酒趁年华的意境。
中国传统色彩知识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体系,它不仅是一种视觉表达方式,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五色观的色彩体系

五色观的色彩体系五色观是一种色彩体系,它将色彩分为五个主要的类别:红色、橙色、黄色、绿色和蓝色。
每种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情感,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五色观的色彩体系。
红色是五色观中最鲜艳、最活力的颜色之一。
它代表着热情、力量和活力。
红色常常被用于各种庆祝活动,因为它能够唤起人们的激情和热情。
在中国文化中,红色也象征着幸福和吉祥,所以在婚礼和节日时,人们常常使用红色装饰来表达喜庆之情。
橙色是一种温暖、积极向上的颜色。
它融合了红色的热情和黄色的明亮,给人带来积极、温暖的感觉。
橙色也是创意和创新的象征,因此在设计领域经常使用橙色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此外,橙色还有提高食欲和增加活力的作用,所以在餐厅和健身房等场所使用橙色的装饰也是常见的。
黄色是一种明亮、充满活力的颜色。
它代表着快乐、光明和希望,能够给人们带来积极的情绪和愉快的心情。
黄色也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常见色彩,如太阳的颜色就是黄色的。
在室内设计中,使用黄色的装饰可以增加房间的明亮度和温暖感,使人感到更加舒适和愉快。
绿色是一种平和、和谐的颜色。
它代表着自然、生命和健康,能够给人带来宁静和放松的感觉。
绿色也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颜色之一,如树叶和草地都是绿色的。
在医疗和健康领域,绿色被广泛应用,因为它能够促进人们的恢复和放松。
此外,绿色还具有平衡和调和的作用,所以在设计中使用绿色的装饰可以使整个空间更加和谐和宜人。
蓝色是一种冷静、深远的颜色。
它代表着平静、思考和沉思,能够给人带来冷静和安宁的感觉。
蓝色也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常见色彩,如天空和海洋都是蓝色的。
在设计中,使用蓝色的装饰可以给人带来清新和宽敞的感觉,使人感到放松和舒适。
此外,蓝色还有降低血压和减轻压力的作用,所以在办公室和休闲场所使用蓝色的装饰也是常见的。
五色观的色彩体系将色彩分为红色、橙色、黄色、绿色和蓝色五个主要类别。
每种颜色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和情感,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作用。
红色代表热情和活力,橙色代表温暖和积极,黄色代表快乐和光明,绿色代表和谐和健康,蓝色代表冷静和沉思。
解读中华五色审美观

中华五色审美观解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审美观念也有着独特的内涵和特点,其中之一便是中华五色审美观。
中华五色指的是红、黄、蓝、绿、白这五种颜色,它们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审美价值。
下面将对中华五色审美观进行解读。
红色在中华文化中,红色被视为吉祥、热情和勇气的象征。
红色常被用作喜庆和庆祝的标志,例如中国春节期间,人们会使用红纸贴年画、挂红灯笼,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此外,红色还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色彩之一,象征着民族的团结和坚毅精神。
黄色黄色在中华五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誉为“中华之色”。
黄色象征着土地的丰收和富饶,也具有寓意欢乐、光明和温暖。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多选黄色作为皇家的象征,黄色的衣物、器皿等都被视为尊贵和崇高的象征。
蓝色在中华文化中,蓝色代表着清新、纯洁和宁静。
蓝天、碧海、湖泊等自然景色中的蓝色给人以宁静和安抚的感觉,深受大众喜爱。
蓝色还常被用作装饰和绘画中的元素,为作品增添一丝清雅之美。
绿色绿色象征着生命、希望和成长。
中国是农耕文化的发源地,绿色在中国人心目中与农业、农田息息相关。
同时,绿色还代表着森林的茂盛和大自然的生机,给人带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绿色也常被用作中国书画中的背景色和画面的点缀,营造出一种和谐和自然的氛围。
白色白色在中华文化中是与红色齐名的重要颜色,象征着纯洁、善良和庄重。
中国古代的礼仪和宴会often多会使用白色作为主题色,以表达庄重、肃穆之意。
此外,白色在中国婚礼上也被视为吉利和祥瑞的象征,新娘常常穿着白色的婚纱。
白色还在中国书画、陶瓷、建筑等艺术领域具有独特的地位,代表着简约、典雅和高雅的审美标准。
中华五色审美观的形成既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民俗习惯的形成有关,又与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息息相关。
这五种颜色不仅被广泛运用于中国传统艺术中,也常常出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通过对这五种颜色的使用和组合,可以更好地传达中国人对于美的追求和理解。
虽然现代社会审美观念在不断变化和多元化,但中华五色审美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颜色编年史(6)中国古代的五行色

颜色编年史(6)中国古代的五行色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沉淀与演变后,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完整的五行色色彩体系。
五行色简称为五色,它不同于西方的色彩体系,它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连,特别是与五行的结合,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哲学思想及独特的风俗情趣。
五色观概念《周礼》载:“画缋之事,杂五色。
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
”这是目前见到的最早提出五色观的文字。
从中可知,所谓的中国传统五色,就是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
西周时期,就具有“正色”与“间色”之分,“正色”即青、赤、黄、白、黑,而“间色”就是由两种“正色”相混合而产生的色彩。
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古人先贤们发现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只能从自然界中提取的原料研制出来,是其他色彩相混合都得不到的最纯正、基本的颜色。
然而,当这五种颜色相互混合时,却会奇妙地生成无限丰富的其他色彩。
正是基于五色理论的深远影响,人们便慢慢地把色彩直接称为五彩或五色,传统五色观由此形成,大家熟知的“五彩缤纷”“五彩斑斓”等均出自于此。
中国传统的五色与五行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甚至可以认为五色就是五行学内容的一部分。
在五行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影响时,不可避免地作用于中国古代色彩审美思维和用色习惯,最终促成五色的产生、发展与成熟。
五色与五行的关系中国传统的五色与五行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甚至可以认为五色就是五行学内容的一部分。
在五行学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影响时,不可避免地作用于中国古代色彩审美思维和用色习惯,最终促成五色的产生、发展与成熟。
古人之所以将“五色”与“五行”相结合,主要是因为:而色彩是构成自然万物的一部分,亦不例外地在这一范畴中。
“五色”是一切色彩的本源,恰好与万物之本的“五行”观相吻合。
五行中,木为东方,代表青色;火为南方,代表赤色;土为中央,代表黄色;金为西方,代表白色;水为北方,代表黑色。
概述中国传统五色

概述中国传统五色作者:刘柳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12期摘要:中国古代人认为五行是产生自然万物的五种元素。
在“自身其明”而“首先黑白”之说的基础上,色彩与天道自然规律的五行法则就建立起了关系,而形成了五色学说。
五色,即“青、赤、黄、白、黑”。
关键词:中国传统色;正色;间色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092-0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任依先人观物取象的传统“以冬十月为年首”,色尚黑,所以衣服色和旗色为黑。
随后中国古代色彩象征显多元化发展趋势,逐渐向色彩装饰功能转变,中国古代也随之走向了一条多彩之路。
西汉末年的“阴阳五行说”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谓“五行”,即水、火、金、木、土,中国古代人认为五行是产生自然万物的五种元素。
在“自身其明”而“首先黑白”之说的基础上,色彩与天道自然规律的五行法则就建立起了关系,而形成了五色学说。
五色,即“青、赤、黄、白、黑”这五色为正五色又称“上五色”,他们混合的颜色为间色又称“下五色”。
春秋战国五色与五方的关系对应确立,五方色的排位为左青右白,前赤后黑,黄在中央。
一、正色正五色各有各的名分,青是五色之始,赤是五色之荣,黄是五色之主,黑是五色之终。
青色对应东方,东方别名青方;赤色对应南方,南方是太阳照耀的主要方向,南方别名赤方、朱方、赤位;黄色对应中央,表示中正的义理;白色对应西方,西方别名金方;黑色对应北方。
1.青。
青在五行中是一种生命起源的象征。
它是中国特有的的颜色,在中国古代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象征着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在艺术作品中典型代表便是青花瓷的用色。
由于古人很难找到天蓝色的矿物染料常常用带有绿色的蓝草为原料制作青色。
《苟子·劝学》中就记载“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色在自然界里常对应晴朗天空色颜色。
青还用来形容黑色,中国人的头发有时被称为青丝或青发。
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观念

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观念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观念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是表现在对色彩的运用上,以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
中国传统绘画跟西方绘画相比,更加体现出安静和协调,这样的协调是中国绘画独有的,也跟中国文化传统的色彩相关联,更突出中国画家对色彩高深的理解。
一、中国传统色彩观的概念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可以叫做“五色观”,包括有红、黄、青、白、黑。
这些颜色也延续到至今,现在我们形容颜色多为“五色斑澜”、“五彩缤纷”等。
从“有”极归于黑,“无”极归于白中我们可以看出黑、白两色是色彩的两极,有之极和无之极为水墨画奠定了一定的色彩基础。
同时在五行色中也形成了属于民间美术的基本观,比如在戏曲中对脸谱色彩的运用以及各种地戏与傩戏面具中的色彩运用,都成为了身份与品质的象征。
中国画家在用色的时候,不局限于眼中所见到的色彩,更不是单纯的用色彩来表现物象的外部具体形态,而是用色彩来表现对所画物象的认识,把色彩作为表现方法之一。
(一)色彩观与“五色“之说汉代补人《周礼·冬官》中说:“绘画之事,杂五色。
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
天谓之玄,地谓之黄。
青与白相次之,赤与黑相次之,玄与黄相次之。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彩备谓之绣。
”这就给绘画中色彩的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从玄学含义上说他们将色彩与天地四方的广阔空间密切联系在了一起,在方位上吉凶与安危也孕育了色彩的吉凶与安危。
这些表明中国传统色彩观从初级阶段就与东方的天人合一和自然宇宙意识的观念密切相关。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在客观上促使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进入到自觉自醒的精神阶段。
在某种程度上,文化的形成以及它所表现的完美色彩在中国古代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起源在远古时代,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种本能表现在了考古学中,那时在研究中发现的在墙壁上的壁岩画与其他形式的壁画,反映出了人类一种本能的活动方式是以涂鸦为主的,从中可以发现,色彩这种表现方式早已存在。
中国传统色彩的象征

中国传统色彩的五色体系把红、 黄、青、白、黑视为正色。并赋予 色彩独特的象征性。
红色在有色系列中 受到中国人的喜爱,红 色是中国人象征吉祥的 色彩。例如:红衣、红 墙、红旗,甚至以红色。中 国文化有黄色文明之称。古人 在五行中,把黄色定为中心色, 象征大地的颜色。在汉朝以后 的历代皇朝,黄色以其近似金 色的光明灿烂为皇家专用色彩 象征。
古代文字产生之前的太极图,以黑白表示阴阳合一。
传统宗教艺术的色彩搭配 道家主张清新自然的感知色彩,提出 “五色乱目,使目不明”,选择黑色为道 的象征。黑色成为东方宗教特色的符号性 用色。 佛教对色彩的配置与光结合,佛画 和雕塑设色多以调和色,其中以红、绿、 蓝色为主色。救世佛陀多涂以金色,并配 合白光,充分体现了“佛光普照” 的含 义。金色成为佛的象征色。
皇帝龙椅
皇帝的龙袍
青色(含绿)象征着 生机勃发的春天,因此青 绿色受到人们的喜爱。很 多画家以青绿色作为主色 调,其山水画被称为“青 绿山水”。
黑色在中国古代色彩观念中承袭最原 始的色彩感知,与白的色彩搭配构成有彩 色感知的基础。古有 “天玄地黄”之说, 黑色被认为是天的颜色,是众色之主。中 国古代史上单色崇拜时期尚黑的时间最长。 白色在中国古代的色彩象征中除与 黑色关系紧密之外,常常象征着与红色相 反的含义,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悲伤。 五行说“白立而五色成”可见白色又具有 多义性,象征纯洁、光明、充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五色观简述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源远流长,如果从颜色方面剖析的话最经典的要数中国的传统五色观。
古人把蓝,红,黄,白,黑(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传统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丰富的体现,五色观系统的反应了古人的思维结构,文化内涵以及经济领域,是中国古代色彩学科方面的重要成果之一。
可以说是非常有研究意义的,作为一个现代的设计师或者说是中国人都需要对中国的古代文化,尤其是色彩观作一个大概的了解,在今后的设计才能把色彩运用的更加恰当,避免发生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失误,这样对以后的设计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阴阳五行观下的“五行论”是构成中国传统五色学说的重要思想基础,中国古代五行论认为世界由火、土、金、木、水这五种原初物质组成。
关于中国传统五色观的最早的记载是在《尚书·洪范》中这样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墙。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墙作甘……”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随着时间发展,五数之说开始形成,并且日益丰富它的内容,五数中的色彩就是五色。
五色对应五个方位。
周礼考工记》曰:“画缋之事:杂五色。
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
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
“对于这个
说法后人也相应的解释,“绘画的事,调配五色。
象征东方叫做青色,象征南方叫做赤色,象征西方叫做白色,象征北方叫做黑色,象征天叫做玄色,象征地叫做黄色。
青与白是顺次排列的两种颜色,赤与黑是顺次排列的两种颜色,玄与黄是顺次排列的两种颜色。
”所以现在人们也习惯将北方叫作黑土地。
战国末年阴阳学家提出了“五行相胜”的观点。
认为五行五色相生即又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相生观念和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相克观念,生克循环,维持了世间事物的总体平衡。
属金的颜色有白色,杏色,金色;属水的颜色有黑色,蓝色;属土的颜色有黄色棕色;属木的颜色有蓝色绿色;属火的颜色有红色,紫色。
五色观在设计中的广泛应用
古代人们的色彩观念比较单一,五色观在中国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说无处不在。
战国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并且非常推崇五行五色之说,水主阴,阴主刑杀,所以秦王暴政,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
其中五行五色说应用到极致的要数古代帝王的宫殿,中国的传统说法是“黄生阴阳”,黄色被认为是正统帝王皇权的象征,居各色之首,从古至今,中国人也自称“炎黄子孙”。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是这样记载五行的:“左青龙(木)、右白虎(金)、前朱雀(火)、后玄武(水)、中央后土(土)”。
这一理论后也被曹丕接受,选定黄色为正色之首。
为了彰显皇权“王者必
居天下”的的至高无上思想,紫禁城坐落在城市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原为正阳门,永定门是后延长的),北止钟鼓楼,全长15里。
红色是中国的主题色彩,这一习俗也是由五色观而来,因为黄色为正色之首属土,而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所以红色生黄色,可以看到紫禁城全部宫墙门窗都被漆成正红色,屋顶是黄色,寓意“火生土”天下安定繁荣,兴旺发达,江山永固,红色衍生出来的颜色是紫色,中国也有“紫气东来”的说法,可以看出红色自古在中国就是非常受欢迎的颜色。
宫殿前面是不种树的,因为皇帝在五行中占土,木克土,容易触霉头,所以三大殿前是没有任何树木的,当然宫殿从进到出都没有任何树木,建筑的恢宏就会显得尤为明显,也更加增加了官员的压抑感,突出皇帝的无上地位。
当然民间也有一种说法是,如果宫廷中种树就会使得刺客有藏身之所,所以没有树也是为了皇帝的安全,这也是一种说法,可以列入参考范围。
南三所是皇子们居住的地方,故采用红墙绿瓦;文华殿原是皇子们读书的地方,根据五行之说,青色即绿色,为木叶萌芽之色,象征温和的春天,护佑后代的繁荣兴旺的祖先宗庙也在东方,这些建筑的屋顶均为绿色琉璃瓦顶. 民间普通老百姓民舍不得善用黄色,只可使用黑色灰色,滥用黄色既是犯罪的行为。
由此可见,颜色在古代中国不仅仅是装饰作用,更有划分阶级和维护统治地位的强大力量。
所谓“无古焉有尽,古今相生相成….”。
五色观经过历史的洗
礼在现代设计中也开始体现出它深刻的魅力。
总所周知,上海世博会上,设计独特气势恢弘的中国馆博得满堂喝彩,中国馆的大体颜色是中国红,红代表火,寓意火烧旺运。
在中国馆,观众可以参观49米、41米、33米三层展区。
然而在中国馆60.6米层,有一层并不对外开放,该层区域划分是按照中国传统的九宫,划分为金厅、丹厅等9个不同主题的大厅。
该顶层8000平米的空间,五方正位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演绎着青黄赤黑白的空间色调;而偏位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又彰显着丹青、玄青和赤白、玄白的色调。
西北厅为玄白厅,展示水墨、国画。
正北厅为玄厅。
北厅五行属水,水色玄(即黑色)。
为此,艺术品则以传统书法的《论语》和《道德经》展示其中。
东北厅为玄青厅,展示陶艺。
正西厅为白厅,属金,金对应的颜色是白色,该厅以展示纤维艺术为主。
正东厅为青厅,属木,木色青,具有万物复苏之气,该厅展示专青瓷陶艺屏风。
西南厅为赤白厅,内是水彩艺术。
正南厅为丹厅。
南属火,火色赤,为此该厅内由唐明修教授创作的丹漆屏风是空间中的亮点。
东南厅为丹青厅,展示油画水彩。
中国馆的设计是一个载体,一个中西结合的设计的口号,一种现代设计的典范,而这些都是由于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巧用了中国五色观的缘故,让设计更多了几分人文内涵和深意。
可见在现代建筑中五色观被应用的非常详尽,有的时候符合色彩观的设计更能夺得大部分中国人的认同和喝彩,也是指导设计师
作设计的一种重要的审美观点,由于其背后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寓意深刻吉祥。
学习和研究五色观如同一把揭示中国文化的钥匙,如果可以合理应用到现如今的设计中,一定可以使设计大放异彩,让人称道。
参考书目:
[1]《尚书·洪范》作者:不详
[2]《每天懂一点心理学》原田玲仁、郭勇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色彩构成》程悦杰、历泉恩、张超军中国青年出版社
[4]《中国古代建筑》贾洪波、刘毅南开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