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课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
链霉素(streptomycin)
新霉素(neomycin)
链霉菌素属 卡那霉素(kanamycin)
妥布霉素(tobramycin )
天然类
大观霉素

庆大霉素(gentamicin )

小单孢菌属 西索米星、小诺米星

福替米星

奈替米星(netilmicin )
人工半合成类 阿米卡星(amikacin )
抗菌作用
1.抗菌谱(窄),但较青霉素略广 ⑴与青霉素G抗菌谱相似 G+球菌:敏感金葡菌、链球菌 G+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 其它: 螺旋体、放线菌
针对第一代
抗菌作用
⑵略广(不相似)★★ 部分厌氧菌(除脆弱拟杆菌和梭杆菌属外)有效 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弓形虫、非
注意: 与大环内酯类竟争同一作用部位, 合用产生拮抗作用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耐药性】 两药间存在交叉耐药 与大环内酯类也存在交叉耐药 耐药机制与大环内酯类相同
【体内过程】 两药均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但炎症时脑组织 可达有效治疗浓度 主要特点:骨组织分布浓度高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主要应用】 ⑴金葡菌性急慢性骨髓炎,关节感染(首选)。 ⑵厌氧菌感染 ⑶敏感的需氧菌感染
临床应用
⑴仅用于严重的G+菌感染,特别是MRSA、 MRSE和肠球菌属所致感染(多重耐药菌株感染)
⑵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者的严重感染及其他 抗生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
不良反应 耳毒性、肾毒性、过敏反应、胃肠反应
第四十一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p404
aminoglycosides
定 义 (自学) 分 类 (了解) 共 性 (掌握) 常用药物(掌握)

衣原体 →婴儿肺炎及结肠炎

白喉带菌者
3. 其他G+菌感染以及放线菌病、梅毒等治疗
注射:此类药不透过血脑屏障
代表药----红霉素
⒈抗菌作用、临床应用同前 ⒉不良反应 ⑴直接刺激反应
口服——胃肠道反应(主要) 静滴——血栓性静脉炎。 ⑵肝损害 表现: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胆汁郁积性黄疸等。 处理:停药可恢复正常 。 ⑶伪膜性肠炎:口服红霉素偶可致肠道菌株失调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林可霉素(lincomycin)和克林霉素(clindamycin) 【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似? 抗菌谱:G+菌、各类厌氧菌、部分需氧G-球菌
人型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 无效菌:G-杆菌、肠球菌、MRSA、肺炎支原体 抗菌活性:抑菌 克林霉素>林可霉素 【作用机制】
与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
药理学课件氨基糖 苷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类
1.按时间分类
红霉素(erythromycin)
第一代 麦迪霉素
乙酰螺旋霉素
第二代
阿奇霉素 罗红霉
克拉霉素(书上没有:幽门螺杆菌有效) 地红霉素
第三代 泰利霉素(telithromycin),2003年首次上市
2.根据化学结构分类 14元、15元、16元大环内酯类
【主要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 伪膜性肠炎(难辨梭状芽胞杆菌) ———用万古霉素、甲硝唑治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肝功能异常
第三节 多肽类抗生素
万古霉素类 万古霉素(cancomycin) 代表药 去甲万古霉素(deBiblioteka Baiduethylcancomycin) 替考拉宁(teicoplanin) 抗菌作用
主要对G+菌具有强大杀菌作用,尤其是对 MRSA和MRSE 作用机制:阻碍细胞壁合成
引起伪膜性肠炎。
其他第一代大环内酯类
与红霉素比较有以下特点: 1. 体内过程与红霉素相似; 2. 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 3. 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似或略低; 4. 用于耐红霉素菌株和不能耐受红霉素者 5. 不良反应较红霉素轻
第二代大环内酯类
特点:(与第一代大环内酯类比) 1. 对胃酸稳定,生物利用度提高; 2. 血药浓度及组织浓度高; 3. 半衰期延长; 4. 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增强(尤其是对G-菌); 5. 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和免疫调节功能; 6. 主要用于呼吸道、泌尿道和软组织感染; 7. 不良反应较少
依替米星、异帕米星、阿帕卡星
分类
第一代
链霉素(1944年 )
新霉素(1949年 ) 卡那霉素(1957年 ) 妥布霉素(1963年 )
根 据 时
第二代
庆大霉素(1963年 ) 奈替米星(1970年 )
间 第三代 阿米卡星 (1972年 )
第四代
依替米星 异帕米星
1998年后产生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共性
耐药金葡菌( MRSA /MRSE ) ⑵少数G+球菌 各型链球菌作用微弱
⑶TB杆菌: 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 ⑷厌氧菌、肠球菌 :无效 ⒉抗菌活性 杀菌
【抗菌作用机制】 (掌握)
⑴抑制蛋白合成(蛋白合成的全过程)
①起始阶段 ----抑制70S始动复合物形成
②肽链延伸阶段 氨基糖苷类+ P10 (30S亚基上)
典型分枝杆菌 对产生β-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和MRSA有效
2.抗菌活性:常用量速效抑菌,高浓度杀菌
抗菌作用机制
作用机制—抑制细菌蛋白合成 与50S 核糖体亚基结合
抑制肽酰基tRNA移位反应(14元) 抑制肽酰基tRNA转移反应(16元)
影响肽链延伸
耐药性
⑴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产生灭活酶;靶位结构改变;摄入减少;外排增加
(一)化学结构相似 (二)体内过程相似 (三)抗菌谱相似 (四)抗菌机理相似 (五)耐药性相似 (六)不良反应相似
【基本结构】
氨基糖 + 氨基环醇(苷元)
氨基糖苷
苷元和氨基糖分子通过氧桥连接而成
【抗菌作用】(掌握)
⒈抗菌谱
⑴ 需氧G-杆菌 各种需氧G-杆菌强大杀菌效应 ①高敏:大、肠、克、变、志、枸及铜绿假单孢菌等 ②中敏:二沙、产碱、嗜血、不动 注意:对 G -球菌效果差
⑵特点 ①本类药物存在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对红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其他第一代大环类仍敏感。 ※对第一代大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二代仍敏感。 ※对第二代大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一代也耐药。 ②与-内酰胺类无交叉耐药
临床应用
1.耐青霉素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及青霉素过敏者
2.军团菌、弯曲杆菌 →败血症或肠炎
支原体 →肺炎
A位歪曲 →mRNA上的密码错译 异常、无能的蛋白
③终止阶段 肽链不能释放
阻止释放因子进入A位 70s核糖体不能解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