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标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类型:医学基础课适用专业:临床专科

授课教研室:微免教研室学时:60课时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临床专业的主要基础课,是整合的学科课程。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和效应、以及有关基本的发生机理、诊断与防治的科学。医学免疫学是当今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免疫学几乎涉及基础学科和临床医学各学科。免疫学揭示了许多原因不明疾病的发病机制,同时也为临床疾病的诊断、特异性治疗及特异性预防提供了有力的措施。

病原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性生物的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原则的一门自然科学。

病原生物学是为学习医学后续课如病理性、药理学、传染病学、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等打基础的。同时临床技能操作也离不开病原生物学的基本知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

我们对本课程的教学理念是使学生毕业后能真正走向社会,能把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应用于临床实践,以学有所用。

要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社会,并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要从多方面培养,包括对知识的自主学习、各种能力的培养、素质的培养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临床专业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高职高专学生的情志为基础,充分考虑学生未来工作岗位需要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兼顾前期和后续课程的需要,有针对性的组织教材,主要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配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实施任务驱动或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本课程在设计过程中,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确定课程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用病原生物学、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等熟悉或掌握对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并能应用于临床实践,成为有用人才、适用人才。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常见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法以及防治原则。同时,使学

生认识人体与病原生物、感染与免疫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免疫学基础的学习懂得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应答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免疫诊断和疾病的特异性防治等,最终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课程打下基础。

2、能力目标: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3、素质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重要支撑及明显促进作用,且为后续课程衔接做好铺垫。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实用型高等医学专业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机构和综合性医院从事医疗预防卫生保健工作。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理论教学标准

绪论

『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基本功能;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2.理解免疫学及医学微生物学在当前临床上应用的重要性。

3.基本了解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与人体寄生虫学发展简史。

4.建议联系临床应用实例。

『教学重点』免疫的概念及三大功能、微生物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难点』免疫的概念及三大功能

『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节病原生物学概述

一、医学微生物学

二、人体寄生虫学

第二节免疫与医学免疫学概述

一、免疫的概念与功能

二、医学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第一部分医学微生物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的不同及其意义;荚膜、芽胞、鞭毛、菌毛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

2.理解细菌的大小和基本形态;细胞壁的功能;细菌核蛋白体、质粒的特性及功能。

3.了解细菌细胞膜的特性与功能;细菌的形态检查法。

4.建议采用多媒体中图片、图表增加直观性。

『教学重点』细菌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

『教学难点』细菌细胞壁的结钩与化学组成

『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一、细菌的大小

二、细菌的形态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第三节细菌的形态检查法

一、光学显微镜检查

二、电子显微镜检查

实验一细菌形态学检查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在医学上的重要意义。

2.理解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细菌的繁殖方式和速度。

3.了解细菌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检查法(糖发酵试验、靛基质试验、硫化氢试验);常用培养基种类、人工培养的细菌的意义,细菌的分类和命名。

4.建议结合临床实际讲授。

『教学重点』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条件、合成代谢产物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教学难点』细菌的人工培养

『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条件

二、细菌的生长繁殖的方式和速度

第二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培养基

二、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三、细菌人工培养的意义

第三节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一、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二、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第三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消毒、灭菌、防腐、无菌及无菌操作的概念。

2.理解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热力杀菌法、紫外线及电离辐射杀菌法、滤过除菌法;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及其对微生物的作用,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3.了解细菌在自然界(土壤、水、空气)的分布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