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篆文及读音

合集下载

说文解字全解

说文解字全解

说文解字全解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作者为许慎。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说文解字全文及译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原文: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着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

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

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

大发吏卒,兴戍役。

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说文部首讲解

说文部首讲解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万 献 初汉字数量巨大,今天能搜集到的汉字字形在十万以上,《汉语大字典》收56000多字,清代《康熙字典》收47035字,宋代《集韵》收53525字除去异体实收32381字,南朝顾野王《玉篇》收16917字。

《说文解字》收正篆9353个,为东汉时期的常用字形。

不管汉字总量什么时候多到什么程度,组成这些字形的基本构字部件是不多且不变的,只在500个以内。

若再从楷书字形中拆出笔画,就只有一丨丿丶乛五种笔画形态了。

《说文》540“部首”,大致就是汉字的基本构字部件,也就是构成众多汉字的字根。

许慎编撰《说文》时,从9353个字形中分析构形,按义类归纳出540部,各部选一个字形来统领各自大义类的字,称为“部首”,如跟水相关的归属“水”,跟狩猎有关的归属“犬”,跟动作有关的归属“手”等,条理清晰,纲举目张,是汉字研究史上的伟大创举。

540部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正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观察、概况与反映,据研究者统计大致可分为六大类:人体类字97部、动物类字61部、植物类字31部、自然界类字37部、器用类字180部、数目类字34部。

许慎创造的分部首列字、检字、析字的方法,规律性、系统性、实用性都很强,成为历代辞书的通例,至今仍然如此。

所以,段玉裁在《说文》“一”字下注云:“以字形为书,俾学者因形以考音与义,实始于许,功莫大焉。

”汉字构形分析上,有“独体曰文,合体曰字”之说,大意是:“文”是按事物形貌勾画线条而成的,“字”是由两个以上的文组合再生出来的;“文”即六书中不可拆分的独体“象形、指事”之文,“字”即六书中含两个以上构字部件(文)的“会意、形声”类合体字。

《说文》部首原则上用“文”不用“字”,章太炎《文始》从中提取出近五百个“初文、准初文”用以“孳乳、变易”出众多的“字”,日语的假名、民国初的注音字母都选用《说文》部首为注音符号。

所以说,《说文》部首就是生成数以万计汉字的字根,要想读懂《说文》并学好汉字,首先必须熟悉、掌握、运用这500来个字根,会写,会读音,明了其构形意图,掌握其合成新字的取向与规则。

许慎《说文解字序》

许慎《说文解字序》

许慎《说文解字序》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

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

封于泰山者七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日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日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日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日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途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初始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作者。

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日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

自尔秦书的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草书。

尉律:学童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吏;又以八体试之。

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

书或不正,辄举劾之。

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

孝宣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

39.《说文解字》一书共收篆字个,盒 一个,重文 1163个

39.《说文解字》一书共收篆字个,盒 一个,重文 1163个

39.《说文解字》一书共收篆字个,盒一个,重文
1163个
《说文解字》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

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后因年代久远而失传。

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释本即用此版《说文》为底稿而加以注释。

《说文解字》内容共十五卷,以小篆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小篆以外的古文、籀文,其中一至十四卷为文字解说,十五卷为叙目,每卷都分上下两篇,实为三十卷。

共收字头9353个,重文(古文、异体等)1163个,字头以小篆为准,兼有古文、籀文等异体。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一)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一)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一)卷一上1. 一yī字源解说: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抽象符号“一”既代表最为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

造字本义: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

说文原文: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凡一之屬皆从一。

弌,古文一。

於悉切。

释文:(一,开天辟地之初、万物形成之始,道立于一体化的浑沌,然后造化分出天地,化成万物。

所有与一相关的字,都采用“一”作边旁。

弌,这是古文写法的“一”)。

例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 为政》(需了解的内容):“惟初太始”,小徐本作“惟初太极”。

“太始”、“太极”,這里义同,指万物形成之始。

“道立于一”,语本《老子》“道生一”。

“道”,道家指无形的宇宙本体,“一”,指天地未分之時有形的混沌状态、“道立于一”谓无形的宇宙本体产生出一个有形的混沌不分的统一物体。

“造”谓始,“造分”谓始分,言有了这样一個混沌不分的统一物体之后,才剖分出天和地来,从而化育出万物。

许慎这样解说“一”目的有三个:一是用来表明五百四十部首“立一为耑zhuān”的缘由,他告诉人们,“一”是天地万物之始,他的五百四十部首作为万物之物,必始于“一”。

二是用以阐明“一”的构形原理,言“一”作为文字符号,本取象于天地未分時的那个混沌一体的有形之物。

三是用以揭示“一”的本义,言它在意义上表示初始。

许慎着眼于这第三个用意而把元、天、丕、吏收入本部,认为这四个字均从“一”之初始义得义,其实不然。

就“一”本身来说,甲骨文所见“一”比照二作“=”、三作“ 三”、四作“亖”,其构形原理并无许慎讲的那样神秘深奥。

所表之义不过是数目中的“一”而已,没有延伸出初始义,也始终没有带着这个意义参与其他字的构形。

2.丄shàng字源解说:“上”是特殊指事字,由两横构成,底端一横较长,顶端的一横较短。

古人用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

《说文解字》540部首歌诀

《说文解字》540部首歌诀

《说文解字》540部首歌诀《说文》540部首,是汉字的基本字根,除去许慎为凑足“六九五十四”的540部而放入一些合体字“鼻、蓐、杀”等,还有纯笔画“丨、丿”之类,用于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根和常用字形只有470来个。

2500常用字―3500常用字―5000汉字―10万汉字,都是是由这470个基础汉字组合出来的。

甲骨文形声字占27%,《说文解字》占80%以上。

一、汉字数量汉字数量有多少呢?一般人认2500个就可以看书看报发短信了,好的高中生认3500字,能教古文的高中语文老师认5000字。

《新华字典》收__字。

东汉《说文解字》收正篆9353个字,为东汉时期的常用字形。

据清人《十三经集字》统计,先秦“十三经”所用不重复的单字只有6544字。

南朝顾野王《玉篇》收__字。

宋代《集韵》收__字除去异体实收__字。

清代《康熙字典》收__字,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参与编撰的《汉语大字典》收__多字,而今天电脑内能搜集到的汉字文化圈的汉字字形在10万以上。

二、《说文解字》与基础汉字(字根)不管汉字总量多到什么程度,组成这些字形的基本构字部件是不多且不变的,只在500个以内。

若再从楷书字形中拆出笔画,就只有“一丨丿丶^”五种笔画形态了。

《说文》540“部首”,大致就是汉字的基本构字部件,也就是构成众多汉字的字根。

许慎编撰《说文》时,从9353个字形中分析构形,按义类归纳出540部,各部选一个字形来统领各自大义类的字,称为“部首”。

如跟水相关的归属“水”,跟狩猎有关的归属“犬”,跟动作有关的归属“手”等,条理清晰,纲举目张,是汉字研究史上的伟大创举。

540部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正是对社会生活的全面观察、概括与反映。

据研究者统计,540部大致可分为六大类:人体类字97部、动物类字61部、植物类字31部、自然界类字37部、器用类字180部、数目类字34部。

许慎《说文》540部首,是汉字的基本字根,除去许慎为凑足“六九五十四”的540部而放入一些合体字“鼻、蓐、杀”等,还有纯笔画“丨、丿”之类,用于构成合体字的独体字根和常用字形只有470来个。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 涂鸦版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讲解 涂鸦版
,物之微也,从八,丨見而分之”。 甲六三0, 甲二九0四,以微小物表微小义,小、少本 一义一字,后义、音、形分化而为二字。“少,不多也。从小丿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 改鬓毛衰。” 八,bā,“礥,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分开,同扒,八、别音义同,分字从八。分、切同为累增字。 釆,biàn,“礲,辨别也,象獸指爪分别也。讀若辨”。 粹一一二, 釆卣,留在泥地、雪地上的兽爪形, 据之可釆(辨)析走过的是何兽,釆、辨音义同,番、釋、審从釆。 半,bàn,“祃,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爲物大,可以分也”。半、判、畔(田界也)音义通。 牛,niú,“祇,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頭、三封尾之形”。 甲五二五, 师㝨簋,象正面 带两角双耳的牛头形,牛、羊是割下头祭祀的,故以头代全体。 犛,lí,“的,西南夷長髦牛也,从牛������聲”。氂牛。 告,ɡào,“登,牛觸人,角著橫木,所以告人也,从口从牛。《易》曰:僮牛之告”。 粹四,刚长出角 的牛(僮牛)会顶人,在它角上绑上横木棒,使不易伤人,且告示人提防它。或说为牛口上带罩防 吃庄稼,同梏。舌字甲文作 、 ;告字甲文作 、 。古字甲文作 、 、 、 。或曰,牛牲祭告也。 口,kǒu,“瞪,人所以言食也。象形”。嘴巴形。回字象形。 凵,kǎn,“稦,張口也。象形。口犯切”。嘴巴张开形。一说象地坎形。凶、臽从之。 吅,xuān,“稧,驚嘑也,从二口。讀若讙”。用二口相并表示喧哗,吅、喧同。 哭,kū,“稯,哀聲也,从吅,獄省聲”。段玉裁注:“哭本谓犬嗥,而移以言人。”一说为长发人前后有 口,象擗踊痛哭之形。 走,zǒu,“稱,趨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 令鼎,象人挥臂快速行进之形。 止,zhǐ,“匪,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 甲二七四四, 续3.12.6,带脚趾的脚板形。 癶,bō,“汾,足剌癶也,从止������,讀若撥”。兩脚板向外箕张,剌癶脚,即卓别林式外八字步。 步,bù,“忿,行也,从止������相背”。 铁二·二, 子且午尊,再举足为步。涉、陟、歲从之。 此,cǐ,“此,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 甲一五0三,以脚趾停“此处”表近指。搭脚,或谓雌本字。 说文解字第二下 正,zhènɡ,“蜂,是也,从止,一以止”。 乙一0五四, 甲三九四0,脚板正向城堡走去,是征伐之“征”的本 字,引申表示正直、正确。甲文,足、正同形,依上下文定义。 是,shì,“疯,直也,从日正”。 毛公旅鼎,“天下之物莫正于日”,脚板直向太阳走,正确。 辵,chuò,“讽,乍行乍止也,从彳从止。讀若《春秋公羊傳》曰:辵階而走”。 后下一四·一八,脚板(止) 在路(彳、行)上,走走停停,用作行走、运动类字的义符。 彳,chì,“铬,小步也,象人脛三屬相連也”。十字交叉大路(行)的左半边,作示动义符。 廴,yǐn,“廴 長行也,从彳引之。余忍切”。彳的延长,同引,用作表示远走、延长的义符。 㢟,chān,“筯,安歩㢟㢟也,从廴从止”。 甲五二八,缓步行走貌。 行,xínɡ,hánɡ,“筳,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 后下二·一二,十字交叉路口形,名词为道路,动词 为行走。 齒,chǐ,“箇,口齗骨也,象口齒之形,止聲”。 后下五三, 中山王壶,门齿。 牙,yá,“故,牡齒也,象上下相錯之形”。 师克盨,大牙。齿外牙内,齿单牙双,齿切牙咬。 足,zú,“瓜,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乙三一八四,脚板(止)加一节小腿胫骨(口)。“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足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 疋,shū,“簉,足也,上象腓腸,下从止。所菹切”。小腿加脚板。徐灏注笺:“疋乃足之别体。所菹切, 亦足之转声。”楚、疏、胥从之。 品,pǐn,“簎,眾庶也,从三口”。古以三物表众多物。李孝定认为是列星之形。李说非也,从口与从囗迥异。 龠,yuè,“簒,樂之竹管,三孔,以和眾聲也。从品侖,侖,理也”。 前五·一九·二, 臣辰卣,象編竹管 的乐器,上或有嘴(亼)在吹。即管乐,与从木丝的弦乐“樂”同。《复古篇》,籥,書僮竹笘也。 今字上也从口,作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

《说文》五百四十部首一,yī,“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丄,shàng,“高也。

”示,shì,“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

觀乎天文,以察時變。

示,神事也。

”三,sān,“天地人之道也。

”王,wáng,“天下所歸往也。

”玉,yù,“石之美。

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象三玉之連。

丨,其貫也。

”玨,jué,“二玉相合爲一玨。

”气,qì,“雲气也。

”士,shì,“事也。

”丨,gǔn,“上下通也。

引而上行讀若囟,引而下行讀若退。

”屮,chè,“艸木初生也。

象丨出形,有枝莖也。

”艸,cǎo,“百芔也。

”蓐,rù,“陳艸復生也。

一曰:蔟也。

”茻,mǎng,“衆艸也。

”小,xiǎo,“物之微也。

”八,bā,“别也。

象分別相背之形。

”釆,biàn,“辨别也。

象獸指爪分别也。

”半,bàn,“物中分也。

”牛,niú,“大牲也。

”犛,lí,“西南夷長髦牛也。

”告,ɡào,“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口,kǒu,“人所以言食也。

”凵,kǎn,“張口也。

”吅,xuān,“驚呼也。

”哭,kū,“哀聲也。

”走,zǒu,“趨也。

从夭止。

夭止者,屈也。

”止,zhǐ,“下基也。

”癶,bō,“足剌癶也。

”步,bù,“行也。

从止相背。

”此,cǐ,“止也。

”正,zhènɡ,“是也。

”是,shì,“直也。

”辵,chuò,“乍行乍止也。

”彳,chì,“小步也。

”廴,yǐn,“長行也。

”㢟,chān,“安歩㢟㢟也。

”行,xínɡ,hánɡ,“人之步趨也。

”齒,chǐ,“口齗骨也。

象口齒之形,止聲。

”牙,yá,“牡齒也。

《说文解字》精义,强烈建议每一个中国人都好好读一下!太棒了

《说文解字》精义,强烈建议每一个中国人都好好读一下!太棒了

《说文解字》精义,强烈建议每一个中国人都好好读一下!太棒了《说文解字》540部首探源解读-序《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

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部对汉文字进行整理、归纳、释读的专著,作者是东汉的文字学家、经学家许慎。

《说文解字》扉页许慎在《说文》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即:汉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

并根据汉文字的字形,首创部首检字法,创立540个部首,并以部首作为纲领,也可以理解为骨架,将《说文》编撰而成,统摄9353个单字。

《说文解字》部首之一创造汉字的六种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前两种造字方法为早(初)期文字的形成阶段,以'象形造字法’为主;随后两种造字方法为文字发展应用阶段产生的造字法,以'形声造字法’为主;最后两种是文字使用过程中的变通方法。

《说文解字》部首之二“文字”二字在最初定义上并不同:'文’为'纹路、线条、轮廓’,指的是:汉文字最早的成字方式-象形,其源自人们根据自己眼睛对外在事物形体轮廓的观察印象而作出的形象摹画,类似绘画中的'素描’-把事物的轮廓形状简笔画下来,此一部分后来多成为部首。

所以,早期的汉文字具有描绘所述物体形象轮廓的特点,这也是中国汉字被称为'象形字’及'书画同源’的缘由。

汉字发展、细化时以部首为基础衍生出“会意字’、'形声字’,这种'会意字’、'形声字为“字’-从“宀-房屋’,从'子-婴儿’,意即:类似于人们摆脱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进化到在房屋建筑内繁衍生息,有'衍生、后起’的意思。

因此,了解部首的源起及演变过程、规律,对祖国文化的学习和提高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种造字方法中有两种方法具备共同点:'象形’与'形声’,都有一个'形’字。

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研究

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研究

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研究作者:王巍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21期摘要:《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照部首编排的字典,第一次使用汉字部首排检法,通过对部首的归类,将汉字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系统中。

本文对部首的功能和释义加以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说文解字;部首;功能;释义[中图分类号]:H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1--01《说文解字》中的540个部首都是独立的字,其中包含的指事字和象形字有超出总部首数的一半,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照部首编排的字典,第一次使用汉字部首排检法,并通过对小篆形体结构的分析,用这540个部首统领9353个汉字,是汉字成为一个井然有序的系统。

一、《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首的功能分析《说文解字》中的部首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高能部首,即部首内20字以上的为一段,一共包括79个;一类属于中能部首,部内10-19字为一段,一共29个;一类是低能部首,包括9字以下的一段,一共有396个;最后一类是无能部首,部内无辖字,一共有36个。

首先,高能部首占整个部首总数的14.63%,其中造字能力最强的有三部,即木、帅、水,每部均在400以上。

其中辖字在100以上的有广、鱼、目、鸟、马(114)、衣、走、玉、肉、竹、虫、口、邑、金等字,所辖字在200以上的有(女、人、言、心、手)等6部。

这些部首所包括的字大都是用来记录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

比如,水、火、土、邑反映自然地理,木、竹、虫、鱼、鸟、马则记载了动植物,人、口、手、目、心、言都与人体相关。

这些字都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并记录了古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对于研究先民时代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中能部首占《说文解字》总部首数的5.37%,大都是一些成字部首。

这些部首大都表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事物,如表示人类生活用具的舟、鬲、韦、斤、斗;表示人动作的行、止、升、炙;但是从造字能力的发展过程来看,其中有很多部首已经逐渐不再使用,有些则被并入造字能力较强的部首中,比如行、血等。

许慎-《說文解字》原文及译文

许慎-《說文解字》原文及译文

许慎-《說文解字》原文及译文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今河南召陵区)人,由郡功曹举孝廉,再迁,除洨长,入为太尉南阁祭酒。

尝从贾逵受古学,博通经籍,时人为之语曰“五经无双许叔重”。

所著除《说文解字》外,还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今皆散佚。

清人有辑本。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

作者为许慎。

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

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说文解字》是首部按部首编排的汉语字典。

原书作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

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宗命徐铉、句中正、葛湍、王惟恭等同校《说文解字》,分成上下共三十卷,奉敕雕版流布,后代研究《说文》多以此版为蓝本,如:清代的段玉裁注释本即用此版《说文》为底稿而加以注释。

原文以小篆书写,逐字解释字体来源.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

《说文解字》是科学文字学和文献语言学的奠基之作,在中国语言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說文解字序原文及译文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憲象。

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

庶業其繁,飾偽萌生。

黃帝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百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

「夬,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明)忌」也。

倉頡之初作書也,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

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著於竹帛謂之書。

書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一曰指事。

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

说文解字—540部首 经韵楼藏版

说文解字—540部首  经韵楼藏版

————许慎著经韵楼藏版序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

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

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着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

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

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

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及宣王太史籀,着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

其后诸侯力政,不统于王。

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

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斯作仓颉篇。

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

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

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

大发吏卒,兴戍役。

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

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草书。

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

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

又以八体试之。

郡移太史并课。

最者以为尚书史。

书或不正,辄举劾之。

今虽有尉律,不课,《说文解字》序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

说文解字 部分翻译

说文解字 部分翻译

说文解字(部分)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

敘曰①,此十四篇、五百四十部、九千三百五十二文②、重一千一百六十三③,解說凡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④。

其建首也、立一為耑⑤、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同條牽屬、共理相貫⑥。

雜而不越⑦、據形聯繫⑧、引而申⑨之、以究萬源、畢⑩終於亥、知化窮冥11。

於時大漢、聖德12熙明、承天稽13唐、數14崇殷中15。

翻译:对于我不知道的事,我就不发表意见了。

《叙》文开列了十四篇五、百四十部的目录。

(本书收编汉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解说词总计十五万三千四百四十一字。

本书在部首排列上把“一”部放在开头,编排汉字按照类相同则相聚的原则进行,使事物按照群体分开。

(同条)者牵属一处,(同理)者贯连在一起。

排杂有序。

,不相杂乱。

依据字形逐个地联系字头,从“一”字起头进行申引,探究上万个汉字的造字本源,把“亥”字列在篇末。

正时汉朝,圣德熙熙,璨如日月,光武皇帝上承天命,躬行尧帝之道创建了大业,中华内外尽受汉皇之恩。

①禮記正義、敘者、绪述其事。

按此敘、敘十四篇之目也。

徐鉉本分上下二卷、今合為一。

②案倉颉篇五十五章、訓纂篇八十九章、班固十三章、共百五十七章、章六十字、凡九千四百二十字。

今本九千四百三十一字、除新修十九字、實九千四百一十二字。

③今本重一千二百七十九。

④今本十二萬二千六百九十九字。

案廣雅、玉篇、九經字樣、類篇、皆有字數。

⑤本書始於一。

⑥當為毌。

⑦王弼注易云、各得其敘、不相踰越。

⑧宋本、李燾本作系聯。

⑨當為晨⑩當為縪11本書終於亥、徐錯曰,亥,物之該蓋,故曰竆冥。

案冥舆耑分、貫、申、原為韻。

本書、鄭從奠謦、蜓音徒典切、讀若寧、道藏歌、逍遙聚無散、身生水火先、大運會開度、彌劫為一齡。

王暉修真詜、中岳鎮和氣、般書共成篇、若能思得之、陽與金一缾。

12當為悳13當為卟14當為專15中與朙滂、方為韻、其可例者、胡宗大可賦、四雲既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日太常。

古樂府、蘭自然香、生於大道旁、腰鐮八九月、俱在束薪中。

说文解字(小篆检字版)

说文解字(小篆检字版)

玉部
玠玠
jie4
大圭也。从玉,介聲。《周書》
冉切
116.
编号:116
曰:“稱奉介圭。” 古拜切
117.
编号:117
玉部
玚瑒
chang4/yang2
圭。尺二寸,有瓚,以祠
宗廟者也。从玉,昜聲。 丑亮切
118.
编号:118
玉部
瓛瓛
huan2
桓圭。公所執。从玉,獻聲。 胡
玉部
珽珽
ting3
大圭。長三尺,抒上,終葵首。
委切
35. 编号:35
後死者合食於先祖。从示,付
聲。 符遇切
36. 编号:36
示部
祖祖
37. 编号:37
示部

zu3
始廟也。从示,且聲。 則古切
beng1
門内祭,先祖所以徬徨。从示,
彭聲。《詩》曰:“祝祭于。” 補盲切
38. 编号:38
示部
祰祰
gao3/kao4/kao3/gao4
告祭也。从示,从告
tian3/dian3
86. 编号:86
玉部

玉部

li4
玉部
璠璠
fan2
玉也。从玉,敬聲。 居領切
nao2/rou2
玉也。从玉,典聲。 多殄切
玉也。从玉,夒聲。讀若柔。 耳
由切
87. 编号:87
玉也。从玉,毄聲。讀若鬲。 郎擊

88. 编号:88
璵璠。魯之寶玉。从玉,番聲。孔
子曰:“美哉璵璠。遠而望之,奐若也;近而視之,瑟若也。
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从玉。[陽冰
曰:“三畫正均如貫玉也。”] 魚欲切

【品读】《说文解字序》段注(全文)

【品读】《说文解字序》段注(全文)

焉。

“于”当作“於”,“泰”当作“⼤”。

“封⼤⼭者七⼗⼆家”,见《管⼦》、《韩诗外传》、《司马相如封禅⽂》、《史记封禅书》。

《封禅书》⽈:“古者封泰⼭禅梁⽗者七⼗⼆家,⽽夷吾所记者⼗有⼆焉,⽆怀⽒、虙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俈、尧、舜、禹、汤、周成王也。

”《援神契》⽈“三皇⽆⽂”。

⽽⽆怀、虙羲在五帝前,曷云:“有⽂字乎?”五帝以前,亦有记识⽽已,⾮必成字。

黄帝以下,乃各著其字,故檃桰之⽈“七⼗⼆代,靡有同焉”。

《周礼》:⼋岁⼊⼩学,《⼤戴礼保傅篇》⽈:“古者,年⼋岁⽽出就外舍,学⼩艺焉,履⼩《周礼》:⼋岁⼊⼩学,节焉;束髪⽽就⼤学,学⼤艺焉,履⼤节焉。

”卢景宣注⽈:“‘外舍’、‘⼩学’谓虎门师保之学也;‘⼤学’,王宫之东者;‘束髪’,谓成童。

”《⽩虎通》⽈:“⼋岁⼊⼩学,⼗五⼊⼤学是也。

此⼤⼦之体。

”《尚书⼤传》⽈:“公卿之⼤⼦,⼤夫元⼠嫡⼦,年⼗三始⼊⼩学,见⼩节⽽践⼩义;年⼆⼗⽽⼊⼤学,见⼤节⽽践⼤义。

此世⼦⼊学之期也。

”⼜⽈:“⼗五始⼊⼩学,⼗⼋⼊⼤学,谓诸⼦性晚成者。

⾄⼗五⼊⼩学,其早成者,⼗⼋⼊⼤学。

”《内则》⽈:“⼗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

学书计者,谓公卿以下敎⼦於家也。

”⽟裁按:《⾷货志》⽈:“⼋岁⼊⼩学,学六甲、五⽅、书计之事。

”《⽩虎通》⽈:“⼋岁毁齿,始有识知,⼊学学书计。

”许亦⽈:“《周礼》‘⼋岁⼊⼩学’皆是泛⾔敎法,⾮专指王⼤⼦。

《内则》六年敎之数与⽅名,已识字已知算矣。

⾄⼗岁乃就外傅,讲求六书之理、九数之法,故⽈⼗年学书计,与他家云‘⼋岁⼊⼩学’异保⽒教国⼦先以六者,所传不同也。

”《周礼》⽆“⼋岁⼊⼩学”之⽂,因保⽒并系之《周礼》。

保⽒教国⼦先以六书。

《周礼》保⽒敎国⼦六艺,五⽈“六书”。

“国⼦”者,公卿、⼤夫之⼦弟。

师⽒敎之,保⽒养书。

之,⽽世⼦亦齿焉。

“六书”者,⽂字、声⾳、义理之总汇也。

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字形尽於此矣。

字各有⾳,⽽声⾳尽於此矣。

篆书字帖3500常用字

篆书字帖3500常用字

篆书字帖3500常用字篆书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其字形独具特色。

以下是篆书字帖中收录的3500个常用字:一、天文地理1、太2、阡3、昊4、皞5、天6、辰7、地8、蚩9、九 10、女 11、玄 12、黄 13、震 14、民 15、涂 16、泉 17、河 18、江 19、芝 20、黍二、人体器官21、心 22、肺 23、肝 24、胆 25、脾 26、胃 27、肾 28、膀29、肠 30、胸 31、腹 32、腰 33、肚 34、头 35、项 36、颈 37、齿 38、耳 39、目 40、舌三、动物植物41、狗 42、猪 43、鼠 44、猴 45、龟 46、鳖 47、兔 48、虫49、蛇 50、马 51、象 52、鸟 53、鱼 54、龙 55、鹤 56、鹰 57、燕 58、兰 59、桂 60、松四、农业生产61、农 62、耕 63、种 64、林 65、牧 66、渔 67、养 68、粮69、菜 70、果 71、草 72、茶 73、油 74、布 75、衣 76、帽 77、乘 78、车 79、船 80、金五、家庭用品81、箸 82、扇 83、盆 84、杯 85、碗 86、钟 87、瓶 88、盘89、葫 90、线 91、纸 92、笔 93、灯 94、炉 95、被 96、床 97、枕 98、衣 99、鞋 100、带六、文学艺术101、書 102、繪 103、詩 104、畫 105、樂 106、詞 107、曲108、舞 109、劇 110、文 111、詰 112、散 113、傳 114、經 115、史 116、集 117、志 118、法 119、語 120、韻七、娱乐活动121、游 122、賽 123、棋 124、牌 125、骰 126、弓 127、箭128、刀 129、劍 130、旗 131、漫 132、戏 133、魔 134、武 135、术 136、研 137、墨 138、雕 139、刻 140、钟八、世界万物141、日 142、月 143、星 144、光 145、影 146、雨 147、雪148、云 149、风 150、霜 151、露 152、灰 153、虹 154、飞 155、荣 156、春 157、夏 158、秋 159、冬 160、仁九、社会生活161、民 162、族 163、事 164、政 165、财 166、税 167、仕168、商 169、医 170、药 171、道 172、德 173、信 174、义 175、礼 176、仪 177、宴 178、礼 179、舞 180、阅十、建筑工程181、宅 182、屋 183、房 184、门 185、窗 186、石 187、砖188、木 189、板 190、钉 191、墙 192、梁 193、柱 194、桥 195、堤 196、坝 197、塔 198、宫 199、殿 200、寺十一、封建制度201、君 202、王 203、侯 204、伯 205、卿 206、大 207、夫208、士 209、庶 210、世 211、二 212、三 213、四 214、五 215、贵 216、贱 217、富 218、贫 219、善 220、恶十二、古代军事221、战 222、兵 223、刃 224、箭 225、马 226、鼓 227、旗228、帅 229、部 230、营 231、七 232、八 233、九 234、十 235、弩 236、草 237、木 238、甲 239、兜 240、盔十三、天文历法241、日 242、月 243、星 244、辰 245、时 246、分 247、秒248、历 249、纪 250、周 251、月 252、年 253、春 254、夏 255、秋 256、冬 257、朔 258、望 259、蝉 260、蛤十四、人类思想261、禅 262、佛 263、道 264、儒 265、法 266、经 267、律268、戒 269、辞 270、曲 271、寓 272、谚 273、箴 274、诗 275、文 276、史 277、传 278、志 279、说 280、论十五、自然界281、山 282、水 283、湖 284、海 285、滩 286、岛 287、石288、沙 289、土 290、雪 291、风 292、雨 293、霜 294、露 295、云 296、彩 297、虹 298、气 299、温 300、压十六、医学卫生301、药 302、疾 303、病 304、医 305、护 306、体 307、诊308、听 309、切 310、药 311、方 312、剂 313、汤 314、丸 315、散 316、灸 317、针 318、麻 319、醉 320、干十七、重要地名321、京 322、都 323、郡 324、市 325、县 326、邑 327、乡328、村 329、山 330、水 331、岛 332、洞 333、壑 334、谷 335、滩 336、原 337、草 338、堂 339、祠 340、庙十八、食品饮料341、肉 342、鱼 343、米 344、面 345、饭 346、面 347、麦348、棉 349、果 350、蜜 351、醋 352、油 353、盐 354、酱 355、汁 356、酒 357、茶 358、草 359、花 360、果十九、采矿工业361、煤 362、金 363、银 364、铜 365、铁 366、锡 367、铅368、锌 369、矿 370、矿 371、冶 372、炼 373、铸 374、铺 375、工 376、车 377、机 378、器 379、陶 380、瓷二十、交通运输381、路 382、桥 383、隧 384、港 385、码 386、舟 387、引388、泊 389、船 390、行 391、程 392、远 393、近 394、转 395、换 396、换 397、站 398、客 399、运 400、脚。

篆文解读组文

篆文解读组文

篆文解读组文王义然一、解读篆文须知众所周知,汉字有篆、隶、楷、行、草等五种字体,其中篆书是出现最早的一类字体。

它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等被称为大篆的字体,也包括秦统一文字时推行的小篆字体。

现在,我们解读篆文,会感到十分困难。

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年代久远,汉字的字体经历了篆、隶、楷三个阶段的重大转换,今天我们使用的楷书字体与相应的篆文字体差别太大;二是篆文本身字形也不统一,同一个字的写法会有多种;三是典籍中能够见到的篆文多是汉朝以后字迹,其中不同程度地带有书写者的主观随意性;四是汉代以后,人们总结出来的用于解读汉字的六书之说自身就不完备,致使古人本来很完整的造字方法体系在人们的认识上长期处于缺失状态,严重影响了人们对汉字构成原理的理解。

以上原因,前三个是历史上客观存在的,无法改变。

最后一个原因是人为造成,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加以弥补。

笔者退居二线之后,潜心研究语言文字,小有成就,撰成《古韵研究》一书,得到了一些对解读汉字颇有助益的结论性的东西,这里选择两条,列示于下,以帮助读者阅读本字帖。

1、古代社会是一个方言语音交互错叠的社会。

在普通话出现之前,在汉语语音发展史上,既没有客观上独立存在的标准语音,也没有人为制定的语音标准,只有方言。

方言是汉语语音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形式。

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方音构字、方音训字、方音用字,都是不可避免的。

人们制造表音汉字、标注汉字读音、作诗押韵等,都只能根据各自的方言语音。

因而,每个汉字都渗透着丰富的方言语音信息,要正确解读篆文,就必须破译这些语音信息。

2、传统的六书之说有严重缺陷。

古人造字的基本方法除了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四种之外,还有合音造字法和复合造字法;汉字构成类型除了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假借字、转注字之外,还有合音字和复合汉字。

合音字是用音节合并的办法制造的汉字。

所谓音节合并,就是把两个、三个甚至更多音节合并为一个音节。

这里分析一个用传统的六书之说无法解释的“嫩”字来说明这种造字方法:“嫩”字应属合音字,其构成应为从“女”、从“束”、从“文”,“女”为声部,“束、文”为韵部,造字者用“女”字的声母n、“束”字的韵母u与“文”字的韵母en合成“嫩”字的方言读音nù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