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2015讲义

合集下载

(完整版)体外循环

(完整版)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心血管外科手术包括心腔内手术、大血管手术及心脏表面的手术。

可以想象,在搏动并充满血液的心脏或血管内是无法进行手术的,必须提供安静无血清晰的手术野,以便于认清解剖畸形并实施手术操作。

体外循环的应用即为外科医生提供了这种条件。

体外循环是指用一种特殊装置暂时代替人的心脏和肺脏工作,进行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技术。

这一装置分称为人工心和人工肺,亦统称人工心肺、人工心肺装置或体外循环装置。

主要应用于心脏、大血管手术。

体外循环时,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引入人工肺进行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氧合后的血液又经人工心保持一定压力泵入体内动脉系统,从而既保证了手术时安静,清晰的手术野,又保证了心脏以外其他重要脏器的供血,是心脏大血管外科发展的重要保证措施,1953年Gibbon首例应用于临床。

体外循环基本装置:包括血泵、氧合器、变温器、贮血室和滤过器五部分。

体外循环装置示意图血泵:即人工心,是代替心脏排出血液,供应全身血循环的装置。

根据排血方式分为滚压泵和离心泵两种。

目前仍以滚压泵应用较广泛,射出血液为平流,以滚压式泵为主,靠调节泵头转动挤压泵管排出血液。

氧合器:即人工肺。

代替肺脏使静脉血氧合并排出二氧化碳。

目前使用的有两种类型:①鼓泡式氧合器:血液被氧气(或氧与二氧合碳混合气)吹散过程中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形成的气泡用硅类除泡剂消除,根据形态有筒式和袋式;②膜式氧合器(膜肺):用高分子渗透膜制成,血液和气体通过半透膜进行气体交换,血、气互相不直接接触,血液有形成分破坏少,其外形有平膜式和中空纤维式。

(人工心肺机就是由氧合器和血泵及辅助设备组成的,能进行体外循环的机械装置.)变温器:是调节体外循环中血液温度的装置,可作单独部件存在,但多与氧合器组成一体。

变温器的水温与血温差应小于10—15°c,水温最高不得超过42°c,用于体外循环中患者的体温降升和心脏停搏液的变温。

贮血室:是一容器,内含滤过网和去泡装置,用作贮存预充液,心内回血等。

《体外循环基础》课件

《体外循环基础》课件
详细描述
03
CHAPTER
体外循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如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无法耐受体外循环。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如肝硬化、肾衰竭等,无法耐受体外循环对肝肾功能的负担。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易导致术中出血不止。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如全身性感染、败血症等,易导致感染扩散和器官功能衰竭。
严重感染
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能够耐受体外循环。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充分准备
术中监测
术后护理
手术前应对手术器械、体外循环设备等进行充分准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重要器官功能,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通过将体外循环技术与机器人手术技术相结合,实现手术的精准操作和微创化治疗。
与机器人手术技术的结合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VS
体外循环手术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由于血液稀释、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原因,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电解质紊乱等症状。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等严重后果,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总结词
体外循环手术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04
CHAPTER
体外循环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结词
出血与凝血障碍是体外循环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详细描述
出血是体外循环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手术创伤、抗凝药物使用不当或患者自身凝血机制异常。凝血障碍则与术中血液稀释、肝素使用过量等因素有关。出血与凝血障碍可能导致术后出血、贫血、休克等严重后果,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体外循环培训课件

体外循环培训课件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如股 静脉、颈内静脉等。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避免反 复穿刺导致血管损伤。
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导管脱 落、打折或堵塞。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 、血肿等并发症,及时处理

抗凝药物使用指南
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需要选择合适的 抗凝药物,如肝素等。
术后根据病情继续使用抗凝药物,预 防血栓形成。
对于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 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康复 训练和指导。
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和力 量训练。
定期检查患者康复情况, 评估训练效果,及时调整 训练计划。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体外循环基本原理与设备
01
包括血泵、氧合器、储血器、微栓过滤器等组成部分和工作原
理。
掌握药物的剂量、用法和用药时间, 确保抗凝效果。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及时调 整药物用量。
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
熟练掌握各种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 如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等 。
结合患者病情及手术需要调整监测方 案。
正确连接监测设备,确保数据准确可 靠。
密切观察监测数据变化,及时发现并 处理异常情况。
肾保护
维持合适的灌注压和尿量,避免肾缺血或肾毒性药物的使用 。
其他常见并发症处理建议
神经系统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等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脑水肿、颅内出血等并发症。
感染防控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更换敷料和消毒手术部位。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
电解质紊乱纠正
定期检测电解质水平,及时纠正低钾、高钠等电解质紊乱情况。
05
体外循环后患者管理与康复 指导

体外循环插管与管路2015

体外循环插管与管路2015




4)插管注意事项 (1)插静脉插管不宜过深,特别是婴幼儿。上腔静脉插 管过深,可至一侧颈静脉或头臂静脉,造成另一侧颅脑和 上肢静脉的回流受阻,下腔静脉插管过深,可至肝静脉或 越过肝静脉至髂静脉,造成下肢或腹腔脏器的回流困难。 (2)将插管送入腔静脉后应尽快建立体外循环,因为静脉 插管使血液回流受阻,时间过长将使血液动力学难以维持。 切开右心房时应将腔静脉的阻断带勒紧,防止血液回流至 心脏。 (3)有2%~4%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有左上腔静脉,其直 接开口于右房或冠状静脉窦,术中可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不 同处理:1、时间短,左上腔静脉回流不多,不影响术野, 可不处理;2、时间短,左上腔回流中等,可在此血管外 上阻断带,并监测上腔静脉压,若静脉压>15mmHg,应 松解阻断带,放血至静脉压降低后,再阻断左上腔静脉进 行手术;3、时间长,回流量大,则应插引流管。
心内吸引管插管示意图
四、心外吸引管(右心吸引管)
五、心脏停搏液灌注管



1、心脏停搏液灌注管为主动脉根部灌注管,适用 于大部分无主动脉瓣病变的心脏直视手术。 2、左右冠状动脉直接灌注管适用于要切开主动脉 根部的手术。 3、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管常用于冠状动脉严重病 变的冠脉搭桥术。 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手术,如主动脉根部手术时使 用逆行灌注可避免冠状动脉直接灌注,以缩短心肌 保护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及避免冠状动脉开口处的损 伤。 4、多功能心脏停搏液灌注装臵,可用于冠脉搭桥 时的桥灌。
聚氯乙烯(PVC):耐久性;较低的血液破坏 硅胶管:生物相容性好,血液破坏少,弹性好,透明 度差。 乳胶管:生物相容性不好,血液破坏较PVC重,透明 度差 肝素涂抹管道(ECMO) 1)概念 血液在血管内可不停地流动,但在体外就会凝集。 体外循环中虽然通过肝素的抗凝作用维持血液的流动, 但因肝素和血液异物表面作用而导致补体激活等一系列 副作用。在人造物质上移植有活性的肝素以达到抗凝作 用,这就是肝素涂抹表面(HCS)技术。 2)优点 改善体外循环装臵的生物相容性、减轻人工材料 对患者凝血及纤溶系统激活和术后炎症反应 3)肝素涂层体外循环系统,对提高手术安全性有明显的 优势。

(医学课件)体外循环技术

(医学课件)体外循环技术

观察患者是否有寒战、发热、出血等反应。
预防血栓形成
应对紧急情况
保持管道通畅,避免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
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体外循环,迅 速进行处理。
04
体外循环术后处理
术后监护与观察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持续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 ,以及血氧饱和度、体温等生理指标。
意识状态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状态,预防术后脑部并发症的 发生。
体外循环机准备
检查体外循环机各部件是否齐全 、完好,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药品准备
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需要,准备好 必要的药品,如肝素、鱼精蛋白等 。
患者病情介绍与风险评估
病情介绍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全 面掌握患者的病情。
风险评估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如出血、感染、心肌 损伤等。
体外循环技术可以应用于肺部疾病的治疗,如肺动脉血栓内膜外循环技术可以应用于器官移植领域,如心肺移植、肝移植等,提
高移植器官的存活率和治疗效果。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创伤小
由于不需要切开胸部,体外循环技术对身 体的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
手术时间短
由于不需要进行传统开胸手术,体外循环 技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适应症广
体外循环技术适用于多种心脏和肺部疾病 的治疗,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
体外循环技术的局限性
技术要求高
体外循环技术需要专业训 练和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 操作。
预充
向体外循环回路中预充生理盐水、肝素等。
开始体外循环
启动泵,使血液开始循环,调节流量、压力等参数。

(医学课件)体外循环技术

(医学课件)体外循环技术
历史
体外循环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和完善,现在已经成 为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体外循环的基本组成
血泵
用于将血液从体内引出并推动其在体外 循环系统中流动。
氧合器
一种特殊设计的膜肺,能够将血液中的 二氧化碳排出并补充氧气。
滤器
用于过滤掉血液中的杂质和微小颗粒。
管道和连接器
体外循环启动
介绍体外循环启动前准备工作,如麻醉、消毒、插管连接等。
体外循环过程
描述了体外循环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技术要求,如血液引流、气体交换、血液回输等。
体外循环技术出血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方法 。
介绍了栓塞并发症的成因、预防和处理方法 。
感染
其他并发症
描述了感染并发症的成因、预防和处理方法 。
列举了其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肾功能不 全、肺损伤等及相应的处理方案。
03
体外循环技术的临床应用
体外循环技术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01
体外循环技术在心脏手术中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02
在心脏手术中,体外循环技术可以提供无血、无二氧化碳的环境,使医生能够 清晰地看到手术视野,同时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和内环境稳定。
学习和掌握体外循环技术的术后处理技能,包 括血液回收、滤过与输血等。
体外循环技术的模拟训练
模拟设备训练
通过模拟设备进行训练,包括模拟体外循环设备、模拟手术室等,练习操作技能 。
模拟手术训练
通过模拟手术进行训练,包括模拟手术流程、模拟术中处理等,培养手术综合能 力。
体外循环技术的实战演练
动物实验
通过动物实验进行实战演练,包括手术流程、术中处理、术 后处理等,提高技术水平。

《体外循环管理》课件

《体外循环管理》课件

典型病例三:长时间体外循环手术的管理
总结词
耐力和稳定性要求高
详细描述
长时间体外循环手术如心肺移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修复等,需要体外循环系统长时间 稳定运行。管理这类手术时,对体外循环系统的耐力和稳定性要求极高,需要密切监测 各项指标,及时调整和优化管理方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同时,还需关注患者的营养
特点
体外循环管理是一种高风险、高技术含量的医疗操作,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 行严格的操作和管理,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体外循环管理的重要性
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在心肺手术中,体外循环 管理能够暂时替代患者的 心脏和肺部功能,使手术
得以顺利进行。
提高手术成功率
通过体外循环管理,医生 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生 理状态,减少手术风险,
03
体外循环管理流程
术前准备
患者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手术风 险,确保患者符合体外循环手术指征。
设备准备
根据手术需要,准备体外循环所需的仪器 、设备、管道、血制品等。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流程、注意事项及 可能的风险,减轻患者紧张情绪。
术中操作
麻醉管理
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痛状态,监 测生命体征,维持患者生命安全。
培训与教育
培训课程
开设专门的体外循环管理 培训课程,提高从业人员 的专业水平。
学术交流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分 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 进展。
继续教育
鼓励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 育,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以适应体外循环管理领 域的发展和挑战。
06
案例分享
典型病例一:复杂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总结词
技术难度高、风险大

体外循环技术课件知识分享

体外循环技术课件知识分享
全血粘度在HCT20%以下将不再下降(xiàjiàng),而携 氧能力却会急剧下降(xiàjiàng),故使血液稀释时应维持 HCT≥18%
第二十七页,共50页。
根据手术病种:
一般:0.23----0.25
紫绀:0.25----0.3
DHCA: 0.2
CABG: 0.25----0.3
根据患者年龄(niánlíng) 根据转流温度 根据手术时间
第三十二页,共50页。
体外循环的外科(wàikē)操作
动静脉插管 心肌(xīnjī)保护液 灌注插管 引流装置
第三十三页,共50页。
第三十四页,共50页。Leabharlann 体外循环基本(jīběn)步骤
前平行、降温 阻断(zǔ duàn)主动脉、心脏 停跳 全转流、进行心内手术操作 心内手术 操作完成、复温、主动脉开放 心脏复跳、后 平行 停机、拔管、中和
第四十七页,共50页。
晶体(jīngtǐ)停跳液配方
成分(mmol) 电解质
缓冲物质 非渗透物质
其他 PH 渗透压
改良 St. Thomas Na+154,K+20,Ca2+2.6
Mg2+16,CL-160 - —
普鲁卡因 1 7.8 306
第四十八页,共50页。
HTK 液 Na+15,K+10 Mg2+4,CL-50 组氨酸 180 盐酸组氨酸 18 甘露醇 30 色氨酸 2 酮戊二酸 1
第三十七页,共50页。
温度(wēndù)管理
通过降温降低代谢,减少氧耗,减少血液破坏,提供无血术野鼻咽温度间接反应大脑温度,变 化(biànhuà)迅速;直肠温度反应腹腔脏器温度,变化(biànhuà)缓慢

体外循环PPT演示课件

体外循环PPT演示课件
61
出院指导
饮食:合理调配饮食、加强营养 休息与活动: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
运动、外伤等 自我检测尿量、自觉症状 定时检查血压、血糖、血脂、病情变化 服药指导:强心、利尿、抗凝等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加强功能锻炼,定期复查
32
主动脉插管
根据手术要求、体重选择,由手术医生在术中插入主动脉,另 一侧与体外循环机上主动脉连接管相连
33
静脉插管
根据手术要求、体重选择,由手术医生在术中插入上下腔静脉或右 心房,另一侧与体外循环机静脉动脉连接管相连
34
主动脉根部灌注针
用于将含有高钾的心肌停跳液灌注到心脏中,使心脏停止活动 35

41
活化凝血酶原时间 正常:80~120秒 体外循环中:>480秒 体外循环结束:鱼精
蛋白中和使ACT时间 接近生理值
42
鱼精蛋白
为从鲑鱼新鲜成熟精子 中提取的一种低分子量 碱性蛋白质的硫酸盐4。3
体外循环实施
44
体外循环实施
1.开胸、暴露心脏、游离血管 2.全身肝素化,ACT>480秒 3.主动脉插管并与体外循环机动脉端连
—这就是体外循环的最初的构想
11
艰难的开始
1934年 Gibbon成了麻省总医院的住院医师,向他的 导师Churchill提出研制人工心肺机的正式请求;
Churchill 认为:这位才华横溢、前程似锦的弟子 “走火入魔、不务正业”,非常反感,深感惋惜;
但是Gibbon的坚定决心,最终征得了导师的同意; Churchill给了一个动物实验室,又配了一个年轻漂
4
外科大师--坚决的反对
1896年Theoder Billroth: 在心脏上做手术,是对外科艺术的亵渎,

体外循环教材教学课件

体外循环教材教学课件

提供良好手术视野
通过体外循环,可以使心脏停跳,为 手术医生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便于 精细操作。
保障器官移植顺利进行
维持受体血液循环
01
在器官移植手术中,体外循环可以维持受体的血液循环,保证
移植器官的血流灌注。

减轻受体心脏负担
02
通过体外循环辅助,可以减轻受体心脏的负担,降低手术风险。
促进移植器官功能恢复
05 体外循环教材编写思路及 特点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注重实用性
紧密结合临床实际,围绕体外循环过 程中的常见问题和技术难点进行编写。
结合临床案例和实践经验,帮助学员 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外循环技术。
强调临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供具 体、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操作指南。
结合最新研究成果,体现先进性
及时跟踪和反映体外循环领域的 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
性能评价
阐述氧合器性能评价的主要指标 ,如氧合效率、血液破坏程度等 ,以及评价方法和技术。
管道与连接件
材料与选择
管道与连接件是体外循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材料应具有生物相容性、耐 腐蚀性、抗疲劳性等特点,常用的材料有医用硅胶、聚氨酯等。
安装与使用
介绍管道与连接件的安装方法、使用注意事项以及更换周期等内容,确保系统的 密封性和安全性。
02 体外循环设备与技术
人工心肺机
组成与工作原理
人工心肺机是体外循环的核心设备,由血泵、氧合器、热交换器、管道系统等 组成,模拟人体心肺功能,实现血液的氧合与循环。
操作与维护
介绍人工心肺机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日常维护与保养等内容,确保设备的 正常运行与患者安全。
氧合器
类型与特点
氧合器是体外循环中实现血液氧 合的关键部件,根据原理可分为 膜式氧合器和鼓泡式氧合器,各 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体外循环技术ppt课件

体外循环技术ppt课件

一、将血液引出体外
B:肝素的使用与监测
过少的使用肝素会造成血栓的发生,过多的使用肝素又会造成术后 出血和止血困难,但肝素本身的个体差异很大,如何和正确使用和监 测呢?ACT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测定)为我们提供了参考依据:
I. 肝素化前ACT的参考范围是90-130s II. 静脉给予肝素化:标准肝素3-4mg/kg III. 静脉给药后5分钟抽取动脉血检测 IV. ACT值不低于480秒 V. 建立体外循环后每20-30分钟复测 VI. 术后鱼精蛋白中和后再次测定ACT
C:肝素化管道的使用 将管道内膜进行肝素化可以模拟血管内皮的特性,从而达到抑制凝血和 减轻体外循环副作用,以美敦力公司肝素化管道为例,其优点有: I. 与管道内表面共价结合的肝素与内皮产生的肝素硫酸盐一样可以产生
天然抗凝作用。 II. 由于硫酸盐III.聚环氧乙烷有非常强的亲水性,它可以形成一层稳定的水层来供细胞
体外循环模型
什么是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是利用特殊的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①引出体外,②进
行气体交换、③调节温度和④过滤后,⑤输回体内动脉的生命支持技
术。体外循环的目的是暂时取代心肺功能,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
供应和气体交换,为心内直视手术提供无血或少血的手术视野。(外
科学第六版)
插管
储血罐
一、将血液引出体外(肝素化是前提
大血管手术,需要停循环或者低流量灌注等 复杂手术
较少采用
三、调节温度 B、温度检测的方法
正常人的温度自内而外 存在一个温度阶梯,核心温度 (36.9-37.9)通常比表层温 度高2-3度,监测时不同方式 有不同的标准:
I. 常用的鼻咽温和耳道温度 接近脑温、
II. 食管温度接近心脏温度、

外科学教学课件:体外循环

外科学教学课件: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Tetralogy of Fallot 6 years old,15 kg weight. cyanosis,clubbing fingers.
wouldn’t grown-up unless recieved cardiac surgery
Western countries in 1953 China in 1958
The hospital here 1963 1979
John H. Gibbon
吴英恺
1 Definition 2 Basical equipments 3 Essential steps 4 Clinical application 5 Pathophysiology 6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By this way,the function of the lung and heart had been taken over by the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 equipments. Provide the desired bloodless, motionless operative field and still supply all the other organs of the body with oxygen and nutrient-rich blood.
Heat exchanger
Summary for CPB
1 Purpose: 1) To provide a bloodless, motionless field for heart surgery 2) Rest of body perfused while heart and lung stopped

“急诊抢救体外循环术课件”

“急诊抢救体外循环术课件”

体外循环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智能体外循环机器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提高体 外循环术的效率和安全性。
即时监测系统
采用先进的传感技术和云端数据 分析实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
介入手术技术
越来越多的介入手术技术可减少 对体外循环操作的依赖,提高手 术成功率。
体外循环术后的护理
监测病情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参数、呼吸和循环系统情 况。
健康宣教
向患感染
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预防手术切口和导管感 染。
康复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帮助患者尽早恢复。
“急诊抢救体外循环术课件”
在这个课件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急诊抢救体外循环术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挑 战。加强你的专业知识并了解这项紧急术中的最新发展。
体外循环术的定义
体外循环是一种医疗技术,用于在心脏手术或某些急症情况下替代心脏和肺 部功能。
体外循环的应用范围
体外循环术可以用于心脏手术、心脏移植、心脏瓣膜手术和其他需要维持心 脏功能的情况。
体外循环术的步骤
1
导管插入
2
心肺复苏、导管插入和动脉插管。
3
术中监护
4
动态监测血压、气体分析和温度控制。
准备工作
术前检查、消毒和仪器设置。
体外循环
心脏停跳后,将血液引导到体外循环机 器中。
体外循环术的风险
血栓形成
机械碰撞和血栓风险可能增加。
免疫抑制
体外循环术可能导致免疫系统 受抑制。
器官损伤
可能引发肺部感染、肾功能异 常和脑损伤等并发症。

外科学教学课件:体外循环

外科学教学课件:体外循环

5 Thymus isolated 6 Incision of pericardium
7 Heart and great vessels exposed 8 Heparinize 9 Exterior exploration Chest opened by sternotomy
10 Cannulations for Aorta,SVC,IVC
Strategies:
1 Hypothermia cold perfusate surface cooling
2 Cardioplegia K+ diastolic arrest Intermittent perfusion
Myocardial Protection
Cardioplegia: Route of administration
1 Definition 2 Basical equipments 3 Essential steps 4 Clinical application 5 Pathophysiology 6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Cardiopulmonary Bypass
Drains venous blood from the right atrium or vena cava by the cannula inserted into the venous system.Finishs gas exchange process including oxygen and carbon dioxide by the artifial lung(oxygenator) to change the oxygen poor venous blood into the oxygen rich arterial blood.Pumps oxygenated blood back to the body by the artificial heart(pump) via arterial cannula to remain the living of the all the other organs of the body except the lung and the heart. Provides a limited 2-3 hours time during which the lung and the heart are not working for cardiac surgeon to open the heart and finish a operation precisely with bloodless and motionless field.

IABP-体外循环讲义

IABP-体外循环讲义

IABP的作用原理
主动脉压力 Systolic
Diastolic
心功能 Afterload Preload
血流
Coronary Blood Flow
Cardiac Output
Renal Blood Flow
左室压
Systolic
End Diastolic
左室的做功 Volume
Stroke Work Wall Tension
IABP的工作原理
• IABP充气,按心脏舒张末期容量150ml计算,EF50%, 每搏量约75ml,充气40ml,增加70%~150%,相当于 在主动脉内多了一个舒张期的泵在二次工作,导致舒张 压提高,冠状动脉的血供增加。
• I ABP放气,减少了左心后负荷,心脏做功减少,心肌氧 耗减少(最大可增加15%的心脏做功)
IABP(心电)充放气调节
在目前的CS100等先进的IABP,充气、放气调节: • 充气:机器自动检测R波,分析心动周期,连续计算约16~32
个周期,扣除机器的反应时间,检测到R波的时间(26ms) ,自动计算出机器的充气时间。不允许进行调节(机理厂家 保密) • 放气:同样机器检测到心动周期结束,扣除机器的反应时间 ,检测到下一个R波的时间以后,自动调节,但是目前允许人 工调节,其原因是目前对于放气的时相国内外尚有争论。
时相错位 - 充气过晚
球囊于主瓣关闭后较晚充气
波形特点: • 球囊在V 型切口后充气 • 缺乏尖V • 反搏压不足
生理效应: • 冠脉灌注不足
没反搏 收缩压
反搏压
有反搏 收缩压
V型切迹
有反搏 舒张末压
时相错位 - 放气过早
反搏压
球囊于舒张期内过早放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的:排除误差;寻找原因;判断有创是否准确 ❖ 输液泵的参数、管道是否通畅 ❖ 各种管道保持通畅:A、V管道;尿管;引流管 ❖ 交接病情:瞳孔情况、皮肤是否破溃,末梢循环状况、
温度、湿度、有无潮凉及花斑。
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
1
(一)观察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促进心脏血管功能及组织灌流
术后护理
1
接病人程序
❖ 连接呼吸机,观察呼吸机各项参数,观察病 人胸廓运动是否正常,
❖ 接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及时观察波形及 数据。
❖ 接换能器调零点,迅速调整出波形,并观察 二者波形是否一致。
❖ 连接心电监护仪,观察心率、心律
2
接病人程序
❖ 听两肺呼吸音,测量气管插管深度并妥善固定 ❖ 接无创血压与有创血压进行比较
压升高而成为动脉血的一种人工装置。可在心肺循环 阻断后替代人体肺的功能。
体外循环的插管
动脉插管—常规采用升主动脉插管。 静脉插管—常规采用经右房耳和右心房壁分
别插入上、下腔静脉管。
体外循环的设备装置
体外循环的管道
最基本的包括动脉灌注管、静脉引流管、泵 管、排气管、给氧管、连接管等。
血液回收系统
吸引术中失血重回循环系统,避免循环血量 迅速大量减少而使心肺转流难以长时间维持。是体外 循环中必不可少的辅助装置之一。
体外循环术后常见并发症
❖ 体外循环后心律失常 ❖ 体外循环后低心排综合征 ❖ 体外循环后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 体外循环后出血 ❖ 体外循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 体外循环后脑部并发症
并发症1
体外循环后心律失常
☆炎性介质可直接损伤心肌
☆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手术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血液过滤系统
过滤掉血液中的微小栓子,防止微栓塞
体外循环的设备装置
热交换系统
----用于血流降温。
变温器—直接与血液接触而执行变温功能 变温水箱—为变温器提供冷、热水源
体外循环的设备装置
监测系统
★心电图 ★动脉血压 ★脉搏血氧饱和度 ★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心静脉压、左房压、
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心排血量、 外周血管阻力、肺循环阻力等 ★体温 ★尿量 ★血气及电解质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
各种心律 失常 很多见
并(min·m2) 以下时,出现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周围 血管收缩、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现象, 称为低心排综合征。
并发症3
体外循环后急性呼吸功能衰竭
❖ 低氧血症(PO2<60mmHg) 或伴高碳酸血症(PCO2>50mmHg)
1
❖持续监测各种循环功能指标,及时掌握 病情的动态变化,预防或控制并发症的 发生。
心率(律)监测
血压监测
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CVP)
体温监测
对周围循环功能的观察:包括皮肤颜色、温度、
湿度、有无紫绀及动脉搏动情况。
应用药物或循环辅助装置
术后做超声心电图,了解手术效果
2
术后护理
(二)维护并促进呼吸功能, 保证足够的氧供和氧利用, 预防呼吸功能衰竭
☆产生的炎性介质可直接损伤心脏 ☆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手术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3
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
❖ 体外循环过程中,机体由搏动性血流改变成 为近乎恒流状态,对一些敏感器官会有一定 影响。
❖ 心脏手术后心脏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瞬间改 变与心血管系统的缓慢适应过程的矛盾;先 心病术后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流量重新分布。
❖ 呼吸困难 ❖紫 绀 ❖ 循环系统症状 ❖ 精神神经症状
并发症4
体外循环后出血
体外循环后合并出血并不少见, 但如果处理及时、得当,往往对 病人损害不大。
并发症5
体外循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
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氮质血 症,常伴有少尿、无尿和尿比重降低。
血清尿素氮和肌酐浓度升高。
并发症6
体外循环后脑部并发症
2
术后护理
❖ 气管插管的护理: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防止 打折、移位或脱出;气管插管气囊不要过度 充气,避免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引起喉头充 血、水肿或痉挛。
人工 心脏
体外循环基本方法
❖常温,不停跳 ❖常温,停跳 ❖浅低温,停跳 ❖低温,停跳 ❖深低温,低流量,停循环 ❖深低温,停循环,脑灌注 ❖上、下分别灌注
体外循环的设备装置
体外循环的设备装置
血泵—是体外循环的动力部分。主要作用:代替心室
的搏出功能和术中失血的回吸;用于心脏停搏液的灌 注。
氧合器—将进入的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排除,使氧分
体外循环下 心脏手术的护理
ICU 单雪芹
体外循环概述
体外循环基本概念
体外循环的概念
将人体内的静脉血,经导管引出或抽吸到体 外,经过氧合后使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然 后再经导管将其输入到人的动脉系统内,完 成血液循环。这种人的血液不经过心和肺而 在体外进行气体交换和循环的方法,称为体 外循环。
体外循环的基本原理
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
1
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
体外循环为非生理状态,对机体构成了一个异
常强大的刺激,激发机体释放大量炎性介质。 ☆血液恒流 ☆血液稀释 ☆体外氧合 ☆低 温 ☆心脏停止跳动 ☆手术本身的创伤
2
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
❖体外循环可导致心脏出现不同程度的水 肿,严重者可导致心肌收缩力减低,舒 张功能减退。
临床表现依病灶的部位、性质和病变程度不 同而不同。 主要有:意识的改变;
感觉及运动功能异常; 病理反射阳性。
出血 气栓 血栓
体外循环下 心脏手术的
护理
护理宗旨
❖ 监测、发现术后各种并发症并及时处理,保 证各器官、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 根据不同病种、不同年龄病人的病理生理心 理特点,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
❖ 保持病人术后的心理健康 ❖ 帮助病人掌握预防保健知识,做到主动寻求
健康并维持健康
术前准备
❖协助病人完成各种检查项目 ❖术前宣教(自理模式训练) ❖术前常规准备工作
接病人程序
心脏术前准备
❖ 向手术室及病区人员进行手术名称,基本情况的核对
特别是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方式等确认无误后根
据病人情况准备床位,铺麻醉床备用。准备呼吸机及 管路(小儿备湿化罐),调试呼吸机参数,检查监护 仪性能,导线连接是否完好,ACT机,换能器、加压 袋。 ❖ 根据情况准备治疗盘,备好吸痰装置及吸痰物品。备 好常用药品,保温毯,特护单。做好准备迎接新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