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最新-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优秀12篇)
![最新-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优秀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a38598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9.png)
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优秀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人教版初一上册历史教案篇一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和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
2.过程与方法(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北京人。
难点: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
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再阐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
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
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左右。
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的就是北京人遗址。
北京人的发现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图片等。
学生:自学教材。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s教师活动E学生活动6设计意图b导入新课H展示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上帝、古猿人的图片,问题:1.人类是怎么产生的?2.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谁?-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285888a58da0116c17495f.png)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境内的最早人类元谋人;了解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等基础知识,思考北京人的发现的科学意义;知道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在哪里过程与方法(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古人类遗址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
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
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
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93b7ad8102de2bd96058847.png)
制作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衣
使用磨制石器,如骨耜; 种植粟
饲养猪、狗和水牛
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会雕刻,懂得 使用天然漆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 7000 年至公元前 5000 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 6 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 8 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 3、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
4、生产生活状况
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的直立人遗址。
④制作的彩陶艺术风格不同。
相同点
①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都处于原始社会后期);
②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发展;
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④都使用磨制石器;
⑤都会制造陶器
影响
农耕文明的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进而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终促使国家出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考点重点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考点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cc7915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7.png)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资料考点重点七年级历史上册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起点,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魏晋南北朝的漫长历程。
以下是对重点考点的详细梳理。
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1、元谋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生活在距今约170 万年的云南省元谋县。
2、北京人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 70 万—20 万年,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
3、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 3 万年,他们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有了审美观念。
4、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 7000 年,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
半坡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距今约 6000 年,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屋。
5、炎帝和黄帝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黄帝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商朝约公元前 1600 年,汤建立商朝。
商朝多次迁都,盘庚迁殷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3、西周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
4、春秋时期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先后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霸主。
5、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这一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
6、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7、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三、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秦的统一公元前 221 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百家争鸣最新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百家争鸣最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f9ec3f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61.png)
百家争鸣
治国方略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荀子
战国
墨子
庄子
韩非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
地位
思想收录
《论语》
孔子和儒家学说
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大教育家
材料一 仁者爱人。材料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
名片
姓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国籍
楚国
出生年代
春秋后期
地位
作品
《老子》(又称《道德经》)
老子和《道德经》
道家学派创始人
材料一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失马
祸
老子和《道德经》
材料三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精编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fc45df24a8114431b90dd88d.png)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1.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1.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1.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1.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1.体貌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够直立行走,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1.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1.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6d95528e02020740bf1e9b43.png)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类的活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北京人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63页 0104页 0139页 0214页 0246页 0303页 0354页 0476页 0478页 0507页 0581页 0618页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第21课 活动课: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新目标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新目标历史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85493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a.png)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新目标历史上册全册教案教案一:课程导入- 课程名称:认识历史- 课时:1课时- 教材内容:通过问答游戏介绍历史的定义和意义,并引导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案二:人类文明的起源- 课程名称:追寻石器时代的足迹- 课时:2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石器时代的特征和代表性工具,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教案三: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 课程名称:古代文明的绘卷- 课时:3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过程,重点讲解夏、商、周等朝代的特点和贡献。
教案四: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课程名称:丝绸之路的传承- 课时:2课时- 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让他们认识到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融合。
教案五:古代希腊罗马文明- 课程名称:希腊罗马文明的辉煌- 课时:3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古希腊和古罗马两大文明的特点和影响,并引导学生欣赏相关艺术品。
教案六:印度古代文明- 课程名称:印度古代文明的绚烂- 课时:2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古印度文明的特点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活动,加深学生对印度文化的认识。
教案七: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 课程名称:中华文明的传承- 课时:3课时- 教材内容:讲解中国古代文明的演变过程,重点关注秦、汉、唐、宋等朝代的重要事件和贡献。
教案八: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 课程名称:中世纪的贵族与农民- 课时:2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相关社会阶层,让学生了解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案九:中世纪的宗教与文化- 课程名称:宗教与文化的较量- 课时:3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和文化发展,引导学生了解宗教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教案十:现代历史的起点- 课程名称:现代历史的开端- 课时:2课时- 教材内容:介绍近代历史的起点,包括文艺复兴、大航海时代和科学革命等重要事件和影响。
教案十一:近代工业革命- 课程名称:工业革命的影响- 课时:3课时- 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发展,并讨论工业革命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84131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19.png)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史实、概念和理论,提高历史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历史概述第2课:原始社会第3课:奴隶社会2.第二单元:夏商西周的统治第4课:夏商的建立与灭亡第5课:西周的分封制第6课:西周的宗教与社会3.第三单元:春秋战国时期第7课:春秋争霸第8课:战国七雄第9课:诸子百家4.第四单元:秦汉时期的统一第10课:秦朝的统一与崩溃第11课:汉朝的建立与繁荣第12课: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5.第五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第13课:三国鼎立第14课:两晋南北朝的更迭第15课:南北朝的文化交流三、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历史概述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
教学难点:如何用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中国历史长卷为导入,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
(2)讲解:介绍中国历史的基本概念、历史分期,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3)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历史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第2课:原始社会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
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原始生活场景的图片为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介绍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态。
(3)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原始社会的发展原因和局限性。
第3课:奴隶社会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奴隶社会的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奴隶社会的阶级关系。
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幅奴隶社会的生活场景为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介绍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态。
(3)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奴隶社会的阶级关系和制度特点。
2.第二单元:夏商西周的统治第4课:夏商的建立与灭亡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夏商两朝的历史地位。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08b2a2e4941ea76e58fa0462.png)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西汉的建立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称为西汉,定都长安。
刘邦是汉高祖。
2、汉初的社会状况及面临的问题:(1)汉初的社会状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原因是: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秦末农民战争、楚汉之争)。
(2)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成为首要问题。
二、休养生息政策:1、原因: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暴政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2、汉高祖采取的措施:3、○1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家务农;○2将奴婢释放为平民,○3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4、: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得以稳定。
三、文景之治:1、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1)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关心农桑,(2)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3)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4)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2、表现(治国效果):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增强,国库钱粮充盈。
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历史上把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称为--文景之治。
★★秦亡汉兴的原因和启示:(1)秦亡原因:统治者统治残暴,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生产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2)汉兴的原因:统治者吸取了秦亡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治世局面;汉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3)启示:政府要重视民生,以人为本,注意减轻农民的负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小结: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或大一统的表现或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529742d3a1c7aa00b42acb01.png)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生产生活状况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
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整理)资料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整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ed03c2e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d.png)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资料(整理)资料一、古代文明的兴起1.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是距今约200万年到约8000年前的一个漫长时期。
- 人类在这个时期主要以打猎、采集为生,使用石器。
2.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之后的一个时期,自约8000年前开始。
- 人类开始将石器改进,并发展出农耕、畜牧等生产方式。
- 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明有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
3. 文明的发展与交流- 文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进步,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推动了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 东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等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文明。
二、古代中国的初步形成1. 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是古代中国的初步形成时期。
- 夏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后被商朝所取代。
-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2.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
- 春秋时期是分裂割据的时期,各诸侯国相争不断。
- 战国时期是七国争霸的时期,最后秦国崛起统一了中国。
3.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人口的增长使得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 手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是古代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 君主通过封赏土地给予贵族,并以贵族为支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封建制度的兴起使得封建王朝相继建立,如夏朝、商朝、周朝等。
2. 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制度下的一种政治权力组织形式。
- 君主集中权力,通过封地赋予贵族以巩固统治。
- 中央集权制度的兴起使得封建王朝统一了辽阔的疆域,如秦朝、汉朝等。
3.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哲学思想体系之一。
-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推崇仁爱、忠诚等品德。
- 儒家思想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资料(整理)的一部分内容,希望能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书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书](https://img.taocdn.com/s3/m/6ac0789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3.png)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书一、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的云南省元谋县。
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 - 20万年的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
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火的使用改善了生存条件,增强了人类适应自然的能力。
-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会用骨针缝制衣服,有了爱美意识,过着氏族生活。
2. 原始农耕生活。
-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
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他们还会制造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挖掘水井。
- 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
半坡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种植粟,饲养猪狗等家畜,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
半坡居民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早期文字的雏形。
他们会纺织、制衣。
3. 远古的传说。
- 炎黄联盟: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之后,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黄帝时期已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
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 尧舜禹的禅让: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落。
为了抵御共同的敌人,部落之间走向联合,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期末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期末知识点总结(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a90f747e21af45b207a80f.png)
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班级姓名.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长江流域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黄河流域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使用打制石器、木棒;(生产工具)4采集、狩猎;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5、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意义: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化演进和发展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
7、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另: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劳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三、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人工取火、骨针);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1中国是栽培水稻和粟的最早起源地。
2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3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4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重要内容归纳总结(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重要内容归纳总结(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9e4e1b98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2.png)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重要内容归纳总结(全册)第一章古代中国的远古文化与华夏文明我们在这一章中了解到了远古时代的中国文化,以及华夏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远古时代的中国人类通过打猎、捕鱼、采集等方式维持生活,不断进化,并开始使用工具。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定居并建立了村庄,这标志着华夏文明的兴起。
我们还研究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它们对后来的华夏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夏、商、周三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我们研究了夏朝的建立与衰落,商朝的兴盛与亡国,以及周朝的建立与分封制度。
我们还了解了夏商周时期的经济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此外,我们还简要介绍了这一时期的宗教、礼制俗、书法和青铜器等文化特征。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我们研究了春秋时期的齐、晋、楚、秦等诸侯国的崛起与争霸,以及战国时期的七雄分立。
我们还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这一时期的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和影响。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我们研究了秦朝的统一与法家思想的推行,以及汉朝的兴起与国家制度的演变。
我们还了解了秦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等经济特征。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包括古代科技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以及医药学和农学的发展。
第五章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我们研究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三国鼎立的局面,以及曹魏、蜀汉、东吴三国的兴起与发展。
我们还了解了东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货币流通等经济特征。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东汉时期文化的发展,包括典籍的编纂、的兴起、山水田园诗的繁荣等。
第六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思想的继承创新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重要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2b2858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2.png)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重点)
目的 内容
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皇帝制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 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
度 等一切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中央机 皇帝之下, 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称为“三公”, 分别
构 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地方机 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 由中央直接管辖, 郡和县的长官
2
衡 监制
交通
车同轨 开灵渠
统一车轨和道路的宽度, 并 形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交通
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网
开凿灵渠, 沟通了湘江和漓 促进了水路交通的发展
江
军事
修长城
派大将蒙恬北匈奴; 修建 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保护了中原
了西起临洮, 东到辽东的“万 地区发展生产
里长城”
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 的大国之一。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
必背重点 一、秦灭六国
①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 条件 实力。
②秦王嬴政即位后, 积极筹划统一大计 结果 公元前221年, 秦朝建立, 定都咸阳
秦的统一, 结束了春秋战国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 是历史发展的必 意义 然结果。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
构 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重点)
领域 文化 经济
统一 文字 统一 货币
措施
作用
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 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
国
行, 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 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促进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0758f3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e8.png)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中国历史的多个方面。
以下是该教材的主要内容概述: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介绍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发现地点、生活年代、生活情况、体貌特征和发现意义等。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介绍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年代、生产工具、主要农作物和居住情况等。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介绍了远古时期炎帝、黄帝、尧、舜、禹等传说人物的事迹和传说故事。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介绍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替过程和历史事件。
第5课春秋战国纷争
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情况。
第6课秦统一中国
介绍了秦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情况,以及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
第7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介绍了汉武帝时期政治、思想、文化和经济方面的情况,以及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历史事件。
第8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介绍了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事件和影响。
第9课楚汉之争
介绍了楚汉之争的历史事件和影响。
第10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介绍了西汉建立的历史事件和文景之治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情况。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课件2024秋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课件2024秋](https://img.taocdn.com/s3/m/11e4908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ce.png)
统一文字 统一货币
巩固统一的 统一度量衡
措施
统一车轨、修路开渠 修筑长城
课堂练习
1. 秦朝建立的时间是 ( D )
A.公元前260年 C.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356年 D.公元前221年
2. 下列各项属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是( A )
①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②丞相分管行政
③太尉分管军事 ④御史大夫分管监察
4.民族关系上:北修长城抗拒匈奴
长城
国家统一对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什 么好处?
在统一环境下,国家能够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政 策与措施,减少阻隔,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 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 读地图
1.观察秦朝疆域的范围,
说说其都城所在和疆
域四至。 秦朝都城:咸阳。 疆域四至:东至东海, 西到陇西,北至长城 一带,南达南海。
料,说一说:圆形方孔为什么成为我国古代货币的基本
形制?
从制造上来说,圆形方孔钱中间的方 孔可以固定在模具上,便于加工整治,打 锉毛边。从使用上来说,圆形的边缘不易 磨损;铜钱中间的孔也为携带和计数提供 了便利。
结构梳理
背景
秦灭六国 过程
意义
皇帝制度
秦统一 建立中央集 中央 三公九卿制度
中国
权制度 地方——废分封、行郡县
2.秦灭六国时间: 前230年——前221年 3.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4.原因: ①统一大业,顺应人民愿望
②商鞅变法,封建改革彻底 ③秦王嬴政,善于任用人才
秦灭六国时间一览表
国名
攻灭时间
韩
前230年
赵
前228年
魏
前225年
楚
前223年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学课件2024秋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教学课件2024秋](https://img.taocdn.com/s3/m/40eae77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b.png)
3.汉武帝用了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结果如何?
(1)推恩令: 内容: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 封地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
结果: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 来越小。
(2)削爵、除国: 内容:以各种理由削爵、夺地甚至除国, 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结果: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
(3)迁居:
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说说董仲舒建议的内容。你认为汉武帝为什 么会接受他的建议?
内容: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原因:当时社会上各种学说流行,人们思想不 统一,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而儒家忠君守礼 的思想有利于巩固大一统政权。
为了贯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 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办法?
课堂练习
1. 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
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文中“上”指___C___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高祖
2. 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
学府接受教育,必须到: ___A___
A.长安
B.洛邑
C.咸阳
D.阳城
3. 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请 写出下列王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一、削弱地方势力
1.背景:① 诸侯王国封地广大,连城数十,势力 强大。
② 地方豪强兼并土地,欺压百姓,有的 还依附王公贵族。
危及国家统一的离心力量
2.汉武帝之前的皇帝用了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结果如何?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在汉武帝之前,汉景帝曾接受 晁错建议,下令削夺王国的部分封地,划归中央管辖。 公元前154年,吴王联合其他六个诸侯王举兵叛乱,史称 “七国之乱”。朝廷出兵平叛,经过三个月的战争,叛 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定。景帝借机收回诸侯王的部分权力,加强了对 地方的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秦皇汉武”之句,“秦皇”
指的是 ( D )
A.三皇
B.黄帝
C.炎帝 D.秦始皇
7.万里长城最西点临洮位于现在的( B )
A.陕西境内 B.甘肃境内 C.辽宁境内 D.河北境内
8.下列与秦始皇有关的内容是( B )
①统一六国 ②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③创设县制 ④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秦灭六国
统一文字
小篆
军事、民族关Βιβλιοθήκη 上1、秦始皇派_蒙_恬__打败匈奴,夺取_河__套__地区。 为了抵御匈奴修筑西起_临__洮__东到_辽__东___ 的“万_里__长__城_”。
2、派兵统一了_东_南__ 、岭__南__地区。兴修灵__渠__, 沟通了_长__江__水系和_珠__江__水系。
D、大运河
3.在秦朝中央政府中,分管全国军事的官吏是( B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4.秦朝规定的全国规范文字是( B )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5.在秦朝“焚书”过程中,允许保留下来的书籍是
①医药 ②占卜 ③种植 ④儒家书籍( A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秦朝修筑长城的主要目的是( B )
A.显示皇帝的威风 B.抵御匈奴的进攻 C.做皇帝陵墓的陪衬 D.更好地统治全国人民
10.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集权统治的主要特征是( B )
A.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国家一切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 C.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使大夫 D.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6
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关系
建中央集权
建 立 秦灭六国
统一全国 秦
嬴政前221年
统一文字货币 巩 固 统一 度量衡
焚书坑儒 北筑长城
南开灵渠
选择题
1、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B )
A、公元前475年 B 、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30年 D、公元前220年
2、秦在岭南开凿的是( C )
A 、郑国渠 B、堵江堰 C灵渠