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共筑生命家园-精品教案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依据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认识国情,爱我中华”与“法律与秩序”。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知道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此外,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还包括“成长中的我”中的“自尊自强”。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认识生命形态的多样性,理解人类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等。
2.内容解析本框共安排两目的内容:第一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本目的核心问题是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学生认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理念,懂得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本目共有三层意思。
其一,人与自然的关系,其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态度。
其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第二目“坚持绿色发展道理”。
本目主要讲述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的中国路径和中国方案。
本目主要表达了四层意思。
其一,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其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其三,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价值取向、行为选择和制度建设。
其四,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景。
二、教学目标1.理解人与自然、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知道新发展理念,明晰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路径;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谛,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与要求;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2.知道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知道绿色发展道路是破解发展困境的最佳选择;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既能认清当前面临的危机与挑战,又能阐明科学应对的策略和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知道绿色发展道路是破解发展困境的最佳选择。
教学难点:知道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知道绿色发展道路是破解发展困境的最佳选择。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6.2《共筑生命家园》教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3.6.2《共筑生命家园》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知识,对身边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环保行为习惯尚未养成。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一些错误的环保观念,需要进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养成环保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运用法治观念参与环保实践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4.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2.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环保观念和实际行动,互相启发,共同成长。
3.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和图片,制作PPT。
2.准备环保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布置教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地球生态环境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地球生态环境现状如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森林砍伐、空气污染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人类及自然界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观念和实际行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2《共筑生命家园》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6.2《共筑生命家园》示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命的价值,明白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如何为共同的家园做出贡献。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于生命的价值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具体行动还不够明确,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喜欢通过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与人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共同的家园做出贡献,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认识到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与人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生命的价值。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与环保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图片和讨论题。
2.准备环保活动材料。
3.布置课堂环境,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美丽的自然风景,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
同时,让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个共同的家园?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讨论题目可以是:“如何在生活中保护环境?”、“你曾经为关爱他人做过哪些事情?”等。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一、教案背景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安排,培养学生的生命关怀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构建一个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命家园。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的奥秘: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起源、结构和特点,激发对生命的好奇心和热爱。
2. 培养生命关怀意识:通过情感体验、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尊重生命,培养同理心和责任感。
3.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通过规划生活、自我调节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律、自信和自我护理能力。
4.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引导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和领导能力。
5. 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环保、志愿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三、教学内容与活动安排1. 生命的奥秘活动:实地考察生态环境,观察植物生长、动物生活,进行生物标本制作等。
效果评价: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对生命的奥秘有了直观的认识,激发了对生命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生命关怀意识培养活动:参观养老院、孤儿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开展生日会、文艺表演等志愿活动。
效果评价: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社会实践,增强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关怀,并培养了同理心和责任感。
3. 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活动: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包括学习、生活、兴趣等方面,培养时间管理、学习方法等能力。
效果评价:学生通过自我管理实践,提高了自律性和自我护理能力,树立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 团队协作精神培养活动:组织班级团队活动,如户外拓展、演讲比赛、手工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技巧。
效果评价:学生通过团队活动,提高了沟通、合作和领导能力,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5. 社会责任感增强活动:参与社区环保、义工服务等活动,开展垃圾分类、环保宣传等实践项目。
(名师整理)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6课第2框《共筑生命家园》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措施;明确绿色发展的意义,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能力目标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多媒体呈现】教师点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描绘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蓝图。
放眼“十三五”乃至未来一个较长时期,绿色发展是富国惠民的重大战略,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和谐繁荣、实现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二、展示预习成果1.自然为人类的__生存与发展__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__相互依存,共生共荣__,这是一种__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__。
2.建设生态文明,要以__资源环境承载能力__为基础,以__自然规律__为准则,以__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__为目标。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3.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有哪些?4.走__绿色__发展道路,建设__生态__文明,实现__可持续发展__,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5.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__生产力__,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__生产力__,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6.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有哪些?点拨: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生命的价值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理解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深入的分析来深化他们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保护环境,共筑生命家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命的价值,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的方法。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价值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2.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生命的价值和环境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单元第二课《共筑生命家园》。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案例材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命的图片,如花草、动物等,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生命的重要性吗?我们应该如何珍爱生命呢?”引导学生思考,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案例,了解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
然后提问:“案例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做到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你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生命的价值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六课第二节《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课第二节《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材料分析,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通过材料分析和漫画分析,归纳并说出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学习重点】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学习难点】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学习过程】导入新课:傍晚的边境线,被夕阳晕染成美丽的金色,祖国的边境线总得有人守,在巡逻路上的军士陈健突然看到了千里之外的妻子穿着一袭白纱站在草原之上,在这一碧千里的红海沟山谷,他们拍下了这组最美的婚纱照。
欣赏图片,你能感受到怎样的意境?山川秀美,感情真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秀美山川,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保护它,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共筑生命家园》精讲新课:首先,我们一起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有目标才有方向,让我们一起来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之旅。
【第一环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材料一: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需要资源,广袤的大兴安岭林区为了国家建设开始砍伐树木。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点拨:自然的重要性: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
材料二: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大量树木被砍伐,我国的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沙尘暴等天气不断增多。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点拨: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2)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的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提出“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
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思考:材料说明了什么?点拨:生态文明的重要性(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
材料四: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同步课堂 6-2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2素养目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2.道德修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
3.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各项政策,与违反政策的各种行为作斗争。
4.健全人格: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5.责任意识:在生活中以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及举措,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措施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新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教学过程——主要思路设计意图设问:从地球的独白中,你感受到我们与地球的关系是什么?给你什么启示?提示:地球与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共筑生命家园,建设美丽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视频播放,感受地球与人类是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活动一:图片展示通过环节一,对视频进一步解读,以地球独白入手,加设问:地球向人类发出警告,给我们什么启示?结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
活动二: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思维导图)活动三:图片推导(当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时)设问:上述资源开采推导过程,给我们什么启示?结论: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如果我们对自然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知识归纳总结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活动:视频播放-《中国的减碳之诺》【小组合作探究】结合视频和教材P83-84+87,思考:➢1.在视频中,中国为双碳目标采取了哪些行动?➢2.我国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的基础、准则、目标、国策、发展理念分别是什么?说明我国走怎样的发展道路?➢ 3.我国为什么要共建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什么?知识归纳总结2: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P82-83B1B2B3B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配套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配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去。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深入理解和系统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
2.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2.案例资料: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案例。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些生态环境恶化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对我们有什么好处?2.呈现(10分钟)讲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阐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引发学生的共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如何参与共建。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从而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和环保意识,但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和自身参与的方式方法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启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提高环保意识。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提高实践能力。
4.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典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教材内容。
2.讨论交流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和观点。
3.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课堂分析。
2.设计好讨论交流的话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准备好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场地。
4.创设相关情境,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态环境恶化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共筑生命家园》。
2.呈现(15分钟)介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
3.操练(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解和观点,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道德与法治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我们共筑的生命家园的重要性,以及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剖析,使学生理解到保护环境、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与法治基础知识,对于生命、环境、社会责任等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可能还不能很好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分析和讨论。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3.准备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生命家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生命家园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共筑的?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共筑生命家园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个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如何做到关爱他人、保护环境?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课程标题:共筑生命家园一、课程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健康生活的意识越来越高。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并让他们明白自己应该如何为保护地球做出贡献。
因此,本课程旨在通过生命科学知识和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如何共同努力,共筑一个健康的家园。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生命科学知识,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
3.成长目标: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和热爱自然的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1)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介绍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的意义。
(2)生物多样性保护:教授学生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3)环境污染与解决方案:讨论不同类型的环境污染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4)社区合作保护环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区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小组合作开展环保项目。
2.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展示幻灯片等形式,向学生传递相关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知识。
(2)讨论法:带领学生就环境污染和解决方案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社区合作环保项目,如清理垃圾、植树造林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保工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安排:1.第一节:生态环境的重要性(1)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2)讲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的意义。
(3)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就自己身边的例子,分享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方法。
2.第二节:生物多样性保护(1)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感受生物多样性的美。
(2)布置小组任务,让学生调查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现状,提出保护建议。
(3)小组展示和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
共筑生命家园 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珍贵性。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行动建议。
1.2 教学重点生命的多样性和珍贵性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个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1.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命价值如何激发学生的环保行动力1.4 教学准备教学PPT相关视频或图片资料活动道具1.5 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生命多样性,如各种动植物、自然景观等。
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生命,思考生命存在的意义。
环节二:生命故事分享(10分钟)分享一些关于生命的故事,如保护濒危动物、环保志愿者等。
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环节三:小组讨论(10分钟)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作为个人,我们能为保护生态环境做些什么?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环节四:实践活动(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种植绿植、清理校园垃圾等。
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
让学生谈谈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做到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到生命的多样性和珍贵性,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环保的热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发言较少,可能是因为紧张或害羞。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采用更多的互动方式,如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实践活动环节,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参与度不够高。
今后可以考虑安排更长的实践活动时间,或者将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堂之外,让学生在校园内外都能感受到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
六、教案内容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维护生态平衡的责任感。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6.2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6.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如何激发学生的环保责任感6.4 教学准备教学PPT相关视频或图片资料活动道具6.5 教学过程环节六: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如森林、海洋、草原等。
共筑生命家园 教案及反思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多样性。
2.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和谐共处,共筑生命家园。
二、教学内容1. 生命的起源:介绍生命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奇迹和宝贵。
2. 生命的多样性:介绍不同种类的生命形式,如动植物、微生物等,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丰富多样性。
3. 关爱生命:教育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5. 反思与行动: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提出改进措施,积极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命的起源、多样性和关爱生命的重要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和谐共处,激发学生的思考。
3.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PPT、视频等,用于讲解生命的起源和多样性。
2. 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和谐共处。
3. 安排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起源和多样性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生命的起源、多样性和关爱生命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宝贵。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和谐共处,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 实践活动:安排学生参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实践活动,如植树、垃圾分类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关爱生命的行动。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和谐共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结束后,要鼓励学生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将所学内容付诸实践。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生命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共筑生命家园 教案及反思

共筑生命家园教案及反思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珍贵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教学重点:了解生命多样性,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力。
4.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
5.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案例资料、讨论话题。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生态环境破坏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家园的现状。
2. 新课导入: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多样性。
3. 案例分析:分享生态环境受损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意识。
5. 总结提升:强调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呼吁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
三、作业布置:1.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作文。
2. 制定一个个人环保计划,践行关爱生命的行动。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生命的多样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环保意识得到提高。
2. 教学改进:在案例分析环节,可以增加更多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学生反馈: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内容很有意义,对自己关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4. 教学总结:本节课成功引导学生关注生命家园,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实现共筑生命家园的目标奠定了基础。
六、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2. 教学重点:掌握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认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维护生态平衡的行动力。
4. 教学方法:讲解法、互动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5.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态平衡相关案例、小组活动材料。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措施,青少年如何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态环境知识,对生态环境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认识不够深刻,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措施了解不全面。
此外,学生在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时,往往感到无能为力,缺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掌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了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措施,学会从自身做起,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措施。
2.难点: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激发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原因,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实践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生态环境问题及相关政策,收集典型案例,准备相关教学材料。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6.2《共筑生命家园》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从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途径、共建美丽中国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对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更缺乏实际行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对人类的影响,掌握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共建美丽中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对人类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途径。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生态环境问题,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主题演讲法:邀请有关专家或学生代表进行主题演讲,分享保护生态环境的经验和感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案例分析题和小题检测题。
3.准备好演讲嘉宾及演讲主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图片,如雾霾、水污染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提问:“你们认为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数据和事实,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共筑生命家园》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所学知识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重查阅资料、请教他人,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潜能。
3.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认识到环保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份关于环保知识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3.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纠正理解上的误区。
(五)总结归纳,500字
2.引导学生树立绿色生活观念,形成环保意识,自觉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3.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案例分析
1.分析我国生态环境现状,让学生了解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
2.探讨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态环境问题的了解和看法,教师总结并引导:保护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共筑生命家园》这一章节,深入了解如何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我国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法规以及环保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观察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共筑生命家园-示范教案

共筑生命家园一、教学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关系;正确认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知道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理解可持续发展道路、绿色发展道路。
树立学会辩证的观点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锻炼辩证思维能力。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
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
教学难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准备收集与课时内容贴切的相关新闻热点事件(文本、图片、视频均可)、相关图片资源。
四、相关资源教学相关图片资源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课件展示陶渊明诗《饮酒·其五》。
提问:阅读诗文,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生活图景?学生:自由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在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如画一样的美景。
在资源环境面临巨大挑战的今天,怎样重新感受如画美景,唯有我们共同努力共筑生命家园,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第六课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
设计意图:在读诗的过程中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新课讲授(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人与自然的关系习近平曾经说过:“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为什么要以“眼睛”“生命”为喻来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眼睛”,以“眼睛”“生命”为切入点,形成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重要原则。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类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活动一:体会人与自然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阅读感悟”与“探究与分享”。
材料一:伦敦“杀人雾”事件(教材82页)材料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提问:①“生命共同体”是指什么?人与自然是什么关系?②怎样才能打造出这样一个生命共同体?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村民2:在造纸厂能打工赚钱,一点点污染算不了什么!
思考:你怎样看待这件事?请说说你的理由。
2、教师小结: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含义: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低碳微生活
①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行为;
②拒绝购买过度包装的产品;
③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筷子;……
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绿色发展理念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你打算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6、教师小结:我们应该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①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生活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②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制度和法律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科《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课题
共筑生命家园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意识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含义;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含义和意义;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四、教师总结:
五、随堂练习:
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讨论问题
学生看材料思考:你怎样看待这件事?请说说你的理由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生活
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
读书初步感知本课基本知识点
生活化教学理念
课堂小结
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
板书
共筑生命家园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如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讲授新课
1、预习教材,出示提纲
1.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含义
2.我们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3.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含义?
4.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意义
5.我们应该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二、新授新课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图片展示后,含义:它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重点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含义;如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含义和意义;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难点
让学生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意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播放视频:《环保公益宣传广告》
学生观看视频Biblioteka ,谈感想从生活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我们需要共筑生命家园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含义和意义2、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2、探究分享:空气污染最典型的事件是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4天夺走4000多条人命。过后的两个月中,又陆续有8000多人死亡。
这场灾难让伦敦人彻底醒悟。英国也以此为契机,走上了现代意义上的空气污染治理之路。1956年,英国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案》。这部对全世界治理污染都产生深远影响的法案,第一次以立法形式,控制家庭和工厂排放的废气。法案明确规定,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采取冬季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设置无烟区,禁止烧煤;发电厂和重工业设施被迁到郊区等,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使城市大气污染程度降低了80%。
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探究分享:小清家坐落在一条小河边。以前,小河清澈见底,人们常常在河里捕鱼捉虾,洗衣洗菜。后来,河水渐渐变得浑浊起来,鱼虾不见踪影了,人们也不敢到河里洗衣洗菜了。原来在小河的上游建了一个造纸厂,造纸厂违规直接将污水排放到河里,河水被严重污染了。对此他们各有自己的看法:
村民1:虽然造纸厂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他违规排放,对村民健康影响很大,得不偿失。
思考:你怎样看待这件事?请说说你的理由
3、我们应该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教师小结:①人类开发利用自然,必须符合自然规律;②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则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③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5、播放视频:《卡通:五大发展理念解读》
3、播放视频:《2017环境日宣传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老师小结: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意义:①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②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梦。
5、图片展,播放视频:《联合国2017“地球卫士奖”揭晓 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奖》
6、探究分享:今天,“绿色化”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面。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