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革命派时间
中国近代史四次运动思想主张
中国近代史的四次运动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主张师夷长技(或自强、求富);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兴民权发展资本义);三民主义(或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同盟会十六字纲领);民主与科学。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洋务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领导阶级:地主阶级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立海军;创办新式学堂, 培养人才。
性质:地主阶级自救运动二、戊戌变法早期的维新活动: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基本形成。
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加深时间:1898年6月—9月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影响: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三.辛亥革命革命党的创建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同盟会:成立时间:1905年成立地点:日本东京创建者:孙中山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内容:“民族”、“民权”、“民生”地位: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背景: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时间:1911年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高潮: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结果:失败,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教训: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走不通。
四.新文化运动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推行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近代中国几大政治派别情况简表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诞生)
思想条件(西学东渐高潮)
根本原因(甲午战败+瓜分狂潮=民族危机)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根本原因-民族危机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辛亥革命带来的巨大希望的破灭
代表人物
倭仁等
林则徐
魏源
奕xin、文祥;
曾、左、李
王韬、郑观应、薛福成、马建忠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学习的领域
不学习
技术
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文化
学习趋势
由浅入深
近代中国几大政治派别情况简表
地主阶级顽固派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资产阶级激进派
重大实践活动
编《四洲志》、
《海国图志》,购买洋枪洋炮试制
洋务运动
无(停留在理论层面)
戊戌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作用
开眼看世界
跨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是只学技术,不改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为康、梁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主要起到思想解放的重大作用
政治上:
①推翻了清王朝②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
③思想观念上
④经济上:
⑤社会习俗上:
孙中山、黄兴、邹容、章太炎、陈天华等
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刘半农等
革命形势的发展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组织
1894 兴中会建立 早期革命活动开始 1904 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1905 同盟会成立 资产阶级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民主 思想 广泛 传播
1901-1905 资产阶级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 说为武器,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 唤起了人民觉醒。
1905-1907 保皇派和革命派论战,民主革命思想 进一步传播,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到 来。
皇位永固 外患渐轻 内乱可弥
②1906 预备仿行立宪
预备期为9年
③颁布《宪法大纲》
皇权至高无上
④1911 内阁成立 实质: 骗局
总理:奕劻 13名阁员皇族7人
立宪派分化,一部分倾向革命 结果:
汉族官僚的离心
清政府空前孤立
二、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 1.萍浏醴起义 1906 刘道一 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起义
革命形势发展和辛亥革命爆发
1901--1911
一、清政策的调整
1.“新政”(1901-1905) 原因: 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 派遣留学生
内容:
编练新军
评价:
奖励实业 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加剧了社会矛盾
2.“预备立宪”(1905-1911) 原因: 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步骤: ①1905 五大臣出洋考察
个语尾。 ? “还不仅于此,”她像在拔云见日:“如果能像大迦叶和普贤一样,做一对梵行夫妻,自觉又觉人,才叫难得。” ? 他微微一汗,看她:兀自低眉揉着抹布,用力一拧,水珠都还回去,沥沥。 ? 她抬起头,遇着目光,“看什么?”也不等他答,又
三、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成立 1.爆发的必然性:革命形势的发展
2.黄花岗起义 1911 广州 黄兴 规模最大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一轮:中国近代史第三部分(1901-1919)
(2009广东历史卷,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A.总统制 B. 联邦制 C. 君主立宪制 D. 责任内阁制
答案:D 为限制袁世凯权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 内阁制。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主要史实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 840 1 851 1 864 1 91 1 1 91 91 921 1 924 1 927 1 937 1 945 1 949
本单元分布范围: 必修一:专题三第二节 必修二:专题二第二节 辛亥革命 短暂春天
必修三:专题四第一节
选修四:专题四第一节
三民主义
孙中山
二:阶段特征(20世纪初) A.世界历史阶段特征: a.经济上: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电气时代进发; 政治上:议会改革,文官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完善了资 本主义的运行机制,代议制进一步完善; 国际关系上: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作用, 导致列强在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问题新矛盾,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最终引发一战;并加紧侵 略亚非拉地区。 b.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列宁主义诞生,十月革命胜利
B.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从 1901 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到 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约 18 年, 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的阶段,也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阶段。
a. (屈辱史)列强采取“以华制华”手段扶植清政府和北洋军 阀作为维护在华利益的工具,中国两大社会矛盾汇流。
b. (探索史)①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 推翻清王朝统治;为维护民主共和革命派有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结果失败; ②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极大的解放人们思想;
军政府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定国号为“中华 民国”,旧军官黎元洪任都督,立宪党人汤化龙任民政部长。
(完整word版)近代中国政治派别简表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邹容、章太炎等
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等
主张
中国的一切都尽善尽美,无需改变
“师夷长技以制夷”
学习西方科技,目的主要在于对付外国侵略者,维护清王朝统治。
“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目的主要在于对付农民起义,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政治(君主立宪)
经济(振兴工商业)
文化(传播西方科学文化)
改良手段建立君主立宪,目的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
“民主共和”
——认为制度和技术都不好。
“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
——制度、技术、文化都不好,文化变革尤其重要。
目的
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
在保留清王朝统治的情况下发展资本主义(温和的改良主义)
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学习的领域
不学习
技术
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文化
学习趋势
由浅入深
重大实践活动
编《四洲志》、
《海国图志》,试制战舰
洋务运动
无(停留在理论层面)
戊戌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作用
开眼看世界
跨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是只学技术,不改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为康、梁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保守派与激进派之间的论战-近代中国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做这类题时,分析观点属于哪一个派别,仍然要结合材料作答,不能机械照搬)
⑶鸦片战争的冲击
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内忧外患)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思想条件(西方思想传入)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①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②积极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③消极作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评价
考点梳理 第七课 戊戌变法(八上) P32-35
考点梳理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八上)P40-43
【课标要求】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 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地位和作用。(《全能721》P55)
兴起时间 1915年 兴起标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 青年杂志 》
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阵 口 内 地 《新青年》 号 “民主”与“科学” 容
结
果
评 价
考点梳理
时 间 指导思想 代表人物 革命准备 革命经过 结 评 果 价
第八课
辛亥革命(八上)P36-39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 的历史意义。(《全能721》P56)
1911年
三民主义
孙中山
⑴创办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 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 ⑵形成革命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⑴革命爆发: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⑵革命高潮: 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南京)
3、(2010•泰州)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读报纸,
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 ● ● ● ● 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 件是( ) A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西安事变 D.渡江战役 4、(2010•黔东南))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三位历史人物的共 ● 同点是 ( ) ● ● D A.都受到清政府重用 B.都重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都为中国近代化作出了贡献
(完整版)世界近代史分期
经济:“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 展;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
思想:救亡图存运动高涨(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激进派:新文化运 动)。
世界现代史 第一阶段:1914----1945
两次世界大战下的世界 第二阶段:1945----1991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2)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政治(1)德国的统一和普法战争的爆发
美国的独立 (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文化(1)浪漫主义 (2)批判现实主义 (3)进化论的形成
中
国
政治: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逐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1)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近 代企业产生(洋务企业的出现和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走向多极化的世界
阶段特征:
政治
世界
(1)两次世界大战;
(2)出现了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并存的局面;
(3)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由盛转衰。 (经4济)亚非拉民族民主解放运动 (1)资本主义由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
(2)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3)亚非拉地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世界近代史分期
第一阶段
1、时间:14世纪至16世纪
2、阶段特征:转型时期①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 渡②农业文明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③孤立走向联
3、重大历史事件:欧洲 世界 中国
欧洲
(1)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文化:近代科学的兴起、文学艺术的发展
(2)经济:资本主义萌芽
新航路的开辟
(3)政治: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宗教改革
第三阶段
1、时间:1765年至1870年(18世纪末至19世纪70年代) 2、阶段特征:工业文明的确立和扩展 3、重大历史事件:
第19课 辛亥革命
领导人 孙中山 黄兴、宋教仁
蔡元培
成立地点 檀香山
湖南长沙
上海
(5)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为辛亥 革命爆发作了组织准备。
材料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萍浏醴起义
镇南关起义
浙皖 起义
黄花岗起义
(6)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军事基础。
材料七: 保路运动 (7)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
第1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主权在民
第享有5、人6身条、:言中论华、民著国作人、民集一会律、平结等社,、无选种举族以、及阶被级选、天举宗赋等教人自之权由区,权别自利。由。国平民等
第16条: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可弹劾总统 第51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1911年,保路运动也称作“铁路风潮”,是四川、广东、湖南、湖 北等省人民反对清政府将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的群众 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后,有人说;“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 年半。”
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与偶然性
1、必然性: ①历史教训: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自上而下的改 良道路走不通。 ②经济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提供了民主革命的物质基 础和阶级力量。 ③思想基础:清末民权意识增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为辛亥 革命爆发作了舆论准备。 ④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为辛 亥革命爆发作了组织准备。 ⑤群众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使得清朝统治危机步步加深,各地 人民的抗捐抗税斗争、收回利权运动等,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群众基础。 2、偶然性: ①四川爆发保路运动。 ②革命党人不慎点燃炸弹,革命不得不提前爆发。
毛概论文: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的争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论文漳州师范学院学年、学期:2012-2013第一学期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题目: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的争论班级:学号:姓名:瑾成绩:近代中国革命与改良的争论瑾[摘要]近代中国经历了百年的风雨,外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野蛮侵略,内有封建势力的残酷统治和镇压,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就是在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登上了历史舞台。
无论是革命派还是改良派,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都希望在中国实现其政治理想。
为此,他们产生了争论。
[关键词]近代中国;革命派;改良派;争论近代的中国经历了百年的风风雨雨,几近亡国。
中国的近代史是用血与泪书写的一段苦难史,也是一部饱尝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屈辱史。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的百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的事件,它们如实的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为了维护民族独立自主和主权的完整,促进经济的发展,实现政治进步,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他们分别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以共产党为主要代表的广大无产阶级革命派。
他们都希望在中国实现其政治理想。
因此,他们进行不懈的争论。
一、资产阶级改良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兴起和他们的政治主张(一)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兴起和政治主张“19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新型的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挣脱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1]50以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为主要代表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
他们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他们坚决主张中国走改良道路。
他们主张把学习的内容从“器物”上升到“制度”的阶层,不断要求学习西方的技术,而且要求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和斗争一、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史(一)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1、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2、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二)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土壤中产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1、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1898、6—9)2、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1911)3、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三)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二.中国近代化探索(一)中国近代化探索:(学习西方三步走)①学习西方技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代表人物:中央是奕訢,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内容:A、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B、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
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C、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D、兴办新式学堂。
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进步性(积极作用): A、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B、启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局限性(消极作用):没使中国富强起来。
②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革,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兴起: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开始变法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反败,谭嗣同被杀意义:既是一声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后中国现状
之镜头一:
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辛亥革命后中国现状 之镜头2: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20世纪初国民之灵魂
华老栓是普通的劳动人民,他的儿子 小栓患有严重的痨病,他不去求医,却迷 信人血馒头可以治病。于是拼命积攒铜钱, 最后终于在刑场买到了被杀害的革命者的 鲜血!!革命者牺牲了,而小栓吃了用他 的鲜血和成的馒头也死了!! 迷信、愚昧、盲目
先进的知识分子 学习西方的 新文化运动 思想
总结拓展 思 想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维新变法 三民主义
特 点 层 层 递 进
政 治 经 济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
特点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盘点提升
洋务运动 技术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思想
制度
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1)“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中国人进行了什么探索?
洋务运动
(2)“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中国人进行了什么探索?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3)“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中国人又进行了什么探索?
新文化运动
(4)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
材料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 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和迁就的.”“若是决计 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法子,不必那什么国粹、国 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4)材料中陈独秀的话反映了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哪一 问题?向西方全面学习的盲目性的问题. (5)回顾近代化探索历程,经历了怎样的学习过程? 由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最后学习思想文化。 这一过程有何特点?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
中国近代史简答题《三次论战》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解题过程]①洋务派与顽固派围绕要不要向西方学习而论战。
②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顽固派进行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思想的正面交锋,使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
③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展开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
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
认识:①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与地主阶级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论战的内容直接触及了封建制度,使人们逐渐摆脱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并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与之相比,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是地主阶级内部的分歧,不触及封建制度。
③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是资产阶级内部在民主革命手段和目标上的分歧,在救亡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方面并无重大冲突。
因此,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其影响的深度大大超过了另外两次论战。
第一次:洋务派与顽固派。
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朝统治;顽固派以大学士倭仁为代表,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
第二次: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顽固势力包括洋务派)。
论战围绕“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问题。
论战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第三次:革命派与保皇派(保皇派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
论战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等问题。
论战实质是:资产阶级内部不同派别的政体之争。
相同点:都促进了历史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第一次论战:19世纪60、7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和顽固派的论战。
近代中国政治派别简表
不学习
技术
制度(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文化
学习趋势
由浅入深
重大实践活动
编《四洲志》、
《海国图志》,试制战舰
洋务运动
无(停留在理论层面)
戊戌变法运动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作用
开眼看世界
跨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是只学技术,不改制度,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为康、梁维新变法运动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保守派与激进派之间的论战-近代中国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近代中国几大政治派别情况简表
地主顽固派
地主阶级抵抗派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保皇派、立宪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时间
一直存在
19世纪40年代左右
19世纪60-90年代
19世纪60、70年代
19世纪末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15-1919
背景
⑴经世致用(思想基础)
⑵封建统治危机
⑶鸦片战争的冲击
太平天国运动、两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内忧外患)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
思想条件(西方思想传入)
⑴民族危机
⑵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⑴民族危机
⑵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辛亥失败
民族资义的进一步发展
西方思想传播
尊孔复古逆流
代表人物
倭仁等
林则徐
魏源
奕、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主要起到思想解放的重大作用
政治上:
1推翻了清王朝
②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
中国古代史重要大事年表:辛亥革命
中国古代史重要大事年表:辛亥革命
1894年——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成立
1895年秋——兴中会组织的“广州起义”流产,资产阶级迈出了民主革命的
第一步
20世纪初——革命团体相继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在日本东京成立
1906年——萍济醴起义,这是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
20世纪初——收回利权运动(要求收回被帝国主义占领的铁路、矿山等)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民国元年)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1912年春——颁布《临时约法》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篡夺
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913年春——宋教仁案
1913年夏秋——二次革命被袁世凯镇压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5年5月9日——“五九国耻”,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推戴,复辟帝制,准备称帝
1915年12月25日——蔡锷、李烈钧、唐继尧通电讨元,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6月病死)
1917年夏——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1918年——孙中山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因南方军阀掣肘而失败。
近代化探索表格
兴
起
1894年,孙中山联合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
基本概况
①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新文化运动兴起。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③两面大旗:“民主”和“科学”。④主要阵地:《新青年》。⑤斗争矛头:指向尊孔复古的逆流
③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惨败。②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公愤。③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世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清政府统治腐朽没落,中国远远落后与世界。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间。
①思想基础:西方的民主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青年学生的欢迎。
②有利于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挽救民族危亡。
③具有爱国进步意义,为资产阶级暴力革命产生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③进步性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②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③辛亥革命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
进步性
①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②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②矛盾基础:袁世凯为实现独裁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③阶级基础:进步知识分子总结辛亥革命失败教训,认定建立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经
过
基
本
概
况
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序幕
公车上书
①时地人:1895年春,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
②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高潮
专题10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解析版)
专题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标要求我知道】1、通过了解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先行者早年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及中华民国成立的史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性;2、知道民国初期北洋军阀的统治,【课本内容顺口溜】第8课革命先驱孙中山,开始学医后从政。
上书建议遭拒绝,立志反清救中国。
一八九四兴中会,驱除鞑虏兴中华。
筹划起义被泄露,流亡海外谋发展。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工具。
革命情绪更高涨,革命思想大发展。
一九零五同盟会,三民主义有提出。
第9课首次起义萍浏醴,虽然失败振声望。
浙皖起义有秋瑾,广州黄花岗起义。
文学社和共进会,起义主力是新军。
炸弹爆炸事提前,十月十日武昌起。
武汉三镇速占领,建立湖北军政府。
各省纷纷都响应,名存实亡清政府。
一九一一辛亥年,君主专制被终结。
第10课武昌起义得胜利,各省纷纷闹独立。
一九一二在南京,临时政府孙中山。
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革命新发展。
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终结束。
篡夺民国袁世凯,北京就任大总统。
临时约法有制订,主权在民享平等。
三权分立内阁制,首部宪法影响大。
第11课临时总统袁世凯,建立独裁弃誓言。
宋教仁组国民党,选举胜利被暗杀。
二次革命反独裁,力量涣散被镇压。
复辟帝制袁世凯,为获支持卖主权。
护国运动国内起,袁逆趋势终失败。
袁死北洋军分裂,直系皖系和奉系。
大小军阀多混战,民不聊生陷黑暗。
【考点分解提分快】考点1:成立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考点2:广州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陆皓东等人被捕牺牲。
考点3:成立中国同盟会1、目的:集中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
2、概况: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选举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
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4、影响: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主题03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部编版)
毛泽东
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进行三大 毛泽东思想 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次
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中国历 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使中国开始富强起来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
回。”
——
秋“瑾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
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
主要派系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以冯国璋和曹锟为首的直系军 阀,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等
自
目的 争夺地盘和巩固割据政权
主
复
习
手段 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割据混战
影响
使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纷争的动乱之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 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912年3月 北京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2.(2020·湖南湘潭·5)1905年,某人在加入某革命组织时郑重宣誓:“驱除鞑虏,
A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A.中国同盟会
B.中国国民党C.中国共产党
D.兴中会
3.(2020·广西柳州·4)口号往往反映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实行独 裁统治
复辟 帝制
军阀割 据混战
早年革命活动
1894-1905年
辛亥革命
1905年—1912年
袁世凯建立统治
1912年
军阀割据
1916年
C 1.(2020·四川自贡·7)如图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在《民报》发刊词中 被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平均地权”是指( )A.民族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件
主要主张
结果
学习层面
特点
启示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学习西方技术, 维护清王朝的 统治
5、口号及工业: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 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 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 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 厂、湖北织布局等。
6、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7、性质:洋务运动是一场以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自救 运动。
的过程;性质;这次运动的历史地位以及教训;
1. 兴起背景:《马关条约》签订,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3.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4. 时间:1898年6月到9月。(故又称“百日维新”) 5. 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
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 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6. 戊戌政变时间:1898年9月 7. 发动者: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8. 简单经过:光绪帝被囚禁;“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9. 运动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10. 历史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 思想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1.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立和人民解放;
二是实现国家的
繁荣富强和人民
和共同富裕。
• 课标要求: (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
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 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 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失败
实行君主立宪 制,发展资本
主义
失败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推翻清王朝, 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四提倡、四反 对 宣传马克思主 义
失败 失败
学习西方军事器物
民族独立
经历了学 是实现近
习西方技 代化的必
术——制 要前提;
度——思 资本主义
想文化的 道路要中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过程,呈 国走不通;
现出由表 只有中国
及里层层 共产党才
递进的逻 能救中国,
辑发展特 只有社会
征
主义才能
民族独立, 救亡图存的探索,它始终没有找到一条 适合中国国情的救 国道路 ,都没有使中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口号或是高举的旗帜:“民主”和“科学”
主要阵地:《新青年》
1. 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 文化,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 攻。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
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1).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2)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提出同盟会纲 领,后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把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 主义。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但都失败了。(4)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2.、理论创新: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 3.、武昌起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时间、地点: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 主力:倾向革命的新军。 武昌起义的结果: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国历史上第一步资产阶 级民主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地位: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中国近代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近 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2)作用: 进步性:①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它 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实现了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巨变。③它建立了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是中国政治 近代化的第二次伟大尝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④它使民主共和国的 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⑤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开辟了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奋斗。⑥在社 会生活领域,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化。⑦国际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局限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 质依然没有改变,民主革命的历程依然艰难曲折。 5、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中国近代的探索
授课人:许世海
“中国近代的探索”中国人为什么要探索?探 索什么?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
的灾难,是造成中国贫
1. 列强穷和对落中后的国根源的;侵客观略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中
国人上体近促,进为代了民自族的然资两经 本济 主大了 义历解 发 史任务是什么?
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
一是求得民族独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 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发起者: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洋务派。
3、代表人物:(中央)奕诉;(地方)曾国潘、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
4、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8、地位和作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没 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洋务运动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 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 代化开辟了道路。
9、教训: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地主阶级的改革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回归教材
在课本中找出戊戌变法的背景;康、梁的主要活动;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