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课堂-从读懂教材向用活教材迈进

合集下载

用好用足用活教材这个“例子”

用好用足用活教材这个“例子”

用好\用足\用活教材这个“例子”作者:顾春雨王元讯来源:《江苏教育》2011年第23期教材只是薄薄一本,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把语文这门学科与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融入语文课堂,进而陪着学生到大千世界中去学习,使其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

这就要求教师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这个例子,并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有篇文章《会走路的树》,初看觉得课文情节简单,文字浅显,似乎不需要教,学生即可理解文意。

这种课文怎样教学,才能更有效地用足教材这个例子,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一、用好例子,把简单的教材上出宽度“宽度”是指由教材走向课程资源,由课堂走向日常生活。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应以课程资源为教学内容。

教材无疑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但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是教材。

在这里,教材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整体,而是开放的、完整的“课程资源”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教材成为了学生与他人、生活、社会、自然等发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在《会走路的树》这篇课文里,写小树与小鸟之间快乐的相处经历,只用了这么短短的一句:“从那以后,小鸟跟着小树去了许多地方,见到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语言十分简练。

课堂上,如何让孩子真正读懂读透这一句呢?我紧紧扣住“许多地方”、“有趣”,引发学生思考:他们去过哪些地方,见到了哪些有趣的东西?将这个问题铺展开来,给学生一个语言的环境,提供他们一些语言的素材,再给他们一些合理规范的语言形式,让学生大胆地想象,积极地练说,那么“许多地方”、“有趣的东西”就不是抽象的文字符号,也不是干巴巴的陈述。

如“他们来到(),见到()。

”再如,“这时,小鸟一抬头,只见(),小树告诉他,这是()”等等,多样的句式、丰富的内容给了学生多元的表达空间。

简单的教材因此有了宽度。

二、用足例子,把简单的教材上出厚度“厚度”是指知识与内涵的增加、拓展、补充。

记得一位特级教师说过,语文虽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

2024新教材培训专题讲座:中小学教师如何用好新教材

2024新教材培训专题讲座:中小学教师如何用好新教材

2024新教材培训专题讲座:中小学教师如何用好新教材2024年9月,与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配套的各科新教材将在小学及初中阶段起始年级投入使用。

中小学教师是新教材使用的关键,他们关心新教材的变化,思量如何才能用好新教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课标研制组、教材编写者、学校管理者等群体则必须回应新教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资源与支持。

可以说,新教材使用既是对新课标科学性、适用性的检验,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更是令所有相关者不得不深度卷入的变革实践。

一、正确理解“用好教材”的意涵教材是为教学服务的。

教材好不好,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

当然,也只有用好教材,才知道教材是否好用。

这里所说的教材主要指教科书,它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依学年(学期)编写的系统教学用书,是一门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工具乃至价值观和态度(可简称为“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师和学生使用和参考的主要教学材料。

教材承载着课标的要求,是课标向教学转化的中介桥梁,没有教材,单凭教师个人甚或教研室的力量与努力,很难保证教学活动的基本质量。

在教材相对统一(如统编教材,按地区、学区统一选用教材等)的背景下,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抓手,用好教材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通常相对稳定,基本内容不会有根本性变化(当然,并不排除科学上的最新发现会出现在教材里),变化主要体现在内容的结构方式、组织序列、呈现方式以及不同的教学活动要求等方面。

这些变化正要在教材中得以体现。

用好教材,就是要关注这些变化,体会和把握课程标准改革的精神。

那么,如何理解“用好教材”?首先,用好教材是指能够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开展教学。

教师要在思想上承认教材所提供的内容的基础性、经典性,尽量去挖掘教材内容的教育价值;在此基础上,又要以教材的呈现思路为引导,结合学生的特点、自己的研究与理解,重新融合教材内容,或补充提供新材料。

活力、魅力、效力——“三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活力、魅力、效力——“三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活力魅力效力——新桥中心小学“三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微探摘要:语文教学百花齐放、流派纷呈,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它的根——语言文字,更散不了它的魂——阅读和写作。

我们理想的语文课堂——“三力”课堂是活力课堂、魅力课堂、效力课堂。

它的基本标志是:“三力”课堂是平等互尊的和谐课堂,是生活再现的生命课堂,是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是充满情趣的创新课堂,是持续生成的反思课堂。

它有五个特点:激发一个情趣、突出两个全程阅读、提供三个保证、做到四个尊重、鼓励五个挑战。

在操作上它强调:强化预习,把握读的起点;勤于练笔,读写有机结合;举三反一,厚重文化积淀;含英咀华,实现“以文化人”;质疑探究,激发学习思维。

我们期望通过“三力”课堂建设提升教育的品位,提升教育的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语文叙事、写景、蕴趣、寓理、抒情,所以语文学习应该是一件充满情趣又幸福惬意的“美差”。

不过鸟瞰我们的语文课堂,尤其是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我们发现老师和学生往往是苦不堪言。

老师苦在“咬文嚼字”,学生苦在“死抄硬背”。

课堂上,语文老师要么浮光掠影,学生跟着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要么把学生当做婴儿,将文本中生动有趣的语文知识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

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又怎能体味出个中滋味?怎能深刻理解到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怎能从语言文字中获取生命的活力,在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展示生命的魅力,产生欣赏语文、思考语文、表现语文、创造语文的效力呢?虽然说语文教学百花齐放、流派纷呈,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它的根——语言文字,更散不了它的魂——阅读和写作。

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心甘情愿”“迫不及待”地深入进去(阅读语言文字),在一番“身临其境”“其乐融融”地醉心体验(领悟语言文字)之后,得以“心满意足”“回味无穷”地轻松出来(驾驭语言文字)。

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师循循善诱、抛砖引玉,学生质疑探究、陶醉酣畅。

活力、魅力、效力“三力”并举,师生痛快淋漓,成功的喜悦时时闪现。

用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用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用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使得教师在课堂上有了更多的选择。

而使用活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由于活教材能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灵活地应对教学内容,因此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青睐。

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利用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使用活教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枯燥的教科书,活教材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来讲解课堂内容,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让他们更愿意去接受知识。

又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使用一些流行的英文歌曲、影视剧等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使用活教材可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举办小活动、组织讨论等方式,吸引学生的参与,从而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化学实验来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而更直观地认识到理论知识的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诵比赛、作文展示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发言,增强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这样一来,学生在积极参与互动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使用活教材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贴近实际性。

生活中处处都是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经验,选取相关的实例来进行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前往附近的环境进行考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应用,使得学习数学的概念更加具体和生动。

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容易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加了学习的实用性和深度。

使用活教材可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教学内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而利用活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实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使得教学更加灵活、个性化。

在历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兴趣和水平,选择不同的历史故事和事件进行讲解,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

活力课堂评价标准

活力课堂评价标准
3.不同层次学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有创新意识与行为。A4来自基本素质(20分)
1.思维活跃,勇于创新。
2.教态亲切、大方,语言精炼。
3.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课堂语言规范、科学,驾驭课堂能力强。
1.学生发言积极,充满好奇心。
2.认真倾听发言,并学会思考。
3.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或做法。
A5
教学
效果
(12分)
1.时间利用率高,完成教学任务。
丹阳市小学科学学科“活力课堂”评价标准
指标
教师(50分)
学生(50分)
A1
教学
目标
(20分)
1.目标明确具体、多元化。
2.突出能力目标,有创新意识。
3.体现分层次教学思想。
1.目标符合要求。
2.增强兴趣,多数学生能接受。
3.多方面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A2
教学
内容
(20分)
1.内容正确,容量适中,由浅入深。
2.创造性的处理运用教材,引入的教学辅助材料恰到好处。
1.较容易掌握知识技能。
2.学习有重点、难点。
A3
教学
策略
(20分)
1.组织严密,形式多样,活而不乱。
2.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
3.面向全体,提供足够探究时间与空间,重视教学的延续性。
1.学生有强烈的知识、探究欲望。
2.学生知识内化明显,掌握一定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课堂教学探究气氛浓,思维亮。
1.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2.掌握知识、方法,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总体
评价

怎样用教材教

怎样用教材教

怎样“用教材教”在实践中,教师该如何真正落实“用教材教”呢?在我看来,“用教材教”至少包含3个层面的含义,即用好、用活与活用教材。

用好——尊重教材笔者曾经读过一个教师的备课反思:“虽然我每天课前都备课,但对教材挖掘得很不够。

很多时候,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时,突然想起了还有另外一个内容应该补充,但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只好课后查阅完再补充。

该趁热打铁的时候老师没词了,这是多么尴尬的事啊!”这是常态课堂中部分教师呈现出的真实图景。

课前“吃”不透教材,课堂上徒留遗憾与尴尬。

因此,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如何“吃”透教材、读懂教材?具体到一节课,教师要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研读教材:了解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

做到“五读俱全”,即读懂问题情境,读懂每一道习题,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

教学离不开教材,“用教材教”的第一层含义就是要用好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中力求还原教材编写的本意,深入感悟教材资源,实现教材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用活——理解教材用活教材,就是以教材作为原型和范例,在依托和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挖掘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

点亮教材细节。

笔者曾经听过一位特级教师谈自己如何“由内而外地打磨数学课堂”,有时仅仅是在使用教材时“读一遍习题、加两个数据、换三道题目”,这些细节处理没有张扬的技法,有的只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学情的准确把握。

有的教师潜心设计“小动作”,对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化效果,这些“点睛之笔”源于教师对教学本质的深刻领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细节的开发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

有的教师认为教材编写已经给出完美的作品,教学时只需搬用就行,他们考虑的大多是用得像不像,而较少思考“有没有更好的用法”。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教学新活力]活力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教学新活力]活力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教学新活力]活力课堂教学模式探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教学新活力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全方位的教育变革,它不仅会改变学生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而且将根本改变学校的教育方式和运作方式,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

新课标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收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这一切的提出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且,翻看前沿的教育理论书籍我们不难发现,“自主创新”与“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目前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引下,探索和实践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模式已成为必然。

在研读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课改的形势,我们认为只有重视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才能充分揭示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只有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所以我们在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市教师进修学院有关文件精神的同时,结合我校实际,积极构建了以“自主互动”为灵魂,以“合作探究”为核心的“学—教—练”,课堂教学模式。

一、“学—教—练”教学模式内涵解读“学—教—练”分别代表本模式的三大环节:“学”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即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对学习的知识生成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学的过程就是学生独立理解识记知识,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质就是独立学习。

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约占课堂10分钟。

“教”,即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更深入地探究、交流、讲解。

然后展示汇报学习成果,师生间、小组间相互交流、纠正错误,提出仍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目的是深化知识,升华理解。

本环节主要体现教师的教:即教师必要的精讲、引导、点拨、纠正。

什么是活力课堂

什么是活力课堂


“高质量的思维互动” “高程度的自觉投入” 以学生为中心 “高层次的情感体验”
二 原则:按力作用的效果进行分解 对 实 际 力 进 行 分 解 的 原 则 实例1:水平面上的物体
模型 转换
F
θ
F2
F1 F1 = ______ Fcosθ Fsinθ F2 = ______
水竖 平直 向向 பைடு நூலகம்上 拉提
活力课堂的基本特征:
有疑问
有猜想 有惊讶 有笑声 有成长 有收获 有联想 有沉思
有争议
活力课堂的七要素:
一、活力课堂是目标明确、学生主体得到充分体现的课堂。 二、活力课堂是结构清晰,化复杂为简单的高效课堂。 三、活力课堂是充满激情的课堂。 四、活力课堂是源于生活、情境与问题有机融合智慧课堂。 五、活力课堂是真实有效、朴实无华的课堂。 六、活力课堂应是生长“内驱力”的课堂。 七、活力课堂应是充满爱心的课堂。
F
F1
F1` F
F2`
F2
为什么用锋利的斧子就容易把树桩劈开?
1800- θ
O
F
合力一定,两等大分力随它们之间的夹角增大而增大。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谈谈你有哪些收获?
视频录像
五、活力课堂更应是真实有效的课堂。 --------通常扎实是有效的一种解读。 扎实在于眼中要有人:从学生立场考虑学生的问题, 只有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风格、学习困惑,才能 真正做到“教为学服务”。 扎实在于胸中有度:从课程标准和学情出发,明晰课堂 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的宽度、难度、进度。 扎实在于脚下有路:遵循规律、以学定教,小立课程、 大作功夫,动脑动手、知行合一。 扎实在于手中有法:问题导学、确立主线,分解环节、 设计活动,学评一体、及时反馈。

“三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保障

“三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保障

教学篇•高效课堂“三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保障张建学(河北省保定市乐凯小学)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凝聚着众多专家、学者和数学教师的集体智慧。

教师对教材(尤其是新版教材)解读得是否全面、到位、深刻就意味其备课和上课的有效性。

三读(读通、读懂、读透)教材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创造性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应该怎样进行“三读”教材呢?一、读通———通读教材,整体把握通读教材就是全面把握教材的标准和教材内容,明确教学内容的“前联”与“后孕”,对全套数学教材按“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进行通读。

理清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整体把握各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了解各学段教材编排意图,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进行衔接。

二、读懂———细读教材,理清脉络通读教材,把握了整套教材的逻辑关系后,就要细读教材,理清脉络,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

只有读懂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教材的隐性内容,才能使教材变为学材,使教师教有新意,学生学有创意。

读懂教材可以从读懂主题图、对话、旁注、留白、例题、习题等方面切入。

1.读懂主题图新教材变化最大的就是以主题图的形式来呈现知识背景。

主题图富有儿童情趣和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如果,不能深刻地理解和正确把握,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比如,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乘法的初步认识》的主题图呈现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场景。

它呈现给我们的显性信息是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过山车、摩天轮、小火车等场景,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隐蔽信息暗示了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让学生观察每种游乐活动的人数,并说一说他们是几个几个坐在一起的。

从而开始了“几个几”的学习,让学生数小朋友几个几个在一起,就突出了现实情境中加数相同这个特点,为乘法意义的教学做了扎实准备。

2.读懂例题例题是数学教材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基本的范例。

注重教材研读,提高课堂效率

注重教材研读,提高课堂效率

注重教材研读,提高课堂效率内容提要: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轻松自然地上好每一堂课,首先要做的就是读透教材,但读懂教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会读出不同的味道。

教师对教材地解读深度、准确度,制约着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成败。

关键词:青年教师研读教材新课标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学资源,读懂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

面对静态的数学文本,教师需要深入其中,把握实质,才能浅出帮助学生学好数学.可以说,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制约着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成败.一、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新课程标准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对于教师来说,领会课程标准精神关键就在于认真的学习,如果不去认真的研究和学习,就不能把握其中的要领的,好比在大海中航行失去了目标。

二、通读教材,梳理基本结构,确定教学设计读懂教材是是理清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的基础,也是高质量教学设计、高水平课堂教学的前提。

在研读一节课教材时,可以先通读教材,整体把握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理清教学基本内容和基本结构,明确教学的基本目标。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读教材:1、在概念的教学上,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感知概念;进行概念的辨析,帮助学生体会概念;做一做概念的应用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2、在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及应用过程。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如在积的乘方教学中,这样来处理:看看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运算结果有什么规律?(1)(ab)2=(ab)*(ab)=(a*a)(b*b)=a()b()(2)(ab)3===a()b()(3)(ab)n===a()b()一般地,我们有(ab)n= a()b()(n为正整数)3、在例题的教学中,注重例题的变式与拓展及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

探究教学策略激发课堂活力

探究教学策略激发课堂活力

探究教学策略激发课堂活力课堂活力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专注度高的状态,是教学过程中蕴含的一种能量。

激发课堂活力是每位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究教学策略激发课堂活力的方法和途径。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激发课堂活力的前提。

教师可以利用教室布置、显示内容和音乐等多种手段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教室布置可以采用明亮的照明和温馨的色彩,让学生感到舒适和愉悦。

显示内容可以使用图片、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

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前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陪伴下进入学习状态。

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是激发课堂活力的重要策略。

教师可以利用提问、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提问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并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示。

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将学习内容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激发课堂活力的关键。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倦和厌烦的情绪,因此教师应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游戏式教学可以将学习内容与游戏环节相结合,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问题导向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从问题出发,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案例教学可以将学习内容以案例的形式呈现,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课堂活力。

及时反馈和鼓励是激发课堂活力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

反馈可以是口头的鼓励和赞扬,也可以是书面的评价和奖励。

鼓励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投入的重要动力,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进而激发他们的课堂活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及时反馈和鼓励学生。

高效活力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高效活力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三十里铺中学“一二三四五”高效活力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一个理念: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是我们的理念,“生命教育”体现了我们对师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关注,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像娇嫩的花朵一样,既需要精心的呵护,又需要经受一番风雨的洗礼,才能茁壮成长;教师这一教学过程的主导者也必须受到关注,这些人是教育思想的贯彻者,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最终端实施者,如果忽视了教师的作用或者教师的积极性一旦受挫,那么反过来受损失的仍然是学生。

关注师生的生命,关注师生的共同成长应是生命教育的真谛。

“活力教育”是对传统的教学活动的一种挑战,是对僵化的教学模式的一种声讨,是对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组内交流,组际交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辨难质疑,有活动才有活力,这就把静态的课堂变成了动态的课堂。

鉴于这一认识,我们就把教学活动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定位于“活力课堂”和“生命课堂”。

课堂教学是门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在教学中尊重每一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让快乐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孩子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课堂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机械训练,而是师生互动,思想碰撞,心灵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

新的理念,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变革,课改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我校始终认为应该做到: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促成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平等、自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在情境中导入,在活动中认知,在探究中创新,在交流中互补,在反思中升华,在应用中提高”等一些新的教学思想以应用到教师的教学行为之中,落实到学生的发展之上。

老师们变了,变得和蔼可亲,慈眉善目;学生也变了,变得敢于表达、善于交流、主动参与;课堂更变了,变得多了动感、多了欢笑、多了开放。

精准把脉教材激活教材主题图

精准把脉教材激活教材主题图

精准把脉教材激活教材主题图作者:沈静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6年第7期江苏常州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213164)沈静[摘要]在现行的数学苏教版教材中,主题图是一个大的亮点。

但教师在实际使用“主题图”时会存在着许多误区:弃置不用、随意更换、本末倒置或机械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在充分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主题图进行有效地处理,从而使“主题图”成为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教材主题图灵活运用[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20-044在努力实现活力课堂这个愿望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教师重视:如何依据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在充分理解、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用好、用活教材,从而达到高位引领课堂的目的?一、精准把脉教材,课堂教学的前奏对于研读教材,应该从三个不同层次去努力:一是熟悉教材全部内容;二是掌握教材各种题型编排的意图,牢记教材的章节、单元知识;三是精准把脉教材。

做到这三个层次,才可以说对教材精准把脉。

【例题图: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在学生自己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列出算式“34+16”。

师:谁知道结果呀?师:告诉老师你怎么算的?师:说说口算过程和笔算方法。

教师在学生叙述的基础上补充讲解算理,然后再让学生模仿板书,计算一遍,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事实上,教材编写的步骤是先借助摆小棒、拨算珠等实践活动来感知算理,再慢慢归纳其中算法,形成算式。

下面是例题主题图下的操作演示过程:操作演示过程体现了教材编排两个层面的思维水平:一是基于形象的思维;二是基于符号或逻辑的思维。

教材编写意图是让学生的思维由形象上升到符号或逻辑。

然而在上述教学案例中,由于教师对教材的编排意图不明确以至于课堂效率低下,无法完成教学内容。

虽然低年级学生抽象思维水平比较低,但学生是有类似题目的感知经验;部分学生可以直接进行口算(或笔算),而无需借助实物(或学具)。

小学数学“活力课堂”教学探索

 小学数学“活力课堂”教学探索

小学数学“活力课堂”教学探索作者:王聿松陶士梅来源:《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年第10期摘要:“活力課堂”具备真实鲜活的情感、睿智灵活的点拨、深度融活的思维等特征。

“活力课堂”主要蕴含两根教学主线:一是学生的活力学习主线,二是教师的智慧引领主线。

这两根主线相辅相成,指向小学数学教学的形色俱佳、香味弥足、回味无穷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活力课堂情感点拨思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到了第19个年头。

宏观层面,“为学习而教”的理念已然得到普遍的认同;中观层面,应运而生的各种教学样态、主张、模式如火如荼;微观层面,课堂上先学后教、圆桌讨论等形式层出。

一时间,改革的丰富多样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师生关系、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是,拨开“华丽”的装饰,为什么数学课堂气氛还是那么沉闷?为什么学生对数学学习仍然提不起兴致呢?我们必须思考:怎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打动学生,让学生情不自禁、深度思辨、豁然融通?怎样的课堂才能彰显教师和学生的生命活力以及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追求?据此,我们提出了“活力课堂”的教学主张,即以教师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活力与潜力,努力打造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活力课堂”的内涵“活力”,原指生机勃勃的力量。

“活力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课堂,是师生愉悦成长的课堂,是师生思绪飞扬的课堂,是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活力,不仅是指师生形体上的热烈、情感上的亢奋,更重要的是学生思维的主动、活跃、深透、创新与融通。

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激情幽默的语言、睿智的点拨和高屋建瓴的设计,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深度碰撞,冷静反思,升华智慧。

二、“活力课堂”的特征(一)真实鲜活的情感师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尽情展露真实鲜活的情感:教师激情调动,学生热情主动;有矛盾,有疑惑,有据理力争,有豁然开朗;可沉思,可欢笑,可争论,可犯错。

课堂有数,有人,有情。

(二)睿智灵活的点拨睿智灵活的点拨主要是对教师的要求,具体表现为:能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挖掘学生思维潜力、生长智慧的教学预案;具备很高的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机智;能灵活地捕捉课堂生成并智慧地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漫溯;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探究、思辨、反思、调整,从而学会客观、冷静、理智地分析和思考,生长智慧。

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活用教材

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活用教材

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活用教材《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修改以坚持四个基本原则:一要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方向;二要使得《标准》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全面;三要使得《标准》更加适合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习评价;四要进一步处理好过程与结果、自主学习与教师讲授、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生活情景与知识系统性等四个关系。

因此在使用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时,要正确处理好三个矛盾与三种关系,即:保持与课标一致性和特色的关系、学科体系逻辑性完整性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关系、教材相对稳定性和新进展的关系初中数学教学离不开教材,那么怎样教好数学呢?我想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一、用好教材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的主要源泉之一。

可在当今的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倾向,那就是教学脱离课本,有的教师叫学生合上教材听课,除了布置作业以外,从不利用教材,课堂上有些空余时间,往往只布置学生解答习题;学生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不良习惯,下课后首先解题,不愿阅读教材,直到解答习题遇到困难时才翻阅例题,期末复习时也不会全面阅读教材,平时能反复钻研教材的更是寥寥无几。

用好教材必须要吃透教材,读懂教材,这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读懂教材是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源泉,只有读懂教材,才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统一。

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也才有进一步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可能。

具体到一节课,教师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弄懂例题的的地位和作用,理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明白提示语和旁注的意义和作用。

做到”五读俱全”,即”读懂问题情境,读懂每一道练习题,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

”二、用活教材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

聚焦核心素养 打造活力课堂

聚焦核心素养 打造活力课堂

聚焦核心素养打造活力课堂《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拉开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航标。

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要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课堂必须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

教师要成为学科育人的良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持续深化教学改革。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意识到必须改变教师机械讲解、分析的教学模式,让每一节课达到“新、活、实、趣、美”的境界,使学科素养真正落地。

一、让每一节课有新意“新”,就是不照搬教学设计,努力把课堂讲出“新”的内涵,创设新的授课途径和方法。

(一)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新对待学生的观念“新”。

学校以“种子精神泥土情怀”办学理念为基础,推行“种子生命成长”教育,把每一位学生看做一粒“种子”,他们都是独立的生命体,学校是“种子”成长的沃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每一位学生生命成长的独特性,践行适合的教育,夯实学生终身发展根基,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每一粒种子都蓬勃生长,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绽放,追求“卓然独立,越而胜己”。

教师遵循学生发展需求来实现理想的学习状态,即学生是主体、学习是主体,让学生把参加学习、参与课堂当作一种发自于内心的活动,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建立课堂授课范式,并充实、发展自我的过程。

教师要努力成为优质课堂的设计师,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才能构建高质量、有魅力的课堂。

教师从教的观念“新”。

教师在进行业务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时,首先要深入理解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内容,把握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规律,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能力;注重语文教学中的跨学科学习,提高全科育人的责任意识和能力;要把课程改革的理念、方法等运用到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反思、互助、引领等提升专业水平。

教师要努力成为优质课堂的设计师,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才能构建高质量、有魅力的课堂。

对“用教材教”的思考

对“用教材教”的思考
动的科学 课 , 为重 要 。 犹
果还 是苹果 。
思维 过 程 的 教 育 历程 , “ 误 ” 把 错 释解 为 曲径通 幽 的同化 顺 应 。在 课 堂 这一 充满 思想 灵性 和 生命 张
力 的 空 间 , 现 教 师 和 学 生 的共 实
同发展 。
其 次要 读熟 教材 。俗话 说 , 熟
理 解 和 深 度 把 握 。 如 果 教 师 读 透 教 材 , 苹 果 就 会 想 到 梨 、 子 教 桔
… …
没 有 读 透 教 材 , 师 眼 里 的 苹 教 二 、 充 、 造 、 新 教 材 补 改 创 “ 教 材 教 ” 第 二 步 是 “ ” 用 的 改 ,
己 应 做 什 么 , 生 要 做 什 么 , 对 学 这 建 立 在 科 学 材 料 基 础 之 上 展 开 活
工 作 了然 于 心 , 道 在教 学 前 , 知 自
的 现 象 , 美 的是 其 零 碎 的 技 艺 。 赞
如 果 用 心 洞 察 , 会 发 现 名 师 练 就 就
准备 , 丰富 的知识 储备 , 活 的应 灵 变 能力 , 有效 的调 控 艺术 , 高超 的 教 学 智 慧 , 能 让 “ 外 ” 成 为 才 意 生 鲜 活 的教 育 资 源 , “ 发事 件 ” 将 偶
返。
首 先 要 读 懂 教 材 , 是 对 科 学 这 教 师 的 最 低 要 求 。所 谓 读 懂 教 材 , 从 大 的 方 面 讲 , 是 科 学 教 师 在 研 就 读 教 材 后 , 明 确 从 单 元 到 课 时 的 应
教 学 目标 所 在 、 学 的 重 难 点 和 关 教
绝 , 时 间 断 代 到 空 间 佐 证 , 时 从 以

活力课堂的目标定位是什么

活力课堂的目标定位是什么

活力课堂的目标定位是什么作者:来源:《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18年第03期陈金国:长期以来,我市中职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着两大问题:一是学生学习基础差导致学习困难,二是因教师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导致课堂低效。

两者相互影响,积重难返。

为数不少的中职学校未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教学改革,教学管理与科研引领不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滞后,对学生缺乏信心,中职课堂普遍教学组织形式陈旧、教学方式落后、课堂气氛沉闷,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与核心素养的养成,最终影响了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与此同时,中职校许多教师难以获得职业成就感,不少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

活力课堂的“活”,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情感、思维等多向交互、产生有效活动;“力”是指有效力。

“活力”就是要求课堂活动自始至终伴随着师生情感和思维的生成,并且取得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活力课堂本质上指向的是一种全方位激发师生课堂教与学的生命活力、全过程优化教育教学环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生态效益、最大限度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教学理论体系。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在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

活力课堂是师生全身心投入,师生智慧互动、多元生成,学生能获得多方面满足与发展的课堂。

活力课堂是中职课堂教学的追求所在,希望达成的目标有三:一是服务学生成长。

活力课堂应当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利于学生的潜能生成,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

“课堂活力”以兴趣、需要、情境、资源、协作、体验的多元互动为呈现方式,以自我潜能、意义建构、自我实现的多元生成为价值实现,以激发师生生命活力为意义呈现:包括学生的兴趣情感、自尊悦纳、思维智慧与创新成果,也包括教师的职业情怀、专业技能、智慧才华与品格魅力。

二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单位时间内促进学生建构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三是让学生乐学,让教师乐教。

活力课堂,教育创新

活力课堂,教育创新

活力课堂,教育创新活力课堂是什么?活力课堂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活跃性,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活力课堂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活力课堂的特点1. 学生参与度高活力课堂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互相讨论、合作完成任务。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唯一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和组织者,帮助学生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

2. 多元化教学方法活力课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操作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接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3. 知识和能力的结合活力课堂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不仅传授知识,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1. 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讨论故事情节、分组朗读、小组表演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在数学课上可以通过游戏、实践操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活力课堂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氛围的营造。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比如通过音乐、游戏、漫画等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情绪,让他们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

3. 注重学生的情感交流在活力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

教师可以通过谈心、小组分享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和沟通。

活力课堂对教育的影响活力课堂的出现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创新,更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挑战和反思。

活力课堂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种可能性,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自由,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在活力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筛选和应用知识,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6 校园里的号令》教学反思(两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6 校园里的号令》教学反思(两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6 校园里的号令》教学反思一《校园里的号令》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和体
验,调动他们的生活经验,了解校园生活的一般规则,熟悉和了
解学校生活中各种铃声的要求。

教学重点以学生学校生活规则意识为重点。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上学才一个多月,校园里许多规矩都不懂,这一课正是对校园的的规矩启蒙的课。

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是有难度的。

我在教学这一
课时,我从两个方面来入手,一是读懂教材,二是打造活力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了解规则,适应规则。


一、读懂教材。

读懂教材,是个不老的话题。

到底如何读呢?
首先读懂单元主题。

每一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如我上的这一课所在的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校园生活真快乐》我们通过这个标题,就可以获得以下信息∶一这个单元主要讲学生的校园生活。

二这一单元主要通过丰富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校园生活的快乐。

所以,我们不能上成说教课,不然学生就体会不到校园生活的快乐了。


然后读单元里每一课的标题。

每一个单元一般会有三至四个主题组成,这几个主题都是互相联系的,循序渐进的,一环扣一环
的。

只有弄清了课与课之间的联系,才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才能把学习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养成好习惯,逐渐适应校园里的规矩。

如,《校园里的号令》前一课是《我们的校园》后两课分别是《课间十分钟》和《上课了》,《校园里的号令》是系统地对学校规则的了解,后两课是对这一课的规则要求的深入。

所以,我们就可以把《校园里的号令》的第一课时,定位于对学校各种规则的了解。


然后读一课中各部分的联系。

《校园里的号令》这一课由四部分内容组成∶神秘的指挥、铃声告诉我、升国旗了、保健节拍。

所以,第一课时可以把第一、二两部分内容放在一起教学。

一是校园里的铃声像神秘的指挥,二是铃声告诉我们什么。

重点词在"告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力课堂:从读懂教材向用活教材迈进1浙江上虞市小越镇小陆敏娟读懂数学教材是教师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而用活数学教材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只有用活教材,才能践行新课程理念,使数学课堂丰盈而充满活力。

一、从读懂教材开始1.读懂编写思路教师要通读根据课标理念编写的教材,清晰了解全套教材的脉络,这有助于理解课标理念,宏观上把握教材的编写思路,微观上审视每册、每单元(课时)的目标要求,制订出合适的“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教学目标,为正确实施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例如:代数部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分三个阶段:1~4年级为渗透孕伏阶段;五年级上学期为形成发展阶段;五年级下学期、六年级为应用拓展阶段。

第一阶段的1~3年级用“()、□、○、△、☆”等表示数,在零散的练习中穿插进行,初步感受方程思想,四年级下册教材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渗透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第二阶段通过五年级上册的“简易方程”单元正式教学代数初步知识,包括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和列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第三阶段通过用字母表示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正反比例的意义等等进行拓展应用。

2.读懂编排意图教材上每个章节的每一道例题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例题中的每一个要求、问题,其背后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

教师要沉下心来,揣摩主题图,弄清它和例题中的每个问题、每句话的关系,钻研提示语和旁注。

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明白每道练习题所要达到的目标。

教材解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用心去悟,悟出道理,悟出变化,悟出层次。

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一课,教材先呈现:18的因数有哪些?再在“做一做”中呈现找“36的因数”。

18的因数容易找:1、2、3和与之对应的是18、9、6中间没有断档。

而“36”的因数有两个不同点:一是36的因数除了1和36,2和18,3和12,4和9以外,跳过“5”还有因数“6”;二是36=6×6,但两个相同的因数只需要写一个。

所以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

这就是此练习题所要达到的目标。

3.读懂教材结构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能孤立地看,应该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在知识链中所处的位置,只有在充分理解后才能准确定位。

比如,乘加、乘减式题,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安排在“乘法的概念”及“2~5的乘法口诀”之后,除了让学生初步感知“乘加、乘减式题”的结构之外,在运算过程中并不强调计算方法,在于理解和巩固乘法的意义。

而二年级下册是希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分析,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相关问题和解题策略的对应性。

如果教师只关注某一册、某个单元或某节课的知识内容,很容易出现“攀高”或“就低”现象,造成“攀高”不符合现实,“就低”不负责任的尴尬境地。

读懂教材,必然要经历“愿读———会读———读懂———读活”的过程。

同样的教材,1《教学与管理》2010年4月15日不同的教师会产生不同的解读,从而选择不同的角度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也就会有不同的教学预设。

要实现“用活教材”,就要在读懂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智慧思考,挖掘教材资源,进行拓宽、延伸,使之成为有利于学生有效建构数学知识的材料。

二、向用活教材迈进1.变“静”为“动”,利于启迪探究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旋转”,同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旋转”没有像平面图形、立体图形那样,呈现形状、大小等这样的静态要素就能让学生理解感悟,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这对学生建构新知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旋转时图形变化的动态过程,是促进学生认识“旋转”基本特点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鉴于这样的理解,设计如下:(1)教师先用课件动态演示风车转动的情景,然后画面突然定格(见图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风车是怎样旋转的。

(2)再用课件向学生呈现“风车的一片叶子逆时针旋转90度”的情景”(见图2),围绕“这片叶子是个什么图形?三角形AOB怎样旋转得到另一个三角形A'OB'?”组织学生反馈,让学生想办法说清“为什么说风车是逆时针旋转90度”的道理。

(3)组织学生“画出三角形AO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见图3)。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以适当的指导。

当学生画出“三角形AOB”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A'0B'后,质疑画图过程,引导学生解释图形的旋转(学生边说边用课件动态演示)。

多媒体的适时运用,加上必要的动手操作,使教材“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对“旋转”的理解自然也“深”起来。

2.变“简”为“详”,利于知识建构新教材通过游戏、对话、表格和图片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精要而简洁,力求为教与学留下尽可能大的探究和交流空间。

教学的灵活性增加了,教师的选择空间扩大了。

这些教材空间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惑和难度。

如果教师仅仅“照本宣科”般对数学知识进行搬运,学生也许能较好地掌握技能,但数学知识所涵盖的巨大教学价值却很难被学生所发现和领悟。

所以,教师决不只是充当知识的搬运工,而应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

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课本呈现的是口算和笔算两种方法(见图):设计意图是用旧知(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整百整十数加两位数)解决新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并沟通两者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教师为了引领学生亲历算理的探究过程,给学生再创造的机会,设计如下:(1)复习引入:口算24×10;24×2;240+48估算24×12,说说估算方法(2)探究“24×12”:①独立尝试,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24×12的精确答案②反馈交流,预设如下:a.口算解决:24×10=240,24×2=48,240+48=288;b.拆数解决:把12拆成2×6,变成24×2×6=48×6=288;(或者把12拆成3×4,把24拆成4×6或3×8)c.笔算解决:竖式有错(通过估算结果来判别;或通过学生间争辩或参考课本中的算法来纠正);竖式正确(说说24、48分别是怎么得到的?2×4为什么要写在这里?)(3)算法优化:选择喜欢的方法计算“23×13”,让学生在反馈交流中领悟“拆数法”有局限性。

(4)沟通联系:仔细观察方法1和方法3,看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引导学生发现两种方法思路是一致的。

这样设计,突出了“尊重学生个性,加强数学思考,体现因材施教,发展探究能力”的现代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体验竖式计算“简洁、明白、通用、易查”的优越性。

3.变“枯”为“趣”,利于规则添趣数学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已被规定了的。

如符号、规则等。

在教学中,这些知识的学习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探究的空间。

如“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教材是这样呈现简写规则的:a ×4或4×a通常可以写成4·a或4a;a×a可以写成a·a,也可以写成a2,读作“a的平方”。

这样的规则教师怎么教?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

”我试着以儿童的眼光把简写规则这样的规定性知识镶嵌在一个有趣的数学童话中,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

故事如下:某天的早朝上,0国王正在听小不点儿乘号汇报工作“:陛下,因为我和X很相近,许多人总把我们混淆。

请陛下想出一个对策才行啊。

”于是,0国王传下口令:加号、减号、除号先行退朝,乘号留下议事。

第二天早朝,0国王宣布了3条制度:第一,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数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小圆点,也可以省略不写。

如x×2或2×x都可以记作2·x或2x,但要注意,在省略乘号时,要把数写在字母的前面。

第二,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可以省略不写。

如1×b或b×1都记作b。

第三,字母和字母相乘,中间的乘号也可以记作小圆点或省略不写。

如a×b记作a·b 或ab;两个相同的字母相乘,如a×a记作a2,读作“a的平方”。

这一教学片段的形式新颖、活泼,体现出一切形式的生动都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思想。

4.变“窄”为“阔”,利于习题增值习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很大的比重,蕴含有知识功能、教育功能和评价功能。

新教材的习题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教师应灵活地将教材中的习题适当地拓展延伸,以利于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让习题增值。

1.下面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2.把上题中的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

看一看,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

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真分数和假分数”中做一做(见上图),教师没有停留于让学生会填写几个指定的分数,而是将分数的分类、分数的大小范围、分数的无穷性等有机地进行了渗透延伸,既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也渗透了数的无限性等数学思想。

教学片段:(1)真分数的拓展。

①线段上0与1之间会有怎样的分数?②这些分数都在什么范围内?这样的分数有多少个?(2)假分数的拓展。

3/3,6/6标在哪里?这个上面还可以写哪些分数,为什么?7/6、5/3、13/6呢,说说你们的理由?②数轴的刻度只到2,这箭头后面还有分数吗?还会有怎样的分数?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分数的个数也同整数、小数一样有无数个。

它们有的比“1”小(真分数);有的等于1或大于“1”(假分数)。

上述过程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挖掘教材蕴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显然,这样的练习过程,不是“照搬教材”,而是“活”用教材。

我们只有秉持正确的教材观,在研读教材知识体系、领悟教材编排意图的基础上,依托对学情的准确把握,真正地用活教材,让教材点燃有效兴趣,激活知识原型,激扬数学思考,实现教学目标,成为创生课程、创造课堂的主角,使我们的课堂因“用活教材”而活力无限。

参考文献[1]阮小华.一叶知秋的启示.中小学数学,2009(1,2).责任编辑:陈国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