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3十年高考物理 大全分类解析 专题01 直线运动

合集下载

(物理)50套高考物理直线运动及解析

(物理)50套高考物理直线运动及解析

(物理)50套高考物理直线运动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1.伽利略在研究自出落体运动时,猜想自由落体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他考虑了速度的两种变化:一种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另一种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

有一种“傻瓜”照相机的曝光时间极短,且固定不变。

为估测“傻瓜”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所示。

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

已知石子在A 点正上方1.8m 的高度自由下落.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0cm.(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a.计算石子到达A 点的速度大小A v ;b.估算这架照相机的曝光时间(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6m/s ,0.02s ;【解析】【详解】a 、由自由落体可知,设从O 点静止下落:h OA =1.8m212OA h gt =,20.6OA h t s g== 6/A v gt m s ==b 、由图中可知h AB 距离近似为两块砖厚度方法一:h AB =12cm=0.12mh OB =h OA +h AB =1.92cm212OA B h gt =t B =0.62s 曝光时间△t=t B -t A =0.02s方法二、由于曝光时间极短,可看成匀速直线运动△t=0.120.026AB A h s s v ==2.小球从离地面80m 处自由下落, 重力加速度g=10m/s 2。

问:(1)小球运动的时间。

(2)小球落地时速度的大小v 是多少?【答案】(1)4s ;(2)40m/s【解析】【分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位移公式求解时间,用速度公式求解落地速度。

【详解】解:(1)由 得小球运动的时间: 落地速度为:3.如图甲所示,长为4m 的水平轨道AB 与半径为R=0.6m 的竖直半圆弧轨道BC 在B 处相连接,有一质量为1kg 的滑块(大小不计),从A 处由静止开始受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F 的大小随位移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滑块与AB 间动摩擦因数为0.25,与BC 间的动摩擦因数未知,取g =l0m/s 2.求:(1)滑块到达B 处时的速度大小;(2)滑块在水平轨道AB 上运动前2m 过程中所需的时间;(3)若滑块到达B 点时撤去力F ,滑块沿半圆弧轨道内侧上滑,并恰好能达到最高点C ,则滑块在半圆轨道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是多少.【答案】(1)210/m s (2835s (3)5J 【解析】试题分析: (1)对滑块从A 到B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F 1x 1-F 3x 3-μmgx =12mv B 2得v B =10m/s . (2)在前2 m 内,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 1-μmg =ma 且x 1=12at 12 解得t 1=835s . (3)当滑块恰好能到达最高点C 时,有mg =m 2C v R对滑块从B 到C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W -mg×2R =12mv C 2-12mv B 2 代入数值得W =-5 J即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5 J . 考点: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 4.如图,MN 是竖直放置的长L=0.5m 的平面镜,观察者在A 处观察,有一小球从某处自由下落,小球下落的轨迹与平面镜相距d=0.25m ,观察者能在镜中看到小球像的时间△t=0.2s .已知观察的眼睛到镜面的距离s=0.5m ,求小球从静止开始下落经多长时间,观察者才能在镜中看到小球的像.(取g=10m/s 2)【答案】0.275s ;【解析】试题分析: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及光路图可逆可知,人在A 处能够观察到平面镜中虚像所对应的空间区域在如图所示的直线PM 和QN 所包围的区域中,小球在这一区间里运动的距离为图中ab 的长度L /.由于⊿aA /b ∽MA /N ⊿bA /C ∽NA /D所以L //L=bA //NA /bA //NA /=(s+d )/s联立求解,L /=0.75m 设小球从静止下落经时间t 人能看到,则/2211()22L g t t gt =+⊿- 代入数据,得t=0.275s考点:光的反射;自由落体运动【名师点睛】本题是边界问题,根据反射定律作出边界光线,再根据几何知识和运动学公式结合求解;要知道当小球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射入观察者的眼睛时,人就能看到小球镜中的像.5.如图所示为四旋翼无人机,它是一种能够垂直起降的小型遥控飞行器,目前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一架质量m=1 kg 的无人机,其动力系统所能提供的最大升力F=16 N ,无人机上升过程中最大速度为6m/s .若无人机从地面以最大升力竖直起飞,打到最大速度所用时间为3s ,假设无人机竖直飞行时所受阻力大小不变.(g 取10 m /s )2.求:(1)无人机以最大升力起飞的加速度;(2)无人机在竖直上升过程中所受阻力F f 的大小;(3)无人机从地面起飞竖直上升至离地面h=30m 的高空所需的最短时间.【答案】(1)22/m s (2)4f N = (3)6.5s【解析】(1)根据题意可得26/02/3v m s a m s t s∆-===∆ (2)由牛顿第二定律F f mg ma --= 得4f N = (3)竖直向上加速阶段21112x at =,19x m = 匀速阶段12 3.5h x t s v-== 故12 6.5t t t s =+=6.某运动员助跑阶段可看成先匀加速后匀速运动.某运动员先以4.5m/s 2的加速度跑了5s .接着匀速跑了1s .然后起跳.求:(1)运动员起跳的速度?(2)运动员助跑的距离?【答案】(1)22.5m/s (2)78.75m【解析】(1)由题意知,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就是运动员加速运动的末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关系知,运动员加速运动的末速度为:即运动员起跳时的速度为22.5m/s;(2)根据位移时间关系知,运动员加速运动的距离为:运动员匀速跑的距离为:所以运动员助跑的距离为: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1)运动员将要起跳时的速度为22.5m/s;(2)运动员助跑的距离是78.75m.7.如图所示,质量为M=8kg的小车停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小车右端施加一水平恒力F,当小车向右运动速度达到时,在小车的右端轻轻放置一质量m=2kg的小物块,经过t1=2s的时间,小物块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

历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之《直线运动》

历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之《直线运动》

历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之《直线运动》(全国卷1)23.(14分)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

求O与A的距离.解析: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到达A点的速度为v0,通过AB段和BC点所用的时间为t,则有l1=v0t+12at2········································································································································①l1+l2=2v0t+2at2································································································································②联立①②式得l2-l1=at2 ···········································································································································③3l1-l2=2v0t········································································································································④设O与A的距离为l,则有l=v022a···················································································································································⑤联立③④⑤式得l= (3l1-l2)2 8(l2-l1)(天津卷)20.一个静止的质点,在0~4s时间内受到力F的作用,力的方向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力F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则质点在A.第2s末速度改变方向B.第2s末位移改变方向C.第4s末回到原出发点D.第4s末运动速度为零答案:D【解析】这是一个物体的受力和时间关系的图像,从图像可以看出在前两秒力的方向和运动的方向相同,物体经历了一个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加速运动和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2少末速度达到最大,从2秒末开始到4秒末运动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而力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与运动的方向相反,物体又经历了一个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和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的和前2秒运动相反的运动情况,4秒末速度为零,物体的位移达到最大,所以D正确。

十年高考物理真题(2011-2020)分类汇编专题01 直线运动【解析版】

十年高考物理真题(2011-2020)分类汇编专题01 直线运动【解析版】

十年高考分类汇编专题01直线运动(2011—2020)目录题型一、追击现象与图像综合考查 (1)题型二、运动学基本公式与推论的准确应用 (8)题型一、追击现象与图像综合考查1.(2018全国3)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两车速度相等B.从0到t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C.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相等D.从t1到t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考点】运动学图像【答案】CD【解析】:A选项:X-t图像的斜率代表物体的速度,t1时刻甲车图线对应的斜率更大,因此甲车的速度更大;B选项:乙车的起始点与甲车的起始点不同,相对于甲车更靠前,在t1时刻处于同一位置,只能说明乙车的路程小于甲车的路程;C选项:t1时刻甲乙两车所处的位置相同,t2时刻两车两车所处的位置也相同,两车向同一方向运动,可知两车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D选项:根据x-t图像的斜率代表着物体的速度,由图像可知在t1到t2时间内,某时刻图线的斜率相同;故D正确2.(2018全国2)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

已知两车在t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B.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考点】运动学图像【答案】:BD【解析】:根据v-t 图像的斜率大小代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所以可知,甲乙两车的加速度均先减小后增大;故C错D 对;v-t 图像与x 轴所围的面积代表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从0-t2 时刻很显然甲车与x轴所围的面积更大,但t2时刻甲乙两车并排,说明开始时甲车在后乙车在前;从0-t1时间内可知乙车的位移更大,所以t1时刻乙车在前甲车在后,过A错B 对;3.(2016全国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近5年高考全国卷真题分类汇编01 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近5年高考全国卷真题分类汇编01 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近5年高考全国卷真题分类汇编01 直线运动一、单选题(共3题;共6分)1.(2分)如图,将光滑长平板的下端置于铁架台水平底座上的挡板P处,上部架在横杆上。

横杆的位置可在竖直杆上调节,使得平板与底座之间的夹角θ可变。

将小物块由平板与竖直杆交点Q处静止释放,物块沿平板从Q点滑至P点所用的时间t与夹角θ的大小有关。

若由30°逐渐增大至60°,物块的下滑时间t将()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2.(2分)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个H4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H4所用的时间为t2。

不计空气阻力,则t2t1满足()A.1< t2t1<2B.2<t2t1<3C.3< t2t1<4D.4<t2t1<53.(2分)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均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A.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B.与它的位移成正比C.与它的速度成正比D.与它的动量成正比二、多选题(共7题;共21分)4.(3分)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

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 s时撤去外力。

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

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

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

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A.木板的质量为1 kgB.2 s~4 s内,力F的大小为0.4 NC.0~2 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3分)如图(a),在跳台滑雪比赛中,运动员在空中滑翔时身体的姿态会影响其下落的速度和滑翔的距离。

某运动员先后两次从同一跳台起跳,每次都从离开跳台开始计时,用v表示他在竖直方向的速度,其v-t 图像如图(b)所示,t1和t2是他落在倾斜雪道上的时刻。

物理专题汇编物理直线运动(一)及解析

物理专题汇编物理直线运动(一)及解析

物理专题汇编物理直线运动(一)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1.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到了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m,由此可以求得()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C.质点运动的初速度D.从第2次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答案】AB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得;,故B不符合题意;设第一次曝光时的速度为v,,得:,故A不符合题意;由于不知道第一次曝光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故无法知道初速度,故C符合题意;设第一次到第二次位移为;第三次到第四次闪光为,则有:;则;而第二次闪光到第三次闪光的位移,故D不符合题意考点: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综合应用,要注意任意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只有知道至少三个量才能求出另外的两个量,即知三求二.2.伽利略在研究自出落体运动时,猜想自由落体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他考虑了速度的两种变化:一种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另一种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

有一种“傻瓜”照相机的曝光时间极短,且固定不变。

为估测“傻瓜”照相机的曝光时间,实验者从某砖墙前的高处使一个石子自由落下,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所示。

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

已知石子在A点正上方1.8m的高度自由下落.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0cm.(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v;a.计算石子到达A点的速度大小Ab.估算这架照相机的曝光时间(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6m/s ,0.02s ; 【解析】 【详解】a 、由自由落体可知,设从O 点静止下落:h OA =1.8m212OA h gt =,20.6OA h t s g== 6/A v gt m s ==b 、由图中可知h AB 距离近似为两块砖厚度 方法一:h AB =12cm=0.12m h OB =h OA +h AB =1.92cm212OA B h gt =t B =0.62s 曝光时间△t=t B -t A =0.02s方法二、由于曝光时间极短,可看成匀速直线运动△t=0.120.026AB A h s s v ==3.一种巨型娱乐器械可以使人体验超重和失重.一个可乘十多个人的环形座舱套装在竖直柱子上,由升降机送上几十米的高处,然后让座舱自由落下.落到一定位置时,制动系统启动,到地面时刚好停下.已知座舱开始下落时的高度为75m ,当落到离地面30m 的位置时开始制动,座舱均匀减速.重力加速度g 取102/m s ,不计空气阻力. (1)求座舱下落的最大速度; (2)求座舱下落的总时间;(3)若座舱中某人用手托着重30N 的铅球,求座舱下落过程中球对手的压力. 【答案】(1)30m/s (2)5s .(3)75N . 【解析】试题分析:(1)v 2=2gh; v m =30m/s⑵座舱在自由下落阶段所用时间为:2112h gt=t 1=3s 座舱在匀减速下落阶段所用的时间为:t 2=2hv ==2s 所以座舱下落的总时间为:t =t 1+t 2=5s⑶对球,受重力mg 和手的支持力N 作用,在座舱自由下落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N =mg 解得:N =0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N′=N =0,即球对手的压力为零 在座舱匀减速下落阶段,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N =ma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a =2202v h -=-15m/s 2解得:N =75N (2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有:N′=N =75N ,即球对手的压力为75N 考点:牛顿第二及第三定律的应用4.如图所示,物体A 的质量1kg A m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平板车B ,质量为0.5kg B m =,长为1m L =.某时刻A 以04m/s v =向右的初速度滑上木板B 的上表面,在A 滑上B 的同时,给B 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 ,忽略物体A 的大小,已知A 与B 之间的动摩擦因素0.2μ=,取重力加速度210m/s g =.求: (1)若5N F =,物体A 在小车上运动时相对小车滑行的最大距离. (2)如果要使A 不至于从B 上滑落,拉力F 大小应满足的条件.【答案】(1)0.5m (2)1N≤F≤3N【解析】(1)物体A 滑上木板B 以后,作匀减速运动,有μmg=ma A 得a A =μg=2m/s 2木板B 作加速运动,有F+μmg=Ma B , 代入数据解得:a B =14m/s 2 两者速度相同时,有v 0-a A t=a B t , 代入数据解得:t=0.25s A 滑行距离:S A =v 0t-12a A t 2=4×0.25−12×2×116=1516m , B 滑行距离:S B =12a B t 2=12×14×116m=716m . 最大距离:△s=S A -S B =1516−716=0.5m(2)物体A 不滑落的临界条件是A 到达B 的右端时,A 、B 具有共同的速度v 1,则:22201122A Bv v v L a a -=+ 又:011A Bv v v a a -= 代入数据可得:a B =6(m/s 2)由F=m 2a B -μm 1g=1N若F <1N ,则A 滑到B 的右端时,速度仍大于B 的速度,于是将从B 上滑落,所以F 必须大于等于1N .当F 较大时,在A 到达B 的右端之前,就与B 具有相同的速度,之后,A 必须相对B 静止,才不会从B 的左端滑落. 即有:F=(m+m )a ,μm 1g=m 1a 所以:F=3N若F 大于3N ,A 就会相对B 向左滑下. 综上:力F 应满足的条件是:1N≤F≤3N点睛:牛顿定律和运动公式结合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这类问题的基础是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难点在于分析临界状态,挖掘隐含的临界条件.5.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 0=2 m/s , 4 s 内位移为20 m ,求: (1)质点的加速度大小; (2)质点4 s 末的速度大小。

近八年()高考物理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精选分类解析 专题01 直线运动和相互作用-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近八年()高考物理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精选分类解析 专题01 直线运动和相互作用-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直线运动和相互作用一、选择题1.〔2011复旦大学〕如下列图,竖直杆AB在细绳AC的拉力作用下处于平衡。

假设AC加长,使C点左移,AB仍保持平衡状态.。

细绳AC上拉力T和杆AB受到的细绳的压力N与原先相比,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A.T增大,N减小B.T减小,N增大C.T和N都减小D.T和N都增大【参考答案】C2、〔2011年卓越自主招生〕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沿直线运动,它们的 v-t图像如下列图。

如下判断正确的答案是〔〕A.乙车启动时,甲车在其前方50m处B.运动过程中,乙车落后甲车的最大距离为75mC.乙车启动10s后正好追上甲车D.乙车超过甲车后,两车不会再相遇【参考答案】ABD【名师解析】乙车t=10s启动时,甲车位移为50m,即乙车启动时,甲车在乙前方50m处,选项A正确。

在t=15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等,甲乙两车之间距离最大,最大距离为50m+25m=75m,即运动过程中,乙车落后甲车的最大距离为75m,选项B正确。

t=20s时即乙车启动10s后,甲车在乙前方50m处,选项C错误。

乙车超过甲车后,乙车速度大于甲车,两车不会再相遇,选项D正确。

3. (2015物理学科能力展示)我国游泳运动员宁泽涛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上一鸣惊人,获得四块金牌,其中50米自由泳金牌的角逐让人印象深刻.假设宁泽涛入水后2s内通过的距离为2.388m(视为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度过程),此时达到最大速度,且保持最大速度匀速运动的持续时间不超过20s,之后做匀减速运动,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m/s2.如此宁泽涛50米的夺金成绩是( ).A. 19.94s; B .21.94s; C. 20.94s; D. 22.94s【参考答案】B4.(2015物理学科能力展示)2014年11月APEC领导人峰会在成功举行,会议期间各场所都加强了安保工作.如图甲为应用于机场和火车站的安全检查仪,用于对旅客的行李进展安全检查.其传送装置可简化为如图乙的模型,紧绷的传送带始终保持v=1m/s的恒定速率运行.旅客把行李无初速度地放在A 处,设行李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A、B 间的距离为2m,g 取10m/s2.假设乘客把行李放到传送带的同时也以v=1m/s的恒定速率平行于传送带运动到B 处取行李,如此( ).A 乘客与行李同时到达B 处;B 乘客提前0.5s到达B 处;C 行李提前0.5s到达B 处;D 假设传送带速度足够大,行李最快也要2.5s才能到达B 处【参考答案】B5.如下列图,在一实验探究过程中,马小跳同学将一根不能伸长、柔软的轻绳两端分别系于A、B 两点上,一物体用动滑轮悬挂在绳子上,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α1,绳子张力为F1,将绳子B 端移至C 点,待整个系统达到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α2,绳子张力为F2;将绳子B 端移至D 点,待整个系统平衡时两段绳子间的夹角为α3,绳子张力为F3,不计摩擦,如此( ).A.α1=α2=α3; B.α1<α2<α3; C. F1>F2>F3; D. F1=F2<F3【参考答案】D6.马小跳以不同初速度将一粒石子和一块海绵同时竖直向上抛出并开始计时,石子所受空气阻力可忽略,海绵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物体速率成正比.如下用虚线和实线描述两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可能正确的答案是( ).【参考答案】D7.2014年暑假期间,马小跳家对房子进展了装修,在建筑装修中,工人用质量为m 的磨石对斜壁进展打磨,当对磨石加竖直向上推力F 时,磨石恰好沿斜壁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磨石与斜壁之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如此磨石受到的摩擦力是( ).A. (F-mg)cosθ; B. (F-mg)sinθ;C.μ(F-mg)sinθ; D.μ(F-mg)cosθ【参考答案】D8.如下列图,AB 为光滑竖直杆,ACB 为构成直角的光滑L形轨道,C 处有一小圆弧连接可使小球顺利转弯(即通过转弯处速度大小不变).套在AB 杆上的小球自A 点静止释放,分别沿AB 轨道和ACB 轨道运动,如果沿ACB 轨道运动的时间是沿AB 轨道运动时间的1.5倍,如此BA 与CA 的夹角为( ).A.30°; B.45°; C.53°; D.60°【参考答案】C【名师解析】设AB 的长度为2L,小球沿AB 做自由落体运动,运动的时间t2满足:2L=12gt22,可解得:t2LgBA 与CA 的夹角为α,小球沿AC 段运动时,a=g cosα,且AC = 2L cosα,所需的时间t AC满足2L cosα=12g cosα·t AC2,解得:t AC=2Lg。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直线运动知识点总复习含解析(1)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直线运动知识点总复习含解析(1)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直线运动知识点总复习含解析(1)一、选择题1.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质点运动的描述错误的是()A.1s-4s内的位移大小为24mB.0-1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8m/s2C.4s末质点离出发点最远D.0-1s和4-6s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2.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来以2m/s2的加速度刹车,那么刹车后6s内的位移是()A.24m B.25m C.96m D.96m或24m3.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块,在恒定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当位移为2x0时撤去外力,此时动能为E k0,继续滑行x0后停下来,其动能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中己知信息,不能确定的物理量是()A.恒定水平拉力的大小B.物块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C.物块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的时间之比D.物块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之比4.甲、乙两车在两平行车道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起,它们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其中曲线是甲车的图线,直线为乙车的图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2 s内,甲车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B.0~8 s内,两车的平均速度均为4.5 m/sC.4 s末,甲车的速度小于乙车的速度D.0~8 s内的任意时刻,甲、乙两车的速度都不相等5.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了下来,在汽车刹车的过程中,汽车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是()A .()21:1+B .2:1C .()1:21+ D .1:2 6.如图所示是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从t =0开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t 1时刻离出发点最远B .t 2~t 3时间内,加速度沿负方向C .在0~t 2与t 2~t 4这两段时间内,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D .在t 1~t 2与t 2~t 3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都相同7.如图所示,直线a 与四分之一圆弧b 分别表示质点A 、B 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线。

高考物理历年真题汇编+答案解析(专题1):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历年真题汇编+答案解析(专题1):直线运动

高考物理历年真题汇编+答案解析专题1直线运动(2020年版)1.(2019全国I 卷18题)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上升第一个4H 所用的时间为t 1,第四个4H所用的时间为t 2.不计空气阻力,则21t t满足A .1<21t t <2B .2<21t t <3C .3<21t t <4D .4<21t t <5【解析】逆向分析可以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连续相等的位移内时间之比等于)1(::)32(:)23(:)12(:1-----n n ,可得3232112+=-=t t ,故4312<<t t .【答案】C【分析】逆向分析可以看作是自由落体运动,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中,进行解答.【考点】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2.(2019浙江选考)一辆汽车沿平直道路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所示。

在t =0到t =40s 这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移是A .0B .30mC .750mD .1200m【解析】在v –t 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故在40s 内的位移为1(1040)30750m 2x =⨯+⨯=,C 正确。

【考点】v –t 图像3.(2018年浙江选考)如图所示,竖直井中的升降机可将地下深处的矿石快速运送到地面。

某一竖井的深度约为104m ,升降机运行的最大速度为8m/s ,加速度大小不超过,假定升降机到井口的速度为零,则将矿石从井底提升到井口的最短时间是A.13sB.16sC.21sD.26s【答案】C【解析】升降机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匀速运动,最后做减速运动,在加速阶段,所需时间18==vt as ,通过的位移为21322==v x a m ,在减速阶段与加速阶段相同,在匀速阶段所需时间1125-==x x t vs ,总时间12221=+=t t t s ,故C 正确,A 、B 、D 错误。

第01专题 直线运动(原卷版)

第01专题 直线运动(原卷版)

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解析 第01专题 直线运动(原卷版)一、十年真题解析1.(2019年第3题)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

前方突遇险情,司机紧急刹车,汽车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8m/s 2。

从开始刹车到汽车停止,汽车运动的距离为() A. 10mB. 20mC. 25mD. 5om2.(2018年海南物理卷第1题)一攀岩者以1m/s 的速度匀速向上攀登,途中碰落了岩壁上的石块,石块自由下落。

3s 后攀岩者听到石块落地的声音,此时他离地面的高度约为 A. 10m B. 30m C. 50m D. 70m3.(2014年第3题)将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竖直上抛。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一大小不变的空气阻力作用,它从抛出点到最高点的运动时间为t 1,再从最高点回到抛出点的运动时间为t 2,如果没有空气阻力作用,它从抛出点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为t 0,则 A .t 1> t 0 t 2< t 1 B .t 1< t 0 t 2> t 1 C .t 2.> t 0 t 2> t 1 D .t 1< t 0 t 2< t 14. (2014年第13题)短跑运动员完成100m 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

一次比赛中,某运动用11.00s 跑完全程。

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s 内通过的距离为7.5m ,求该运动员的加速度及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

5.(2013年第4题)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 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v-t 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6.(2012年第2题)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在0~6s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0ma-aB.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40m C.在0~4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 D.5~6s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做负功二、仿真跟踪练习7.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数学关系式为x=5t+t2,x、t均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则该质点()A.第1 s内的位移大小是5 m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6 m/sC.任意相邻的1 s内位移差都是1 mD.任意1 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 m/s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最新高考物理十年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01 直线运动

最新高考物理十年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01 直线运动

十年高考试题分类解析-物理一.2012年高考题精选1.(2012·上海物理)小球每隔0.2s从同一高度抛出,做初速为6m/s的竖直上抛运动,设它们在空中不相碰。

第1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个数为,(g取10m/s2)()(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1.【答案】:C【解析】:初速为6m/s的小球竖直上抛,在空中运动时间t=2v/g=1.2s,所以第1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个数为五个,选项C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竖直上抛运动。

2. (2012·海南物理)如图,表面处处同样粗糙的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b面和bc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一初速度为v0的小物块沿斜面ab向上运动,经时间t0后到达顶点b时,速度刚好为零;然后让小物块立即从静止开始沿斜面bc下滑。

在小物块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可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像是【答案】:C【解析】:小物块沿斜面ab向上运动做加速度较大的匀减速运动,从静止开始沿斜面bc下滑做加速度较小的匀加速运动。

上滑时间一定不下滑时间短,所以可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像是C。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速度图像及其相关知识。

3.(2012·山东理综)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t图像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前3s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B.最后2s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C.前3s内与最后2s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D.第3s末至第5s末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守恒【答案】AC【解析】前3s内货物加速向上运动,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选项A正确;最后2s内货物减速向上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m/s2,受到了拉力,选项B错误;前3s内与最后2s 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选项C正确;第3s末至第5s末的过程中,货物向上匀速运动,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选项D错误。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直线运动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1)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直线运动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1)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直线运动知识点总复习含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打高尔夫球将逐渐成为普通人的休闲娱乐方式。

如图所示,某人从高出水平地面h 的坡上水平击出一个质量为m 的高尔夫球。

由于恒定的水平风力的作用,高尔夫球竖直地落入距击球点水平距离为L 的A 穴。

则( )A .球被击出后做平抛运动B .球被击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2g hC .该球从被击出到落入A 穴所用的时间为2ghD .球被击出后受到的水平风力的大小为mgLh2.将质量为1kg 的物块从距地面20m 处自由释放,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210m/s g =,则物块在落地前1s 内重力做功的功率为( )A .100WB .150WC .175WD .200W 3.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则物体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 ) A .B .C .D .4.物体以速度v 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 、B 两点,所用时间为t .现在物体从A 点由静止出发,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1)到某一最大速度v m ,然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至B 点速度恰好减为0,所用时间仍为t .则物体的( ) A .v m 可为许多值,与a 1、a 2的大小有关 B .v m 可为许多值,与a 1、a 2的大小无关C .a 1、a 2必须满足12122a a va a t=+ D .a 1、a 2必须是一定的5.一辆急救车快要到达目的地时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开始刹车后的第1s 内和第2s 内位移大小依次为10m 和6m ,则刹车后4s 内的位移是 A .16mB .18mC .32mD .40m6.汽车以10m/s 的速度在马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正前方15m 处的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刹车礼让汽车恰好停在斑马线前,假设驾驶员反应时间为0.5s .汽车运动的v-t 图如图所示,则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 .220/m sB .26/m sC .25/m sD .24/m s7.如图所示,在离地面一定高度处把4个水果以不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若1s 后4个水果均未着地,则1s 后速率最大的是( )A .B .C .D .8.如图所示运动图象,表明物体不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 .B .C .D .9.一货箱随竖直升降机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t 2时货箱运动到最高位置B .在t 2~t 3时间内,货箱所受的合力竖直向上且不断减小C .在t 4~ t 5时间内,货箱处于失重状态D .在t 6~ t 7时间内,货箱的机械能可能保持不变10.汽车以10m/s 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来以2m/s 2的加速度刹车,那么刹车后6s 内的位移是( ) A .24mB .25mC .96mD .96m 或24m11.如甲所示,滑轮质量、摩擦均不计,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恒力F 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g 取10 m/s 2)A.物体加速度大小为2 m/s2B.F的大小为21 NC.4 s末F的功率大小为42 WD.4 s内F做功的平均功率为42 W12.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B.变速运动不一定是曲线运动C.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不断变化,但速度的大小可以不变D.曲线运动的加速度一定变化13.如图所示,分别为汽车甲的位移-时间图象和汽车乙的速度-时间图象,则()A.甲的加速度大小为25/m s B.乙的加速度大小为25/m sC.甲在4s内的位移大小为40 m D.乙在4 s内的位移大小为20 m14.一质点以某一初速度开始做直线运动,从质点开始运动计时,经时间t质点的位移为x,其xtt-图象如图所示。

高考物理总复习--物理直线运动及解析

高考物理总复习--物理直线运动及解析

高考物理总复习--物理直线运动及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直线运动1.货车A 正在公路上以2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因疲劳驾驶,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当司机发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轿车B 时,两车距离仅有75 m .(1)若此时轿车B 立即以2 m/s 2的加速度启动,通过计算判断:如果货车A 司机没有刹车,是否会撞上轿车B ;若不相撞,求两车相距最近的距离;若相撞,求出从货车A 发现轿车B 开始到撞上轿车B 的时间.(2)若货车A 司机发现轿车B 时立即刹车(不计反应时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 2(两车均视为质点),为了避免碰撞,在货车A 刹车的同时,轿车B 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不计反应时间),问:轿车B 加速度至少多大才能避免相撞.【答案】(1)两车会相撞t 1=5 s ;(2)222m/s 0.67m/s 3B a =≈ 【解析】【详解】(1)当两车速度相等时,A 、B 两车相距最近或相撞.设经过的时间为t ,则:v A =v B对B 车v B =at联立可得:t =10 sA 车的位移为:x A =v A t= 200 mB 车的位移为: x B =212at =100 m 因为x B +x 0=175 m<x A 所以两车会相撞,设经过时间t 相撞,有:v A t = x o 十212at 代入数据解得:t 1=5 s ,t 2=15 s(舍去).(2)已知A 车的加速度大小a A =2 m/s 2,初速度v 0=20 m/s ,设B 车的加速度为a B ,B 车运动经过时间t ,两车相遇时,两车速度相等,则有:v A =v 0-a A tv B = a B t 且v A = v B在时间t 内A 车的位移为: x A =v 0t-212A a t B 车的位移为:x B =212B a t 又x B +x 0= x A 联立可得:222m/s 0.67m/s 3B a =≈2.如图甲所示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场馆“雪如意”的效果图.如图乙所示为由助滑区、空中飞行区、着陆缓冲区等组成的依山势而建的赛道示意图.运动员保持蹲踞姿势从A 点由静止出发沿直线向下加速运动,经过距离A 点s =20m 处的P 点时,运动员的速度为v 1=50.4km/h .运动员滑到B 点时快速后蹬,以v 2=90km/h 的速度飞出,经过一段时间的空中飞行,以v 3=126km/h 的速度在C 点着地.已知BC 两点间的高度差h =80m ,运动员的质量m =60kg ,重力加速度g 取9.8m/s 2,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求(1)A 到P 过程中运动员的平均加速度大小;(2)以B 点为零势能参考点,求到C 点时运动员的机械能;(3)从B 点起跳后到C 点落地前的飞行过程中,运动员克服阻力做的功【答案】(1) 4.9m/s a = (2)41.010J E =-⨯ (3)42.910J W =⨯【解析】【详解】(1)150.4km/h 14m/s v ==由212v as = 解得:21 4.9m/s 2v a s== (2)290km/h 25m/s v ==,3126km/h 35m/s v == 由能量关系:2312E mgh mv =-+ 410290J 1.010J E =-=-⨯(按g 取10m/s 2算,411250J 1.110J E =-=-⨯)(3)由动能定理:22321122mgh W mv mv -=- 解得:429040J 2.910J W ==⨯(按g 取10m/s 2算,430000J 3.010J W ==⨯3.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速度很大,雾天易出现车辆连续相撞的事故。

【十年高考】2003—高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01 直线运动

【十年高考】2003—高考物理试题分类解析 专题01 直线运动

十年高考(2003—2012)物理试题分类解析专题01 直线运动一.2012年高考题精选1.(2012·上海物理)小球每隔0.2s从同一高度抛出,做初速为6m/s的竖直上抛运动,设它们在空中不相碰。

第1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个数为,(g取10m/s2)()(A)三个(B)四个(C)五个(D)六个1.【答案】:C【解析】:初速为6m/s的小球竖直上抛,在空中运动时间t=2v/g=1.2s,所以第1个小球在抛出点以上能遇到的小球个数为五个,选项C正确。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竖直上抛运动。

2. (2012·海南物理)如图,表面处处同样粗糙的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b 面和bc面与地面的夹角分别为α和β,且α>β.一初速度为v0的小物块沿斜面ab向上运动,经时间t0后到达顶点b时,速度刚好为零;然后让小物块立即从静止开始沿斜面bc下滑。

在小物块从a运动到c的过程中,可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像是【答案】:C【解析】:小物块沿斜面ab向上运动做加速度较大的匀减速运动,从静止开始沿斜面bc下滑做加速度较小的匀加速运动。

上滑时间一定不下滑时间短,所以可能正确描述其速度大小v与时间t的关系的图像是C。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速度图像及其相关知识。

3.(2012·山东理综)将地面上静止的货物竖直向上吊起,货物由地面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v—t图像如图所示。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前3s内货物处于超重状态B.最后2s内货物只受重力作用C.前3s内与最后2s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D.第3s末至第5s末的过程中,货物的机械能守恒【答案】AC【解析】前3s内货物加速向上运动,加速度向上,处于超重状态,选项A正确;最后2s 内货物减速向上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m/s2,受到了拉力,选项B错误;前3s内与最后2s内货物的平均速度相同,选项C正确;第3s末至第5s末的过程中,货物向上匀速运动,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选项D错误。

高考必备01 直线运动(1)-年高三物理重点模型训练(解析版)

高考必备01  直线运动(1)-年高三物理重点模型训练(解析版)

高考必备:模型+典例+方法+练习直线运动部分目录初速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 (2)刹车类模型 (4)往返类运动模型 (8)图象模型 (11)X-t图象 (11)V-t图象 (15)追及相遇类模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多过程模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先加速后减速运动............................................................................................错误!未定义书签。

纸带类问题模型................................................................................................错误!未定义书签。

初速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例题】(多选)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s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s2到达B点,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 s1+s2/ 2T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s1/T2C.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 s2-s1/T2D.物体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 3s2-s1/2T【解析】A、A点为该过程中时间的中点,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该点的瞬时速度等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即v A= s1+s2/2T,故A正确;B、由△s=aT2得物体的加速度为:a= s1-s2/T2,故B错误,C正确;D、在该加速运动过程中有:v B=a×2T=(s1-s2)/T2×2T= (2(S2-S1))/T,期中S2=3S1,所以V B=4S1/T=(3S2-S1)/2T故D正确.故选ACD.【思想方法】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式1.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按时间等分(设相等的时间间隔为T),试写出下列比例的比例式:(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 1∶v 2∶v 3∶…∶v n =1∶2∶3∶…∶n .(2)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2∶22∶32∶…∶n 2.(3)第一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三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为:x 1∶x 2∶x 3∶…∶x n =1∶3∶5∶…∶(2n -1).2.按位移等分(设相等的位移为x )的比例式(1)通过前x 、前2x 、前3x ……时的速度之比v 1∶v 2∶v 3∶……∶v n =1∶2∶3∶……∶n(2)通过前x 、前2x 、前3x ……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t 1∶t 2∶t 3∶……∶t n =1∶2∶3∶……∶n(3)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 1′∶t 2′∶t 3′∶…∶t n ′=1∶(2-1)∶(3-2)∶…∶(n -n -1)【练习】(2019全国I 卷.T18)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

高考物理十年高考分类-直线运动类题型汇总

高考物理十年高考分类-直线运动类题型汇总

专题一直线运动23年真题1.(2023山东,6,3分)如图所示,电动公交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进站,连续经过R、S、T 三点,已知ST间的距离是RS的两倍,RS段的平均速度是10m/s,ST段的平均速度是5 m/s,则公交车经过T点时的瞬时速度为()A.3m/sB.2m/sC.1m/sD.0.5m/s答案:C本题解法不唯一,仅取两种解法为例。

解法一设电动公交车通过R、S、T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 R、v S、v T,通过RS段和ST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RS、v ST,依题意,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v RS=v R+v S2=10m/s①v ST=v S+v T2=5m/s②x RS=v RS·t RS③x ST=v ST·t ST④x ST=2x RS⑤由③④⑤联立可得t ST=4t RS⑥设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则v R=v T+5at RS⑦v S=v T+4at RS⑧联立①⑦⑧式,整理可得9at RS=20-2v T⑨联立②⑧式,整理可得4at RS=10-2v T⑩⑨⑩两式相除得9at RS4at RS =20-2v T10-2v T,即10-v T5-v T=94,解得v T=1m/s,故C选项正确。

解法二设电动公交车通过R、S、T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 R、v S、v T,通过RS段和ST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RS、v ST,依题意,设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有:第1页共17页v RS=v R+v S2=10m/s①v ST=v S+v T2=5m/s②v R2-v S2=2ax RS③v S2-v T2=2ax ST④x ST=2x RS⑤联立③④⑤式,得v R2-v S2v S2-v T2=x RSx ST=12⑥联立①②⑥式,得v R=v T+10m/s,v S=10m/s-v T,v R-v Sv S-v T =1 4解得v T=1m/s2. (2023全国乙,14,6分)一同学将排球自O点垫起,排球竖直向上运动,随后下落回到O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2013十年高考物理大全分类解析专题01 直线运动一.2013年高考题精选
1,(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1第19题)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形式的汽车a和b的位置一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A.在时刻t1,a车追上b车
B.在时刻t2,a、b两车运动方向相反
C.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少后增加
D.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不a车大
2. (2013全国新课标理综1第14题)右图是伽利略1604年做斜面实验时的一页手稿照片,照片左上角的三列数据如下表。

表中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物体沿斜面运动的距离,第一列是伽利略在分析实验数据时添加的。

根据表中的数据,伽利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物体具有惯性
B.斜面倾角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无关
C.物体运动的距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成正比
3.(2013高考广东理综第13题)某航母跑道长为200m,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
A .5m/s
B .10m/s
C .15m/s D.20m/s
4.(2013全国高考大纲版理综第19题)将甲乙两小球先后以同样的速
度在距地面不同高度处竖直向上抛出,抛出时间相隔2 s,它们运动的图像分别如直线甲乙所示。

则()
A.t=2 s时,两球的高度相差一定为40 m
B.t=4 s时,两球相对于各自的抛出点的位移相等
C.两球从抛出至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间隔相等
D.甲球从抛出至到达最高点的时间间隔与乙球相等
5.(2013高考四川理综第6题)甲、乙两物体在t=0时刻经过同一位置沿x轴运动,其v-t 图像如图所示。


A.甲、乙在t=0s到t=1s之间沿同一方向运动
B.乙在t=0到t=7s之间的位移为零
C.甲在t=0到t=4s之间做往复运动
D.甲、乙在t=6s时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6.(15分)(2013全国高考大纲版理综第24题)一客运列车匀速行驶,其车轮在轨道间的接缝处会产生周期性的撞击。

坐在该客车中的某旅客测得从第1次到第16次撞击声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0 s。

在相邻的平行车道上有一列货车,当该旅客经过货车车尾时,火车恰好从静止开始以恒定加速度沿客车行进方向运动。

该旅客在此后的20.0 s内,看到恰好有30节货车车厢被他连续超过。

已知每根轨道的长度为25.0 m,每节货车车厢的长度为16.0 m,货车车厢间距忽略不计。


(1)客车运行的速度大小;
(2)货车运行加速度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