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计算教学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小学计算教学解析
数学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与计算密切相关的。所谓计算是指,根据已知数量通过数学方法求得未知数。计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任何一门科学所采用的定量分析都离不开计算。因此小学阶段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讲清算理、算法
大纲强调,“口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教会学生怎样算,更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算。例如在教学《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一位数——口算乘法》时,例1是让学生口算16×3=48,学生会使用以前学习过的笔算知识,利用列竖式的方法迅速计算出结果,还有一部分学生会把16分解成10和6分别和3相乘,即10×3=30 6×3=18 30+18=48,在教学中有部分学生还是感觉不到口算的优越性,这时就需要在算理上加以引导,口算是从高位算起,先算最高位,然后依次算下去,最后把算的整百整十数加在一起得出最后的结论,学生明白了算理后,再继续做两道练习题,让学生感受这种算法的快捷、准确,从而选择这种方法进行口算。例2是让学生口算160×3=480,这一例题是在充分理解了例
1算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自己解决这道题时非常轻松,都认为前面先不看那个0,计算完后加上0就可以了,然而对前面为什么不看,后面为什么还要加上,根本解释不清,这时,我们就需要用算理来解释了,把160看成16个10,即用16个10乘3,得到48个10,也就是480,这样既帮助学生解决了为什么去0添0,也从算理上让学生明白了解题的道理。算理讲清了,再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二、重视思维训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使学生学会,更要促其会学,“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计算教学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其不断发展。
1.提供机会,“说”思路,提升思维空间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在计算过程中必须让学生“说”出思路,提升思维的方法。如在教学混合运算200÷4
×6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数字标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需要几步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并计算。
2.加强直观教学,提供操作机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93÷3),我准备了93根小棒,让学生把93根小棒分成三份,先分的哪些,再分的哪些,怎么分的,边演示边写竖式,让学生边动手边思考,从而理解除法从高位算起,同时解决了商的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每份有3个10)的问题,接下去再继续分个位上的3,每份分到1个,因此这个1写在个位上。这样学生通过边动手边思考的方法很容易的就理解了较难的算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求一题不同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例如:简算125×88时,学生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算法,一种是125×88=125×(8+80)=125×8+125×80=11000,另一种算法是125×88=125×8×11=1000×11=11000,在学生做出第一种方法后引导他们继续探究,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第二种分解法,也就是计算时88不仅能分解成80+8,还能分解成8×11,利用这些机会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利用估算知识,进行验算
在估算教学中,要阐述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认真对数据进行观察,分析、准确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在估算教学后要适时的引导学生利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性,同时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
三、教师架设桥梁
1、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不能对计算过程做出精确的描述,由说到写应该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学生计算时容易出错就说明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忽略了这一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改进,例如四年级上册的两位数或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进位是学生最容易错的地方,因此在课上或课下我一直要求学生对计算过程边做清晰的描述边写,
理解算理,描述算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数学思维过程,其中伴随着许多的心智活动,因此在不断的计算当中学生的思维训练也得到了发展。
2、从算理、算法到准确计算架设桥梁
笔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笔算的准备率与速度又会影响后面口算的学习。因此,在学生进行退位减法的笔算中,我在思索,有什么好办法指导学生克服易错呢?用工具携带不便,难道每次做题都用工具,还能用什么呢?反复思考之后我发现用左手按住没有计算的那
几位,
这样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就是借的一和原位最后一位组成的两位数,进行减法运算,其它数位依此类推,这样计算起来降低了难道,学生易于计算同时正确率也高。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四、突出训练层次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如果只是让学生机械的练习,最后的结果就是使学生厌学,在平时的训练时要注意: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例如在第九册做小数乘除法练习时,5道题中要出2道基础题(2.35×1.2、26.5÷5),2道层次题(4.45×7.58、62÷16),最后出1道综合题(),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练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训练就变的不再机械和乏味,最终收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计算教学中,首先教师自身要对计算法则、定律等运用自如,指导时才能得心应手,提高效果。其次要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不要单纯为了计算而计算,在传统教学与课改初期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