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鳔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合集下载

鱼鳔炮制标准最新规范

鱼鳔炮制标准最新规范

鱼鳔炮制标准最新规范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中药材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鱼鳔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其炮制工艺和质量控制尤为重要。

以下是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标准制定的鱼鳔炮制标准规范。

一、原料选择1. 鱼鳔应选择新鲜、无异味、无污染的原料。

2. 应选用体型完整、色泽正常、质地坚韧的鱼鳔。

3. 避免使用病变、破损或有寄生虫感染的鱼鳔。

二、清洗与预处理1. 鱼鳔在炮制前应彻底清洗,去除附着的血迹和杂质。

2. 使用清水反复冲洗,直至水清无杂质。

3. 清洗后应进行预处理,如去鳞、去内脏等。

三、炮制工艺1. 将清洗干净的鱼鳔放入沸水中焯烫,时间控制在3-5分钟,以去除腥味。

2. 焯烫后的鱼鳔应迅速捞出,放入冷水中冷却,以保持其质地。

3. 冷却后的鱼鳔进行切片或切丝处理,以便于后续的炮制和使用。

4. 根据需要,鱼鳔可进行干燥处理,如晒干或烘干,以便于储存和运输。

四、质量控制1. 炮制后的鱼鳔应色泽均匀,无异味,质地柔软。

2. 应严格控制炮制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以保证鱼鳔的品质。

3. 炮制后的鱼鳔应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

五、储存与运输1. 炮制后的鱼鳔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环境中。

2. 储存时应避免与有异味或易腐蚀的物品混放。

3. 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潮、防压措施,确保鱼鳔的完整性和品质。

六、应用与注意事项1. 鱼鳔在中医药中具有滋补、强壮等功效,适用于多种体质虚弱的病症。

2. 使用前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咨询专业医师,合理使用。

3. 鱼鳔不宜与某些药物同用,如含铁、钙等矿物质的药物,以免影响药效。

七、结语鱼鳔炮制标准的最新规范,旨在确保鱼鳔的质量和安全,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保障。

通过严格的原料选择、炮制工艺、质量控制和储存运输等环节的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鱼鳔的药用价值,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鱼鳔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途图片

鱼鳔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途图片

鱼鳔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途1. 鱼鳔的作用和功能鱼鳔是鱼类体内的一种器官,它位于鱼嘴的后方,一般是由两个具有细长形态的片状结构组成。

鱼鳔在鱼类的生理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

•呼吸功能:鱼鳔是鱼类主要的呼吸器官,通过鳃裂进行呼吸。

在呼吸过程中,鱼通过鳃裂吸入氧气,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鱼鳔上覆盖有许多细小的鳃丝,增加了鱼鳔表面积,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滤食功能:一些鱼类,如鲸鱼、鲨鱼等,其鱼鳔发达并且呈现筛状结构,具有滤食功能。

这些鱼类通过水流将浮游生物等食物吸入鱼鳔,然后通过鳃丝进行过滤,最后将食物留在鱼鳔内部,吞咽食物。

这种滤食方式对于这些大型鱼类而言非常高效。

•声音发出功能:一些鱼类通过振动鱼鳔等方式发出声音,用于交流和吸引配偶等目的。

例如,鲈鱼在产卵期间会通过鱼鳔振动发出特定的音响,吸引雌性鱼类。

2. 鱼鳔的主治和用途鱼鳔除了在鱼类自身的生理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外,还具有一些主治和用途。

•药用价值:在传统中医中,鱼鳔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据说鱼鳔可以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对于一些水肿、中毒等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对于一些肾脏疾病、水肿病等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食用价值:一些鱼类的鱼鳔被人类视为美食,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鱼鳔通常被用于制作汤或炖煮,口感鲜嫩,营养丰富。

特别是一些种类较大的鳔,例如著名的鲟鱼鳔,在一些地方被视为珍品。

•工艺用途:鱼鳔在工艺上也有一定的应用。

一些鱼鳔可以制成鱼鳔干,用于制作海味小食,例如鱼鳔干、鱼鳔丝等。

此外,一些鱼鳔还可以被用于制作鱼鳔胶,用于美容、保湿等方面。

3. 如何选择和使用鱼鳔鱼鳔作为一种具有一定价值的食材,选择和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新鲜度:选择鱼鳔时要尽量选择新鲜的,可以通过鱼鳔的色泽、质地等来判断新鲜度。

新鲜的鱼鳔表面应该有光泽,质地细腻,没有刺激性的异味。

•安全性:在购买鱼鳔时要选择有保证的商家,避免购买到经过不正当处理的鱼鳔,以确保安全。

鱼鳔胶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鱼鳔胶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

鱼鳔胶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1. 用法鱼鳔胶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食疗和药物制剂中。

其常见的用法包括:•冲服:将鱼鳔胶切成小块后,加入适量的温水中,搅拌均匀后直接饮用。

•炖煮:将鱼鳔胶与其他草药搭配,加入适量的水一起煮沸,然后慢火炖煮一段时间,直至鱼鳔胶完全溶解,可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糖或蜜来调味。

2. 用量鱼鳔胶的使用剂量因人而异,一般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每日的推荐用量为:•成人:每次10-20克,每日2-3次。

•儿童:每次5-10克,每日2-3次。

请注意,以上仅为一般推荐剂量,如有特殊情况或遵循专业医师的指导,请遵循医嘱。

3. 功能鱼鳔胶具有多种药用功能,主要包括:•滋阴补肾:鱼鳔胶具有滋阴润燥、补肾壮阳的作用。

对于肾阴亏损、阴虚火旺、经常感到口干咽燥、头晕目眩等症状的人群,具有很好的滋养作用。

•益气补血:鱼鳔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润肺止咳:鱼鳔胶具有润肺安神的作用,对于慢性咳嗽、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辅助疗效。

•护肤养颜:鱼鳔胶中富含胶原蛋白,可以促进皮肤弹性和保湿,减少细纹、皱纹等肌肤问题。

4. 主治根据中医理论,鱼鳔胶的主治范围较广,常被用于以下疾病的辅助治疗:•肾虚及肾阳亏损引起的相关症状,如腰膝酸软、畏寒乏力等。

•阴虚火旺引起的口干咽燥、头晕目眩等症状。

•气血不足引起的面色无华、乏力等情况。

•肺燥引发的慢性咳嗽、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皮肤干燥、缺乏弹性、出现细纹、皱纹等问题。

鱼鳔胶是一种安全、天然的药材,但在使用时仍需注意以下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小孩等特殊人群在使用前应咨询医生意见。

•对鱼类过敏者慎用。

•使用鱼鳔胶时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以上是关于鱼鳔胶的用法、用量、功能主治的简要介绍,如有需要,请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

细说鱼鳔的功效与作用(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细说鱼鳔的功效与作用(有温度的中药宝典)

细说鱼鳔的功效与作用(有温度的中药宝典)细说鱼鳔的功效与作用是:由于鱼泡是一种富有粘性的物质,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维他命、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所以,鱼泡具有补肾虚、健腰膝、养阴益精及滋润养颜的作用。

1、鱼泡的作用:鱼鳔,俗称鱼泡内含空气,可以使鱼调节身体的密度,在水中上升或下沉。

生活在海水上层和中层的硬骨鱼类,大多数都有鳔。

鱼鳔的体积约占身体的5%左右。

其形状有卵圆形、圆锥形、心脏形、马蹄形等等。

鱼鳔里充填的气体主要是氧、氨和二氧化碳,氧气的含量最多。

所以,在缺氧的环境中,鱼鳔可以作为辅助呼吸器官,为鱼提供氧气。

鱼鳔最重要的功能,是通过充气和放气来调节鱼体的比重,从而调节硬骨鱼身体内外的水压平衡和控制身体沉浮。

这样,它们在游动时,只需要很少的力量,就能在水中保持不沉不浮的稳定状态。

海水的压力随着海水的深度而增加,压力增大对于想到海底一游的鱼儿来说是个障碍。

所以当鱼想下降到深水层时,会从鱼鳔中排出一部分气体,使鱼体增如比重,下潜就容易多了。

反之,如果要上升到较高的水层时,要充填一部分气体,使鱼鳔膨胀起来。

此时,鱼体的密度小于周围水体的密度,鱼就浮上水面。

鱼鳔使硬骨鱼类随心所欲地漫游海洋成为可能。

2、鱼泡为什么很有营养:由于鱼泡是一种富有粘性的物质,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维他命、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所以,鱼泡具有补肾虚、健腰膝、养阴益精及滋润养颜的作用。

对于体质虚弱、真阴亏损、精神过劳、房劳过度的人士,作为进补,至为合适。

中医认为,鱼鳔味甘性平,养血止血,补肾固精。

用鱼鳔配合中药可治疗消化性溃疡、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脉管炎等疾病。

鱼鳔还能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食欲,利于防治食欲不振、厌食、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疾病。

此外,鱼鳔还能增强肌肉的韧性和弹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滋润皮肤,使皮肤细腻光滑。

鱼鳔能加强脑与神经及内分泌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维持腺体正常分泌,并可防治智力减退、神经传导滞缓、小儿发育不良、产妇乳汁分泌不足、老年健忘失眠等。

鱼鳔的营养价值

鱼鳔的营养价值

鱼鳔的营养价值关于《鱼鳔的营养价值》,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鱼膘是很普遍的东西,一般鱼全是会出现它的,它在制做上,也是拥有一些非常好的方式,但是在对鱼膘挑选的情况下,需要对它的操作方法开展掌握,那样吃的情况下,对人体也是拥有非常好的协助,那鱼膘的营养成分都有什么呢,鱼膘在带有的微量元素也是比较多的,对它的挑选能够安心开展。

很多人对鱼膘的营养成分并并不是很清晰,在挑选它的是,也不知道该怎样开展,下边就详尽的详细介绍下,促使对它挑选的情况下,全是能够了解该如何选择最好。

鱼膘的营养成分价:鱼膘的别称:鱁鮧、鱁鳀、鱼白、鳔、花胶、白鳔、鱼脬、縼胶、鱼皮。

鱼鳔的功效与作用:甘,平。

补肾益精,滋润筋络,活血,散瘀,消肿。

治肾虚遗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呕血,血崩,外伤流血,痔疮。

鱼膘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粉,是一种不彻底蛋白质,缺乏身体务必的谷氨酸,因此说成一种营养成分不太高的东西。

与该类一样也有干鲍鱼、皮肉等。

社会发展上有一种叫法是,胶原蛋白粉能够美容护肤,对皮肤有益处。

那就是乱说,不要相信。

一切蛋白吃下去后,都是消化吸收为碳水化合物后才被身体消化吸收,随后在身体由DNA 指引重新排列成蛋白。

自然,也并不等于不能吃鱼鳔。

尽管它缺乏谷氨酸,但它也有其他许多营养元素。

又由于你每日又不是只吃鱼膘一种食材,鱼膘中缺乏的谷氨酸能够从其他食材中得到。

因此药理学上的一个基本标准便是“食材多种多样”,那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相互之间补充营养元素了。

以上便是对鱼膘的营养成分详解,它的营养成分比较多,并且吃的情况下,对提升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身体素质实际效果十分非常好,另外鱼膘长期性吃,在对人体上也是沒有一切的伤害,因而对它的挑选也是能够安心开展的。

鱼鳔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途图片

鱼鳔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途图片

鱼鳔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途1. 引言鱼鳔是指鱼类咽喉部位的器官,也被称为鱼咽或鱼气囊。

它是鱼类特有的器官,具有多种功能和作用。

本文将主要介绍鱼鳔的作用和功能,以及在主治和使用方面的应用。

2. 鱼鳔的作用和功能鱼鳔作为鱼类的重要器官,具有以下作用和功能:2.1 水平衡作用鱼鳔通过调节鱼体内部的气体和液体压力,起到水平衡的作用。

它可以控制鱼类的浮沉和上下游的能力,使鱼类能够在水中保持平衡姿势和稳定的游动。

2.2 呼吸作用鱼鳔是鱼类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

它通过吸入水和排出气体的方式进行呼吸。

鱼鳔内部富含血管,可以将水中的氧气吸收,同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

2.3 声音传导作用部分鱼类的鳔被特殊改造后可以发出声音。

这些鱼类使用鱼鳔发出声音进行交流和警示。

2.4 颜色变化作用某些鱼类的鱼鳔可以改变颜色。

这种变化可以用于吸引配偶,进行求偶行为。

2.5 防御作用某些鱼类的鱼鳔上长有鳞片或尖刺,起到防御的作用。

当其他动物靠近时,鱼类可以通过展开鱼鳔来威慑对方。

3. 鱼鳔的主治与用途鱼鳔在传统医学中有一些主治和用途,尤其在亚洲地区被广泛应用。

3.1 药用价值鱼鳔被认为具有滋阴补肾、益肺止咳等功效。

在中医领域,常将鱼鳔用于治疗肺病、肾病等疾病。

鱼鳔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胶质,具有滋养和修复作用。

3.2 美食材料某些地区的鱼鳔被视为美食材料。

它可以蒸、煮、炒等多种方式进行烹饪。

鱼鳔质地鲜嫩,口感丰富,被广泛用于鱼类料理和高档菜肴。

3.3 艺术品材料一些艺术家使用鱼鳔作为材料制作艺术品。

鱼鳔的质地柔软、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非常适合制作雕塑、手工艺品等。

3.4 渔业科研鱼鳔作为鱼类的重要器官,对于渔业科研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鱼鳔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更好地了解鱼类的生态习性、行为特征等。

总结鱼鳔作为鱼类的重要器官,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

它在水平衡、呼吸、声音传导、颜色变化和防御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同时,鱼鳔还在药用、美食材料、艺术品制作和渔业科研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干鱼鳔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量

干鱼鳔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量

干鱼鳔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量1. 干鱼鳔的作用干鱼鳔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食品,它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下面列出了干鱼鳔的几项重要作用:•保护肝脏:干鱼鳔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具有修复和保护肝脏细胞的功能,能够促进肝脏的再生和修复,对于保护肝脏健康非常有益。

•补充营养:干鱼鳔中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能够有效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对于增强身体免疫力和提高抗疲劳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调理肠胃:干鱼鳔具有温和的滋补效果,能够调节肠胃的功能,改善消化问题,对于胃寒、胃痛等肠胃不适的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降血压:干鱼鳔中的多种活性物质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适量食用干鱼鳔可以帮助调节血压,预防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 干鱼鳔的功能主治干鱼鳔在中医中有着重要的药用价值,它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方剂中,以下列举了干鱼鳔的几种主要功能及其对应的主治疾病:•益气养阴:适用于气虚和阴虚导致的虚弱乏力、体倦无力等症状。

•滋阴润燥:适用于阴虚火旺导致的口干舌燥、虚热烦躁等症状。

•益肾壮阳:适用于肾虚引起的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等症状。

•滋阴清热:适用于阴虚火旺导致的病热症状,如口舌生疮、咳嗽痰黄等。

•调理肠胃: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胃寒腹痛、食欲不振等症状。

3. 干鱼鳔的用量在使用干鱼鳔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控制用量。

一般来说,每次使用的用量不宜过大,太大会导致消化系统负担过重。

以下是常见的干鱼鳔用量的建议:•成人每次使用10克至20克,水煎服用或加入煲汤中炖煮食用。

•儿童使用用量应减半,每次使用5克至10克即可。

使用干鱼鳔时,最好先将其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使其软化,再进行烹饪或煮汤,以保持其营养成分的完整性。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患有特殊疾病的人群,在使用干鱼鳔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以免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以上是关于干鱼鳔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以及用量的介绍。

干鱼鳔既可以作为一种滋补食材,也可以作为中药调理身体。

黄唇鱼鱼鳔的作用

黄唇鱼鱼鳔的作用

黄唇鱼鱼鳔的作用
【药名】:黄唇鱼鳔
【来源】:为鲻科动物黄唇鱼的鳔。

【功效】:滋补肝肾。

【主治】: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遗精、消渴。

【性味归经】:甘、咸,寒。

肝、肾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适量。

【别名】:金钱鮸(《中国药用动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本种分布于我国东海和南海。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捕捉后,将鱼鳔从腹中取出,将鲜或干之鳔熬成胶状备用。

【拉丁名】:黄唇鱼 Bahaba flavolabiata (Lin).
【考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鳔含蛋白质、脂肪及胶体物黄唇鱼虽体似黄鱼,但鱼鳔形状特殊,呈圆筒型,前端宽平,由两侧各伸出一把细长,约与鳔等长的侧管(俗称胡须)向后深人体壁肌肉层内。

其鱼鳔上部粘有肥厚的胶原蛋白;以金黄色,鲜艳有光泽和鼓状波纹为上品。

鱼胶的特殊功效滋补肝肾功能,赛如高丽(参),止血甚佳,尤对孕妇产后血崩等有药到病除之效。

故从前一般渔村若捕到黄唇鱼、举村庆贺,分而食之。

并将鱼鳔晒干,珍藏,以供产妇出血时之急用。

黄唇鱼膘是名贵的中医补品,有特殊的药用价值,目前市面上500克重的干膘(白花胶),售价在12万元以上。

黄唇鱼鳔的医用价值与鱼胶一样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

据分析,500克含蛋白质442克,脂肪l克,钙250毫克,磷145毫克,铁13毫克。

中医认为:有扶正固本、大补真元、强身健体之药效,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可用于治疗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脉管炎、神经衰弱、妇女经亏等症,且对防治过敏性出血紫斑病、肾亏腰痛、食道癌也有一定的疗效。

珍品鱼鳔

珍品鱼鳔

珍品鱼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周超凡先生,撰写了《亦食亦药话鱼鳔》一文,发表在2002年6月5日《人民政协报》B三版上。

周先生首先写道:“鱼鳔民间俗称鱼肚,是美味佳肴。

吃前先将鱼鳔放在温水中浸泡,待软后切成块状或条状。

凡喜食甜味者,加入桂圆、荔枝等调味品炖服。

若怕鱼腥味,可酌加黄酒去腥。

鱼鳔可加葱、姜、蒜、酒、酱、盐等调料清炖红烧。

鱼鳔在宴席上与燕窝、鱼翅齐名,其营养价值还在燕窝、鱼翅之上,属八珍之列。

”周先生接着指出:“鱼鳔又是滋补珍品,鱼鳔在温水中浸泡2—3小时就会充分膨胀,久煮而成胶状液体,俗称鱼鳔羹。

”根据对于传统食谱、历史掌故和中医药典的深广研究,周先生还介绍了鱼鳔的药膳用途。

他说:据《随息居饮食谱》记载:“鳇鱼鳔最良,补气益精,止遗带,大益虚损。

”《南史》记载:“齐明帝吃鱼鳔,用蜜渍,一日数升。

”《中药大辞典》记载:“鱼鳔性味甘平,功能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治疗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由此可见,鱼鳔临床用途甚广,可以制出十几道药膳来治病,如银耳鱼肚羹治疗老年人肺虚干咳、津伤口渴、肠燥便秘;百仁鱼肚汤治疗老年人脾肾两虚、气虚倦怠、神疲乏力、夜尿频多。

至于治疗老年人脾胃虚弱、胃纳不香、脘腹胀满的药膳就更多了,如阳春鱼肚汤、紫苑烧鱼肚、枣蔻扒鱼肚等”。

为什么鱼鳔具备这些用途呢?周先生运用现代营养学的知识和检测作了分析:“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鱼鳔含胶原蛋白,粗粘多糖,维生素A、D、E、K等以及微量元素锌、钙、钾、锰等。

胶原蛋白能增强肌肉的弹性,增强耐力、体质和抗病能力,消除疲劳,尤其宜于运动员使用;粗粘多糖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免疫功能低下者,如体虚反复感冒者服之,能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维生素E、D等有滋润肌肤、延缓衰老作用;锌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矮身材的儿童经常服用,能促进生长。

还能促使成年男人精囊分泌果糖,为精子提供能量,保护性功能。

鱼鳔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途

鱼鳔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途

鱼鳔的作用和功能主治与用途1. 鱼鳔的概述•鱼鳔,是指一种位于鱼类喉部的器官,也称为鱼鳃耳。

•鱼鳔主要由柔软的纤维组织构成,具有呼吸、保护和调节水分平衡的功能。

•鱼鳔在不同鱼类中形态和结构略有差异,但整体上都具有类似的功能。

2. 鱼鳔的作用和功能•呼吸功能:鱼鳔是鱼类进行呼吸的重要器官,通过鳃裂将水中的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维持鱼类正常的呼吸作用。

•保护功能:鱼鳔能为鱼类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外界物体进入鱼体内部造成伤害。

此外,鱼鳔还能防止鱼类感染病菌和寄生虫。

•调节水分平衡:鱼鳔对鱼类的排尿和盐排泄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保持鱼体内外环境的水分平衡。

3. 鱼鳔的主治与用途•医疗用途:–鱼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

–在传统中医中,鱼鳔被用作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胸闷、喉咙疼痛等症状。

–鱼鳔还被制成鱼鳔粉末、鱼鳔药丸等制剂,供人们内服或外敷使用。

•食用用途:–鱼鳔常被人们用于烹饪,作为菜肴中的一种食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口感。

–鱼鳔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增强体力、促进生长发育有一定的益处。

•工艺用途:–鱼鳔具有一定的胶质特性,适合于制作鱼丸、鱼糕等食品,能够增加食品的口感和质地。

–鱼鳔还常被用于制作胶原蛋白领域,如胶原蛋白保健品等。

4. 饮食注意事项•虽然鱼鳔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和药用效果,但在食用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不同种类的鱼鳔对人体的影响不同,食用前最好了解相关信息,避免不必要的过敏或不良反应。

–食用鱼鳔时要确保烹饪彻底,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情况发生。

–鱼鳔富含蛋白质,容易引起食物中毒或消化不良,敏感人群应适量食用,特别是婴幼儿和孕妇等特殊人群。

结论•鱼鳔作为鱼类的重要器官,具有呼吸、保护和调节水分平衡等多种功能。

•它不仅在医药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还能作为食材丰富人们的餐桌,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工艺制造中。

鱼鳔的作用与做法

鱼鳔的作用与做法

鱼鳔的作用与做法鱼鳔俗称鱼泡其主要成分为高级胶原蛋白、黏多糖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钙、锌、铁、硒等多种微量元素。

现代中药学认为鱼鳔味甘性平、养血止血补肾固精。

用鱼镖配合中药可治疗消化性溃疡、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脉管炎等疾患。

最近我国医务工作者还发现鱼鳔能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食欲有利于防治食欲不振、厌食、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症鱼鳔还能增强肌肉组织的韧性和弹力增强体力消除疲劳又能滋润皮肤使皮肤细腻光滑还能加强脑与神经及内分泌功能促进生长发育维持腺体正常分泌并可防治智力减退、神经传导滞缓、反应迟钝、小儿发育不良、产妇乳汁分泌不足、老年健忘失眠等由于鱼鳔含有大量胶汁又具有活血、补血、止血、御寒、祛湿等功效所以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鱼鳔烹饪成菜肴上口柔糯润滑滋味鲜美。

民间常在冬至前后把鱼鳔与桂圆、红枣、核桃仁加黄酒炖食。

也可利用鱼鳔制成药膳。

以下两款不妨一试。

鱼鳔五子汤鱼鳔1215克沙苑子19克菟丝子12克女贞子、枸杞子各15克五味子9克六味共水煎水沸1小时后饮汤每日1剂分2次服。

用于肾虚者的补养也治遗精、腰痛、耳鸣、头晕、眼花等症。

鱼鳔胶羹取鱼鳔胶100150克入锅中水煮文火煎熬鱼鳔胶溶化后成羹分45日吃完吃前加热温化。

用于鼻衄、齿衄、血小板减少性紫瘢。

做法如下蒜白姜红椒切丁鱼肚各个开口以免下油锅的时候炸起来热油辅料与主料一起下锅放点酒最好是啤酒味会鲜点和酱油快熟之际放点水开的茨汁因为是茨汁所以盖过鱼肚就行了盖锅开后放盐起锅花胶煲汤前要先做以下功夫哦用清水泡一天后在锅里放入两片姜和一汤匙酒一起煮开后将花胶放入煮5分钟后取出再泡半小时即可煲汤。

以下介绍一款用花胶煲的汤花胶准杞瘦肉汤材料花胶5钱杞子5钱干淮山1两党参5钱红枣5粒瘦肉1斤最好是猪展做法1."将所有材料洗净红枣去核备用处理后的花胶切块2.瘦肉切大块稍氽后洗净血污备用。

3.将以上所有材料都放入锅中注入适量水煮开20分钟后转小火再煲2小时即可调味食用。

鮧鱼鳔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鮧鱼鳔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鮧鱼鳔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
导语:鮧鱼鳔做为一种中药,药用价值是很大的,能够治疗很多的疾病。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来了解一下。

【别名】鲶鱼鳔【来源】药材基源:为鲇科动
鮧鱼鳔做为一种中药,药用价值是很大的,能够治疗很多的疾病。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来了解一下。

【别名】鲶鱼鳔
【来源】药材基源:为鲇科动物鲇鱼的鱼鳔。

【原形态】鲇鱼,体长,头部平扁,尾部侧扁。

口宽阔。

口裂向上倾斜,下颌突出明显。

上下颌及犁骨上有许多绒状细齿。

须2对。

眼小,盖有透明薄膜。

位置接近头侧,无鳞,皮肤富粘液腺,侧线上有粘液孔1行。

背鳍5,很小。

臀鳍77-83,与毛鳍相连。

幼小时背侧部一般为黄绿色,随着个体成长体色逐步加深变成黑褐色,额部为灰白色,各鳍灰黑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栖息于江河、湖泊和水库,为中下层肉食性鱼类,主要食一些小型鱼类。

【性味】味甘;咸;性平
【功能主治】止血;敛疮。

主呕血;阴疮;瘘疮
【用法用量】内服:炙,研末,每次6g。

外用:适量,煅炭研末敷。

【摘录】《中华本草》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鮧鱼鳔,我们也了解了中药鮧鱼鳔的功效与作用,我们知道鮧鱼鳔的功效是非常强大的,大家可以吃一些鮧鱼鳔用于养生。

鱼鳔丸使用说明

鱼鳔丸使用说明

鱼鳔丸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注意事项】1.忌油腻食物。

2.凡阴虚阳亢,血分有热,胃火炽盛,肺有痰热,外感热病者慎服。

3.本品宜饭前服用。

4.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年老体弱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服药二周或服药期间症状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严重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去医院就诊。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孕妇禁用。

【适应症】本品补肝肾、益精血。

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两虚,症见腰膝酸软无力,头晕耳鸣,失眠健忘,骨蒸潮热。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包装】每丸重3g
【类型】OTC甲类
【医保】非
【国家/地区】国产
【剂型】丸剂(大蜜丸)
【成份】本品成分为鱼鳔(滑石烫)、鹿角胶、鹿角霜、沙苑子、枸杞子、白术(麸炒)、山药、当归、地黄、酸枣仁(炒)、石菖蒲、莲须等33味。

说明: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商品说明书为准。

鱼鳔食用功效简介

鱼鳔食用功效简介

鱼鳔食用功效简介[俗名]鱼胶、鱼肚、白鳔。

[性味]性平,味甘。

[功效]补肾益精,滋养筋脉。

[宜食]适宜肾虚之人滑精遗精、带下者食用;适宜产后血晕者食用;适宜食道癌,胃痛者食用;适宜脑震荡后遗症者食用;适宜肾亏腰膝酸痛者食用;适宜痔疮之人食用。

[本草新编]:鱼鳔补精益血。

《本草求原》:养筋脉,定手战,固精。

《随息居饮食谱》:石首鱼,其鳔甚薄,不为珍品;鲍鱼,其鳔较石首鱼者大且厚,煨烂食之,补气填精,止遗带,大益虚损;蝗鱼,其螺鼍良,固精、止带。

[忌食]鱼鳔味厚滋腻,胃呆痰多,舌苔厚腻者忌食;感冒未患者忌食。

[随息居饮食谱]:鲍鱼鳔,外感未清,痰饮内盛者勿食,以其腻滞也。

[按语]鱼鳔为黄鱼或鳇鱼等鱼的鱼鳔,取得鱼鳔后,剖开,除去血管及黏膜,洗净,压扁,晒干,或洗净鲜用。

溶化后,冷凝成的冻胶,称为鳔胶。

《本草纲目》中说:鳔,即诸鱼之白脬,其中空如泡,故曰鳔。

可治为胶,亦名旋胶。

《本草新编》中还说:鱼鳔胶稠,入肾补精,恐性腻滞,加入人参,以气行于其中,则精更益生,而无胶结之弊也。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人在吃鱼前先把看似废物的鱼鳔扔掉,这很可惜。

其实,鱼鳔并非废物。

它蛋白质含量高达84."2%,脂肪仅O.2%,还含钙、磷、铁,素有“海洋人参”之称,既是一种理想的滋补作用较大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又是一种具有重要医疗作用的良药。

鱼鳔可与燕窝、鱼翅齐名,列为八珍之一。

"鱼鳔素有海洋人参之称。

在我国食用鱼鳔有悠久的历史,到唐代鱼鳔成为贡品。

俗称鱼泡,其主要成分高级胶原蛋白,并富含中碘酸、不饱和脂肪酸、黏多糖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钙、锌、铁、硒等多种微量元素。

《本草新编》载:鱼鳔有补精益血之功。

鱼鳔功效:民间有“冬至食鱼鳔”的说法,通常把鱼鳔与桂圆、红枣、核桃仁加黄酒炖食。

现代中药学认为,鱼鳔昧甘性平,养血止血,补肾固精。

1.用鳔配合中药,可治疗消化性溃疡、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脉管炎等。

鱼鳔

鱼鳔
食用贴士
鱼肚在食用前,必须提前泡发,其方法有油发和水法两种,质厚的鱼肚两种发法皆可,而质薄的鱼肚,水发易烂,还是采用油发较好。
1.油发:黄鱼肚、鳖鱼肚等小型鱼肚宜用油发。先用温水把鱼肚洗净沥干,然后放进温油锅中炸,油要保持低温才能保证质量,炸时不要炸焦发黄、外焦里不透,当鱼肚炸到手一折就断,断面如海绵状时,就可捞出,但要注意鱼肚因厚薄不一,不会同时炸好,发好的要先捞出,以免过火。黄唇肚、毛常肚、鲟鱼肚等个头大而厚的,油发时,先将鱼肚在低温油锅中文火焖1-2小时,见鱼肚发软后,再用较旺的火提高油温,并不断翻动,直至鱼肚胀大发足为止。但火不可过旺,否则,易造成外焦里不透;
鱼鳔制取
取得鱼鳔后,剖开,除去血管及粘膜,洗净,压扁,晒干;或洗净鲜用。是很好的药材和食材,有黄鱼肚、回鱼肚、鳗鱼肚等,干燥的鳔多压制成长圆形的薄片,淡黄色,角质状,略有光泽。黄鱼的鳔较小,鲟鱼及蝗鱼的鳔大。质坚韧,不易撕裂,裂断处呈纤维性;入水易膨胀,煮沸则几乎全溶,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粘性很强。气微腥,味淡。溶化后,冷凝成的冻胶,称为"鳔胶"。商品统称为鱼肚。鲟鱼、鳇鱼的鳔称为"黄唇肚"或"黄鲟胶"。有切成线条的称为"线鱼胶"。
⑿治食道癌,胃癌:鱼鳔,用香油炸酥,压碎。每服5克,每日服三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4名家药典
①《本经逢原》:鳔胶合沙苑蒺藜名聚精丸,为固精要药。丹方又以一味炒研,砂糖调,日服一钱匕,治痔最良,经久痔自枯落。烧灰,治产后风搐,破伤风痉,取其滋荣经脉,而虚风自息也。
②《本草新编》:鱼鳔胶稠,入肾补精,恐性腻滞,加入人参,以气行于其中,则精更益生,而无胶结之弊也。
炮制
蛤粉炒鱼胶:先用蛤粉放锅内炒热,再将切断的鱼胶倒入,文火拌炒至松泡为度,取出筛去蛤粉即成。(每鱼胶10斤,用蛤粉2.5斤)。

记载鱼胶的中药书籍

记载鱼胶的中药书籍

记载鱼胶的中药书籍
鱼胶,又称鱼肚、鱼鳔,是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中药材。

在中药书籍中,鱼胶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病症,如咳嗽、哮喘、久嗽、痰喘等。

《本草纲目》中,鱼胶被列为“鱼类”一类,并描述了其性味、功效和用法。

据该书记载,鱼胶性平、味甘、无毒,具有滋阴润燥、和血止血、润肺化痰等功效。

用法多为煎汤、熬粥或加入其他药材一起煮服。

《本草衍义》中,鱼胶被称为“鱼泡”,并称其为“补阴润肺之品”。

该书认为鱼胶能够润肺、止咳、清热、解毒。

建议将鱼胶与燕窝、雪蛤等滋阴养颜的食材一同使用,对于肺燥、口干、咳嗽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本草正》中,鱼胶被称作“鱼鳔”,并被称为“滋阴润肺、和血止血之品”。

据该书记载,鱼胶能够清热润燥、润肺化痰、养心安神、通乳止痛等。

用法多为煎汤或加入其他药材一起煮服。

总之,鱼胶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不同的中药书籍对于鱼胶的性味、功效和用法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说,鱼胶具有滋阴润燥、清热润肺、和血止血等多种药理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 1 -。

补肾益精话鱼鳔

补肾益精话鱼鳔

补肾益精话鱼鳔鱼鳔又称鱼脬,俗名鱼肚、花胶,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蝗鱼等的鱼鳔。

主要产于我国沿海及南洋群岛等地,以广东产的“广肚”质量最好。

鱼鳔是亦食亦药的高级滋补品鱼鳔素有“海洋人参”之称,为亦食亦药的高级滋补品,与鲍鱼、海参、鱼翅并列为中国著名四大补品。

其主要成分为高级胶原蛋白,并富含碘酸、不饱和脂肪酸、黏多糖,以及多种维生素及钙、锌、铁、硒等矿物元素。

中医认为,鱼鳔味甘性平,具有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用鱼鳔配合中药可治疗消化性溃疡、肺结核、风湿性心脏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脉管炎等多种疾病。

鱼鳔还是美容佳品,所含的高级胶原蛋白高达84.2%,脂肪仅为0.2%,并且胆固醇含量也不高,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鱼鳔尤其适宜冬季食用,民间有“冬至食鱼鳔”之说。

可烹制成鱼肚羹、青瓜煮鱼肚、兰花鲜鱼肚、毛蟹煨鱼肚、鸡丝鱼肚等美味佳肴。

鱼鳔虽好,也有禁忌,凡食欲不振和痰湿盛者忌用。

美味食谱二则01红烧鱼肚取干鱼肚100克,玉兰片100克,香菇6朵,葱末、姜末、烹调油、绍兴酒、酱油、鸡精、味精、精盐、白糖、香油、水淀粉各适量。

先将干鱼肚入温油锅中浸炸至鼓胀、松脆为度,再将炸好的鱼肚放到开水盆内,反复浸泡至柔软,挤去内油,改刀切成条状。

玉兰片洗净,香菇泡发洗净,同切成鱼肚大小的条,焯水捞出沥干;鱼肚再次焯水,见开捞出备用。

炒锅下油,入葱、姜末炝锅,下绍兴酒、酱油,加清水100毫升左右,入鸡精、味精、盐和白糖调味,稍沸后下鱼肚、玉兰片、香菇,用大火收汁,水淀粉勾芡,点少许香油出锅装盘。

有补肾添精、清肺益胃的功效。

02田鸡鱼肚炖枸杞田鸡300克,鱼肚30克,猪腰1个,枸杞子30克,大蒜适量。

将田鸡取腿起肉去骨;鱼肚用开水浸软剪丝;猪腰洗净切开、去臊筋,切片;枸杞子洗净;大蒜头去皮。

全部用料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加盖,文火隔水炖2小时,调味食用。

具有补气血、养容颜的功效,用于气血不足、失于调养,症见神疲体倦、肌肤不泽、面部皱纹者。

中药材鱼鳔

中药材鱼鳔

中药材鱼鳔鱼鳔拼音Yú Biào别名鱁鮧(《齐民要木》),鱁鳀、鱼白、鳔(《本草拾遗》),鱼胶(《三因方》),白鳔(《普济方》),鱼脬、縼胶(《纲目》),鱼肚(《医林纂要》)。

出处《纲目》来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科动物中华鲟、蝗鱼等的鱼鳔。

取得鱼鳔后,剖开,除去血管及粘膜,洗净,压扁,晒干;或洗净鲜用。

溶化后,冷凝成的冻胶,称为'鳔胶'。

原形态动物形态详'石首鱼'、'鲟鱼'、'鳣鱼'条。

生境分部产浙江,福建、上海等地。

性状干燥的鳔多压制成长圆形的薄片,淡黄色,角质状,略有光泽。

黄鱼的鳔较小,鲟鱼及蝗鱼的鳔大,并附有垂带2条。

质坚韧,不易撕裂,裂断处呈纤维性;入水易膨胀,煮沸则几乎全溶,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粘性很强。

气微腥,味淡。

商品统称为鱼肚。

鲟鱼、鳇鱼的鳔称为'黄唇肚'或'黄鲟胶'。

有切成线条的称为'线鱼胶'。

炮制鱼鳔:烘软、切段,晾干。

蛤粉炒鱼胶:先用蛤粉放锅内炒热,再将切断的鱼胶倒入,文火拌炒至松泡为度,取出筛去蛤粉即成。

(每鱼胶10斤,用蛤粉2.5斤)《本经逢原》:'凡用鳔胶入丸,切作小块,蛤粉炒成珠,方可磨末。

炼蜜调剂,须待凉用,又不可捣,捣则粘韧,难为丸矣。

' 性味甘,平。

①《海药本草》:'无毒。

'②《纲目》:'甘,平,无毒。

''鳔胶,甘咸,平,无毒。

'③《本草新编》:'味甘,气温。

'归经《本草新编》:'入肾。

'功能主治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

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①《本草拾遗》:'主竹木入肉经久不出者,取白敷疮上四边,肉烂即出刺。

'②《海药本草》:'主月蚀疮,阴疮,痔疮,并烧灰用。

鱼鳔等炮制规范

鱼鳔等炮制规范

YubiaoPSEUDOSCIAENAE ICHTHYOCOLLA【来源】本品为石首科动物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ichardson)、小黄鱼Pseudosiaena polyactis Bleeker或鲟科动物鳇鱼Huso dauricus Cieorgi 的鱼鳔。

主产浙江、福建、上海以及长江、松花江等地。

取得鱼鳔后,剖开,压扁或制成一定形状,干燥。

药材以质韧、水浸膨胀、煮之全溶者为佳。

【炮制】取原药材,刷去灰屑,切1cm丝。

【性状】本品为块状或长扁片丝状,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略具纵邹纹,角质样、半透明,质硬而韧。

气微腥,味淡。

【性味与归经】甘、咸、平。

归肾经。

【功能与主治】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

用于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痉,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用法与用量】9-15g。

外用适量,熔化涂患处。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防蛀。

白花蛇舌草BaihuasheshecaoOLDENLANDIAE DIFFUSAE HERBA【别名】蛇舌草【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 diffusa(Willd)Roxb 的干燥全草。

主产于广东、福建、广西等地。

秋季采收,除去杂质,干燥。

药材以色灰绿、带果实者为佳。

【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喷淋清水,稍润,切段,干燥。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小段。

茎纤细,具纵棱,灰绿色或灰棕色。

叶片线形,灰棕色,多破碎。

花腋生。

蒴果扁球形。

种子深黄色,细小,多数。

气微,味微涩。

【鉴别】本品粉末灰黄色至灰褐色。

叶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气孔平轴式,长圆形,茎表皮细胞长条形,有气孔;导管主为环纹或螺纹,直径15-30μm。

草酸钙结晶存在于叶肉组织中,直径10-15μm,草酸钙针晶多见,成束或散在,长75-135μm。

淀粉粒众多,单粒类圆形直径7-18μm,复粒由2-3-(5)粒组成。

【性味与归经】甘、淡、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鳔
药材名称:
鱼鳔
拼音名称:
YUBIAO
别名:
鱁鮧、鱁鳀、鱼白、鳔、鱼胶、白鳔、鱼脬、縼胶、鱼肚
科属:
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黄姑鱼或鲟科动物中华鲟、鳇鱼等的鱼鳔。

产地:
分布详情见[生境分布]
性味: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肾;肝经
功能主治:
补肝肾;养血止血;散瘀消肿。

主肾虚遗精;腰膝无力;腰痛;眩晕耳鸣;
白带;习惯性流产;血虚筋挛;产后风痉;破伤风;癫痫;再生障碍性贫血;
吐血;尿血;崩漏;外伤出血;阴疽;瘘管;慢性溃疡;皲裂;痛风;痔疮
中成药:
共有7种中成药使用鱼鳔:胃太平胶囊防衰益寿丸参龙虫草益肾胶囊固本延龄
丸(固本延龄丹)鱼鳔补肾丸鱼鳔丸调经白带丸萃仙丸防衰益寿丸防衰益寿丸等。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研末,3-6G。

外用:适量,深化或烧灰涂敷。

注意:
胃呆痰多者禁服。

采收储藏:
常年均可捕捞。

捕后,剖腹,取出鱼鳔,剖开,除去血管及粘膜洗净,压扁
晒干或洗净鲜用。

溶化后,冷凝成的冻胶,称为“鱼胶”。

原形态:
1.大黄鱼,体侧扁,一般体长为40-50CM,大者长达75CM。

头较大,具发
达粘液腔。

吻钝尖,有4个吻孔。

眼中大,侧上位,眼间隔圆凸。

口前位,宽
阔而斜,下颌稍突出牙细尖,上凳牙多行,外行牙稍扩大;下颌牙2行,内行
牙较大。

颏部具4个不明显小孔。

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鳃盖骨后端有一扁棘,鳃孔大,鳃耙(8-9)+(16-18),细张。

头部和体的前部被圆鳞;后部被
栉鳞。

侧线鳞56-58(8-9/8)。

背鳍鳍条部及臀鳍鳍膜上被小圆鳞。

体侧下部
各鳞片均有一金黄色皮腺体。

背鳍Ⅷ-Ⅸ,Ⅰ-31-34,连续,起点在胸鳍基部上方。

臀鳍Ⅱ-8,第2鳍棘较长。

胸鳍15-17。

尾鳍楔形。

鳔大,前端圆形,两
侧具侧枝31-33对,每一侧枝最后分出的前后两小支等长,且互相平行。

耳石
梨形。

体背面和上侧面黄褐色,唇橘红色。

各鳍黄色或灰黄色。

腹面金黄色。

2.小黄色,体侧扁,一般体长23-26CM,大者可长达50CM。

外形与大黄鱼
近似。

主要差别如:鳃耙10+(8-20)。

侧线鳞50-62(5-6/8),背鳍Ⅸ-Ⅹ,
Ⅰ-31-36。

臀鳍II-9-10。

鳔大,前部圆,两侧具侧枝26-32对,每一侧枝最后
分出的前、后两小支不等长;后小支短,前小枝细长。

耳石梨形,较小。

体黄
褐色,唇橘色,各鳍灰黄色,腹面金黄色。

1.白鲟,体长梭形,一般体长2米余,大者可达3M,前部平扁,后部稍侧扁。

头长超过体长的一半。

吻突出如长匙形,特别延长,前端狭而平扁,基部阔且
肥厚,两侧具柔软的皮膜。

口大,弧形,下位,能伸缩,上下凳均具细尖齿,
口前具短须1对。

眼小,鳃孔大。

体裸露光滑,或仅有已退化的小鳞状痕迹,
在尾鳍上叶具8个棱形鳞板。

侧线后延至尾鳍上叶。

背鳍起点在腹鳍之后,鳍
条46-61。

臀鳍50-55。

尾鳍歪形,上叶长于下叶。

体背灰绿色,头部和尾鳍均为暗灰色,腹部白色。

2.中华鲟,体延长,可达2M以上,背部略弯而腹面平直。

吻近犁形,基部
宽厚,顶端尖,略向上翘。

头部被有光滑骨板。

口下位,成一横裂,上下唇不
发达,有细小乳突,吻部腹面中央有吻须2对,等长,平行排列。

眼小,鳃孔大,鳃耙薄而尖,约22枚。

两侧凳部各有1块骨板。

体被骨板5行,纵列,背部正中一行较大,在背鳍前有8-14块;后有1-2块,体、腹侧面各2行,体侧
骨板24-37块;腹侧骨板8-15块。

另在臀鳍前后各有1-2块,尾鳍上叶有棘状骨板1行。

其他部分光滑无鳞。

背鳍54-66,位于臀鳍上方。

胸鳍发达,着生于腹面,臀鳍32-41。

尾鳍歪形,上叶发达。

体背、头部、鳍均为青灰色,腹面白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1.为暖温性回游鱼类。

栖息于60M以内近海的中下层。

喜集群,食性广,主要摄食小型鱼类、节肢类等动物。

能发声,生殖期更盛。

一生能多次产卵,产卵场均在河口附近或岛屿、内湾近岸浅清洁工我。

产卵期分春秋二季。

怀卵量一般为20万-50万粒,卵浮性,球形,很1.19-1.55MM,有无色油球1个。

秋冬随水温下降。

鱼群向南回游越冬。

2.为温水性底层鱼类。

喜栖息于软泥或泥沙质海底。

食性广。

能发声,在生殖期常发出“咯咯”、“沙沙”声。

生殖期在北方海区于4-5月间产卵,怀卵量平均为7万-15万粒,卵浮性,球形,直径1-1.45MM,有油球1个。

秋末冬初,鱼群南下作适温回游。

1.为近海和大江下层鱼类,偶亦进入沿江大湖中以食鱼类为主,并食虾、蟹等动物。

7-8龄始达性成熟,生殖期约为3-4月,产卵场可能在长江上游一带,精巢呈乳白色,极松软。

成熟卵巢呈灰黑色,卵径约为
2.7MM,誉为珍品。

2.为近海和大江底层鱼类,加游性或半回游性。

5-6月间喜群集河口,主食动物性食物。

性成熟需10年左右,10-11月溯江产卵,怀卵量约120万粒,卵膜青灰色,径约
3.6MM,稍具粘性,成熟卵近黑色,甚为名贵。

资源分布:
1.我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和南海。

2.我国分布于渤海、黄海和东海。

1.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亦见于钱塘江和甬江口及黄海、东海沿岸。

2.我国分布于黄海、东海、南海参及长江、黄河、钱塘江等流域。

各家论述:
1.《本经逢原》:鳔胶合沙苑蒺藜名聚精丸,为固精要药。

丹方又以一味炒研,砂糖调,日服一钱匕,治痔最良,经久痔自枯落。

烧灰,治产后风搐,破伤风痉,取其滋荣经脉,而虚风自息也。

2.《本草新编》:鱼鳔胶稠,入肾补精,恐性腻滞,加入人参,以气行于其中,则精更益生,而无胶结之弊也。

3.《本草拾遗》:主竹木入肉经久不出者,取白敷疮上四边,肉烂即出刺。

4.《海药本草》:主月蚀疮,阴疮,痔疮,并烧灰用。

5.《饮膳正要》:与酒化服之,消破伤风。

6.《本草纲目》:鳔,止折伤血出不止;鳔胶,烧存性,治妇人难产,产后风搐,破伤风痉,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

7.《本草新编》:补精益血。

8.《本草求原》:养筋脉,定手战,固精。

摘录:
《中华本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