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基础教案1
热工基础(游标卡尺)教案
3.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如需固定读数,可用紧固螺钉将游标固定在尺身上,防止滑动。
4.实际测量时,对同一长度应多测几次,取其平均值来减少偶然误差
5.应定期校验游标卡尺的精准度和灵敏度。
答:1MPa=10^6Pa 1bar=0.1MPa=10^5Pa
2. 1kgf=?N 1M=?Cm
答:1kgf=9.8N 1M=100cm
3.1PS·h=?kW·h 1PS=?kcal
答:1PS·h=0.735kw·h 1PS·h=632kcal
复习提问(7分钟)
【教学过程】
提问:对于一个工件,我们如何来判断其是否是个合格的工件呢?
要求掌握内容
1.游标卡尺是应用什么原理制成的量具?
2.用于测量哪些工件?
3.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4.适用于公差等级在什么范围的工件?
5.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和使用方法?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法,师生互动等
【复习提问】
1. 1MPa=?Pa 1bar=?Mpa=?Pa
⑴读出游标上的零线左面尺身上的毫米整数:
⑵读出游标上哪一条刻线与尺身刻线对齐(第一条零线不算,第二条起每格算0.05mm)
⑶把尺身和游标上的尺寸加起来即为测得尺寸。
三、请用1/50mm的游标卡尺对出如下尺寸
①21.00mm
②4.38mm
③6.45mm
④05.65mm
⑤.55mm
四、游标卡尺的测量范围和精度(简单了解)
1.1/20mm游标卡尺(以0.05mm为例)
热工基础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热工基本概念和热力学基本定律;2. 掌握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3. 了解锅炉的工作原理和运行参数;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热工基本概念和热力学基本定律;2.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3. 锅炉的工作原理和运行参数。
教学难点:1. 热工基本概念的理解;2. 热量传递计算公式的应用;3. 锅炉运行参数的调节。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具;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二、讲授新课1. 热工基本概念a. 解释热工的定义,介绍热工在工程领域的应用;b. 介绍热工基本定律,如能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c. 通过实例讲解热工基本定律的应用。
2. 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a. 介绍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对流和辐射;b. 讲解导热、对流和辐射的物理原理和计算公式;c. 通过实例讲解热量传递的计算。
3. 锅炉的工作原理和运行参数a. 介绍锅炉的工作原理,包括燃烧、热交换和烟气排放;b. 讲解锅炉的主要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c. 介绍锅炉运行参数的调节方法。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巡视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关键知识点;2. 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2. 查阅资料,了解锅炉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热工基本概念和热力学基本定律的理解程度;2. 学生运用热量传递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生对锅炉工作原理和运行参数的掌握程度。
热工基础课时计划(教案)
热工基础课时计划(教案)Course Plan for Fundamentals of Heat Transfer.Course Objectives.Upon completion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Underst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heat transfer.Apply heat transfer principles to solve engineering problems.Design and analyze heat transfer systems.Course Outline.Module 1: Introduction to Heat Transfer.Definition and modes of heat transfer.Heat transfer rate and heat flux.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resistance. Module 2: Conduction Heat Transfer.Fourier's law of heat conduction.Steady-state and transient conduction.Conduction through extended surfaces.Module 3: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Natural convection.Forced convection.Boiling and condensation.Module 4: Radiation Heat Transfer.Blackbody radiation.Radiation heat transfer between surfaces.Radiation shields.Module 5: Design and Analysis of Heat Transfer Systems. Heat exchangers.Heat sinks.Thermal insulation.Grading.Homework assignments (20%)。
热工基础教学大纲
热工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介绍热力学相关的知识,包括热力学基本概念、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以及热力学循环等。
本课程着重讲解热力学基本概念和定律,为学生深入理解热力学的应用奠定基础。
二、教学要求1.掌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等基础知识;2.掌握热力学循环的原理与应用;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基本的热力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章节节数教学内容第一章热力学基本概念2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系统、过程、平衡及稳定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4热力学第一定律、状态方程、热容量和焓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原理)4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及其计算方法、可逆过程第四章热力学循环2反应炉及其热力学工作循环、蒸汽章节节教学内容数动力循环第五章热力学应用4理想气体循环、真实气体循环、计算机辅助热力学注:教学进度为每周2节课,共计16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授课教师将内容详细、透彻地讲解并通过图像予以说明,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2.练习:由教师在课堂上布置练习题并解答,或将一定量的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并将重点、难点、疑点向学生重点解释;3.实验:通过热学实验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热力学内容和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实践能力;4.讨论:设置问题讨论环节,让学生独立思考、吸收知识、借鉴他人经验,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创新意识的能力;5.课外拓展:鼓励学生通过书籍、网络和其他渠道了解热力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和前沿领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考核办法1.平时表现:课堂练习和实验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2.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3.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
六、参考教材1.《热力学基础》(第四版)马紫良、周相忠、李荣华、李忠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2.《热力学》(第八版)郭仁言、张皖民、林同喜、周雪苹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年;3.《工程热力学》(第四版)侃夫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年。
热工基础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热工基础2. 所属学科: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4. 学分:3学分5. 学时:48学时6. 教学对象:本科一年级学生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热工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2)使学生了解热工基础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3)使学生具备解决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问题的基本能力。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热工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程意识。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培养学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科学作风;(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教学内容1. 工程热力学:(1)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2)热力学状态方程与热力学图;(3)理想气体与实际气体的性质;(4)热功转换与能量守恒;(5)相变与热力学循环。
2. 传热学:(1)传热基本概念与传热定律;(2)导热、对流与辐射传热;(3)传热系数与传热速率;(4)换热器计算与设计;(5)传热在工程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方法。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工程实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1-8周:工程热力学(24学时)第9-16周:传热学(24学时)第17-20周:课程设计(8学时)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
2. 期末考试(60%):闭卷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热工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 参考书目:(1)刘维民,李永强. 工程热力学(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陈家骏,王玉珍. 传热学(第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八、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课程相关网站、论坛、学术期刊等。
热工基础与应用第二版教学设计
热工基础与应用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以《热工基础与应用第二版》为教材,该教材是一本系统介绍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内容的教材,内容详实,但也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数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和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2.理解热力学循环运行原理,应用热力学知识分析热工系统;3.理解传热学基本概念和传热原理;4.理解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和流体运动特性;5.掌握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的应用能力;6.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内容1.热力学基础知识1.概念与定义2.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3.热力学循环运行原理2.传热学基础知识1.概念与定义2.传热原理3.传热模式与传热系数3.流体力学基础知识1.概念与定义2.流体静力学方程3.流体动力学方程4.热工系统分析1.热力学循环分析2.热力学分离技术分析3.热力学储能技术分析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1.讲授:采用PPT讲解教材内容,重点讲解难点和重点内容,并对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提问。
2.实践:采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
五、考核方式1.日常考核:采用随堂测试等方式进行考核。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3.实验考核:采用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方式进行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成果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掌握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热力学系统分析,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同时,本次教学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
热工基础教学设计
热工基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热工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建立较为完整的热力学体系,掌握一定的热工学计算方法,了解热工学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热力学基础知识–热力学系统的基本概念–热力学量及其单位–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参量–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2.热力学过程和循环–等温、等压、等容过程的特点及计算–绝热过程的特点及计算–循环过程及其效率3.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工程中的应用–热力学效率和制冷效率–热泵和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热力学分析在能源系统中的应用4.热力学基本计算方法–英制和国际制下温度、压力和能量的换算–一元和多元气体的基本性质及计算方法–湿空气的计算1.理论讲解–采用PPT和白板等工具,分模块、递进式、案例分析,运用比较法与常识原理相结合的教法,提高学生获得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掌握热力学原理能力,并且讲解每个知识点都要举例练习,让学生发现知识点的实际意义。
2.计算实践–课程实验组织有精心设计,让学生了解热力学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进行热力学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课外学习–提供课外阅读和练习题,既作为课程作业,又帮助学生巩固和扩充知识点,促进课程效果的巩固和提高。
四、教学评价1.课内与作业表现–每个教学模块结束后,安排课堂测验,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对学院中表现优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特殊奖励,激励其更加努力学习。
2.课程实现效果评价–开展教学效果评价,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结果,调整课程思路及备课内容,不断完善课程。
3.教学成果评价–严格根据课程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要求,进行学生成绩及教学质量上的评价。
通过年度名单及毕业生的销售路线图的应用,来评价该课程的教学成果。
1.《工程热力学》(第六版)第一、二、十三、十五章,朱裕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现代热力学及其应用》(第二版)第三、五章,王培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热工基础知识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人教版《物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热工基础知识,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比热容、热传导、热辐射等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热工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1.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应用。
2. 比热容、热传导、热辐射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解。
2. 热传导和热辐射的计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热学的基本概念。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
二、新课讲授1. 热力学第一定律(1)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举例说明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热力学第二定律(1)讲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举例说明热力学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针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回顾热传导和热辐射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 比热容(1)讲解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举例说明比热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热传导(1)讲解热传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举例说明热传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热辐射(1)讲解热辐射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举例说明热辐射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针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四、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探究热工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 学生对热工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热工基础第三版教学设计
热工基础第三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教授学生热学基础知识,使其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热力学系统的性质和相互关系,熟悉稳态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和解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热工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内容:1.热力学基本概念和第一、第二定律;2.热力学性质和热力学过程;3.热力学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4.稳态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和解法;5.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和解决热工问题。
3.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讨论法:通过学生间互动和交流,促进知识的共建和思维的碰撞;3.实验法:通过实验的方式协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提高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4.案例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第一周第一次课•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热力学系统的热力学性质和热力学过程。
第二次课•热力学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稳态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和解法。
第二周第三次课•热力学系统的实际应用分析;•热力学案例分析。
第四次课•学习并练习热力学系统的应用技能;•案例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
第三周第五次课•案例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实验分析解决热工问题。
第六次课•结课总复习和检测;•教师反馈和个人总结。
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价方式:•平时成绩:出勤、作业、小组讨论、实验记录、参与度等;•期末考试:针对所有课程内容进行的综合测评;•案例分析:对学生课堂应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的综合评价。
6. 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我们提供以下教学资源:•课程教材:热力学基础第三版;•课程PPT:教师讲义和案例分析;•实验设备和材料:校内实验室设备和测试工具。
7.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全面掌握热学基础知识,有能力解决实际热工问题,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同时,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利用活动形式和案例分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体验和多元化的学习机会。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热工基础Basis of Thermodynamics Engineering课程代码:901120745学时数:40 学分数:2.5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以工程热力学第一定律、工程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本内容的工程热力学和以热传导、对流换热、辐射换热为主要内容的传热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相应的热工分析计算能力。
了解热工学的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继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热工技术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 学时)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学习方法。
第二章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4 学时)通过本章学习,理解热力系统、热力系统的基本状态参数、平衡状态、热力过程、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功量、热量等基本概念。
1.热力系统:热力发动机;热力系统;工质;热源;环境;边界。
2.平衡状态及状态参数:热力状态;平衡状态;状态参数;基本状态参数。
3.状态方程和状态参数坐标图:状态方程;平衡状态在状态参数坐标图上的表示。
4.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热力过程;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
5.功量和热量:功量与示功图;热量、熵与示热图。
第三章热力学第一定律(5 学时)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式、开口系统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及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在工程上的应用。
1.热力系统的储存能:热力学能;宏观动能;宏观位能。
2.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
3.闭口系统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
4.开口系统的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稳定流动与流动功;开口系统的稳定流动能量方程;技术功。
5.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的应用:热交换器;动力机械;绝热节流。
第四章理想气体的性质与热力过程(6 学时)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单相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熵和比热容的计算公式和理想气体热力过程的特点,以求解气体压缩等工程实际问题。
1.理想气体的性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热容的定义;理想气体的比热容;理想气体的热力335学能;理想气体的焓;理想气体的熵。
热工基础电子教案(1)
温度是决定系统间是否处于热平衡的物理量。
衡量温度的标尺叫温标:国际单位所确定的温 标叫热力学温度,T (K) 常用温标是摄氏温标,t (℃) 热力学温标取水的三相点为基点,定为273.16 K 摄氏温标取纯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冰点为 0 ℃,与水的三相点差0.01度。所以
T = 273.15+t
当p<pb时,p=pb-pv
常用的压力计有:弹簧压力计及U形管压力计(测压差)
比如右图的U形管压力计, 对AA线上有: p=pb+ρgH H为高度差(单位m); p为被测压力; pb为环境压力; ρ为液柱中液体的密度; g为重力加速度。
pb
p
H
A
A
(3)温度
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标志 温度概念的建立以热力学第零定律为依据。 第零定律:A与B处于热平衡;B与C处于热 平衡,则A与C必然处于热平衡。
W0 QH
QH W0
QH W0
小结:
Win
Qin
Wout 系统
Qout
• 输入热量为正;
输出功量为正.
T1
1(T1,s1)
v v1 s1
s
2.热力过程、功和热量
2.1.热力过程 要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必须通过工质 的状态变化才能实现:
工质状态变化 热能 机械能
但,对热力系而言,只能对平衡态进行描述。 如何调和状态变化与平衡态之间的矛盾?——由 此引进准平衡态的概念! 准静态就是无限接近于平衡态的状态。
A
p dx
dwre F dx p A dx p dV
pb
wre pdV
1
热工基础知识教案设计模板
一、课程名称:热工基础知识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热工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定律;(2)了解热工基础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3)学会运用热工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热工基础知识的兴趣;(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1. 热工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定律;2. 热工基础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3. 热工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数据处理。
四、教学难点:1. 热工基础知识中的复杂公式和理论;2. 热工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3. 热工基础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实例。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热工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2.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重点、难点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3. 案例分析法:结合工程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热工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热工基础知识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热工基础知识在工程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热工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定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等。
3. 通过实例讲解热工基础知识在工程中的应用,如锅炉、制冷设备等。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围绕热工基础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定律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1. 讲解热工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2. 组织学生进行热工实验,如温度测量、压力测量等。
3. 实验数据处理:指导学生如何对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和处理。
4. 案例分析:结合工程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热工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1. 复习前两课时的教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2. 深入讲解热工基础知识中的复杂公式和理论,如理想气体性质、热力学循环等。
热工基础教案1
任务二、水蒸气定压产生过程在温熵图上的表示
— 过冷水的定压预热阶段
在这个阶段吸收的热量称为预热热
— 饱和水的定压汽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吸收的热量称为汽化潜热
— 干饱和蒸汽的过热阶段
在这个阶段吸收的热量称为过热热
思考:如何在T—S图上表示出每个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
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教师一起总结
学生思考问题,联系实际,强化理解。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配合教师完成
认真听讲,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积极跟上教师思路
问题驱动进行开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抢答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合作探究能力。
加深内容的理解,使理实相结合
学科
热工基础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项目内容
水蒸气的定压产生过程
班级
教 材
中国电力出版社《热工基础》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水蒸气定压产生过程中的五个状态三个阶段
(2)掌握水蒸气定压产生过程中的T-S图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导入:
联系实际与学生已有知识,提出问题。
点评学生答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巡回指导,并听取各小组观点
带领学生共同总结结论,给出定义
画图讲解每一个过程,并引导学生分析现象
讲解并提问
图示表示,和学生一起画出
结合T—S图的特点讲解,并提问
《热工基础》教学大纲
《热工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热工基础是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主要研究热能和其他能量相互转换以及能源有效合理利用的基本规律,使学生掌握热力学和传热学的基本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各种热现象、热力过程、热力循环和传热特性的分析,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打好坚实的热力学和传热学基础。
热工基础研究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规律、方法以及怎样提高转化效率和热能利用的经济性,并探究结构传热特性。
本课程以能量传递、转移过程中数量守恒和质量蜕变为主线,阐述了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气体及蒸汽的热力性质,各种热力过程和循环的分析计算等内容,根据热力学基础,阐述传热相关知识,掌握传热特性和规律。
通过相关理论讲授,使学生理解热力学和传热学相关基础知识和理论,掌握工质的性质及不同热力过程(包括循环过程)的能量变化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抽象简化的方法,从纷繁复杂的工程问题中抽出热力学和传热学问题本质、解决问题能力。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热--功转换的基本规律;掌握利用工质性质公式和图表进行热力过程及循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课程目标2:掌握提高热力设备和系统能量利用经济性的基本原则和途径;课程目标3:掌握热传递规律,具备分析热传递特性的能力;课程目标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特别是运用热力学和传热学基本定律和理论进行演绎、推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具体描述各章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
实验课程可按实验模块描述)第一章基本概念和定义1.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热力能和总能的组成,说明焓的定义和物理意义;了解微观动能和宏观动能的本质差异;掌握功和热量的热力学定义,归纳两者的特性和异同;掌握可逆过程体积功和热量的计算;掌握循环、可逆循环的定义及各类循环的经济性指标。
热工基础及流体力学第二版教学设计
热工基础及流体力学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基础知识:1.热力学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流体力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3.热力学循环分析及其应用;4.主要工程流体的非稳态流动分析方法;5.汽蒸发动机及其原理;6.汽轮机及其原理;7.内燃机及其原理;8.热传导和对流传热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重点1.热力学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流体力学基础知识及其应用;3.热力学循环分析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1.主要工程流体的非稳态流动分析方法;2.汽蒸发动机及其原理;3.汽轮机及其原理;4.内燃机及其原理;5.热传导和对流传热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方法本门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教师通过PPT、教材等方式向学生讲解课程内容;2.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3.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4.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第一周1.热力学基本概念、能量守恒定律、熵的概念及热力学函数;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第二周1.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2.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第三周1.热力学第三定律及其应用;2.热力学循环分析形式化方法。
第四周1.流体的概念、流动的描述方法及其区别;2.流体的基本物理性质。
第五周1.流体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2.质量守恒方程及其应用。
第六周1.基本流动方程的导出及其应用;2.动量守恒方程及其应用。
第七周1.流体分层流动分析;2.多孔介质流动分析。
第八周1.汽蒸发动机及其原理;2.燃气轮机及其原理。
第九周1.内燃机及其原理;2.传热基本原理。
第十周1.热传导的基本原理;2.对流传热的基本原理。
六、考核方式本门课程考核采取多种方式,包括:1.作业:每周布置1-2道作业,作业包括计算题和应用题,占总成绩的20%;2.结课考试:占总成绩的50%;3.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
热工基础教案1教学内容
热工基础教案1
务一
探索研究任务二
4干饱和蒸汽
5过热蒸汽
1-2 未饱和水的定压预热阶段
2-4 饱和水的定压汽化阶段
4-5 干饱和蒸汽的定压预热阶
段
思考:在饱和水的定压汽化
阶段,不断加热温度却保持
不变。
为什么?能量去哪
了?
任务二、水蒸气定压产生过
程在温熵图上的表示
a—'a过冷水的定压预热阶
段
在这个阶段吸收的热量称为
预热热
'
a—"a饱和水的定压汽化
阶段
在这个阶段吸收的热量称为
汽化潜热
带领学生共同
总结结论,给
出定义
画图讲解每一
个过程,并引
导学生分析现
象
讲解并提问
下,与教师一起
总结
学生思考问题,
联系实际,强化
理解。
分调动
学生积
极性,
活跃课
堂气氛
提高学
生的总
结归
纳,合
作探究
能力。
加深内
容的理
解,使
理实相
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实际与学生已有知识,提出问题。
点评学生答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巡回指导,并听取各小组观点
带领学生共同总结结论,给出定义
画图讲解每一个过程,并引导学生分析现象
讲解并提问
图示表示,和学生一起画出
结合T—S图的特点讲解,并提问
思考教师问题,各小组抢答,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实现巧妙的过度。
学生思考问题,各小组抢答,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教师的引导下,与教师一起总结
学生思考问题,联系实际,强化理解。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配合教师完成
认真听讲,联系所学知识分析,积极跟上教师思路
问题驱动进行开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组抢答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合作探究能力。
加深内容的理解,使理实相结合
学科
热工基础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项目内容
水蒸气的定压产生过程
班级
教材
中国电力出版社《热工基础》
教学
目标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水蒸气定压产生过程中的五个状态三个阶段
(2)掌握水蒸气定压产生过程中的T-S图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
教学重点
水蒸气定压产生过程中的五个状态三个阶段
教学难点
水蒸气定压产生过程中的T-S图
教法
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启发引导法,分层指导法、演示法
学法
启发引导法,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
教学准备
1、准备教学素材 2、准备学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知
识
回
顾
二
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业上所用的水蒸气,通常都是在接近定压的条件下加热产生的,那么发电厂锅炉中水蒸气的产生过程是怎样的?和生活中的情况一样吗?
任务一、水蒸气定压产生过程
1未饱和水
2饱和水
3湿饱和蒸汽
4干饱和蒸汽
5过热蒸汽
1-2未饱和水的定压预热阶段
2-4饱和水的定压汽化阶段
4-5干饱和蒸汽的定压预热阶段
【知识回顾】
1、什么是蒸发?什么是沸腾?两者有什么异同?
2、什么是饱和状态?饱和压力和饱和温度有什么关系?
根据前面所学内容,提出相关问题,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各小组抢答,巩固前面所学知识。
师生共同复习巩固旧知,为今天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新
课
导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入
探
索
研
究
任
务
一
探
索
研
究
任
务
二
探
索
研
究
任
务
师生互动,便于调动学生积极性
新旧知识结合,既复习了旧知又巩固了新知
知识
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两个重要的知识,他们分别是:
(1)水蒸气定压产生过程中的五个状态三个阶段
(2)水蒸气定压产生过程中的T-S图形状及每个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作业
循序习题
思考:在饱和水的定压汽化阶段,不断加热温度却保持不变。为什么?能量去哪了?
任务二、水蒸气定压产生过程在温熵图上的表示
— 过冷水的定压预热阶段
在这个阶段吸收的热量称为预热热
— 饱和水的定压汽化阶段
在这个阶段吸收的热量称为汽化潜热
— 干饱和蒸汽的过热阶段
在这个阶段吸收的热量称为过热热
思考:如何在T—S图上表示出每个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